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特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管理的特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管理的特性

公共管理的特性范文1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公共管理时期的政府机构以及行政人员面对传统公共行政中行政人员狭隘的追求效率至上、缺乏灵活性、机械的服从上级命令并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等保守的特点试图进性一次转型来改变这种消极的状态,在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人格价值取向有了重新的定位,以更好的指导工作完成任务。这一时期的行政人员更多地被塑造为具有“经济人”特征的形象,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指向下行政人格转型后的特征进行分析:

1、企业家的人格

新公共管理理论把行政人员在公共行政过程中所具有的人格赋予了企业家的人格特点。而企业家的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是理性经济人,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传统的各级政府把更多的精力都花在了对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了,而却并不在乎其效果如何。具有企业家特点的政府以及行政人员也在不断地寻求改变这种状态的办法。政府以及行政人员则认为业绩指标提供了测量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用来表明各级政府部门在争取达到目标上做得如何。对于结果或业绩的看重,会使得行政人员越来越把精力和目标放在这一方面,其行政人格也受其影响作为价值取向去判断事物、指导工作。新公共管理理论还认为,“政府应具有一种‘投资’观点,应把利润动机引进为公众服务的活动中,变管理为企业家,学会以花钱来省钱,为回报而投资”。[1]在美国的政府中,有上千万的人受过训练的花钱者,但几乎没有人受过赚钱的训练。加之受到抗税运动和财政危机的影响,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越来越努力寻求非税收的收入并衡量其投资的回报。

2、有限的责任感

新公共管理对于行政责任方面也受到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影响。他们对责任的理解和评估也像传统公共行政那样通过外部力量进行约束。但是,他们也有一些重要方面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的责任观。如在新公共管理中,他们是建立在假设传统的官僚机构和组织效率低下的基础上的,传统官僚机构和组织测量的是他们投入的多少,而不是测量的结果。在传统官僚组织中,正如“奥斯本和盖布勒所言:‘因为官僚制政府不测量结果,所以它很少收获成果’。导致政府失败的不是对成果—例如,街道的清洁度或儿童获得的知识—的控制,而是对投入—例如,资金和人员—的控制”。[2]所以奥斯本和盖布勒针对于传统官僚体制的弊端提出应该像企业模式那样,要注重结果。因为在私营企业看来,他们之所以重视结果是因为如果企业的关键数值变成了负数就意味着他们是属于负盈利的,就会面临停业的危险。公共部门和机构如果不出成果或者成果不大的话也不可能停业和被取消经营的,所以他们建议把绩效评估作为来测评企业的利润一样用到公共部门中来,行政人员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从而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所以这时候责任的焦点也发生了转移,不再是对过程投入的责任,而是在于满足出成果、出效率的绩效标准。

其次,新公共管理的观点认为“公众被重新视为由各自都以一种服务于其自身利益的方式行事的个体顾客组成的市场”。[3]在这样的观点中,对于政府以及行政人员来说,他们只是对那些能够积极主动与他们进行对话表达对公共服务有迫切需求意愿的顾客负责,而不是对所有公民以及公共利益负责。同时在对顾客负责的基础上,政府以及行政人员通过与他们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要对不同的顾客进行筛选与区分,依据他们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迫切程度以及公共服务所涉及到的范围分为了主次顾客,并有意识的去辨别应当先提供给谁,以达到提供工作效率的目的。所以这时的政府责任就在于他们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且依据顾客对需求不同要求、喜好以及对之前提供公共服务的满意与否进行工作的调整,这也是政府以及行政人员在对其角色和责任进行的一种新的定位,即改变了以为传统公共行政中政府 以及行政人员高不可攀、冷漠以及冰冷的形象,改变了对公众漠不关心缺乏公共责任感的态度,努力塑造具有亲和力和责任感的服务者的形象,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官民关系,并逐渐影响着行政人员的价值取向以及责任观。

新公共管理对行政人员的人格要求,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中要求行政人员只对行政组织、上级以及本岗位负责而不需要考虑他们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与后果也不需要考虑公众的意志的责任感。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人员倡导的新的责任观开始把责任的焦点转移到公众身上,虽然这种责任感在今天看来是有限的,它局限于他们所应负责的“顾客”,但是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中所认同的责任感来说显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转变在于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鼓励更多的私营企业的加入,改变了传统管理过程中公共服务只能有政府部门来提供的局面,把公众看作是顾客,为顾客提供回应性的服务,根据顾客的需要提供服务和改进服务质量,使顾客能够充分地了解并且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哪种服务,这时行政人员在责任追求方面也是事先签订了合同,通过合同化的管理保证了责任能够得到具体的落实,行政人员的责任感也得到了增强。

3、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相对统一

新公共管理则继续发展了对高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追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剧的压力和挑战、信息化以及摆脱低效率、高财政支出的局面,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其实质也是一场力图实现社会公平与追求效率和谐发展的政府改革的运动。由于之前的传统公共行政强调对经济和效率的追求,新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将效益原则加入到价值追求当中,这其中的内涵不仅包括了对社会与公民投入更多的资本,而且还意味着政府所进行的行政活动从本质上以及追求上是对公众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也要求行政人员把效益也作为追求的目标。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要求行政人员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要多倾听顾客的意见,这是对社会效率到达前所未有的关注。政府机构及其行政人员对效率的追求不同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对效率的崇拜。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政府和行政人员必须能够对迅速变化的社会问题做出及时反应,使政府和行政人员能够办事高效、反应灵敏,这是对效率这一价值追求的回应。另一方面,面对高失业率的局面,大量的贫困人口需要救济,这也需要行政人员要更多地注重社会公平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公众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来,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日益强烈,公众们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及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呼声日益高涨,所以要求行政人员对社会公平的维护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3] [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5.

公共管理的特性范文2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类型;管理特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园林工程是一种复杂的多项目综合性工程,施工的难度很大,施工方无论用哪一种施工方式,都要考虑到工程完工后的景观效果和视觉效果。园林工程包括的工程项目有假山、植被、园墙、水景等,要想将这些项目完美地融入到整个工程中去,营造一个良好的观景氛围,必须对工程进行科学地管理。园林工程的管理涉及到许多项目施工单位,所以在整个园林工程建设中,各单位的协作与配合至关重要,如果在工程中各施工单位不能形成合力,会加大工程的难度,增加工程的成本。所以施工方要在工程开始之前先确定施工类型,根据工程类型对各单位进行调度。

一、施工的类型

园林工程和其他工程最大的不同,在于艺术性在工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施工类型根据景点的性质和施工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个是基础性施工,另一个是主体性施工。

(一)园林基础性施工

1.土方性施工

在园林基础性施工中,土方性施工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整理场地、引水铺路、铺设管道、建造假山等,都是土方性施工必须要做的事,可以说土方性施工是整个园林工程中的基础,没有土方性施工这一个步骤,就没有园林工程的后续步骤。

2.结构安装施工

在现在的园林工程里,结构安装施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的园林设施都开始在景点建设中运用结构安装施工的方法,增加景物在园林中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3.混凝土施工

作为现代建筑的主体施工材料,钢筋混凝土也在园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方法被分为了两种,第一种是预应力混凝土园林施工方法,另一种是普通混凝土园林施工施工方法,这两种混凝土施工方法在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要求上均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决定了这两种方法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方面。

4.装饰工程施工

园林工程中装饰的施工可以包含很多方面,工程中许多景点都需要装饰性施工。装饰性施工的内容也很多,例如墙壁的粉刷施工、门窗的装饰施工、天花板的粉刷施工和玻璃的装饰施工等,装饰工程施工可以增加园林工程的美感,在景物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园林主体性施工

1.假山的设置

在园林工程中,假山和石头可以说是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施工方应该事先理解假山的设置在园林工程中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表达的意境,然后使用合适的表现方法,选择合适的假山材料,再将假山放置到园林中最合适的位置,确保假山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感。

2.水景的建设

水景是整个园林工程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就应该对水景的设计拟出大体的思路,在进行水景建设的时候,施工方还要对水闸进行设计。

3.绿化带

园林的绿化工作应该被放在上述两种施工环节之后,只要水景和假山的建设能够完美地完成,园林的绿化工作便会水到渠成。

二、园林工程的管理特点

(一)施工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

施工的程序与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所建园林工程的性质、工程设计要求、现有施工条件所决定的,施工的计划会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施工方必须遵循园林工程施工的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不能为了园林工程的艺术性就脱离实际。

此外,园林工程的管理牵涉到许多部门,在园林工程的施工中,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相当重要,如果每个部门在工程中各自为战,会极大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效率,延缓施工的工期,增加工程的成本。所以,在园林工程的管理中,组织统筹工作非常重要,工程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将每一个部门统筹起来,形成合力,将园林的建设工作完成地尽善尽美。

(二)工地现场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工程的现场管理水平低下,会直接导致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低下。现在的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家施工企业要在建筑市场中脱颖而出,除了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工程设计的质量外,最重要的是要在工地进行合理有效的现场管理,除了对工程中的一切要素进行合理调配之外,还要对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因为工程人员的疏忽和操作不当所引起的额外损失。

在正常情况下,工地管理的水平高低会对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生影响,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正是施工企业日常管理水平的体现,所以从工程开始阶段,到工程验收阶段,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统筹管理,给业主留下严谨认真的印象。

结束语

园林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对园林工程的施工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施工方在进行施工类型的选择的时候,要以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目标为主,灵活运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或施工材料,做好园内的水电建设。随着园林工程的建设在国内不断地推进,工程招标也开始在社会上广泛进行,这样就导致了园林工程在我国建筑市场内的竞争逐渐激烈化。想要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脱颖而出,施工方可以借鉴其他工程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经验。园林工程和其他工程不同的地方在于艺术性在工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施工方必须用施工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体现出工程的艺术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园林工程的美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薛其涛.园林工程的施工类型及管理的特点[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2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2:1.

[2]徐梅.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探讨[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2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2:2.

[3]覃温.南沙区市政道路园林景观改造与工程管理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王文刚.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科学分析[J].价值工程,2011,15:80-81.

公共管理的特性范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的特点 管理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论述

项目工程旨在从项目工程设计开始,通过对工程场地的考察、整体方案的规划、建筑材料的选用等一系列施工建造过程的监督管理,以便于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按期完成,并对其在建筑工程建造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调节与解决,确保工程在安全有序的过程中去完成。因我们国家的建筑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够建全,机制也不够成熟,所以在对我国的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性的难题,下面就个人多年在建筑领域所得到的经验对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些典型性问题做出了总结。

首先,建筑项目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这个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完整的管理体系机制需要各个项目部门的有效配合,而形成一个体系健全的管理机制就需要依据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案,从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入手,按人员自身的技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使人力资源的利用实现最优化,逐渐的改善和解决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建造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近年来,由于各种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不善而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分工混乱引起的。政府机构也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检查与监督力度,切实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性问题。所以,建筑管理的相关部门要合理而科学的将工程建造项目管理的工作相应的分配各负责小组,实现权责分明。这样在建筑工程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做到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负责人,并尽快的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对其进行有效评估,使建筑资源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最后,建筑项目的管理方式不切实际。我国现今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方式是以个人承包为主,以政府管理为辅的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形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与我国现代化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是不相符合的。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如果只落实给个人,就会产生诸多的工程问题,有些管理者会伺机从中获取私利,而简化工程的监督流程,甚至使用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原材料进行施工建造,管理环节也是松散混乱,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能。再加之政府的一些人员监测与监督不到位,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为建筑项目管理的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所以,努力的探寻适合我国建筑工业项目的管理方式,也是我国建筑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重要的意义

2.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

第一,有明确的目标。建筑工程的建设实施要确立与实际相符的目标,从开始进行工程的建造再经过具体事项的研讨和方案的制定直至最后的工程完工,都是在一个明确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造中,要严格把关各种建筑所需的原材料规格,选用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标准的原材料来运用到工程建筑中,参建者必须都是国家承认的具有技术证书的人员,严格把控工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要做到权责分明。建筑工程由于其工程的特殊性,整个工程的规模比较庞大,就使得其工程结构具有多样化,所以对工程管理的制度就会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工程建设的专业性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工程建设要在最初开始的时候就将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分配得当,将工程建筑任务有效的进行落实,明确各个项目的责任要求。

第三,建筑工程的复杂性。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就变得更加的重要,建筑工程建造的最大特征就是项目的资金投入大、建造工程的技术难度高、工程建造的时间长和工程建设的范围广等。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其工程的复杂性更要求建设者要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踏实稳健的开展施工工程的建造,切不可急功近利,最后得不偿失。

2.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一些先进的技术成果也被逐渐的应用到各个领域,现代化的运营理念与管理形式也循序渐进的运用于建筑领域。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对整个建筑的质量与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对管理效率的优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有益于建造工程中各项目之间的信息流通。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作为一名建筑行业的建设者,我们都知晓,建筑领域的各个项目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各部门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要具有科学化、技术化和时代化的元素,利用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来有效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各个领域都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另一方面,有益于及时有效的解决建筑工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在建筑工程管理项目中,大多都是以私有为主的建筑企业,固守原有的旧模式,缺乏创新的意识,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现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需求,使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触碰到法律,这是管理项目与实际建筑工程发生矛盾的地方,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尽快的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使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结束语:

随着各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各行业之间竞争的趋势也日益激烈,为了适应时代洪流迅速前进的形式,我国的各个行业也都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措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建筑业也要不断地完善自身行业发展的现状,优化建筑项目管理机制体系,使其逐渐的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和信息化,不断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要提高建筑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项目建造的质量与安全。加强项目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将最新的科研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建筑项目管理的工作上,实现建筑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提高管理的效率,更好的为整个建筑项目的进程做好指导性的工作。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更为乐观。

参考文献:

[1] 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4).

公共管理的特性范文4

关键词:综合性园林景观 工程特点 质量控制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地提高使人民对精神层面的的享受要求日益提高,对个人意志情趣的彰显和体现日益注重。而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大大的推动了综合性园林景观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 我国园林景观的施工特点

我国园林景观与泼墨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力争营造出景观渐变,回环往复、韵致盎然的诗情画意的优美境界,显示其动静相宜的韵律美,工整协调的建筑美,绿意盎然的自然美,浑然一体的空间美,在世界园林景观建筑中独秀一枝,是我国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我国园林景观的具体特点主要包括工程量较小、随意性强、工艺程序多而杂、自然景观观赏要求高;园林景观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建筑,要求建筑师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较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能随意即兴创作发挥;园林景观工程的建筑材料,特别是植物材料要求体现自然美和艺术美;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要求与自然景物(例如各种花草树木)相协调统一,要求施工者具备良好的园林艺术知识;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建造容易受外界的不可抗力(例如恶劣天气、地震等)的影响,造成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等问题;园林景观工程在建造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景得宜的设计原则,自觉遵守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1]。

二、 综合性园林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2.1 缺乏专业性人才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涉及专业范围广泛,包括土木工程、艺术、人文等多个专业,专业性强,对工程师的设计水平要求高。而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作为当下新兴热门行业,使得既具有综合性专业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万金难求。目前我国国内顶端的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师呈现稀缺局面,导致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高低不齐,市场较为无序混乱。这种不良的恶性循环就致使综合性园林景观方面专业性人才的大量缺失,综合性园林景观建筑事业的发展面临瓶颈期。

2.2 设计环节审查不严

一份有创意、水平高、合理完善的设计图纸是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条件。如果出现设计图纸审查不严的情况,施工企业很可能就要面临反复返工、改建、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等尴尬局面,同时引起施工效果远达不到设计效果、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形象受损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在各自的工作环节都要高度重视综合性园林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及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便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水平[2]。

2.3 材料及成本控制不严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关键和基础是建筑材料,包括普通建材和绿化苗木。而绿化苗木的价格、质量、采购、审核及后期的养护等方面的变数较大,可控几率较低,容易导致施工成本变动较大,影响压缩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经济效益的拉低。

2.4 施工进度无法保障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具有工程量较小、工期紧张、随意性强、工艺程序多、涉及专业范围广等特点,容易出现施工过程中赶工的现象;而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建造容易受外界的不可抗力的影响,加上专业性人才的缺失等问题容易导致施工进度无法保证,延误工期,影响因交接而违约的情况地发生[3]。

2.5 没有按时、按质养护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较为特殊,绿色工程部分所占比重较大,绿化要求较高。而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花草苗木的生长受到季节、天气等自然力量的限制,就意味着园林景观的养护工程是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质量优良的基础和保障。所以施工企业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养护和维护工作,聘请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定期维护管理园林绿化工程,建造优美和谐的园林景观,提升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和品质,符合业主的精神需求。

三、 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

3.1 加强景观工程的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要想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地高效竣工,一定离不开对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为了建设优良的工程建筑而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施工企业在开工之前要制定切实合理的进度计划(要求考虑到天气等自然现象的影响),从建筑材料的供应、施工主体、施工对象等方面整体把握、全盘考虑;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远见性的提出应对措施、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和管理规范,保证施工人员有例可依,有据可行。借此为整个工期地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保证景观工程高效、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较高社会信誉,有助于施工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4]。

3.2 提高绿化工程的管理水平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不同于普通的工程建筑,在施工方面面对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和考验,特别是绿化工程中绿色植株难以成活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做好绿色植株成品的保护工作,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在采购绿色植株的过程中,既要节约采购成本,又要保证绿色植株的品质。采购人员应该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及时了解和把握植物市场的行情和动态,熟悉最新的价格走势,增加和商家谈判的筹码和优势,采购价格合理质量上乘的植株,增加其成活几率,减少后期反复栽种所损耗的财力物力,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植株种植过程中的管理,聘请有种植经验的园林工人严格按照绿色植株的生长习性和相关种植技术要求进行栽培和养护,以保护绿色植物为基本种植原则,避免因失误或求快心理造成植物根系受损而不易成活的情况;种植工作完成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按时定量给植物灌溉浇水,保证植物有充足的成长空间、阳光、水、和营养物质[5]。增加植物的存活率能有效的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3.3严格规范施工环境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景得宜的建造原则,可见施工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对园林景观工程有着重大的影响。施工企业在选择施工地点前务必要做一个全方位的自然景观调查,对施工地周围的水源、电源、场地、空气质量、周围的工厂建筑物等有一个全面的排查,消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和影响工程建筑顺利完工的隐患因素,通过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协商,对施工未区域设立标牌或警示牌,以避免施工环境和景观工程受到人为的破坏,从而造成返工、重修等后果而延误工期。

结束语: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事业是时展的产物,相信随着社会进步,专业性人才的涌现会使综合性园林景观的施工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更进一步台阶,造福更多有需求的人,提升整个城市的建筑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戴永灿.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J]. 经营管理者,2014,19:305.

[2]王伟东.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2012,02:247+249.

[3]刘素兰. 综合性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应对策略[J]. 科技信息,2012,34:484-485.

公共管理的特性范文5

关键词:知识型人才;知识型人才特点;知识型人才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097-02

1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首先是由彼得・德鲁克提出,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总之,就是运用那些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劳动,给产品带来高附加价值的人们。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作用和比重也日异突出。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劳动力已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劳动力:

(1)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忠于自己的职业,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己。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来源。

(2)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成就欲望。他们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希望有所成就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3)知识型员工具有强烈的自尊和自主意识,恃才傲物,难于管理。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他们做事有自己的主见和方法,很难适应在别人的不断督促和严格监管下工作。应尽量给予其充分的工作空间,不要过多的控制和约束。深奥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自尊意识,培养了他们一些难于融洽于组织的个性特点。这种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管理也是每个组织的难题。

(4) 高附加值的创造性劳动。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和灵感,进行思维的创造性活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不断使产品和设备得以更新,引领科技前沿。这正是知识型员工不可代替的原因,也是他们自身价值之所在。

(5)对知识型员工的传统监督、考核难以实现。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不是操作线上的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可以通过熟练和经验获得来提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服从规范化的绩效管理体系。而是通过大脑中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个过程是无形的,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场所,也没有工作程序和规范,所以很难监督。而工作的结果,是与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完成的,这里面包涵着大家共同的心血和劳动,也就难以考核个人的成绩。

(6)知识型员工尊重知识,轻视权威,流动意识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捷更方便。知识型员工凭借独特深厚的专业知识,知晓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及其欠缺不足,所以他们不会盲目跟随任何权威。他们的兴趣集中在对专业的利用创造并希望有所成就,这就使他们追随自己的职业发展的动机更强于对他们企业的忠实;再者他们拥有才华,富于创造力,他们能够胜任任何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这都是他们流动意识强的基本条件,并且通过流动,他们还能不断提升自已的价值。

而要管理好他们,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根据马斯洛(Abraham.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假设每个人都存在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种需要层次,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有高层次的需求。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水平和社会状况下,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已不是问题,现在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从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我国学者张望军,彭剑锋等先后对深圳华为等150名研发人员实施了“创新型企业员工激励要素调查问卷”。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地进行了企业员工激励因素与内在需求的分析,比较、分析得出了知识型员工需求要素排序是:工资报酬和奖励(31.4%);个人成长和发展(23.7%);有挑战性的工作(10.2%);公司的前途(8.0%);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6.5%)。由此可见,要想让他们为企业心甘情愿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还必须满足他们各种各样的需要。

2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高效管理

基于知识型员工的这些个性特点和需求特征,高新技术企业现在也正处在管理的升级换代和大力改革的阶段。高效地管理知识型员工势在必行,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组织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产业时期是层级制或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那种层级制组织结构属于垂直沟通模式,严格按照等级制执行任务,自上而下,速度慢,效率低,又不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而在以创新和效率取胜的时代,这种组织结构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知识型的工作也是以创新为主,需要的是灵活变通的组织结构。往往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诞生并非哪一个人所为,而是由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一种与之相协调的团队式或虚拟式的组织结构,为了任务和目标的完成而集合在一起工作,又随着任务和目标的完成而解散。这种扁平式临时组成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有利于大家思想的共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利于进行快速有效的决策,争取市场的先机。

(2)以人为本,以能为本。

一般的组织中都是以职位设计来选聘人,在其位某其职。而对知识型员工来说,这种工作方式太单调,太枯燥,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挥。在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中,要实行“以人为本,以能为本”。他能做什么,他适合做什么,而不是说在应该某个职位上做什么。现在有些企业还推行了内部轮换制,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这样不仅扩大了他们知识面,激发了工作积极性,还能让他们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强相互协作。

(3)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薪酬战略。

①要建立有利于知识型员工知识的发挥和利用的绩效衡量体系和评估体系。我们的绩效衡量体系要符合知识型员工的劳动特点,要有活力,要能够牵引员工去努力工作,去创新。而评估体系要公平,公正,公开;还必须能驱动员工迅速将他们的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快速转化为市场价值和客户价值来参与对员工工作的评估。

②要建立全面的薪酬管理体系:可分为货币性薪酬(工资,奖金,津贴)和非货币利(股权)。全新的薪酬体系要以知识型员工的个性需求为中心,要多样化,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与绩效评估体系的联系。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中,不少公司用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等方式来吸引、留住核心人才,将员工的长期利益和组织的长效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的一个有效的长期激励措施。

(4)科学职业生涯管理,变终身雇佣为终身学习和培训。

希望不断成长和有所成就是知识型员工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①要有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学习和培训体系,如专业知识的深造,管理培训,出国培训等,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职业素质。②能为知识型员工提供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技术方面,可以制定严格的技术等级,让他们一级一级往上升,会很有成就感;管理方面,可以设置副职和正职,或内部晋升制。我们的企业不要觉得,提供培训机会是一种资本的浪费,那是完全错误的。要知道对这方面投入的收益将会大大高于对于物质方面的投入。

(5)实行弹性工作制,营造出一种适合知识型员工创新的环境。

①工作时间可以弹性化。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距离办公完全可以实现,这不但解决了在交通拥堵中耗费的时间,而且他们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时间,以他们最理想的时间和方式来完成工作;其次还可以帮助解决他们自己的生活问题,这种人性化管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②在文化环境方面,我们的企业要鼓励创新,提倡创新,奖励创新。对他们要允许犯错,包容错误,促使他们勇于追求创新。这可以用一些奖励措施来推动,表现在物质方面比如各种各样的奖金,也可以表现在精神方面如以主要创新人员的名字来命名产品或颁发证书等。

(6)情感激励,有效沟通。

知识型员工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他们的创造性,这也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而员工的心情好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因此,情绪具有一种动机激发功能。根据对成功企业的调查和理论概括:感情激励能使企业组织与职工之间的要求相互满足,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管理者不能再用雇佣观点和等价交换的思想来管理企业员工,要尊重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依靠外力,更依靠员工的内部状态,其中包括士气、情绪等因素。管理者要多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工作。

(7)重视心理契约。

在20世纪 60年代,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将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引入了管理实践。它强调了在组织和员工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经济性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期望和理解。这些期望是契约双方相互知觉但非明确表达的、不被其他单位所共享的,它包括了个体水平的期望和组织水平的期望。这些无形的、表现为心理情感需求的期望构成了心理契约与认同的基本内容。

(8)知识型员工风险控制和管理。

①在与员工签订合同时,就要加入禁止性条款。例如,在离职后一年不得在本行业公司中就业。

②建立知识系统管理体系。将员工个人的知识转化为公司全体的知识。可通过工作汇告或会议纪要的形式保存,让每个员工就记录下自己的工作,特别是掌握着重要技术和客户的员工,一定要详细。并把这些信息在公司范围内广泛传播,让知识共享,高效流通。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管理研究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问题与解决之道[J].MarketingManagement,2007.

公共管理的特性范文6

【关键词】大型设备吊装管理 平面管理 安全管理 技术管理

1.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国内冶金及其它建设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高度更高、跨度更大的钢结构厂房。设备体积越来越大,重量越来越重,从而使大型设备构件吊装成为需求,对其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大型设备构件吊装多都采用大型履带吊车、塔式起重机等先进的吊装设备。通过成熟可靠的吊装技术支持、安全管理、场内场外的施工协调来保证大型设备吊装工作的安全和流畅。大型设备吊装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型设备吊装必须要确保100%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

2.工程概况

包钢新体系炼钢厂房长454m,宽170m,高77m,钢结构安装量6.2万吨,单根柱最重230吨,分段吊装重量75吨。设备安装1.65万吨,管道安装3000吨。

在包钢炼钢工程中我们组织了5台大型吊车:1台400T、1台350T、2台250T、1台200T 履带吊。以及200吨以下的吊车20余台,成功的完成了钢构件安装、16台天车安装(其中450吨天车5台)、大型炼钢设备安装、以及利用天车无法完成的设备吊装工作。

3.平面管理

多台大型吊装机械作业,平面现场管理困难。布置五台200吨以上大型履带吊车,一些大型机械设备在厂房结构施工时,需要同时就位,各专业协调施工。大量的材料、构件及设备需要进场,物流通道拥堵繁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严肃平面管理的计划性,各专业服从统一安排,强调“计划就是纪律”,主要行走大型吊车通道不许其它车辆停留压占,构件、设备按照进度安排组织进场,不盲目在现场堆放。

物流通道占用、挖沟、断路由施工调度协调限定占用时间。电缆、油品等易燃物指定专区存放,设备箱板、构件边角料、垃圾及时清运。现场设备、构件有序堆放,避免二次倒运。

4.安装分区管理

在总施工平面图上提前划分区域,项目部统一安排,分配各区施工队伍,管理构件堆放,道路临时占用,车辆行走。

机械设备分区配置,相对固定使用,需要跨区域行走提前通过工程例会做出安排,做到安全运行。在包钢炼钢工程中我们分成三个区域施工,分区管理,有重点、有主次、相互配合,确保了安装工程的有序进行。

5.安全管理

大型钢结构厂房自身的复杂性和多因素影响,使其设备构件吊装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和事故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大型设备吊装对象一般都是项目中的关键和核心设备,其工作进度对整个项目进度有决定性作用,大型设备构件吊装一旦发生事故,财产损失及社会信誉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安全工作始终是大型吊装机械管理工作中的前提。

5.1大型吊装设备动迁的安全管理

5.1.1动迁方案要提前编制,并且详细可行。对行走路线、机械的改组装、车辆运输、机械保护及对周边的影响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并有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5.1.2对施工单位的严格管理。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对施工单位安全具有责任感并给予足够的重视,继而增加对安全保障措施的投入和加强工作过程中施工安全的管理。

5.1.3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动迁前都要召开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参加的交底会议,使管理层和一线操作层对操作方案都心中有数,从而能够使各方协调一致,落实各项工作到位。

5.2大型设备构件吊装现场安全的管理

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框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使各级职能部门、人员、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在每一个大型设备、超重构件进场时,都要对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针对评估出的危险因素,逐条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整改。

进入施工现场,要对操作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知识,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确定危险源,编制应急预案,现场安全检查,要把管理工作的重心倾斜到操作一线,时刻关注现场情况的变化。从吊装机具索具的准备,吊车移位,到监控吊装环境的变化,现场安全措施的到位情况,具体施工是否按原定方案执行等,都要严格对待,确保吊装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5.3重视吊车的地基处理

吊车行走路线道路的地基处理要给予特别关注。地基处理质量的好坏对大型设备吊装的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项目部从大型履带吊车进场开始就对地基处理非常重视。在设计地基处理方案时专门找有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计算,这样增加了吊装设备的动迁费用,但是项目部认为这样的投入是保障大型设备、构件吊装安全所必需的。保证了吊装机械的安全也就能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进展。

6.技术管理

场内场外的工作都是围绕技术方案来组织实施的。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是大型设备吊装安全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和指导方针。

6.1技术储备、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

大型设备构件吊装是一项脚踏实地的特种工作。对于新的技术坚持适用的原则,不片面追求新奇。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积累好的施工方法和经验,建立吊装技术库,收集国内外各种吊装机械的性能数据,鼓励技术人员对各方面进行革新和创新。使之更好的适应现场的施工条件和要求。比如在总重达700吨转炉炉壳的滑移就位过程中,自行设计制作了滑移车,专用的吊装扁担,反复就吊装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利用450吨天车配合滑移,使得这个炼钢的关键设备顺利的就位。转炉炉前平台和密闭墙安装,我们把25吨汽车吊放到11.35m平台上发挥作用,解决了部分天车无法就位的设备吊装问题。

6.2建立完善的技术评审制度

每一次大型设备吊装,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包括现场施工人员对方案进行严格评审,尤其对事关大型设备吊装安全的技术措施要分外严格。评审后要根据评审意见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务必使方案有良好的可行性。比如,汽化冷却系统烟道的吊装工作,由于此类吊装并无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邀请专家多次对吊装方案进行评审,最后根据评审意见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从而使吊装能够成功。3台70吨汽包安装在59.5m平台上,我们经过多次论证,利用400t和350t履带吊,采用抬吊的方式一次安装成功。

6.3技术方案的执行

技术方案一旦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使其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现场情况变化和确需修改原方案时,必须经过讨论,按相关程序进行汇报,经批准后,才能执行。在吊装过程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留在现场进行指导,不能随意离开。同时监督施工现场是否是按照制定的方案实施的,有紧急情况时,也能进行及时处理。每次吊装都要进行现场交底,交底要详细,并且使现场的每个作业者都要清楚。

6.4做好吊装设备和吊装机具索具管理

吊装工作最终都是要用吊装设备和配套的机具索具来实现的,管理好吊装设备和机具索具就成了大型设备吊装的重要保障。以工程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编制完善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设备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保证设备管理工作在项目部内部和各施工单位之间运转流畅。加强对项目施工现场的机具索具的管理,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机具索具都要及时向项目部反映并进行必要的整改,甚至是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