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摊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摊经济发展

地摊经济发展范文1

1.发展概况。某地是一个重化工业区。现阶段,该地区的经济取得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例如: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等。电力和石油化工等方面的企业主要为钢铁企业提供必需的能源保障。但是钢铁、建材等企业对主要能源依赖会随着其发展的逐渐成熟而不断减弱。随着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从企业自身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存在很大的难度。企业为了满足政府要求,开始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近几年,该地区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间的经济交流逐渐加强,企业间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资源耦合阶段。

2.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该地区工业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利用关系,为实现企业经济的低碳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了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2.1蒸汽耦合链。所有的能源都存在着品质差异,系统的优越性决定了能源是否可以得到合理利用。煤炭是电力部门的主要燃料,它通过燃烧使锅炉产生高压蒸汽,推动机器运转。由于发电机的发电情况受到蒸汽机等级的影响,导致发电总效率也存在差异。例如,低压力与高压力蒸汽机的热焓值的变化相同,但是低压力蒸汽机率与高压力蒸汽机的发电功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且低压力蒸汽机在发电过程中,会产大量的热源,需要大量的循环水来冷却机器,造成热源的浪费。因此,电力企业在发电过程中,必须考虑机器的供热因素,常见的方式是向小区进行供暖,但是这一方式往往会受到季节的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要想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为低压力蒸汽机找到合适的热源用户。基于不同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可以为石化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蒸汽,不仅可以提高发电率,还能减少石化企业化石原料的使用。通过两个企业的合作,企业间逐渐实现合作共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间的合作共赢是企业间实现资源耦合的动力。资源耦合过程中,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例如:电力企业为钢铁化工企业提供大量的蒸汽,提高了电力企业的蒸汽供热效益。用于低气压蒸汽机散热的循环水,实现了与企业的循环阶梯式利用,有效降低了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2氮气耦合链。由于钢铁企业需要燃烧大量的矿物质来实现机器的正常运转,导致钢铁企业对氧气的需求量非常大。然而,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当企业间未实现资源耦合时,钢铁企业则对氮气进行分离后投入市场外卖,如果市场经济不景气,就直接向大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现阶段,随着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加强,钢铁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气供应给石化企业,有效降低企业生产中所需的电力资源。通过企业间的资源耦合,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地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该地区的环境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2.3氢气耦合链。氢气是钢铁企业与石化企业实现资源离合的有效途径。氢气是石化企业生产工程中一种必须的二次能源,但是氢气的制作成本非常高,需要通过化石能源的裂解,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随着氢气适用范围的扩大,其制作成本还在不断提高。而钢铁企业生产中会消耗大量的焦炭,产生的焦炭煤气中含氢量占60%左右,由于企业间的独立发展,造成氢能源的浪费。

现阶段,随着钢铁企业与石化企业交流合作的加强,钢铁企业为石化企业提供焦炭煤气,石化企业可以通过对废气进行分离,获得大量工业生产所需的氢气,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石化企业为钢铁企业提供等热值的燃料气。双方企业可以通过资源耦合,实现氢气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实现氢气耦合链的相关技术和现实条件进行验证,发现影响这一项目可行性的因素为企业的投资成本问题。这一项目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以改造钢铁企业的燃烧器。但是,如果将此作为一个新的规划项目,则改造成本就会大幅降低。因此,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扶持这一项目的发展,使之尽早投入使用中,从而实现企业间的合作发展,降低能源消耗,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述的三种资源耦合都促进了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企业在实现资源耦合的同时也受到物质传输的限制。目前,对于水、氢气等能源对有效的传输方式为管道传输,这一输送方式受到企业间空间距离的限制。同时,这一项目还受到另一因素的限制,即进行项目核算的标准条件。因此,在资源耦合这一大系统中,必须实现总体的功能高于各要素的功能。低碳经济的发展实质是通过高效利用资源,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间的资源耦合,要求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的革新,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利用。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技术。规划地区项目时,也应注意根据当地工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区域的资源系统优化,指导项目建设,从而实现企业间的资源耦合。

二、结语

地摊经济发展范文2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o“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的能源以煤为主,缺油少气,这是国情,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在电力中水电占20%左右,火电占77%,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甘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难于令人满意,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以2006年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对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首先,中国是一个极具影响的发展中大国。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抵御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挑战的积极措施。中国有责任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作出贡献。

再者,中国能源相对贫乏,煤炭在能源中比例过高的国情也使我们必须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否则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和不可持续的。

第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按常规发展是不可能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赶超的机遇,这也是我们必须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多数地区风能发电成本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从世界范围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需求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年,60年100年左右耗尽。在“碳素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化能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破经济”、“低破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它在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和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梢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如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经常饮用的纯净水,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不仅制造了过多的垃圾,产生了白色污染而且过多消耗了宝贵的石油能源。据计算,全国减少10%的购物袋可节省能耗1.2万吨标准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地摊经济发展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府采购;专项补贴;绿色财税政策

一、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中面临的问题

(一)现行的低碳财税制度缺乏法制化建设,同时政策覆盖面不广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在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上,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我国的能源领域法律法规还缺乏其全面性及完善性。过去我国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度不高,意识较差,法律法规及相关指导文件形式较少,目前最突出表现为地方税收政策覆盖面狭窄且政策内容不完善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度不高等方面,不仅体现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起步晚同时还制约了其发展进度。例如工业技术改造、工业污染物排放及节能是我国财税制度涉及面最广的方面,而在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和降低化学需氧量等方面的内容相对欠缺,且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税收政策支持居民低碳消费限额和促进节能服务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不断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及资金投入方面的支持还较少,技术水平及发展水平均还处在起步阶段[1]。

(二)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

首先我国现阶段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还严重不足,虽然我国在逐渐深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与其他财政支出占比相比,其整体占比还相对较小,且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起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专项资金,我国现阶段更加注重研发和生产领域是财政支持,而缺乏对消费、服务和回收等方面财政支持与投入[2]。其次,虽然早在2003年我国就推出了政府绿色采购,并正式实施《政府采购法》,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世界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也逐步建立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优先及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等管理制度,但相比发达国家来讲,我国现阶段建立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尚处在发展的初期,且发展缓慢,绿色采购的占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需要做好其他采购途径的占比协调工作,并进行绿色采购操作过程的深入探讨与总结。

二、低碳化财税政策的改革建议与思路

(一)致力健全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

为促进我国的财税政策改革发展,进行改革使需要结合以下几点要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需要综合考虑我国的国情。综合考虑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政府及企业支持结合起来,使低碳财税政策符合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趋势。其次,整合多个经济调控手段,财税政策本身作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一个重要手段,虽然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其也被具有局限性,因此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的建设健全过程中,必须将法律、环境保护制度及措施考虑进去,使各个因素间达到相互补充,促进各因素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形成碳经济发展综合推动力,最大限度避免政策重复而导致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平衡现象[3]。第三个需要注重的是在商品生产、储存、运输、消费及再循环等各个领域中,注重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及政策在各个环节的灌输,制定符合国情的整体化低碳财税政策。

(二)注重提升财政支出及专项补贴力度

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及节约资源等方面,通过预算拨款、环境基金、金融补贴及建立特别基金会等方式进行,为促进资源保护及环境保护奠定坚实的财政基础。全面落实财政支出及进行强有力专项补贴力度,最主要的方向为环境技术发展项目的研发、环保设施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及废物回收项目。使政府预算成为资源保护及环境保护的主要资金渠道。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低碳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必须根据新预算法律的预算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可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设立专门的环保资金支出项目,按一定的比例将本年度的年财政收入将作为明年节能环保预算基金的资金来源;其次注重我国环保节能产业的建设及开发,运用贴现贷款及降低低碳事业贷款利率等方式刺激环保企业的发展和积极性,同时加大低碳环保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调整能源结构,不断提升能源发展技术,不断强化财政补贴力度,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财政基础。

(三)不断深化现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绿色采购政策是政府采购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我国绿色采购政策的不断完善及落实,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一个统一化的“绿色采购”实施标准,其次,在制定采购计划时考虑到整个产品环境保护的节能减排要求,注重财政预算的支持。在促进绿色采购政策实施的同时,整合各个单位的不同需求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实行统一采购,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政府大力推动绿色采购不仅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还企业经营方式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的引导者,刺激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发展热情[4]。

地摊经济发展范文4

关键词:碳会计;低碳经济;碳排放交易

一、碳会计含义

碳会计就是在财务方面,以环境保护、会计制度、财务细则为依据,运用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碳排放、碳污染和节能减排进行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负责的会计职务。碳会计属于环境会计分支,面对世界上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的排放造成的问题,在财务制度方面碳会计应运而生,但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碳会计的演变也将呈现日益复杂的趋势。

二、我国碳会计现状

在国际上已极富盛名的碳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如何呢?目前,我国碳会计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还不够成熟,大多数高等院校中还缺少此专业,企业也缺乏碳会计人才,该岗位在众多企业中还尚未普及,甚至有些企业没有碳会计意识,这都阻碍了我国碳会计行业的发展。从形势发展来看,环境保护税加入税种已经提上日程,低碳经济指日可待,国家对于碳的排放控制将会更加严格,如果没有碳会计这一专业岗位,就难以对碳排放等进行核算,也就是说碳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意义十分重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碳会计职位设置及必要性

针对我国碳会计岗位设置稀缺的现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均应设立碳会计这一岗位,以进行管理与核算。

(一)政府碳会计设置及必要性

在政府单位设置碳会计岗位,我国各级环保、监察部门要按照其规模大小及层次结构与级别逐级设置碳会计岗位。首先,环境保护与监察部门的根本职责就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以及对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监督、整改与惩罚;政府单位设置碳会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从财务层面对各种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其排放的碳质化合物进行有理有据的估计与核算,为有关企业提供碳排放方面的业务咨询与指导,帮助企业设立、完善、规范碳会计岗位,帮助企业实现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应当明确,政府单位设立该岗位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的碳排放与核算,而不是以惩治为目的,对于碳排放,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从根本上杜绝。其次,作为政府单位的岗位设置,对于企业的岗位设置与规范管理方面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只有上行才会有下效,政府部门对于企业单位具有天然的指导属性。换言之,企业也有意去效仿政府部门的做法,只有政府层面先行设置碳会计岗位,树立榜样,企业才会设置碳会计,只有这样做政府才具有公信力。再次,目前有的企业已经设立了碳会计岗位,若政府有关部门对碳会计岗位不进行规范管理,那么在监管这类企业过程中就会存在核算要求的差异,很难对该部分企业进行监督与审计,涉税、涉罚、涉法等项目就会产生差异,会出现政府企业两笔账的现象,不能进行统一核算,政府没有说服力。最后,政府单位设立碳会计有助于本单位业务核算,使财务结构更清晰、更科学。以用电为例,各单位都涉及用电费用的问题,若设立碳会计,电费的构成就会包括碳排放成本、污染治理成本、节能减排成本等。

(二)企业碳会计设置及必要性

性质不同的企业设置的碳会计岗位也应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对外碳会计与对内碳会计。

1.对外碳会计

对外碳会计所指的外,既指企业外部,又指国外,此处着重强调国外。一般而言,设置该类碳会计的企业多为跨国企业,国际上很多国家很重视碳排放和碳交易等环境保护问题,而我国的碳会计尚属发展期,这种发展上的不平衡,对于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时会处于劣势地位;二氧化碳的排放交易中我国企业有可能会出现规则上与核算上的错误,这对于我国企业十分不利。因此,我国跨国企业应设置对外碳会计,培养专业的人才从事跨国贸易的业务处理与规则导向,这对维护我国跨国公司利益,促进跨国公司海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对内碳会计

对内碳会计所指的内,指针对于企业内部有关科目碳排放核算的会计,通常企业都应设置该岗位,以制造业企业尤为突出。对内碳会计要平衡好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经济效益尽可能提升;同时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税、资本结构、碳排放交易等负责。这就要求对内碳会计掌握丰富会计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最新的税务规定,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来计量暂无规定的实物,如用电所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经营所需碳排放量、汽车每公里碳排放等折合成货币如何计量的问题,这些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还是很高的。

四、碳会计岗位建立与核算

对于还没有设置碳会计岗位的单位而言,要建立专属碳会计的岗位,需要从最基础开始。要从头建立起新的会计制度,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试行阶段、修正阶段。此外,各单位要做足准备工作,有承担失败的勇气与胆识。对于碳会计岗位的建立与核算,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碳会计业务范围

作为一种之前没有试行过的会计岗位,碳会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碳会计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岗位,不能与其他会计岗位混为一谈,但又不能完全割裂,这是藕断丝连的关系,所以碳会计的业务范围就是本单位关于碳及其化合物排放或交易所产生的一切经济事项,即:碳会计应在日常的经济业务与活动中,将经济业务里与碳有关的事项剥离出来,交由碳会计管理与处理。例如,在每次交的电费中,通过计算将其中包括在内的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的费用单独由碳会计进行核算;同理,运费、产品制造成本中包括的该种费用也如此处理。这样就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社会外部性)一目了然,有了科学的数据作为衡量,进行披露后的会计信息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令人信服;内部使用时,就可以人为地进行二者间的利益调控,碳排放费用过多的企业就会自动自觉地降低该项金额,这就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碳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

碳会计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核算的复杂性,将其核算的实物与企业一般的库存产品混为一谈是不妥的,这样碳会计应当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这些科目与一般的财务会计科目有所不同,目的在于保持碳会计科目的独立性,其科目大致如下(仅列示不同项,相同项目由二级科目加以区分)。在会计科目中,进行会计处理与账务处理时,基本与财务会计相似,其目的就是将归属于碳会计的项目业务与财务会计剥离,由碳会计进行处理。例如,企业购进一批原材料,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碳及化合物的排放,则针对原材料产生碳排放的部分通过计算转化为金额数字,进行单独计量与核算。故该原材料含碳的价值部分应计入含碳原材料这一科目中,其业务处理为:借:含碳原材料,贷:碳用银行存款。强调一点,对上述科目进行对比区分,仅为分离财务会计与碳会计的经济业务,但就其科目本身而言,区分对比的同类科目性质本身没有根本上的变化。

(三)碳会计核算方法与计量方式

碳这一物质对于环境影响最大的形式就是二氧化碳,所以在核算过程中,应注意将碳及含碳化合物转化成最终的二氧化碳形式,然后将二氧化碳通过数学的方法与经济指标数据挂钩,产生某种联系,从而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不同形式下企业承担的成本或取得的收益。二氧化碳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运输企业运输途中汽车尾气排放、其他类型企业耗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等。虽然上述三种情况属于不同类型,但都有相同之处,即都能推导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运输企业运输载具尾气排放为例推导企业承担费用。首先假设该企业所有的同批汽车损耗程度、耗油量、尾气排放量都相同,不考虑汽车起步与制动的微小差异(若要考虑可采用平均值进行计算),用汽车尾气收集装置测量出每公里汽车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m(若为工厂废气排放,可使用气体单位时间的流量进行估计),根据国际公约与我国环境保护有关条例,碳税在2012—2020年间税率r在10元/吨—40元/吨,再设二氧化碳的排放费用a元/吨,综上所示,对于汽车尾气二氧化碳处理的公式应为:(二氧化碳排放质量×碳税税率)+(二氧化碳排放质量×排放费用)=m×(r+a)(1040)这种方法可以无视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易变而造成的体积测量误差,虽然这种方式还不够精确,但可大致推断出这个范围。这种测量方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将碳形成的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计算出能够代替不能够被估计出来的呈化合物质的碳所承担的费用。在进行计量时,在账面与账簿中不能够出现二氧化碳的质量数、体积数等无关数据,而是应直接体现折算后的企业为此负担的金额数。因为碳会计实质就是会计科学,以金额来列示是会计的基本属性,这样会显得更直观,用这种方式可以推导出不同种类企业与不同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的金额公式。

(四)碳会计数据分析

碳会计通过上述方法对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进行了记录、计量、披露,能够体现出单位的低碳程度和与之相关的经济效益。但碳会计的职责不仅如此,碳会计要对企业的低碳责任、节能环保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负责。这就需要碳会计有分析能力,其分析依据主要来源于之前经过测量与计算得到的企业承担的费用与获得的收益,具体方式是由于碳会计之前已经完成了对涉碳的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了归集与整理,然后用这些数据与总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到一系列的各项指标占总值的比例,从而能够对这些相对比例进行分析。

1.涉碳资产比

涉碳资产比=涉碳资产÷总资产这个比例能够清晰看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时点上,企业含碳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这个公式还可以进行细分与衍生,不仅是总资产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针对某一种资产进行比较,比如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库存商品等。出于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这一数值应当能够得以控制,理论上来讲除必要排放外,这一数值应越小越好。明确这一指标能够清晰看出企业的碳资产结构,是碳会计进行结构分析与控制、单位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管控的有力依据与手段。

2.涉碳负债比

涉碳负债比=涉碳负债÷总负债对于这一比例,在理论上来讲也应越小越好,其含义是指企业在负债方面很少与以碳及其排放为主要业务的企业进行大量的业务往来。由于造成这个指标变动的主要数据是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减少与所购置产品(原材料)中含有大量碳的企业经济业务往来,就减少了本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而这一指标碳会计是可以进行控制的。

3.涉碳成本比

涉碳成本比=交易中碳价值取得成本÷总成本这一指标不能够适用于电厂、煤炭公司等以出售碳或加工碳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为该类企业不能够对这一指标进行控制。对于以生产、制造、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为该指标反映出企业所消耗的成本中有多少是碳带来的,换言之就是有多少成本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的,所以这个比例应降低到合理范围之内。并且这个指标能够促使企业不得不承担起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责任,只有这样对碳收入进行量化,各企业才会从根本上降低碳成本。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低碳产品,加大对废气的处理力度等方式降低这一指标。至于为什么不选择以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原因是企业会更加乐意降低成本而不是减少收入,若用收入进行衡量,企业会为了不降低收入而隐瞒碳收入,这样数据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碳排放交易业务

根据国际公约,碳排放交易是指企业在规定的排放总量内,企业可以用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资源。这项规定应当是碳会计在处理国际间以及国内企业间碳排放业务的基本准则,尤其是石化企业,这类业务也应当隶属于碳会计的职责范围。对于碳排放的计量以及资源的使用与交易,企业中的碳会计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处理这类业务。我国已成立了七家碳排放交易所,这对于企业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碳会计在这类业务与核算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碳排放交易中,将此业务专门由单独的碳会计处理,体现了企业的专门性与业务水平。北京扬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上市新三板,由于该公司设立了碳会计岗位,准确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将CDM签发的360933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兑现,于2017年获利2044.62万元,这就充分体现了碳会计在碳排放交易业务中的作用。碳会计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既降低了企业碳排放,符合了环保理念,又为企业获利,并在节省排放污染治理费用的同时又节省了原材料购入的资金,可谓一举两得。

地摊经济发展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会计 发展

一、低碳会计的提出及意义

(一)低碳会计的含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为促进

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有必要将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基于此,一个新的会计领域―低碳会计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碳排放、碳交易及报告披露均离小开低碳会计,毋庸置疑,它的出现是低碳经济的

需要,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低碳会计是将会计学与环保、经济、法律等学科相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计量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后产生的环境效益和成本进行报告与披露.全方位评价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影响。低碳会计目标具有多元性,一方面是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全球生态效益。

(二) 低碳会计的意义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发展需要致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较高,加快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积极构建低碳会计体系,帮助企业对碳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的计量,以利于企业对环境相关决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1.环境保护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体系中,环境资源并不具有真实的价值,无法客观地反映在财务报告中。这就导致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重度污染,与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低碳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对环境影响反映和监督的不足,在核算过程中加入了生态环境要素,以企业经营成果需要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及耗费做出补偿为原则,更为全面地监管企业经济活动。

2.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在环境压力口益严重的今天,WTO也将提高环境保护标准,限制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所以,我国经济只能向“绿色经济”方向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存活下去,而“绿色经济”要求我国会计将有关环境的“低碳要素”加入到现存会计体系中,并能够准确地核算及反映我国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里引入绿色GDP的概念,即GDP减去资源和环境成本后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环境角度对GDP的一种调整,反映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更具有真实性。

3.低碳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急速消耗和环境的急剧污染。同时,我国的企业正面临着WTO对企业高环保标准要求的挑战,传统会计己经不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战略。低碳会计使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联,使企业经营目标得到更合理的规划。建立低碳会计核算体系,将环境目标纳入企业经营成果中,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会计发展的趋势。

低碳会计所涉及的低碳成本等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往往在短期财务成果中难以反映,其收益和支出周期较长。很多企业因为在短期内很难见到低碳成本投入带来的回报,所以一度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忽略了环境问题带来的长期危害。例如,一家河北的造纸厂因为追求产量的飞速增长,在缴纳了政府罚款后过度砍伐但并没有考虑森林资源的成本。几年之后,由于其附近的树木锐减,其公司造纸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只好从附近省份采购,这样原材料的价格自然上升,再加上运费的压力,最后造纸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如果当初造纸厂可以把低碳成本考虑列入预算管理体系中,从多方面对企业的低碳成本核算和评估,就可以保证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保护了家乡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 低碳会计的相关问题

(一)企业的碳环境成本。

企业的碳环境成本是由环境原因引起的,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实施标准而发生的费用,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地摊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23-02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和污染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进了自身的发展战略中,通过制定低碳经济的政策、积极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缓解全球污染。而一些国家更是把低碳产业作为了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践低碳经济的先锋国家之一。

1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1.1 能源供给不够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水平也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我国的能源供应紧张,甚至已经不能再满足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了。在能源机构中,消耗的最多的是煤炭,煤炭占了全部能源消耗的一半以上,因此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但是因为煤炭有个特点,其密集性太高,因此不但消耗的速度快,而且污染的程度也很深。

1.2 低碳技术偏低

我国的低碳排放量很高,但是技术水平却偏低,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研发出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比如太阳能发电、燃料发电等,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仍然是空白。因此,低碳技术得不到大力的发展。不仅如此,我国的公共环保意识也很差,公众在低碳、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明显欠缺,国家体系也显得不完整。

1.3 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随之不断地增加,据调查,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占全世界总排放量的30%。除此之外,工业生产的时候排放出来的气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空气。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很多发达国家把生产地迁入中国,增加了污染量和排放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国的压力。如果能够减少这种污染,就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1.4 国家的监管力度不够

国家虽然明确地规定了要减少排放,加大环保的力度,对各个行业的污染进行严格的治理。但很多措施并未被明确的落到实处,很多工厂的污水排放没有经过氨氮的检验,按照政策,应该落实重金属的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如果该地区有被污染的状况,就应该暂停附近所有工厂的生产和建设项目的进行,停止排放污染物。但是目前,这样的政策很少有落到实处的,很多地区即便是停止了生产和建设,也很快地能够恢复。因此,国家的监管力度不够。

1.5 大量的使用高污染能源

到目前为止,高污染的能源仍然未完全的消除,高污染能源又包括了燃煤、核电、煤矸石、粉煤、煤泥、燃料油等,这些能源都存在着较高的辐射和污染的危险性。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提高生产率,不惜采用高污染的能源,不但对当地的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给生存环境留下了“后遗症”,因此,必须控制高污染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污染和排放量。

2 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一般情况下,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够使地区免受空气污染,也符合所有居住人口的利益。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能源技术的发展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如果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将可能限制工业和生产的发展,比如被迫关停一些高耗能的企业,会直接影响到该行业和市场经济。中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所消耗的能源占到了世界的30%左右,因此中国面临着两重的压力,第一是因为工业的发展所需而不得不排放温室气体,这不但污染了环境,还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阻碍。第二是其他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以中国的排放量过多为由,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减少排放量。所以,只有发展了低碳经济,才能推动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提前做好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因为我国的低碳经济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果强制性的减少排放,就会影响到生产和经济,因此,如何继续履行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成为了我国的一个重要难题。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具体如下:

3.1 制定发展的战略

有关部门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遵循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原则,尽快制定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并且还要加大低碳环保的宣传力度,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提倡社会各界人士实行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从而引导大众选择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对于企业,则需要推行低碳生产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推出政策鼓励企业和生产商减少排放量。另外,还要积极的组织和发展各种环保组织协会,或者低碳经济协会。

3.2 优化产业的结构

如今,全球空气污染严重,气候呈现变暖的状态,能源供不应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没有得到调整。我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并且建立一个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应该改变以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的结构,从而转变为太阳能、电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这样不但能够节约一部分资源,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的生产需要排放一定的温室气体,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或者对减少排放量的企业实施补贴、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首先,国家相关机构要引进低碳生产技术设备,再建立污染责任制,使企业自觉的担负起低碳生产这一重任,这样才能够让低碳生产的模式被众多企业所接纳和采用,并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

3.4 大力推进低碳制度的法律建设

在目前来看,要想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能源进行立法,建立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的合理使用。其措施主要又有: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和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强我国的能源体制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大力发展再生能源市场;通过法律途径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等。

3.5 实施严格的监管

政府部门和国家相关机构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高污染的能源进入市场,从而减少污染和排放量。首先要进行质量管理和安全检查,在各个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工业区建立质量监管的技术服务机构,从源头上制止高污染能源进入市场和企业。其次,要采取强制手段限制高碳的排放,最后还要对市场进行调节,增强减排能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创新。

3.6 倡导全社会实行低碳理念

首先要低碳居住空间,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比如采用太阳能,或者是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此外,在选用制冷系统和取暖系统的时候,要选择节能型的。居住空间也要采用低碳的装饰材料,比如国家大力推行的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其次是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方面,一方面要推荐居民们采用步行或者自行车,实现零排放,另一方面要鼓励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还要限制私家车,减少它的行驶,从而降低排放量。最后要加强和改进森林的建设,积极地进行造林,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因为绿化植物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效。

大力的提倡低碳理念,让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不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实现人们向往的环保生活与生态文明。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几十年里,能否走到世界发展的前沿,基本上取决于低碳经济的技术和可持续经济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赵笑梅.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企业导报,2012(21):8.

[2]张治.浅析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12(9):204.

[3]刘翠艳.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0):1-3.

[4]卫明,黄小花.低碳经济我国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实践的契合[J].商业时代,2012(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