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空航天类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空航天类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专业研究生;创新型实验;特色实验课程;功能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73?02
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事物;三是改变。创新性人才指掌握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在社会实践中能推陈出新,以自己的创新性意识和行动,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中做出贡献的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创新人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因素。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已跨入世界大国行列,研究生成为目前参与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知识创新能力与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至关重要。而大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国际性的学术论文数量偏少、学术成果质量不高、原创性成果稀少等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我们国家自己创建的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的前沿,为国家经济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培养了11万学生,这些高素质人才大部分在我国的航空航天领域担当重任,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年来服务大局、特色兴校、培育人才、不断创新,突出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了新时期“重基础、强交叉、拓视野、推创新”的研究生教育思路,对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提高生源质量,改革招生指标分配办法,修订培养方案,促进研究生课程国际化,推广试点班教育模式,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创新学科交叉机制体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学位论文研究三个阶段。在强化研究生理论教学和学位论文研究的同时,采取了重大举措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增加了研究生教学的实验环节;通过“211”和“985”条件建设逐步构建了开放适用的研究生实验教学设备条件,并构筑人性化的实验环境;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确立了开放式的多元化的研究生公共实验和研究生专业实验课体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研究生的知识潜能,养成创造性品格,掌握创造性技能,最后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中得到深入和升华,使得研究生培养的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
在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在一级学科层面,将关联密切的研究生理论课程的实验整合成数门独立设置的综合性实验课。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其他相关课程,建立一个包括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构建了整体性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基地。例如自2004年以来,先后建设了“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生创新基地”“复杂产品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生创新基地”和“先进航空航天飞行器创新基地” 等开放性的创新实践基地。基地以航空航天与信息类优势学科群为中心,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材料专业研究生特种功能材料特色试验课程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内容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材料学院研究生的实验设备主要来自各科研课题组,设备种类、台套数、完好率受限制,特别是使用时间无法保证,影响研究生试验运行。课时数虚,授课内容待充实。
随着多年来对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投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实验室建设遵循“以软带硬”的原则,即以教学改革为前提,投入的实验设备要服务于所开设的实验项目,硬件建设服从软件建设。目前材料学院用于研究生实验教学的设备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多套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ICP分析仪、拉曼光谱分析仪等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并对各学科实验室进行了优化整合和重组资源配置,发挥了实验室的复合功能和规模效益。材料学院还承担着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培养研究生的客观条件。材料学院将逐步彻底改造研究生实验课内容和实验条件,建立具有航空航天特色、涵盖材料学科重要研究方向的材料制备、测试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生公共实验平台,以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重大需求为导向,确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实验课程的具体设置方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以教育部“空天材料及其服役性能实验室”为依托,开设了“先进结构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生创新型实验课。该实验室多年来立足于航空航天材料前沿研究,旨在将先进的和学科交叉性强的科研成果高质量地融入到研究生实验教学上,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下面以“特种功能材料”的设置为例,从创新型实验课和综合实验课的区别、创新型实验课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实践的区别、创新型实验课与研究生创新基地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创新型实验课和综合实验课的区别
创新型实验课和综合实验课在内容上都涉及到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差别在于综合实验课相对而言内容更为固定,比如“材料电镜分析实验”是侧重于使学生理解各种电子显微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仪器结构,掌握样品制备方法及实验参数选择,并学会对各种电镜图像及信息进行识别、计算和分析处理等。而创新型实验课是在课程内容、形式和目的上存在更多的创新元素。这类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完成 ,或者在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方向上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探索研究,其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体会,如大的创新团队(课题组)和实验室就是培育创新精神的沃土。以“特种功能材料”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材料及其服役性能实验室” 针对智能机翼、机载设备和航空发动机等的应用,在航空航天特种功能材料上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其科研设备齐全,在“特种功能材料”实验课中设立了相变材料、磁性材料等相对宽的方向,在实验中指导教师演示其中课题组“成熟”材料从设计-制备-功能特性研究的完整的实践过程,然后在大方向内自由选题,运用理论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综合设计实验方案和内容,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研究。如果说综合实验课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步,那么创新型实验则是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的第一步。
2. 创新型实验课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实践的区别
这两者同为科研训练。创新型实验课是“常做常新”的实验课,指导教师要不断开发新的实验方法,搭建不同的新架构。学生则应该不断丰富自主实验的新内容,成为填充架构的新单元。从时间尺度上来说,创新型实验课比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短的多,创新型实验课会对科研的过程有完整的体验,为了保障进度,增强协作沟通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小项目组,分工共同完成实验内容。实验课的考核以小组答辩的形式,根据选题的创新性、综合性、协作情况等打分。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一般都是学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单独完成的。限于不同实验条件、经费保障条件、课题组的创新实践成果积累等的不同,毕业论文研究的创新实践程度会有很大差异,研究生也往往得不到自主选题和自主研究的机会。
3. 创新型实验课与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区别
两者的教学资源开放程度和范围不同。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是一个面向全校开放的,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平台。研究生创新基地在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上,可以面向更大范围的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实现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学科的集中交叉得资源能更集中整合,如“复杂产品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生创新基地”和“先进航空航天飞行器创新基地”等开放性的创新实践基地就是如此。目前,“特种功能材料”研究生创新型实验课还是材料学院研究生实验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特种功能材料”与物理、化学、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领域有广泛的学科交叉,可以成为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设计和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随着教学实践成果的积累、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增强,材料学院可以向学校申报加入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实践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实践机会。
三、结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特种功能材料”研究生创新型实验课的教学实践才刚刚起步,深厚的科研成果积累和良好实验课程的资源配置,以及是否能高质量地转化到研究生实验教学上,这些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如何利用崭新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未知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与时俱进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才能真正在教学改革中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郑冬梅,王悦.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46-148.
[2] 王悦,冯秀娟.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113-115.
[3] 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等.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5):30-32.
航空航天类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 管理类 求职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化的阶段,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独立学院的就业率低的现状也是由来已久,此外独立学院管理类毕业生在与一流高校毕业生竞争相同位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探究独立学院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从研究结论之中总结出独立学院的的办学方向,谋求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独立学院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率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并且还有具有深远的实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逐年增多,高等院校的增加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增加了就业压力。而独立院校的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一)个人现状
独立学院的学生个人就业观是求职的重要影响因素。郭亚红[1]在书中指出,普遍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而处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在大学期间没有做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与人生、社会之间的关系没有深入的思考。同时,作为独立学院中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管理类专业,学生学的冗杂,导致大部分人在求职时发现自己缺乏专业的知识,社会实践锻炼,个人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增加了就业的难度。邱文芳[2]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一文中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不容乐观,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薄弱,与社会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二)社会现状
独立院校管理类学生同时也受到了社会评价的误区,如生源基础差,师资力量不足,学而不精。再者,政府的支持力度小,市场机制提供的不完善。从而,导致市场的产生的引导力就很小。张小兰[3]在《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一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一文中指出就业难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数量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结构矛盾问题突出;劳动力市场发展尚不完善。
(三)企业现状
根据研究调查,企业对于独立学院的就业认可度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普遍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尤其在管理类的专业符合度上,企业并没有对口的工作技术支持,缺乏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其次,企业需要的是的技术型人才,专攻一类研究,而管理类学生的知识面太过于冗杂、多变,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向。
三、研究的预期解决方法
(一)独立学院的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
第一,针对就业率低的问题,独立院校应从加强内部建设,提升学院的就业指导能力。
第二,针对学生错误的就业观点,学校应加强就业观念的指导与思想政治观念的统一,加强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的教育,提升独立学院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学校加强就业技能指导,应试过程中的礼仪、沟通技巧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应聘能力。
(二)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
第一,独立学院管理类学生注重管理经验的培养,在校期间增加实习经验补足专业知识的缺乏。
第二,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对未来有清楚的规划,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为管理类的工作作出准备。
第三,在校期间注重知识的储备,提升个人的气质与综合素养。
四、总结
当今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应重视就业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同时管理类毕业生做好长期职业规划,把管理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外部提供的有力环境下,实现独立学院管理类学生的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郭亚红.新时期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咸宁学院学报》,2010-09-15.
[2]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张小兰,马慧肖.《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一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2期.
航空航天类就业方向范文3
材料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比较广,主要就业方向包括计算机、金融、教育和科技咨询等领域。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合成、信息材料、医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贸易等工作,还可以进入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海关、商检等部门工作。
材料学专业的分类
通常来讲,材料分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金属三大种类。从学科的角度来讲,不同的学校所开设的材料学专业也不相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材料科学专业、有机高分子材料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金属材料专业之外,一些学校还增设了高分子复合材料专业、机械材料专业等。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设材料科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等。
材料学专业就业知多少
从就业角度来讲,金属材料专业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用面广,就业面也相对较广。复合材料因为博采众长,在性能上结合了各种材料的优势,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航天领域,就业前景也很好。
总体就业前景分析
其一,材料学专业性强,受国家重视,高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现代材料学科更注重研究各类材料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特点。经历近半个世纪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相关机制的探索和认识,材料学研究的范围得到巨大拓展,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也为材料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这就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攀登材料科学的高峰。
其二,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材料运用更加广泛,现代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很多新型材料的支持。根据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材料学专业人才在各个行业需求量的增加为此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研究生阶段课题方向的选择很重要
据中国科学院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生的王芬(化名)同学介绍,全班40个人,男多女少。虽然传统意义上是要去中石油、中海油等对口单位,但目前她投简历的对象主要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对研究方向没有特别硬性的规定。
找工作的这段时间以来,王芬觉得材料学所有的专业中,金属材料学专业的就业面还比较宽。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看重求职者的教育背景、研究方向以及课题方向,尤其当面试岗位是专职科研人员时,单位对专业方面的考量会针对毕业设计提出,因此研究生阶段的课题选择非常重要。她建议大家认真对待毕业设计。
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不可少
航天某院工作人员高女士建议,在学校期间,材料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扎实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她认为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与否,一方面决定了就业面的宽窄,更重要的是决定了未来工作发展潜力大小。因为大家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是比较忙碌的,很少再有机会系统学习。
以高女士的就业经历为例,她认为就业前应该事先做好以下准备:充分利用师兄师姐的经验、经历了解可能的工作方向,了解具体工作单位及岗位情况;面试前一定先尽可能了解面试的单位及岗位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据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人事部一名负责人介绍,材料学专业的学生,要具备适应艰苦的工作条件的素质,因为做复合材料研究工作要经常去实验室,更重要的是搞科研一定要坐得下来,能够经得起反复失败和挫折的考验。
此外,在面试中,还应该积极锻炼个人表达能力,为自己增光。
走进材料学专业
高分子材料——性能优异,不可替代
高分子材料独特的结构和易改性、易加工特点,使其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异性能,广泛用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很多天然材料通常是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如天然橡胶、棉花、人体器官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塑料和橡胶等也是如此。然而,一些高分子材料会含有毒性,使用、实验时要注意。
中科院高分子材料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王芬(化名)说:“我在本科时读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在研究生时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了高分子材料学,即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学,重点研究塑料、橡胶等,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钻井平台进行驱油。平日里我们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度过,研究对象为甲醛、乙醇、乙烷等化学物质,一些化学物质如甲醛会有毒性,因此要做好防毒设施。”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学科,必不可少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并列的三大材料之一,主要研究建筑、水泥、陶瓷、玻璃等材料。目前比较受到关注的纳米材料也属于无机非金属行列。
无机非金属材料品种和名目极其繁多,用途各异,通常把它们分为普通的(传统的)和先进的(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类。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20世纪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性能和用途的材料。它们是现代新技术、新产业、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现代国防和生物医学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水泥、 玻璃、 陶瓷等。
航空航天类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课程;满意度;访谈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作为本科教育的延续与升级,针对研究生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本科有着共通之处;与此同时,与本科生不同的是,研究生已经接受过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掌握了基础的专业知识,面临的学术任务更加专且精。研究生的课程应比本科阶段的课程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课堂上所教授课程内容的方式和重点,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甚为重要,这就对研究生课程体系有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除了用一些硬性的指标来体现外,研究生主观评价的高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此,有必要针对研究生教学的特殊性,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来探究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
因此,本文以研究生课程体系满意度为发出点,主要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对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满意度。由于北航是典型的工科大学,学生中男性占大多数,因此本文选择了计算机学院的一名男研究生作为对象展开访谈。
二、访谈设计
在内容上,本次访谈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本硕课程的贯通、课程设置的开放程度、课程类型(基础学课程、跨学科课程、学术前沿课程、实际操作课程)的完善。本次谈时长一个钟头,目的是了解受访者对于当前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通过定性研究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一些建议。
受访者当前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男,23岁,山东青岛人。该生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211院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期间曾获得多项全国性的计算机专业竞赛奖项,2012年以年级第二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前没有工作经历。
三、访谈纲要
访谈时间为2013年1月1日晚七点,地点为受访者的实验室,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访谈当天,受访者刚刚结束了紧张的期末复习和考试,心情比较轻松,所以整个访谈过程还是相当流畅的。
访谈的过程中,受访人对于各种问题都十分配合,对于比较难以表达的观点,他会思索几秒钟,然后以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回答。对于类似于“通识教育”这样的专业词汇他也有比较正确的理解。这使得访谈进行得十分顺利。
1.读研目的
受访者的读研目的十分明确:为了提升工作竞争力。从专业选择上,他对当前的专业十分满意,有相当的了解程度,并且喜欢计算机行业。由于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受访人对自己的学业十分负责,对课程和教学也有过认真的思考。
对于本科就读的南京理工大学,从他的语气和表情可以看出,他对母校有很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高考失利,他对于没有进入更高水平的大学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遗憾。相比之下,他对北航的感情中更多的是一种向往和自豪。
访问者:你为什么选择北航来读研呢?
受访者:我本科是在南京理工读的,怎么说呢,虽然在南理工学得也不错,但是高考之前就一直想来北京,算是一个愿望吧,另外觉得北航工科挺牛的,北航的计算机在全国也是很不错的了,所以保研的时候就来北航了。
访问者:当初为什么选择计算机这个专业?
受访者: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是出于,首先是对计算机有兴趣,第二是觉得这个对于将来就业来说面比较广,所以高中毕业就选了这个专业。然后顺理成章地研究生也就选这个专业了。
访问者:那考虑过换专业吗?
受访者:这个没想过,从来没想过。
2.通识课程
由于受访者对于“通识课程”这个概念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使得这部分的访谈比预想中的要顺畅。访谈过程中,受访者对不同通识课程表现出的态度十分不同。例如,他对人文选修课比较感兴趣,对授课老师的教学评价也较高。相比之下,他提出,研究生英语和政治的课堂感受不理想,师生互动不充分,收获也相对较少。但是,他认为研究生英语课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英语课的教学模式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此外,他提出研究生应该设置体育课。
访问者:你了解什么是专业课程,什么是通识课程吗?
受访者:按我的理解就是全校都上的呗,一些基础课,例如政治、英语什么的。
访问者:那你觉得研究生期间还有必要开设通识课程吗?
受访者:我觉得有必要吧。因为我一直觉得研究生竟然没有体育课。研究生成天对着(电脑),(相比于本科生)更没有锻炼的时间了,所以需要这种类似的活动课调节一下。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部分的访谈持续了四十分钟,是整个访谈中的“重头戏”。受访者思路清晰,对于一些刨根问底的问题也不厌烦。他对于当前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基本是满意的,认为这些课程基本符合他的预期。另外,他针对一些课程设置的细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本硕课程衔接问题上,笔者了解到,研究生阶段的大部分课程受访者于本科阶段都学习过,但是他认为这些课程十分有必要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开设。原因在于,在研究生阶段,这些专业课程大多比本科阶段教授得更加深入、具体,对于巩固了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大有好处。受访者认为,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
在课程选择的开放程度上,受访者认为当前的选课程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十分有利于研究生针对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课程。
访问者:可以说所有的课程对你都有帮助吗?还是只是其中一部分对你比较有用?
受访者:应当说都有帮助吧。因为我自己选的课,肯定是对我有帮助的课。这点我认为是比较好的,因为必修课也是可以有选择的,可以选的课非常多,一定是选择自己有兴趣的。
访问者:你们的专业必修课一共有多少门?
受访者:一共有四门,这学期只开了一门。学院开的必修课一共有八门,每个人只要选够四门就行了。他不是大学里的必修课就必须要学这一门,所以这点是比较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自己喜欢的东西嘛。
在关于课程类型的讨论中,笔者了解到,受访者的专业课主要是一些计算机领域的基础课程,学习这些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奠定专业基础。受访者认为这些基础课程对于日后的科研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当提到对当前课程体系最不满的地方时,受访者强烈建议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课程。
访问者:实践操作不是从导师的项目中就可以获得吗?为什么还一定要加到课堂教学中呢?
受访者:这个实践操作的意思是可以联系企业或某个实验室,实际做出某个东西,比如好几百人一起做一个大型项目,这个经验平时在实验室做项目是绝对没有的。比如计算机网络吧,学完计算机网络,最后一节课可以安排到某个相关的企业参观什么的,看看人家实际上是怎么干的。现在我们很多人的困惑是,从大学开始,做项目基本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我们很想知道像windows这种大型的项目是怎么运作的。这些方面根本就是大脑一片空白。
在专业课程部分的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受访者反复提到以下几个词:实践操作、英语文献、专业基础。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断,这是他最想从研究生教学中得到的,或者是他在研究生课程中最大的收获呢?对于这个问题,受访者回答,专业课的最大收获在于通过大量的英文专业文献阅读,大幅度地提高了他的英文文献阅读水平。在他看来,这对于科研是相当有帮助的,因为科研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外资料。实践操作是他认为当前的课程体系中缺少的,并且十分有必要加入的环节。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一位受访者的访谈,我们不能贸然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的结论,但是本次访谈为进一步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基本方向,笔者也在访谈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首先,校方应建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对研究生课程设置定期做系统、科学的调研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反应和需求。
第二,建议加强学生选课的开放程度,增加课程类型和数量,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第三,建议增设研究生体育课;改进研究生政治课、英语课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增设专业实践课;专业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
第四,学校或学院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扬.雷庆.工科研究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以A大学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5
[2]张三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辽宁教育研究,2006.01
[3]韩小园.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研究.西南大学
[4]董俊虹.董芳.王润孝.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05
航空航天类就业方向范文5
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美誉。学校每年都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地区的1万多名外国留学生和近6000名中国学生在这里学习语言和文化。
“语伴文化”是北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每个北语学生都有两三个外国朋友。走在校园中,常常可以见到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坐在一起,喝着咖啡惬意地聊天。你教我外语,我教你汉语,多种文化和谐交流,学子们各取所需,相互尊重。
对外汉语专业是学校的品牌专业、示范专业,自1985年创办以来,一直是学校优先发展的专业。该校是我国最早具有对外汉语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校,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国内对外汉语领域的专家、学者。
北语还承担着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翻译、汉语言文学、国际政治、新闻学、绘画、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教育的工作,培养出的各类专业人才活跃在外交、外事、外贸、传媒、金融、教学科研等领域。
北语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210多所大学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都有200多名中国本科生通过交换项目出国留学。
上海财大鼓励进校后自主选择专业
为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海财经大学允许一部分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通过规定选拔程序转专业学习(国际会计中的ACCA、CGA、美国会计除外)。
上海财大的国际会计(ACCA、CGA、美国会计)、银行与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经贸英语和经贸日语等专业方向录取时要参考外语口试成绩,口试成绩一般应达到B级(含B级)或80分(含80分)以上。这是指各省市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成绩,上海财大不单独组织外语口试。
近几年上海财大的毕业生一直比较抢手,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毕业生大都在上海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各大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就职。
哈工大创办本硕博连续“英才班”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推出了新举措。该校将在理学院、航天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入学的大一本科新生中,选拔出100名左右的尖子生,成立7个“英才班”,并通过与世界著名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行本硕博连读。
就业火热的六大专业
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上受到冲击,但也有不少专业却在这个时段迎来机遇。
1 道路桥梁类专业。为应对金融风暴,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大量措施拉动内需,但是最大的投资大多是落在铁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所以道桥方面的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对水利水电、电力、环境等专业的学生来说,会比往年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2 金融相关专业。国内银行相对独立于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其影响很小。从今年银行来高校招聘的人数看,金融相关专业仍然走俏。
3 药学。如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专业就业向来就好,今年也是如此。
4 航空航天相关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专业与航空航天相关,国家近年对这块非常重视,加上一系列大项目都在启动,因此来高校招聘的岗位比去年还多了25%。
5 软件测试。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众多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不断将各种业务外包出去。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其独特的成本优势及人力资源优势显得更加突出。软件测试作为IT外包的核心项目,一定会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机会。
6 师范生。此次中央扩大内需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民生,其中对教育的投人体现在师资完善等方面,大班变成小班,教师需求量增加,这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次机遇。
上海未来发展最具潜力专业
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双中心”战略。虽说受到了金融危机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港航物流人才与金融人才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港航物流相关专业今后还是会成为比较热门的专业。
另外,早在2005年,上海就确定“创意产业”将成为未来推动上海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型的“头脑加速器”,这类人才目前的缺口仍非常大。
一些传统的理工科专业依然有着较强的生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的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如Xtera、雅培、中国商用飞机、凯米拉化学品、罗地亚、可口可乐、帝斯曼、欧特克等,与此相关的研发类技术人才今后依然会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双中心”相关专业:航海技术、船舶管理、船舶修造、海事安全、航运金融与保险。
航空航天类就业方向范文6
关于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数据,我们从中国教育在线的《2015高招调查报告》不难看出:由于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渐减少,导致适龄高中生减少,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 050万人之后,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急剧下降。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
二、生源减少对高校的影响及高校的应对情况
因为国家投入不足等原因,近年高校规模迅速扩张,更多是靠学校贷款及学生学费维系。而一旦生源缺少,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学校就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陷入办学困境,甚至有倒闭的风险。因而,一些专家建议,为避免因为生源迅速下降、学校倒闭带来的社会动荡,要未雨绸缪,尽快缩减招生计划,调整办学方向与定位等。
以辽宁省为例,2015年,全省高校招生计划总数共减少约1.5万人,为11年来最少。在相关记者走访的十余所辽宁省内知名高校的招生计划中,最少的减招50人,最多的减招五六百人。以笔者所在学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减少的招生计划大多是均分在不同的专业,但也有消息传出,如果明后几年,仍然要求减少招生计划,那么很可能从个别专业上开砍。
三、高校旅游管理不能贸然减少的必然性
笔者认为,生源减少环境下,减少招生计划是大的趋势,但怎么减应谨慎,尤其应当从全国及当地整体经济形势、该门学科的就业环境及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
本文仅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析。笔者认为,生源减少下,也不能贸然减少高校旅游招生。
第一,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旅游教育。从旅游业发展的大的产业环境上看,旅游业不但能增加外汇,促进货币回笼,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产业关联度非常高,有利于转变当前的就业形势。在中国经济总体放缓的环境下,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旅游业的加速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发展高校旅游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当下产业发展赋予的使命。
第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更需要发展旅游教育。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辽宁为例,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增速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何让老工业城市快速转型是不断在研究的课题。根据2015年6月24日的国际商情报显示,服务业已成为辽宁经济的主要支撑。2015年3月,辽宁省政府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时任辽宁省省长李希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培养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努力把全省服务业发展提高到创新水平,为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新的更大贡献。同时强调,要围绕满足分类消费需求,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多措并举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等服务业。笔者在《影响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瓶颈分析》中提出,我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仍比较滞后,不能很好地适应转型需要。缺乏适应转型的紧缺人才,如旅游人才、金融人才等。因此,发展辽宁高校旅游教育是适应老工业基地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需。
第三,从旅游学科的发展看,2009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已把旅游管理列在和工商管理平行的管理学的一级学科,目的就是更好发展旅游学科,从而加大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鉴于发展旅游经济的意义重大,高校要保护和重点维护该学科的发展。
第四,从学校的长远发展看。生源下降是大趋势,目前很多高校也正在研究对策。如减少招生,把原来每班35人减少到每班30人,甚至减少班级个数或取消某专业。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如何提炼内涵、特色,变被动减少招生为主动吸引招生,而不是急于减少专业,减少师资,降低成本,这样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动荡,也不利于综合性大学的建设。打一比方,就像一个病人生病了,哪不舒服就砍掉哪,那么他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学校也一样,如果生源减少就减班级、砍专业,最后人数、专业都不成规模,学科也不成体系,即使还剩下一些专业,也鲜有人问津了。因此,生源减少环境下,当务之急是长远打算,修炼内功。
四、生源减少环境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如何发展
第一,发展特色。要把该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打造出特色,该特色是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比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能否打造出航空特色。
第二,提高层次。这也是高等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旅游人才供求矛盾突出,表现在毕业学生多,但还有很多企业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旅游人才,突出表现在旅游人才档次不高。目前,市场上急需高层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优秀导游人才,如小语种导游人才,出国领队人才;特色旅游服务于管理人才,包括旅游科学技术创新人才、供应商管理人才、环保技术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资金管理与运作人才、国际涉外保险人才等;以及具有国际知识视野,有涉外旅游文化,有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理念,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等。因此高校需要提高办学理念,打造旅游教育升级。
第三,以学生为导向。高校旅游教师的普遍问题是实践能力不足,大多数教师没有旅游行业的从业经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行业了解不够,就业前景不明,致使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旅游行业。现在企业都在讲:员工听顾客的,企业听员工的,讲的就是市场需求。但高校却不愿意听一听学生对此都有什么看法。笔者认为,在生源减少环境下,对于像旅游这样一个应用型、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校出台一定政策对教师加以引导,鼓励教师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并回到课堂上与学生讨论,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力提高了,解决了就业问题,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招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