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绵城市的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绵城市的目的范文1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问题;建议;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227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城市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不过水资源短缺问题正在不断加剧,目前必须要加强对海绵城市的构建,要对雨水进行合理控制和管理,发挥雨水工程的最大效用。
1 海绵城市理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必须要从全局进行考虑,要对城市河道进行清理,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结构进行重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解决雨水排放问题,比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都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问题,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实现雨水的再利用。海绵城市的构建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抗洪防涝能力。
2 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城市占地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很多湖泊都被填埋,水资源正在遭受污染,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加剧,城市抗洪能力减弱,水文水力特性改变,每年我国都会有许多城市遭受洪涝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对雨水综合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主要是将雨水进行综合管理和利用,实现雨水工程的最大价值,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现代化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建议
3.1 政府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扶持
政府要针对云南地区的地形、地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要对海绵城市的建设给予政策扶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政府对于现有土地进行合理绿化,要提高绿地率和容积率的指标,还要加强对雨水控制容积的建设,要引入透水铺装技术和下沉式绿地技术,加强对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政府对于已经出让的土地,要与企业或个人进行协商,制定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建设海绵城市工程,要引入和落实海绵城市理念。
3.2 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宣传
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云南等地常年气候湿度较大,降雨量较多,因此,比较适合海绵城市的建设,政府部门应该将现代化城市与海绵城市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蓝图,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宣传,对原有生态系统加以保护,还要考虑到不同用地的空间关系、建筑主体、排水防涝等因素,要加强对城市水系统的规划,引入园林景观设计,利用植被种植的方法增强城市的抗洪防涝能力,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宣传,增强民众的雨水利用意识。
3.3 积极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云南省有许多城市都存在洪水和内涝的风险,因此政府可以在云南省积极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结合雨水利用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要加强对先进雨水利用理念和技术的引入,在公共场所和公园等开发项目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还要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新途径,比如屋顶绿化技术、透水铺装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雨水的冲击力,还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存储、净化,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还要积极鼓励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与监督中,让民众自觉履行监督职责。
3.4 加强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想要实施雨水利用工程,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生态系统,要能确保城市具有水体吸水和净化能力。政府要对城市现有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区域进行统计,尽量在开发过程中不会对水生态区域造成破坏,对于降雨强度较大的绿地和林区,要制定保护计划,维持城市的自然水文特征。对于遭受到破坏的绿地或水体,要采用现代化生物或生态手段进行修复和保护,要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3.5 加强对项目总平面图审批过程把关
城市规划部门要加强对雨水工程项目的审批,尤其是总平面图等文件,要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来执行,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快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必须要加强对海绵城市的建设,积极建设雨水利用工程,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
海绵城市的目的范文2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生态;山地城市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该意见确定了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贵州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更需抓住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支持的政策机遇,结合贵州特点,统筹推进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贵州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及贵州海绵城市建设的特点。
1贵州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1贵州省城市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随着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各大小城市出现了很多“城市病”,在水生态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城市水环境变差。目前贵州省很多城市的主城区的排水系统主要采用雨污合理制,每遇暴雨,合流制管段的大量污水会随着雨水溢流至自然水体;其次,部分城市污水收集率不高,城市生活污水溢漏至自然水体的现象十分严重;再次,由于贵州建设用地紧张,部分城市绿化率不高,暴雨时节,城市路面、屋面雨水未经足够的生态净化,直接汇入城市河流,径流污染严重。以上因素导致许多城市的河流和胡泊水环境较差,甚至为黑臭状态,如现状的安顺市的贯城河、六盘水的水城河等。(2)城市内涝时有发生。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区面积的增大,城市下垫面较建设前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负荷越来越大,某些本身排水条件较差、排水系统建设滞后的城市频繁出现城市内涝,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2014年7月18日,贵阳主城区24h内降水量达201.7mm,内涝受灾人口近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7307.5万元。
1.2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城市水生态环境脆弱
贵州省大部分城市都座落在喀斯特地区,地形破碎、土层较薄、地表渗漏强、有水留不住、环境容量小,水生态环境稳定性差、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其修复难度较大。贵州的生态环境总体偏好,但是城市水环境并不乐观,由于大部分城市建设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环境风险较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系统的提出了针对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的一系列工程建设方法和措施。通过加强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已破坏的水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低影响开局,达到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利用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的目的。因此,在贵州各城市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国家已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时间表,海绵城市的建设刻不容缓。
2贵州省海绵城市建设的特点
2.1贵州海绵城市的建设方向
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的部门多、需解决的问题也多。涉及的部门有建设、环保、规划、水利、园林、国土等部门,解决的问题有水环境修复、水安全改善、雨水资源利用等问题,因此在多部门、多专业、多问题导向的复杂环境里,需重点提出建设方向。根据前述分析,贵州省大部分城市已经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部分城市应及时解决水安全问题,只有少部分城市需要对水资源加以利用。因此,贵州省各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首先主要解决水污染问题和水安全问题,只有在部分缺水城市,可结合经济条件酌情实施雨水资源化利用。
2.2贵州省城市建设方法和特点
海绵城市是个宏观的概念,需要大大小小的工程措施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布局来完成。海绵城市的建设核心是低影响开发,通过各种工程措施有机组合模拟雨水在城市里的自然循环,恢复水生态的自然修复功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因此,与传统的建设的方式不同,海绵城市并非讲究“规模效应”,更讲究“生态效应”。针对不同城市,其建设方法不同、工程布局也有差异。结合贵州城市发展的特点,贵州省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和布局有以下特点:
(1)贵州省城市规模小、发展速度快,海绵城市的建设以城市新区建设为主,旧城改造为辅。海绵城市建设主要考核指标是年径流控制率,《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在2020年及2030年,城市建成区20%及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即年径流控制率达到70%以上),其中“城市建成区”既包括城市新建区,也包括旧城区。贵州的城市规模较小,仅贵阳市中心城区人口大于100万,其余大部门城市城区人口在25万人以内,根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未来一段时期内,贵州省绝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新区的建设力度较大,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规划也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条件较好;而对于老城区,由于贵州用地条件较差,城市的建筑密度较大,绿化率偏低,在老城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改造难度偏大。所以,要完成在2020年及2030年分别达到“城市建成区20%及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应积极在城市新区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而对于旧城区,仅仅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旧城改造实施低影响开发实施的建设,不宜大拆大建,大面积铺开进行海绵城市的改造。
(2)贵州省城市形态以山地城市为主,海绵城市的建设需结合山地城市的特点进行设施布局。①山地城市的建设用地平均坡度较大,决定了雨水在城市建设区域的平均流行速度比平原型城市要快。因此,要将一定降雨量的雨水“留”下来,需加强“滞”方面的工程措施,延缓雨水在城市内的流行时间,同时增加“渗”的功能和效果,缓解洪峰的峰值,降低内涝风险。②许多山地城市往往是“群山环抱”,其城市内河就是城市山体汇水面积的收纳水体,每逢暴雨,城市内涝风险极大。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因此,与平原型城市不同,对于贵州山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除了解决好“高频率,小暴雨”下的雨水存储问题,更应解决好“小概率,大暴雨”的内涝风险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同时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区域外的雨水防洪设施。
(3)伴随贵州城镇化进程,海绵城市的建设尤其应重视规划引领、示范引领。贵州省快速的城镇化率必将带来大量的城市小区建设、城市道路和广场建设、城市公园建设以及城市水体建设。这些建设项目恰恰是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重要载体,但是以上项目往往涉及到多专业、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实施起来相对复杂。因此,要将海绵城市相关项目有机有序的进行建设,规划引领十分重要和必要,在编制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绿地、水等相关专项规划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其刚性控制指标。另外,目前“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全国范围内都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甚至在某些建设理念上仍然存在着观点分歧。如何能从技术上创新、从管理上创新、从融资上创新,开辟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和方法,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部门正在努力探索的目标。因此,要全面推进贵州省海绵城市建设的步伐,还应加强示范引领,尤其是作为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的贵安新区,可将其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好的经验进一步总结,为贵州省其他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加快推进全省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
3结语
海绵城市的目的范文3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环境;雨水花园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6203
1引言
中国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尤为突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某些城市存在城市供水不足,城市建设用水安全等问题,而有些城市的工业污水也造成城市生态系统恶化,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2]。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优化水资源利用、排放、净化模式就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对雨水的处理利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3]。
2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道路、城市水系、建筑以及绿地等设施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储存、净化和缓解作用,控制雨水径流,如同“海绵”一样,对于环境的变化和突发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也就是“弹性”。“海绵城市”一词的提出是在新时期下,为了缓解和解决我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与脆弱的城市水体矛盾而提出的,“渗、蓄、滞、用、排”五位一体,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
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在国外提出较早,主要思想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它包括:低影响开发(LID)、最佳管理措施(BMP)、绿色基础设施(GI),相关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有效控制农村以及城市的面状污染源\[3、4\],随后逐渐发展成为控制降雨径流量和水质的生态可持续的综合性措施。而其中又以低影响开发理论为核心,即基于生态文明和景观建设为主的雨水管理方法,主要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软工程技术,通过植被自身的特点实现就地处理降水,直接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5]。也就是说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其具体的方法包括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城市下凹绿地等设施;发挥城市绿地、道路、建筑对雨水的吸收、蓄存和缓释作用,有效改善城市内涝,削减地表径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6]。
3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处于试点阶段[7]。但“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新型城市价值转型的重要标志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经之路。正因为如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为前提
雨水降落到地表以后,经过截留、渗透、调蓄形成地表雨水径流,最后流入汇渠。其中,渗透过程和地表雨水径流管理是核心问题,其影响因素为地表植被土壤和地面坡度大小。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之前,城市规划考虑更多的是用地功能,对于雨水主要考虑的是排泄,即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路面建设等,则是人为地割裂了雨水与地下的天然联系。在城市开发过程当中不透水的硬质路面会导致径流系数增加\[8、9\],通常情况下,林地的径流系数约为0.1~0.2,农田地的径流系数为0.5~0.6,城市的径流系数一般为0.9~1.0。因此,降水到达地表后难以下渗,形成了地表径流,造成了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就是克服了以往的不足,将雨水利用的几个基本功能综合起来进行考虑[10]。不过,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雨水的截留和调蓄设施是建设重点,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生态系统[11]。
3.2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认识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
南北方城市建设差异较大,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需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宏观建设角度出发,南北方城市开发的着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北方城市来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如何存蓄更多的降水、并能及时地加以再利用是关键问题[10]。而南方城市因降雨量较大,河流、湖泊众多,排洪量远小于降水积蓄量,造成了地表径流,容易诱发城市内涝。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12]。
3.3做好基础性研究和合理规划论证工作
对当地生态环境、城建分区应该注重基础性的研究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使海绵城市建设具有系统性、基础性的准备,也会让海绵城市建设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城市都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之内,但是,如果海绵城市的规划不合理,将会导致城市功能区混乱,绿色海绵设施之间无法协调,丧失了海绵的“弹性”功能。如果对当地自然地理概况缺乏全面研究的话,更会使绿色海绵设施无法充分解决城市水体问题,严重的会使海绵城市建设徒劳一场。
4建议和对策
4.1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基本原则是城市生态建设和自然力的复原 \[8,11\]。而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强调城市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以“坚固耐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忽视了城市水体涵养功能和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建设中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模式。例如,硬质的街道不利于雨水的下渗,不合理的沟渠开发,城市河道缩减,对湖泊等水体围填侵占等。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需要增加绿化面积,从环境保护入手,改善城市生态系统[15]。地表绿化是对降水的就地直接吸纳,这是发挥城市“海绵”功能的最重要的一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更是一个环境问题。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工程手段可以提高对降水的利用率,而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才能从开发战略、指导思想上彻底转变思路,把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作永久性的,战略性的事业去发展\[15、16\],总体来说就是要保证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并使其得以有效保护,例如江苏省城区用地规划就充分考虑了这些特点。
4.2重视地理环境要素,将蓄水和雨水再利用作为重点针对南北方差异问题:在北方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将蓄水、降水再利用作为开发的重点。例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就合理地解决了雨水的收集、调蓄、排泄,不仅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水污染问题。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缓解低洼地积水问题,实现高地与低地相结合,高地种植旱生植被、低地建设鱼塘并种植喜湿植被,建设新颖的农业景观\[17,18\],缓解雨洪压力。此外,公园四周建造大小不一的水坑,收集城市降水,经过自然汇集、过滤后在低洼地汇聚供给鱼类饲养,将多余降水转移到调蓄地区,尤其是城市污水,在向异地转移过程中实现过滤和汇集来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18,19\],建立发达的地下管渠,实现蓄水地区与城市之间水体的自由调动。
对于南方城市建设而言,由于降水较多,应采用降水就地吸纳的方式,如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就是典型代表,其核心是通过减缓城市排水速度来实现“海绵性”,传统的城市排水排洪工程主要以快速排水为主,而新型海绵城市的建设打破了这一束缚,明湖湿地公园位于市区内,通过恢复水城河两岸的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种植各种植物,促使富营养化的水体被生物吸收,缓解城市水体污染,同时,建立梯田式湿地\[20,21\],有效的减缓地表径流、削减洪峰、调节季节性降雨和城区空气质量\[22,23\]。
4.3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性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之初,要对该城市自然地理概况做出分析,如城市地貌特征、降水量、地下水水情、地质概况等,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具有海绵效应的城市绿色设施,如对绿色屋顶、冠层截流、绿色街道、生态沟、雨水花园、蓄水池等建设做到心中有数。
在保障措施上,首先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地区建设符合本地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方案,并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实和维护\[15,24\]。转变城市发展的观念,将城市发展和自然融为一体,划分合理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建筑、排水、水利工程等多方面的衔接\[25,26\]。
5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况、提出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同角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影响海绵城市发展的问题主要为自然环境因素,明确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陈献, 尤庆国, 张瑞美,等. 试论我国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J]. 水利发展研究,2016(3):3~7.
[2]鞠茂森.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2015(3):7~10.
[3]吴丹洁.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6(1): 79~97.
海绵城市的目的范文4
[关键词]海绵城市;作用;建设;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182-01
城市建设中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需要对城市的生态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中,人们更关心的问题是怎么将生态景观建设的合理。本篇文章以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的景观设计。
一、园林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方式与举措
海绵城市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新名词,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打造海绵一样的城市,使城市具备海绵一样的特征,进而实现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海绵城市建进行设十分主要的一点就是海绵城市建设一定要要与景观绿地的建设保持一致。我们都知道绿地有着防风沙,和一定的储水的能力,这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着一致的效果与作用,这就首先对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与景观绿地建设相融合保持一直,在具体进行融合的过程里主要就是依赖于景观绿地就可以凭借其自身的地形构成自然收集雨水的能力,这样不但能够使得景观绿地的植物能可以依赖丰富的雨水去生长的更好,并且景观绿地在雨水充足的季节还能够把植物使用不完全加以储存,构成地下水,便于在干旱的季节能够进行水分的供给,同时对于当地的气候以及生态的环境建设也有十分主要的辅助作用。把海绵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与城市建设加以融合可以说是当前我国家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新项目,并且也是最为合理的一个项目。
二、海绵城市主要作用的分析
1.对生态的环境加以保护,使其恢复自然植被
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已经在世界的范围中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并获得了合理的推广,这种建设观念之所以被人们所关注是因为其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时对于排水系统给了非常好的使用,在城市的多个地带建设雨水的储存系统,例如道路的建设,绿化带还有公园等,架设这些场所的蓄水功能,这样能够对城市雨水自身的作用加以恢复,推进城市水循环系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能力,使其达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目的,并且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也能够令城市的自然植被出现非常好的状态。
2.控制水污染
海绵城市建设概念的合理进行还能够起到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也就是对水污染加以控制。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表现设置十分好,雨水落到地面后就会渗入到海绵体里,其与部分水会流到循环的系统里,而部分水则会被留在海绵体中。尽管当前城市绿地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了,可是绿地对降水的拦截作用并不是十分的明显,随着城市中海绵体的不断增加,能够把降水里污染物予以沉淀,从而对其完成分解,最后符合净化的作用,对自然生态的净化加以实现。
3.减少内涝的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依赖海绵的基本性能进行,把海绵的自身的特征使用在城市的建设中,其一就是水分的特征,其二就是力学的特性。当前许多城市的雨水蓄水能力无法充分的获得发挥,这时如果遇到了比较大范围的降水,城市的地区都会受其影响,产生频繁的内涝现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阻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主要是处理这一问题,对雨水的排水系统加以完善,把落到地面和草坪与河湖的雨水得进行合理的使用。
4.对城市的地下水加以补充,推进水循环
在过去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排水系统设计有着很大的缺陷性,其急需获得处理。海绵城市设计概念是在城市原本的排水系统之上加以完善的,使得城市的地下水变得更加的充足,这些都需要通过海绵体完成雨水的储存和循环使用,海绵体涵盖很多方面,能够令绿地和道路,还能够令江河湖,把城市的地下水长久的维持在充沛的情况下,而且使用循环的形式完成二次利用。
三、园林设计海绵城市使用分析
我们将宁夏在景区的设计中对于景观道路设计进行分析,其将红色的透水沥青道路,用红色的道路作为我们伟大“母亲”的彩色飘带。考虑到其地处三大沙漠包围之中,年平均降雨量仅200m m左右,而项目设计定位为旅游景区,主要景区采用河滩木栈道和汀步串联相关景点,所以项目中水系景观对景观用水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黄河的水位高低受上游的水流量影响较大。为解决景观用水的需求,我们在沿景区周围的交通道路设计中采取在地势较高的地段设计交通干道,干道采用的透水降噪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该沥青混合料采用透水沥青专用改性剂对沥青进行改性,配合特有断级配的矿料级配设计,压实后空隙率在20%左右,雨水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径流排出,骨料嵌挤和多孔隙是该混合料的特点。有效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格宾笼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交通、水利、市政、园林,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中的一种新型材料结构。格宾笼是将抗腐耐磨高强的低碳高镀锌钢丝或5%~10%铝锌稀合金镀层钢丝(或同质包覆聚合物钢丝),由机械将双线绞合编织成多绞状、六边形网目的网片,其双线铰合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5cm,以不破坏钢丝的防护镀层。详见行业标准Y B/T4221-2010。格宾网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在该项目中,部分景点需要对河岸的护坡加以保护,为了确保景观道路渗透下来的雨水以及河岸浅滩汇聚的雨水能自然地汇集到景区的水系景观中去,在雨水汇聚比较集中的地方,采用混凝土地板基础+宾格笼内摆放砾石做强身+沿岸侧加铺透水土工布做衬垫层的驳岸机构形式,有效地将雨水汇聚到景观水系的循环系统中去。
四、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使用
1.在对城市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使用透水铺装的方式,这样不但能够容纳更多的车辆,并且还能够推进水资源的有效使用,雨水透过新型路面渗透到地下,在这一过程里能够把降水中里的污染物或者是颗粒予以清除,这样就不会对地下的水资源造成污染,促进城市区域附近环境得获得显示的改善,植被的水分充分,极大的减少了植被绿化所需要的资金。
2.同时还可以在景区中种植一些有着非常好透水性的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对雨水起到净化的作用,从而使得储存下来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是不受到污染的水资源,从根本上把水污染进行控制。
3.上文中提到下凹式的绿地也能够引入景区绿地的规划建设上,这样的的设计能够非常好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并且对地下水循环系统的够合理使用加以保障,并且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自身的功能性,对水资源进行储存与净化。
4.净化台地在景观水资源的使用在储存上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景区应该尽可能的设计一些净化的台地,把景观放置在山坡或者是高一些的地带,下面能够建立相应的花坛或者是水池。这样的一种净化台地的建设能够很好的预防雨洪,假如受到暴雨和雨水的侵袭将会从上到下的流到台地附近类似花坛或水池中,在这一过程里,雨水的冲击力有所降低,起到了很好的防洪作用。
五、结束语
当前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在我国的城市讲给建设上获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这种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合理的使用,其推进了景区建设,使其变得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 章林伟.海绵城市建设概论[J].给水排水,2015(6):1-7.
[2] 海绵城市建设聚焦[J].中国勘察设计,2015(7):28-29.
海绵城市的目的范文5
时隔一年,华控赛格(000068.SZ)再次启动非公开发行。
7月12日,华控赛格《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版)》(下称“新版预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股,募集不超过48.56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项目及土壤修复项目。
其中,深圳市华融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融泰”)、北京同方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同方创新”)和林芝清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分别出资不少于18亿元、7亿元和2亿元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华融泰持有华控赛格26.43%的股权,为其控股股东,而同方创新参股华融泰为其一致行动人,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华控赛格表示,非公开发行后,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公司财务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对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过,《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对比新老版《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发现,在募集资金近乎相同的情况下,华控赛格募投项目却有较大变化,尤其是新版预案中“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较老版预案不仅项目规模大幅缩水,且近半PPP项目“消失”了。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发现,若不是依靠卖资产、压缩管理费用和大客户的及时帮助等手段,华控赛格早已暂停上市或退市了。
募投项目“变脸” PPP项目规模严重缩水
早在2015年7月13日,华控赛格曾《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下称“老版预案”)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拟为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8.72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
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列出四个PPP项目,分别为迁安市海绵城市项目、萍乡市海绵城市项目、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项目和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拟分别投入募集资金14.99亿元、11.25亿元、14.98亿元和7.50亿元。
华控赛格在老版预案中表示,“目前,清控人居已经与迁安市、萍乡市、贵安新区、池州市等城市进行战略合作洽谈,包括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的规划咨询、工程建设、PPP投资和运营管理等全方位合作,已经开展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咨询工作,下个阶段将通过招标获得相关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同时,清控人居也和其他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进行前期洽商,并与若干有意向申报明年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开展前期合作……”
华控赛格还表示,控股子公司清控人居已分别与迁安市城乡规划局、萍乡市财政局、贵安新区、池州市等签订了相关协议……清控人居将通过参与上述城市的招标进入海绵城市PPP项目领域。
时隔一年,上述PPP项目进展如何呢?
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介绍称,迁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共计投资40.06亿元,项目的实施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为主,政府直接投资为辅的投融资和建设运营模式,其中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投资额达到27.34亿元,占总投资额68.26%,具体模式包括DBFO、ROT和BOT。
但是,新版预案显示:迁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8.42亿元,使用PPP项目建设的投资为11.20亿元,其中6717.53万元由政府投资。此项目总投资额、使用PPP项目投资额分别较老版预案披露的金额少了1.64亿元和16.14亿元。华控赛格对此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另外,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还表示,目前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各类技术咨询工作将正式委托清控人居处理;清控人居已经开展专项规划和各类设计工作,并协助萍乡市完成了PPP具体项目的筛选和梳理;下一步,萍乡市将委托第三方机构正式开展招投标工作。
可在新版预案中已经没有了上述表述,华控赛格只是介绍了“萍乡市海绵城市项目”简要情况。此项目投标进展如何?2016年华控赛格是否还在为“萍乡市海绵城市项目”提供相关服务?这都有待华控赛格披露进一步详细信息。
另外,在老版预案中,华控赛格还重点介绍了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项目和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贵安新区海绵城市项目需在2015-2017年完成投资建设的所有规划项目,投资额总计46.71亿元。华控赛格表示,目前,清控人居已就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全面设计工作与贵安新区政府完成了前期沟通和谈判工作;下一步,贵安新区将开展海绵城市项目的招投标和2015年度重点工作招投标工作。
而“池州市海绵城市项目”试点建设项目(2015-2017)共计117个,总投资约221.62亿元。华控赛格还表示,目前,清控人居已就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全面设计工作与池州市政府和相关协作单位一起完成前期沟通和谈判工作,并开始进行专项规划和重点工程设计工作;同时,清控人居已完成了池州市海绵城市具体项目的筛选和整理,下一步将开展招投标工作。
然而,在新版预案中,上述两个项目“消失”了。
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华控赛格在老版预案的风险说明中曾提到,“非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迁安、萍乡、贵安新区、池州等地区的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截至本预案公告日,上述城市的招标尚未公布最终结果,因此,清控人居存在不能中标及相关合同不能得到政府部门批准的风险。”
海绵城市的目的范文6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湿地
在中央城镇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 海绵城市的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已扩展到大地综合体,是多个生态系统的镶嵌体,由人类文化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而形成[1]。
2 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就是要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透水路面等措施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的园林设计理念。
2.1 通过园林景观手法实现低影响开发
低影响开发,其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要真正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要求,就要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认识、利用,因此,必须将此提升到城市规划层面以及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操作层面,即“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也就是说,要以各层级规划为控制途径,一方面保护现有可能影响城市水生态的敏感区域,限制开发;另一方面将低影响开发这一理念植根于新开发或需要改造的城区。实现低影响开发的园林景观手法主要包括下沉式绿地、绿地水体、生态铺装、屋顶绿化等。
(1)下沉式绿地的典型结构为绿地高程低于周围硬化地面高程5~25cm,雨水溢流口高于绿地且低于硬化地面。广义的下沉式绿地还包括洼地、雨水花园、雨水塘、雨水湿地、多功能调蓄等生态雨水设施,可作为海绵城市蓄水功能的重要措施。
(2)绿地水体包括低洼处水体、水景、溪流的景观蓄水小坝、蓄水池等,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可设法适当增加,达到降峰减流的目的。
(3)覆盖城市地面的除了绿地以外,还有建筑和各种地面铺装,如果这2部分都能接近绿地海绵体雨水吸纳水平,就基本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在人行广场、停车场等地区,大量采用具有渗水性能的面层铺装,渗水地面不仅可以减少地面的热量反射,还能保持土壤的生态功效。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2]。
(4)截留雨水的措施不仅只在于地面,屋面雨水的处理同样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更加有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环保效益。简单式的屋顶绿化仅以地被植物和低矮灌木为主,种植土覆土浅、结构承载力小投资小、安全性好、易于推广,因而推广前景可观。
2.2 园林植物的滞留系统
园林植物越多、树木越高、树冠越密、层次越多、叶片越细,滞留的雨水越多,生态效益越好,留蓄雨水的量越大,海绵体就越有效。因此,植物配置首先要考虑绿地上的乔木覆盖率和多层植物覆盖率。植物的配置形式以自然多层次混合植物群落为主体,乔灌木3层搭配,避免大面积使用单一植物的配置形式。植被覆盖度高、层次丰富、枝叶密集则雨水下落到表土的速度减缓,疏渗能力则高,反之则低。
3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要符合因地制宜和经济适用的原则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地面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4 结语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景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海绵城市的理念更应该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实现雨洪资源的利用,修复城市生态,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