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1
前言
近年来,旅游业是非常热门的行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旅游,通过旅游能够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放松心情。所以旅游业是一项朝阳产业。但是由于目前旅游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了阻碍,所以不断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促进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保障。
一、现阶段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现状分析
(一)对旅游产业缺乏宏观管理
旅游行业也属于服务业,伴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一些服务企业,例如旅行社、酒店及饭店等也需要不断发展,但是这些企业的管理都是属于不同部门的,这样就造成为旅游业服务的企业不集中,管理质量参差不齐,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导致旅游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下降,不仅影响了旅游企业的形象,也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失。另外,很多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不惜采用恶劣的竞争手段,导致旅游市场混乱,影响了旅游行业的宏观调控。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伴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尽管关于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健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漏洞。主要表现在,我国出台的很多关于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都是暂时性的,一旦这些法律法规失效后就使得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对于旅游市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还有我国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中对于酒店的职责没有明确规定,对于酒店的相关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是缺失的,所以对于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酒店管理是不足的。
(三)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就旅游行业的总体现状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结构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旅游业的商品开发不足,旅游业有很大一部分经济来源是来自于旅游商品,相比较普通商品,旅游商品的优势非常多,成本低,利润高,劳动密集,但是旅游业并没有良好的利用旅游商品这一优势,对于旅游商品的管理从生产到销售都是缺乏有效手段的。这样就导致旅游商品缺乏创新性,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另外还有一些旅游商品的包装不得当也影响了其优势的发挥。其次,旅游交通不便捷也是旅游产业结构失衡的一种表现,伴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便捷的交通作为支持,但是国内旅游受到交通因素的制约非常大,另外还有一些旅游交通口岸存在配置不科学等等问题。
二、促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
(一)建立健全国内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保障是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需要不断促进旅游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提高旅游管理水平。依据目前的旅游业的发展形势,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法规首先需要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科学的定位,在确保旅游行业利益的同时,也要促进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其次,还需要制定一些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防止其他领域对于旅游业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保障游客的利益,对不法商家应该严厉打击,保障旅游行业秩序良好。
(二)促进旅游管理体制模式的完善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的旅游管理存在很多不足,由于现阶段的旅游管理方式比较陈旧,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的发展了,因此需要结合现代管理模式的不足,针对一些细节问题展开创新管理,实现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到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明确旅游管理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促进旅游行业的完善,创新旅游管理模式;其次,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符合发展的、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各行业的相互协调,结合管理模式的现状,形成特色型,区域性的管理模式,进而促进旅游管理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三)对集权和分权的问题处理妥当
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所以对于旅游行业的权利划分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其中重大的影响。只有妥善的处理集权和分权的问题,才能促进旅游行业科学有效的发展。特别是地方旅游局对旅游业的管理存在过分分权的现象,对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地方管理过分分权,就不利于国家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因此,只有以政府为主,各部门合理的进行分工和调控才能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改革的时候需要结合旅游业的实际情况促进集权和分权的合理分配,保障旅游行业的发展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
(四)制定科学的旅游计划
国家旅游总局是对全国旅游行业调控的最高机关,所以需要引导下属分局对于国内的旅游基础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管理的有效性,国家旅游局需要对一些旅游项目进行宏观调控,重点对于一些非营利性的旅游项目进行建设。另外,根据现在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不难发现,生态旅游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所以对生态旅游的建设政府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最大限度的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结语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2
2008年开始被美国多所著名大学率先采用的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不仅给我们的传统教学,也给当下流行的网络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不仅受到了全球学习者的热捧,也引起全球教育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慕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慕课”的含义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大规模主要体现在教学规模的庞大,往往涉及几万甚至百万人。在线开放主要强调了教育方式的公开公平和网络化。全世界范围内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参与课程学习。慕课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双重变革,有两大特点:
(一)慕课教学模式是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彰显。从具体授课方式上,双向互通的教学代替了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相长代替了以往的教师主体。从涉及授课内容上,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取代了教师“一言堂”。
(二)慕课教学模式是学习环境的全新改变和突破。传统教学一般局限在某一特定的学习场所,时间、地点均相对固定,授课效果受空间条件约束较大。慕课则通过互联网的引入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极大地扩展了学习场域。学习过程和方式更加灵活自主,可以让学习者在任何空闲的时间与方便的场所进行。
二、慕课时代对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影响
(一)旅游管理教学的开展方式发生了变化”
智能随身设备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借助网络流行起来的慕课,悄然让学生的学习习惯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开始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信息。另外,视频、图片、文字等为主要展现形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资源趋于立体,既提高了学生的教学体验,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旅游管理教学的信息传播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速度快和数量大上。慕课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学习,全世界各地的学生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得到信息的最快传播。同时,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都可以成为其可用的知识素材。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无疑更加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更符合当下学生的教育诉求。
三、慕课时代背景下旅游管理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一)发挥“慕课”优势,合理设计特色旅游管理教学模式
谈及旅游管理,学生头脑中首先反应出的是旅游六大要素有关的内容。但其实这只是旅游管理的冰山一角。慕课广纳天南海北各个领域教学视频的这一特点,恰能满足打开学生知识面的要求。从事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老师就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参与慕课学习,促使使其养成自发、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其次,可以尝试打破传统考核方式倡导创新性考核。如通过个人网站、微博等建立微型旅游网络课程,或通过各类智能平台模拟或创建旅游企业运行等。这些不仅可以作为课程的考核方式,更能够开发思维、培养创新,为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立足“慕课”教学资源,有效延伸高校旅游教学场域
慕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因此,高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更加容易实现,符合当前提出的“信息共享、人才交流、协同创新”的理念。
1、依托慕课教学的平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于高校,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专业实践的开展,可以因为慕课的使用更加便利和高效。于企业,可以为在职员工培训提供教学和进修平台。
2、可以通过慕课将旅游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在线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为企业员工与高校师生搭建了沟通、交流、讨论的平台,从长远看有利于构建市场需求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借力“慕课”潮流,科学搭建旅游管理网络教育平台
专业网络平台的搭建势必成为未来旅游管理教学的得力助手。我们可以从硬件环境、软件技术、教师培训三方面展开旅游管理专业网络平台的搭建。第一,在硬件上引进数量足、质量高的计算机、音响等设备,并随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维护。第二,外聘或组建专门的技术小组保障平台软件技术的合理使用。如对于文字、图片、视频等的处理,以及对平台数据资源进行随时的更新、优化、整合与分析。第三,通过进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培训,不仅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现代化和教师队伍先进化,而且有助于学生在紧跟时展脚步下,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地方文化 旅游管理 旅游影响
前言
中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人们的旅游观赏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因而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兼顾到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世界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旅游业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就开始盛行。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旅游业给国家所创造并带来了较为稳定的高收入,为地方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旅游业的发展也给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发展。近些年来,旅游产业更是为稳定发展的势头持续的保持增长,一些景点开始使用地方文化特色进行地方景点景区的发展。地方文化软实力让景点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游客与游览人数。同时把地方文化作为景点景区的特色可以更好的发扬地方景点的文化特色,是一种较好的保护地方文化特色的手段,令地方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带动了地方旅游业的同时,使得民族文化也可以得到更大的繁荣。
一、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管理现状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让景区的景点可以吸引得到更多的游客,只有保持景区景点文化的特色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地方文化的发展,他们希望通过文化的发展让国家与地区的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案例,把地方文化的发展作为旅游业的发展的要素之一。当地的民族风情与信仰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所有的民族文化与特色都应该把旅游的发展置于首位,把景区的硬件建设与文化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民族文化信仰与地方民族风情等都要与景点融为一体。地方景点还应该组织当地的民众生产与景点相关的旅游用品,具有特色的旅游饰品可以更好的提高景点的经济收入,景区景点的特色装饰品可以激发出游客更高的购物欲,让景区增加收入。此外,很多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风味美食,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们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
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管理问题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管理与开发它们的关系十分的不明确,在地方文化开发保护的过程中,地方文化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利益的驱使,很多的地方文化被过度的进行开发,地方的景点的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同时很多的地方文化节目开始出现粗制滥造,缺乏新意,很多文化在内容上大同小异,没有太多的文化特色。地方文化节目在制作水平上处于低下水准,进而破坏了地方景区景点的有效管理。
在中国也有很多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得不到足够资金的投入与保护,因而很多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到现在还没有被许多游客所熟知。旅游景点不能够形成统一的品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不成熟,不能够进行较高水准的策划与包装。具有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必须要坚持在景点里的进行适当的开发与保护,把民族民间的文化放到景区景点的开发与保护中去。很多景区景点的地方文化得不到足够的宣传与保护就进行上市以求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很多进行表演地方文化的民间艺人,甚至还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就直接进入地方文化的表演中去。所以缺乏地方文化的旅游管理的专门审核部门是对地方文化缺乏的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
三、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管理策略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管理是传承地方文化与提高旅游收益的基础,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使得旅游从业人员可以更好的形成地方景点的文化软实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人才素质的提高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旅游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旅游教育机构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质量。地方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宣传与实践,因而在地方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旅游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要更好的完善地方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地方文化的严密审核,对已经具有较好的地方文化水准的文化节目进行鼓励,同时加设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机构,力求更快更好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与从业素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教育与文化素质更好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民族文化水平与文化素养。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需要较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维护,旅游从业人员的民族文化需要较高的旅游经营者管理水平,地方政府与旅游部门可以大力的培养大专院校与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同时根据旅游景点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出相应的工艺品,当地的政府部门也应该建立好维护旅游文化与民族文化推广的新体系,使得旅游人才的资金与从业人员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地方旅游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如果地方文化一旦脱离了宣传与广告就会变得没有说服力,更加没有公信力,因而很有必要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民族文化的推广力度可以把品牌进行整合起来,把民族文化的旅游形成较大的文化软实力,在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具有重要的作用。把地方文化打造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是十分重要的,地方文化的品牌需要在地方文化本身上下足功夫,推出一系列具有旅游价值的项目。旅游景点的在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需要本着以游客的需求为根本的经营模式进行旅游业经营。地方的旅游业必须把文字、图片以及动态的宣传片等手段相结合,形成有层次全方面的宣传与推广。通过这些手段逐步把地方文化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品牌进行宣传与推广。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都非常吸人眼球也非常具有特色,但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地处于中国较为偏僻的地区,因而不能够让游客进行更多的参观与了解,但是这些极具地方民族的文化特色完全可以被附近的景点进行引入与吸收,形成更好的地方特色文化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便于管理。
总结
地方文化性的旅游承载着地方的文化与历史,通过大力的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令地方景点更加具有特色与竞争力。地方文化旅游还需要把地方文化进行加强,把地方文化转化成为文化商品进行转化为市场经济商品,所有的景区环境与景区文化都要呈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景区景点的商品必须与景区景点的相协调,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了解必须与当地的风景与产地进行相对应相适宜的发展。旅游风景宣传画册、地方文化特色的小工艺品与小修饰品等,都是旅游景区进行地方文化旅游管理的重要策略。旅游的纪念商品在外观上要小巧精致,这样一来就既能够便于游客的携带,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让游客认识到当地居民的灵巧的手工,感受不一样的艺术,从而为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当然旅游纪念商品还要注意拓展商品的用途,增强纪念品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宏.传统“旅游文化”对旅行社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1,(14).
[2]廖洪泉.文化旅游的变迁对我国景区形象的影响[J].天府新论. 2008,(S1).
[3]王晓娟.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民族旅游性格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顾客管理;旅游企业;顾客满意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062-02
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客源的竞争。只有获得源源不断的客源,旅游企业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为了获得更大的客源市场,旅游企业广泛地采用了价格战略、质量战略、促销战略等多种竞争手段。尽管现代的企业界都认识到顾客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归宿,但在旅游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顾客管理战略并没有在旅游企业中得到全面应用与实施,实为旅游管理中的一大缺憾。
1 顾客管理理念产生背景
现代世界经济正在迈入“服务经济时代”,与此同时在市场竞争中,服务逐渐取代产品质量和价格而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在市场经济中,其主体是消费者,消费者及其需求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的实质就是消费者需求管理,以消费者需求作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旅游业又是一个高度服务化的产业,其发展较其他行业更有赖于顾客的惠顾与支持,顾客资源无疑成为现代旅游业最宝贵的资源。然而在现实市场环境中,顾客群体一直被传统的营销理论定位为企业外部的一种不可控制的因素而被忽视。
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顾客在消费过程中与旅游企业会发生多方面的交互,同时顾客在享受和服务评价中个体的情感起重要支配作用,这就使得旅游服务并不能顺利达到旅游企业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获得顾客普遍的满意感。另外由于顾客选择企业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从而使得旅游企业在宣传、促销和招徕顾客方面重复花费了较高的成本支出。
据营销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企业总销售额的80%来自于占企业顾客总数20%的忠诚顾客,而顾客流失率降低5%,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25%-85%;同时吸引一个新顾客所耗费的成本,大概相当于保持一个现有顾客的六倍。因此,企业界逐渐把市场开发的侧重点转移到管理现有的老顾客身上。通过有效地维持老顾客,确保其重复消费无疑是降低企业成本,现实企业利润稳定增长的最佳途径,由此现代的顾客管理理念应运而生,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了新思维。
2 在旅游市场开发中实施顾客管理的意义
所谓顾客管理就是企业通过有效的顾客沟通,动态地掌握顾客的真实需求的变化,并对顾客需求和消费行为进行合理地组织和引导,使其结合成为企业忠诚的消费群体的过程。顾客管理可以分为售前顾客管理、售中顾客管理与售后顾客管理三个部分。在旅游市场开发中实施顾客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2.1 降低顾客选择成本
由于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和泛滥,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因为旅游产品的消费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时间性,既具有显性成本又具有隐形成本。旅游商品若是不满意,即使可以退货退款,但消费者仍然存在较大的损失,因为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必须以一定的闲暇时间为代价。如参加旅行社某一旅游团的消费者因为产品不合意而退团,尽管经济上没有显性损失(假如能够得到全额退款的话),但他的假期时间会因此浪费了,增大了其时间成本。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也增大了他的旅游机会成本。反过来,如果该旅游者对这一次所参团的经历感到满意的话,下一次有意愿参团旅游的话,他选择他所满意的旅行社的可能性就很大。
2.2 增加顾客满意度,减少企业宣传成本
一般来说,旅游消费者从产生旅游需求开到旅行结束这一过程,主要包括识别问题或需要、收集信息、做出决定、消费产品或服务和最终感受五个方面,而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也是由这五个步骤构成的。
实施全过程的顾客管理就是将顾客消费和决策过程中每一环节都纳入到企业关注视野内。售前顾客管理就是为了招徕顾客,它侧重于旅游决策心理过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步骤,具体通过广告和媒体宣传等途径刺激并激发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售中的顾客管理侧重于保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获得较高的顾客满意,可以由旅游决策心理过程的第四和第五步骤体现。同时在消费决策过程中,购买后的感受对信息的收集有一个反作用,这是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实施售后顾客管理正是基于对购买后的感受成为信息库内容的关注。如果顾客在消费过程中得到了较高的顾客满意,这次经历会直接影响下一次旅游消费的决策。企业应该妥善利用顾客满意的惯性,通过加强与顾客的联系,不断激活对企业良好评价的信息,使之成为企业的“业务员”和下次消费的发端,减低企业的宣传成本。
2.3 节省交易成本
由于旅游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可替代性强,以及我国旅游企业间尚未实现完全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企业的目标市场往往定位在同一有限的客源市场,使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从而加剧了市场开发成本。大多数旅游企业由于不注重实施全过程顾客管理,导致大量现实以及潜在顾客的流失,形成旅游企业不断为吸引新顾客而增大投入,而顾客也为再次消费进行多方面的比较选择的局面,双方的交易成本都偏大。
从一般的市场营销经验来说,企业保有一个老顾客的成本不及争取一个新顾客成本的1/5。从降低买卖双方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旅游企业既有必要实施全过程的顾客管理,尤其不能忽视售后顾客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的旅游交易成为一锤子买卖,不利于旅游企业有效的利用先期投入的乘数作用。如果在售前和售后顾客管理的基础上继续重视售后顾客管理,这一情况就会大为改观。例如,对旅行社来说,尽管对它所经营的同一线路产品的回头客极少,但获取了顾客满意的顾客在口碑宣传方面却比旅行社自身的宣传更具有说服力和煽动性。实施全过程顾客管理就是利用相应的管理技术将这些潜在的因素激活,使之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实施全过程顾客管理,尤其是不要荒废售后顾客管理环节,是完善企业营销信息系统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企业深入了解顾客,特别是主要顾客群体的需要和要求,从而使旅游企业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经营,设计更合乎顾客要求的新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3 顾客管理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具体实施
3.1 集成顾客信息
第一,集成顾客信息的首要步骤是建立顾客信息卡。建立顾客信息卡是实施顾客管理的基础。在顾客信息卡中除了记录游客的年龄、性别、爱好、收入水平、居住地等基本资料之外,尽可能的记录顾客在消费旅游产品过程中的一些偏好,如旅行社可将游客参加过该旅行社的什么团、参团过程中对团友有无特殊需求、是否习惯旅游购物等记录在案。这些资料的获取主要集中在售中顾客管理阶段实现,而售前顾客管理为售中顾客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售后顾客管理则是全过程顾客管理重要的后续阶段。
第二,定期与顾客联络。联络的内容包括:给顾客寄发适合其口味的产品广告信函或电子邮件、询问顾客下一个旅游目标的意向和要求、告诉顾客企业在特定时期所开展的酬宾活动等。将顾客反馈回来的信息记录在顾客信息卡上,为更细的市场划分打下基础。
第三,随时更新顾客资料。由于顾客本身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对客户的资料也应随之进行不断的调整。顾客信息卡中的内容需求在与顾客进行联络的过程中,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的调整,剔除陈旧的或已经变化的资料,及时补充新的资料 ,确保信息卡能及时反映客户的变化,使之更接近于顾客本身的情况,更真实的反映顾客的要求,使全过程顾客管理保持动态性。
3.2 分析顾客信息
顾客信息卡建立后应进行定期的分析,使之成为企业营销工作的一个指导指标,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就会失去其价值。旅游企业在明确的知晓顾客的需求后,能快速决定企业自己是否可以为之提供其所希望的产品,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可以立刻开展下一步的准本工作,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还可以将游客推荐给相关的企业,并从中获取佣金。这无疑也是一种市场机会。旅游企业若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同样可以去培养造就忠实顾客。所以,企业需要定期分析顾客信息,可以说,全过程顾客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用先进的理念和精确的模型对集成化的顾客信息进行模拟和分析 ,挖掘顾客潜在价值,为企业发展潜在顾客提供依据。
在这一阶段,首先是选择一定的分类标准对顾客进行分类管理。如依据顾客消费水平指标可将顾客分为高档、中档和低档消费者;以消费偏好为指标顾客又可分为探险、观光、休闲、文化等不同的消费群体。在分类时应突出重点,找到对企业影响重大的重点顾客群体。其次,根据顾客分类,对市场进行细分化,对比细分市场与企业所及范围的契合度,然后从众多的细分市场中选择一到几个目标市场。
3.3 面向顾客的战略决策
第一,引导顾客的消费。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提供游客一种经历或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旅游企业应通过售后顾客管理建立起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机制,在仔细分析了顾客需要的基础之上,以专业推荐相关的类似的产品的方式,引导游客的选择,为将原本要流入其他企业的顾客重新拉回来增加可能性。
第二,提升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让渡价值即整体顾客价值与整体顾客成本之间的差值。通过增强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人员、形象等价值,提供整体顾客价值,或通过降低价格,减少顾客的时间、精力等,减少整体顾客成本,或两者同时进行,从而提升顾客让渡价值。顾客只有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才能提高满意度,提高对旅游企业的忠诚度,拓展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Merlin Stone,Nell Woodcock.Relationship Marketing[M].Laden:Koogan Page co.1995.
[2]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5
关键词:实践化导向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专业课程改革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不断进行。而旅游管理专业术语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能够从事服务和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近期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更加关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的实践化趋势日益增强,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加强对改革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基本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就是为了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而设置的,根据旅游产业的结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为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单位培养人才。目前国内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包括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须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几种类型。各个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对各个院校的资源比较优势和旅游发展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但总体趋势是减少了理论课程的数量,增加了实践课程的内容,呈现出实践化改革的趋势。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化中存在的问题
1. 实践内容设置不合理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化导向的课程改革趋势不可逆转,各个院校分别开始借助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但是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如果合理的设置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很多院校在实践操作课程上要么设置的课程多,要么设置课程以后缺少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讲授,这是目前我国旅游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方面,部分院校减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加了纯粹的实践课程,也有不少院校减少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课时,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选必修课程的课时,还有很多学校也存在一些院校要求每一门专业课程必须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训。这些课程设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程的性质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缺乏对课程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综合考虑,其设置的科学性值得思考。
2.课程内容实施不完整
旅游专业增加了实践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但学生到旅游企业实践还需要更多的旅游资源,而在我国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实习,但其实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自主实习,而国际上主要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期间就会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这种形式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这是我国旅游专业教育的症结所在。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加速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扩招,但是相关教材的内容和实践内容难以满足课程实践的的要求,相关专业的教师也是十分紧缺。此外,高职院校整体课时安排在客观上也难以完全适应课程实训的需求,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院校要实施设置的课程实践内容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容易出现有课程无教材,有教材无教师的场景。
3.课程实践内容评估体系不完善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内容的评估考核是一个相对松散的体系,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很多学校的内部存在评估标准制定不完善,教师实践技能不精湛等现象,对一般院校来说用于实践的空间比较少,学生实践实践也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学生在校外实际绩效评价中存在的评价主体不全面,评价方法不科学的现象,缺乏过程性的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是很难反应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很多院校只重视岗位技能的培训和考评,忽视了的职业道德的考核和评价,专业的内涵性表现不突出。
三、基于实践化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发展对策
1.优化课程实践的内容
首先,明确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明确该专业学生的具体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和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业务基本技能等要求;其次,合理的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等结构体系,包括每一项课程的数量、名称和课时的数量;再次,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的实践条件以及师资情况明确时间内容的课时数量和时间,并明确课程时间教学的方式。
2.夯实课程基础理论
首先,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能随意减少,并严格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其次,知识理论的选择和理论深度的讲解应该与相应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相对应,不断强化理论在旅游企业与旅游市场的应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再次,积极的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不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让学生明白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支撑。
3.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应该与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校内模拟练习,并在次基础上深入到旅行社、饭店和景区等单位去接触实际的业务,感知旅游企业的现状和真实的服务过程,通过在企业中实习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以及对自己职业的忠诚程度,不断培养学生适应谁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合作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固定场所,避免放任自流式的综合实习方式,教师、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共同评估学生的实习过程与实习结果,制定评估指标与层次分析法等评估方法,完善校外实训实习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罗许伍.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大学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
[2] 于成国. 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原则与程序[J]. 统计与咨询. 2010(02)
[3] 岳冬菊,李海民,杨瑞. 基于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4] 谢莉.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旅游管理的优势范文6
一般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对所学专业认可与接受,学习者愿意主动学习,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1]。就业不尽人意、专业门槛低、专业口碑不佳、专业报考率较低等原因,直接影响了旅游管理的专业认同。甚至在2014年教育部公布最难就业榜上,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也位列其中。
虽然旅游就业形势尴尬,但旅游现实发展却如火如荼。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大陆全年国际旅游收入569亿元,国内旅游收入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16%、16.3%。2014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7.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8%、14.8%。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惠及民生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逐渐成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专业认同是专业凝聚力的象征,是专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大学生是专业认同的研究主体,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探索专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认同(identity)”一词最开始来自拉丁文idem,最早由佛洛依德提出,是指个体与他人、群体或者被模仿人物在心理上、感情上的趋同过程[2]。Wenger从5大维度对“认同”的概念体系进行解读,分别为经历、成员身份、学习经历、多种成员资格的连接、个体所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之间的关联[3]。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动态与静态角度对认同进行了解读:从动态角度看,认同被认为是一种认知、态度、情感乃至行为的动态移入过程 [4-6];从静态角度看,认同被用来形容主体与自身、被模仿群体中的成员或者周围环境之间在利益、目的、价值取向和认知倾向上同化后的一种状态[7]。国外学者将专业认同纳入职业认同范畴,国内专业认同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专业认同的概念[8-10]、影响因素[11-12]、提升对策[13-14]等方面。
旅游学科近年来开始涉及专业认同研究,取得一定成效[15]。孙琨等认为:旅游管理专业认同会影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调研作者发现,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存在各年级之间存在差异,作者进一步提出了改进建议[16]。张红霞等认为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包括: 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学习和专业选择4个维度,实习前后专业认同存在差异[17]。当前旅游学科内仍没有形成系统理论的专业认同研究体系,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深度不够,理论研究不足制约了专业发展。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核心影响因素有哪些?作为专业认同的主体,基于大学生视角,如何提升旅游专业认同?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半结构访谈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在参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现实,本研究初步设定了34个题目,包含了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大部分情况,具体问卷内容详见表2。在问卷设计的基础上,研究针对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现实情况,选择部分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题目为:您认为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认同?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
本研究设计的问卷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被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表1);第二部分: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本部分一共设计了34个问题;第三部分:半结构式访谈。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五分制量表的方法,以“完全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对应1~5分评估标度。问卷采用调查手段主要有两种:网上调查与实地调查。网上调查时间为2015.5~2015.10,同时以“滚雪球”的方式让本人的同学、亲属、朋友帮助收集问卷;现场调查主要集中在2015年3~4月,通过同学、亲属、朋友走访各大高校。一共收集到调查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68份,问卷有效率为93.60%。
三、研究过程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首先对收集的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这是问卷分析的前提,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研究科学性与可信性,主要利用SPSS16软件完成。信度分析表明,调查问卷的Cronbach α数值为0.822。一般而言,当α≥0.70时属于高信度,0.35≤α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通过SPSS16.0对原始问卷进行降维分析。在指标选择上,首先删除任何因子载荷量上都低于0.5的变量X4、X11、X14、X16、X26,对删除后的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发现问卷的Cronbach α数值上升到0.858,KMO值上升到0.839,删除部分指标后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更好,更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前5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586%(>85%),基本能够代表原始问卷的大部分信息。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如下表2所示。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问卷中的X5我的个性特征很适合在旅游专业学习与发展;X6我在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X7我认为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发挥我的特长与优势;X8我从来不感觉到旅游管理学习的乏味;X9我觉得旅游管理专业学习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乐趣;X10即使没人监督我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X25我经常阅读与旅游管理专业有关的书籍或专著;X28我乐于主动钻研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知识难点,这些选项在公因子F1上的因子载荷系数较大,反映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或者消极行为,因此对公因子F1命名为“投入度”。
X13旅游管理与我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我不感兴趣;X19有机会转专业的话,我会发展的更好;X24我真正想学的不是旅游,旅游专业也不是我自己选的;X27旅游管理专业没意思,让我感觉心情郁闷;X33知道大学不好转专业,但我还在努力,这些选项在公因子F2上的因子载荷系数较大,反映的是对本专业的兴趣以及忠诚度,因此命名为“喜好度”。
X12在以后工作选择中,我愿意从事与旅游专业对口的工作;X15我愿意向别人介绍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和相关信息;X17我从内心已经非常主动地接受了旅游管理专业;X18我们旅游专业的发展前景很好;X31我愿意在旅游管理专业上发展我未来的事业;X32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对我以后的发展很重要,能帮我实现理想;X34我喜欢旅游管理专业,并渴望在专业上学到很多知识,这些指标反映了从旅游专业学习中所获得的提升和发展前景,因此命名为“美誉度”。
X20我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学习旅游管理专业;X21学习旅游专业,我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X22我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及专业相关实践活动具有很大的热情;X23我常有意识地将旅游管理所学知识及技能运用于生活中;X29我具备旅游管理专业所需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X30旅游管理专业为我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指标在公因子F4上的因子载荷系数较大,反应了学生们自身学习与专业的匹配程度,因此命名为“匹配度”。
X1我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X2我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有很大社会价值,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X3我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渊源,这些指标在公因子F5上得分较大,反映了学生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程度,因此命名为“认知度”。
(四)专业认同分布规律
1.总体现状和各因分值规律。从指标维度看,得分均值最大为X33,表明学生不认同“我知道大学不好转专业,但我还在努力”;得分均值最小的是X2,学生们比较认同“我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从公因子维度看,公因子F2得分最大,喜好度对专业认同的影响较大,是影响专业认同的最主要因素;公因子F5得分最小,认知度对专业认同度的影响较小。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年龄较小,往往凭自己主观评价旅游管理专业,不能很好的从深层次认知度视角评价专业。
2.性别差异。从性别维度看,不同男女同学在各公因子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男同学在5大公因子上的得分均值分别为:2.760、3.765、2.176、2.615、2.212;女同学在5大公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2.849、3.750、2.077、2.514、1.986。除投入度之外,男同学在其他公因子上的得分均大于女同学。男同学对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相对较高。
3.年级差异。从年级维度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公因子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上大一最高,大四最低。大一学生刚进入学校,对未来充满未知,对旅游管理专业充满希望与期待,专业认同相对较高;大四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总体上对旅游管理专业有较为理性的认识,同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挫折,导致了学生们专业认同普遍较低。
4.学校类别差异。学校类别对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各公因子影响不显著,但从总体均值来看,985/21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小于普通公办高等院校,普通公办高等院校小于民办院校。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过分强调实用主义在民办院校基本适应教学要求,但在注重理论基础研究与学科纵深发展的本科院校,过分强调实用主义不一定有利于专业认同的提升。
5.专业选择意愿差异。从专业选择意愿维度看,自主选择、父母意愿以及专业调剂等要素在不同公因子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自主选择旅游专业的同学在5大公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2.741、3.883、2.089、2.577、2.149;听从父母等重要他人意见选择旅游专业同学在5大公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3.292、3.000、2.286、2.833、2.111;专业调剂的同学在5大公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2.920、3.418、2.338、2.389、2.000。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部分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选择专业时较多受到父母等重要他人意见的影响,这种现象对于专业投入度与匹配度有较大的正向影响。自主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喜好度与认知度上得分较高。专业调剂的同学,在美誉度方面得分较高。
四、专业认同提升对策
本研究主要基于学生视角,通过半结构访谈,归纳总结他们眼中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提升对策。通过归纳整理,主要涉及到学校、教学方面以及学生自身,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图1 半结构访谈结果归纳统计
(一)学校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提升,学校方面主要责任包括:①多组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②学校提供机会让学生继续深造;③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顺序;④学校积极引导,增加专业宣传;⑤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改善专业认知;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启航工程等课程,落实到实处。其中认为“多组织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专业认同的学生,占到总数的15.21%,认为实践有利于提升专业认同的学生较多。
学科专业认同涉及范围较广,仅仅依靠学生与教师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学校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是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提升的外部动力。在调查中一个学生认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所有专业都知之甚少,或者从长辈和社会上了解到相对片面的知识,因此加强对旅游专业的宣传,让我们了解最新旅游动态与发展前途,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现状,让我们形成自己想法而不是别人的看法,我认为学校应该努力创造这样的氛围。”
(二)教学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提升,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兴趣培养、提倡积极引导,加快实践对接:①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②增加课堂趣味性,寓教于乐;③课堂教学中增加旅游业发展前景的相关信息;④课堂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利用多种教学设备;⑤增加对学生的专业关怀;⑥高年级学生积极引导,深造学生给大家上课。其中,认为“增加课堂趣味性,寓教于乐”;“增加对学生的专业关怀”有利于提升专业认同的学生分别占到总数的9.13%、8.21%。
教学是提升专业认同的核心,在调查中一个学生认为:“我觉得老师应该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多介绍专业益处,多让学生参加一些与该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可以邀请一些在专业方面有研究的人来为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认同。”
(三)学生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提升,学生自己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①多看书,提高自己旅游专业素养与兴趣;②多实践,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③填报志愿时应该小心谨慎。其中回答“多看书,提高自己旅游专业素养与兴趣”与“多实践,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的人数分别占到总数的6.39%、12.38%,大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意义大于课本理论。此外,学生们也认识到班风建设的重要性,一个学生认为“我从来没觉得旅游管理专业不好,但也确实激不起兴趣,没有班级学习氛围,没有朝气蓬勃的气息。我觉得班风建设尤为重要,班干带头作用十分重要。我真心希望旅游管理越来越好!”
虽然大学生大部分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但他们却是专业认同提升的主体,他们的意见最有发言权。在教育产业化的宏观背景下,他们的回答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反映出学生的心声。当前旅游管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实用主义”盛行,实用主义是否有利于专业认同提升尚有争论[20]。就业率成为评价专业的唯一标准,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如果专业发展仅仅靠就业率来衡量,那么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和一般职业技术院校基本没有区别。“实用主义”在专业教学中是必须的,但因该有所侧重,高职高专类旅游院校需要强调实用主义,但过度的实用主义在本科院校,尤其是985/21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盛行实用主义,应该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失范。
五、结论与讨论
专业认同是专业凝聚力的象征,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问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借助因子分析法总结归纳旅游管理专业认同五大维度,结合半结构访谈提出旅游管理专业认同提升措施。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1.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主要分为“投入度”、“喜好度”、“美誉度”、“匹配度”、“认知度”5方面,喜好度是影响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最主要因素,认知度对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影响较小。
2.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男同学对旅游管理专业认同高于女同学;大一新生专业认同普遍高于其他年级,大四学生专业认同普遍低于其他年级;985/21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小于普通公办高等院校,普通公办高等院校小于民办院校;专业选择受父母等重要他人意见影响者,专业投入度与匹配度较高,自主选择专业的大学生,在喜好度与认知度上得分较高,专业调剂的同学,在美誉度方面得分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