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金融危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度过金融危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度过金融危机范文1

截止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1.9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8%。根据IMF的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COFER)数据库来推测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截止2008年第3季度,美元资产占61%、欧元资产占28%、英镑资产占6%、日元资产占3%。再如,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TIc)定期公布资料显示,截止2007年6月底,在我国官方与私人部门持有的美国证券中,长期国债约占50%、长期机构债约占40%、长期企业债、股权与短期债券约占10%。我们假定我国官方与私人部门的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差异,以及对美国证券的投资与对其他国家证券的投资没有显著差异,就可以用上述资产结构数据来大致推断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当然,从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国官方与私人部门一直在减持美国机构债、增持美国短期国债,相应的比率也应该有所调整。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肆虐的199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仅为1399亿美元。从1997年底到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了12.9倍。仅在2007年和2008年,就分别增长了4619、4178亿美元。近年来,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与我国政府实施的以出口、引资、创汇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有关,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我国出口结构向钢铁业等重制造业偏移,导致贸易顺差迭创新高;另一方面则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政府选择的人民币小幅、稳健、可控升值策略有关,该策略创造了稳定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贸易顺差、FDI净流入,以及短期国际资本的涌入,共同造就了外汇储备的飙升。

外汇储备传统意义上的功能是用于支付进口与偿还外债本息。由于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最近10余年来,外汇储备的一个新增功能是用于防范投机性攻击、稳定外汇市场。满足以上3个功能的外汇储备规模被称为充足与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根据大量经验研究显示,我国外汇储备的充足与适度规模应该不超过1万亿美元。显然,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充足与适度规模。

持有外汇储备并不是没有成本与风险。一旦外储规模超过了充足与适度的水平,成本与风险就会日益显现:

第一,我国政府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很高。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发达国家国债,未经过通胀调整的国债年收益率约为3―5%;另一方面,我国引入了大量的FDI。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2%。这意味着我国以很低的利率将钱借给外国人,同时以很高的利率从外国人手中借钱。这种“股权换债权”的交易对我国极不划算。

第二,由于我国政府60%以上的外汇储备投资用于美元资产,且又偏重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一旦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债与机构债的市场价值缩水,我国将面临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显著下滑的危险。

第三,央行积累外汇储备的过程也是央行向市场注入本币流动性的过程。尽管央行通过发行央票、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等手段对外汇占款进行了冲销,但冲销并不完全。过去几年国内的流动性泛滥在很大程度上是外汇储备激增的结果,过剩的流动性只有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商品市场这几个目的地。因此,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与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外汇储备增长推动的。

二、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美国国债价值缩水与美元贬值的双重挤压

(一)美国政府巨额财政支出的赫资途径

根据奥巴马政府最新提出的2010年预算草案,2009财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将达到1.7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的12%。尽管奥巴马提出了在4年内将财政赤字削减一半的目标,但这一目标建立在救市措施大获成功、美国经济成功反弹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如何为巨额财政支出融资,是目前市场十分关注的问题。

从理论上而言,美国政府有三种途径为财政支出融资:增税、增发国债和印制钞票。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之后,增税是完全不可行的。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增发国债成为美国政府的主要融资方式。2007年,美国国债的净发行额为5490亿美元,2008年猛增至1.47万亿美元。市场预期2009年美国政府可能需要举债2万亿美元。2002年至2008年,外国投资者净购买额占美国国债净发行额的比重平均为48%,这一比重在2008年达到52%。2009年,国内外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需求继续扩大的可能性较小,而收缩的可能性较大。对外国投资者而言,出口增速大幅下降造成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增加额显著下降,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低迷造成资源出口国外汇储备增速明显减缓,再加上短期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源源不断地流出,这都将导致外国投资者的美元储备下降,从而将降低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对本国投资者而言,随着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以及金融财富的缩水,他们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也将下降。因此,即使考虑到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去杠杆化,2009年国内外投资者能够维持2008年1.47万亿美元的购买额也已经是万幸了。

假设美国居民的储蓄率能够从2008年年底的1.8%提高到历史平均水平的8%,并且增加的储蓄全部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新增对美国国债的购买需求也不过6600亿美元。况且,储蓄率的上升并非1年时间就能完成,假定美国居民储蓄率在2010年底达到8%,这意味着2009年只会增加3300亿美元的需求。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2009年国内外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总需求约为1.8万亿美元,这显著低于2万亿美元的国债发行目标,形成了至少2000亿美元的供需缺口。如果该缺口不能弥补,则新发国债的收益率将大幅上升,造成存量国债市场价值下降,从而可能诱使投资者抛售存量国债,影响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在这一背景下,美联储成为美国同债的最后购买人,就顺理成章了。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准备再次购买8500亿美元机构债。

(二)对关联储购买美长期国债行为的分析

从短期来看,美联储出手购买美国长期国债,有助于增加对国债的有效需求,弥补国债市场可能出现的供求缺口,以遏制美国新增国债收益率显著上扬,从而避免存量国债市场价值显著缩水。此举意在安抚美国国债市场上的投资者,以避免因出现债权人抛售美国国债的“羊群行为”,造成美国国债市场崩盘,切断美国政府最可靠的融资渠道。对投资者而言,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短期内的确有利于美国国债的保值甚至增值,这也是他们乐于看到的。维持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降低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以帮助美国经济尽早地从危机中摆脱出来,

是美联储决定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的根本原因。

然而,尽管美联储出手购买美国国债有利于稳定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这并不意味着以中国央行为代表的国际债权人可以高枕无忧。美国政府用于稳定国债市场供需状况的短期举措,中长期内则埋下了严重通胀与美元大幅贬值的种子。

不能从孤立的角度来分析美联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这一举措实质上是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一大组成部分。自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联储首先以降息来应对危机,在很短时间内将联邦基金利率由5.25%削减至0--0.25%,已经不存在进一步降息的空间。为了进一步提振市场与实体经济,美联储不得不仿效日本,实施所谓的数量宽松政策,这意味着美联储通过购买国债、机构债、企业债或股票等金融资产的方式,向货币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以进一步降低市场融资难度,并消除通缩压力。自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由8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2008年年底的2.3万亿美元左右。尽管该规模到目前回落至1.9万亿美元,但考虑到美联储3000亿美元国债加8500亿美元机构债的购买计划,则今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可能膨胀至3万亿美元。

由于美联储的资本金没有变动,所以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意味着美联储负债的扩张,即美联储不断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目前市场信心尚未恢复,投资者风险偏好很低,即使美联储大举注入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并未转化为信贷与广义货币,即目前的货币乘数很低。然而,一旦美国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实体经济有所反弹,则投资者将开始重新配置风险资产,基础货币将加速转化为信贷与广义货币,货币乘数开始上升。一旦美联储不能及时从货币市场中抽回流动性(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即使经济开始反弹,美联储仍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那么随着货币乘数的反转,通缩压力可能旦夕之间转变为通胀压力。而一旦通胀压力击碎了投资者对美元汇率的信心,美元大幅贬值,黄金、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就难以避免。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则我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将显著缩水,中国的国民财富将无情流逝。

三、中国不应无条件增持美国国债

(一)央行在2008年依然不断增持美国国债的原因

其一,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传统思路是确保流动性与安全性,而美国国债依然是全球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如果将外汇储备转换成实物资产,在需要变现时则可能有困难。

其二,我国是全球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如果开始减持美国国债,可能引发市场上抛售美国国债的羊群行为,因此为降低潜在风险的政策举措,反而会加剧我国尚未减持的存量美国国债的价值下跌,这就是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所谓的“金融恐怖均衡”。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反而成为美国人手中的“人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我国不敢轻言减持美国国债。

其三,2008年下半年,美国国债以及美元汇率不跌反涨,在这种情况下减持美国国债,短期内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将出现亏损;其四,是否减持美国国债,可以作为一个极具重要性的政治砝码,用来与美国政府在重要问题上讨价还价。

(二)我国是否该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尽管我国政府不减持美国国债的理由很多,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减持美国国债的理由同样不容忽视。首先,如前所述,在充足与适度的规模之内,追求外汇储备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如果外汇储备规模远超出流动性与安全性的水平,则超出部分就应该更多地考虑储备管理的收益性。换句话说,至少我们不应该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了;其次,目前美国国债市场行情依旧比较好,这恰恰是我国政府减持美国国债的时间窗口。只有在市场上依旧存在对美国国债的旺盛需求时,央行减持才不至于打压市场,并带来巨大亏损。如果美国国债市场掉头向下,我们就失去了宝贵的减持机会;再次,是否减持美国国债能否构成一个能够让美国人明白其利害关系的谈判砝码,其实建立在央行是否敢于减持的基础上。如果美国人认定央行不敢减持,这个砝码实际上就失效了。适当减持美国国债,恰好有助于提高这一谈判砝码的有效性。

无论是希拉里访华,还是今年4月份召开的伦敦G20集团会议,要求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继续购买美国国债,都构成美国政府立场的重中之重。对此,中国政府应该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向美国提出一些条件,作为增持美国国债的基础。这些潜在条件可以包括:

第一,中国只增持与通货膨胀指数挂钩的美国国债(TIPs),并要求美国将部分存量国债转换成TIPs。

第二,中国要求美国政府在新增国债中给予购买方一个期权,该期权允许购买方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以锁定价格购买被美国政府国有化的商业银行的股权,这个锁定价格应该与美国政府国有化时支付的成本相差不大。

第三,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向人民币汇率施压,则美国政府应该就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向中国政府作出赔偿。

此外,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金融市场上的对冲操作来降低持有美国国债面临的风险。例如,央行可以在市场上适度购入美国国债的CDS。不过,这一操作也不能过于明显或力度太大,否则央行买入CDS的行为也可能加剧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下跌。

四、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方向与进展

次贷危机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导致外需萎缩、对中国经济增长制造负面外部冲击、威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的同时,也为中国政府与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尤其是海外资源业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对于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而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化与扩展至少提供了以下一些潜在机会:

第一。全球能源、金属与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目前处于至少10年来的低位。对于一个对进口能源与大宗商品依赖程度很高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目前的市场行情为中国以较低成本建立能源与大宗商品储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必须指出的是,能源与大宗商品的低价位未必会维持太长时间。一旦市场对美国国债及美元汇率失去信心,从而导致美元大幅贬值,则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全球投机性资金的炒作则会放大这一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合理成本建立资源储备的必要性,突破国内某些垄断利益集团的阻力,利用这一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来进口能源与大宗商品。

第二,发连国家股票市场目前已经处于多年来的低位,投资价值明显上升。相比于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在欧美市场上大举购入非金融类蓝筹股股票,无论从潜在收益率还是从潜在风险上来看,后者都可能是更优选择。针对发达国家政府对外国机构投资于本国资本市场的限制,央行完全可以让更加隐蔽的子公司或者委托外国机构投资者代为投资,且可以采取普遍撒网的战略来降低风险与阻力。例如,对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的股票广泛投资,且每只股票投资额不超过3%或者5%。

如何度过金融危机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社会责任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震荡,更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潮”的侵袭下,企业社会责任再次被推到了时代前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众多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这种冲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对社会责任承担的重视程度弱化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得经济环境急速恶化,众多企业遭受巨大的冲击,企业生存的压力日益增大。2008年底,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厂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就因干货集装箱生产线停产两个月,20%员工已提前放假。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也透露,从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纺织机械的产量和销量都下降了约20%。中国纺机集团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幼泉表示,该公司上半年销售下降也在20%左右,国内市场影响较大。而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必然需要一定的成本,但目前几乎所有企业的经济实力都在金融危机中不同程度地遭到削弱,大多数企业目前处于资金供应不足的状态,企业面临生存和社会责任承担之间的艰难抉择。生存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前提之一,如果企业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那么也就谈不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金融危机引起企业生存压力骤然增加,加之考虑社会责任承担所需的成本以及企业当前的资金状况,面对生存和社会责任承担之间的艰难抉择时,众多陷入金融危机中的企业必然首先考虑企业的生存,考虑如何尽快度过危机并在金融危机消退之后立足于市场。因此,企业更多地将精力及关注的目光投向如何度过危机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占领市场等方面,以求维持企业的生存并在危机过后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对社会责任承担的顾及便会减少,甚至因为经营困难等原因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二)企业社会责任中劳工保护问题凸显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生存压力明显加大,众多企业纷纷停产甚至倒闭。2009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指出:“金融危机之后,首先是沿海外向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中歇业、停产或者倒闭的大概占7.5%。”由企业的停产或倒闭进而导致的拖欠职工工资甚至欠薪欠债弃厂逃匿事件明显增加,如2008年山东出现的韩资企业非正常撤离潮等。另据调查,去年广东省因欠薪逃匿引发30人以上的员工上访事件达333宗,同比增加80.98%,其中还包括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大的港资、外资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在新劳动法实施前,让员工“自愿”重新订立新合同,或改签劳动派遣合同,变相逃避企业的社会责任。

另外,面对资金困乏和业绩下降的状况,很多企业都在酝酿裁员计划,掀起了裁员浪潮。我国一些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纷纷裁员甚至倒闭,众多员工失业,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截至2008年11月,四川受金融危机企业倒闭或裁员影响返乡的农民工已达28万余人。深圳市的工厂倒闭已经导致5万人失业,企业面临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强势的金融风暴,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增加,企业选择裁员或者减薪以降低成本也是企业的无奈之举。但是,不负责任的大量裁员或更有甚者假借金融危机之名提前解雇或逼迫劳动者改签劳务合同等行为,无疑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紧张气氛,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违反或变相违反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逃避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长期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黎友焕博士分析,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或大量裁员,可以预见企业社会责任各种内容的社会重视程度将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社会责任劳工保护问题,包括拖欠工资、逃发工资、工人待遇等问题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核心,创造就业机会、公平竞争、企业管理创新等问题也将提升其重要性。

(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投入可能削减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众多企业更多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如何度过难关等方面,而对社会责任承担的顾及减少甚至忽视。即使是顾及到社会责任承担的企业,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所需的成本以及金融危机下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众多企业和企业家也会选择削减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投入。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所指出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会冲击到企业的“资金链”,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削减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的投入也就成了许多企业和企业家的选择。《WTO经济导刊》近期采访了很多跨国公司的CSR主管,尽管他们一再表示公司会按照CSR战略坚持履行完2009年的相关项目,但同时也表示对2010年的许多CSR项目有可能削减预算。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强化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针对上述金融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呈现的新状况,本文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1、营造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良好外部环境

(1)积极刺激经济,拉动内需。2008年11月9日,国家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此后,扩内需促增长的四项实施措施、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诸如此类的政策措施在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针对当前的形势,积极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给予支持。2008年,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帮助困难企业稳定用工岗位,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联合《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通知》,通过五项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其中直接补贴为,对采取在岗培训、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及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开展在岗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就业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间接补贴为,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及阶段性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此外还应落实社会保障和对农民工的服务工作,维持社会稳定。同时引导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科学安排劳动力,扩大就业等方式,尽量避免加大就业压力。

2、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承担意识

通过宣传社会责任理念,使企业对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认识,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当前时期承担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通过组织培训,为企业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理性的劝说,帮助企业建立核心价值观,树立企业与社会共赢的理念,促使企业在其管理中自觉实施社会责任;同时积极倡导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经常化、长效化。

(二)加强社会责任的法律调控机制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加强立法不失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立法并加强法律的执行,可以使承担社会责任成刚性标准,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履行。但是制定并颁发一部法律往往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比较而言,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尽管在效力等方面不及法律,但其制定及实施则更为及时和灵活。为应对如此严峻的金融危机,综合考虑法律出台的时间、程序及成本等因素,本文认为及时且适时地出台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条例、规范性法律文件等方式更为可行。

最高人民法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制定并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工作指导意见和司法政策性文件,以指导各项审判执行工作。如:2009年6月17日《关于正确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司法保障若干问题的意见》,2009年6月23日《关于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涉农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九项意见。针对井喷式激增的劳动争议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强调要妥善处理四类案件,即因解除劳动合同和追索经济补偿引发的纠纷,因拖欠基本工资和追索加班费引发的纠纷,因企业裁员引发的纠纷和因竞业限制引发的纠纷。又如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制定应对规模失业的工作预案。要求在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积极防范和严肃查处少数企业主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后转移资金、关厂逃匿等行为。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能够聚焦拖欠工资、稳定就业减少裁员、规制关厂逃匿行为等劳工保护的突出问题,极大地强化了劳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力度,为金融危机下凸显的劳工保护提供了支持。但是,很多规定没有相应的责任规范,不利于实际的操作和执行,亟待进一步的细化及完善。

(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并非只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外部监督同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金融危机期间,应积极发挥政府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共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政府监督主要指政府的劳动、环保、工商、财税、技术监督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强化执法力度,有力监督、检查企业社会责任的程度和方向,纠正或惩处逃避社会责任现象。社会舆论监督包括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监督、监督、控申监督等。社会舆论监督的民主监督力量,对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具有非常强大的推动意义。二者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拓宽监督渠道,丰富监督方式,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网络,促使金融危机下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三、结束语

一场金融危机的袭来,给我国外向型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数以千万计的企业员工失去工作。在如此强势的金融危机下,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需要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的努力,形成强大的规范力量。政府应一方面大力提倡企业社会责任,着力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并进而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及时并适时地制定相关的意见、条例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并建立监督机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调控,积极调动社会监督力量。

参考文献:

1、吴俊,李兴文,杨霞.珠三角欠薪逃匿:外资企业名列其中[DB/OL].人民网,2009-02-25.

2、解岳中.对金融危机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9(5).

3、张春华.责任御寒: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考[J].WTO经济导刊,2009(1).

4、张洪福,田刚,张凌宁,王先知.“蝴蝶效应”下的“蜜蜂”之舞――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察[J].WTO经济导刊,2008(11).

5、闫海.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制与政府治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反思.

6、唐娟,乔海曙.从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裁员看企业社会责任[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9).

7、王水嫩.企业社会责任运行机制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5).

如何度过金融危机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生存之路 融资能力

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市场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是严重的,尤其是在日益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中小型企业必须加紧研究新型的经营管理策略,走创新的生存之路,同时加大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力度,突出体现衡量企业制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的杠杆作用,尽量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进而提高企业效益,走出困境。

一、金融危机带给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这种世界性形势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很多中小型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衰退状况,有些企业甚至走向破产之路。这些中小型企业的歇业、停产、倒闭,直接造成我国大量的工人失业,为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降低了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挑战,同时也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直接影响着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一些生产原材料的价格不断攀升,致使一些以加工为主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一部分中小型企业面临倒闭、破产的危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一些国家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的保护,提高了对出口商品的限制与关税,这种做法直接限制了我国一些以出口为主要经济效益来源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使这些中小型企业生产的商品不能及时有效地销往国外,而造成大量的商品堆积,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实行技术限制,这对这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使它们的市场风险抵抗能力不断下降,出现经营危机情况,严重时则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说,金融危机带给我国中小型企业以致命的打击。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中小型企业积极促进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为有效地解决社会剩余劳动力等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05年,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已经增长到30多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7%,占我国经济生产总值的64.5%,占我国利润总额的55.8%,占我国主营业务收入的65.4%。也就是说,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的主要力量,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我国应该重视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积极研究应对策略,以帮助我国中小型企业度过这次难关。

第一,国家必须积极出台相应经济政策法规,引导中小型企业的正常运营。众所周知,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旦中小型企业不能正常运作,那么必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因此,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市场动态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状况,严格实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利率与贷款之间的杠杆作用来调控中小型企业之间的竞争;适量实施经济支持政策,扶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型企业,平衡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刺激社会消费力量,以带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第二,中小型企业自身积极创新经营管理策略,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并不能完全帮助我国中小型企业度过金融危机,还需要中小型企业自身提高对金融危机的认识,积极进行经营与管理上的创新,提高生产技术,努力开拓更多的生产销售渠道,降低国外出口限制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进而保证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型企业可以在改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与生产技术等方面,来实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进而保证中小型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企业自身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中小型企业积极研究市场动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实现企业的转型,并通过技术的创新来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企业能够在金融危机中生存,而且还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二是资金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小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更应该积极提高自身融资能力,开展各种融资活动,比如银行借贷、引进民间资本等,以缓解自身资金困难的局面;三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以,中小型企业更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管理与生产理念,引进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利用这些人才创新管理与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进而为企业开辟新的生存之路,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国外市场竞争,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必须积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努力寻找新型的经营管理之路,从各个方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而确保我国中小型企业能够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对促进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随着我国中小型企业不断地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创新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并在不断发展中积累经验,不久的将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必将再次走上高速发展之路,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光伟.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如何走出融资困境[J],现代营销,2011,(01).

[2]张莉萍.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

如何度过金融危机范文4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机构 房地产 颁布的政策

金融危机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经济危机。自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的消费能力都受到严重的冲击,由于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的依存度较高,依赖性较强,由于美国经济的减速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的下降,过去对经济增长总值产生巨大影响的进出口部门面临严峻的收缩局面,不仅降低中国的进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必将涉及到我国实体的经济部门,从而使我国的宏观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像前期那样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出口的总额也受到影响,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宏观政策将着力于扩大内需,除“加大投资力度”外,维持和扩大消费也将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面对着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经济结构做了相应的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也相应地有所转变,将原有的“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政策的重点转变为“加大投资力度”,这种转变拉动了国内消费,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首次排在首位,使我国的经济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的经济状况下保持相对的平稳复苏,并以此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二、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从而对我国持有其债券的金融机构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加之中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资本项目暂未完全放开,面临这样的经济状况,使金融机构担心的是因为整体经济的衰退而带来的系统性的风险,经济放缓,市场动荡,带给银行的影响必将产生一定的坏账,从而影响着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为我国的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警告我们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予以强化,保证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

三、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房地产的泡沫是爆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虽然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不会给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直接的的影响,但房贷违约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金融系统必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并会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向整个资本市场的扩散,也将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影响。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的金融风险,是需要我们积极深思与面对的问题,如何在困境中正确的引导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健的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实质性问题,事实上这两年来,我国的相关部门对房地产的信贷风险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各家商业银行出于安全风险考虑,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批程序表现的更加谨慎,对房贷手续的审核也要求的更加严格。

四、对外汇储备管理和对外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美元的贬值,使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严重缩水,目前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在金融全球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的格局下,管理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并保证其保值与增值是有很大难度的,面临这样的经济状况与风险,中国政府必将加快积极管理外汇储备的步伐。另外,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绝非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传统的外汇储备管理思路和战略尚需调整,特别是在动荡的金融市场中如何有效的发挥外汇储备的国家安全职能,又能够有效的避免在美元贬值情况下陷入外汇储备减值的泥潭,进而最大化的实现国民福利的问题,将是亟待待解决和理论界认真对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能否合理解决将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具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如何度过金融危机范文5

这个故事激励了很多中国人贷款买房。然而正是这种超前消费模式,酿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继而掀起全球金融风暴。现在很多人在问:美国老太太的模式不管用了,中国老太太怎么办?

虽然重庆地处内陆,但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同样波及普通市民的生活。据一项随机问卷调查显示,近九成重庆市民感受到了金融危机,有近1/3的市民感觉到生活水平下降。作为普通老百姓,如何度过这个寒冷而漫长的“金融冬天”?或者换句话说,在“金融冬天”里,我们普通老百姓如何过日子?

■ 消费:该出手时就出手

金融危机造成的不仅是财富缩水,更不可忽视的还有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对人们信心的打击。就像一位企业家所说的,现如今社会处在“银行惜贷、企业惜投、百姓惜用”的不良循环中,原因就是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而不是大家腰包里没有钱。正如总理在纽约对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所说:“面对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更重要。”

作为中国的消费者,面对危机,我们不能悲观绝望,消极等待。要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方面,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条件依然充足。目前,2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近30万亿元的企业和机构存款,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加上每年7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共同构成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本来源。发达国家在国内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许多成熟技术需要向外转移,这就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另一方面,中央已适时出台了十项重大举措,在3年内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这对刺激经济、拉动就业必然产生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后劲依然十分强劲。就重庆而言,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已正式启动3年投入1.5万亿元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暖冬计划”。

因此,面对未来,我们一定要增强信心,积极跟随国家拉动内需的潮流,消费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在经济危机下,各类消费品价格都有大幅度下降,此时消费更合算。一是花钱少,物有所值。为刺激消费,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对于消费者,无论是购房、买车,还是换家用电器,买同样的商品,与以前相比可以少花不少钱。二是享受的服务好,选择余地大。小丽的哥嫂前年买房,价格高不说,为买到名牌房企的房子,在楼盘开盘前连夜排队,轮到选房时,开发商只给他们5分钟的选房时间,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了。而小丽最近买房,则是在售房人员的殷勤介绍中左挑右选、货比三家,开发商不仅承诺打折,还要送礼。所以,要添置家庭用品,改善生活质量,花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现在正是好时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经济繁荣时挣钱,在经济危机时花钱,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 就业:降低期望值最明智

即将大学毕业的小郭原本一心要找一家金融机构,如今不得不面对现实,降低要求,报了公务员考试复习班。她说:“身边像我这样作两手准备的同学不少,在金融危机中,期望值过高不现实,还是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吧。”

小郭的选择是正确的。

最近在重庆举行的几场2009届高校毕业生双选会上,众多大学生踊跃报名应聘区县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像小郭一样,不少高校毕业生面对金融危机,在求职时调整了自己的期望值,不再挑肥拣瘦,而是面对现实,先就业再择业。

国内一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持续降低。每月1000元至4000元的选择人数占了77.6%,选择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普遍降低,尤其是选择8000元以上的人更创下2.1%的历史新低。这一数据将对就业个体产生导向作用――大学生就业不宜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切实际的漫天要价可能让机会擦肩而过。

■ 创业:梦圆老板正当时

对想自己创业的老百姓来说,经济下滑正是投资创业的好时机。一是创业成本低。金融危机发生后,原材料价格下降,能源价格下降,门面租金下降……这时创业,成本至少要比经济繁荣时期低20%。二是可以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比如,最近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鼓励创业的政策,其中小额信贷等金融政策力度相当大。三是遇到国家扩大内需的大好时机,项目审批相对容易通过。

因此,瞅准目标,抓住机遇,现在正是实现“创业梦”的好时机。除了选择传统创业项目,也可以考虑选择在金融危机下特别吃香或者风险较低的行业。以下三个人的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在解放碑初次见到珍珍,高高的个子,时尚的脸庞,你一定会以为她是个舞蹈演员或模特。然而,她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债务清欠处催债师”的字样。从文员转行做催债师已经几个月了,珍珍说她的业务还不错。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一些和金融市场联系最紧密的企业资金捉襟见肘。“现金为王!先把欠账收回来!”“催债师”,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小职业,被陷于三角债中的老板们委以重任。

前不久,家住九龙坡区杨家坪的谢名女在“淘宝网”上谈成一笔小生意:把一件粉红色连衣裙以60元的价格销售给一位在福建的买家。目前,她的网上小店已销售了近千件服装、饰品和化妆品。由于网店没有实体店面,又不需要员工,一人即可开店。所以,在金融危机下,开网店是个不错的选择。据有关资料显示,像谢名女这样的“网店掌柜”在我国已有42万人,而且开网店的门槛低,特别适合在校学生、大学新毕业生、下岗待业或无业人员。

在深圳打工多年的黄先生最近回到重庆,准备在南岸茶园公务员小区开一家60平方米的24小时超市。黄先生的创业项目非常贴近当前的经济形势。经济学家认为,面对金融危机,小本投资者首先要选择现金流快的行业,比如餐饮、干洗、洗车等行业。其次,要做传统的大众消费行业。在任何时候,基本消费市场是最可靠的。再次,在市场动荡时期,规模不能太大,不能干的事情先别干。

■ 投资:降低风险是首选

“股市看不到底部,存款利息一降再降,难道把手里的闲钱捂在家里?”面对金融危机,许多老百姓发出这样的疑问,“在金融危机下该如何投资?”

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老百姓投资一定要认真听听专家的意见。

中信银行财富中心高级投资顾问叶志超对重庆市民提出两点忠告:首先,千万不能投资境外理财市场。其次,最好不要碰外汇保证金、股票、期货等投资产品。

招商银行理财师认为,分散投资,合理搭配自己的资产组合是抵御风险的最好办法。比如家庭可以保留一部分存款,然后配置国债、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保险等,可以拿出很少一部分钱投资股票型基金,配置合理,可以分散风险。

如何度过金融危机范文6

关键词:金融危机;营运资金;收益;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生产营运已经越来越艰难,其中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企业流动资金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融资环境不断变差、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个人薪资水平上涨等等。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资金

世界经济在受到严重重创之后,社会经济下的企业开始面临日益艰难的生存局面。所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且度过经济危机,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必须要严格管理现金和应收款项,科学合理的配置现金流量来提升企业资金运用效果;其次,企业还应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的状况,以此来确保企业营运资金的正常运行。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周转资金不足,融资较困难

目前,国内的一些企业建立的融资体系还属于起步阶段。虽然地方政府和银行对部分民营企业分别给予财政方面和信贷方面的支持以缓解这些民营企业的困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提供信贷支持的一些机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总而言之,这些周转资金不足的企业还是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二)现金管理的不严格导致资金的闲置或者不足

首先,一些民营企业担心周转资金问题,导致了现金闲置问题的出现;其次,许多企业并没有闲置资金再利用的观念,也没有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三)只重视钱财导致资产浪费严重

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库房的管理,即使制定了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也只是摆设罢了,基本没有相应的执行力度,或者企业的库房管理制度本身就不完善。无人去追究库存数量是否对等,也无人去追究库房里的产品是否保存良好,这些现象导致资产浪费严重。

(四)不重视现金流量管理导致营运资金浮动大

目前,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管理好企业营运资金的流量依旧必不可少,因为这些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只重视企业产品的销售而不在乎企业资金的管理。这样的问题在经济繁荣时期不会对企业带来巨大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经营现金流入量的减少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资金营运短缺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资金营运短缺的原因

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管理不善。目前,大多数企业虽然有相应的营运资金管理计划,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些计划几乎都是关于销售或者利润的,关于系统资金的计划使用没有只言片语;或者令人忧心的是,部分企业根本就不存在相应的资金使用计划,这不得不让人忧心企业资金的利用率甚至是企业面临危机时能否有相应的承担能力。

企业外部融资困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M行融资的途径就很少,一是中小型企业进行的内部融资,另一是即将上市公司进行的外部融资。这就使得企业营运资金不充足,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二)融资环境的恶化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了财政政策紧缩,这也就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毕竟,面临金融危机时,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发展肯定要采取相对谨慎的贷款政策以此来规避自身风险,若是企业无法满足相应要求,自然得不到贷款资金,这也就造成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现象出现。

(三)资金营运外部环境的恶化

对外贸易企业尤其缺乏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高利润的出口企业面临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这些企业往往不进行风险评估,忽视了赊销策略所带来的弊端。

(四)企业资金营运管理的内部因素

首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肯定要关注的是利润是否增长、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是否上升,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企业营运管理,使得营运资金的利用率低,进而造成了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后;其次,在面临金融危机时,市场购买力不断下降,这就导致了企业产品的经销困难,产品大量积压,资金难以及时回转,也就无法保证有充足资金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

(五)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低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很多客户都会延期付款,这就导致了企业的资金难以及时回转。大量的赊销以及盲目扩大销售市场会增加企业坏账损失的风险,资金周转日期无限期延长,也会导致企业资金的难以回转。

据大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亟待完善,这就造成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增加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债务和资产的关系以及资产结构等存在一些致命性问题,无法杜绝经济型犯罪的产生,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职权和管理漏洞来收贿受贿、营私舞弊,不顾及集体利益,造成应收账款错误,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致命性打击,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企业如果不想破产在危机中屹立不倒进而谋求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建立有效且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这就需要企业深入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有效的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会资源。

(一)积极创造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