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范文1
首先,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者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者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监管或管治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固有的内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含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还存在着由于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因为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
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其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一般表现为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最后,金融危机的往往表现出如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造成经济危机;影响深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革。
金融危机的影响
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业;信贷银行;美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70-02
在美国目前爆发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许多金融机构都陷入了财务困境,甚至是破产倒闭,但是正当诸多信贷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之时,美国的农业信贷市场迄今为止受到的影响却很有限,尽管农业信贷标准变得更加严格,但主要农业信贷机构仍在正常运转。此次席卷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并未使美国主要农业信贷机构重陷20世纪80年代农业信贷危机时的困境,分析其中原因将对未来中国农业信贷机构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美国主要农业信贷机构的构成及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一)美国主要农业信贷机构的构成
美国农业信贷机构包括五种类型:商业银行、美国农业信贷系统、农业部农业服务署、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其他机构,如专属金融公司等。其中商业银行和美国农业信贷系统是美国最主要的两个农业信贷机构,其农业贷款量分列五个机构的前两位,且两者农业信贷之和约为农业信贷总量的80%,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及农业信贷系统对美国农业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此外,与很多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它们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表现优异,在此,主要对这两者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逆市而行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美国主要农业信贷机构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1.商业银行。在美国,提供农业信贷的商业银行一般是由小规模的社区银行组成,其中约93%的银行资产低于10亿美元,且超过60%的农业贷款来自这些小规模银行。这些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存款。在2008年的上半年中,只有5%的农业银行为负收益,远远好于商业银行的总体表现;超过50%的农业银行的净收益高于前6个月的水平。此外,在提供农业信贷的银行中,规模小于5亿美元的约占85%,而这些银行的平均贷款/存款比率低于86%,这表明它们还有较大提供信贷的空间。同时在提供农业信贷的6071家银行中,只有13家银行被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列为资本不足。因此,总体而言提供农业信贷的商业银行仍在稳健运行。
2.农业信贷系统。农业信贷系统由美国国会于1916年创立,是一个全国性的由借款人拥有的金融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组成的网络。借款者直接向农业信贷系统协会借款,而系统协会的资金是通过向其所隶属的农业信贷系统银行贷款而来。与商业银行不同,农业信贷系统各银行不接受存款,而是通过向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尽管当前金融市场动荡,但美国农业信贷系统银行及协会总体上保持了很强的盈利性,而且资本充足、信贷质量良好、不良贷款率极低。
二、美国主要农业信贷机构逆市而行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1.避免高风险投资。大多数农业信贷机构并未像其他很多大银行那样发放高风险的房屋抵押贷款,而且也未进行大规模的证券投资。美国大多数农业信贷机构则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尽管联邦农业抵押公司由于投资雷曼兄弟、房利美、房地美等公司的证券造成较大损失,但它本意却是要进行安全投资,因为这些公司债券本来具有很高信用等级,而且在遭受损失后,它已通过发行优先股募集了1亿多美元新资本,大大缓解了资本不足的问题,因此,美国农业信贷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由于做高风险投资而受到的冲击较小。
2.资金来源较为安全。就商业银行而言,多数小规模社区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较为有保证的当地存款,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银行更依赖于短期债券市场来获得资金。尽管当前金融危机对债券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一些大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但是由于其所占比例较小,所以总体上影响有限。当然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及失业人数的增加,存款数量可能会有所降低,但是小规模农业银行也可以从美联储基金中获得资金。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美联储贴现窗口获得一级和二级信贷资金,并且在急需资金时,尤其是在耕种和收获季节还可获得季节信贷资金。
就农业信贷系统而言,由于它是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合作性组织,且董事会成员是由借款人选出,所以它特别专注于服务农业信贷市场,并努力保持其财务状况的稳健性。系统各机构并不公开发行股票,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债券融资,尽管金融危机下债券融资出现困难,但由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依然良好,而且市场一般认为政府资助企业的债券风险较低,因此农业信贷系统通过债券融资并未受到大的影响。
3.贷款标准较为严格。造成本次金融危机和20世纪80年代美国农业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信贷机构发放贷款不够谨慎,发放贷款的标准主要是基于对作为抵押物的房产(本次金融危机)或土地(20世纪80年代农业信贷危机)未来升值的预期,而不是基于对借款人的收益及现金流的分析。
近年来,美国农业信贷机构吸取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农业信贷危机的教训,采取了较为谨慎的贷款政策,严格控制贷款比例。比如,近年来购买农村土地的现金首付款很多都在其总价值的50%以上,很多农业信贷机构都规定贷款最高限额为土地价值的60%~70%。此外,近年来购买土地或农用机械的长期贷款多采用固定利率。这样,农民的还贷压力较小,即使是在利率上涨、收入有所下降或成本有所上升时,从总体上发生严重拖欠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由于不会大量出现农民或信贷机构出卖土地来抵债的情况,所以作为抵押物的土地价值也不会大幅下降,因此,即使发生个别农民拖欠的情况,信贷机构也可通过收回其所抵押的土地并以适当的价格变卖的方式收回贷款,从而不会影响到农业信贷机构的正常运转。
(二)外在原因
1.近年来,美国农业部门净收益较高、流动性良好。美国农业部门,特别是种植业的净收益较高。尽管收益的一部分可能被用来购买土地、生产设备或用于生活支出,但是至少也有一部分被用来作为现金储备,美国农业部门的流动比率及净营运资本不断增长。流动性比率及净营运资本是衡量企业流动性的两个重要指标,而美国农业部门的流动性比率较高、净营运资本充足,这表明总体上美国的农业部门流动性良好,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在收益降低时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
2.农业部门债务/资产比例较低、利息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低。衡量一个企业或行业应对财务困境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财务杠杆的大小,财务杠杆越低,即资本结构
中债务比例越低,则该企业或行业还债能力越强,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小。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8年美国农业部门债务/资产比例仅为9.2%,且预计2009年此比例将略有下降,约为9.1%,这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农业信贷危机爆发时的22.2%。另一个常用的衡量财务困境l韵指标是利息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如果该比例超过25%,则表明该行业可能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但2007年及2008年美国农业部门利息平均支出仅为总收入的4.2%,远低于1981-1984年的13.4%,且该比例超过25%的公司也远少于20世纪80年代。
三、启示
1.农业信贷机构应加强风险防范。尽管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机构,包括农业信贷机构在内受到的影响有限,但随着中国相关金融政策的逐步放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及金融衍生品的逐渐增多,金融机构所受到的投资诱惑逐渐增多,农业信贷应时刻牢记“高回报必然伴随高风险”的箴言,在任何时候都应尽量避免为追求高回报而做大规模的高风险投资。此外,农业信贷机构应时刻严把贷款关,放贷标准应基于对借款人的信用及对贷款项目未来收益的严格评估,而不应基于对抵押物未来升值的预期。虽然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值钱的抵押物,但中国正在逐渐放松对宅基地抵押贷款的管制,若在未来突破法律障碍允许宅基地和建设其上的住宅自由流转。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信贷机构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特别是当做为抵押物的宅基地及农房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时,更应如此。
2.国家应为农业信贷机构资金提供稳定保障。中国农业信贷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储户存款及国家的资金支持,此外,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近年来还出现了由国家信用做担保的债券融资,如农业发展银行的债券融资就已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尽管中国农业信贷机构资金来源较为安全,但在市场条件不好时,由于失业人数增多可能会导致存款量下降,债券的发行量也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特殊时期一旦农业信贷机构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国家应及时对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3.提高农业部门的生产收益并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保证其还债能力。农业部门的生产收益情况是决定农业信贷机构能否按时收回信贷资金本息、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技术研究、生产指导、市场开拓等方面对农业生产给予大力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及生产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以保证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农户不会完全丧失还贷能力。此外,还应增强农户或农业企业的风险意识,引导他们尽量降低自己的财务风险,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及较低的债务/资产比例,从而保证他们的还债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晓黎.建设新农村应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EB/OL].国研网,2006-06-23.
[2]陈丹妮.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前沿理论综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10-04-15.
[3]郭保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思考――以山西为例[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03-02.
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范文3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比较分析
一、两次危机的成因比较分析
1、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出口大幅度减少,经常项目赤字巨大。亚洲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基本相似,同时它们的贸易结构相对单一,这就使得它们对发达国家需求的变化和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敏感。例如1996年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减少,而这些亚洲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90年代转为以出口电子产品为主,因此,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2.15%下降到1996年的0.11%。这对亚洲经济无疑是一次重击。
(2)“泡沫经济”也是引起这场危机的原因。当时,亚洲经济的繁荣发展有一部分也是依靠房地产拉动的,房地产的巨额收入使得大量资金进入这个产业,房地产价格暴涨。因此,亚洲经济工业化进程被缩短,货币化程度过高,多余的货币没有实际的劳务和商品作为依托。
(3)国际游资的参与是引起危机的重要原因。当时,以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为首的投资基金在亚洲兴风作浪,使得一部分资金从亚洲撤出,造成这些国家货币的巨大压力,成为这次危机的导火索。
2、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1)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以次级贷款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商业银行将次贷资产打包出售,并通过投资银行对其进行证券化,卖给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投资者。这不仅使银行将资金回收,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还使得所有相关的金融机构串在一起,同时又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使风险不断放大。
(2)信用风险管理不严格。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都假定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会持续增长,因此,发放贷款时就不考虑借款人的信誉。但是,房地产市场中价格是有波动的。在对信用风险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呆坏账,甚至是银行破产。
(3)房地产市场扭曲繁荣。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共降息25次。持续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行业火爆,很多投资家也将资金转移到这个产业中,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越积越大。自2004年中期开始,发地产价格下跌,贷款位于率增加,引发连锁反应,并最终成为全球性危机。
3、综合比较异同点
通过比较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得出这两次危机产生的共同原因是“泡沫经济”,即资本流动性过剩,并没有充足的商品和物资作为基础。另外,还有经常项目赤字巨大、外债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最后,利率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时由国际游资引发的,次贷危机是信用链条断裂的连锁反应。
三、两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关注与研究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次贷危机,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金融衍生品也随之出现。这些衍生品可以有效的将风险转移出去,但并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因此,如果投资者以盈利性为目标,危机就会产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危机的研究,认识到其利弊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可以分散风险,推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风险只能分散,不能消失。我们必须把风险置于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2、虚拟经济要有实体经济作依托
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都属于虚拟经济,一般来说,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实体经济作为依托,二者协调发展。虚拟经济极易引发泡沫危机,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全球化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次贷危机就是由于虚拟经济过快发展但缺乏金融监管的经济链条出现问题,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最后影响到实体经济。从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虚拟经济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因此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警惕泡沫的产生和积累,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
3、要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
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发生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各国金融监管过松。由此看出,无论是经济体制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加强一国的金融监管。在金融自由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金融的脆弱性不断加强,这就更加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我国金融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会有很多漏洞。因此,政府有效的金融监管十分必要。企业资金所有权的特点是资金大部分不是企业经营者所有的,使得企业的所有者更加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而这些业务很有可能对企业的债权人和整个经济造成损害。我国应该重视金融衍生品发展过程中得金融监管问题。
4、建立国际间的协调机制
在国际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为了维护本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国际间的互帮互助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略作为世界一份子的责任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势必会导致一国的危机蔓延至全球。这也是次贷危机带给我国的启示之一。如今世界上有四大风险评估机构,表面上它们有利于风险控制,实际上关于个体与整体的矛盾任然存在。因此,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生问题时,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的危机蔓延到我国,我们应该积极的与其他国家商量,采取措施来缓解危机,恢复本国投资者以及世界投资者的信心,为维护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星.美国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国际经济观察,2009,(12).
2.张.次贷危机是否与众不同.
3.秦柳.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东南亚经济危机的比较国发展—兼谈中国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中国发展,2009,(8).
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概述了本次金融危机的形成,并对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简要的抒发了自己的观点。
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一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全世界的股市和楼市在一瞬间蒸发掉一半以上,并且仍旧在下滑,大量的世界级的金融机构破产或者转型;金融市场风声鹤唳,银行惜贷如金,流动性陷于干涸。世界经济已经出现“硬着陆”的迹象。各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大的滑坡。数据统计,美国第三季度增速也下滑GDP负增长0.3%,英国负增长0.5%,德国负增长0.5%,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速也下滑到十位数以下。大部分的经济体在第三季度的小幅下降将在第四季度转化为大幅萎缩,下降程度可能达到第三季度的数倍以上。
经济危机发自于金融危机。对于产生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一致的共识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形成的。因为在美国,贷款非常普遍,房子、汽车、信用卡、电话单等,都有信贷,有信贷记录被视为是信用的记录证明。其原因可归结为:第一,基本信贷原则丧失。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一般要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美国的次级贷款实现零首付,半年内无需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降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次级贷款的对象没有还贷能力,放贷银行违背了今本的信贷原则;第二,金融衍生产品产生的过度泡沫,与大量的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相伴随的风险,资产证券化这一衍生工具,在本次次贷危机形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三,监管缺失,美联储鼓励金融创新,衍生工具可以分散风险,对金融衍生工具缺乏了应用的监管;第四,美国经济体系出现问题,美国的基本经济基础是高债务经济,是全民债务经济,向全世界借债来支持高消费水平;第五,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金融体系为一个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体系,美国的双赤字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美元的地位,2006年美国的赤字已达其GDP的6%左右。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国货币当局,在长时期内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支持美国经济的发展,加上松弛的金融监管,鼓励发展衍生工具,支持了虚荣的繁荣。结果世界金融体系内流动性泛滥,虚拟资产大量积累。金融危机的发展和扩散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本身的缺陷,作为一个金融管制较为宽松的国家,美国政府介入危机的迟缓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危机的扩散。市场稳定有序的基础是法制和监管,建立在这个之上的一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制度,是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赖以生存的基石。
美国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发起者”,既是金融危机的传播源又是传染者,任何国家,地区甚至是个人都被卷入此次金融危机当中。美国通过贸易、货币和金融等多种直接或间接渠道,在把本国金融危机传播分散给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同时,也加速或是刺激了各国金融泡沫的破灭,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可以说只要美国金融危机不消除,其危害就会借助于美国特有的传播途径,不断向世界各国传播扩散,不断引发各国金融问题,经济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助既是对美国金融危机救助,也等于救助全球金融危机,也是从源头上救助金融危机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救助应以救助美国金融危机为重点之一,解决好美国金融危机,就可以从根源上避免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传播。救助美国金融危机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第一,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既可以有效的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也有利于美国通过汇率政策调整国际收支;第二,承担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有价证券损失,包括继续持有美国债券(权)不抛售、持有美国外汇储备不大量抛售,保持国际储备量与结构的相对稳定,一方面可以不减少甚至增加美国可调动救市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美国金融市场之一步动荡;第三,继续注资购进美国不良债券(权),增加美国资本流动性与对企业的救助力度。
局域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会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以及经济萧条,而美国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将各国卷入全球金融危机的“深渊”,主要源于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制以及美国的特殊经济政治地位,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助只是一时之计,并不能从根源上消除全国金融危机的隐患。所以各国在对全球金融危机积极救助的同时,也在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协商和谈判,希望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各界一方面忙着原罪,而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矛头直接指向会计准则,认为第157号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即找出罪魁祸首;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应对危机的举措。在前一方面,人们从次贷危机追溯到衍生金融产品,追溯到市场及市场信用;在后一方面,政府开始“国家干预”,替代失灵的自由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令会计界人士没有想到的是,金融危机也扯上了会计:公允价值成了金融危机的原凶之一;会计也成了金融危机的救“市”主。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成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在危机拯救中的一个争议热点。在金融危机蔓延过程中,美国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了第157号美国会计准则。他们认为,该准则关于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发生器与助推器作用,即在市场大幅下跌和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机构按市价大幅减计资产,使亏损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引起市场加大资产抛售力度,进而形成“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推动并加速恶化了金融危机。他们并认为,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金融机构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金融机构不必按市值计量其金融资产,金融危机就会消退。
参考文献
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范文5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赞同,这是一个充满金融危机的年代。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尚未淡出人们的记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金融海啸再次席卷了全球。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金融危机之后,人们迫切地想知道,金融危机从何而来,又将带来什么?
这正是《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一书将要告诉我们的。作者依靠其在世界银行总部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向读者再现了东亚金融危机发生时的惊心场景,揭示了隐藏在危机表象下的根源本质,得出了令人深思的重要结论。
关于东亚金融危机的专著有很多,然而大多数仍然沿用新古典主义与国家主义这两种主流学派的观点。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在对两大主流学派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可供替代的危机根源模式:投机攻击模式、全球化模式,政治危机模式和经济不平衡模式。这为我们理解新兴市场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系统分析框架。
投机攻击模式是四种模式中唯一的外部因素。作者剖析了固定汇率制度本身内在的脆弱性,提出了纯粹的投机攻击足以给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经济体带来危机,而不受其宏观经济基本面等因素的影响的重要结论。
全球化模式认为,全球化引起的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造成了许多东亚经济体的危机隐患。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监管的缺位导致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系统高负债和高不良资产。这是造成金融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治危机模式则强调了政治因素。作者论证了政局的不稳定和政策的不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剧金融危机的程度,甚至能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相互交织的总危机。
引起金融危机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美国
中图分类号:F83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061-02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正如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尖锐地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大规模的危机。两次危机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危机发生的状况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二者必存相通之处,它们都是美国经济自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尚未演变成资本主义全面的经济危机,但危机的规模、危机波及的范围、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都可以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相提并论。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二、危机发生的状况比较
1 两次危机发生的基本状况及特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始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的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它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各行业的萧条。造成社会中下层的恐慌。由于其表现出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因此被称为“大萧条”和“大恐慌”。在整个危机中,美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46.2%,贸易总额下降了70%,出现了极高的失业率,大量的生产设备遭到破坏;与工业危机交织在一起爆发了严重的农业危机,农产品市场经历了价格的暴跌,大量的农畜产品被废弃,众多的贫农、中农走向破产,美国农业生产者的人均收入从1929年的223美元降到了1933年的90美元,降低了60%;失业人数达1300多万,至少14万家企业倒闭。实体经济出现危机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美国投资者在证券交易所内一周损失100亿美元。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都创下了空前纪录,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失业人数达到5 000万左右。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以次贷危机为前导。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股市剧烈下挫,金融机构大规模破产倒闭。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以此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此次危机呈现出明显特点:一是美国国内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关系极为密切,金融业务相互交织、债务关系相互关联、链条不断扩大延展、风险交叉传递,一旦债务链断裂,就会不断出现连锁反应,并逐级放大,形成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二是由于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各国的金融业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又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强烈冲击。
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两次危机发生的状况各有不同: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主要发生于实体经济领域,表现为商品的供给规模严重超过了市场的有效需求,实体经济危机导致信用危机,并引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主要发生于虚拟经济领域,它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诱因,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2 两次危机状况的共同特征。虽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这两次危机发生的状况有相异之处,但是二者也具有共同特征:一是危机的传导速度极快,危机一经爆发迅速传导至相关经济领域,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各行业的衰退;二是危机的波及范围极广,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蔓延至欧洲、亚洲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三是危机的破坏性较大,危机发生后,金融资产大幅缩水,社会生产迅速萎缩,产值下降,失业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力下降,造成经济下滑;四是危机的延续时间较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持续了四年之久,而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迅速消除的;五是美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进行救助,以刺激经济,摆脱衰退。
三、危机成因的比较分析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以经济理论为分析基础
1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能够更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种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为扩大生产的趋势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
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不是社会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过剩。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揭示危机的根源。美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虚拟经济,它通过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早对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进行过系统论述。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它们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副本并不创造价值。虚拟资本实际上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想象的或虚幻的资本。在正常情况下,有价证券作为资本的虚拟性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一旦有价证券的价格暴跌,甚至成为一张废纸时,其资本的虚拟性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因此,虚拟资本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运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最终将催生泡沫经济。
(二)两次危机成因的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