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概念

小学语文教学概念范文1

一、在课堂上营造自主的识字氛围

以往的课堂识字教学教师包办太多,课改下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引导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自主的课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标》也把学生喜欢汉字,有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学习、活动等方面都需要老师指导。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主地接受知识,学习效率才会高。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了能展示文字、图片、图象、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它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智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如教“闻”字时,教师问学生:“你想怎么记?”学生说:“耳进门里听得见。”另一个学生根据字形编了一个故事,教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拓展,还有哪些门字框的字,你想怎么记?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参与其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出许多字,如:问、闪等字,而且编了许多字谜。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会受到触动,始终处于一种对识字的亢奋状态,学生就能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

二、在课堂上营造活泼的识字氛围

1.识字卡片

新课标对识字、写字的阶段目标定位在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了营造一个宽松、自然、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快乐识字的情境,我根据低年级的学生既爱说又爱动的特点,选择学生们喜欢的生字卡片,卡片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做成圆形、五角星形、菱形或苹果形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快乐识字的目的,营造活泼的识字课堂。新课标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小组伙伴学习的力量,互教互学,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卡片上的字教给其他同学,这样既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又强化了学生识字的注意力。一张张不起眼的生字卡片,为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让课堂变得活泼,让学生乐于学习。

2.设计游戏

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让他们老老实实做到下课时难熬的,做游戏喜闻乐见,教师要常换常新,这样学生感到新鲜感,在玩中学,学中玩,设计的游戏有:开火车、找朋友、摘果子、贴商标、欢乐对对碰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这篇课文的字词复习巩固,便可采用贴商标游戏。教师引导学生:超市里今天进了许多的商品,可是这些商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这些超市小员工,把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商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请几位学生上台,将会读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粘贴在相对应的商品上。

小学语文教学概念范文2

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1、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以教学《坐井观天》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2、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仍以教学《坐井观天》为例,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3、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还是以教学《坐井观天》为例,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二、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当中教师自始至终不要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而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有让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小学语文教学概念范文3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见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而言,应深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19-01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阅读教学并不是对知识封闭的集中训练营,也不是单纯地对知识进行传递,而是一种开拓小学生视野、培养阅读兴趣的有效阵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期望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一、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把课堂当成讲堂。虽然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传统教学模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大行其道。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长的老教师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在他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讲解为中心。这些老教师穿着传统的“老衣服”走过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穿新鞋走的却是老路。

2.教学空间封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此,小学阅读教学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教师应熟练、灵活地驾驭课堂,善于抓住学生质疑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一定的互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有效的阅读课中,学生应充满激情,令思维迸发契机。但当前“一言堂”的传统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3.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生硬、呆板。在语文课堂教授新课程目标前,教师纷纷认真备课,并对教案进行认真设计,但就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会出现许多教案之外的情况,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上课。对于不少教师而言,因缺少教学经验,遇见此类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对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不管不顾,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将设计好的教案一字不落地读一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不以学生为中心,不以具体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实际,自然受到学生排斥,因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缺乏,势必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4.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模糊。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局限性,试图改变当前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尝试改变封闭的教学模式,但是,他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普遍认为,给学生留足大量的语文阅读时间便万事大吉,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在教学中进行自我学习,自由阅读,但这种教学模式开始从教师“一言堂”变为“无声堂”,从“满堂灌”变为“满堂学”,没能起到相应的阅读效果,使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严谨的规律教学型变为放任自由的无规律自学型。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使得学生学习定位缺失,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

1.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禁锢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个人素质问题,一方面是现行区域性考试的结果。这些原因使得教师不敢大踏步地放开教学,害怕因自己的创新教学,使得学生考不出满意分数。分数的下降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荣誉和教学效果。他们认为,学生应该准确无误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甚至还应该一字不落地背诵。此外,不少教师自身懒惰,让学生背诵记忆教科书的讲解思路,认为只有死记硬背才能抓住小考出题人的出题题库,不仅自己省事,还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小学生阅读的培养目标。小学生阅读并不是为了获得高分,而是一种积累知识、认知世界的渠道,这种本末倒置的阅读模式不仅起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伤害学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小学生阅读回归到健康成长中来。

2.采取自主教学的模式。小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会生成多种阅读体验,他们迫切需要与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沟通对象和沟通方式。例如,教师讲解新课文时,应该让学生在课下仔细阅读课文,并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段落进行有感情地阅读,与此同时选择一种学生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阅读成就展示给全班同学。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钱学森》为例,一部分学生对钱学森的履历感兴趣,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向全班同学诵读,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一部分学生对火箭、导弹研制这部分感兴趣,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对课文的领悟。可以说,这一自主选择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于是更投入学习。

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拓展课外读书活动。小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能够拓宽视野、获得知识,有效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积极拓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充分利用教室资源,将墙面进行改造,粘贴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贤士的读书事迹,以此激励学生进行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历届学生的读书感言与读书收获粘贴在感言墙上,感召小学生。

4.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阅读是一种自由的活动,是个性解读的教学活动,因而语文阅读不能按照死板的教条阅读,可以说这一教学束缚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活跃思维,禁锢学生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成长。阅读过程中的个性见解,能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教学过程,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农夫和蛇》这则寓言中,教科书中的参考是为了避免受害,不要去救那些品行恶劣的人。这一主题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将其定义为思考的绝对权威。教师不能为了功利的分数和荣誉杜绝遏制学生不同的思想见解。在笔者看来,参考答案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学生会有多种想法和认识,教师不能禁锢他们的思维,应鼓励他们找出更多答案。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遵循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则,积极鼓励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逯宝和,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2011,(9).

[2]张明林.走向生本,走向生活,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8).

小学语文教学概念范文4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语文教学 改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16-02

作者简介:邹莉(1975―),女,江苏无锡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读书时一字一顿、拖腔拖调;发言时不会倾听,人云亦云;写话时语言苍白,缺乏生机……细细观察,我们又会发现:一些学生正在使用的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鲜明的印象。他们仅仅是在重复别人的思想,让人听到的也仅仅是一些被他们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

对于这类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一些教师说这是“愚笨”,学习不努力。静心观瞻,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师惯用的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智能的局限,从而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和表达,只能死记硬背,人云亦云。

如何改造我们的教学?如何面对这些形象思维占优势,对复杂抽象的道理还难以理解的低年级学生,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的殿堂中成功地迈出蹒跚的第一步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需要加以科学的改进,应当建立在三根支柱上,即“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看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有趣的东西,对新知识的学习也依赖于自身具体经验的心理特征,在实践中,笔者尝试用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语言及与学生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常见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藕断丝连”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朗读声:“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学生在朗读时或一字一顿地读,或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但不会把词与词连起来读。

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刚开始朗读时,注意的范围较狭小,随着他们朗读技能的不断提高,渐渐地眼动较快,看先于读,就能逐步把一个词组作为一个认读单位,进而达到连贯、流利地朗读的程度,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实验观察表明:如果只是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机械地练读,而不在意创新方式方法,启发、帮助他们如何理解什么是词语连读,该怎样才能读得好听?那就不但会抹煞他们的朗读热情,还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这个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尽出妙招,带领学生体会文字的韵律之美,促进语感的形成。

在对比研究的教学中,笔者把“藕断丝连”这一现象迁移至句子的朗读中,形象地引导学生:“小朋友,看见过‘藕断丝连’吗?藕切成一片一片后当中有丝连着(出示实物,当场演示),这些词儿就像这一片片‘藕’,读的时候我们要把他们连在一起才好听。一个词一个词读就等于把这些藕片间的丝儿扯断了(实物演示)。”这样,学生结合看到的藕断丝连画面,把心中的感受加至朗读中,很快就获得读好句子、读好课文的法宝了。久而久之,他们感悟到了朗读的节奏、韵味,语感显著增强。

二、“蜻蜓点水”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除了不会连读,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不会朗读“的、了、着”等轻声字,朗读时经常会出现重读、拖调现象,这也是令语文老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尽管大家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轻声的朗读,不断强调读时要“轻轻地”,但因为学生的语感还不强,一拿起书本,他们很快又会忘记得一干二净,只顾顺着自己的感觉朗读起来。

为了改造原有的教学,笔者在对比研究教学中,引入了成语“蜻蜓点水”。“蜻蜓点水”是学生都见过的,依据他们对这一现象的已有认识,笔者先让他们来说说蜻蜓是怎样点水的,并用手轻轻地做做动作,“对,蜻蜓点水就是这样轻轻地在水面上碰一下(做动作),这个‘的’是轻声,读的时候也应该轻轻地,就像蜻蜓点水一样。”然后指导学生边读边用手做动作。几次练下来,学生就基本能掌握轻声的朗读了。

另外,为加强教师“指导执行力”的落实,进而提升训练效益,教师还要对轻声的读法从严要求。遇到学生重读轻声,应立即予以纠正,千万不可姑息迁就,听之任之,否则,一旦坏习惯养成,即为痼疾,到那时再想“治疗”也就十分困难了。

三、“鹦鹉学舌”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受父母、长辈宠爱,是家庭“一言堂”的“小堂主”。而到了学校,进入了新班级,有了新环境,这些孩子又往往不能实现角色转换,不能认清自己的学生身份,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于是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课或同伴发言时,他“自我中心”,不认真听讲;教师要他回答问题时,他“鹦鹉学舌”,喜欢重复别人的话。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只只“小鹦鹉”。

赶跑“小鹦鹉”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因为善于倾听是学习态度积极的外在表现。怎样才能不做“小鹦鹉”呢?要让学生明白:“倾听比发言更重要”;要让学生记住:“你听别人的,大家才会听你的”;要让学生知道:“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说自己的想法,不要重复人家说过的话。”在课堂这个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上,学生只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开启智慧的大门,迸发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否则再到位的讲解、再精彩的讨论,如果学生没能认真地听,效果就等于零。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然,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善于表达,不是引导几节课就能奏效的,这需要老师加强引导,时刻提醒。

四、“添油加酱”

小学低年级是写话教学的起步阶段,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有童趣,但语言不生动,读来让人感觉很苍白。

小学语文教学概念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能虺浞肿鹬匮生的主体地位,彻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所承担的责任更加艰巨,可谓任重道远。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相比低年级而言身心发展更加成熟,教学中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欲望,教师要保障作业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在保障一定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一、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要主动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空间,利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并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就得以体现,这必然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通过鼓励性语言等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并借助竞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为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二、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保证语文教学效果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的最佳时机,新课改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确保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以教材为主,然后逐步拓展,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以故事梗概为契合点,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与鲁滨孙的不屈、顽强精神,学生对整本书充满了兴趣,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还可趁机向学生推荐阅读,做到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

三、作业设计要灵活多样

首先,中高年级语文作业的设置要体现出层次化。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分层作业,体现出作业的难度与数量。对于那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巩固基础知识的作业,如词语、生字的抄写,中等以上学生这类作业就可以适当减少。除此以外,在作业难度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逐步提高作业水平,这样一来各类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其能力也可以得到相应地发展。其次,作业的内容要综合化。既要这种课堂内外的联系,也要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除此以外,还要前两者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说为了纠正一些学生的错别字,就可以安排其将生活中出现的错别字拍下来,找机会将其集中展示并讲解。这样就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用字意识。最后,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除了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类作业形式。如必做题+选做题形式、创编型作业、积累型作业和表演型作业等。

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所创新就必须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开发出丰富的课程资源。不论是丰富的教学经验、案例分析还是教学设计等,都可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借鉴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不论是视频、图片、音乐、文字或者课件等,都可以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

五、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要想提升自身素质,语文教师首先要扩大阅读量,以便提升自身素质。除了要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外,还必须广泛涉猎古代文学、现代当代文学等书籍。其次,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例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等。最后,要善于反思总结,写好教学札记。教师要借助教学反思逐步总结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要想取得较高的效果,教师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其潜能,推动其全面发展。在此形势下,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贯彻新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樊巧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

小学语文教学概念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高年级 阅读教学 改革分析

阅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达到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就要加强对阅读的学习,所以,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甚至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伴随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进行,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保证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兴趣以后,才能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去学习,为阅读学习创造巨大的动力。随着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深入进行,就要从学生的乐趣入手,而且相关的改革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此可见,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突出这些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本着快乐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对于仍然处于童心未泯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避免使用过于拘谨、死板而又沉闷的规矩性应试教学,而是采用情趣引导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

例如:为学生创造自由阅读的空间,本着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原则,来保证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而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跟着课内阅读步伐进行学习,要打破传统的照抄他人作品的现象,而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 改革原来的词、句、段、篇的分析思路,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表现为:从基础到高级,先学习生字、生词,其次是句子与段落、篇章,本着这样的顺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效率,然而,经过大量的学习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然而,他并不符合学生接受与认知语言的规律,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先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从这篇材料的创作过程,作者的写作情感——使学生暂时了解这篇文章的整体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使学生在整体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只要学生的整体方向感没有错,整个的阅读学习就问题不大,相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部分,如:字、词、句的学习,就会导致学生走向误区,使学生忽视文章的整体思想,对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十分不利。

例如:对于一些阅读题目,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就无从下手,这样就要降低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单纯掌握一些死板的知识也无济于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就是强调的这一点,通过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从整体把握文章,能够达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有限锻炼,学生具备了语言能力,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行理解与推敲一些意思,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提高。

三、科学选择阅读内容

教师作为学生阅读教学引导者,要积极注意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所在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还有中高年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个性化认识,优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如:童话故事、寓言-----这些都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且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学到一些深刻道理,同时,童话故事通常都带有典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凝聚,学生在故事中可以尽情地张开想象的翅膀,获得思想上的新鲜体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的性格与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使他们在公共场合能够自由展示自己。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教师要顺应改革的发展要求,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学习,达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进而优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云凤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02).

[2]曲绍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04).

[3]杨维煌.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论丛.2009(11).

[4]黄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背离课标的表现及回归主旨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