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发展的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发展的要求

经济发展的要求范文1

农业四化中产业化是基础、市场化是途径、标准化是条件、国际化是目的,而结构调整是实现四化的手段。随着农业四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经营集约化已是大趋势。小生产永远没有出路。必需扩大家庭经营规模,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从而逐步实现标准化,就可获得规模效益,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推动国际化进程。

首先,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加速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土地使用权的流动是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渠道和前提,但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土地承包“稳”与土地使用权“动”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产业化的微观基础是企业,企业进入农业,第一步主要是进入农业产前、产后的经营领域,而不是直接的农业生产领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企业带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向农户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市场信息,购销农产品,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第二步才是大面积租赁农户的承包地从事农业直接生产领域的经营。

目前中国农村企业及中介组织的现状是,传统的中介组织供销社负重运行,市场化改造不够。新生的中介组织数量短缺,且运行和发展面临制度环境障碍。中介组织发育滞后,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快农业组织的创新,加强对家庭经营的改造,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在政策上对企业和农户提供指导;对有关参与主体加强综合协调服务,形成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和信息体系建设;加快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在农业中的引进。

农业产业化基于不同地区和农户要区别对待,东部沿海地区在于实现企业的升级;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在于扶持合作社和企业的发展;西部在于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消除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度障碍。

农业企业化属于个量微观经济,农业产业化属于总量宏观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需要农业企业形成专业分工,把竞争优势和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作为行为依据,推进订单农业,着眼于农业产业链,增强创新能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目前农业企业特别要把加强农业产前支持、产后开发,作为增强竞争优势的重点,产前要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的综合发展和应用水平;产后重点进行农产品包装、分级、营销、品牌管理。

其次,外连市场内育产业联合体,促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农业市场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用法人组织形式招商引资、开拓国内外市场,是发展农业企业的一般模式和必然趋势。农业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生产方向,并通过协议购销、合同收购或股份合作生产等方式,与农户结成合理稳定的协作利益关系,把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

农业企业为农民提供优良种子、种畜、种禽以及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农户成为企业的具体生产单位,如此既使企业获得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来源,又以利益调动农民按合同种养的积极性。

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需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市场风险,即产品市场多元化战略。这需要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由少品种向多品种、系列化发展;由原料产品、初加工产品向深加工产品发展;由窄市场单元化向宽市场多元化发展,建立销售网络,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

第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动植物产品卫生水平是保障人民生活、实现生产目的以及确保出口获得利的基础。为此,要尽快提高动植物检疫能力和水平,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与动植物检疫体制。应依法加强对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的管理与监督,严格标准化程序,切实控制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重金属离子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

标准化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规程,使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标准可循;要加强产品质量标准监测监督,健全监督、监测体系,完善质量检测中心、化验中心;科技示范基地园区要起示范作用,推进标准化生产。

第四,培养人才开拓市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培养农业标准化、市场化的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农业国际化的基础。应尽快造就培养通外语、懂技术、善营销的高素质队伍,并逐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按照国际市场标准组织生产,为农业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结合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深加工程度,培育一批名牌农产品,使农产品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同时也具有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全面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围绕基地建设坚持不懈地招商引资、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良种。引导资金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社会服务等项目。在提高与国外中小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努力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引进大客商、大项目、大资金,带动农业国际化。

农产品科技含量是农业企业角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要以农业高科技基地示范园区为载体,引进、开发、推广在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农业新品种,引进无污染、高科技含量、投资回报大的高新技术项目和农业高新优良品种,大力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传统的农业发展战略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参与国际竞争进程的新形势。中国农业应该选择竞争性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农业标准化进程,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从自给自足型农业向市场竞争型农业转变,从增产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从依靠传统技术转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转变,从劳动密集向劳动密集与资本和知识密集相结合转变,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向重视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转变。

农业经济在当前发展的内在四化要求,需要政府深化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首先,政府要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培育农民自发兴办的各类生产和流通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发展农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市场价格协调与行业管理,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应诉,处理贸易纠纷;建立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限制敏感农产品过度进口;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重组与技术改造,扶持和培育农业基地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其次,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调控的职能,清理和调整不符合WTO规则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业法规体系,借鉴和利用有关国际农业法规保护和支持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三,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购销市场化进程,重点抓好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第四,引导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联合体,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

经济发展的要求范文2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金融必须努力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金融行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坚持分类指导,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增强资本实力;坚持经营管理重心下沉,保持县域法人地位的长期总体稳定,减少行政干预;省联社要淡出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模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和贷款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市场发展壮大,积极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渠道和模式。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和覆盖区域,创新保险品种,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农村金融机构享受政策优惠要与承担责任义务相匹配,保证国家扶持政策真正惠及“三农”。

着力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需要推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和规范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适合小型微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完善财税、担保、保险等政策支持体系和差异化监管措施,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积极性。加强适合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建设,加大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深化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增强支农和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功能。

发展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是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小金融机构发展,形成竞争充分、服务优良、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发展小金融机构要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不可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小金融机构要立足当地、立足基层,主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不贪大求全,避免盲目跨区域扩张等经营行为。要下决心清理和规范各类收费项目,并结合金融业特点,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切实减轻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负担。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经济发展的要求范文3

【关键词】科学 产业结构 调整 发展。

一、发展现状

1.农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我们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始终把薯、牛、游等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实施了马铃薯“百、千、万”工程的同时,结合河北省“一乡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突出抓了薯产业核心区建设,在一复兴地村和三复兴地村分别种2500亩马铃薯核心区建设的基础,在桦树林村建马铃薯示范园区1个,总面积达1000亩,其中,机播达1000亩。园区内分别采取测土配方、大垄密植、晚疫病防治等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向标准化,无害化发展。在御道口村培育微型薯200亩。全乡马铃薯面积巩固在2.1万亩,马铃薯种薯达到1.5万亩,机械化种植达到1.8万亩,脱毒薯应用面达到95%以上。

2.牛产业结构

一是继续加大了养牛小区建设,扩大了标准舍饲范围,增加了牛存栏量,截止到目前,牛饲养量达7600头,牛存栏达到5780头,畜禽防疫密度达100%。全乡布罐5个,同时安排专职黄该员5名,为黄牛改良打下良好的基础。

3.旅游发展情况

我乡以发展农家游30户,本着科学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成立了旅游领导小组,责成两名副职领导干部抓农家游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旅游业开发虽然力度很大,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客源很少,没有做到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相协调,与正在学习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三是畜牧业农户只注重了自身效益,没有更高根源的意识。四是中介问题。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问题有待于加强,跑市场、创市场的人员匮乏。薯产业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农民的卖难问题还需加以解决。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断,缺乏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马铃薯淀粉深加工问题还需下大力解决,急需新上一个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解决方法

1.工业经济发展方面

乡党委、乡政府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强乡富民就必须以项目为载体,把抓项目做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开放外联推动全乡经济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靠坚强的合力抓外联,齐心协力跑开放,上下齐心谋发展”。一方面,打造开放外联氛围,促进资源整体开发。按照“围绕资源上项目,抓好项目促开放”的工作思路,以深度开发资源为主线,科学规划,统一谋划,强力实施,四轮驱动,积极构筑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另一方面,立足资源,强化投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今后几年,我们继续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在原有项目抓提质、储备项目抓招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优势项目抓整合。旅游资源资源是我乡优势资源,如何进行有效、有序、规模开发,成为我乡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因此,经过反复调研,多次召开班子会、党政联席会、村民代表座谈会进行反复论证,我们要坚持确定的“挖掘潜能,科学规划,有序开发,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不动摇,抓住全乡整顿产业秩序有利时机,本着“扶持好的,取缔小的,打击黑的,买断散的”的原则,经过扎实稳妥有效开展工作,保证全乡旅游资源整合平稳进行和社会的基本稳定,项目抓招商。按照“谋划储备一批,推出招商一批,快速启动一批”的原则,把村、组、产业作为对外开放的主体,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走出去到各地的有关部门走访,搞外联、求合作,邀请对方部门实地考察,进一步增强储备项目的针对性。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第一,始终坚持服务商家、服务业的原则,做到“零干扰招商,一站式服务”,对企业不说办不了,多想怎么办,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的浓厚氛围;第二,摆正位置平衡心态,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灵活政策,主动出击,全程帮办,合力打造优质服务环境。第三,切实加强对群众的环境及法制观念教育,从严查处设置障碍、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严厉打击各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不法行为,营造“招商、引商、亲商、护商”的良好社会氛围。第四,加大路、电、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打造招商引资硬环境。五是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乡党委今后要把环境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进行广泛调研,对全乡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别制定治理规划和具体方案,力争到年底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解决的给予合理的答复。为全乡的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经济发展的要求范文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近日在接受《学习时报》采访时称,尽管中国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很不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吴定富解释道,主要原因是中国保险业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整体发展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规模小。在国际上,一般通过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一个是保险深度,就是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2003年,世界平均为8.1%,中国为3.3%,世界排名第44位。另一个是保险密度,就是人均保费。世界平均为470美元,中国为36美元,排名第71位。从国内看,保险业与银行业相比差距也比较大。目前,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已达27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为1.1万亿元,仅相当于银行业总资产的4%.

二是覆盖面低。从财产险看,目前中国家庭财产保险投保率仅为5%左右,公众责任保险的投保率不到10%,即使作为产险业务主要险种的机动车辆保险,投保率也只有30%.而在发达国家,这些险种的投保率一般在80%以上。从人身险看,人均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件,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以上的水平。同时,中国由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3%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达60%.

三是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在欧美发达国家,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一般超过20%.去年,全球灾害总损失近700亿美元,保险赔偿达185亿美元,占四分之一以上。而在中国,保险赔偿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仅为1%.如去年以来发生的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北京密云“2.5”重大游园事故和吉林中百商厦“2.15”火灾等几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中,保险赔付都很少。特别是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事故,社会影响非常大,保险赔付只有二十多万元。

经济发展的要求范文5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建设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求现代化农业经济朝着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建设。但是,当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下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

 

1 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1.1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不适用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依旧是承包责任体系,由于这种体系缺少接耐、创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并不结实。

 

以往的农业经济体系无法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并且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分散,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效益,但是,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低碳农业经济,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造成了部分群众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认可和支持。

 

1.2 农业经济生产理念过于落后

 

因为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知识普及性比较差,获取相关信息也不够及时,导致目前在农村里许多人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足,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当得知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时,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种事实,由此产生了抵抗心理。

 

1.3 缺少科学技术的辅助

 

在当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缺少科学技术有效的辅助,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对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生产的科学含量,这样才有利于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2 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措施

 

2.1 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

 

在分析了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后,发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不能在农村顺利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并不了解,以及生产理念过于落后。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低碳农业方面的宣传,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安排专业的团队到当地农村每家每户进行宣传,也可以把当地农村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低碳农业理念,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的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农村的农业经济体系进行创新,在承包责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生产制度,促使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 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

 

根据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农业经济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等要求,所以在建立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提到要节约水电、合理地用药施肥以及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等内容。

 

首先,在农业生产环节里,应该选择效果较好的肥料和农药,并且减少对化肥农药的运用,根据低碳农业的要求调节农业化肥的使用结构,在保证杀虫和育肥功能的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其次,是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在化肥方面应该大力地推广农家肥、有机化肥以及复合肥等,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农药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发,可以使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或者通过选择抗病植株等手段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合理地满足低碳农业有机发展和绿色的要求;

 

最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节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

 

目前,人们研发的“养殖-沼气-种植”这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运用和废物的回收,满足了低碳农业低污染、低消耗的要求,所以,应该在我国各个地区大力地进行推广。

 

2.3 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

 

相关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多个角度合理地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针对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政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地制定。另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政府可以鼓励发展融资,通过相关途径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为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 结语

经济发展的要求范文6

关键词:山东省;新经济发展方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8-2670(204)06-0077-05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明确提出了“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从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对形成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阐述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这些重要阐述,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也需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当前,山东省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重要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总量较大,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人均经济指标水平偏低。山东作为经济文化资源大省,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总量和文化产业增加值,但由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还远没有转化为经济文化强省的优势[2]。二是面临新的挑战,必然要求以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承载和应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竞争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制高点发生重大改变。随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向纵深推进,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增长结构成为山东科学发展必须突破的羁绊[3]。三是近年来山东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以及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迫切需要以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拉长这些“短板”。四是以蓝黄两大战略为引擎的全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在如何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载体、机制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要加快构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相互动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五是创新型省份建设扎实推进,但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缺乏重要支撑。六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运行及其作用的发挥,迫切需要一系列新的体制机制来保障。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以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推动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战略性转变;确保一系列新目标、新任务的实现;应对国内外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等等,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制约山东省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2](一)宏观需求结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