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规划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规划与管理

旅游规划与管理范文1

客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处于杭州湾外延的东海洋面上的舟山位于我国客源最丰富的长三角的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国内短途旅游市场,同时又与上海一水之隔,随着舟山新区的建设,相信国际游客也会日益增加。只要舟山能够抓住发展的机遇,建设特设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旅游业必然能够得到有层次的,逐步的,长远的发展。而作为旅游发展基础的资源就是舟山旅游发展所要抓住的关键。“海天佛国,渔都港城”舟山的名片将舟山的旅游资源概括为碧海蓝天、佛教圣地、捕捞与港口文化。其中的碧海蓝天是许多旅游城市共同的基础。国际上著名的马尔代夫、夏威夷,以及国内的海南三亚、福建厦门便都是以海滩等秀丽的景色以 及独特的当地文化为旗帜,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的游客。而舟山海岸线长达2444公里,拥有像十里金沙、千步沙、九子沙滩、南沙、南长途沙滩、东极沙滩等一系列初具旅游规模和特色的沙滩和其他许多大小特点不一的尚未开发的沙滩。这些沙滩无论从沙质、大小以及海水等一系列条件上都不比国内或者国际上著名的沙滩旅游城市要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会更优。

而舟山沙滩娱乐旅游发展要突破目前层次低、受益小、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必须要解决目前沙滩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找到新的突破口,推动沙滩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发现虽然舟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沙滩资源,但是这些沙滩较之于国内外著名的沙滩而言开发程度低,深度浅,未能形成集群效应,特色重点不突出,有许多优质的沙滩资源甚至被废弃无人问津。同时,舟山的沙滩娱乐的发展缺乏文化基础。来到夏威夷,你会感受到热情动感的草裙舞;来到厦门,你会在鼓浪屿感受到属于你的那份浪漫。那么未来来到舟山的沙滩旅游又会给游客带来怎样的记忆呢?而与沙滩旅游所配套的一些基础设施当然也是舟山沙滩娱乐旅游目前所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了。为了未来可能需要接待更多的游客,舟山沙滩景区必须重新规划周边的交通、住宿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尤其要对渔家特色住宿进行整合规范,打造既有舟山当地特点而又满足游客需要的服务。

2.发展目标

2.1客源市场

舟山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线的正中间。周边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客源市场丰富,并且舟山的沙滩在长三角地区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我国北部地区沙滩资源较少,特别是优质沙滩、特色沙滩缺乏,是舟山沙滩娱乐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市场。而我国南部大多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一些建设较好的沙滩,虽然也都存在一些问题,但都是舟山沙滩发展强有力的对手。因此,舟山沙滩旅游发展应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巩固长三角客源市场,扩大在北方地区的影响力;

第二阶段打造特色沙滩,影响力辐射全中国;

第三阶段创建沙滩发展新模式,逐步打开国际市场;

2.2沙滩特色

舟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沙滩资源,以及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的世界最好的沙质之一。在舟山举办的国际沙雕节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而沙雕作为沙滩的一种娱乐、观光项目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舟山未来的沙滩建设方面自然得利用好这一优势和特色条件。将沙雕特色融入到舟山所有的观光沙滩中去,同时又要有重点的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沙雕主题沙滩。同时沙雕在沙滩娱乐中不仅要具有观光功能,同时要具有娱乐功能,开发并推广沙雕制作的服务又将会是舟山沙滩娱乐发展的重要措施。围绕沙雕特色,完善沙滩的其他娱乐项目,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沙滩,形成有影响力的沙滩集群。

2.3沙滩文化

舟山的普陀山是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因此佛教重视家庭的观念和观音菩萨教义对舟山当地的文化影响深远。同时舟山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以捕鱼为生,长期地出海捕鱼使得当地居民格外想念和重视家乡和家庭。在这种捕鱼文化的影响下,舟山当地重视家庭的观念愈加浓厚,有着丰厚的家庭文化气息。而据调查显示,亲子游占所有出游比例一直稳居50%以上,而且这一比例正在逐年上升。2014年端午小长假,石家庄各个景区亲子游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有些景区甚至达到了90%以上。同时由“去哪儿网”调查的数据显示沙滩旅游占亲子游的比例在所有亲子游项目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游乐场。而2013年暑假,上海游艇游客中有超过七成的游客是亲子游,部分班次甚至达到了八成以上。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亲子游已经在各种出游比例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且这一数据将会持续上升。而沙滩及周边旅游又成为了亲子游的热门项目。因此结合舟山当地本身浓郁的家庭文化,舟山沙滩的文化基调选择温馨、甜蜜的家庭文化将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想象一下,当一家人来到沙滩上。丈夫在海绵冲浪,妻子在沙滩上休憩,孩子则在一边玩着沙子,这必定会是一副令人神往的画面吧!在想象一下,一家人牵着手来到用沙子雕成的各个主题公园,眼前是孩子最喜欢的动画角色,远处是大海,海浪夹杂着海风,这或许会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游乐场经历吧。

3.发展规划

3.1部分具体沙滩的发展定位

南沙是发展较为良好且极具特色的一个沙滩,每年举办的沙雕节不仅吸引了国内大批的游客,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南沙应着力打造舟山沙滩旅游发展的特色――沙雕。在这里以后不仅应该有令人折服的沙雕艺术品,同时也应大力开发沙滩堆沙活动,沙雕制作服务。使得沙雕不仅成为游客观赏的对象,同时也成为一家人特别是孩子游戏娱乐的不错之选。

千步沙、百步沙是普陀山最著名的两个沙滩,因长千步和百步而文明。这里沙滩宽阔,沙质松软,沙色金黄,是休闲娱乐的不错之选。在这里若能建成沙雕和常规材料结合的欢乐主题公园或许会是儿童的乐园。海浪不停地击打着沙滩,海风从远方袭来,一座独特的动画城堡在蔚蓝的大海边坐落着。孩子们在自己喜爱的卡通人偶之间嬉戏玩闹,父母则在一边记录下这点点滴滴的幸福。

东沙是一片目前尚未进行商业开发的沙滩,因此这里依旧保持着沙滩的原貌。这里会是一个烧烤、篝火、露营的不错之选。家庭的温暖不过于全家人一起,迎着晚霞,吹着海风,围坐着聊聊一天之中有趣的人或事,淡淡的温馨与前两个沙滩截然不同。

东极沙滩同样是一个尚未过多开发的沙滩。而随着《后悔无期》的热播和这里本身蔚蓝的大海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这里度假游玩。东极沙滩与舟山其他的沙滩的距离较远,这里的环境也更亲新开阔。在这里的氛围与温馨的三口之间不同,更多的是充满浪漫的二人氛围。

3.2沙滩娱乐项目的建设

目前舟山的沙滩游乐项目还是以观光和游泳为主。仅有一些沙滩开发了潜水或者冲浪等娱乐项目。单调的沙滩全凭一片海水与一片沙滩自然不能足够地吸引游客的关注。若是在沙滩上开发一些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传统的娱乐项目,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能给游客带来充分的娱乐享受。有条件的沙滩还可以开发沙滩餐饮与沙滩表演,让游客在这里能得到充分的享受。在安全和海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大力开发海水娱乐项目。皮划艇、冲浪、潜水等娱乐项目相信也会吸引不少人的眼球。特别是海滨浴场肯定会是许多家庭的最佳选择。

除了一些常规的沙滩娱乐项目应该更上脚步以外,舟山沙滩建设必须推出自己的特色项目。沙雕作为贯穿舟山各个沙滩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舟山所特有的一个元素。它的作用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光上。不仅亲手制作沙雕工艺品过程的会是一段充满趣味的时光,沙雕工艺品本身也将会是一份长久的记忆。舟山沙滩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为旅客创造一个玩沙的氛围,同时也要为旅客提供沙雕制作的服务。不仅普通的游客可以制作自己喜爱的沙雕工艺品,一些大型沙雕作品的比赛也可以不间断地举行,使得堆沙、制沙雕的乐趣能够贯穿舟山沙滩,存留于每一个游客心中。

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的发展必定带动酒店住宿的发展,同样酒店住宿的落后也会制约旅游的发展。舟山目前的住宿条件显然是不够完善的,特别是沙滩旅游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后,周边住宿必然难以维持大批量的游客。除了兴建酒店旅馆以外,发展舟山独具特色的渔家住宿也是一种独特的方式。舟山所独有的当地的渔家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渔家别具风格的住宿环境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定会另游客流连忘返。同时这种住宿方式的投入成本低、惠及面广,可以很好的提高当地的村民的生活水平。如若政府能够对渔村的宿食提供良好的规范和支持,想信渔村旅游本身能蓬勃发展以外,也会为沙滩旅游的住宿提供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

交通问题是舟山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未来舟山要大力发展沙滩旅游,或者是佛教旅游、渔村旅游都要加快交通建设。这不仅仅指加强舟山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同时也要完善舟山本地的交通。对于沙滩旅游建设来说首先是要完善客运中心、客运码头到沙滩旅游景点的交通。同时各个沙滩之间也应该加强联系,能够更方便地让游客感受到各具特色的舟山沙滩,使得舟山沙滩的集群效应更好地发挥,使得游客能更全面地感受到沙雕和沙滩旅游所带来的乐趣。

旅游规划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丽水;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思考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全市地貌以中山、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属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可以说,丽水是一个山清水秀,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

近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于1998年将旅游业确定为地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丽水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水市瓯江流域旅游开发专项规划》和《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等一系列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旅游产业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前三季度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19.5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42.59%,旅游总收入达53.3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41.28%。但从旅游发展的宏观战略看,丽水旅游业的发展仍处在初始阶段,产业的发展还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一、丽水市域旅游资源概况

(一)资源丰度及构成

在浙江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中,丽水市共认定2365个旅游资源单体。单体类型覆盖了全部的8个主类,占93.55%,155个基本类型中的120个,占77.42%。

(二)资源品质及分类差异

二、现阶段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经济支撑条件滞后

丽水市属于浙江省欠发达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处于全省之末。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的建设是一个初期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的经济行为。若要建设高品质的旅游风景区,需要资金的集中投入,如宋城集团宋城景区建设资金6.5亿,宋城集团杭州休闲博览园项目投入资金达到30个亿。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使得丽水旅游业特别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内源动力较弱。

(二)市场与区位支撑条件不足

丽水市位于长三角边缘,虽已与上海、杭州、江苏等客源地实现高速公路交通,但在途时间还需花费3-5小时,离旅游交通快捷、舒适的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这对开发短途精品游、周末包价游和度假休闲游等产品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投资方向带来的产业发展的结构矛盾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农业和农村建设、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等等。近年来,丽水城市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旅游资源规划与后期经营相对脱节

(五)本地旅游规划开发人才紧缺

目前凡涉及旅游规划和开发环节,我们就会想到用“外脑”,将规划环节委托给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操作,本地人员往往只充当带路员、讲解员的角色,真正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等规划人才很少。如此这般,将造成规划设计方案与当地实际脱节,不能更有效提炼树立当地旅游资源特色。

三、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实施对策:

1.政府要在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市场培育和监管发挥积极作用。

(1)在掌握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基础,积极引入各种经济形式,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和活力。

开展“招商引资”,各级党委、政府都将其视为工作重点,招商引资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政策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大家往往把重心放在如何招商,眼光落在怎么引进上,对招商引资的整个过程考虑甚少。实际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与一般的招商引资有所不同,它不是实际投资的结果,它更是一项综合工作,是一级政府科学决策的体现,也是投资方与当地资源结合的主要平台和途径。政府在这当中角色定位的如何,作用发挥的如何,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投资资本”与“旅游资源”的联姻,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生成和发展。

所以,在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应更加重视过程管理,提高产业生成的机率。那么,运作过程管理可以概括为十步:

区域战略规划与资源招商项目设计

资源招商的项目包装

资源招商政策制定

资源招商资料制作

资源招商

资源招商考察与谈判

资源招商合同签订

资源招商的合同落实与协作推进

资源招商的持续服务

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2)注重规划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客源市场培育,提升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3)加强项目开发建设和项目经营的过程监管

2.引导鼓励多方参与规划,注重规划创新。

旅游资源的规划不仅是一项技术过程,而且也是一项决策过程;它不仅是一种科学规划,而且也是一种实用可行的规划,二者必须同时兼顾。规划不仅仅是一种政府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经济行为。

重视了旅游资源规划,我们还要追求创新,追求规划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以保证我们规划工作的实用性、科学性和适度超前性。

3.深化改革,合理配置资源。

旅游规划与管理范文3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基础上,人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是生活层次的提高,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出去旅游来增长见识,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得到升华。旅游业应运而生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成为了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捷径,得到很多地方政府认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带动中国走向世界,政府招商引资,加大旅游投人力度,加强旅游管理规划工作,但由于旅游规划人员或其他方面原因使得规划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现阶段的旅游管理中规划管理问题

2.1旅游规划水平不高

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框架,维持着地区或景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并提供保护和战略指引作用,从而保证旅游业有序发展。但我国目前很多旅游项目的旅游规划水平不髙,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

(1) 旅游规划的规划人员自身水平高低差距大

旅游规划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面对各地K的大量旅游业兴起,需要大量的旅游规划人才,而我国旅游规划人才数量少,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旅游规划存在较大差距。

(2) 假冒规划专家效应

由于社会对旅游规划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有的人为了从中谋取利益而充当专家,即便只是懂得一点皮毛也敢装作很懂的样子,或给自已弄一堆光鲜的名头来招揽商家,很大程度的拉低了整体旅游规划的水平,弄虚作假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3) 缺乏公正的投资招标政策

中国很多行业都存在找关系、找人脉、找熟人办事现象,本质上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并降低成本投入,但实际上这种不公平现象并没有起到理想效果。旅游业也存在这种现象,虽然是为了提髙规划水平,完善规划管理,但实质上对规划水平上升却没有帮助。

2. 2旅游规划缺乏地方特色,没有紧密衔接地方规划

每个地区进行旅游规划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风土人情等。这要求旅游规划人员多角度、多科目的进行系统性规划,并让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风土人情等充分融入到规划内容中。旅游规划不是单独进行的,需要紧密衔接当地的规划,再不断对自己进行调整、修正。如一个地区进行旅游规划,首先要考虑城市的规划特点,再根据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不同进行协调,形成互助趋势,共同发展进步。旅游规划还涉及交通、医疗、服务业、环保等领域,需要在进行规划时与这些领域进行沟通协调,‘边成一致后才能顺利进行旅游整体规划。

2. 3专项旅游规划存在脱离总体规划现象

专项旅游规划的规划内容有较为抽象化的项目建设,使人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规划内容中没有详细分析具体建设内容,规划不够细致,信息量较少,并一定程度的脱离了总体旅游规划,两者之间缺乏联系,连贯性较差,使得进行专项规划时与整体规划无法连贯而形成有效整体。

2. 4旅游规划方案落实难

旅游规划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难全部落实下去,且几乎存在近一半的规划方案变成只是规划而没有实际效用。很多旅游规划方案在我国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被改动,破坏了整体布局,不利于旅游也发展。

3、对于规划管理问题的一些改善对策

针对上诉的一些旅游规划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对策对旅游规划进行加强和完善。

(1) 成立专门的旅游规划公司,进行市场化管理

对地区的旅游规划可以按照招标形式进行旅游规划公司的招标,选取优秀的规划团队进行旅游规划,提高规划水平。我国现阶段的旅游规划项目大都是承包给一些专业人员、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由于并不是专业旅游规划者,且对地区的实地考察由于个人本职工作问题而得不到保证,无法确保规划成果。而成立专门的旅游规划公司,进行市场化管理,有利于公司对专业人才的管理,并形成专业规划小组,保证充足的实地考察和规划时间,有利于提高规划质量。市场化和正规化管理,避免了个人弄虚作假的可能,真正意义的提高规划水平。

(2) 管理旅游规划单位和旅游规划人员,并进行资质认征

进行旅游规划资质认证的大都是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存在专业结构单一问题,不能满足旅游规划行业的多专业、多学科特点。因此,在申请资质认证时,可以根据自身单位专业特点有目的的进行不同类型规划资质的申请,让单位具有自己的规划特色,如民俗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等。在进行地区旅游规划时,可根据不同认证单位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突出专业性。

管理旅游规划人员可以实施旅游规划师制度,让人员专门从事旅游规划。该制度的确立可以参考已有的会计师注册等制度,由国家旅游局专门负责旅游规划师的认证工作,对旅游规划人员进行实践和理论综合考核,规范化旅游规划人员。

(3) 管理旅游规划项目

旅游规划项目实施公开招标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并由专业管理机构对招标单位进行管理,并选取不同类型的专家组进行不同类型的规划管理,承担相应管理责任。

(4) 加强旅游规划的后期管理

评价旅游规划效果,可以通过追踪检测旅游规划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实际情况反馈来判定。对于不满足现状的规划,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和修正,并制定相应的修改方案,规范化后期管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4、结语

旅游规划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旅游规划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42-02

0引言

“旅游规划学”是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我国旅游学研究中的一个成长最快、最具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研究方向。这门课程一方面向学生传授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规划及旅游开发等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提高就业率,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产业发展等意义重大。

伴随着旅游规划研究与实践的飞速发展,大量的专家学者纷纷置身于这一研究领域当中。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数字化期刊群检测搜索了多篇“旅游规划学”教改论文。其中,杨朗探讨了“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的全方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李广宏强调了案例教学在“旅游规划”课程中的重要性;吴艳茹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赵媛分析了如何在该门课中展开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郑辽吉指出学生在旅游规划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郭海燕等强调应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出规划人才。以上研究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对策借鉴。

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教学现状分析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于2001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2005年开设本科专业,2012年初成立旅游管理系,设置旅游管理、艺术设计、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管理方向)4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生700余人,其中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旅游规划学”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在第7学期开设,32个学时。

近年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承担了多项与旅游规划和开发相关的省、市级课题,如2006年辽宁省林业厅的自然保护区规划项目“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08年大连市发改委的区域规划项目“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0年大连市台盟市委的派专题立项课题“建设大连国家海洋公园研究”,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海洋公园型旅游目的地保护与开发研究”等,以及20余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项目策划等工作。大量的旅游开发实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旅游规划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2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的成就。(1)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德育教育为主线,以学生为根本的发展方向。(2)旅游管理系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大部分教师具有双师资格,发展潜力巨大。教师教科研成果丰富,获批省市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公开6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20余部。(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高优良的校内外实训条件。学院内建有调酒实验室、客房实验室、中餐实验室、西餐实验室、导游实验室、茶艺实验室以及会展实验室、装潢艺术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学院5800余平方米的酒店为学生实习提供了理想的实践环境。

以上发展成绩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旅游规划学”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该课程教学尚存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课程的特殊性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该门课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城市、建筑、交通、生态和艺术等众多学科领域。一个旅游规划项目包括:资源调查与评价、市场分析与预测、主题形象设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产品设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市场营销、图件制作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要想完全掌握旅游规划学知识体系,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实现各知识领域的融会贯通,这无疑是对该门课的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旅游管理系现有教师20人,学缘结构科学、学科互补。专业背景涉及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生态学、统计学、市场学、规划学、文化学、心理学、信息系统应用及数学模型构建等学科。毕业院校包括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师资可以胜任“旅游规划学”课程的理论教学。然而,教师们参与的规划实践项目较少,旅游规划实务经验匮乏,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实践教学不足,教学方法陈旧

“旅游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将教学重点着眼于实践教学。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实践教学往往仅停留在表面。

近年来,很多“985”、“211”高校配备了3D乃至4D的虚拟旅游规划设计实验室或旅游规划与景观实验室等。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目前尚属于空白,校内的实践教学工作尚未展开。同时,学院还缺少制图实验室,再加上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多为文科生,要求能够熟练操作软件制图较为困难。毕业生大多仅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只能做一些撰写文本初稿的基础工作,不能画图甚至不识图。

由于承担的规划项目少,学生全程跟随教师参与规划的机会更少,即便能够参与,也只是做一些前期市场调研、资源调查或文本初稿撰写等基本工作。真正能够让学生提高能力的景区规划和产品设计,往往也只能以校园或附近公园作为实例进行项目设计和空间布局,可操作性差。目前,实践教学仅仅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市内,主要是学校周边的景区进行参观学习,由于经费限制,在景区参观学习的时间也仅有一天,学生走马观花,收获很小。

2.3规划专业软件及原理课程开设较少

旅游规划除了理论与方法的讲解外,图件制作也占有了较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总规基础上进行的控详规及专项规划等均需要进行包括建筑风格、材质用料、色彩样式、高度、竖向、容积率、建筑密度、红紫线宽度等一系列规划,需要开设多门专业制图软件及相关课程。旅游管理系的艺术设计专业已开设AutoCAD、Coreldraw、Photoshop、环境艺术设计原理、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旅游专业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编制时可以考虑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以上课程。

3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旅游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很多知识点仅凭借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远远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周边的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应涵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形象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分区与布局、旅游产品创意与规划、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及规划图制作等。经过实际考察验证教师所讲授的专业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同学们巩固所学内容。

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加强与大连市各知名旅游景区的合作,包括:老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景区、圣亚海洋世界、森林动物园、东鸡冠山景区、世界和平公园、白玉山景区等等,力争将这些景区建设成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规划调研的实习基地。此外,还可以开展野外教学,将课堂搬到野外,在大自然中进行实践教学。通过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但增长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利于大家对旅游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进一步领悟,同时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增长学生的成就感,实现课堂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实际上,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规划项目当中去,这对其专业能力的增长是最为有效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近些年才逐步崭露头角的新兴院校,其旅游管理系的教师们能够主持或参与高档次、大手笔的规划项目的机会还比较少。鉴于此,教师们尚需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积极争取各级规划项目,以期为学生提供珍贵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直接参与一次旅游规划的实践。

3.2创建规划实验室,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尚属空白。学院亟需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凭借4D技术完成旅游区的虚拟现实化。通过实验室教学,让学生学习到国内外各级别规划的经典案例;对虚拟的待开发旅游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形象策划,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辅助设施规划等规划实务训练;并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学习制作旅游规划的相关图件,以达到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规划图件绘制能力这一目标。

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利用目前的多媒体教室及未来拟建的旅游规划实验室,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等直观形式运用于教学之中,同时适当配以音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旅游项目策划的过程中,可结合旅游项目策划的几种方法相应地引入国内外经典策划案例。此外,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可以鼓励同学们将自己创意的方案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3.3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相对于其他课程,“旅游规划学”是有一定技术含量、体现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尤其是创意能力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要能够进行旅游规划的创意、写文本,还能够制作PPT,能够设计基本的规划图件。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本科专业应适时适量开设与旅游规划相关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制图软件课程,包括:区域分析与规划、生态旅游学、地图学、遥感与测绘、景观设计、环境艺术、公共空间设计、AutoCAD、Freehand、Mapinfo、Photoshop等课程,将学生培养成为既能够出策划、写文本,又可以制作规划图件的专业人才。

为了解旅游规划界最新动态及兴起的规划手法,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助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定期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开展专题讲座,拓宽任课教师与学生们的专业视野。

4结束语

“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任课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参与旅游规划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还应建立旅游规划实验室,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支撑;提高景区参观学习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参与规划实践的机会;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建兵.“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分析—以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与研究,2010,24:85.

[2]杨朗.“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甘肃农业.2006,(10):254.

[3]李广宏.“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案例教学法渗透[J].高教论坛,2007,(2):119.

[4]吴艳茹.“旅游规划”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106.

[5]赵媛.“旅游规划”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2):125.

[6]郑辽吉.“旅游规划学”教学中的工具使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6):104.

[7]郭海燕,冯晓华,天振江.对“旅游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7):142.

[8]娄思元.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旅游教育管理,2011,(3):68-69.

旅游规划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旅游规划;价值;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旅游业,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办,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逐渐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会给目的地区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旅游业的积极作用,同时最大限度的控制其负面影响,就需要有系统的、科学的规划。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我国当前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旅游规划过程中如何把握价值取向的问题,以期对旅游规划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一、旅游规划及当前旅游规划的现状

1.旅游规划。对于旅游规划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提出了“旅游发展规划(tourism development plan)”的概念,即“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根据这一界定,旅游规划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与社会管理等诸多因素,并使它们成为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将旅游市场和产品结合起来考虑,通过高质量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来提高目的地的经济效益,减少旅游业对目的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我国旅游规划理论发展较晚,国际上最早的旅游规划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国家,最初只是为一些旅游项目或实施做简单的市场评估和场地设计,具有较完整的旅游规划形态的则是1959年的夏威夷规划。中国的现代旅游起步于1979年,随后不仅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开始涉及旅游,而且还修编一系列风景旅游规划,1985年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内容作了明确规定,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旅游规划的地位。我国旅游规划目前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旅游规划业已经普遍得到认同与重视。纵向上,从国家级一直到乡镇级,都在开展规划;横向上,从项目规划到旅游区规划,一直到旅游市场规划,各种规划也都在开展。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一些地市和县一级的政府纷纷聘请专家为本地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沟通描绘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2)旅游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渐完善。在对旅游景区旅游规划管理方面,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方面做出规定。在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2001年国家《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大纲》,出台了旅游规划的行政性法规、管理办法和管理标准,如《旅游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旅游规划通则》等,一些地方政府也颁布一些关于规划方面的管理条例。

二、当前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规划性质不明确,体系不完整。目前,我国旅游理论界对于旅游规划的提法较多,常见的有“旅游区规划”、“旅游区发展规划”、“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等。这些模糊概念的出现使得旅游规划的性质不明、内容不一,旅游规划管理比较混乱,导致评审过程中不同行业、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往往意见不一,使规划成果的技术评定工作质量无法保证。(2)旅游规划中没能找出自身的优势,新建风景区盲目跟风严重,盲目的追求规模和档次。在很多旅游规划中,没有找出自身的优势资源或者是一些规划编制单位为了迎合委托单位的需要,鼓起管理者发展旅游的信心,过分夸大旅游资源的价值而不考虑与周边其他景点联系与互动,不懂得在这个区域内形成多元化互补的旅游体系,盲目追求“大而全”,导致最后的结果是你有的我有,我有的你也有,就是没有精品。由于全面的追求,导致财力人力大大分散,丧失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3)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不够。旅游规划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从根本上说,旅游规划并不是为了纸上画画去编制文本,而主要的是付诸实施,它是一个从编制到管理、再到实施和反馈的连续过程。但是在实际编制过程中,一些规划编制单位为了迎合地方政府的需要,在规划的编制中对细节问题设计过多,一是使得规划的重点不突出;二是旅游规划作得过细限制了旅游景区的详细规划。这样的规划既失去了作为战略规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也因过于详细失去市场的应变能力而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规划最终的结局就是“领导说说,墙上挂挂,画饼充饥”。(4)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不好,在开发中对历史文化遗迹、遗产的保护不够。历史文化遗迹、遗产非常脆弱,使得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遗产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不是因为时间对其的侵蚀,更多的则是人为性的破坏,究其原因则是旅游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有些规划者忘记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遗迹,甚至还加以拆除、破坏。

三、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该把握的价值取向

1.旅游规划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使用最广泛的定义源自1987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规划中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生态可持续性开发原则。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性开发原则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环境的过程中,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在旅游规划中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游客规模,处理好收益与环境的关系。(2)公平性原则。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因此,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一个旅游规划师的必备素质之一,而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能否真正贯彻是一个旅游地是否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关键。

2.旅游规划应该遵循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价值取向。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指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根据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借助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整合”是一种共赢的手段,合作区域实行旅游资源整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整个区域旅游业的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旅游竞争力。而要达到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就需要在区域旅游规划协调方面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风景区盲目跟风,盲目的追求规模和档次。

3.旅游规划要遵循弱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旅游规划自诞生起至上世纪80年代以前,旅游规划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倾向于经济效益。因为效益的获取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原动力所在,否则就失去了其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价值。但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属性”,无度的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我们在旅游规划中应该遵循弱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弱经济效益就是要求旅游规划中对资源的合理与优化配置,以求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相平衡的综合效益,而不能像以往那样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总之,我国的旅游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期间也走了一些弯路,但在未来的旅游规划中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能够最大限度的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得以持续延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价值取向能够有效的达到旅游地取长补短的效果;而弱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较好的解决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平衡的和谐境界。

参考文献

旅游规划与管理范文6

第一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是景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旅游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是提升景区品味,打造景区特色,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强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依照《建筑法》、《城乡规划法》、《风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风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建设性详细规划》、《风景区民居建设风貌改造规划》等依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景区内的所有单位、民居必须严格遵照本办法进行建设、管理与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

第四条县旅游局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林业局、水保局、环保局、文化局、建设局、国土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乡镇从各自角度配合旅游局履行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职责。

第五条景区内建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居)由县旅游主管部门按照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进行审查后,按照国家建设审批程序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建设。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第六条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规划为先导,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景区档次为主要内容,整治景区环境、打造景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力推进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努力打造生态良好、风格统一、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精品景区(点)。

第七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必须符合景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则;

2、风格与风貌统一,特色突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3、不破坏生态环境与绿色环保的原则;

4、改建和新建结合,前期整治与后期管理结合的原则;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三章建设与管理

第八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要按照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要求进行,必要时应另行编制旅游风景区民居风貌改造规划。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风格应突出当地民族民俗特色,避免“百村一面”;要适应小康社会生活标准,努力提升档次和品位;要充分体现保护生态和节能环保的理念,并统筹安排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九条旅游风景区应按照景观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不可再生性特点划分为景观核心区、建设控制区和接待服务区,实行分类管理。景观核心区严禁建设与资源保护以及旅游服务无关的各项建设内容,景观核心区内的民居应逐步搬迁、拆除;建设控制区可适应建设为景区接待服务所用的建设内容,原有的民居建筑应根据景区规划要求改造为旅游服务设施;接待服务区的民居应根据景区规划要求,按照统一风格进行改造,开展旅游服务。

第十条本办法颁布前在景区内已建造的原有民居和其它建筑物,由县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进行核查。凡不符合景区规划要求,与景观不协调,需要改建或拆迁的民居,应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或拆除。对成片的民居建筑应通过风貌改造打造为旅游服务区。

第十一条在景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翻修的各种建筑物(包括民居),其规模、体量、高度、造型和色彩等都应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严禁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第十二条在景区内施工,必须保护景物及附近的林木、植被、水体和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施工完毕,必须及时清理周围场地,进行绿化,恢复环境原貌。在主要风景游览区内施工应尽量避开旅游旺季。

第十三条对景区内被确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院落,由文化部门牵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影响其历史风貌、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及其附属物应予拆除。特别要注意保留散居在村落中有利用价值的旧民居,应作为景观进行保护、开发利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景区内的古建筑及其文物古迹。

第十四条景区内重要古建筑的修复,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尽量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古建筑修复由县旅游主管部门按照景区规划要求,与文物、宗教部门协商确定,有计划地进行修复。

第十五条景区内的商业服务业网点由县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规划设置,凡不适合在风景游览区设置的经营网点要限期迁出。

第十六条景区内的单位和民居都要按照规定的卫生责任区,搞好卫生保洁,严禁随意倾倒垃圾、污水、堆放粪便或其它杂物。饲养家禽必须远离景观和道路实行圈养。

第十七条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和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国土整治、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生态移民等各种项目,支持景区民居搬迁与改造。同时要加大对景区民居建设与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保证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措施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旅游风景区民居管理由旅游主管部门、风景区管理单位和风景区所在乡镇共同管理,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支持,要逐步建立和形成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对违反《建筑法》、《旅游风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风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建设详细性规划》和本办法,在景区随意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除由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土地、森林、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外,旅游主管部门和风景区管理单位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赔偿经济损失,并视情节给予警告、经济处罚。

第二十条负责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的工作人员,因,,造成景区资源破坏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在民居建设、保护、管理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或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旅游主管部门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五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