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范文1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为了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对于环境方面我国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它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从而达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目前的生态旅游遭到了严重破坏,阐述生态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循环经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38-01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罗斯·拉斯科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1]。生态旅游有两个要点,一个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一个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该遭受到破坏。由于对生态旅游的模糊化,生态旅游的实践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它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生态旅游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与它的基本内涵背道而驰的现象,严重缺乏管理和规划,因此许多的旅游景区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
一、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在物质不
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模型,从而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2]。循环经济的建立依赖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这三个行为原则。
循环经济能够把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是一种“三赢”性经济,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相互结合。使资源获得了可持续的利用,并有效的解决了环境问题;它能使社会生产从物质增长到服务增长发生一个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来促使经济发展;它能使生产链拉长,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生态旅游是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产业,它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是世界最大的产业。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大多还停留在初期发展阶段。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旅游资源缺乏规划,盲目开发
纵观我国许多新开发的生态旅游地,我们存在问题有很多。其中没有规划与规划和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尤为突出,成为生态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首要因素。有不少的开发商、管理者,他们将景区的“精品化”建设误解为多盖建筑物,其结果造成了很多景区的“城市化”。
2.风景区生态环境的日益退化
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它们希望通过旅游业的收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们缺乏管理和经营人才,在对旅游资源认识不足的情况之下,采取掠夺式开发的手段,来追求明显的短期效益,使得景区的管理显得十分粗放。这种发展模式严重的毁坏了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造成了旅游质量严重下降,景观严重衰退的结果,使得真正的生态旅游难以开展。
3.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
生态旅游景区的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影响了其科学的管理。例如:水利风景区归水利部门管理、森林公园景区归林业部门管理、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归农业部门管理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管理体制,会降低旅游开发难度。然而在多头管理之下,各部门会相互推卸责任,因而利益冲突等问题频繁出现,冲突多于积极合作,自然环境必然会成为它们的牺牲品,风景区也不能真正做到有效管理。
三、推动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1.进行旅游区空间规划
怎样从整体上来保护生物和濒危物种的多样性,不仅仅要合理的设计好自然保护区,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栖息地之间物种的交换与迁移,考虑到它们与周围区域的生态联系。要求若干的功能相同的保护区的保护从散点状走向网络状,从孤岛式开发转向开放式经营,协调景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4]。
2.加强领导,建立管理体系
加强和完善市政府、市委对生态工作的重视。将生态旅游业列入全市经济的发展计划,来保证生态旅游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将生态旅游作为主导性旅游宣传,搞好政府基础性和引导性的投资。加强林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对生态旅游发展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指导服务、审查把关等职能。
3.科学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开发、有效保护、永续利用”为基本原则,处理好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生态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相互统一。强化人们对生态的保护意识,克服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倡导绿色生态旅游、文明生态旅游,改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经营应充分调动公民、个人机构和政府机构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满足当地居民对就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防止因为贫困而造成的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和掠夺。
参考文献:
[1]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1996(1):20-25.
[2] 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2.
[3] 杨桂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四维目标模式探析[J].人文地理,2005(5):36-38.
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范文2
关键词:清洁燃烧炉具;推广;问题;现状
中图分类号:S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7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步入21世纪之后,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对环境破坏的积累,所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我国将环境保护列入了发展战略。任何发展都是依赖于自然大背景的。炉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因此,对清洁燃烧炉具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 清洁燃烧炉具推广概述
1.1 清洁燃烧炉具推广意义
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为解决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满足并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生产生活优化改革。例如,推广风力发电、工厂生产建设利用清洁型材料、化工工厂进行生产工艺革新等。但是保护环境还应该立足于日常生活。例如,少开车、节约用纸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部分农村地区来说,现阶段仍然在利用煤炭取暖,这对生态环境十分不利。因此,为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针对人们的生活,进行了清洁燃烧炉具推广[1]。
1.2 清洁燃烧炉具推广现状
为解决我国当下的环境问题,立足于人们日常生活,推广了清洁燃烧炉具。清洁燃烧炉具一经面世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支持。因为清洁燃烧炉具具有干净、清洁、热效能高等特点,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并且我国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虽然清洁燃烧炉具具有较高的优越性,但是在我国的部分地区,清洁燃烧炉具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迟迟不前”。我国的清洁燃烧炉具推广现状整体呈现为上升趋势,但是清洁燃烧炉具的推广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2]。
2 刍议清洁燃烧炉具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问题
我国的清洁燃烧炉具生产商家并不是国有企业,而是各个私有企业。而对于清洁燃烧炉具的推广普及计划,往往也是由当地政府实施招标,然后选择1家公司作楹献骰锇椤5是这种类型的招标主要集中于每年的中旬,合同的签署往往在年末进行,这就使得合作企业不敢在这1空挡期中大批量生产机械。当政府告知企业生产量时,往往要求的时间较短, 所以企业就需要加班加点的生产,最终导致生产的机械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我国对于农户买进设备给予了优惠政策,但是这种补贴政策,仍然弥补不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问题,用户将会承担部分优惠政策,但机械的质量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3]。
2.2 人本问题
现阶段对于清洁燃烧炉具的推广在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得到很好普及。很多用户认为并没有使用清洁燃烧炉具的必要,再耗费资金来购进一个生活“复制品”是十分不明智的。并且随着清洁燃料的不断发展及普及。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这便成为了很多用户不愿放弃“省钱”的燃烧炉具,去购进新清洁燃烧炉具的主要原因[4]。
3 结论
生态环境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基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对环境问题保持高度的重视,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都需要对所做的事情负责到底。对于生态环境问题来说,应该立足于生活根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一个企业或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应该是每一个公民的发展大计。虽然现阶段清洁燃烧炉具的推广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环境问题也不容乐观。但是这些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坚实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王饶.清洁燃烧炉具补贴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河北省任丘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29-30.
[2]孔颖.我市大力抓好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工程[N].衡水日报,2015-09-11(A02).
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范文3
环境是当今国际的普遍问题,由于特殊的国情,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飞速,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我们的生存环境却愈来愈恶劣,化社会对大气、水、土地的污染和破坏日趋暴露,人们逐步认识到是自身的需要和行为造成了生活环境的恶化。对认识的贫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误解,已使我们对自然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1998年长江洪水的量级小于1954年,而中下游水位却普遍比1954年高。人类活动导致流域内湖泊缩小、调蓄能力降低是其主要原因。近年惊动全国的春季沙尘暴,其主要沙源是森林——草原过度地带耕地和草场退化造成的沙荒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因此,本人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监督的强化、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加强等内容。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等。而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日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的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本人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作一下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也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引起全球性的环境危急,最为严重的问题包括: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199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2100万吨,是世界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一些大城市儿童大约有十分之一患有哮喘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大气环境的严峻状况。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狂潮让全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身陷其中,8000余人感染,700余人丧生。这次突发性公共环境污染事故与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大规模破坏有着密切联系。
2、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下面本人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1)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环境方面同样适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极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由于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了另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城市化问题,现在世界上所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化过快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也不例外。由于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毁坏了一定的森林和草地,给城市化还带来了一系列其他问题:拥挤、住房紧张、污水处理不当、供水不足、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土地荒漠化和人民健康受到损害等。人口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使生态受到破坏,使环境不断恶化。
第三,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我国国民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普遍较低。一个国家的国民环保意识如此,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四,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二、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本人就对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作以下几点探讨即对我国环境问题作几点法治化的思考: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法律监督的强化、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加强、对环境构成物的物权归属思考。
(一)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
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范文4
关键词:城镇化;环境问题;城乡二元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56-02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但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注意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出现由城市向乡镇蔓延、再向农村扩展的势头与趋势,这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息息相关。如何科学地处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正确合理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
一、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现状
1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污染与浪费
当前许多的城镇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土地资源被大量浪费。包括:(1)任意扩大用地规模。很多地方错误地把城镇化理解为土地非农化和城市建设,只单纯的追求土地转化和城镇景观,造成城镇化吃掉大片农田。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城镇建设与当地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明显脱节,大搞形象工程,造成有限的公共资源大量浪费,而原有的城镇土地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导致土地资源大量浪费,这是一种重数量、轻质量的城镇化发展道路。(2)用地结果不合理。许多城镇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规划制约,布局过于散乱。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城镇在发展中忽视旧城区的改造,单纯强调新城区的建设,既没有很好利用旧城区土地,又浪费大量良田建设新城区;二是大中城市周围的许多小城镇盲目学大中城市搞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原区,规划设计不仅脱离实际而且毫无特点,实际上大片的土地圈而不用,致使土地大面积闲置;三是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与城市基础设施短缺并存,这是很多城镇都存在的问题。(3)资源掠夺式开发。城镇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出让土地的收益。因此,一些地方超规划圈地、未规划占地、预征地以及压低征地补偿金等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致使大量被圈占土地长期闲置,另一方面严重侵害了农民利益。有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任内政绩,以土地经营的名义,大肆出售城镇国有土地,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严重影响了城镇的发展、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2 人口在城镇的集中,打破了生态环境系统原有的平衡关系
城镇化的标志在于大量的人口向城镇集中。人口的集中造成大量有机排泄物和其他废弃物,不能完全而有效的进入生态环境系统,致使生态环境系统原有的能量输入与输出关系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了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1)人口的集中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大量生活垃圾集中排放,加上许多城镇建设缺乏合理、系统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上农村部分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使产生的生活垃圾、许多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放。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影响城镇环境的主要污染源。(2)人口的集中带来的大量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浑浊、深色、有恶臭的水,呈弱碱性。未经处理的污水排人江河,致使一些直接饮用污水的地区常常大规模流行疾病。(3)人口的大量集中对空气的污染。人口在城镇的大量集中还使汽车等交通工具增加,而且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大量的住宅区都采用了尽可能高的容积率,挤压了空地和绿地的空间,这些都加大了对空气的污染。
3 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企业,造成的工业污染比较严重
虽然农村工业生产活动向城镇的集中,大大促进了我国城镇化的形成和发展,繁荣了当地的经济,但是工业“三废”等污染物也在城镇的某一位点集中起来,如果治理不周或不及时,就会产生交汇作用,再加上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如果超出了生态环境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那么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l/2以上。另外,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加大,一些强行关闭的重污染企业改弦易辙,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使已经变差的农村生态雪上加霜,农民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可以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原因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 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从社会学上来看,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二元社会结构在我国表现得尤其突出,我国特定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改善生活的巨大动力,农民们无力顾及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影响下,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贫困的处境迫使广大农民千方百计地谋求发展的出路,许多农民不得不走上了消耗资源以谋取经济利益的发展道路,以掠夺式的方式利用土地和森林资源,从而造成了土地肥力下降、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被损、缺水干旱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2 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原因分析
从经济上来讲,环境问题实质上就是发展问题,即农村城镇化的外部性、农村经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城镇化中最常出现的外部性问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人口的大量聚集所引起的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由于城镇化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而城镇的有机排泄物和它废弃物又不能有效地进入农田生态系统,由此割裂了有机排泄物及废弃物与原来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联系,变成难以处理的污染物;二是工业生产活动的集中所引起的外部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活动在城镇集中,如果治理不周,工业企业所排放出来的“三废”等污染物就会在一个点上集中;三是现代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所引起的外部不经济,包括: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大量使用化学物品对环境的污染、高度的畜牧业集约经营、专业化单一操作对保持水土的影响、大量使用化学物品对环境的污染等。
3 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恶化的政治原因分析
政治因素主要是指政府对农村环境不太妥当的管理行为。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除客观因素外,一个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政府对生态环境的管理行为不太妥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市场竞争激烈,经济高速增长,优胜劣汰的竞争结果使政府容易产生短期行为,重经济建设,轻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对镇长的考核内容中重经济政绩而轻环保政绩,使领导没有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有关部门不重视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政府部门管理能力薄弱也是城镇脏、乱、差现象产生的原因。长期以来,在城镇发展中存在着重规划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体制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出现环境问题后又互相推诿,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保证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良好生态环境的对策思考
农村环境问题是高度复杂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需要一个整体性方法和途径来解决。为此,笔者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 走出二元结构下“城乡分治”的环境治理格局,统筹治理城乡环境
我国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的不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偏向是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国家制度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环境问题治理同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一样也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需要改变二元结构下“城乡分治”的环境治理格局,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实现环境基本服务均等化。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环境优先观念,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
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原则,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二要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应充分考虑区域的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三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的原则,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四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制度,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关系。
3 政府要强化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
政府在协调农村城镇化和环境的保护中,发挥着非常重婴的作用。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三个: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第一,经济手段的使用和优化。经济手段主要包括收费、补贴和建立市场等几个方面。收费和补贴制度在我国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排污收费制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足:费率设置过低,污染企业愿意交小钱排污而不愿意花大钱治理污染;单污染因子的收费制度对排污企业很不公平,挫伤了企业治污的积极性;排污收费按浓度标准收费,不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
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范文5
【关键词】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ecology, pu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ity planning together, thus appeared new ideas of the city ecological planning, to city ecological planning for the foundation,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points out a new road for now city planning and.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ty planning;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翻译结果重试
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
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
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
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是发展与环境。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同时,社会经济更是加速发展,但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造到了破坏。有些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只顾眼前经济效益,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城市的许多资源都被浪费,环境被严重污染等。如今,我们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在优化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环境,完善城市的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保护好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把城市建立成为一个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良好的城市规划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在此前提下进行的城市建设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1.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1.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如今,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却是:环境总体在不断恶化,局部在逐步改善,破坏速度比治理速度快,生态赤字持续扩大。表现为:水土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沙漠化快速地发展;森林、草原大面积减少;生物灭绝的速度加快;水体污染、地下水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等的问题明显加重;大气污染加重、废渣的不合理排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同时已经造成社会财富和经济的损失。经济趋势的预期和目前的经济指标制定都直接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七十年代末,我国的城市数量为190个,而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数目已经变为670个,其中城市人口达200万或以上的有14个,还有两万个建制镇。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却带来诸多问题。[1]
1.2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目前,诸多原因造成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象。三大压力是其主要原因:人口压力,我国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阻碍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人类迫于生计,围湖造田、开荒毁林、破坏植被、滥挖乱采等。人类在获取利益与生存的同时,诸多活动均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输出能力和支付能力;工业化压力,我国工业化的起步时间迟,起点较低,却面对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任务,以高资本的投入为基础,勉强支撑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以环境、资源消耗高的代价来换取社会经济的繁荣,这样失之远谋。目前只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短期性经济的干扰非常严重;市场压力,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转型。市场经济就会产生诸多外部正的或者负的经济效应,环境污染是其中突出的例子。大自然是人类的公共财产,它提供(例如大气、水等)的,对人类都是有好处的,如果想要更多的人享受到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不应该破坏它。但如果没有人类的公共财产,不仅人们的利益会有损失,其他生物也将受到严重伤害。如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依照我国的情况来看,市场或者个人都不会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治理的费用,只有政府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治理的费用。在面对市场经济压力的同时,政府要积极地防治环境污染、治理好国土资源。为了能及时改变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当立刻采取行动,否则生态赤字的日益扩大将会使我们目前所获得的成绩大打折扣。
2.城市规化应对生态环境问题
2.1重视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地域的经济与活动中心,在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化可以促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体系与功能的完善,并改变人们的观念、思维及交往和生活方式。但随着工业不断地发展,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张,及人口数量、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递增都严重地影响到了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2.2重视可持续发展观
目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已有100种,无论从何解释可持续发展观的定义,但其真正的内涵都是在不断地强调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保护好自然环境,为我们的后代留下较好的资源、环境条件,让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进行生态环境研究。城市可持续性有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而环境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应充分重视城市可持续性的研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等方面,加强有关生态环境的研究。
2.3重视城市产业的转型
构建生态循环的经济系统、推行科学的清洁生产。本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在工商界逐步得到实施。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是清洁生产,而清洁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循环经济。从当今的社会生产来看,清洁生产说的就是高产出、低污染、低消耗。我们要重视由生产本位经济模式向职能经济模式的转变,交换价值是前者的中心概念,而使用价值是后者的中心概念。[2]
3.小结
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解问题的特点、表现及性质,研究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控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就需要多行业、多部门、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我们还应充分地认识到城市规划只是应对环境问题的一个部分,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该从实践和理论这两方面进行系统科学地考虑。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问题现状范文6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升,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乡镇企业也沿袭了其粗放的发展形式,给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1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1.1土地资源的浪费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盲目地追求城镇化的扩大,乡镇企业也急需扩建厂房,从而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合理规范土地资源的开发,从而造成开发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同时,商业区、工业区对土地的滥用,对土地资源造成过度开发,这种不加规划的开发方式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使得土地资源大大削减,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并且限制了土地资源的长远规划和开发,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1.2水体环境的污染
改革开发以来,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实行粗放式发展,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不经科学合理的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江河湖海水源的严重污染。同时由于城镇中生活污水和生产交通产生的污染物都流入地下水库,所以,促使水体环境污染加重,造成饮用水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方水资源本就不充足,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人口更加集中,用水量大增,使得水资源问题更加窘迫。这些问题的叠加破坏了水体环境,制约了水资源的净化能力,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1.3大气污染
近几年,大气环境污染程度加重,大部分城市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含量不断升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企业废气不加处理的排放和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废气排放的不断增加,其中城镇企业粉尘烟尘的排放量均超过了国家年排放总量的1/2,加重了大气污染。我国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废气,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及烟尘,然而对其的净化都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极大威胁,还影响了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严重化。
1.4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备,环保意识淡薄
城镇中企业多但规模都比较小,虽涉及众多领域,但技术含量都较低,对于污染物的处理管理不到位,处理设施陈旧落后,对污染处理的资金投入少,这无疑加重了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人们只顾生产发展,忽视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从乡镇政府到企业管理人以及居民的环保意识都不够,没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盲目求发展,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
2提高生态环境水平的解决措施
2.1科学规划城镇化的推进
城镇化的推进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城镇的特点和发展优势确定其发展方向,从而据此实现土地资源的分配,科学合理安排工业用地,改变传统的粗放发展形式,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内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
2.2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乡镇企业在自己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严格贯彻中央有关部门和政府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仿真策略和政策,还应该依据本地区的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科学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的法规条文,并且积极向群众和企业推广,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监督作用,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实现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人处于主导地位,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了达到人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加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应该利用信息手段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重要性,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讲座,用人们的切身经历引起人们的共鸣,激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人们自觉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