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1

关键词:公安装备管理;问题;创新对策

一、引言

党的十提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公安机关从体制上、机制上、保障上破解掌控动态社会难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的列装、配备、使用各种装备的各项管理活动。公安装备管理的实质是服务公安执法工作。公安装备保障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衡量公安保障水平和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标志。笔者结合公安装备管理的现状,从怎样加强公安装备科学管理以及尽可能地发挥公安装备的整体效能出发,对公安装备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二、公安装备管理的概述

(一)公安装备管理的概念

公安装备是指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民警所配备使用设备、器材、武器和警械等装备的总称。如警察个人防护装备和器具,现场勘查车、防暴运警车等。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施的列装、配备、使用各种装备的各项管理活动。它担负着保障和服务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保障、服务、聚合、激励、监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公安装备的管理和使用在信息处理、快速反应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二)公安装备管理的意义

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完成各项中心工作,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和组织保障。

1.加强公安装备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目前,改革处于深水转型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较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流量增大,刑事犯罪高位运行、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公安机关的打管防控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公安装备建设,推进公安装备的规范化管理,是时代的要求,群众的需求。

2.加强公安装备管理是提升公安整体战斗力的需要。公安装备是构成公安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装备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安装备配备,提高装备性能,强化装备管理,这是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需要,也是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的需要。

3.加强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公安装备管理建设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公安装备管理还不够规范,科技创新水平还有待加强,公安队伍的结构有待优化。所以加强公安装备管理是公安工作创新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公安装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成因

(一)公安装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近年来,公安装备管理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信息化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进步仍有差距,仍不能适应当前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缺乏统一认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是,就公安装备管理而言,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不足:表现在重视投入、忽视实效;重视规模、忽视规划;重视配置、忽视管理三个方面。由于这些问题存在,导致有些公安机关警务装备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传统管理观念影响了公安装备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缺乏长期规划 。目前的装备配置有的比较陈旧和凌乱,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种类上的不完善等现象。在装备管理中,有的地方没有把握好全局并科学制定公安装备的长效机制。影响了现行法律法规及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科技人才的开发、装备的管理水平、装备的训练使用等。

3.缺乏与时俱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警用装备管理创新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装备的科研生产、制造与实际使用脱节比较严重,装备未能发挥最佳效能。配置和管理上未形成系列化。

4.缺乏整合平衡。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警用装备水平的差异。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少数公安机关的某些警用装备的水平,已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然而,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警用装备仍然相当落后。装备在种类配备上也不够合理,各项目投入不均衡,片面追求公安装备的高精尖。

四、加强公安装备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公安装备管理取得了较大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安装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实施。针对以上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建规划、建队伍、建机制;求规范、求创新、求合力,以求公安装备管理工作的持续创新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新时期的公安装备管理工作要求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转变和调整管理理念。

1.树立创新观念。挖掘发挥装备效能增长点,要从“老路子”、“土法子”等传统经验型管理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努力实现装备管理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转变。

2.树立全局观念。拓展装备管理和服务保障范围,做好公安装备的发展规划、选型采购、管理维护、检修验收、更新报废等工作,保障公安装备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

3.树立法制观念。加强“法律法规、相关规范”的学习,做到依法用装,依法护装,推进装备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4.树立文化观念。要营造一个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文化氛围,构建文化育人场景,真正实现公安装备为公安工作服务的目标。

(二)科学规划,制度强化

由于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公安装备不同程度地存在闲置浪费、不善管理的现象。对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公安装备的价值最大化最优化。

1.加强完善装备管理制度,确保装备规范有序。制定科学的装备管理、使用、维护、人为损坏等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好“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谁使用、谁保管、谁损失、谁负责”的责任制。

2.对公安装备要进行全系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对公安装备的发展规划、配备标准、采购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固定资产登记、转移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管、管什么”的问题,真正将公安装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廉洁高效的装备管理机制。在装备保障机制和服务方式上打破过去那种统包统揽的格局和模式,通过节约挖潜、科学管理、改进机制等方法和途径,整合装备资源,盘活闲置设备,最大限度挖掘装备的使用效能,提高经济效益。

(三)创新驱动,与时俱新

公安机关应当立足国际装备技术发展的前沿,密切关注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提高公安装备的各项技术指标,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增强我国公安装备科研开发与转化的创新能力。

1.装备科研工作者要尽快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与部门、院校开展合作,努力引领公安装备新方向。去年底,济南市公安局与浪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全国首个大规模正式启用的“公安云计算中心”,它以指挥、刑侦、治安、户政等各公安业务应用为重,全力打造了一个面向公安警务应用的行业云典范。

2.公安装备管理要准确把握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科技在打击犯罪、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综合效能,全面提升了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比如,青岛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研发出5种智能化办证设备,为群众办理证件效率提高80%,是实现公安装备管理现代化的典范。

3.加强新装备的培训。举办新技术及应急装备使用和管理培训班,聘请业务专家对新装备的特性、维护原理及应用实战等注意事项进行诠释,以发挥新装备在实战中的实效。比如,目前很多单位建立了多类GPS系统,以促使GPS系统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今后,GPS系统在公安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和物联网系统结合实现室内和室外一体化定位。二是和视频监控结合实现全面防控系统。三是和手机平台结合实现即时调度。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

4.建立新装备追踪评估机制。对已配备使用的装备实施追踪管理,及时反馈意见,及时检查监督,以利于装备的再创新再发展。

(四)缩小差异,整合平衡

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装备管理水平差异明显。我们应力求做到:

1.完善公安装备配备标准和武器警械等技术标准,形成完善的公安装备管理标准体系。坚持适用、质优、超前的原则,组成一个功能完好、系统完整和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确保公安装备管理各警种的均衡发展。

2.充分利用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将公安装备统一录入公安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日常装备管理、突发事件而快速调运装备提供第一手资料,确保装备规范化均衡化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3.加大公安技术装备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地方科研部门和有关单位合作,采取租赁、合作、分期付款、共同开发等多种形式降低装备成本,逐步缩小中西部及偏远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

4.整合应急装备管理系统。建立警务保障和应急管理平台,实现应急装备数据运用计算机网络实时管理,增强对装备的可控性和动态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应急装备的应用能力和使用效率。比如,“7.5”事件发生当日,新疆公安厅信息通讯处的同志驾驶无限图传车在现场采集图像。公安部图像中心也第一时间把备勤等级提升到红色,这充分显现了通信应急装备的巨大优势。

通过以上措施,最终达到地区之间、警种之间、部门之间装备建设和管理的有效平衡,确保公安战线整体战斗力的提升。

五、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装备工作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法律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公安装备管理工作的任务日趋繁重,这也给公安装备管理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立足服务基层、指导基层的工作态度,才能在不断探索创新中追求装备工作的进一步提升,达到“保障有力”的工作目标。公安装备管理工作担负着保障和服务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保障、服务、聚合、激励、监督的重要作用。必须按照公安部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抓好服务和保障,扎实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加油助威,增劲助力。公安装备管理应当按照“配备标准化、使用规范化、分配合理化”的要求,不断强化和创新发展,以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总之,公安装备管理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提升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必须加强公安装备管理建设,树立科技武装装备的警务理念,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装备信息综合研判协调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发现预警和执法战斗以及服务民生的能力,使公安装备管理真正成为警务改革的助推器、打击犯罪的重武器、社会治安的风向标和服务民生的坚强后盾!(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参考文献:

[1]余凌云.当前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2007-08

[2]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包桂兰.警务信息化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8(4)

[4]刘淑霞.构建公安民警远程教育训练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公安教育 ,2008(2)

[5]何家弘.《公安学论丛》[M]法律出版社,2006.10

[6]刘彦飞.《公安单警装备战术手册》[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2

[7]《公安装备与财务管理实用手册》.[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5

[8]CPS警装网公安装备信息化.2011-11-28 2011-12-26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2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创新信息化 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1

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并且需要很强责任心的工作,该管理包含了公路建设的设备、材料、耗能等等记录,对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符合工程建设的脚步。公路工程的资料在管理上非常的复杂,还需要用以多样的信息化技术进行辅助,只有这样管理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一、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

1.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近些年来相关部门针对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进程中,对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又缺乏比较统一的管理标准,这就可能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资料浪费。

2.在公路工程的建设项目中,所运用的管理方式一般是多极化管理,这种方式拉长了信息传输的线路,使得内部管理之间出现了反馈迟缓等现象,给信息的传输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公路工程建设的项目涉及面比较广,若不及时改进与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将不利于档案资料管理效率的提高。

3.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可以为档案资料管理带来更多的活力源泉,实现数据资料传输的迅速和高效,使得公路工程的相关项目决策变得更加准确、合理。但是信息化技术运用的方式方法、时间等方面都还需要进行更好地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档案资料管理方式还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公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内容

1.观念创新是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思想保证。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首先进行知识观念的创新学习,采用新的知识管理观念进行公路工程档案的管理。其次,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设备强化管理方式,逐步将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由实体管理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

2.管理模式创新是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开展公路工程档案的编制、执法检查、下基层业务指导、业务咨询、举办培训班等活动,从宏观指导思想、政策制定上、战略目标上创新;我们还把一些重大公路工程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责任追究的事例整理成册,提高他们的警示度。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档”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了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

3.技术创新是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应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技术创新:其一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在档案管理和保护中,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其二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针对当前档案管理技术方面存在的弊端和缺陷,研制出适应时展的新型检测档案管理技术,进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公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途径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一是要重视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每个公路项目建设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引导档案人员爱岗敬业,推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化。二是抓好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加强对档案业务人员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培养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档案业务的档案管理人员。三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交流学习。档案人员不仅要精通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懂得公路交通、建筑施工、环保安全等多方面知识。

2.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建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围绕公路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使用共同文件处理软件系统,运用计算机、扫描仪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销毁,为文件归档利用和管理奠定基础。其次,加快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针对具体的公路建设项目,利用计算机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等工作,为档案利用提供便利。再次,加快档案信息流通网络化。要积极利用公路工程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工程档案收集、借阅管理和信息的数字化,为档案利用管理提供便利。

3.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首先,各参建单位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保密制度,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规定,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其次,加强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加强电子档案文件的鉴定、归档、保存、利用等安全管理,所有档案都应严格根据秘密等级,及时备份重要档案资料,防止重要技术参数泄密。再次,设置有效的安全物理隔离措施。在内部局网和外网之间,要设置物理隔离,安装有效的路由器和防火墙,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

四、结语

公路工程检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是我国公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要实现公路工程检测档案全面信息化管理,需要长期的建设和不断创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引入创新机制,加强创新管理,就能逐步实现公路工程检测档案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婷.浅析公路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革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3

机电安装施工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机电安装施工的可靠性越高越能保证机电工程项目的安全与高校的运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技术性也有了相对的提高。建立完善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有利于节约建筑工程项日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精品工程的建设,还能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影响当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机电安装施工工程施工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目前影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工程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体现在企业的局限性。很多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全面,缺乏专业的合同拟定人员,相关人员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思维上具有局限性,在工程项日合同拟定与管理上不够严格与规范。不恰当的管理方式不仅损失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还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度。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没有转变固有的思想,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的处理上不够科学,而且机电安装工程系统较为繁杂;很多企业在工程的设计上的管理欠缺,工程设计力案没有经过科学的审核,导致工程数据的不准确,不完整。

2.2造价管理与安装不够规范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在工程的造价管理上也不够规范,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企业没有严格按照规划来购买设备与产品,比如用高价格购买质量较低的产品,这种做法不仅为工程增加了成本负担,还为工程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2.3机电设备与产品标注设计不够规范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机电产品的型号与规格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方便对各种类型材料的采购,对产品的设计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对机电市场上很多机电材料的参数标明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有些标注过于简单,没有进行详细说明和标注,为工程的材料选购与监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施工合同管理

机电安装施工前期需要进行充足的设计准备,应具备完善的合同,施工单位在接到招投标文件后应根据工程实际的需求以及自身施工团队的情况进行合同的设计,并对招标文件与合同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工程的实物量进行严谨的核实,做好施工前的预算与各种编制。施工前需要选取质量过关的材料,使用的材料要经过验收,施工过程严格按照图纸操作,如果遇到与图纸不匹配的现象要及时提出并修改。施工前要对施工方法的提前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进行科学的技术施工人员与劳动力的分配,对施工预算要仔细核对,施工工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执行,有效的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与效果。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在合同签订后,办理工程项目的一系列的手续,按照客户的要求与意愿进行开工和竣工时间的拟定,后期监督也要完善,按照合同准确的工期进行实施,并定制好相关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3.2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机电设备与选用材料的质量是工程项目的重要基础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机电材料的性能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机电设备的安装及施工前需要有熟悉市场的专业人员对机电产品于材料进行科学的选择,以节能环保、节地节水等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进行材料的筛选,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还要根据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材料的检验,保证设备产品在施工与安装中能正常的运行。平时也要做好设备与材料的维护与管理,在材料的管理方面,应进行严格的现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妥善处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机电设备安装的工作效率。对于输送电能的电缆要进行严格审查,防止电缆之间发生信号干扰的现象。

3.3施工技术管理

机电安装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要求较高的安装工艺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工艺、力案、技术措施、组织设计以及检测手段等整个建设周期内所必须采取的力法和手段。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加大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与规范,严格把关现场的工程,对于不符规范的现场行为要进行记录,相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与准备进行图纸的审核,并制订出包含施工组织、工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等内容的施工力案,为系统整体的技术管理提供有效的规范与保障。

3.4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管理

在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机电安装工程整体的质量决定于不同阶段不同工序的质量,因此要将管理系统渗透到各个工序之中,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把控。严抓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项目环节,对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反馈,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解决。完善质量监控的力法和手段,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完成之后,要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复核与工程验收工作,竣工验收的依据有国家现行的标准和规范、国家施工验收规范等,在保证工程的产品合格与系统功能正常之后才能办理移交手续。

四、结语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329-01

水利工程是一项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兴利除害的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水利工程是指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加固、修复)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其具有规模较大,技术条件和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工程项目周期较长等特点。水利工程档案包含了从工程项目提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验收等个环节的文献资料。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建设实施主体单位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创新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并加对各参建单位归档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一、水利工程档案特点

水利工程档案是指水利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综合性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学科内部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决定了水利工程档案种类繁多,内容牵涉面广,专业性强。第二,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差异。水利工程一般建设周期长,从工程立项、设计、施工、竣工到最后项目评估,中间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尤其是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其一般都会跨越多个年份,水文气象、材料价格等资料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导致水利工程档案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差异。第三,地域性显著。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因地形地貌不同,导致水文气候特点也差异较大。水利工程档案都带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即地域性显著。第四,价值性高。水利档案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资料,是一代代水利人在改造山河、治水兴利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它对于水利工作的展开有着指导、科研、经济、参考等重要价值。

二、当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的收集及归档不及时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通常施工周期较短、项目建设迫切,其相关资料档案数量及繁琐程度都较低,不易引起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造成档案收集不全。而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档案牵连面较广、涉及领域多,文件资料繁多复杂,档案管理人员容易因疏忽造成档案收集资料不齐全。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都是将工程建设档案搁置在施工完工后再着手收集、整理和归档,档案资料收集并不及时,容易造成资源信息遗漏,导致档案原件缺失等现象。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健全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性质和地域上存在差异,其档案资料的复杂程度也相应不同,通常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软件在水利档案管理中也并不适用,并且很难开发出一套能够适用于所有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软件,而开发大量适用于不同管理的软件又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现阶段大多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档案管理上仅仅只是在内部使用一些小规模的管理软件,对外仍然是采用纸质文档,一些建设单位虽说有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但也仅仅只是将纸质文档扫描转变为电子存档。

(三)档案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现有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把档案收集整理在一起即可,忽视了文书档案的保管,导致档案保管质量不高。由于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部分水利工作者不了解档案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水利科技档案对实际工程的参考价值,工作中很少主动查阅档案资料来解决相似问题,造成管理、利用的被动局面,导致档案利用效率低。

三、新形势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一)建立完善档案管理政策法规,实现法制化管理

为了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法制化,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家、政府、水利政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健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体系。各水利工程参建单位的档案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及时制定或修改本单位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凡是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及传统载体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在竣工验收时向项目法人单位或水利部门的档案机构移交,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对损毁、丢失档案的,验收单位应依法查处,并督促档案形成单位积极予以补救。

(二)落实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人员波动,容易导致工程档案混乱,甚至出现档案遗失的情况。因此,为了实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应及时制定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进行分类管理,使文件材料归档上更加及时、更加明细、更加完整,不仅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日后的档案运用提供便捷。水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支持打破传统“按一宗工程整理”的界限,善于整合同一工程不同建设阶段、同一建设类别不同工程、同一地区不同档案室的档案资源,推动水利工程档案资源的科学整合和高效利用。

(三)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

当前信息化已经逐渐渗入社会各行各业,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水利部门应将数字档案室建设列入水利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统筹安排,切实推进水利工程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各单位的档案室需要大力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及时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工程资料原件提供利用。同时,注意做好数字化档案的保密工作,防止发生网络泄密、盗窃遗失等现象。县级以上的水利部门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传输网络和平台,积极推进水利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地方或地区的水利档案资源系统,支持档案室把可公开的工程档案、信息上传网络,为水利工作者远程利用。此外,建立健全档案资源系统的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对注册者的使用资格进行审查,做好档案的保密审查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与水利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后,相关单位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创新档案管理策略,以完善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档案的服务性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常文翠.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档案管理浅析[J].办公室业务,2016,18:142.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档案;档案管理;创新

档案工作是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确立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的理念,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设施陈旧,配置差。由于长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资金不足,导致许多单位的档案部门设施落后,办公条件较差,档案室、办公室、接待室还未实现三分开;多数单位的档案现代化及档案保护设备配置不全。

2、不规范的档案管理乱象。目前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如虽然有的单位已建立了档案的管理制度,但是没有领导真正去督促落实;有些档案整理不规范,组卷不符合要求,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还有个别单位未开展档案鉴定工作或未按法定程序就擅自决定销毁应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等等。

3、档案管理队伍不稳,缺乏专业能手。有些单位不重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档案人员变动十分频繁。虽然档案部门月月搞培训,但档案人员却月月是新手,导致在这个岗位上无法培养出正的专业能手。

4、忽视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许多单位只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认为只要保证档案不破损、不丢失就算尽到了责任,而忽视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是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档案部门应该想方设法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

管理创新从内容上来看,主要为管理思想理论上的创新、管理制度上的创新、管理具体技术方法上的创新。

首先,档案管理创新是发展档案事业的特有的工具和手段。档案管理创新可以使档案事业在复杂的环境中顺利进行;可以去寻求成功的管理经验与规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其次,管理犹如治水,疏堵结合、顺应规律,管理是艺术和科学有机结合的一门学问,管理也是生产力。在经济领域,创新是劳动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创新和民族的进步紧密相连,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的源泉。档案管理工作离开了创新就失去了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通过档案管理创新,为档案管理的发展开辟道路。

再次,档案干部队伍在档案管理创新中可以提高整体素质。进行创新,档案人员首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千方百计地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管理创新的过程,又是一个增长知识的过程,在创新过程中,可以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

三、档案管理创新的几点认识

1、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

在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档案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所以,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应该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制定档案管理目标,定期进行检查,并引进激励机制,将其与人事聘用和干部任免相联系,激活档案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加强管理手段的创新,就应该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的管理手段,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作为工作平台,建立数字档案和电子文件系统,并实现资源共享,将其纳入企事业单位的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之中。

2、创新思想观念和档案使用价值

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逐步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落后观念。要强化两种意识:一是要有积极的信息转化意识。档案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但一般情况下各种信息是比较零散地储存在众多的单体档案中的,只有根据需要,把相关信息系统地、规范地整理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体现档案的信息价值。因此,把档案内容通过加工整理变成更直接、更适应需要的信息,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档案使用的效率意识。收集和整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档案。有效地利用档案,使档案在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发挥更高的效率,是档案工作创新的基本重大课题。只有改变档案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的效率意识,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

3、创新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

各事业单位要通过定期宣传,组织学习,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到显著的位置上来。这要求单位首先要建立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其次要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达标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进行定期考核,通过级别升降实行动态管理;最后要求各单位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积极执行实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迈进。

4、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也是当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管理需求日益增强的客观需求。合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尽可能延长档案使用寿命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这些也是当代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的主要目的和任务。目前看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档案管理中以满足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已经刻不容缓。首先,各级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要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切实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将档案资料准确的输入计算机,再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从而实现纸质档案和数据档案的并存;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这样一来既方便了广大民众,也提高了档案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5、档案管理创新应坚持上下配合

基层单位档案机构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虚假性,就是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往往脱离基层的实际情况,对基层的管理活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为档案管理是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任何管理创新都必须遵循档案工作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尊重产生档案的业务部门以及社会广大利用者的意见。一般说来,基层单位是比较了解档案的基本情况的,是比较能够全面地评价档案工作的,因此对运用何种方式、方法管理档案最有发言权。管理创新必须加强联系和合作,特别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多征求基层单位的意见。

总之,档案管理如果不进行创新,就不能有效地管理和开发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所以,档案管理创新是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档案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出现许多新情况,产生许多新问题。面对这诸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经验可供借鉴,只有创新才能使档案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不断推动档案事业的稳步发展,为开创我国档案事业的崭新局面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林悦.从以人为本看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J].云南档案. 2008, (9)

[2]王淑梅.论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与模式的转变[J].档案学通讯.2007,( 3)

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范文6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1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指的是对档案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储和编辑等工作,其管理对象是各种档案信息,如人力档案、财务信息档案、生产信息档案等,对于不同性质的档案信息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形式以人工为主,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极易产生各种失误,严重地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档案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只需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就能开展搜集、整理、存储和编辑等工作,极大地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高效性。在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必须围绕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应积极向电子档案过渡,才能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

2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2.1信息采集更便捷

在档案信息采集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高效性、交互性、共享性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整理大量的档案信息,确保档案信息采集的时效性,有效地提升档案信息的采集速度,减轻人员的工作量,使档案管理人员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档案的优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2.2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对分散的档案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将纸质档案汇总整理成电子档案,还能实现对档案的永久保存,便于随时调用。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利用专业的管理软件和平台,能够有效地提升档案信息分析和处理速度,增强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

3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3.1无纸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数据的大量增加,档案管理需要存档的资料也越来越多,纸质载体形式已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以数据形式进行存储的方式逐渐取代了纸质形式,在存储空间以及人力成本等各方面体现出无可替代的优势。

3.2精细化

目前,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相关档案资料信息种类较多,类别复杂,而且信息量越来越大,因此,要将各类信息分门别类地细化、分区,构建独立、相关的档案系统,有效集合独立的档案信息,缩短档案信息调动、查询的时间,解决传统档案查询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3.3实时化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受环境条件、载体等各方面的制约,在调用和传送等方面无法实现及时性,工作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网络档案管理平台,档案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传输交互,使档案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4信息化背景下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举措

4.1健全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要想有效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就要完善当前的相关管理制度。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已有规章制度,已经很难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特别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单纯依靠传统的规章制度已明显不合时宜。只有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进行档案管理职权的分配,符合网络平台的相关要求。此外,还要结合当前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定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总结,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符合现实工作的需求。

4.2提升网络管理平台的安全性

档案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参考依据。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保障档案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会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了保证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有必要对相关的档案管理技术进行改革。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的安全性,与当前的网络使用环境以及干部职工的工作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相关的网络维护部门,要保证档案工作人员有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此外,与档案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下配合档案管理工作,如登录档案管理账号后,要及时删除账号信息;工作开始前要对当前的网络环境进行安全测评等,从而将相关的网络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4.3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在信息时代下,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目标和方向,有效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少单位缺乏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度,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随意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因此,要加快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强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系统,有效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避免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秩序混乱的问题。另外,在信息化档案管理中,针对档案资料级别的不同,要设置相应的权限,要明确规划出档案管理框架。

4.4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制订来完善,对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有效规范和约束,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档案管理中,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传统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充分考虑目前的网络环境以及社会需求制定管理制度,并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完善现行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管理规章的权威性。在网络化的趋势下,要结合网络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及发展趋势,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针对档案网络管理需要以及网络平台构建管理要求,科学分配管理责权,并及时分析信息化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错误,保证后续规章的创新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