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1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高校的档案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地位逐步提高,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的提出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传统文献领域的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档案工作在高校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决定了服务创新的必然性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知识的载体之一,汇集着大量的信息,且是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利用价值。高校作为国家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成为高校档案部门保存的数量最大、最丰富的馆藏档案。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才能体现它们应有的价值。档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科学地管理档案,有的放矢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学校各类人员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然而,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高校仍占主导地位,各高校的档案利用率仍很低,多数珍贵的档案资料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之下。高校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这需要通过人的劳动,通过一定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来管理、开发才能发挥出来。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以新时期高度发展的电子科技为依托,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从社会需要、学校需要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内外的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库藏档案信息为服务内容,以多种服务方式为手段,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一)模式创新。目前,高校档案馆(室)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挂靠校办或党办之下的非独立结构,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面向办学的要求。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应当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档案馆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将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注重学校的未来方向,把握前瞻性的特点,在档案资源、档案人力、档案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这样才能使档案机构高效、安全、到位,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二)思路创新
1、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各自攻破,封闭自导的状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把档案管理的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2、管理内容创新。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人们至今仍然会感到馆藏资源的不足。单凭本馆馆藏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须调整,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3、管理方式创新。通常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如单纯地看档案管理场所、设备和馆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人才资源创新。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三)手段创新。长期以来,高校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传统性的倾向,其管理方式或利用手段是手工的,严重阻碍了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程度。因此,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要积极参与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做好库藏条目录入工作,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四)实践创新
1、加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向新层次、新台阶。
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展资源整合。优化馆藏,提高档案利用率。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及时购买档案管理软件,扩大对于数字信息的发掘、整理、组织以及使用,设计一个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来指导用户直接使用各种有用的网上资源。
3、建立档案管理人才竞争机制,鼓励馆员轮岗,带动知识在馆内流动,在工作中学习、成长。对那些通过写作、出版、讲座,或以辅导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组织文化。同时,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同时,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课程培训、归档文件整理、相关档案法律文件、保密知识等。
总之,档案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创新理论;更新知识,创新管理,掌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主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晴.高校档案的系统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2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创新信息化 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1
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并且需要很强责任心的工作,该管理包含了公路建设的设备、材料、耗能等等记录,对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符合工程建设的脚步。公路工程的资料在管理上非常的复杂,还需要用以多样的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只有这样管理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一、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
1.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近些年来相关部门针对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进程中,对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又缺乏比较统一的管理标准,这就可能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资料浪费。
2.在公路工程的建设项目中,所运用的管理方式一般是多极化管理,这种方式拉长了信息传输的线路,使得内部管理之间出现了反馈迟缓等现象,给信息的传输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公路工程建设的项目涉及面比较广,若不及时改进与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将不利于档案资料管理效率的提高。
3.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以为档案资料管理带来更多的活力源泉,实现数据资料传输的迅速和高效,使得公路工程的相关项目决策变得更加准确、合理。但是信息化技术运用的方式方法、时间等方面都还需要进行更好地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档案资料管理方式还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公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内容
1.观念创新是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思想保证。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首先进行知识观念的创新学习,采用新的知识管理观念进行公路工程档案的管理。其次,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设备强化管理方式,逐步将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由实体管理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
2.管理模式创新是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开展公路工程档案的编制、执法检查、下基层业务指导、业务咨询、举办培训班等活动,从宏观指导思想、政策制定上、战略目标上创新;我们还把一些重大公路工程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责任追究的事例整理成册,提高他们的警示度。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档”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了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
3.技术创新是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应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技术创新:其一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在档案管理和保护中,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其二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针对当前档案管理技术方面存在的弊端和缺陷,研制出适应时展的新型检测档案管理技术,进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公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途径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一是要重视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每个公路项目建设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引导档案人员爱岗敬业,推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化。二是抓好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加强对档案业务人员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培养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档案业务的档案管理人员。三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交流学习。档案人员不仅要精通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懂得公路交通、建筑施工、环保安全等多方面知识。
2.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建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围绕公路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使用共同文件处理软件系统,运用计算机、扫描仪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销毁,为文件归档利用和管理奠定基础。其次,加快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针对具体的公路建设项目,利用计算机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等工作,为档案利用提供便利。再次,加快档案信息流通网络化。要积极利用公路工程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工程档案收集、借阅管理和信息的数字化,为档案利用管理提供便利。
3.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首先,各参建单位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保密制度,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规定,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其次,加强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加强电子档案文件的鉴定、归档、保存、利用等安全管理,所有档案都应严格根据秘密等级,及时备份重要档案资料,防止重要技术参数泄密。再次,设置有效的安全物理隔离措施。在内部局网和外网之间,要设置物理隔离,安装有效的路由器和防火墙,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
四、结语
公路工程检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是我国公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要实现公路工程检测档案全面信息化管理,需要长期的建设和不断创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引入创新机制,加强创新管理,就能逐步实现公路工程检测档案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婷.浅析公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革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3
机电安装施工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机电安装施工的可靠性越高越能保证机电工程项目的安全与高校的运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技术性也有了相对的提高。建立完善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有利于节约建筑工程项日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精品工程的建设,还能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影响当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机电安装施工工程施工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目前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工程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体现在企业的局限性。很多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全面,缺乏专业的合同拟定人员,相关人员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思维上具有局限性,在工程项日合同拟定与管理上不够严格与规范。不恰当的管理方式不仅损失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还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度。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没有转变固有的思想,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的处理上不够科学,而且机电安装工程系统较为繁杂;很多企业在工程的设计上的管理欠缺,工程设计力案没有经过科学的审核,导致工程数据的不准确,不完整。
2.2造价管理与安装不够规范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在工程的造价管理上也不够规范,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企业没有严格按照规划来购买设备与产品,比如用高价格购买质量较低的产品,这种做法不仅为工程增加了成本负担,还为工程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2.3机电设备与产品标注设计不够规范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机电产品的型号与规格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方便对各种类型材料的采购,对产品的设计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对机电市场上很多机电材料的参数标明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有些标注过于简单,没有进行详细说明和标注,为工程的材料选购与监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施工合同管理
机电安装施工前期需要进行充足的设计准备,应具备完善的合同,施工单位在接到招投标文件后应根据工程实际的需求以及自身施工团队的情况进行合同的设计,并对招标文件与合同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工程的实物量进行严谨的核实,做好施工前的预算与各种编制。施工前需要选取质量过关的材料,使用的材料要经过验收,施工过程严格按照图纸操作,如果遇到与图纸不匹配的现象要及时提出并修改。施工前要对施工方法的提前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进行科学的技术施工人员与劳动力的分配,对施工预算要仔细核对,施工工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执行,有效的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与效果。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在合同签订后,办理工程项目的一系列的手续,按照客户的要求与意愿进行开工和竣工时间的拟定,后期监督也要完善,按照合同准确的工期进行实施,并定制好相关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3.2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机电设备与选用材料的质量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基础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机电材料的性能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机电设备的安装及施工前需要有熟悉市场的专业人员对机电产品于材料进行科学的选择,以节能环保、节地节水等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进行材料的筛选,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还要根据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材料的检验,保证设备产品在施工与安装中能正常的运行。平时也要做好设备与材料的维护与管理,在材料的管理方面,应进行严格的现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妥善处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工作效率。对于输送电能的电缆要进行严格审查,防止电缆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现象。
3.3施工技术管理
机电安装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要求较高的安装工艺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工艺、力案、技术措施、组织设计以及检测手段等整个建设周期内所必须采取的力法和手段。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加大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与规范,严格把关现场的工程,对于不符规范的现场行为要进行记录,相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与准备进行图纸的审核,并制订出包含施工组织、工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等内容的施工力案,为系统整体的技术管理提供有效的规范与保障。
3.4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管理
在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机电安装工程整体的质量决定于不同阶段不同工序的质量,因此要将管理系统渗透到各个工序之中,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把控。严抓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项目环节,对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反馈,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解决。完善质量监控的力法和手段,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完成之后,要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复核与工程验收工作,竣工验收的依据有国家现行的标准和规范、国家施工验收规范等,在保证工程的产品合格与系统功能正常之后才能办理移交手续。
四、结语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329-01
水利工程是一项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兴利除害的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水利工程是指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其具有规模较大,技术条件和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工程项目周期较长等特点。水利工程档案包含了从工程项目提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验收等个环节的文献资料。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建设实施主体单位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创新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并加对各参建单位归档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一、水利工程档案特点
水利工程档案是指水利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综合性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学科内部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决定了水利工程档案种类繁多,内容牵涉面广,专业性强。第二,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差异。水利工程一般建设周期长,从工程立项、设计、施工、竣工到最后项目评估,中间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尤其是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其一般都会跨越多个年份,水文气象、材料价格等资料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导致水利工程档案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差异。第三,地域性显著。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因地形地貌不同,导致水文气候特点也差异较大。水利工程档案都带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即地域性显著。第四,价值性高。水利档案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资料,是一代代水利人在改造山河、治水兴利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它对于水利工作的展开有着指导、科研、经济、参考等重要价值。
二、当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的收集及归档不及时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通常施工周期较短、项目建设迫切,其相关资料档案数量及繁琐程度都较低,不易引起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造成档案收集不全。而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档案牵连面较广、涉及领域多,文件资料繁多复杂,档案管理人员容易因疏忽造成档案收集资料不齐全。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都是将工程建设档案搁置在施工完工后再着手收集、整理和归档,档案资料收集并不及时,容易造成资源信息遗漏,导致档案原件缺失等现象。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健全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性质和地域上存在差异,其档案资料的复杂程度也相应不同,通常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软件在水利档案管理中也并不适用,并且很难开发出一套能够适用于所有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软件,而开发大量适用于不同管理的软件又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现阶段大多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档案管理上仅仅只是在内部使用一些小规模的管理软件,对外仍然是采用纸质文档,一些建设单位虽说有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但也仅仅只是将纸质文档扫描转变为电子存档。
(三)档案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现有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把档案收集整理在一起即可,忽视了文书档案的保管,导致档案保管质量不高。由于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部分水利工作者不了解档案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水利科技档案对实际工程的参考价值,工作中很少主动查阅档案资料来解决相似问题,造成管理、利用的被动局面,导致档案利用效率低。
三、新形势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一)建立完善档案管理政策法规,实现法制化管理
为了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法制化,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家、政府、水利政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健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体系。各水利工程参建单位的档案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及时制定或修改本单位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凡是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及传统载体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在竣工验收时向项目法人单位或水利部门的档案机构移交,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对损毁、丢失档案的,验收单位应依法查处,并督促档案形成单位积极予以补救。
(二)落实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人员波动,容易导致工程档案混乱,甚至出现档案遗失的情况。因此,为了实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应及时制定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进行分类管理,使文件材料归档上更加及时、更加明细、更加完整,不仅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日后的档案运用提供便捷。水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支持打破传统“按一宗工程整理”的界限,善于整合同一工程不同建设阶段、同一建设类别不同工程、同一地区不同档案室的档案资源,推动水利工程档案资源的科学整合和高效利用。
(三)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
当前信息化已经逐渐渗入社会各行各业,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水利部门应将数字档案室建设列入水利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统筹安排,切实推进水利工程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各单位的档案室需要大力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及时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工程资料原件提供利用。同时,注意做好数字化档案的保密工作,防止发生网络泄密、盗窃遗失等现象。县级以上的水利部门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传输网络和平台,积极推进水利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地方或地区的水利档案资源系统,支持档案室把可公开的工程档案、信息上传网络,为水利工作者远程利用。此外,建立健全档案资源系统的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对注册者的使用资格进行审查,做好档案的保密审查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与水利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后,相关单位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创新档案管理策略,以完善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档案的服务性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常文翠.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档案管理浅析[J].办公室业务,2016,18:142.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5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对知识的管理也日益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部分。高职是人才、知识和科技的密集的场所,承担着教学、科研等与知识经济密切相关的职能。所谓高职档案就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高职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记录,这些记录是高职几代师生共同智慧的结晶,不仅在传承高职文化、反映学校各个学期师生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服务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服务社会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由于传统思想和现实条件的制约,高职档案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高职领导对档案工作不重视,高职档案服务方式单一、信息化手段落后等等,这些问题成为高职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桎梏,导致高职档案的功能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档案管理的思想和手段,切实提高高职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二、新时期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1、加强宣传、提高档案意识
长期以来,高职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可有可无,在资金、办公场所、人员配备上投入较少,影响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科研人员不愿意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不能及时将科研成果进行归档,一些职能部门也不愿意将材料送交档案部门,造成很多珍贵的档案材料积压或者丢失,导致高职档案管理工作进展缓慢。部门师生也认识不到档案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档案室的具置。鉴于此,高职要加大对档案重要性的宣传,提高高职领导、师生的档案利用意识,一方面高职可以利用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广大师生中间普及档案知识,改变人们对档案工作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另一方面,档案室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培训,让广大的师生学会如何利用档案、如何查询档案资料,充分发挥高职档案的价值。
2、推进高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信息化时代,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和工具,在部分高职,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档案管理部门的设备严重不足或者老化,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服务器等都十分短缺,高职档案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为此,高职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从档案资源的产生到归档都进行计算机操作,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一体化,实现一次输入、反复利用的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更深度的档案产品开发,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同时,为方便利用传输和联网,可以将馆藏一些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文件,以机读目录、卡片。通过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密集存贮和快速检索功能,这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另外,档案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公布在网上,提高档案服务的广泛性,同时也是带动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的有效方法。
3、培养合格的高职档案人才队伍
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适应知识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高职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开发和培训力度。一是通过继续教育来解决档案管理人员知识老化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职档案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专业性不强、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培训可以让档案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前沿知识,了解高职档案管理的最新理念,掌握档案管理的先进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胜任当前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请一些专家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也可以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一些档案工作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可以选拔优秀的档案工作人员到高职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更新老化的知识,回来后可以起到帮传带的作用,让更多的档案工作人员从中受益。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高职可以将继续教育与职称进行挂钩,鼓励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档案服务意识和能力。
4、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高职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只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就会最大化的提高高职档案利用的效率,实现高职工作的应有价值。广大的高职师生是高职档案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了提高档案资源开发的针对性,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调研用户对档案的需求,加强与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从而确定档案资源的开发的主题和内容。在档案资源开发的前期,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加强各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不断丰富档案资源数据库,为后续的档案资源开发提供基础。同时,在信息化社会,高职师生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单个高职档案室的信息资源产品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因此高职应该加强对其他高职和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联合其他高职进行档案资源产品的开发,不仅弥补了高职档案管理部门人力不足的难题,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编研质量。另外,高职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采取与校内外科研部门、经济部门等跨系统的横向联合方式,来共同进行档案信息编研开发,使开发出来的产品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5、拓展服务方式,提高服务主动性
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发挥档案的价值,提高档案服务的质量。因此,高职档案馆必须转变服务观念,将工作重点由传统的整理转向档案信息的重组和创新,将档案中大量固化、凝结状态的信息,据用户和市场需求,按专题重组和创新,为用户提供综述、报告、发展展望等知识重组类服务,变被动的、低档次的、知识备查服务,为积极主动的、高层次的、超前的知识配送服务,使档案馆现藏档案信息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档案馆适应时代要求,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当然,在提供信息为社会服务时,要注意运用前瞻性思维方式,科学地预测市场需求,为社会开发档案信息,使开发出来的产品具有超前性、针对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6
[关键词]新时期;创新型;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341-01
0、引言
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在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目繁多、时间跨度长等特点,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上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其中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档号不规范,无目录号或者一卷多册等现象,卷宗厚薄程度不一;案卷标题不规范,少数标题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无法检索;组卷容易出现的混乱的情况;总之,在综合性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上,总是存在一种建馆时间越长、类似问题就越严重的恶性怪圈。
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得做好基础工作,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在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去伪存真,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首要工作;
二、重新组合案卷 实现案卷的规范化,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三、结合本档案室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四、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确保检索的完整性;
五、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我们才能无后顾之忧的稳固创新,才能够逐步推进档案的现代化进程。
1、我国的档案管理创新的内容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基于前面的基础工作总结和新时期的领导方针,针对我国的档案管理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内容:
1.1、将创新服务手段作为作为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档案馆提出的“五位一体”新体制的方针,即把各级档案馆建设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这一方针充分的体现了“服务”的意识,即各级档案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开拓平台。所以在里将创新服务手段作为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如何创新服务手段?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档案网站,开展网上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由于档案冲床而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可以将从前的单机收集电子文件工作改为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容器,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进行归档。再者,通过开展在线服务能够将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取代之前的被动的手工式的服务。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人们开始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在线服务正是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和网络使受众及时获取多种信息。最后,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这样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更加便捷的了解有关政策信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1.2、拓展服务领域是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方向
按照“坚持创新,突出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强档案业务建设的目的就是拓展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档案开发利用要向深层次转化。根据企业生产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工程建设需求编研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二是向多种服务转化。除了做好上门利用服务外,还要主动参与和了解有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咨询服务等。三是改进服务方式,更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功能。
1.2.1、建立现代新型档案馆库的工作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催生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理念,现代新型的档案馆库,不在是各自孤立、自行其是的独立个体,而是整个档案信息利用网络的一个节点。它既是整个档案信息网络的提供源,又是档案信息接受源、利用点,确立“协调、规范、开放、服务”的工作理念,建立全新的工作机制,使档案工作有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1.2.2、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努力与社会的信息需求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基础相协调,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协调,与地区或全国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协调。追求协调发展,也是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需要。
1.2.3、坚持效益服务原则。市场经济实质是效益经济。作为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内容,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应该考虑效益优位,更有效地发挥创新机制模式,还应处理好效益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求效益,重服务。
1.3、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是档案工作创新的主要手段
1.3.1、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根据企业发展与社会、档案事业发展相适应。培养档案专业人才,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有世界领先水平。既要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又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基本技能;既能适应在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企业档案服务工作,又能适应在国家机关档案信息管理及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新型人才。企业要有计划地吸收和培养这样的人才。
1.3.2、改善企业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环境。有计划、有目标地选送企业档案工作者外派深造学习。企业应该确立适应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实现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整体优化,加大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力度,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使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层次更科学更合理。企业可根据实际要求,从在职档案工作者中培养档案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在条件成熟的大型、特大型企业中,可定点开设档案专业研究生班,提高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规格,为企业建设服务。
1.3.3、加强企业档案工作者自身学习,提高档案人员队伍整体素质。随着企业机构改革,人员精简,企业档案人员由原来的一职一岗变为一职多能的岗位,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