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规划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区规划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区规划与管理

景区规划与管理范文1

引言

旅游业一直被视为“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钢性需求。但是,以雾霾为首的环境污染现象的加剧为居民出游蒙上了一层阴影,生态旅游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景观生态学作为在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综合了多学科的核心理论,注重景观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维持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稳定之间的平衡,可以为旅游景区规划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一、景观生态学理论概述

景观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理论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异质性,是以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等方面作为研究重点,整合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景观的结构主要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三部分,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块状结构,在旅游景区中主要体现在旅馆、停车场、演艺厅等。廊道是指对与两侧的斑块环境明显不同,对斑块具有阻隔或者通道意义的线性结构,在旅游景区中主要体现在河流、栈道、车辆通道等。基质是指斑块镶嵌在内的人文或自然环境背景的面状结构,在旅游中一般指的是旅游景区的类型,例如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二、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旅游景区规划的必要性

满足人们生态旅游的需求。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单元楼中的铁门疏远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逃离冷冰冰的钢铁城市获得身心放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再加上城市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态旅游成为了多数游客的首选。

突出景区的视觉美。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可以充分考虑景区视觉美对人的影响,针对景区规划对美学的影响效果,采取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做出预测,选取最优规划方案,实现构思与构图、对景与借景、隔景与障景、渗透与延伸、尺度与比例、节奏与韵律等方面的完美结合,促进景区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提升景区的视觉美。

有利于生态旅游功能分区。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景观的旅游功能,结合景区的植被、地貌、水文特征,将景区分为生态重点保护区、游客密集游憩区、游客限制游览区和综合服务区等,对每个功能区位进行主题的设计,增强景区吸引力,也有利于游客的分流,提高景区环境承载力。

增强景区的防灾效应。由于大多数景区处于“深山老林”之中,地形复杂多变,景观生态学理论综合考虑生态敏感区域,合理分布植物的种植种类和数目,防止水土流失、预防山体灾害,尤其防止坡地植被遭受雨水侵蚀后,造成滑坡落石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景区规划的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景区规划者站在景区整体规划的高度,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分析景区内部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景区的每个元素的构成和分部进行综合考虑,实现景区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多样性原则。景区规划要保持景区元素构成和功能的多样性,种类多样的元素更能体现景区的异质性,突出景区的美学效果,构建不同功能和主题的旅游分区。同时,景区元素的多样性也可以增强整体的抗干扰能力,尤其对于游客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实现内部的生态净化,增强生态恢复力,保持景区的生态平衡。最后,景区构成的多样性有助于开发更多的景观和旅游项目,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

综合效益原则。景区开发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坚定景区规划开发后取得的经济效益是建立在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理念,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暴利,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景观生态理论的旅游景区规划方法

“斑块”层面的规划。首先,斑块层面的规划要考虑环境的通融性,将打造的人文景点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美化自然风光的过程中要注意景区整体风格的一致性,所有规划要符合景区的主格调,切忌过度的商业气息和人为建筑影响景区的整体美观。其次,对斑块要进行功能划分,按照斑块内的元素构成可以分为植物景观斑块、地质景观斑块、气象景观斑块和人文景观斑块等。再次,斑块的大小和数目要搭配得当,以大中斑块最为景区的核心景点,小斑块发挥自身的特色来作为大斑块的补充,保持景区的多样性。最后,斑块的设计要尽量紧凑,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斑块内部生态平衡的维护。

“廊道”层面的规划。对于“天然廊道”,例如河流、山体等将斑块隔开,应尽量保持廊道的原貌,在微观进行一定程度的修a即可。对于人为建设廊道,要考虑廊道的宽度、长度和形状,便于斑块之间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增强物种之间的整体生存能力。同时,要尽量将景区内的廊道系统建设成“网”状,提高斑块的通达度。

景区规划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管理

化学工业园,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由制造商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通过成员之间的共同管理环境从而获取最大化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化工企业的集中,非常容易排放相应的污染物,直接影响化工园区的环境,不利于化工园区的长久发展和进步。同时,大量的污染物或者大量的易燃、有毒等危险化学品的存在,很容易导致相应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对化工园区规划环境的管理和风险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 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相关知识

针对环境风险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研究对象,分别是水、大气、土壤[1]。对水的风险评价,主要是针对水的质量问题,若是水的质量问题符合相应的标准就不存在风险情况,若是水的质量问题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不但影响生态环境,更能影响人体的生命健康。对大气的风险评估,也是以标准值作为导向,若是没有达标,则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土壤的风险评价,是以土壤中的成分作为评价标准,一旦其中有部分或者全部成分超标,直接或者间接就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研究土壤的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便于人们生活生产。

2 我国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化工园区规划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够准确地表明化工园区的选址与防护距离之间的关系和标准。由于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发展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和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基础设施和环保基础设施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距离,其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在一些化工园中,还存在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实现集中供热,没有配套环保设施的情况却允许其开工生产,直接导致局部地区污染物总量失控、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在环保法律制度方面,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过于系统化,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作为指南,再加上环保过程中容易牵涉到各方的利益,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严重缺失,根本无法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保护。

3 解决我国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存在问题的方式方法

3.1 园区建设应科学规划

园区建设发展的规划必须要有专业的规划单位进行编制,保障化工园区的企业规划与园区环境建设相适应,从而有效地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2]。化工园区的规划内容既要考虑产业链上的,也要考虑产品运输方面的,还要考虑产品通讯方面的,保障化工园区规划的科学化。园区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区域规划的科学性,遵循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律,保障化工园区规划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应该注重区域规划的可操作性,即要求各个部门之间的规划应该符合各个企业之间的要求,使化工园区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处于一种可控状态,避免化工园区因为规划不合理导致环境风险的产生。

3.2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要维持化工园区的良好环境,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加大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注重环境执法人员队伍建设,保障化工园区环境管理系统化和科技化,使得化工园区环境出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3]。其次,要根据化工园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化工园区环境管理的监管工作,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要做好监管工作,就要建立相应的监管队伍,组织监管队伍定时定点地对化工@区的各个企业的排污情况,建立24小时巡查制度,严格遵循谁污染谁负责的制度和原则[4]。重点监管企业的违法排污、私自投产等内容,一旦发现企业出现这些情况,应该严肃处理。若是对化工园区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依照法律应该追究企业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在监管的过程中,要坚决制止未批先建、未批先投产等违法行为,为了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保证化工园区成为集中建设、集中治污、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和环境优美的生态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处于良好的循环中,就应该坚持环境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导向,加大环保设施的建设,通过设施投入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建设,避免因为设施不齐全、设施不到位、设施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环境管理无法开展[5]。同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还能促进招商引资、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首先应该考虑化工园规划方案,做好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保证两者之间发展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同时,化工园区应该充分考虑自身规划特点,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与时代相发展。其次,应该科学规划化工园区的各个局域,做好园区内集中供热、供汽的相关工作,保障化工园区的热电一体化,有效地促进化工园区的生产工艺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针对园区内各类化工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应该依照相应的废物处理方式、废物转移方式,在指定的地方由指定的部门加以处理。最后,应该注重化工园区绿化隔离带的规划建设,同时建立相应的废物处理车间,避免化工废气、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以风险的存在作为基础,运用适当的方式,研究和分析风险的成因,从而达到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的一种管理方法[6]。这种风险管理是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效益的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成本性的特点,从而避免风险后果的产生。在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之后,以环境风险报告作为依托,以风险形成因素作为指南,对化工园区所存在的风险问题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合理规划风险处理费用,以便提升相应的风险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或者消除风险的损害,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化工园区生态系统的正常。首先,应该收集、调查和分析化工园区的相关信息,信息内容包括环境污染源、园区规划、园区设施等多个方面,特别是针对环境污染源,因为化工园区污染源是实施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理主要数据来源。其次,要做好化工园区的环境评价工作,将各个环境风险因素纳入其中并科学合理地进行数据分析,以便产生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再根据这个风险管理方案来合理规划化工园区的布局,科学制定化工园区的风险管理方式和应急预案。通过方案的指导,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演练工作,落实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化工园的风险管理。

5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工企业逐渐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便是化工环境污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建立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分析和研究影响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科学规划化工园区的建设,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正常。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分析和研究化工企业污染环境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从而保障化工园区环境的正常。如此,才能保障化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郁.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李威.基于环境风险的化工园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9:45-51+180.

[4]施文松.化工园区安全规划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竺豪杰.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6,14:276.

景区规划与管理范文3

第一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是景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旅游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是提升景区品味,打造景区特色,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强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依照《建筑法》、《城乡规划法》、《风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风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建设性详细规划》、《风景区民居建设风貌改造规划》等依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景区内的所有单位、民居必须严格遵照本办法进行建设、管理与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

第四条县旅游局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林业局、水保局、环保局、文化局、建设局、国土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乡镇从各自角度配合旅游局履行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职责。

第五条景区内建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居)由县旅游主管部门按照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进行审查后,按照国家建设审批程序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建设。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第六条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规划为先导,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景区档次为主要内容,整治景区环境、打造景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力推进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努力打造生态良好、风格统一、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精品景区(点)。

第七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必须符合景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则;

2、风格与风貌统一,特色突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3、不破坏生态环境与绿色环保的原则;

4、改建和新建结合,前期整治与后期管理结合的原则;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三章建设与管理

第八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要按照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要求进行,必要时应另行编制旅游风景区民居风貌改造规划。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风格应突出当地民族民俗特色,避免“百村一面”;要适应小康社会生活标准,努力提升档次和品位;要充分体现保护生态和节能环保的理念,并统筹安排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九条旅游风景区应按照景观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不可再生性特点划分为景观核心区、建设控制区和接待服务区,实行分类管理。景观核心区严禁建设与资源保护以及旅游服务无关的各项建设内容,景观核心区内的民居应逐步搬迁、拆除;建设控制区可适应建设为景区接待服务所用的建设内容,原有的民居建筑应根据景区规划要求改造为旅游服务设施;接待服务区的民居应根据景区规划要求,按照统一风格进行改造,开展旅游服务。

第十条本办法颁布前在景区内已建造的原有民居和其它建筑物,由县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进行核查。凡不符合景区规划要求,与景观不协调,需要改建或拆迁的民居,应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或拆除。对成片的民居建筑应通过风貌改造打造为旅游服务区。

第十一条在景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翻修的各种建筑物(包括民居),其规模、体量、高度、造型和色彩等都应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严禁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第十二条在景区内施工,必须保护景物及附近的林木、植被、水体和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施工完毕,必须及时清理周围场地,进行绿化,恢复环境原貌。在主要风景游览区内施工应尽量避开旅游旺季。

第十三条对景区内被确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院落,由文化部门牵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影响其历史风貌、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及其附属物应予拆除。特别要注意保留散居在村落中有利用价值的旧民居,应作为景观进行保护、开发利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景区内的古建筑及其文物古迹。

第十四条景区内重要古建筑的修复,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尽量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古建筑修复由县旅游主管部门按照景区规划要求,与文物、宗教部门协商确定,有计划地进行修复。

第十五条景区内的商业服务业网点由县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规划设置,凡不适合在风景游览区设置的经营网点要限期迁出。

第十六条景区内的单位和民居都要按照规定的卫生责任区,搞好卫生保洁,严禁随意倾倒垃圾、污水、堆放粪便或其它杂物。饲养家禽必须远离景观和道路实行圈养。

第十七条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和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国土整治、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生态移民等各种项目,支持景区民居搬迁与改造。同时要加大对景区民居建设与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保证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措施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旅游风景区民居管理由旅游主管部门、风景区管理单位和风景区所在乡镇共同管理,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支持,要逐步建立和形成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对违反《建筑法》、《旅游风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风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建设详细性规划》和本办法,在景区随意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除由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土地、森林、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外,旅游主管部门和风景区管理单位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赔偿经济损失,并视情节给予警告、经济处罚。

第二十条负责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的工作人员,因,,造成景区资源破坏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在民居建设、保护、管理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或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旅游主管部门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五章附则

景区规划与管理范文4

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对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利风景区的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水利风景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水利风景区以培育生态,优化环境,保护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强调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认真负责,加强对水利风景区的监督管理。

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一般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或水资源管理单位)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负责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二章设立

第五条设立水利风景区,应当有利于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保障水工程安全运行,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凡利用水利风景资源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必须报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批准。

第六条按照水利风景资源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质量及景区利用、管理条件,水利风景区划分为两级,即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

第七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由景区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提出水利风景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规划纲要和区域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照《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审核,经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定,由水利部公布。

省级水利风景区,由景区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依照《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提出水利风景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规划纲要和区域范围,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评定公布,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三章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水利风景区设立后,应当在两年内依据有关法规编制完成规划。水利风景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20年。

第九条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水利风景资源评价;

(二)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目标和范围;

(三)水利风景区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四)水利风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五)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

(六)水利风景区投资及效益分析。

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应当与有关水利规划、当地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

第十条水利风景区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核心景区、景区和保护地带的不同要求编制,确定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和文化设施等项目的选址、布局与规模,并明确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条件。

水利风景区的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

第十一条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规划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审核,报水利部审定;省级水利风景区规划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水利风景区规划,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三条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结合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进行。

(一)新建水利工程应将水土流失防治、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及工程所在区域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纳入工程建设规划,并统筹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已建水利工程可结合工程的扩建、改造、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工作统筹水利风景区建设;

(三)水利风景区的维护要与水利工程的维护有机结合。

第四章管理与保护

第十四条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景区管理与保护制度,保证水利风景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做好水、土、生物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工作,对宜林、宜草区域按照生态和美化要求修复植被,并按照有关要求有效处理垃圾、污水等;应当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消防、救护等公共设施,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六条在水利风景区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经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同意,并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一)养殖及各种水上活动;

(二)采集标本或野生药材;

(三)设置、张贴标语或广告;

(四)各种商业经营活动;

(五)其它可能影响生态或景观的活动。

第十七条水利风景区内禁止各种污染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的行为,禁止存放或倾倒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

第十八条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安全管理,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保障设施,并有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和有效处理能力,保障游览安全和水工程的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向水利部报送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省级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

第五章奖罚

第二十条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当地政府或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发利用水利风景资源的;

(二)经审定设立的水利风景区,未在两年内编制完成规划的;

(三)未按批准的规划进行建设活动的;

(四)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人和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的;

(五)未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能,造成水体污染、生态破坏或出现安全事故的。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损坏水利风景区内资源、设施、设备或有其它违反水利风景区管理规定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景区规划与管理范文5

摘 要:推行旅游标准化工作对促进我国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探讨了我国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已的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情况,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进一步加快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标准体系

一、引言

在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中,标准化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且必可不少的。一方面,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便于行业监督管理,能够明显的提高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实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于1987年开始实施旅游行业中的旅游标准化。旅游业标准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已基本覆盖了食品、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诸多要素,覆盖领域包括旅游饭店、景区、公共服务以及旅行社等,国内的旅游业标准化发展进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和框架,这一成效是十分可喜的。

同时,旅游景区是表现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景区作为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的核心吸引物,在旅游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实施和促进旅游景区标准化,能够保障旅游景区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实现景区和旅游者的双赢。

二、推行旅游景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1.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谈到旅游景区标准化,就不得不从标准化管理的来源说起。根据有关资料,标准化管理最初是应用于自工业化生产过程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应用标准化管理,自工业化生产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生产升本得到明显降低。再将事业回归到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旅游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那么,就可以通过实施服务质量标准化这一渠道来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例如,确立旅游景区服务等级形象,并依据标准建立系统的管理、评价、监控体系,以此来实现旅游景区的科学化管理,从而为旅游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发展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旅游标准化利于旅游景区增加旅游竞争力

旅游服务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旅游行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等成为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发展旅游标准化,旅游景区通过提升服务和标准化来拓展市场,旅游行业才能从“价格竞争”逐布过渡到“品牌竞争”。通过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能规范旅游行为,优化服务产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更加有利于旅游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利于塑造企业品牌,促进旅游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更加与众不同。

3.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本世纪开始的头十年,我国就相继出台了若干关于发展旅游业的规定和政策,其中明确的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有关规定中着重的强调了要健全旅游业的标准体系,重点保障餐饮、食宿等旅游公共卫生质量,确保安全、卫生、绿色、低碳等标准。可见,旅游景区的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共同决策,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应用现状

我国目前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有:《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服务指南》、《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场所燃香安全规范》、《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9部分:旅游景区》等等。行业标准有:《旅游景区旅游者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绿色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规范》等等(详见下表)。

表 已的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上述的这些与旅游景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不同的标准和规范的角度对涉及旅游景区不同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要求和规定。分析如下:

1.《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国家标准《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将旅游景区景点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等级对应于各自所应达到的要求,通过对比旅游景区的实际状况、确定其所在的等级水平,从而督促旅游景区(点)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2.《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是为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所制定的一项基本规划标准。该标准包括了旅游规划通则的使用范围、引用文件、基本的术语与定义、旅游规划编制的要求、程序、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以及旅游规划的评审、报批和修编等内容。该标准为旅游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依据,是当前旅游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指南。

景区规划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 水利旅游;园林规划;问题;设计原则;作用

中图分类号 F5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77-01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期,以水为基础的旅游资源也被逐步开发。例如,长江经济带的安庆段,依托三峡水利工程发展水上旅游,安徽舒城龙河口水库开发了AAA级万佛湖风景区,都是水利旅游开发的典范。发展水利旅游对于促进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保证防洪和抗旱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应不断完善水利旅游的开发。但园林规划工作薄弱以及盲目开发不仅破坏了宝贵的水土资源,而且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识园林规划在水利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促进水利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1 水利旅游存在的问题

1.1 对水利景区价值缺乏认识

由于水利旅游发展起步较晚,景区的综合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一些景区的管理部门对水利景区快速增长的需求及水利景区的资源价值认识不足,水利景区申报和筹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1]。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皖江片、江苏南京片)为例,长江蕴含了丰富的水文化资源,可以说这些地区的水利景区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到目前为止,苏、皖2个省的水利景区并不多,而且缺乏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从而影响了这些地区水利景区的快速开发。

1.2 景区规划缺乏科学性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水源和水环境的保护以及水土的保持等问题,如有特殊要求,必须通过科学规划加以保障。但是,有很多水利景区的规划明显不科学,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一些景区规划忽视了水利工程原本的防洪抗旱功能,大量度假别墅的建造严重影响了水库正常功能的发挥。一些水源功能的水资源遭到错误的开发,导致居民用水污染,造成了水质破坏。水利景区盲目的开发和管理,使得水库的水体承受多方面的压力,例如机动船、废物排泄等,这些压力远远大于水体环境的容量能力,最后使得水质频繁遭到污染。河湖以及湿地的开发和规划不善,导致水质下降,水量减少,使得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受到了影响。这些都是因为在开发水利旅游过程中没有做好园林规划或者缺乏管理导致的。

2 园林规划的设计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文化特点进行水利旅游园林规划,在详细地制定园林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规划。长江中下游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有古朴的秦淮河风情和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在这些地区进行水利旅游开发时应当根据当地的文化进行整体规划,保证园林规划和水利工程的协调发展。

2.2 节约环保原则

在开发水利旅游的过程中,用地和用水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会造成水土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水污染。因此,规划要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程度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在选择园林规划的树种时,应尽量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避免导致成本增加,同时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园林规划时,对于水利工程周围的环境要加强重视,防止建设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园林规划时要做好园林建设节能和环保工作。

2.3 加强管理

要保证园林规划实现高品质、高质量和高标准,就要严格制定管理制度,在开发水利旅游时强化监督力度,避免管理松懈的情况。在规划设计的源头要把好关,以最科学的人力和财力,发挥最大的园林规划效益[2]。

3 园林规划在水利旅游中的作用

3.1 做好园林规划可以保护景区资源

水利旅游景区开发的规划工作不足和盲目开发,会导致水利工程周围的资源遭到破坏。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与水工程的安全和水源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3],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生态问题是水利旅游开发建设中重要且特殊的内容,园林规划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些地区由于未制定合理的园林规划,在发展水利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造成景区的资源遭到破坏,严重阻碍了水利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园林规划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保证

很多水利风景区的资源开发只认识到水利本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是静态和短时效的认识。在水利景区建成后,没有考虑到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规划园林时缺乏长远考虑,直接影响了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做好园林规划,在设计中遵循生态园林设计原则,才能既发展旅游,又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 有利于美化环境,丰富水利旅游内涵

在开发水利旅游时,做好园林规划要从景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景区的文化和自然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有利于丰富水利旅游的内涵。在进行园林规划时要与当地的总体旅游规划相协调,突出水利旅游的特色,同时做好水利旅游环境保护措施,充分考虑水利景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4]。

4 结语

旅游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水利旅游的发展使得水利景区的开发前景光明。水利旅游产业的开发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如何在不影响水利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高水利旅游的地位,是园林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丰富旅游景观和保证旅游资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发展水利旅游时一定要加强对园林规划的重视。

5 参考文献

[1] 廖军华.浅析当前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9):2322-2324.

[2] 罗美洁,黄权生.鄂西水利文化及其水利旅游形象定位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