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管理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管理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旅游产品质量;旅游者预期;旅游企业应对措施
一、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认识
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产品是旅游者出游一次所获得的经历,在其旅游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的事物及所接受到的所有服务都构成了旅游产品。
因此,旅游产品质量的好坏源于整个旅游过程,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都同等重要。而正是由于旅游产品的本质是一次经历,对于旅游产品的质量的评定并不完全取决于为旅游者提品及服务的旅游企业,最主要的在于旅游者根据自身感受来对其进行的评定。因此,旅游者的感受和评判标准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旅游企业要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第一要务。
虽然旅游过程的每个环节在整个旅游经历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但根据旅游质量蛛网理论,旅游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对旅游者来讲是同等重要的,也就是说,看似十分微小的细节,例如马桶是否漏水、服务员的微笑是否真诚还是有某种意味等,都会影响旅游者对整个旅游过程的看法。另外,由于是主观判断,旅游者的知识水平、文化背景以及出游动机等也会影响其判断。
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投诉情况总结了消费者对旅游业的十大不满意,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旅行社不遵守承诺,随意减少参观景点或旅游时间,或者是不完全履行合同,旅游时食、住、行的档次低于事先约定的标准,为节省费用擅自将旅游者转团、拼团;二是有关接待单位强制收费、变相收费,或以增加景点为由向消费者收费,如不交钱,就在服务方面大打折扣,刁难消费者;三是对景点或参观项目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或者以“免关税”、“拍照免门票”等形式诱导消费者,引诱购物;四是宾馆、饭店和景点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一些饭店宾馆向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出示不同的价目表。此外,一些景点环境“脏、乱、差”;景区内的旅游车任意改变路线,强行兜售物品;还有一些星级饭店尽管在硬件设施方面档次较高,但是经常出现旅游者财物被盗等安全问题以及服务员在楼道内大声喧哗等不雅行为,损害酒店形象,影响旅游者的游历感受。
二、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标准分析
一般来讲,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评判主要通过直观体验和接受服务后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根据差距分析理论,旅游者对服务的评价取决于对所接受服务的感受与事先期望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旅游者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实际体验的最终感觉与他对服务商的期望之比率,用公式来描述:客户满意度=客户实际感觉/期望值。
当旅游者对服务的感知等于或超过了对服务的预期时,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低于预期,就会认为是低质量的。旅游者的感知与其期望的比值越大,他的满意度越高。通常所说的“让顾客100%满意”,意思就是要让顾客的感知和期望完全相吻合;而“120%的满意”则是要让顾客的感知超过顾客的期望。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感知与其对旅游产品的期望之间的差异就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者对服务的期望与企业对这些期望的诠释存在差异
旅游管理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包含许多相互管理的行为,旅游营销中最重要的是让旅游者到来之后所感受到的比其预期的要好,这样不但使旅游者对消费感到满意,还会向家人及朋友推荐,从而扩大企业的良好口碑。在旅游接待过程中,企业应该找出人们最看重的那些东西并狠下功夫,使消费者期望得到很好的满足,从而使企业形象得到提升。
(二)企业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其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旅游者期望存在差距
一些企业虽然能够准确理解旅游者需求,并制定了相应的详细服务标准,但在服务过程中,由于企业能力所限或为降低成本,无法提供或不完全提供旅游者期望的内容。
(三)企业的对外宣传与实际内容不符
例如,一些新开发景区在宣传促销中经常夸大其词,声称是“绝品”、“极品”等等,但实际仅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景点,旅游者来后大失所望;还有的景区号称“世外桃源”,但是景点内外环境较差,烟蒂、碎纸、饮料瓶等垃圾遍地,与景致形成极大反差。
三、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的具体措施
旅游企业运营的核心任务就是尽可能地缩小实际服务质量与旅游者预期之间的落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旅游产品人性化
旅游产品人性化就是要求旅游企业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在这里旅游产品已不仅仅局限于有形产品,还包括无形的服务、管理等。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在旅游硬件和软件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1、硬件上,根据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人性化的旅游设施。旅游硬件设施是人们用肉眼所能观看到的,而且也是人们在最短时间内能对它做出反应的,也就是人们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于旅游者是重要的,它能决定人们用怎样的心态完成这次旅游经历。舒适、醒目的设施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预示着潜在的、长远的效益;相反,则会是短期的效益。在这里,旅游者的满意度取决于旅游者对硬件设施的第一美好印象,因此对旅游硬件设施要做长远的规划。
2、软件上,根据旅游者的感受提供符合人性需求的无形的旅游产品(服务)。无形产品往往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易被忽视,但事实上,较之于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对旅游者更有深远的影响力,而旅游企业履行道德的行为是这些无形的旅游产品真正体现人性化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所谓道德的行为,在伦理学意义上,就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行为。也就是说,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履行其有利于旅游者和社会的道德行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对旅游企业来说只是一念之差,但这一念之差完全可能导致企业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状况。道德的行为可以使企业走向良性的循环,而不道德的行为会使企业走向恶性循环,也就是僵死的边缘。道德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对旅游者要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同样,对企业而言也是如此,企业的信誉是深入人心的广告,是不属广告的广告。企业信誉的建立和信誉度的不断增强靠的是产品质量,更要靠树立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的责任心,靠全方位的服务承诺的兑现。服务承诺是企业信誉的直接张扬,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活动的竞争中,服务承诺是增强信誉度的重要举措。这里的产品即旅游产品,也就是旅游服务。因此,旅游企业要对旅游者坚决地履行其服务承诺,具体表现为旅游企业不降格服务,即不降低原来约定的等级标准;不擅自增减旅游项目;不延误游览日程和时间;不以次充好欺骗旅游者等等。对社会要有责任心。不要为了局部的利益而损坏社会整体的利益。比如说生态环境问题,旅游企业不应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而破坏自然资源。否则,是不道德的。
旅游管理的知识范文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精神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旅游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创造的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旅游管理体制却未能与时俱进,产生了许多问题,并已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了保证我国旅游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积极建立新型的旅游管理体制,实现政府对旅游业管理的创新,从而为旅游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我国政府旅游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政府干预旅游管理的必要性
(1)旅游产品的公共性。首先,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包括无形的服务。体现在旅游市场上,最主要的产品形态则是旅游线路,旅游线路并非是一种实体产品,而是一种信息资源,用来向旅游消费者展示其产品及服务。例如,旅游交易会就属于对旅游信息形态的说明,可使用旅游地图片、文字介绍等多种形式。这种信息资源,无法流动,体现了旅游产品的公共性。其次,在某种程度上说,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社会形态。从本质上说,旅游产品的来源与旅游地的市场开发密不可分,但这并不影响其社会形态的属性。[1]从资产归属上看,旅游产品既不可为私人所有,也不能将其归到所在的旅游企业的名下,换句话说,旅游产品应是国家的所有物,但同时又可交由其他组织或个人来开发利用,从中体现其公共性。
(2)旅游产品具有跨区域性。由于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跨区域性,而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关联极为紧密,因而也使得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跨区域性。旅游资源在存在方式上较为分散而自由,往往并非集中分布于具体的行政区域,而是可以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灵活分布。[2]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利用,就需要政府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能够得到协调,避免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冲突,力求实现旅游市场的统一运作,不仅有利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实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旅游企业之间的不对称性,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群体之间的不对称性。在信息不对称性的作用下,使得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对于旅游消费群体来说,旅游资源所在地具有陌生性,消费者仅能通过媒体来间接体验旅游资源的特征,这与旅游企业相比,信息量明显不足。同时,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旅游者不会为获得直接体验而直接对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因此,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关于旅游目的地及旅游资源方面的信息,旅游者就会选择通过旅游企业的宣传来了解。然而,如果旅游企业进行价格竞争,以价格低廉来吸引消费,旅游者就无法准确判断出产品的真实情况,从而对产品价值更高的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完善我国政府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一)制定并完善旅游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
首先,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当正确认识法律约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其次,在当前法律体系环境下,政府部门应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对法律的认识,掌握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以法律对旅游管理队伍进行规范维护依法管理的稳定性。再次,旅游法制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以监督机制形成对政府权力的制衡,通过监督网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使旅游管理公务得以公开化、透明化,使政府权力得到社会民众的监督。最后,对于旅游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来说,应积极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理论内容,在经营业务中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约束自身的经营行为,对于旅游消费群体来说,也应重视法律的重要性,以法律武装头脑,树立起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3]
(二)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共理性
在旅游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中,社会民众不应置身事外,被动接受管理及服务,而是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旅游事务的管理,对管理政策的制定进行了解和监督,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地评估。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加强与民众间的沟通交流,为民众参与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打造政府与民众间的互动平台,增加旅游管理信息共享渠道,扩大公民权利。同时,也应注重公民的思想素质建设,提高民众的公共理性,使民众具备良好的理性判断能力,对当前政策走向有基本的了解,应加强对民众观念的引导,摒弃偏激片面的看法,这样才能为民众参与旅游管理建设提供前提和基础。[4]因此,正确公民意识的培养就应成为我国政府旅游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使社会民众能够具备与时俱进、客观理性的公民意识。
四、结论
旅游管理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导师制;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饭店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97 -03
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是饭店业管理人才的重要储备基地,但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到饭店企业就业的比率却逐年下降。因此我国现代饭店人才培养目前面临了人才需求与供给的两难问题:饭店急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真正在饭店就业者却极少。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综合性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本文尝试将导师制应用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建立一个“小实践—理论—大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解决饭店行业要求和旅游管理专业之间的脱节问题。
一、饭店业管理人才与供需现状分析
(一)我国饭店业的发展急需人才
我国饭店业的发展逐渐步入集团化发展时期,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星级饭店数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10年以来,我国饭店业进入回暖的经济缓慢增长期,饭店入住率持续增长。
星级饭店数量急剧发展的同时,饭店业的人才缺口却越来越大。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订房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饭店业的人才缺口约在三十万左右。与此同时,饭店业从业人员的人才构成不合理,尤其缺高素质、高学历的管理人才。根据江苏省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江苏旅游饭店从业人员起始学历和专业整体构成中,本科学历人员分别只占2.2%。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供给不足
近年来,顺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从数量上和规模上都增长很快,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设置旅游专业的院校数量从2005年的693所增加到了2010年的967所。在校人数也由2005年的308408人增长到了2010年的596000人,2009至2010年的增长率甚至达到了19.61%。
但大量的毕业生却没有到行业中就业,流失太多。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最后进入到饭店就业,绝大部分学生都流入其他行业了。
二、供需无法契合的原因探寻
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经过毕业实习阶段,多数学生不选择在饭店就业,这直接导致了本科生的流失,不能满足饭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其中的原因主要有:
(一)饭店行业的性质和要求
饭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经验行业,饭店的产品是服务,因此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而饭店的基层服务工作,劳动强度很大,但是技术含量却很低,并且薪酬待遇低。这与大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愿望是相违背的。因此大学生在经历这种高强度的基层服务劳动之后,很容易产生退缩心理而逃离这个行业。
(二)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现状和特点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都有实践环节,但主要的实践环节就是全部课程结束之后的毕业实习。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基本涵盖了饭店业的各个方面和饭店中各个部门,例如课程分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等,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即使有少数服务技能的课程,也以讲授为主,达不到实习时或毕业时可以直接上岗的要求。
旅游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需要通过校内的实践中心或模拟实验室来完成,但目前由于很多院校并没有充分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室和实验室普遍设置少,模拟客房、实习餐厅等设施设备数量不足甚至没有,质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无法有效地进行实践训练。
(三)专业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以及很多操作性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我国的高校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有学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尤其缺乏行业内的职业经验。部分教师没有饭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背景,大部分教师没有行业从业经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短期内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也无法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有实际意义的指导,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塑造,这对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也是一种制约。
三、建立导师制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起源于英国,由牛津大学新学院首推,并且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所采用,但是主要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开始探索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既不同于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导师制,也不同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它是指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在思维方式、思想、学习方法、专业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全方位对本科生进行指导。因此,导师制是一种具有针对性,“以生为本”的教育模式。而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连接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工作的桥梁。笔者尝试在旅游管理本科教学实践中实施导师制,建立“小实践—理论—大实践”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导师给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地提供专业性和行业性的指导。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还是以毕业实习为主。现阶段旅游管理本科生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习”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从专业理论课程直接进入专业实习阶段。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学生只有在大实习阶段才能接触到专业实践,导致了只有理论学习而没有经过实践操作训练的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与饭店行业的要求明显脱节。“小实践—理论—大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将教学环节调整为如下三个阶段。首先,在进行专业技术课程学习的同时,按照课程分布,同时进行小实践。例如客房管理、前厅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一半课时为理论教学,后一半课时,学生需到饭店的相对应的部门中进行实践操作。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累计时间达一定的小时数,如累计达到400小时,才可以取得最后参加毕业实习的资格,这是“小实践”环节。其次,在专业技术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入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在有了专业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基础上,专业理论课程按模块学习饭店业各部门的管理层面,这时的管理理论学习因为有了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认识更加深刻、系统,这是“理论”环节。最后,在实践和理论学习结束后,到饭店进行毕业实习。经过之前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训练,此时学生能在服务操作和基层管理的运行中进行操作,甚至可以被作为管理培训生来培养,更加符合饭店对本科生的需求,这是“大实践”环节。
(二)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以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以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旨,建立综合性的实践训练环境。例如建立一个在设备配置、布置、管理方式与运作等方面都接近真实的旅游管理实践环境,实验室或实训室,配合相关课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训练。专业教师作为实训导师,分课程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前厅管理课程的教师,负责前厅实训室的实践课时,对参加前厅服务环节实训的学生给予一对一的指导。
同时,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培训能力强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资源,形成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环节既包含了“小实践”中规定的累计实践小时数,也可以作为“大实践”的实习单位。在“小实践”中,实践导师按专业分别负责相关教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在“大实践”中,由实践导师带队,进入饭店实习,导师负责学生实习的全程安排和考核,以及与饭店之间的协调沟通。
(三)促进实践导师的自我成长
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要求很高。国外从事饭店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经验,而我们目前的教师几乎没有行业中的职业经验。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制定专业技术教师定期进入饭店进行挂职锻炼的制度,并且与企业合作,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进行充分的校企合作,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挂职,让教师直接在行业中积累职业能力和经验,在实践中促进了专业教师的成长。
(四)心理和职业素养辅导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辅导之外,实践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还包括了心理辅导和职业素养的辅导。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较高的预期,但是不一定与行业实际情况相符。导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另一个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外在的职业环境,了解饭店工作的内容、环境和职业前景等,并且在校期间就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进入行业就业,可以很好地避免本科生因为对行业认识不足造成的实习前后的心理落差而从行业中流失的状况。此外,因为导师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中,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和理论、实践能力都比较熟悉,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的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 荆林波,史丹,夏杰长.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下转第36页)
(上接第98页)
[2] 卢爱华,周利丰.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与饭店行业之契合[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3] 闪媛媛等.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影响分析[J].旅游论坛,2010,(02).
[4] 张伟亚,严伟.机遇就业导向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5] 马三津.关于借鉴美国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经验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6).
[6] 吴慧,黄勋敬.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旅游管理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实习;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当前,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上,一个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实践教学主要承担着如下任务:为学习专业理论提供权威性认识;使书本知识深化并提高观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应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由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是操作性强,内容直观,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大实践课的内容比例。
一、重视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教学中定位于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要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力度,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在实践基地建设上不断的开拓创新,从各个角度拓宽学生实习实训途径。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要按照“全面规划、分布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建成服务于旅游企业,集导游、旅游企业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等专业方向,形成一个多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综合旅游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高职高专院校在实习实训环节一般根据课程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实习方式,有在校内设置的校内实习基地,有与各大企业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设置需要,按照学校设施条件来确定校内实习基地的规模。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承担面向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参加导游现场模拟训练、旅行社团队组织、旅行社计调业务、景点线路设计、旅游景区规划等实训任务。校内实习经济实用性强,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实践,教学效果直观,学习兴趣浓厚。
(二)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操作性强,能力素质直观,现代企业不愿在培训员工上投入更多精力,往往看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硬性指标。如果实践能力不过关,势必影响学生就业和学校声誉。因此,每个学校都非常重视与管理经验丰富,硬件设施优质,实地对客服务优良的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帮助完成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训练。
二、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严格要求、规范管理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实践环节的有效进行,我们不仅要在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安排,还应考虑设定合理的实践环节考试考评模式,帮助简化实习管理工作,对学生实习实践结果有一个正确、严谨的验收,从各个环节把住实习实践质量关。
(一)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实践环节
实习前,必须将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要求、实习内容和实习负责人等情况详细准确进行安排。依照实习实践教学计划,对实习实践各环节安排进行审核,然后制成实习计划表进行备案。
(二)严格组织系统,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实施
1、组织管理系统
学生实习实践管理的组织工作,一般由校实践教学部门统一管理,具体指导实施工作由各系自行完成。在实施的过程中,各系组织安排相应的任课教师作为实习带队指导老师,实习基地也同时派出相关人员管理指导实习生的具体实习工作。
2、主要职责
(1)实习实训工作的组织实施。按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及实习实训大纲,明确实习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安排和考核方法;依据实习实训大纲、实际条件及校历制定具体实习计划和实习经费预算,填报实习实训计划申报表,由校实践教学部门和系主任审核同意后执行;组织有实习实训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书,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修订;选派责任心强,有实习实训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教学管理单位要认真组织好实习实训前的准备工作,签订实习协议,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做好对学生的动员工作,带队教师要联系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最后做好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评定、管理和实习实训工作的总结工作。
(2)系教学部门在实习实训工作中的主要职责。研究制订有关实习实训工作的政策、条例、规定及汇总、编辑实习实训大纲。在实习实训中,对实习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监督和指导。
(3)实习实训领队和指导教师的职责。实习实训领队和指导教师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校方管理人员,工作具体而琐碎,工作难度较大,职责如下:参加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做好各项实习实训准备工作;认真执行实习实训计划,保证实习实训任务的完成;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纪律、生活和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格管理学生的考勤;对违纪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发现严重违纪等情况应及时汇报;不论什么原因缺席实训1/3以上者,本门实习成绩不及格,不予毕业;检查学生业务学习情况,检查实习实训日志或笔记,解决学生在技术业务方面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训调研报告。
实习实训领队要主动与实习实训接收单位联系,汇报实习实训情况,争取实习实训单位的支持,密切与实习实训接收单位的关系。实习实训结束,领队组织全体指导教师总结工作,写出书面报告。还清借用物品,结清账目,最后将实习实训教学文件及实习实训成绩交管理部门留存。
3、严格执行实习实训验收工作
组织实习实训考核,评定实习实训成绩。实习实训是必修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免修。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要分步骤、全方位地进行。
(1)考核人员上,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360度考核方式,参与考评的人员也就是在实习工作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实训单位客人、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
(2)考核梯度上,学生的工作实际能力训练有一个渐进性发展过程,这样在实习中才能检验在学校学习的成果,并找到不足不断进步。在学生实习期间,分梯度进行实习结果测评,分期初测评、期中测评和最后测评。在不同梯度中,学生可以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实习中及时锻炼该方面的实践技能。
(3)成绩结果上,学生全部完成实习工作后,要写出相应的实习实训报告方可参加实习实训考核。考核成绩要严格掌握,尤其严格控制优秀和不及格的比率,真正防止实习实训流于形式。
(三)严格的反馈制度
为保证实习实训的质量,严格的反馈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1、实习实训定期检查制度
教学部门要以实习实训大纲作为检查依据,对该学期开设的实习实训进行检查,总结阶段性情况并及时调整安排,提出改进意见,并把检查及调整结果记录备案。
2、期末总结制度
旅游管理的知识范文5
人才的培养不光是要看“苗子”,还要看是谁栽培。当今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已经与以往大有不同,无论是从教学方面、实践方面、监管方面,许多高职学校都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例如更主动与企业联系,培养与社会接轨的新一代旅游管理人才等,接下来就会讲述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几个方面。
1.高职教学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
真正的人才并不是靠天分,而是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学习。所以要想进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关键就在于高职的教育,值得肯定的是,每一所高职旅游管理教学都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首先是学校自身主动联系社会需求,分析过去的市场,现在的市场,进行预测未来需要的旅游精干职务;其次就是在教学上进行创新,放弃以往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内容上增加新的活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让学习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的可用之才;再者就是注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有知识体系是不行的,一张毕业证远远不如实际能力可靠,学校应该多与市场的企业联系,在实践教学中投入更多的资金,让同学有更多的模拟机会。如果能很好的了解以上三点,那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就能更快的达到其教学目的――让学生拥有专业素质,职业意识,实际能力,专业知识和社会技巧。在开学时应该开设专业介绍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本专业,要不断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引导要坦诚地向学生灌输到旅游企业从事具体业务的心理和思想准备。
2.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旅游业虽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但是在社会上关于旅游团素质低和诈骗等的新闻频繁出现,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个人素质问题,另一方面便是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成型的专业手段。首先,我们就应对高职旅游学校作出反思,因为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旅游人才都是从高职旅游院校提供和推荐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体制的漏洞,由于教育知识的死板性,实训基地的匮乏性,仍然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导致旅游人才不能与市场对口,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与社会存在脱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出很多单一职位的人才,不能达到多样化。当今高职院校已经发现了这一点,并且都在创新性改革,例如采用从课堂到实训室、从校内到校外、从模拟到仿真到顶岗实战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形式,达到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多创新性的,更适应社会的,有真正技巧的专业人才的目的。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时应注意的问题
3.1师资力量及整体素质的要求
好的老师才能更有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整个学校的校风和实力,才能培养更多人才,从目前旅游管理教师来看,一部分教师是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他们一般缺少真正的磨练,只对书本上的知识非常了解,在实践中也只对实习的内容比较了解,不能很好的对接社会人才市场;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都为老老师,思想观念上不是非常前卫,同样的酒店,同样的团体,在不同的时期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与时俱进,要不断的让老师参与实践当中,定期参与一些酒店实践,更快的理解当前服务业,管理业的动向,完成高质量的实训教学任务;师资力量的不断壮大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提高整个旅游专业的实力性,对口性,也能更好的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规律,更好的职业素质也有利于学生接纳知识,热爱实践,提高学校的信誉,体现高职特色。注重培养老师的能力是培养人才的必选方法,好的教师才能使知识体系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建立专职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长效机制,比如,校内教学时间和实践锻炼时间之比可以是2:1 到3:1,来促进教师的整体实力和素质,促进旅游人才培养的速度。
3.2实践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课本上的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中才能体现它所存在的漏洞,我们分析一下当今的旅游酒店企业,如今的企业大部分都需要10个月以上的实习才能转为正式员工,并在酌情的情况下进行运用和调换,这就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所以从当今的旅游业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可以得知,要想在公司站稳脚跟,还要步步稳升的话,就不能只限于书本知识和学校得到的模拟锻炼,而且很多学生也表明,希望能够进行更多的实习,走到旅游企业中去,了解当今人才需要形式。应广大学生和合作企业,教育部分提出的改进方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实践教学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目的就是给企业输送更多的社会人才。学校需要与更多的旅游企业进行合作,更主动的为学生谋取福利,应让实践和知识比例成1:1的形式,让实践也占到主导地位,要时刻关注教育部大纲,经常探讨上级规定内容和实践课程的进展,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到下一次的实践当中,创建教师讨论组进行不断的修正探讨,制定实训大纲及实训方案,内容包括各阶段的实训目标、训练内容、考核标准等,构建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更多的旅游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多多与其他学校进行合作,合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个学校的交流会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与各大旅游企业的有机体制结合,使旅游管理专业学校更好的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发挥高职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上优势,得到社会的更多肯定。
3.3质量教学与监管
质量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又一大关键,师资力量的壮大和素质只是质量教学的一部分,社会实践能力和带动作用,对老师和学生的监管和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今社会发展速度快,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并不是所有学生能体会到这一点,大多数学生由于不懂行情,需要更多的老师给予帮助,例如质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参与一些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的院校级活动,鼓励学生考四六级,具备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专家讲座、教授论坛等活动,来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技能培养,拓宽学生的见识,使得学生更快速了解旅游管理机制,缺乏哪方面人才,容易定制自己的目标。在质量教学的同时,应当多注意学校的监管,不光是对学生上课与实践过程中的监管,也要对老师与学生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企业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监管,真正意义行的提高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速度,减缓学生的就业压力,培养社会上对口的人才,建立全过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会让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更加稳定发展。
旅游管理的知识范文6
世界著名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不仅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同时也能让他们熟悉管理工作,培养管理能力。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非常强调实践教学,边教边做,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力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饭店工作的技能。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广受世界知名旅游企业的青睐,很多学生都成为业内翘楚。
当然,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可以弥补实践环节的短板。一方面,可以从旅游企业引进人才从事专职或兼职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把课堂外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的培养上,还需注意能力的提升,如外语教学要改变目前多数学生的“哑巴”英语的状况,培养他们的开口能力、英语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接待过程的情景教学实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中文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多让学生锻炼,如让学生熟悉企业相关文书的起草并练习。给学生开口的机会,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在对案例的分析中熟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多建设有自己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旅游行业是大有裨益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实习实训基地质量不高、仅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注意对他们的指导和教育,过度使用实习生,使他们对企业乃至行业心存恐惧,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另外,部分实习指导教师不熟悉企业情况,无法有效跟企业沟通,给予实习生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实习过程中困难重重。
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建立继续教育机制,让教师以进入企业挂职、调研等形式补上实践这一课,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在实习期间可以尝试聘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虽然都在服务一线,但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观察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分析判断吸收其中的养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