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1
【论文摘要】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却有一个艰苦而又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有风格教学阶段。
引言
语文教学风格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语文教学风格现象及其规律。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是基于对客观存在的语文教学现象这种客观事实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风格现象作充分的感知和理性的深刻剖析,让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血肉、灵气和魅力,透过语文教学风格现象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把握语文教学风格的规律性,认识清楚语文教学风格的风骨、灵魂和精神。
1 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对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模仿较多,创造较少。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比较茫然,对于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纪律的调控和课的推进状态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这些时候,模仿成了新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法宝。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盘照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拿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
模拟、借鉴别人的成功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乃至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无不打上他人教学影响的烙印。对绝大多数初出茅庐、刚走上教育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起初多少会感到迷惘、困惑,没有一个模仿过程,单凭自己苦思冥想、困惑,那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模仿他人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对此日本学者曾以作诗为比喻,说“作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偷是不成诗的。只有偷得巧妙,且偷与创作融为一体才能产生更美的诗”。
2 独立性教学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等)。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一些细节的把握。在这个阶段中,感受到自己最喜欢也最愿意琢磨如何上课。用怎样的导入形式,用哪些方法突破重难点,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怎样的言语刺激学生,与学生互动,怎样组织一个又一个比较流畅的教学环节可以不露痕迹。这些教学技法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挑战摆在眼前,我们的教学技艺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有规律、有特点的教学倾向。至此,别人教学影响的影子逐渐消失,自己的东西多了起来。独立性,标志着教学风格个性化的开端,孕育着创造性教学的萌芽。
独立性教学阶段,是走向创造性教学的必经阶段,这一个阶段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性教学便不会悬置在虚空之中。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们毕竟不会永远满足于常规性独立教学,而会产生“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追求。我国著名作家王蒙曾多次谈到:“我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寻找我自己,在茫茫的生活海洋、时间和空间的海洋、文学与艺术的海洋之中,寻找我的位置,我的支持点,我的主题,我的题材,我的形式和风格。”
3 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独立性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语文教师创造性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在这个阶段,教师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真是艰苦备尝,而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挫折和苦闷(如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为别人理解和支持等),更有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造性成果的幸福和欢乐!到了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逐渐进入个性化阶段,日趋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创造性阶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单单在教学技艺上付出辛劳,或许更多的是站在理念的高度去设计教学,衡量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教学,它的人文性、审美性,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具有很深的课程内涵的,因此在创造性阶段更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性上有所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阶段是形成教学风格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普通一线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阶段。
4 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时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得到同仁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和赞赏。
这些语文教学风格形成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既不能躐等,更不能颠倒。当然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各个人是不一样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都需要教师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离不开主客观条件(如领导的谅解、支持和同事、学生的配合等),其中主观条件(如锐意创新、坚韧不拔等)又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模仿成分逐渐减少,创造成份逐渐增加,创造更高的阶段,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5 结束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集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于一体,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带有教书育人的综合导向性、传道授业的职能目的性、说文解字的艺术欣赏性、言谈表意的深刻性、师表风范的强烈示范性、情感激发的直接感染性以及理解教材的独创再现性。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教学风格的认识与追求[J].人民教育,2007(20).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2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阶段
1.初入岗位阶段。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刚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语文教学论等都很新颖,其激情四射,对语文教育事业充满信心,但多数师范生存在教学经历少,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2.不断探索阶段。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积累语文教学经验,在一线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语文的导入、讲解、板书、提问、结课等技能。另外,他们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产生了许多疑惑和不解。
3.逐渐成熟阶段。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丰富的语文实践性知识、熟练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能灵活地掌握并运用多种语文教学方法,能分析小学语文试题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能把此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水平与已评上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划等号。
4.成为专家阶段。此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特征体现为:能深入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拥有高超的语文教学技能,能精准地评课,能命制小学语文试题等。可以说,此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1.订阅语文教学刊物,学习语文教育理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刊物有《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订阅这些期刊,积极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动态,还要浏览众多的语文教学刊物,了解语文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及发展态势。除了订阅语文教学刊物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补充新的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理论、教育学理论等。
2.汲取优秀教师营养,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向全国、乃至周边的教师学习其优秀之处,从而在不断的观摩与学习领悟中,逐渐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能力。具备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能力,并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生成,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体现。
3.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提高语文教研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科研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科研素养,让科研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师适合开展叙事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田野式研究,这些研究方式贴近一线教学,通过实证研究促使语文学科教育走向更加科学化。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语言特点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既具有语文教学的语言共性,又具有小学阶段语言教学的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能力,基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两个方面出发,探寻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生动性与情感性等方面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案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鲜明特色与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性语言特点
“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与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将教师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重视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掌握规范性的语文教学语言,严格控制语言、词汇及语法方面的规范性,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误读、读错、乱读现象。如某些区域受到地方性语言特色的影响,将“杭州”读成“黄州”,将“故意”说成“得为”,还有一些地方不能区分“zhi、chi、shi”与“z、c、s”,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不符合普通话的基本规范,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造成学生无法区分词语的正确读音,也无法使用规范性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性语言特点
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关键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保持语言的科学性特征,保证字、词、句等方面语义的正确传达,情感的合理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等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语体色彩等,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递科学性内容。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落花生”中“落”字是动词,引导学生将“落”换成“种”,并讨论两个动词互换的效果,这其实就是教师对题目的望文生义,缺乏语言应用的科学性,也表现出教师查阅资料、理解能力的缺乏[1]。在小学语文语法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有歧义、多余或缺失等问题的句子,教师必须通过句子基本结构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形式,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实现小学生语言表述的简洁与准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性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应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语言的艺术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学生无法深切理解“幽静”一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一组语言:“冬日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的茅屋”的描述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幽静”的内涵,用动静结合的语言表述衬托幽静的氛围,以此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2]。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性语言特点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性语言是“活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感性色彩,当教授比较欢快的内容时,教师要能够通过情感语言的表述,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当教学比较严肃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语气的变换,使学生表现出肃然起敬或正襟危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调整自己的语言特点,通过自身情感的渗透与参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心灵震撼。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济南冬天的场景,或者展示济南冬天的各类图片,以此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情感,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与现在济南的冬天对比,深刻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感受与体验,促进语文教学情感性目标的实现[3]。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通过语言的变换与转化,形象生动地表现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感知与体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3(2):11-14.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4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言规范化;语言艺术化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教学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游离于课堂,缺乏相应的参与感。我对许多常规课堂进行了研究,发现教师教学语言寡淡、平铺直叙,机械化,缺乏感染力。鉴于此,我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化、艺术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一、强化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化,为语言艺术化奠基
艺术化的课堂首先是合格的语文课堂,合格的语文课堂首先是一个规范化的课堂。课堂的规范化首先是语言的规范化。语言作为人类发展的产物,在变迁过程中表现出了差异性,教师若想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面对小学生,教师不能想起什么就说什么,要在钻研教学、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精心预设,如何开讲,如何引领,如何启发,如何过渡,如何点拨,如何结课,都要精心布局。否则只会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使得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上,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在课后回忆起来对知识点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放小鸟》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分析时,要注重自己教学语言的应用,必须具有严格的逻辑性,符合课文分析中“从现象到本质”的原则,如课文通过对于小主人公放小鸟这件事的描述,呼吁人们还小鸟自由,鸟儿也有自己的家,提醒人们要更好地与动物朋友相处。教师若能采用这种教学语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慢慢掌握教师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强化课堂教学语言设计,增强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更愿意看到的是一些有鲜明特征的东西,如果教师能够创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将更加有活力的教学方式引入自己的教学模式中,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则能够更好。比如,设计好语文课堂导入语,就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语言中的艺术性,如教师在课上可以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了什么道理?”或者“读了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哪些启发?”教师课堂上有效运用导入语可以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非常轻松,对教学内容的引入也会加快,教师在教学中也会越来越收放自如,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学。此外,导入语环节的应用可以使教师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增强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得学生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小鹰学飞》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导入语如“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同学们能总结出小鹰越飞越高的原因吗?”学生在回答之后,教师再对问题进行整体概述,如“鹰妈妈在它将要骄傲的时候不断提醒着它认识当前的形势,并不断激励,小鹰才能越飞越高。”
三、巧妙运用教学评价语言
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自己的首要教学目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课堂评价环节,评价会对语文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性。小学教师的教学对象都是6~12周岁的适龄儿童,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社会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努力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语文的思想,将语文学习渗透进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递交课堂作业后对其进行准确的课堂评价,评价要具有准确性和导向性并且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及方向,改变自己学习过程中不对的地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例如,在《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教学后,学生在将课后作业反馈到教师手中时,教师着重对文章思想感情理解有偏差的学生进行思想纠正,但评价时要首先肯定学生的部分思想,以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快乐、高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得学生爱上语文这门课程,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发挥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作为自己陪伴终身的一件事,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艺术性语言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石建庚.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1).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5
一、教学主张引领下的教学风格追求,是名师成长的重要抉择
许友兰一直研究名师成长的路径和规律,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她向徒弟们提出“六个一”的要求,其中一个“一”是逐步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追求教学风格,我十分赞同。教学风格是一种境界,一如歌德所言,这是“艺术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境界”;教学风格可以带领大家走向未来,一如雨果所言,“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教学风格可以让人永葆专业的青春,一如余光中所言,“我风格多样,所以长寿”。教学风格的内核是教学主张,没有教学主张,教学风格就没有方向感、力量感,就缺失深刻与厚爱。教学主张引领下的教学风格的追求,应当是名师成长的核心与关键,如能突破,必定带来名师成长的一次极大提升,以至一次重大的自我超越。许友兰和她的徒弟们的抉择是正确的。
可以回顾一下她的徒弟们的成长。记得五六年前,特级教师姜树华就为自己的语文教学主张而苦苦思索,反复求证,不断修改。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讨论后,他“突然”提出了“言意共生”的教学主张,他把所有的研究和实践聚集在“言意共生”上,有了魂,有了方向,形成了自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说“突然”并不突然,说“突然”只不过是言其无数思考、论证后的顿悟。特级教师朱爱华同样如此,她从自己阅读的经验以及她女儿这位小作家的成长的历程,尤其是从她学生发展的轨迹中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认为小学生的阅读应是“大阅读”,小学语文是“大语文”。说其大,是说语文不能局限于一本书,不能囿于语文课堂,而应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与生活相融通,有大视野、大格局。这是她的语文教学主张,因而形成了她的教学模式,在教学风格的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许友兰和她的徒弟走的路是正确的。
二、风格是特殊的人格,名师成长要以道德成长为先,锻造自己的人格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认为,风格是关于人的;吴冠中认为,风格是人的影子;孙孔懿认为,风格是特殊的人格。这些论述告诉我们,教学风格的追求与形成,绝不是一种教学技术,也绝不只是一种教学艺术,而首先是健全、良好人格的养成,是德性的生长。名师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没有健全、良好的人格就不会有真正的风格,就不会成为真正的令人尊敬的名师。
许友兰带领名师成长,她反复要求名师要立德,要有德。她本人就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名师工作室中去,不是为了给自己添名加分,而是为了徒弟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成长。她心中想的是徒弟们的发展,所做的一切都是指向徒弟们的成长。当然,这一切的背后,是为了家乡的教育,为了孩子们接受真正、良好的教育。这就是德,是个人之小德,也是无限崇高的师德。在她的影响和严格要求之下,她的徒弟们都老老实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矫情,不虚假,把“德”装在心里,化在行动中,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孩子们的爱渗透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然,这不只是开始,人生之路还很长,对他们的考验还在后头,但是有这样的底色,是可以经得住挑战和考验的。
三、思想是教学风格的血液,提炼教学主张让自己站到自己发展的制高点上去
教学风格是教学的整体风貌和鲜明的独特性,它需要思想作支撑。思想是教学风格的内核或曰灵魂。歌德在《歌德谈话录》中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萧伯纳也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什么主张,他就不会有风格,也不可能有。一个人的风格有多大力量,就看他对自己的主张感觉得有多么强烈,他的信念有多么坚定。”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是由思想引导的,风格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所以,有人说“思想是风格的血液,风格是思想的雕塑”。在这里,主张与思想是同一语,教育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是独特的,又具有普遍性,反映了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它所追求的不是和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教学,而是“大同”中的“小异”。所以,教学主张不可刻意追求所谓的独特性。“许友兰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正在探索自己的教学主张,而且有了不少很好的想法。如李继东老师就是从游戏的角度切入进行教学研究。荷兰的胡伊青加的著作《人:游戏者》,把游戏当作“生活的一个最根本的范畴”来论述,最终得出了“人是游戏者”“文明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两个惊人结论,而且,他还把游戏当作酵母,“真正的酵母,灌注到生活的所有方面”。游戏对于人类文明有如此重要作用,那么,肯定对语文教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酵母”。这一“酵母”既指游戏形式,更指游戏精神。仿照他的话来表述,可以表述为“语文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可“灌注”到学生的语文生活中去。找到“游戏”这一关键词,李继东就会逐步形成一个鲜明的准确的表述,抽象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四、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的形成永远是一个过程,要慢慢来,要在过程中有沉淀
王蒙先生曾经批评过风格追求过程中急功近利的现象,他主张不能浮躁,更不能浮华。我也持这样的观点:教学主张、教学风格的追求与形成,既要积极,但不能心急;既要刻苦,但不能刻意。这永远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永远的过程,需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一切都在自己的刻苦勤奋之中,又在自然中。主张、风格是不期而至的。
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是一个逐步提炼的过程。一开始,应当让自己有点想法,有点自己的想法,有了想法,就有了希望;然后,在“想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一些见解,见解是想法的提升,有了见解,有可能是主张的雏形;之后,在见解的基础上,形成一些核心观点,把见解聚焦到核心处,走向深处;最后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
这是一个首先确定方向的过程。教学主张,包括教学风格,首先要寻找一个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大体的目标。王志刚老师把方向定在“道德与人文教育”上,朱圣宏老师把方向定在“儿童哲学与儿童语文”上,徐丹阳老师把方向定在“语文和儿童的可能性”上,陈培娟老师把方向定在“最佳路径”上,鞠僖格老师把方向定在“真学课堂”上,张瑞芬老师把方向定在“汉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上……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6
一、语言特点之科学性
小学语文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而科学、准确的词汇与句式是小学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科学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保障自身语言用词的科学性,让学生对语文词汇、句式的用法、含义、情感等有正确的了解与掌握。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选取适宜学生理解的词汇展开语文教学,把握语言的科学性,推动语文教学的进度。让学生能在日常表述中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语文知识掌握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色彩。例如,学生在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时,单从课文的题目来看,学生可能会认为“落花生”是花生的一个品种,继而出现理论上的错误。对此,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解析前,应首先对“落花生”这一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落花生”仅仅是花生的另一种别名,不能将其作为花生的一个品种或认为“落花生”就是花生。明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科学性地表达语文知识,让学生在文章的后续学习中深入理解。
二、语言特点之可接纳性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离不开联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思维及理解,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即语言特色的可接纳性,可使语文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扩充,通过简单易懂与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语文知识的表述,继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让学生在适应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言表达形式。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采用不同层次的语言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例如,在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及年龄特征,利用低年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简单、易于理解、有趣的语言进行口语表达,继而转移学生注意力,扩张思维想象能力。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文章时,教师便可设置这样的口语表达方式引入课堂:“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中,有四只活泼的小动物在嬉戏。他们决定在雪地上进行画画比赛。有一只小动物用他的爪子印出了一朵梅花;一只小动物用自己的爪子印出了一片竹叶;一只小动物则用它的蹄子画出了一个月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画的小动物分别是谁吗?”而这时学生便会联想出能用自己的爪子、蹄子印出梅花、竹叶、枫叶、月牙的小动物。此外,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则需要侧重语言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三、语言特点之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