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城市公园;续建和扩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衔接

一、公园续扩建中景观衔接的重要性

近年来大中小城市掀起的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公园又不得不以续建和扩建的方式在进行。在进行公园续、扩建更新时,其景观衔接问题的解决显得极为迫切。

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园的续建,也就是在保留公园原有景观结构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内容,在原有土地结构和规划范围内,继续进行细部景观的建设(包括加建和维护)。城市公园的建设,往往会因工程量和财政资金状况而采取连续若干年分期建设的方法,也是续建。在续建过程中,一是易出现顺序问题,导致暂时的景观衔接问题;二是受社会经济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在景观局部上有所改变,导致续建景观与原有景观在风格和体量上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上的衔接问题;三是在续建过程中盲目求新求变,导致景观的不协调甚至主题不一的景观衔接问题。

城市公园的扩建是指在保留和延续公园原有用地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公园的实际用地情况增设景点增建景区,借以提升公园整体吸引力,从而增大公园面积向外扩充的建设方式。这种扩建的改造方式虽然也是公园改造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如果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指导及相应的法规约束,往往会造成公园环境的混乱无序,反过来也影响了公园的整体游赏环境的质量。

二、景观和景观衔接

景观概念在不同的领域里有着很大的差异。按照刘滨谊先生的观点,景观是风景景观概念的客观层面(风景是风景景观概念的主观层面),是典型的客观存在的形式概括,包括四个要素:景致;风光;山水;园林境界。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景观衔接应该是指景观在四维时空上的衔接。一方面是指,映入眼帘的景色画面的连续性,但又不是简单的具有连续性,而是景色画面要符合景观美景度的要求。即随着驻足点的移动变化,在视觉可见区域里的景物能够构成美丽的画面,无论在哪里驻足,画面都是连贯的、无遗漏的、都是没有缺憾的美丽景观。这是空间的衔接。另一方面,是指时间上的衔接,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与景观之间相互不发生损耗,能够健康发展,活力不减;以及随着四季的变化,景观的可观性不减。在续、扩建时,还表现为与原有景观的协调和融合性。

另外,从景观的定义和分类上来看,景观的衔接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衔接,还包括人文景观的衔接,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衔接。同时还应该与其环境之间有一个区域性的衔接问题。

三、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影响因素

从景观设计的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来看,续、扩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分为景观规划和具体空间设计两部分。

1、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层次的内容

(1)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与城市公园,城市公园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2)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的景观立意、景观形态、景观布局等。景观立意影响并决定城市公园的景观形态与景观布局。

(3)城市公园景观详细设计:主要涉及城市公园景观内容的具体设计以及相关的设计手法问题。一般认为主要的内容要素有:地形、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水休、建筑小品等。传统的造园手法主要有:对景、障景、隔景、框景、借景等等手法。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和景观规划层面的设计应该从宏观的角度统一考虑,具体规划时,结合3s技术来控制;而景观详细设计应该更多地考虑人的视觉因素,即人的最大视角、最远视距和最大视野范围等等。

2、影响景观设计的因素

(1)根源性因素:包括社会、人文因素;自然因素。

(2)自体因素:使用者的因素;功能因素;规模因素。

(3)外部因素:城市空间环境因素;业主、设计者的因素。

四、我国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衔接的现状

1、城市公园系统层面的问题

(1)公园绿地系统整体性缺失。(2)城市公园系统开放性缺失。(3)城市公园景观系统层次不足。

2、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层面

城市公园景观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的游憩绿地。综合公园景观规划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城市公园景观的受商业开发的影响,追求片面的景观美学对人的行为的忽视问题以及山水法园林模式的不适应性问题。

3、城市公园景观详细设计层面

(1)景观设计缺乏一体化。(2)景观建设的简单粗略。(3)对残障群体老龄群体考虑不足。(4)景观对象以静态的观赏为主,缺乏参与性。

4、我国续扩建城市公园景观衔接问题的深层原因

5.2.1 建设与发展的原因

(1)规划与开发的问题。(2)城市公园建设与资金缺口的问题。

5.2.2 景观衔接问题的综合原因

(1)经济的原因(2)政治原因(3)文化原因

5.2.3 景观设计单向度的规划机制

5.2.4 景观终极式的设计方式

追求终极式的景观效果是在当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各个层面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终极目标式的规划方式相关。我国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规定分为近期(5年)和远期(20年)两个发展阶段,大量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远期发展目标来进行的,可以说,是一种终极目标式的规划方式,缺少对城市发展、建设过程的动态调控与指导,也就造成了所谓远期规划目标成为一种城市理想很难得到实现。也造成了公园规划目标因为经费等原因,长期不能实现,整体景观效果降低的结果。

五、我国城市公园在续、扩建时解决景观衔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城市公园在续扩建时解决衔接景观的设计问题,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过程。既体现在公园建设的决策过程中,也体现在设计实施乃至使用的全过程之中。首先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框架的建立。要把系统化的思想贯穿在整个对策框架及其建议中。其次是建立景观评价体系和续、扩建城市公园衔接景观设计原则。

而具体的设计层面的对策及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景观设计机制对策: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与多元投资的建设及管理机制;

(2)景观设计方法对策:弹性的设计方法模式;

(3)系统对策:消解公园是终极目标;建立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加强城市绿化和绿线管理制度是保障;

(4)景观规划对策:建立开放的城市公园模式;制定完整的城市设计纲要,保护开敞的景观空间;

(5)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增加植物造景;保留和创造有历史文化意义和归属感的景观;增加开朗的景观,改造过分闭塞的区域;公园设施形象的一体化设计,并延伸至公园周边地区;增强科技文体活动内容,减弱机械活动;充分考虑各类型游客的需要;强调特色;增强公园景观设施的游客参与性;增强景观环境的安全感等几方面内容。

应当指出,上述对策只是提供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范式,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的地方特点,提出切合自身的对策。

城市公园的续、扩建是一个互动的、连续的、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内容、涵盖的范围相当之广。鉴于时间和能力有限,只能将其中一些最为基本、最为突出的问题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也无法对城市公园续扩建的整体发展方向、目标及其思路、途径等给出明确而具体的答案。具体解决办法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已续、扩建了景观,要检验其衔接性还应该用数学方法,比如利用数学矩阵进行模糊数学计算。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生活质量 居住空间 互动 社区公园

1 引言

社区公园是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然而,人们在钢筋水泥围绕的工作环境中忙碌一整天后,回到自己居所享受闲暇时光,却苦于寻找一片清新的室外空间。开发商为了赚取最高额利润,不惜将绿化用地开发为商业用地或居住用地。绿化率严重不足,社区居民鲜有供闲暇的公共空间。再者,城市公园数量与区位远不能满足人口压力带来的需求。城市公园的边缘化加之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压力,使得人们少有机会外出远足,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方便,缩短交通距离,迫在眉睫。经济利益使当今社区公园成为工业的畸形产物,而不是作为一种生物的聚集栖息地。故景观设计中应以不同人群需求和用地现状为依据,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就近的休闲空间,为压力人群提供一个释放空间,为特殊群体提供一个人性化空间,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

2 国内外社区景观设计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上升,居住区大量涌现,开发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人居环境质量,居住区绿化率不高,公共活动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完善,缺乏管理,有些甚至成为摆设,发挥不到实际功用,人们需求得不到保障。

通过对社区公园设计资料的收集,大致了解到,国外很注重公园设计与人的互动性,并根据不同人的各类需求作出了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社区建设搞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公园,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方便的休闲娱乐。澳大利亚人崇尚自然,故社区公园多是因地制宜,少有刀劈斧削的人工雕琢。公园建在镶嵌于居民点之间的绿地上,既不围栅栏也不设停车场,安上儿童游乐设施,饮水、洗手的水管,供休憩的简易亭子、桌椅,种植些花花草草,某些大型社区公园里还设置了专供游人烧烤的电烧烤机。烧烤机旁安装有洗手、喝水的喷水头、洗漱用的水管、垃圾桶以及野餐桌椅。恐有些游人不习惯喝自来水,烧烤区的旁边还置有电开水器。考虑得更为周到的是,烧烤区附近还设有一个好玩且安全的大型儿童游乐园,大人们忙于别的事,孩子们可到游乐园去自由玩耍,直到就餐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国外公园设计中崇尚自然状态,充分考虑到人与景观的互动,由此达到了公园终为人服务的目的。

3 社区公园景观规划

从用地性质上看,一般的社区人口密度较高,在空间组织上应注重互动性。开阔的草坪,流动的水体,趣味十足的景观小品,都是人们享受户外生活的朴质理由。再通过几个主题性空间的引入,能够使社区不同人员分流聚集,满足不同人群的日常需要。

在社区公园内各空间应注重运用不同的围合方式,景观构筑物以及园林小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可识别性空间。竖向上,通过地形的变化,旱桥以及台地的设置,移步换景,型成一系列的动态视觉效果。为了消弱周边高层建筑的压迫感,在建筑物周边采用较高大乔木,利用植物的丰富层次软化高大建筑带来的压迫感。

我们在设计规划之初,都应亲自到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好的景观设计,不只给人带来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将欣赏者转化为参与者,这样设计才实现了其真正的意义。

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要有出其不意的想法,还要具备严谨的设计态度,让设计服务于人,用新鲜的设计想法吸引人,设计成果对人负责,从而推动设计事业向积极的、良性的方向发展。总之,设计要遵从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设计要以人性化为设计目标,使景观环境最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王庭熙 著.住宅庭院设计图集[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2005.

2、编委会.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M].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3、编委会.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M].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4、艾伦・泰特.城市公园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城市公园 生态 综合效益

引言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率先提出了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并与沃克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如今,随着生态学、景观学的发展,城市公园的作用有了较大的拓展,由原来只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开放空间的单一要求,转向了以顾及居民需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综合体。

1 城市公园的意义

今天的城市公园,已经脱离了传统公园的“游园赏玩”的概念,在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之余,其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良性的社会效应的营造。

1.1城市公园具有良好的休闲娱乐功能

休闲娱乐作为建设城市公园的初衷,其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完善显得更为多样、更为科学,从上海、杭州近几年建立的城市公园可以看到,城市公园的主题越来越明确,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的特点,公园内的活动项目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终日忙碌的于工作的都市人,可以在此放松心境,解放自我。

1.2城市公园具有生态效益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面积逐渐增大,郊区的土地被渐渐蚕食,湿地被柏油路替代,导致雨水径流的数量变多、质量变差;一些大型的斑块遭到破坏,生境走廊被隔断,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外,用钢筋混凝土成就的人工环境产生热导效应,加大了城市空调用电的需求。城市公园能缓解以上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沿河流湖泊营建带状的湿地公园,可以有效保持水土,净化河水,提高雨水径流质量。市中心的大型绿地公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岛效应;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助于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和负离子的指标。

1.3城市公园具有社会效益

城市公园为附近居民提供了理想的健身场所,成为周围居民锻炼身体的去处。城市公园也是个理想的教育场所,戴着识别牌的园中树木花草,有助于市民认识周围的植物,了解我们的自然。此外,犯罪学者们发现,游憩空间的缺乏与青少年犯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虽然无法直接衡量有多少犯罪案件是由开放空间和休息机会的缺乏所导致,但是,大量的证据表明,当公共设施得到改进时,犯罪率通常会降低,有时是大幅度的。因此,城市公园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4城市公园是城市的名片

城市的形象往往与它的某座突出的建筑或某个杰出的环境而闻名,就好比想到巴黎就能想到埃菲尔铁塔、塞纳河;想到纽约,就可以想到曼哈顿、中央公园。一个经过良好设计的城市公园,可以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为市容市貌加分,可以加强城市的知名度。

1.5城市公园具有经济效益

一方面,城市公园通过部分景区或入园门票,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经过良好设计的城市公园,可以加强城市的知名度,增加了招商引资的机会;城市公园还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水土,净化水质,并可以减少污水处理、整理河道的市政费用。

2 中国江南部分城市公园解析

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作中的竞争压力增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也迅速加快,如今的城市中的工作者承受着比以前更重的压力。在城市中工作生活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向往自然,期望能在辛勤的工作之余能够得到放松、享受绿色、呼吸新鲜的空气。

正是在长三角城市人居环境逐渐恶化,工作者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之下,城市公园的建设越来越被市政所重视,长三角诸如上海、杭州的城市公园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地营建起来。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各城市公园的设计建造水品参差不齐,主题、目的也各不相同,达到的效果也相形甚远。本文将就经过实地调研的上海闵行体育公园、上海世纪公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上海后滩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简单的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城市的建设规划者对于城市公园生态性的日益重视,新建的城市公园的生态效益相较以前所建的有了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对不同城市中样本的比对,从中可以看到,不同城市之间对于公园的生态效益受到不同的设计方、出资方以及城市基地、文化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别。

由上图可以看到,城市公园的通达性与其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是实现城市公园社会效益的前提。上海滨江公园处于上海市郊,同时与之配套的公交需要多次换车、十分不便,游客较少,严重地影响到了其社会效益的发挥。西溪湿地公园建于杭州市区,交通十分便利;与杭州西站较近,外地游客可以较为方便的到达游览;良好的通达性为其社会效益加分不少。此外,在总共的六个样本中有四个样本在通达性与社会效益上较为相似,呈现出一定的同质化。该表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的特性,可以对建园的选址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由上图可以发现,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都表现的较为突出,联系实际,以上三个城市公园建成时间相对较晚,在整个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生态和人本的理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以上三个公园也是当地的重点工程,重视程度较高。

从以上城市公园的实地考察情况可以看到,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公园的设计建造水平有了十分显著地提高。从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需要注意到的事项,可以归结于以下几点:

(1)对于位于郊区的大型城市公园,通达性是最为重要的。公园建设中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的场所,仅建设好公园是不够的,特别是距离市区较远的郊区公园,还要做到将居住区与公园之间的公交系统串联起来,提升通达水平。

(2)城市公园不仅仅专为游览而设立,还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提升斑块的生境品质。

(3)城市公园在设计与规划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公园本身,还要注意结合周边基地、建筑的状态,合理布局规划,防止公园的活动区域出现在周边高大建筑群的背阴区中,也要注意周围建筑带来的眩光或噪音问题。

(4)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场地情况,可以相应增加一定量的符合游览目标人群实际需求的服务型设施、场所,突出服务项目的特色,形成与其他公园的服务差异化。

(5)在调研中发现,占地较大,行程较长的公园,在园中步行超过3小时,即会感到疲劳,游园的兴致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在游程较长的公园应酌情加入一定的辅助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电瓶车、电瓶船等,能有效缓解疲劳感,延长游客在园中游览的时间。

(6)城市公园的收费方式应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规则。西溪湿地公园将整个景区根据地段实行免费收费并存的方式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的模式。

(7)在城市公园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把对于环境和物质流的干扰减少到最小,通过堆土回填、就地取材、使用乡土植物,减少建设、维护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损耗,这也是实现城市公园生态效益的重要表现。

3 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

本案是以夜景灯光为亮点的邻里公园,位于宁波青林湾。白昼,此处是一个自然光环境下的社区邻里公园,屏蔽了城市的噪音和浊气;晚间,良好的夜景照明设计,为上班族提供了一处放松身心的约会、休闲场所。自然光和夜景光的交织,一朝一夕,犹如光的二幕剧,很为周边社区添彩。水是宁波的重要象征之一,宁波作为一个滨海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该邻里公园中对于水景的重视以及近似三江口的水域外形表达了对于宁波水文化的尊重(参见图4)。本案是一个突出实用、实效性,符合周边居民实际需求的社区邻里公园。该邻里公园与周边居住社区距离短,联系性强,具有良好的通达性。多选用乡土植物,便于日常维护管理,硬景的也坚持选用常见、经济材料,因公园中心湖所挖去的堆土也可直接用于缓坡的建设,减少了运输的成本。本案还根据周边地区居民的年龄、人群成分,设置了合理的活动项目。在地域空间上,从不同需求、喜好入手,通过照明、铺装、设施、植被疏密、园中位置的不同将各类人群引导至不同的亚空间中,使之不互相干扰(参见图5)。关于该案的景观夜景配套设施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1.主要门区入口处景观灯布置为庭院灯和草坪灯的结合。2.沿河景观带灯光设计控制在庭院灯和草坪灯的结合,以及水下灯的三者统一。3.草坪射灯将在重点景观处布置使用。4.广场庭院灯的设计与规划尽可能的风格统一,并结合景观植物相一致。5.埋地灯设计在7米景观道局部区域与草坪灯相统一规划设计。

4 尾声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地域特色滨水景观是环境中最为典型、复杂、集中、活跃的构成要素的总和,是特定水域与周边相关陆域、水际线、建筑物等所形成景观存在的总称。水域空间所提供的特殊环境更是人们理想的栖居地,这种理想是来源于人们对于水所产生的特殊情感和审美情怀,水也承载着人们多种心理需求和情感寄托。[1]营造寒地滨水空间,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是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目标。

1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现状

现阶段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大多缺乏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城市中的人无法感知水,知道水的存在。河流、湖泊被裁弯取直、拦截隔断,“渠化”现象严重,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体自净能力破坏,水系生态失衡,水质污染严重。滨水空间中缺乏亲水活动的设施和滨水空间场所,几乎没有考虑公众参与的社会性。加之对于地域性特征考虑甚微,公共空间少,公共设施配套不全,绿化率低,综合环境品质差。

2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即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和营造水系和水景,求得最佳的调节气候、有益健康的效果。首先应注重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的复杂性,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越大,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型,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2]例如,单一物种所构成的植物群落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传播迅速,造成大面积死亡,而丰富多样的物种构成的植被就不易受到侵害,更不易传播感染。其次应注重经济运行,只有建立在经济性上的水景设计和水生态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地运行,才能保持营造初期的景观效果。通过优化组合与搭配、动与静结合、按功能分组等措施都可以降低运行费用。(2)文化性原则。滨水景观绿地虽然是一种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但它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另一种是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即在设计中汲取传统园林形式移植人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3)人性化原则。现代城市环境中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人性化氛围的塑造,品质优良的环境的塑造,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人们在视觉和听觉、生理和心理上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例如,在公园空间水景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要求,建设一些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和谐的滨水空间,使城市公园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此外在水景设计时,安全永远是首要问题,考虑儿童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会来到水景中,所以应该设计无外露水池的水景,许多法规要求水景在超过一定深度或设计标准时要在周围设栏杆。[3]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水体设置应以观赏为主,采用自然水池,池上设桥。活动场地的铺设应做到平坦、稳妥,注意防滑、软质,平面设计不宜弯曲过多,竖向变化不宜过大。(4)地域性原则。地域性是以独特的性格而存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吸取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结合本土的特有文化和环境因素,赋予空间地域性的内涵。在对地域特征的研究中,意识到不仅仅包括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文化的因素,比如民族风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以及宗教等背景。这对形成多元的建筑格局有着开拓性的思路。地域文化作为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历一定的历史创造、演变,

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4]我国寒地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景色为最大特色。寒地城市应充分利用冰雪优势,结合天然的环境资源,开展冰雪旅游,创建冰雪产业。同时融入冰雕雪雕艺术、冰雪摄影、民俗展示等文化要素。

3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1)项目概况。伊通河是长春历史上的第一大河。近年来由于人口猛增,粗放式农业无限发展,林地几乎变为旱田,沼泽地全部变为水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在长春以南,伊通河主流和支流上修建塘坝水库,使涵养水源的资源严重匮乏。目前,全流域治理伊通河,特别是保护、培养和开发伊通河源头至长春段,势在必行。(2)设计方案构思。根据伊通河水系现状制定方案,调整、恢复其生态环境,营造地域文化丰富、民众可参与的生态平衡的优美水景。滨水地段分层分段,综合利用,同时提倡滨水活动的多样性,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滨水地区需要更加良好的绿化,对于生态环境(如湿地等)需要加强保护。在交通系统上做到人车分流,优化步行环境,过境交通外移和公交优先。营造亲水的视觉感受,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本土性特色,要体现具体场地环境特色。塑造具有鲜明寒地城市特色的滨水景观,规划安排参与性、观赏性较强的冰雪活动,构筑寒地城市冬季旅游活动、文化活动的亮点,包括冰雕、雪雕、雪堡等观赏项目,以及雪地摩托、狗拉爬犁、滑道等参与性较强的冰雪活动。(3)预期效果。通过调整滨水景观的空间层次,使其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和活力的滨水标志区域;完善和强化城市原有结构和系统,提高地段综合环境品质和形象;探求城市有机更新之路,结合开发和管理需要,实现城市有机生长;依据人的行为心理和活动需求,增加和完善公共活动空间的服务设施;使景观的公众可参与性大大提高。引进当地植物群落,使植物群落更加多样化,景观的地域特征也更加突出。除车行道和人行道之外,临水一侧可修筑游步道,增加开敞公共活动空间供游人休息。

4结语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在整个城市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体现一个城市规划设计风格之所在。因此在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应该使这种城市的整体意象延续下去,在现今越来越注重回归自然的环境景观设计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这一课题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使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进一步发挥作用。参考文献:

[1] 陈六汀.滨水景观设计概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 凯文·林奇(美),等.总体设计[m].黄富厢,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85.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公园园林环境;景观设计;规划特色

引言

自然界不仅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原料,还通过其丰富多彩的景色,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很早以前,人类就认识到自然景观的精神愉悦作用,并通过园林的形式对其进行抽象概括,再现第二自然,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到了现代,生活在拥挤嘈杂城市中的人们,更加向往自然景观带给人的平静感受,使他们可以忘记生活中的烦恼,舒缓紧张工作的压力。现代的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园林,为城市里的人提供了一片视觉和心理上的“绿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何在人工环境中再现自然,在中国漫长的园林建造历史中,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手法。例如通过对各种形式石材的组织堆砌,形成千变万化的叠石掇山造型,以此来象征自然山岳的各种形象;又如通过精心开凿的各种动、静水体,象征自然界的河、湖、溪、泉、瀑等。所有这些手法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以此向人们传达自然环境的意向。现代城市公园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必然会承载一些城市的功能。加上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现代城市公园相对传统园林来说要具备更多的功能,势必会影响到公园的景观塑造。但不论现代城市公园的功能如何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再现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满足新的功能的前提下塑造人化自然景观,是本次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

1 公园环境与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1.1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既体现在参与建设公园的各部门或集团之间,又体现在整个公园的运作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景观设计和建成的效果之中。限于论文主题,在此仅涉及整体性的形体环境方面。整体性形体环境的一切组合都应该是支持人的想象,合乎人的行为。

1.2 因地制宜原则 即: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特别是注重地方性植物的运用;规划应顺天应时,新的设计须以当地的自然生态过程为依据,将阳光、地形、水、风、植被等能流、物流的流通过程融合在所设计的景观生态过程内;尊重地方特有的民俗、民情并在景观设计中给予体现;景观、建筑小品和构筑物的设计考虑到地方的审美习俗与使用习惯;注重园区内古迹和纪念性景观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及具有场所感的景观开发;在尊重地方传统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群众对时尚游乐方式的需求。

1.3 和谐、发展的原则 公园景观的设计要讲求其自身的和谐性、人与动物及景观之间的和谐性、景观设计自身所反映的文明健康性,从而建立一个全方位衔接良好的和谐景观,进而营造出一个人与动植物和平相处、共生共荣的和谐环境。

1.4 以人为本的原则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根据当代人类的行为心理特征,自觉地为人类的发展寻求一个美好的、适宜生存的空间。

2 园林环境与景观设计的依据

2.1 科学依据 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如在园林环境设计中,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原地形进行园林的地形和水体规划。设计者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北方的冰冻线深度、土壤状况等资料进行详细了解。如果没有详实资料,务必补充勘察后的有关资料。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地形改造,水体设计等提供物质基础,避免产生水体漏水,土方塌陷等工程事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也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要求,生物学特性,根据不同植物的喜阳、耐阴、耐旱、怕涝等不同的生态习性进行配植。一旦违反植物生长的科学规律,必将导致种植设计的失败。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施,更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园林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所以,园林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2.2 社会需要 园林设计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公园设计规范》指出,园林是完善城市四项基本职能中游憩职能的基地。所以,园林设计者要体察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态,了解他们对公园开展活动的要求,创造出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游人的需要,面向大众,面向人民。

2.3 功能要求 园林设计者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园林空间应当定于诗情画意,处处茂林修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令游人流连忘返。不同的功能分区,选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如儿童活动区,要求交通便捷,一般要*近主要出入口,并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该区的园林建筑造型要新颖,色彩要鲜艳,空间要开朗,形成一派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欢快的景观气氛。

2.4 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经济是基础。同样一处园林绿地,甚至同样一个设计方案,由于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规格的苗木,不同的施工标准,将需要不同的建园投资。当然,设计者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作品。

3 规划特色

3.1 节点式布局、主次分明、节奏适宜 公园在景观序列的安排上, 采用节点式, 即每个景区都有一个主景作为重点空间, 围绕主景再有序的布置其它景点, 使各个点与缓动空间的设置变得和谐、有序, 富于节奏之变化, 避免了因序列饱和而产生的节奏上的反感。在处理主景的重点空间上, 在突出主景地位的同时, 着重于环境氛围的烘托。不仅在主景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其个性, 而且在其特定的环境意象之塑造上, 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3.2 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环境特色 水体在自然中的势态声貌, 会给人们以无穷的遐想和艺术的启示, 把自然中的水引进人类的生活, 并用水的艺术形态来丰富和补充人类环境, 加强园林景观的意境感受, 是极富表现力的构景方式。中国园林造景更有“ 造园必须有水, 无水难以成园”的说法。园林中只要有水, 就会显示出活泼的生气。

3.3 游览方式丰富多彩 浏览线是联结各景区的连续空间链。一个有序列、有节奏的安排, 可使人赏心悦目, 主次分明。而游览的方式,同样也给人以丰富多彩的经历, 留下深刻的回忆。以步行游览和游览车游览为主, 可以使游客在陆地自由活动, 到达任何一个景区。这是一个基础。而最具特色的是游览船游览和空中游览。为了充分利用水景, 我们沿湖开辟游览路线, 沿岸各景区开阔处设停靠点, 这样游客可以从湖上观看异国风情。同时, 空中轻轨游线有一部分伸人到水中, 从而拓展了游客的游览视线。

3.4 积极参与、增加娱乐 目前, 国内主题公园的参与性活动, 很多以被动的形式出现, 如观看各种演出等, 而主动参与的机会相对来说少一些, 使游客难以得到满足。若要达到游乐的目的, 游客必须积极参与, 其提供的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娱乐大大超过了视觉刺激。如今, 人们旅游的心理已经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观光向参与转化。所以, 参与项目的设置也是特色的表现。因此, 在设计中我们有意增加了主动参与的活动内容, 除巡游汇演、剧场演出、古代交通工具游览、儿童游戏场等参与性活动外, 还特辟有休息娱乐活动区, 设有果园、野炊、俱乐部、泳池、水上活动中心、特色民居等各具特色的主动参与项目, 增添了娱乐性。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6

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从实践来看,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平面设计、道路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平面设计。对于房地产项目设计而言,其大多是采用了规范化和规则化模式,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则与之有所不同,其主要有自由式、混合式以及规则式等多种形式。从实践来看,若严格按照自由式的风格进行设计,则园林景观在整体上的布局就相对的比较灵活一些,尤其是那些常用的蜿蜒曲折小路会将居民的室外空间合理的分割开来,在园路两旁设置的植被会让居民感觉到自由活泼、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若采用规则式的设计方案,在园路、广场以及水体等,都应当布置成适当的几何图案,并设置一些较为明显的轴线,给居民的感觉是整齐划一、中规中矩;若采用混合式的设计方案,则园林景观中不仅会有自由灵活的感觉,而且还有规则式的严肃。但实践中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模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通过生态园林建设,各种广场、园路以及绿化布置等,让房地产与景观绿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一个城市房地产花园。第二,道路设计。在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道路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其宽度不仅要适于正常的行走,而且还要满足生活用车的方便进出,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地考虑到行人、车辆的安全性。基于此,笔者建议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多选择环形道,并保证人、车能够各行其道。房地产生态园林的设计应当区别于一般的住宅小区道路设计,应当多增加一些迂回曲折、自然流畅的道路线条在其中,而且还要保证绿地与空间的形状能够科学合理的分割开来。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应当配合相关的植物共同组成一个生态园林景观,使行走在其中的居民能够活动一种景随步移的美妙感觉。第三,景观设计。对于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而言,景观设计是重点,想要让生态园林景观实现情景交融之目标,则必须充分地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即将人文情怀充分地赋予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当该园区的居民漫步于园林景观时,犹如置身于山水画之中,使人感受到春景宜游;夏景宜看;秋景宜赏;冬景宜居,表达出园林景观设计的诗情画意。可以有效地放松生活和工作中的紧张心情与压力,进一步舒缓其烦躁情绪,对日后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笔者建议在抓住一个主题思想的基础上,由设计人员具体的自由发挥,从而创造出一个千姿百态的景观格局。同时,需要注意园林小品设计,即应当保持一种雅致、简远以及疏朗的风格,不仅要突出设计人员的思路和想法,而且还要让这些景象表现出深远的意境,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以上是关于房地产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三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事项。(1)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应当与自然环境、政府区域规划相协调从目前房地产项目开发实践来看,生态园林的设计优劣直接关系着该房地产项目的受关注度,甚至会影响到该项目的成败。因此,绝大多数的开发商将视线都放在了园林景观本身的设计上,希望以更好的设计创意来打动消费者,但却严重忽视了与周围建筑景观的有机融合问题,导致适得其反。基于此,笔者认为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风格应当注重本土文化、当地环境,无论是选用岭南造园手法、还是海派园林精致手法或是皇家园林的恢弘大气的差异性选择,都要使之与周围的景观有机地协调起来,以满足风俗习惯以及建筑审美的要求。(2)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的植物景观选择对于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而言,选择适宜的植物景观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人员应当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对该房地产项目周边的地理位置条件、气候状况以及该项目的功能需求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然后再根据植物自身特性做出正确的选择。一般而言,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当保证植物配置多样性,并且要充分地利用植物的自身习性。此外,在选择生态园林景观布置所需植物种类时,应当尽可能的利用本土植物种类,这样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具有地方特色和亲和力,比如在广州市可使用大叶榕、小叶榕、凤凰木、桂花、红枫等常用树种,尤其是红棉花(广州市市花);还要注意运用本地植被种类对房地产园林景观加强设计铺垫,对于避免植物水土不服现象非常重要,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简化园林建设的后期管理工作。(3)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主题的选择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主题非常的重要,实践证明,独特的构思与鲜明的主题可以大幅度提高房地产项目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很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各种建筑结构和植物布设,应当保持主题的统一性,并且让人们欣赏完以后能够理解其中的强大文化内涵。比如,在园林景观主题设计过程中,关键部位适当选取虎尾草、大王椰、狐尾椰、红豆杉、银海枣、秋枫以及罗汉松等名贵植物,可以彰显该房地产项目的高档性品质。(4)房地产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边环境生态园林设计不仅要与周边环境有效地融合在一体,更重要的是还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起到保护作用,至少也不应当干预之。因此,设计之前应当对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周边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基于此,笔者在此应当提出一条善意的建议,即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各开发商应当顶得住诱惑,不能在城市公园及其绿化带旁进行无度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即便将来高楼林立,却破坏了城市整体景观。房地产项目开发必须注重与政府区域规划、自然环境、城市街景、历史文脉、人文风俗相协调,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作者:田穗红 单位: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