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色污染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1
课题组长:***课题组员:***
一、引言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问题,我们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中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促进太原市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三、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首先,我们进行的工作是称量一个班一天产生的垃圾,分拣出垃圾的种类、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为多少,以此来估算十二中一天产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数量。以高二某班为例,这个班一天所产生的垃圾约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纸、塑料包装袋、塑料瓶、易拉罐、发泡饭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装袋有近l00个(几乎全用于食品包装),5个塑料瓶,7个发泡饭盒,2个易拉罐(铝制)。不难看出,食品包装是校园白色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发现,纸张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会上也 有回收废纸、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学校的垃圾站,我们遇见一位拣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进行了回收。我们小组成员上前询问他回收的目的、价钱,而他没有回答。为了查询有关塑料的回收情况,我们小组特意利用课外时间对太原市各正规废品回收站进行了采访,可惜没有发现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我们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来制造食品包装袋(因为造价高,不能保证卫生与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农用大棚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违规生产的个体小企业私自回收塑料废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机溶剂清洗后再利用,这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学校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一定要将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规的回收单位。
三、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校园内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为例,每天十二中要产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这会使多少亩土地丧失耕种能力!而且,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乏紧迫感,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问题不闻不问,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我们的建议:
(1)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我们所查的资料,我们建议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统一回收。
②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③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分制度,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得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2)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色污染,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因此建议学校多多加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志,举行环保歌咏比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因此建议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如在每年
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只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2
关键词:土壤污染;农业
土壤污染会直接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降低,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就像日本的核污染,导致众多农产品和鱼类产品的辐射值超标无法食用一样。而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用地被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障碍。然而,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就在于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地被污染。所以,防治土壤污染应从立法上下工夫来解决,借鉴以前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用地和工业化发展的现状,从而实现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化。
肥沃的土壤环境是农作物生长的必要环境,也是农业的根本所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农村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都会涉及到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所以,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治理,确保土壤生态环境的生态平衡,是促进我们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路。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如何能够更加合理地对现有土地加以利用,防止各种沙化情况的发生,使我们的土地能够持之有效地服务于我们子孙后代,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紧迫课题。
一、我国农业用地中的土地污染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逐渐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各地都在进行积极的改造,传统农业也逐渐在向“化学农业”进行转化,大量的农学物质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对土壤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仅破坏了原有传统的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沉淀,生态平衡也受到了影响,当然,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具体来讲,对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长期大量施肥不当。化肥农药的大量滥施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很多农民不懂得如何科学施肥,所以在施肥的过程中,氮肥的施用量往往比较高,然而氮肥又易于挥发,对于大气污染和临近地表的污染、水资源的污染等都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农药残留对土壤造成的污染。根据一些调查发现,农药污染不仅使我们国家很多地区的粮食和家禽中都已经严重超标,食用者还有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发生。农药残留的情况可以说是直接污染我们人体健康的杀手,很多农药残留甚至通过水洗都不能清除,导致在食用的时候直接对人体构成生命的威胁。另外,对于生态平衡而言,在很多农区,蝴蝶、蜜蜂等昆虫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这也是农药残留对自然界的巨大影响,如果不加以改善,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或许只能在电视和书本上看看这些昆虫是什么样子的了。
3.白色污染严重。白色污染的不可降解塑料,也对我国土壤污染影响巨大。这些白色污染很长时间内无法降解或者降解的速度很慢、所需时间非常长,所以对于土壤的污染也很大,对于农作物的成长也有直接的影响。不过可喜的是,近几年我国对白色污染的大力度治理,已经使其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善。
二、对我国农业用地中土壤污染立法的分析
现阶段,我国尚没有对土壤污染的针对性立法。对一些污染的处理也只是参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法律立法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现有法律缺乏对农业用地中土壤污染防治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对农业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笔者以为,这些法律法规,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对于土壤污染的防治都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威慑和制约作用。要想实现对土壤污染的有效性治理,就必须从立法上采取具体的措施,设立专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治理措施,从而填补法律制度上的空白。
2.对于污染的治理着重点有所偏失。
由于对土壤生态保护缺乏整体性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进行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时候总是着手点有所偏失,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侧重对“点”的控制和治理,比如取缔某个厂房,查封了某个化工企业等,我们缺乏的是对整个行业“面”的治理,所以这种治理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局部的防治,无法做到整体的治理,对于“面”的污染以及由于土壤污染和退化造成的后果、经济问题等都没有能够彻底解决。
3.对土壤污染和防治的措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为我们现阶段所使用的一些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的预防作用不明显,所以很多时候,污染发生了,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比较严重了,再进行事后的补救,其实已经晚了。如何能够防患于未然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对土壤的保护,应该进一步明确如何防止其破坏性和其后果,具体如何落实等都要有明确的预警机制。
4.缺乏对土壤保护的整体性观念。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3
【关键词】整合;初中化学;应用
传统的教学,学生的知识是破碎的,不完整的,学生具有很多“死知识”,不能在社会实践中很好的运用。要使得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就必须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与深化。
首先,对学生的新知识进行递进式加工。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习得的知识,可以有很多不同层面上的理解水平。例如,在传授新课时,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就不能过于抽象,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了此课程的性质。要将学生从过去的“繁、难、偏、旧”的现状中解脱,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我们在教授“分子和原子”时,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认识“为什么湿衣服晾在外面会变干?”“为什么煤气能放在钢瓶中?”着眼于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再用多媒体演示苯分子和硅原子,从化学的角度解释我们所讲的物质并不是虚拟的,从生活入手,借助微观的动态的多媒体,向学生讲解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只有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原理,掌握概念的内涵才有利于今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其次,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梳理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我们教授课程时是一章一节有序进行的,学生常常觉得我们在学习某些知识时不知道如何将它与生活相联系。例如,讲元素的概念时,常认为它没有多大的用处,常见的元素会读会写即可,而且生活中很多都涉及不到这个方面。但是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会发现日常实用的物质的配料表中会出现元素的含量,殊不知,那便不能了解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再如,学习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看似是个简单的计算,但是涉及生活就是看同等效果的化肥,哪样经济最合理。有了初步的认知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应用以及创新。
最后,整合与深化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具体的能力得以体现。比如,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第一步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看似简单的一个操作,学生口头操作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真正到了实验室,让学生操作这项技能时,就会错误百出,甚至有学生由始至终都紧握着试管,嘴里还不停的说怎么都看不到有气泡冒出呢。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还要帮助学生将丰富的知识应用于实验技能中。这样学生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得到了整合与深化。
知识的应用其实是简单的概念方面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所习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建立在对知识理解以及巩固的基础上。比如,让学生用简要的步骤证明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氧气(或者是二氧化碳)。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氧气的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学生用此知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此方法的由来主要经历了我们对问题的探讨,知识的组织和梳理,借助实验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所以分析题意就是要使用实验室的方法,那就必须有实验的步骤,一般情况下包括实验方法、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的结论。所以知识在应用过程中简要的包括几个方面: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等。不仅仅是做化学,其他的学科也是一样的过程,遇到一个问题首先要审题,就是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和目的。我们常在笔纸评价中,遇到一类的陷阱,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应用时,常会出现的一种题型是要求写出符号的含义,有宏观的,有微观的,当学生审题不清时常会因为混淆而失分。其次是要会联想,就是以已经成形的问题为线索,提取相关的知识结构,为理解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准备。所以分析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记住宏观找物质和元素,微观找分子和原子。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如果物质是由离子构成就表示物质中离子的个数),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数目。解析常出现在计算题中,它是指分析已知和未知的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比如,计算中常会出现黄铜与稀盐酸发生发应,求氢气的质量或者铜的质量分数,解析此题的关键就是记住,黄铜是铜锌合金,产生氢气的是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因此不能置换出稀盐酸中的氢元素。此题看似简单,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学生很容易出错,他们常认为黄铜放在稀盐酸中就是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更离谱的是将铜锌和稀盐酸写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中计算。所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习某一个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学习一个知识要学会举一反三。比如我们介绍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制取什么样的气体(即寻找装置的何特点和共性)。根据类化,学生就将现有的问题归纳到原有的知识点中去了。
知识的迁移是指我们学习的知识在其他课程中的影响。比如,我们学习了“白色污染”方面的知识,在化学领域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治理环境污染的要从源头做起,所以为防止“白色污染”的进一步扩散,就出现了限塑令,要求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那么在其他学习领域,就会用“白色污染”作为政治教材中“量变引起质变”的情景素材。也会出现语文领域中作为现代文的阅读,总之,我们所学习的知识点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孤立的。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教学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能力不足
教师的能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证,“教师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计划能力、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我市小学数学教师中绝大多数的原始学历是中师,根据本人的工作经历,从我市中师毕业的学生是一届比一届差,而这些学生如今都在小学一线教书育人。他们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就不牢靠,对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素材、一些数学概念的认识不充分,教学能力也相对欠缺。
(二)对数学应用题教学认识不到位,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教师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认识就不到位,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不比成绩,但好多学校还在对成绩排名。我想这也就是导致教师教学不到位的必然所在。另外脱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在课堂上、练习中也比比皆是。
二、学生在“解决问题”存在障碍
(一)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能力
应用题一般文字较长,涉及生活常识广泛,科技术语多,有些概念和它的背景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疏的,模糊的,神秘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感受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对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不深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李林家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金’,保险金额为120000元,保险期限三年,按年利率O.5%计算,共需缴纳保险费多少元?”几乎难住了所有的学生。
(二)阅读能力差,不能准确理解应用题题意
解应用题,首先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结论,然后把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由于小学儿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实际生活经验,思维形式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对有些概念容易模糊,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术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例如“除"和“除以”,应用题中的“相向运动"和“同向运动”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数学术语,否则儿童就很难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以至于不会解决问题。
三、“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以情境教学,拉近与生活的距离
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基于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合理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使问题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这决定了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要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精彩镜头,再配置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方法多样,鼓励策略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因而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策略多样化。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善解题策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应予以充分肯定,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做到既评价知识技能,又评价情感。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开放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画图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在轻松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例如:高年级实践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师可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然后组织让学生小组合作调查自己家和邻居家每月产生白色污染塑料袋的数量,再推算学校里所有学生家里一年丢掉的塑料袋的个数,并动手测量塑料袋的面积,推算一千户人家每年丢掉的塑料袋的面积,接下来学生可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做成幻灯片相互交流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方法。这是一例综合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案例。
总之,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正确指导,科学、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又很有成就,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5
On the first place, a no-car day is supposed to set up every week in our school. Because cars not only cause serious air pollution but also waste energy. On no-car day, neither students nor teachers are allowed to drive to school. Meanwhile, just walk, jump, cycle or run. Use our legs and enjoy the fun.
On the second place, we had best not use plastic bags any more. No one can stand the “white pollution”. So, it is wise to use bags which can be reused again and again.
Finally, one thing that we should keep in mind: every big thing comes from the subtle. Therefore, as students, we ought to turn out the lights the moment we leave, turn off the tap in time, and reuse our textbook and so on.
All in all, it weighs greatly for all of us to put the low carbon lifestyle into practice. Just set our mind to these: no-car day, no plastic bags, and no waste. Let’s do it now.
目前,新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是传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国家。低碳的概念是低能量没有垃圾。如此重大的一个项目,我等不及要提出我的看法关于如何促进它。
首先,应该一天应该是建立在我们学校每星期。因为汽车不仅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浪费能源。应该一天,学生和老师都不允许开车上学。与此同时,刚刚走,跳,周期或运行。用我们的腿和享受乐趣。
第二,我们最好不要使用塑料袋。没有人能忍受“白色污染”。所以,明智的做法是使用袋子可以一次又一次的被重用。
白色污染概念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绿色化学观;教学情境;化学实验
1引言
初中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在处于形成阶段,此时此刻接受的教育是影响终身的。在化学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渗透绿色化学观,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地、受益终身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社会的环境责任感;另一方面为国家的环境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化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学习,主要是借以多媒体的辅助,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并以绿色化学的观念审视生活,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的污染与恶化速度。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观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绿色化学观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观指的是设计、研究没有或尽可能少的环境负面作用的化学品或化学过程,以达到防治、阻止环境污染的化学观念,因此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观、环境友好化学观、清洁化学观等。绿色化学观是站在手段、战略、理念的角度的一种思想观念,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环境生态协调21世纪的环境由于受到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扩大、工业化生产大范围普及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严重环境危机的局面,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刻不容缓。化学工业生产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为国家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排出,也为人类的环境与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随着人们绿色化学观的形成,绿色化学的绿色技术可以从污染源头抓起,绿色化的化学反应将对环境的污染标本兼治,有效促进环境生态的协调、平衡发展。推动国家科学发展绿色化学观理念下的基本科学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1)绿色的起始原料与试剂;2)绿色的溶剂、反应条件和催化剂;3)绿色的产品、目标分子和安全化学品。绿色化学观推动绿色科学的发展,减少了对人和环境有害的原始材料的使用,避免了有毒挥发性有机溶剂对空气与水造成的污染,降低反应能耗,提高反应转化率,有效推动国家可持续、科学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绿色化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相关化学问题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并加以解决。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分析问题,势必将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并受益终身。
3多媒体教学中的绿色化学观渗透途径
在多媒体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实时关注绿色化学的相关科研成果以及进展,在将化学教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基于绿色化学观念的教案设计与实施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将绿色化学观结合时事热点与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逐渐融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创设多媒体绿色化学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要设计出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潜意识的教学方案,只有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理交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绿色化学问题式教学情境,可以揭示出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个矛盾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绿色化学观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声光电效果,将学生的思绪带入绿色化学观念下的特定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体验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教学情境,对于知识的学习更易于认识、理解。例如:在燃料与热量的教学中,可以制作一个关于酸雨是怎样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对人类有哪些危害的视频课件,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观看与体验;在教学酸碱电解质溶液的化学知识时,结合学生日常运用频繁的手机、平板电脑、遥控器等电子器具使用后的废电池,制作一个微型纪录片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了解废电池中所含有的汞、铅、镉、镍等重金属对生态环境产生地极大危害性,同时说明绿色化学应用的重要性,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学环节适时融入绿色化学观目前的初中化学教材在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了绿色化学观,因此,教学环节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根据教材将绿色化学部分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中,理论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提高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得到强化。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就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结合生活中的身边事解释绿色化学,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如在讲解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以“白色污染”与“绿色食品”为主题的两部动画片,讲解“白色污染”是由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而形成,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长久的污染,是对人体有害的;“绿色食品”正好相反,是无污染无公害食品,可以维护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可以从减量、减废的角度指导学生掌握循环操作、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让学生从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了解绿色化学的必要性。化学实验导入绿色化学观理念绿色化学提倡的是减量、减废,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本身就有一定的绿色化学性,屏幕上的化学实验真实再现,可以任意出现爆炸、火星等现象,指导学生认识哪一类化学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促进学生提高绿色化学安全意识。对一些难度较大、危险系数高、易产生污染的实验,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危险隐患问题。如在教学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实验时,实验过程会释放有毒气体而污染空气,并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影响。在采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实验时,一方面可以将实验演示过程放大,让学生直观、清晰、明了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将实验改进成可操作的实验: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用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如汞可通过洒硫粉来吸收,转化为HgS沉淀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懂得正确处理废液和用剩药品。例如:废液要倒入废液缸并经处理后方可排放或埋掉,有毒物必须经过分解,废酸要用石灰乳中和等。通过指导学生改进实验,可以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的效果。教学活动以绿色化学观为主旨为了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观,教师应多组织以绿色化学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绿色化学观的重要性。以学生为本,将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要对教学活动所分配的任务,积极学习、分析与探讨。1)开展绿色化学主题班会。班会活动前,教师可先带学生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化工厂、水泥厂、造纸厂进行参观与摄像,然后将拍摄到的排污、过滤等画面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然后根据家乡的环境污染状况,分组分派任务进行原因分析、寻找相应对策。学生经过亲眼所见与屏幕再现,加深了印象,在接受绿色化学教育的同时,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组织绿色化学知识竞赛。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绿色化学视频,播放三次后,屏幕上依次出现关于绿色化学的问题,每个小组的组长代表全体组员举手抢答,答对最多的小组为胜利方。3)开展绿色化学课内外阅读。对于初中化学课本上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组织阅读,课后或者业余时间也应鼓励学生多阅读绿色化学课外读物。4)绿色化学板报设计比赛。以绿色化学为主题,看谁设计的绿色化学板报科学性与趣味性更强,以全班学生投票作为评审依据,票数最多者便是冠军获得者。通过一系列的绿色化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绿色化学知识,从对绿色化学的理想认识发展到感性认识,了解绿色化学观与环保的宗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学生的绿色化学观会得到有效增强。
4结论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多媒体初中绿色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教与学同步发展,情与感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认知需要上得到情感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具有很大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采取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促进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学习、了解、接受、树立绿色化学观地过程中,以绿色化学观的角度看待化学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科学素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兰香.运用多媒体打造绿色化学课堂[J].中小学电教,2014(3):32.
[2]龚卫民.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新课程,2012(6):181-182.
[3]陈国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2008(12):61.
[4]王斌.浅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Z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