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工程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绵城市工程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绵城市工程措施

海绵城市工程措施范文1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1引言

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对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路基路面是公路工程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其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但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做好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工作。

2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2.1路基翻浆

路基翻浆指的是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路面基层的含水量不断增加、强度越来越低,在行车作用下路基出现湿软弹簧、破裂、冒出泥浆等问题,在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路基坡脚出现积水的路段,会出现翻浆病害,尤其是在盐渍土、沼泽地区域。路基翻浆的主要原因是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在路面密水性差的情况下,降水会浸入路基,这时,路基路面基层含水量过大,出现翻浆,导致沉降和隆起并存。为了有效防治路基翻浆病害,工作人员应避免地面水、地下水以及其他水分在冻结前、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在化冻时期,技术人员需要及时排除聚冰层水分,并暂时蓄积在透水性好的路面结构层中,改善路基路面结构进行综合防治。

2.2路基滑坡

路基滑坡主要是在高陡斜坡位置的岩体与水体在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沿滑动带滑动现象,其主要是路基位置边坡、路基局部自上而下的滑移。造成路基滑坡的主要原因是:(1)底层岩性、地质构造为滑坡产生提供了地质基础;(2)开挖不合理;(3)水是滑坡产生的诱导和催化剂。对路基滑坡进行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抗滑桩。抗滑桩与普通桩基相似,主要承担水平荷载,边坡工程中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能够避免滑坡的发生。在设计抗滑桩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注重以下要求:需要确保滑坡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抗滑桩桩身强度和稳定性应满足相关要求;桩周地基抗力和滑体变形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抗滑桩埋深、锚固深度、桩间距、桩结构尺寸、桩断面尺寸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2)减少水对滑坡造成的危害。水是导致滑坡出现的主要因素,常用的治水方法是截水、排水和填水。(3)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削方减载适用于上陡重下缓轻的推动式、滑坡后缘、两侧边界明显中,能够改善滑坡的稳定性,提高安全系数。(4)生态防护。相关部门需要采用植草、栽植根系发育的灌木、亚乔树种,固结表土,减少降水浸入,必要情况下需要使用框架锚索方案,在坡面网格位置培土植草。

2.3路基水毁

引发路基水毁的原因包括:(1)断裂构造,具有一定的构造带、分化强烈,极易出现泥石流、塌方和滑坡等问题。在泥岩、页岩强烈分化后,这些灾害中的细颗粒物质比较多,易引发路面垮塌等病害;(2)公路地形高低存在很大差异,山坡陡峭,在重力和水的影响下,松散、不稳定的物料会造成垮塌和泥石流,产生一系列公路水害;(3)雨季降水比较集中,一次降水量大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公路水害,尤其在集中、持续大雨和暴雨会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漫溢,在强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冲击下,固体堆积物会被破坏,进而出现冲坏、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等水害;(4)不合理的沿河筑坝会使流向改变;(5)公路自身的排水防护设施不够完善、施工质量无法满足相关要求。首先,水毁抢修主要分成防洪抢险、抢修通车2种。防洪抢险主要是针对公路实行应急、防抢、保护措施;抢修通车主要是在水毁后迅速抢通路线维持通车,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地清除塌方淤泥,修复小桥涵洞、铺设简易路面,将路线抢修通车。其次,水毁恢复需要根据技术标准和建设程序,修复水毁的各项设施,不能因一次修复留下水毁遗留工程,及时地恢复植被、整治河流,进一步完善公路设施。最后,在预防水毁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在汛期前进行水文观测,掌握洪水动态,并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情况,收集更多雨水资料,了解洪水强度、到达时间和变化情况,对公路的危害性进行判断,并在汛期前应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

2.4路面车辙

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导致车辙的主要原因是高温、车辆荷载,且在原材料,如沥青混合料、集料性能、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施工等因素的影响下,都会出现路面车辙问题。出现车辙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在处理深度1cm左右的微车辙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实行热再生的方式,还可以在铣刨拉毛后使用稀浆封层、薄层罩面对微车辙路段进行处理;(2)在处理深度较大的严重车辙路段时,技术人员可以使用铣刨重铺处理方式,先铣刨旧路的上面层、上面层与下面层,然后重新铺筑结构层。

2.5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是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出现的结构性破坏裂缝,是荷载型裂缝,且在沥青面层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温度裂缝,如低温收缩裂缝、疲劳裂缝,往往会因温缩裂缝、干缩裂缝导致沥青面层出现反射裂缝,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正常运行。在防治路面裂缝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应用以下方法:(1)表面修补法。在实际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对裂缝进行清理,并涂抹特殊性质的黏结剂;(2)注浆修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裂缝程度适当的病害中,技术人员在裂缝中灌注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材料,利用2种材料的黏结力填充裂缝,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3)填充修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裂缝大的病害中,利用水泥砂浆、环氧砂浆的加固作用,有效地防治裂缝。

2.6路面坑槽

路面坑槽病害主要是:(1)沥青路面透水;(2)路基强度不够,未及时处理轻微病害;(3)车辆滴油、漏油侵蚀路面;(4)沥青混凝土层、基层之间局部出现隔离干扰层。在处理路面坑槽病害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式,并做好以下工作:(1)在坑槽深度大于6cm的情况下,可以实行2层或2层以上分层修补法,其中,上层主要使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层使用沥青稳定碎石结构。在分2层以上修补坑槽的过程中,上一层会比下一层多15~20cm的搭接宽度,避免出现上下层裂缝通风问题;(2)摊铺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松铺系数可取1.25~1.3;(3)在涂刷黏接沥青之前,需要使用喷灯加热槽壁;(4)在基层结构组成不良,如含水率大、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时,都会使基层被破坏出现坑槽,需要先处治基层,再修复面层[2]。

3结语

海绵城市工程措施范文2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U213 文献标识码: A

一、道路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

1、路基破坏

路基边坡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造成市政道路路基强度与稳定性不足,甚至失效。路基破坏常见的形式有填方路堤沉降破坏与挖方路堑边坡破坏,其中前者还包括全部或局部出现下沉,纵横向的开裂以及整体滑动或边坡滑坍等;而挖方路堑边坡破坏主要包括坍塌,滑坡等。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路基形式,如果设计者没有充分了解当地水文、地质、气象等典型性,设计时按照一般路基选用常用横断面形式与地基处理方法,就更容易造成路基早期的严重破坏。

常见的路基变形和破坏如下:沉陷,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匀下陷,造成局部路段破坏。路基沉陷有两种情况:路基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路基发生的向下沉陷;地基沉陷,原地面为软弱土,填筑前未作处理或换土,造成承载力不足,地基发生下沉,引起路堤下陷。边坡塌方。路基沿山坡滑动,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如果原地面较光滑未经凿毛或挖筑台阶,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处理,在受到水的浸润或荷载及自重作用下,使填筑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坡面向下移动,路基失去整体稳定性。不良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2、面层不平整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上。沥青混合材料配合不合理,比如油石比较大,就可能导致路面产生鼓包,油石太小,就又会造成路面松散的情况产生。同样如果其它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系列的路面问题而当沥青混合料在搅拌时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含水量大、温度高,造成搅拌不均匀,会致使路面难以铺成,温度过高还会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路面的质量。

3、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也是常见的路面病害。最常见的裂缝是局部龟裂,是由基础沉陷或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规则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基本上属于难以避免的裂缝。不论是刚性的路面还是柔性的路面,其本身的热胀冷缩必然会反映在路面的开裂上来。规则的裂缝不及时封闭处理,常常成为龟裂的源头。所以,公路路面采用水泥、沥青等材料铺设时,必须注意材料特性,科学合理的混合各种施工材料,为避免公路路面受压时变形,尽量选用收缩性小的材料。由于材料会受含水量及塑性指标影响,因此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购买材料,若需掺加防凝减水剂,则需按要求使用适当剂量。另外,在路面的板块混凝土如果振捣不够,容易产生分层离析,造成裂缝的出现。所以在进行振捣时,要闭着重对容易产生不密实的部位加强振捣力度的控制,防止混凝土分层现象出现,能够有效的预路面产生断板或开裂现象。

4、路面松散类病害

此类病害常见的有路面坑洞与松散两类。当路表水通过沥青路面缝隙进入路面结构层内,在车辆荷载的反复泵吸作用下,积水不断冲刷路层,使得路面层沥青粘度降低,然后集料松散脱落,出现坑洞。此外,当路面设计压实度或者施工压实度不够时,在超量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导致面层沥青粘结力下降,出现坑洞也是常见的。松散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集料跟沥青混合料二者之间的粘结失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集料与沥青的粘结力考虑充分,或者集料与沥青之间的搭配不当造成的。再者,如果设计时对于车流量考虑偏小的话,后期车流量超过设计限值,在陡然增加的车辆荷载作用下,集料与沥青的粘结力由于受力超限而失效,也是造成沥青路面出现坑槽、松散甚至是拱起破裂的原因之一。

二、道路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1、边坡防护与加固的治理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公路路基路面对病害的处理原则,因此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是出现病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影响边坡强度的因素很多,首先从边坡施工材料的选择来看,边坡防护的材料有植物,刚金水泥以及各种混合防护材料,相应的防护就有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防护和综合性防护。众所周知,植物具有防治水土流失,调控气候的作用,植物防护的具体做法即在防护栏周边种植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植物,形成一层生物保护层,减缓坡地水土的流动速度,有效地保护了路基路面。一些植物具有监控和吸收污染物的功能,生命防护层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净化了空气,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工程防护可以弥补植物防护重的不足,因为坡地附近还有不适宜种植植物的土壤带,这时候可以运用工程防护手段,保证不遗漏任何防护点。柔性防护措施主要是在现有防护的基础上,增设防护植物网和铁丝钢筋网,进一步加强防护效果。综合性防护实质就是这些防护措施的配合,综合性防护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

2、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边坡是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的统称。边坡在复杂的地质力作用下形成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边坡变形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危岩、位移、倾斜,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边坡变形与失稳。路基防护是保证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边坡变形的过程中,应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

3、岩溶地区路基治理

3.1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处治,首先要从地质条件上弄清岩溶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然后再慎重确定处治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对局部严重的、大型的、不易搞清楚的岩溶地段。应尽量设法绕避,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

3.2对于有顶板但顶板强度不足的干溶洞,可炸除顶板后进行回填,或设构造物跨越。通过溶洞围岩分级或计算判断下伏溶洞有坍塌可能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洞径大,洞内施工条件好的无充填溶洞,宜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墙、支撑柱进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内加固时,宜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可能的破坏区;对于顶板较薄的溶洞,当采用地表构造物跨越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炸除顶板,按明洞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有充填物的溶洞,宜优先采用注浆法、旋喷法进行加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采用构造物踌越;如需保持洞内流水通畅时,应设置排水通道。

3.3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土洞应先判明土涧是否仍在发展对于已停止发展的土洞可按一般地基进行评价,需加固时宜采用注浆、复合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还在发展中的土洞,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4、市政路面裂缝的治理

4.1裂缝修补

路面裂缝形式多样,开裂是路基路面施工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处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缝宽不足0.5mm的非扩展性表面裂缝,采用压注灌浆法;局部性裂缝,且缝口较宽时,采取扩缝灌浆法;对贯穿全厚的裂缝,采用条带罩面法。对裂缝宽度大于3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直接灌注。

4.2接缝修补

接缝施工时,为保证清缝质量,对杂物填充较多的纵缝,必须用切缝机切割,其他缝也应用铁铲对杂物和老化的填料进行清理,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净。对加热型填缝材料,按规定进行熔化,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加热温度不宜过高、过低,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材料老化或流动性较差。用黄油枪或扁嘴铁壶沿缝方向均匀浇灌加热后的填缝料至缝填满为止,灌缝深度至少应大于1.5cm。灌缝应在路面干燥及路面板下没有积水时进行,保证填料与缝壁粘接牢固且不被高压水剥离、挤出。根据填缝料性质,做好施工交通控制工作,待填缝料冷却后开放交通,以免其被行车粘掉。坚持周期性养护,根据填料有效使用寿命,对全部构造缝进行全面清缝和普灌,其后每年入冬和雨季之前进行补灌,保证构造缝全部密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的病害治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病害状况,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天气情况,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突发的病害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以往的经验,做好治理工作。其原则就是能够提前预防就要做好防御工作,不能够预测的就要以最小的投资和最优的施工方案进行治理,减轻路基路面病害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的不便。

餐卡文献

[1]江涛.浅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及其治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4,08:150.

海绵城市工程措施范文3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裂缝;边坡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一、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要求分析

(一)对路基的要求

概括来说,对路基的基本要求有两个。

第一,要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公路通车过程中,路基负责对路面车辆的支撑,车辆在行使过程中,会对路基路面结构产生较大的压力和应力,路基强度和硬度不够,会导致路基承重能力不足,使公路无法有效的承受汽车所带来的压力和应力,使路基出现下沉,随之而来的将是路面车辙、断裂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影响到行车效果,甚至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

第二,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公路路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保证公路使用过程中的整体平衡,使公路整体结构不会受外界环境影响出现变形等问题。

(二)对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面要有良好的平整度。公路路面平整度,是确保公路良好使用效果的重要条件,公路平整度不符合施工要求,将会导致行车舒适度大大降低,影响到公路行车效果,严重的,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影响公路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沥青材料质量、路面碾压技术问题等等。

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一)路基病害及成因

1、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平整、行车颠簸、局部沉陷或塌陷等。

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地基沿纵横向软弱土层分布不均,如地层倾斜、土层、土性、密度等,横向半填半挖或纵向填挖交界,部分路基入河塘回填等特殊地段,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的相接部位处理不当等都有可能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在软土地基路段,由于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其上面构造物承载力的要求,导致地基失稳、变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另外在旧路加宽改造时,由于设计与施工原因,新旧路基之间产生纵向裂缝,也是目前在工程中较多出现的问题。

2、高填方路基下沉

填方路基病害主要表现为: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路基滑动或者边坡坍塌,路基下沉引起路面积水,造成路面破坏。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在两种不同处理方案的交界处没有设置渐变段造成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

这类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原地面清理不够,处治不到位;路基填料不符合规范要求,路基的压实度不够,造成整个路堤的不均匀下沉。

3、边坡的滑塌问题

边坡滑塌是路基病害中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边坡滑塌根据土质和规模不同可以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土质疏松导致边坡向下滑动,通常是由施工不当和水的损坏引起的。滑坡是指由于不良地质条件的破坏,使部分边坡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一般情况下,塌方和滑坡比较容易发生在土质疏松同时雨水较多的地区。雨水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使原本较为疏松的土质难以承受压力,出现土体陷落和下滑,最终破坏公路路基和路面。

(二)路面病害及成因

1、裂缝类

(1) 龟裂、网裂:裂缝与裂缝连接成龟甲纹状的不规则裂缝,且其短边长度不大于40cm 者。在路面纵向有平行密集的裂缝,虽未成网,但其距离不大于30cm 者,都属龟裂,裂缝测定以面积计。

(2) 不规则裂缝:包括龟裂和网裂,是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通常是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裂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裂缝形成。当沥青粘结力差,沥青用量偏少,或所用的矿料过湿,铺撒不匀时还会产生路面松散。网裂、龟裂后不及时养护, 容易造成路面坑槽和剥落的出现。

(3) 纵向裂缝:多发于半填半挖路基处,主要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也可以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形成。

(4) 横向裂缝:通常是因低温收缩或者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造成。

2、松散类

(1) 坑槽:路面破坏成坑洼的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m2 以上。

(2) 松散: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在0.1m2 以上。

三、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一)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1、路基沉降的防治

(1)注意选用良好的填料,严禁用腐殖土或有草根的土块。应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或处理好地下水。

(2)填石路堤从下而上,石块应由大到小认真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填空隙。 (3)原地面为软弱土层时,路堤高度较低的,且可中断行车的,应挖除软弱土并换上良好的填料,然后按原高度填平夯实;路堤高度较高的,且又不能中断行车时可采用打砂桩、混凝土桩或松木桩等。

2、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

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经久耐用、节省造价和造型美观”的原则。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与防护等几种类型。[1]

(1)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植草或植树,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植物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调节边坡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而且又比较简单、经济。一般来说,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必须适宜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边坡比较平缓,坡高不大。在高速公路上,常用的植物防护有植草、铺草皮和植树等。

(2)工程防护

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以及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等,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即设置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的类型有护面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锚杆防护、挡土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3)柔性支护与防护

柔性支护与防护主要包括三维植被网、钢绳网主动防护等防护形式。

3、完善排水设施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因此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渗透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须对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2]

(二)公路工程路面病害的防治策略

1、路面平整度的控制

公路的平整度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层平整度控制和面层平整度控制。

(1)基层平整度控制

要控制好基层的平整度,要求在施工时根据不同的基层采取不同策略。例如控制以石灰稳定土为底基层的公路相对容易。因石灰土为底的基层平整度要求的标准较低,因此可以采用平地机刮平至合格的方法。相反,水泥稳定碎石则与石灰不同。水泥稳定碎石平整度控制较难,要求也高,同样对面层平整度的影响也较大。

(2)面层平整度控制

想要控制好面层的平整度,良好的混合料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标准温度下,采用击实方法成型混合料试件,试件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参数。其次,必须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压实效果。另外在沥青路面施工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沥青混合,沥青混合料要保证质量和实效,这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

2、裂缝的处治

(1)路面层裂缝处治

①宽度小于3mm的裂缝

用路用修补胶在裂缝处涂一层,防止水的渗透。

②宽度3mm-5mm的裂缝

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及辅助人工清理缝中杂物后,用流动性良好的热沥青或改良乳化沥青,通过灌缝机依次缓慢向缝中灌注,直到饱满为止,并撒料封口,冷补胶涂缝防水。另外,也可用开槽机沿裂缝开槽并做必要的技术处理后,人工将砂粒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裂缝,捣实并用路用烙铁封口,冷补胶涂缝防水。

③宽度大于5mm以上的裂缝

沿裂缝两侧各宽5cm开槽,挖除上面层约10cm宽,厚2cm~6cm的面层,经除尘、清理槽中杂物及缝中灌满稀释沥青后,在槽内喷撒改性沥青或改良乳化沥青粘层油,再用与原面层相同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填充、捣紧、夯实,冷补胶涂缝防水。

(2)基层开裂引起反射裂缝的处治

除了按上面的修补方法进行处治外,考虑基层开裂为结构性破坏,处治裂缝宽度大的面层时,应增加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作为应力吸收层,以抑制反射裂缝再次发展。

3、坑槽的修补

按照材料和修补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现代的坑槽修补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种,即冷料冷补、热料热补和热料冷补。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适应的情况也不同,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适当的方法。修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如果坑槽较深,深度>6cm时,宜采用两层或两层以上分层修补。采用两层修补时,上层应采用细粒式(AC-13)沥青混凝土。下层厚度超过6cm时,可采用沥青稳定碎石(ATB)结构。分两层以上修补坑槽时,宜上一层比下一层多出15~20cm的搭接宽度,避免上下层接缝通缝。

(2)摊铺沥青混合料时,松铺系数可取1.25~1.3。

(3)在涂刷粘结沥青前,应采用喷灯等对槽壁进行加热。

(4)若因基层结构组成不良,如含泥多、含水率过大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先处治基层,再修复面层。[3]

参考文献

[1]展峰.论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1.3.

海绵城市工程措施范文4

【关键词】桥面铺装层;水泥砼;养生;裂缝;防治措施

一、桥面铺装层质量病害成因分析

(1)桥面铺装裂缝,水泥砼桥面铺装层是在刚性预制梁上浇筑砼,受力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易产生干缩裂缝、温差裂缝和疲劳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例如:当水泥砼中的结合水、层间水、物理吸附水和毛细水等在砼硬化过程中失去时,水泥浆体就会收缩,当这种收缩受到集料对水泥浆体的约束或受到预制梁板面层的约束,水泥砼桥面铺装层就会产生干缩裂缝。(2)桥面铺装两次浇筑横向施工缝结合不牢固。笔者参加了本市环城路沙河大桥的施工监理工作,在该大桥施工图设计中30m预应力砼连续T梁桥的桥面铺装是两次浇筑砼,第一次先浇筑墩项连续段及墩顶两侧公长11m和19m范围桥面板的现浇砼,等张拉桥面弯矩钢束,拆除临时支承,然后浇筑剩余部分桥面板砼,形成连续T梁体系。因此,在施工时,处理好此类桥梁桥面铺装新旧砼粘接问题是控制裂缝产生的关键。(3)桥面铺装层与梁板顶及沥青面层粘接不佳。桥面铺装前没有将梁表面的松散砂石、泥污等清除干净,主梁表面未凿毛或凿毛的密度和深度不够,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桥面铺装层与梁面之间的粘聚力,破坏了水泥混凝土层的整体性,通车后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使桥面混凝土出现脱皮、裂缝、剥落等现象。桥面铺装层为达到其平整度的指标,砼初凝后又填补砂浆找平,与沥青不能结合成整体;桥面砼铺装粗糙度差,与沥青砼结合差使面层被破坏。(4)由于桥面铺装面积大而厚度薄,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不均衡、砂率偏大、水灰比控制不好、砂石级配差、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差以及施工时振捣因素、模板漏浆因素等造成混凝土中出现蜂窝、麻面、强度降低等质量缺陷,均破坏了铺装层的整体性、降低了抗裂、抗冲击、抗弯曲及耐磨的能力。

海绵城市工程措施范文5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公路的交通量日益增大,而且汽车的荷载也与日俱增,此时,公路的运输行业正在向着大吨位,高速度的方面发展,这使得其对公路的要求更加严格,促使低等级公路向着高等级发展。这些年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方依次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公路的新建与改建工程。在公路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让保证工程质量,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非常重要又紧迫的问题。本文就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工程病害以及防止技术做出详细分析。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防止技术

引言

沥青混凝土的路面他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与力学性能并且具有很好的行车舒适性,适用于各种车辆通行,并且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噪声低、耐磨、施工期短维修简便等优点,适宜于分期修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沥青路面要有一定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以及足够的承载能力,同时还要有比较好的低温抗裂性和高温稳定性。还要具有耐磨性和抗滑性。路面的结构好坏与使用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路面没有足够的承载力就不会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若路面发生裂缝或者凹槽,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补,雨水将会渗入路面,不能及时的排出,导致基层受到侵蚀或者路基的结构强度降低。故,路面的结构设计应该同时满足使用和结构功能的要求,缺一不可。

1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沥青路面的性能在一定时间能不会发生明显的降低,避免在早期的使用中出现各种病害,在设计和施工中应该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路面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中重复的行车荷载作用下,满足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的要求。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变形能力,抗变形能力强的沥青路面,在使用期间就不会产生较严重的辙槽。面层无明显的泛油现象,沥青路面一旦泛油,将会使得面层的构造深度明显下降,甚至会变成光面,使得摩擦系数显著下降。这会严重的影响车辆高速行驶时尤其是在雨天行驶时候的安全性。无明显的破坏现象,沥青路面在雨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水破坏现象,比如网裂,坑洞和形变等,使得路面的平整度会降低、路面的粗糙程度也会遭到破坏。路基和桥涵台背不发生明显沉陷,软土地基的填土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达到稳定要求。这使得在软土地基,尤其是极软土以及软土层较厚的地段中的路段经常会产生桥涵台背严重沉降和路基的沉陷。路面结构整体性好,强度要均匀,在深度和宽度范围内要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要求用钻机能够取出一个整体性好的圆柱钻件。避免早期产生纵向的裂缝,若路面产生纵向裂缝,首先就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在雨水的侵蚀作用后,路面将会产生严重破坏。减少因温度产生的横向裂缝。减小路面结构层的变异性。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特征

沥青路面产生的病害主要是以下几种形式:裂缝、松散、坑槽、拥包、泛油、沉陷、波浪、车辙、滑溜。

我国的某些沥青路面因设计方面的原因引发某些病害,主要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的处理设计不满足要求,地基的沉降尚未达到允许的工后沉降。(2)底基层、基层、路面的排水设计不良。(3)结构的设计不合理。(4)路面所在地段的水文和土质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路面的设计参数与实际不符。

由于施工质量的原因造成的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软土地基沉降、路基压实度不足、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低劣、沥青面层本身破坏。

3 r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防止措施

3.1 设计工作要做好

公路工程的设计大大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对当地的水文、气候、材料、地质、载重进行调查,考虑各种因素,比较多种路面的结构材料,以及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时还要着重注意以下问题:(1)要精心选择沥青路面结构层的类型,确定出各个结构层的合理层位与厚度。(2)正确的得出路面结构的设计参数。(3)将各层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设计。(4)搞好沥青路面的防水、排水措施。(5)尽可能提高沥青面层的压实程度,减小其孔隙率。

3.2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路面质量的好坏,也取决于施工质量的好坏。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满足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一个有效健全的质量保证系统。搞好工程的施工质量,关键要抓好以下工作:(1)加强原材料的检验工作。(2)铺筑试验路段进行试验。(3)加强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4)提高施工设备的工作性能。(5)采取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3.3 加强养护,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

预防沥青路面的早期出现病害,工程竣工后的养护是不能忽略的加强养护、提高养护质量能够有效的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养护工作人员要碎石的了解路面的使用状况,采取有效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发现损坏应立即修补。长时间保持路面的完好、清洁,保证无杂物或者是硬物堆积在路面上。保证排水设施的通畅,避免水渗入到路基中,降低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结束语

质量是建设公路的永恒的主题,其中路面的质量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需要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施工工艺各种各样,工程实施的期限比较长,沿线的气候也复杂多变等。通过该文章对路基病害以及解决方法的具体分析,使得路基的施工过程更加顺畅。本文总结了前人丰富的工程经验,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公路建设者和养护管理人员为路基病害的防止治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左英.路基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姚祖康.道路路基路面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3]陆鼎中,程家驹.路基路面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海绵城市工程措施范文6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快速发展, 桥梁结构不断创新, 大跨桥梁已很普遍, 但桥面铺装的设计与施工仍沿用传统的习惯做法, 在进行桥梁结构设计时, 对桥面铺装层一般不作专门的计算分析。这不仅妨碍了正常交通, 影响了桥面的美观, 更易造成交通事故, 也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近年来, 人们对于因桥面铺装问题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桥面铺装的早期损坏已成为影响高速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和诱发交通事故的一大病害。

一、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的破坏形式

1、推移和拥包

铺装层内部产生较大的剪应力, 引起不确定破坏面的剪切变形, 或者由于铺装层与桥面板层间结合面粘结力差, 抗水平剪切能力较弱, 沥青路面在气温较高时抗剪强度下降, 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发生剪切破坏, 产生推移、拥包等病害。

2、车辙

车辙是指沿道路纵向在车辆集中碾压通过的位置, 路面产生的带状凹陷, 车辙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病害, 是导致沥青路面破坏的重要原因。根据深度不同, 将车辙程序分成3个等级, 车辙深度为6~ 13mm 为轻级; 13~ 25mm 为中级; 大于25mm为重级。

3、 开裂

开裂是路面出现裂缝的现象, 在桥面铺装中也是属于较为常见的损坏现象。开裂的种类和原因有多种, 这里指的开裂是路面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路表无显著永久的变形而出现的裂缝。其特点是首先出现较短的纵向开裂, 继而在纵裂的边缘逐渐发展为网状开裂, 开裂面积不断扩大。桥面铺装一旦出现裂缝, 水分将沿缝侵入, 使之变软而导致承载能力降低, 加速裂缝发展。更可能会引起其他的病害, 比如坑槽、松散。

二、高速公路混凝土桥面铺装的病害成因

1、 荷载原因

目前, 车辆超载的现象比较突出, 尤其是在山西地区, 煤焦重型车辆较多, 有的车辆轴载高达200 kN~ 350 kN, 而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100 kN, 力学分析和实际情况都证明超载是造成桥面铺装层损坏的“杀手”。因此, 一方面应严格限制大型超载车上桥,另一方面要提高桥面铺装层材料等级与设计标准。

2、 水原因

水是桥面铺装层损坏的主要诱因之一, 由于沥青的粘附性差, 桥面铺装层的空隙率过大或铺装层开裂, 导致水分渗入而产生损坏, 如松散、坑槽等, 使铺装层失去强度和防水能力。如果桥梁及铺装层排水系统设计不当, 渗入的水分无法及时排走, 即产生了“浴缸效应” , 加剧了铺装层的损坏。如果防水层被破坏, 渗水将直接腐蚀桥体, 从而危及桥梁的安全, 完善的桥面铺装系统及防水、排水系统是确保桥面铺装层服务性能的关键措施。

3、材料原因

桥梁结构与柔性铺装层之间的粘结对桥面铺装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粘结层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同时也是防水层。许多损坏是粘结层诱发的, 其原因在于该层位于刚性桥板与柔性沥青铺装层之间的薄弱面上, 剪切力往往很大, 产生“剪切滑动效应”, 而习惯上常用普通沥青或乳化沥青作为粘结层, 用油量控制不好且容易偏高, 其软化点一般都偏低, 高温极易软化而变成层, 导致推挤、壅包、波浪和车辙的产生。因此, 粘结层必须具备足够的粘韧性和合理的用量。

4、 施工工艺的原因

铺装层厚度偏小。由于桥梁上部结构在施工中支架的沉降及预应力反拱无法十分准确地预测,或由于施工工艺控制欠佳,施工中主梁顶面标高与设计值相符是比较困难的,一般在测量主梁顶面标高后对其进行调整以保证桥面的厚度。如果调整不好,就会造成铺装层厚度不均,使有的地方厚度偏小。

在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桥面沥青混凝土层一般都是与主线一同施工。在主线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都会做试铺段来得出各项技术参数,总结施工工艺以指导全面施工,这套数据及工艺用于路基主线路面施工完全适用,但在桥面施工过程中却不适用。主要是在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施工过程中一般不允许双钢轮压路机开强振,以免使桥面混凝土、梁板混凝土受损坏产生裂缝,因此施工工艺发生了改变,使沥青混凝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造成沥青混凝土强度不足,空隙率较大、易渗水。

三、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处治措施

1、从材料方面改进

桥面铺装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设计出能够适应桥面变形及受力特点的铺装材料, 因此针对不同的桥梁类型, 使用相应的铺装材料是解决桥面问题的关键, 为防止病害发生, 在铺装层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上,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铺装层所用的石料应该是经过筛选的优质石料, 应严格控制石料中针片状和棱角性较差的颗粒含量。此外要保证集料表面的清洁, 集料表面的洁净程度直接影响沥青和集料的粘附性, 施工过程中有些集料表面裹附着泥土、粉尘, 泥土、粉尘遇水软化, 造成混合料剥落、松散等。

(2)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 沥青往往随着时间增长而老化, 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会逐年降低, 所以采用优质沥青会明显减少温度裂缝。试验证明,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采用较稀(针入度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另外, 沥青混凝土面层抗温度裂缝的能力与混凝土均匀性、压实度和空隙率有关。混凝土均匀、压实度高、空隙率小, 混凝土强度高且比较均匀, 面层表面的薄弱处也就越少。

(3)选取优良的防水粘结层材料, 防水粘结层材料通常要满足以下要求: a要有良好的不透水性能和良好的耐高温和低温性能; b混凝土桥面和沥青面层要有足够的粘结力; c面层碾压后无破损现象;d对桥面铺装状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e能抵御桥面裂缝的影响和不低于面层设计寿命的耐久性。

2、 施工措施

桥面铺装的病害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所以,要想解决好桥面铺装的病害问题,首先要从施工工艺上入手,从施工方面寻求解决铺装层病害的方法和措施。

(1)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是导致唧浆、坑槽等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杜绝混合料离析现象。在运输、摊铺时要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均匀,尽量杜绝混合料离析现象的发生。

(3)严格控制桥面沥青面层压实度。主要通过增加碾压遍数,并且尽可能在高温时段碾压,使沥青混凝土现场空隙率符合要求。所以,压实时要注意压实机具的搭配和压实遍数的严格控制。

(4)保证桥面清除干净。在防水粘结层施工之前,首先铣刨掉桥面表层的砂浆,接着用空压机吹除浮尘,再用水清洗表面,然后撒布沥青粘结层。

4、 改善桥面排水系统

设置完善的桥面排水系统, 迅速排除桥面水, 防止水分下渗,采取防、排相结合的办法。铺装层内渗入水的排出较为困难, 目前, 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 必须从材料着手, 如用排水性铺装层,同时结合边缘盲沟排水系统等。

但边缘排水系统只能较快地排出与边缘盲沟较近的铺装层结构内部的自由水和表面水, 对桥面中心地带, 由于自由水在铺装层内沿层间渗流的速率要比向下渗流的速率慢得多, 并且部分自由水可能根本无法沿层间渗流。边缘排水系统只能解决铺装层内下渗水的含量,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渗水问题。

总之,桥梁铺装病害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问题,应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设计、施工、养护等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以此来改进桥面铺装的设计和施工方法,确保桥面铺装的耐久,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让公路桥梁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