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5-01
我科是心血管内科,又称老干部病房。多年来通过对来科住院病人按照入院、住院、出院三个不同阶段实施健康教育,深受患者的赞许。今年开始通过对心肌梗塞病人在住院期间所提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的尝试,使之易于接受,更受患者的欢迎。现介绍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李**、男、60岁、干部(科长),于2011年3月22日早上6点起床时突感胸闷,心前区疼痛,急呼120,于6:15收住我科。心电图检查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经治疗护理19天,痊愈出院。
2 住院阶段的健康教育(下文中护--作者本人李--病人)
2.1 入院第二天的健康教育
护:李科长,您好!欢迎您到我科住院,您住院已2天了,因为我休息,未能及时见到您,很抱歉。我叫吴慧玲,是您的专业护士,从现在开始,将由我负责您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若您想了解病情及与病情有关的问题,请尽管问我。我将尽力使您满意。不知您昨晚休息怎样?
李:还好,谢谢你。
护:首先我向您简单介绍一下病房情况:您的病床号是3病室12床,您的主管医生是钱**
李:哦,这个!刚来时陈护士已告诉我了。我的主管医生是钱医生,专业护士是您一吴护士,主任是蒋**,护士长是刘**,每天查房时间是早上8点,卫生员每天送三次开水。
护:这些您都知道了,您的记忆力还挺好的。您的床头有信号灯,当身体不适或需要帮助时请使用,我们会及时帮助您的。
李:谢谢你,吴护士。
护:不用谢。我想问一下您是怎么发病的?现在感觉好些了?
李;我前天早晨起床时,突感胸闷、心前区疼痛,急呼120,送入你科,钱医生诊断为“心肌梗塞”。经二天的治疗,胸闷,疼痛有所减轻、但仍感心前区隐痛。您能告诉我心肌梗塞是怎么得的吗?
护:心肌梗塞就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也就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使心肌的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严重缺血,就发生心梗(就象送水的管道堵塞了,我们得不到水一样)。钱医生根据您的症状、心电图的改变、心肌酶谱的升高,确诊您得了心肌梗塞。
李:吴护士;你说的我已听懂了。因为我是第一次发病,非常担心这种病是否能治好?
护:请不要担心,李科长。我们这儿是心血管专科,技术、设备、仪器、医护人员都是一流的,以前象您这种病治好的有无数例,请您不要紧张,这对您病情不利。只要您保持情绪稳定、增强信心、配合治疗,就一定会治好的。
李:谢谢你。我一定配合好。我想问―下这个病怎么治的?
护;心肌梗塞总的治疗原则是:镇痛、休息、吸氧、溶栓、扩管、营养心肌、心电监护等等。入院时用的度冷丁是镇痛药:吸氧能使您的心肌得到氧气供应,防止梗塞扩大;溶栓用药是尿激酶等,通过溶栓可使冠状动脉管腔再度通畅,使心肌得到氧气供应:每天每分只滴10-15滴的扩管药物硝酸甘油,可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胸痛:心电监护可及时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另外,通过监护还可以观察您的治疗效果。从这二天监护看,您不但没有发生并发症,而且治疗效果还比效满意,请您放心。另外,您目前最应注意的是休息,一般要休息四周。第一周:就是您现在这个时期。一定要绝对卧床休息,包括饮食及大小便,均应在床上。这期间您的一切生活护理将由我协助您完成,如漱口、皮肤清洁等,我还会定时给您按摩以使您舒适,预防褥疮的发生。第二周,可在床上坐起、活动如伸伸腿、活动活动关节。第三周可在床边活动。第四周,活动范围可稍大一些。总之,视病情而定以您不感到疲劳,身体舒适为原则。
李:谢谢你,吴护士。不知在饮食上还要注意什么?
护:哦!这个问题您问的非常好,我正准备告诉您的,在饮食上您必要吃一些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而产气少的流质为宜,如蔬菜、水果、素肉汤、豆浆等,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禁烟酒;再一点就是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因饱餐和进食过多的脂肪食物,可导致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局部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肌再梗塞。同时,饱餐后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还要注意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每次大便前可含服5mg的消心痛,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氧。李科长,我讲的这些不知您听明白了没有?
李;这些我听明白了。通过你的介绍,我对自己的病情了解了很多。住院二天,我觉得你们科室的服务态度及质量均很高,解释也很耐心。本来刚来时钱医生、陈护士也给我介绍了,今天,你又详细地讲了一遍,使我更明白了。来到你们科室,感到很温暖,有到家的感觉。看来我以前的担心是多余的。
护:谢谢您对我们的信任,这些都是我们应作的。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和需要帮助的,请尽管讲,我将尽力使您满意。
李:谢谢你,吴护士,暂时没有了。
护:那好,今天就谈到这儿,您也该休息了,希望合作愉快,祝您早日康复。
2.2 出院前二天的健康教育
李:吴护士,我感觉已经好多了,不知是否可以出院?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 老年病人 术后心理护理
Postoperative orthopedic elderly patients care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n Xia,et al
【Abstract】 With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he medical model, the overall ca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 our hospital, mental health care and education are increasingly attention. Elderly patients as a result of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cline, poor recovery, and particularly sensitive for the surgery as a result, they form an invisibl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which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recovery operation. To this end, we focused on the situ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to assess and understand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habits and self-care ability, psychological response, with or without anxiety, fear, emotional instability, lack of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nt of disease,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 on,W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fter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are
1 增加手术病人治疗的信心及对医院的信任感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病人手术后,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病人配合治疗的信心,同时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差,极易产生沮丧心理,我们必须做好心理疏导,采用解释与术后病例现身说法相结合,让病人了解骨科的发展状况及医生的技术情况,耐心进行解释,给病人多介绍已治愈的成功病例,使他们在心理上得以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做好护患沟通和生活护理,用实际行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 老年患者器官衰退,尤其是术后体质虚弱,日常的生活能力基本丧失。关心和尊重老年病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如:骨牵引病人由于疼痛不能翻身、钢板内固定病人不配合功能锻炼等,护士要向病人耐心解释,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避免压疮的发生和防止术后并发症,如: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老年痴呆等。在精神上多给予鼓励,生活上给予细致关怀,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琐碎小事,使他们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大的安慰。
2.2 病室的环境、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病情的变化对老年病人术后的影响。病房应保持清洁、舒适、安静,在病请允许的情况下,多开展老年人爱好的有益健康的活动,使老年人情绪稳定。在工作中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让病人有安全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仔细倾听并加以解释。对于恐惧孤独者,多鼓励家属进行探视,给予感情上的支持,消除老年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的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3 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有些老年病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忧虑,甚至拒绝手术,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多考虑到病人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生活上多给以帮助和照顾,精神上给予同情和安慰,与家属共同解决患者的思想负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经过细致的疏导,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 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1 疼痛的护理。老年病人对于术后的疼痛耐受力很差,应积极给予镇痛治疗,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并给予必要的解释,耐心疏导,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小说、同家人说话等,以多种方式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和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静脉穿刺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少疼痛的刺激。
3.2 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由于老年病人术后卧床时间长,引起呼吸容量减少,造成呼吸增快变浅,加之手术切口疼痛,病人不敢咳嗽,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在病请允许的情况下,每2~4小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3.3 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老年人皮肤结缔组织水分减少,微循环及组织含氧量降低,加之老年病人由于手术或牵引后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应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并做好局部减轻压力的护理,每2~4小时协助病人翻身,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对于骨骼隆突处垫气圈或棉垫,也可用油菜籽做褥子,运用油菜籽的滚动起到按摩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压疮的发生。
4 鼓励老年人积极对待人生
骨科手术的病人大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医院度过,有个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效果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补偿的希望,若手术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转移)则还挣扎在死亡线上,病人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的外来刺激,所以对于预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病人,有一部分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破坏或残缺(如截肢),造成机体缺陷的病人必然会产生缺陷心理,尤其是突然致残的病人,会给老年病人的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于可能致残的病人,护士术前一定要给病人交代清楚,并给予同情及心理支持,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
5 术后的功能锻炼
为了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应鼓励病人尽早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但由于老年病人心理机能下降,害怕疼痛或担心过早的功能锻炼会影响术后的愈合,因此我们在精神上给予安慰、鼓励,同时向老年病人及他们的家属反复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循序渐进的方法,并指导、督促、协助他们进行功能锻炼,让他们积极的配合治疗,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
6 出院指导
出院时制定全面的家庭健康教育计划,教会病人及家属不同时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注意事项、必要的护理技能、合理的膳食。出院后及时进行电话随访,为病人提供连续性的护理。
7 体 会
老年术后病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对缓解和预防心理障碍的加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医学高速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更加显示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懂得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显仁.中华临床疾病诊断与预防,2001.4
2 范国珍.中华护理学,2004.5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原牧区 结核病人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70-02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可感染全身多个脏器,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其流行状况与高原牧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相关。人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而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这是造成结核病低发现率的主要原因,也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我院地处青藏高原地区,由于牧区群众生活条件差,文化素质低,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长期与结核病人共同生活,增加感染机会,婴儿出生后卡介苗得不到及时接种,等到接种时部分儿童已经被结核菌感染,以上原因均可导致结核病发病率显著升高,严重影响了牧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牧区群众受民族生活习惯、观念及影响,住院期间不良心理状态会多于汉族,如果不掌握高原牧区病人这种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这就要求护士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语言的情感性与道德性,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人资料制定系统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要彻底治愈结核病,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固然重要,但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2011年3月,我院传染科收住结核患者67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10岁,平均年龄44.2岁,其中汉族4人,回族6人,蒙古族2人,其余均为藏族,他们居住于高原牧区,平均海拔2800-4000米左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
2 心理状态
通过观察、家属或懂藏语的人员翻译或直接与牧区病人交谈,了解到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急躁、烦闷、言语少等消极情绪,而不稳定情绪已成为躯体致病的主要原因,而躯体病症又会加重情绪反应,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分析原因主要与对结核病相关知识不了解、因传统习惯或语言不通沟通困难、以及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而引起,具体表现在:
2.1 沟通困难,心理适应不良:高原牧区病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多数病人听不懂汉语,交流非常困难,又由于住院改变了生活环境,一时难以接受结核病人这一角色,显得不适应,加之患者对结核病隔离措施不理解,认为家人和朋友嫌弃自己,自觉受到冷落和歧视,而产生自卑孤独情绪及多疑敏感心理。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更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效果。护士应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多接触,以温和的微笑、亲切的口吻、恰当的握手等方式,多询问了解病人的自觉症状,生活习惯,安慰鼓励病人,使他们感到护士尊重他们,不嫌弃他们,从而心理得到安慰。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促进疾病的痊愈。向病人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探视制度、作息时间等,对因语言不通沟通困难者,我科邀请我院蒙藏科护士进行翻译,使其对结核病的一般知识及消毒隔离有所了解,不失时机的与患者家属、朋友、同乡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获得其对病人的支持与关心。[1]并告知他们,探望结核病人时只要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就可切断传播途径而避免传染。
2.2 缺乏相关疾病知识: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为了防止病情的传播,对病人要进行隔离治疗。牧区病人因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疏导,帮助患者了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各个环节如何配合,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对于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及时报告好消息,以增强其信心,并告知患者长时间的心理压力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不利于疾病康复。
2.3 经济困扰:高原牧区经济相对落后,牧区群众收入较低,结核病人不仅要支付长期治疗费用,营养补给又会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些均给病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年纪较大的牧区病人,常为医疗费用而忧心,导致不能安心治疗。
2.4 躯体疾病影响:结核病人常有低热、乏力、盗汗、咳嗽、咯血等症状出现,结核病化疗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得他们不得不忍受疾病治疗带来的痛苦,具体表现为:忧愁、悲观、落泪和失眠,有的病人常因暂时失去自理能力而闷闷不乐,护士要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怀、温暖和鼓励,对他们实施人性化服务,经常巡视病房,为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在治疗、护理时,护士要态度认真,操作轻柔,动作敏捷,以理解的心情,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使患者产生信任、安全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护士应细心主动的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并做好亲友工作,主动关心病人,消除其不良情绪。
3 健康教育
3.1 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必要性: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或问题,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2],健康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转变的手段。结核病的低发现率一直被认为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由于我院地处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牧区人群多为群居、生活条件差,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结核病知识,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和对结核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长期与结核病人共同生活,均可导致结核病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了牧区群众的身体健康。由于人们对结核病不了解,只要说到结核人们就认为会传染,因此,人们不愿接触结核患者,从而使患者及家属有很大的压力,加之结核病对患者身体损害大,治疗时间较长,易使患者身心疲惫,失去治疗信心,所以在此病的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3.2 健康教育的方法:
3.2.1 床头宣教,一对一讲解,口头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健康教育并不完全是刻意安排的,它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主要通过翻译将最基本的需要掌握的结核病知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给病人和家属进行讲解,从而指导病人的行为,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
3.2.2 定期利用公休座谈会进行知识讲座,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态度诚恳,避开专业术语,邀请家属参加,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上的难题,通过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及家属信任护士,使健康教育顺利全面实施。
3.2.3 书面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护士为病人及家属准备健康教育材料,结核病防治知识、保健知识等,对不识字的患者,利用漫画的方式,使病人对结核相关知识一目了然。
3.3 健康教育指导:牧区结核病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多数人不了解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对健康人的危害,不了解进行隔离的意义,不能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护士应不失时机的对这些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增强病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帮助病人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的责任心,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3.3.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身隔离,进入公共场合自觉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避开他人,与人说话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出院后尽可能与家人分室居住,分床就寝,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日通风2-3次,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夜间尽量少开窗,防止感冒。
3.3.2 用药指导: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长,一些病人往往因自觉症状消失,或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而自行停止服药,中断疗程,故而对化疗中的病人及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规律治疗,减少产生耐药菌,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护士应根据医生制定的医疗方案,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对病人用药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随时向病人反馈治疗效果,使病人清楚自己目前的病情与治疗效果。从而以平静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护士应反复、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中断疗程,不仅达不到全部杀灭结核杆菌的目的,还易使原来对结核杆菌敏感的药物产生耐药性,变成复治病人或难治病人,使治疗时间延长,从而加重精神、经济负担。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病人每次服药都在护士的面试下完成, “吞服到口,咽下再走”,鼓励病人继续坚持抗结核治疗,不能随意停药,要坚持化疗,必须坚持早期、联合、规则、适量、全程的治疗原则。
3.3.3 饮食调理原则: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因情绪差及抗痨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食欲差,为补偿疾病引起的消耗,增加抵抗力,加强其免疫系统,护士要给予饮食指导,结核病人的饮食以适合口味,清淡为原则,食物的种类应多样化,并供给平常喜欢的食物,才能促进食欲。如有大咯血应禁食,咯血停止后,给半流饮食,饮食营养搭配要均衡,嘱患者家属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3.3.4 休息指导:结核病人病情进展期,毒性症状明显,发热、肺代偿功能不全者应卧床休息,当毒性症状消失,病灶活动减退时,可适当运动,活动以不感到疲乏为宜,冬天外出活动要戴口罩。
3.3.5 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结核病人与家属密切接触,要让他们掌握只有进行规范治疗,对家人才不会造成危害,同时对病人是否规律用药进行监督。
3.3.6 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我院因地处高原地区,住院病人多来自牧区,往往住院时,结核症状较重,而语言不通,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为治疗带来不便,加之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较多病人会出现恐惧、紧张、自卑、孤独感等不良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转归。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语言障碍导致交流不便,努力克服语言上的困难,专门邀请蒙藏科懂藏语护士与之交流,对初发病人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同时运用肢体语言,对心理问题实施有的放矢的情感支持,鼓励病人倾诉内心感受,增进感情交流,与病人做朋友,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上的难题,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通过细致的心理护理,病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从而使食欲增加、睡眠充分,躯体得到充分的调养,抗病能力恢复,药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3.7 出院指导,门诊随访,定期复查,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病程长,整个过程需要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护士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对人体的肝、肾、胃肠道、听力、神经、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损害初期病人不易察觉,因而复查的目的不仅是让医生了解治疗效果,而且也是对出现的药物不良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复查的结核病人配发宣传资料,详尽告之应掌握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焦虑状态,并能遵照医嘱积极主动进行合理、全程化疗,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将我科电话告之患者,便于患者联系和获得更多的健康知道信息,对路途较远的病人,开展电话咨询,并做出具体指导。
4 讨论
目前,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要彻底治愈结核病,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固然十分重要,但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有长远性、针对性、专业性、反复性的健康教育,在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治疗之前,对病人进行必要的结核病知识宣传教育,让病人充分认识到坚持合理正规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我院的结核病人以牧区藏族居多,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经济文化落后,甚至有的还处于半蒙昧状态,并受着种种成规陋习的影响和约束,内容较深,方式一般的宣传很难让他们接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因人而异,内容具体实用,便于理解、掌握。在具体护理工作中,通过翻译及肢体语言,用各种形象比喻来说明深奥的卫生原理,达到讲得清楚、听得明白的要求,尽量不使用专业语言,使病人及家属正确认识结核病对家人和周围人群的不良影响,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改变错误认识和观念,减少结核病的传播。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的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去除致病危险因素,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坚持化疗,使其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3],提高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在病人出院后,通过住院时获得的健康教育知识,给身边的亲属、朋友、同乡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挺高了社会人群对结核病的了解和认识,并能主动积极的配合,从而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008年11月至今,我院传染科收住结核病人67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翠萍. 盛金燕 肺结核患者不规范服药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7;42(2):142-143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心理咨询教师和聘请心理咨询专家,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关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心理档案制度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他的个人心理档案就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测量技术的广泛应用,心理档案也逐渐浮出水面,日益受到社会、学校的重视。
一、心理档案的相关内容
1.心理档案的界定
学生心理档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生心理档案泛指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一切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等资料汇成的档案;狭义的学生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作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建立心理档案是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描述、分类的过程。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能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等六部分。
2.心理档案的建立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保证对学生资料的科学管理、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也要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建议条件允许的学校尽量采用电脑软件的形式。与传统的人工建立心理档案相比,它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范、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二、当前我国学校心理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心理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学籍档案,它自身有着严格的特殊要求,无论是保管不当,或者是使用不当,都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会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学校心理档案的建立和使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对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缺乏认识,心理档案建立工作不到位
有些学校认为,建立心理档案主要是为了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学生,他们没有认识到建立心理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是服务于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是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开发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发现极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调查表明,仅9.3%的学校为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35%的学校为部分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55.7%的学校尚未建立心理档案;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是并没有合理利用,心理档案对于教学工作和学生身心发展没有丝毫助益,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工作的摆设。
2.心理档案的内容不够完整,不重视动态跟踪记录
学生心理档案包括六部分内容,但是有一些学校只是测查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这两方面的内容,而对于学生的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分析、学习心理分析、职业能力倾向等重要方面没有进行测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削弱了心理档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也应该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但由于人力和财力投入的严重不足,目前多数学校都将建档时间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此后便无任何跟踪记录。这种静态的心理档案显然不能准确、完全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变化。
3.缺乏专职心理教师,未有效利用心理档案
目前,我国还有一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和管理心理档案的人员大多由学校校医、班主任或政治教师担任。他们的专业水平不高,大大影响了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比如,有的心理教师是由学校领导临时指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随意将学生心理档案里的内容告知班主任及家长,这对部分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
4.缺乏对心理档案工作的管理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心理档案的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对其病人或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病历予以保密;这些资料应单独保管,不应列入医院其他病历之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只有在专业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讨论其服务对象的案例。如果为专业的目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和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此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把心理档案等同于学籍档案,认为其内容可以任意公开,特别是对学校领导和德育部门公开,以为这样就可以多一种了解学生的途径;还有的学校则没有对心理档案进行专门存放、专人保管,把心理档案随意存放在办公室的一台电脑上,结果任何使用该电脑的人都可以随意查看学生的心理档案内容,某校甚至发生过学生进入办公室将班级同学的心理档案资料修改和删除的事件。
三、改进当前我国学校心理档案问题的对策
心理档案建设可以为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现对我国学校的心理档案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心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建立健全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研究发现,学校缺乏专职心理教师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的最主要原因。当前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模式不同,有些学校采取的是教研组模式、德育管理模式、班主任工作模式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工作相混淆,由政治教师或者班主任来开展。然而,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即使这些教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也无法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因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尽快着手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如设置专门机构;规定从事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规定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类别、基本格式、建立时间、方式、实施程序等。
2.完善心理档案内容并定期更新资料、跟踪探查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育辅导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除了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外,还应包括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学习心理、咨询记录等方面的资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管理心理档案的人员,一方面要定期普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还要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经常向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并作好辅导和跟踪记录,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真正达到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目的。
3.加强心理教师与各学科教师、家长的交流合作,发挥心理档案的最大作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对学生信息了解更为全面,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机也更多。心理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档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向班主任、家长反馈,提出教育辅导建议,加强双向沟通,形成立体的心理健康监测、教育和干预网络,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发挥心理档案应有的作用,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骨折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57-01
1 骨折病人心理反应特点
1.1 焦虑恐怖心理;骨折病人因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骨折致骨断筋伤气滞血瘀,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功能障碍,所以易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今后无法痊愈留下终生残疾。
1.2 自卑孤独感:骨折病人因突然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和工作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特别是老年患者因家庭经济,子女未在身边或照顾不周,容易产生孤独心理,而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对许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病人意识到自己的病短时间不能治 愈,随之就产生情绪低落,悲观自怜,对生活失去自信心和自卑心理
1.3 过高期待心理;骨折病人希望尽快治愈,往往对医护人员抱有过高的期望,要求用新技术,新药物的治疗,一旦医护人员的治疗方式与其主观愿望不符时,便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消极态度,被动接受治疗或产生抵触情绪。
1.4 依赖心理;骨折病人经过一段时间饿心理痛苦煎熬之后不得不承认伤残事实,病人会产生依赖性,认为伤残就不能独立生活,一切事情都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替代,缺少独立生活的信心。
2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教育的内容,引用的例证和资料应有可靠的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辨证的原则,不能任意夸大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转归的作用给病人一种心理治疗是万能的误导。
2.2 针对性原则;根据病人的性格,年龄,职业,文化,婚姻,个性特征,病种,病程,治疗康复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不能干人一面,制定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
2.3 尊重性原则;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病人的选择,承认病人之间的差异。
2.4 保密原则;教育病人的谈话内容负有保密性的道义和法律责任,特别是涉及到病人个人的秘密隐私和缺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里行为矛盾困扰,不能随意泄露给他人。
2.5专业性原则;应用心理学技术对现实存威潜在的影响病人健康的心理问题,会问问题和名对方式做出判断对病人的个性态度行为特点和心里防御模式等表现形式,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判断和解释。
3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 消除焦虑稳定情绪;耐心向病人解释骨折转归过程,病教育病人预防因骨折而产生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缓解心理应激的作用,取得病人对护理的信任,使其主动积极配合,从而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2 关心体贴减轻疼痛;骨折病人一般入院后均需进行手术复位或者牵引治疗,由于生活上的急剧变化加上伤口疼痛,容易造成病人的情绪低落和烦躁不安,对治疗认识不足因此护士应做到和谐可亲,耐心解释治疗的特色和优势,增加其信心。
3.3 树立信心坚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希望有良好的预后,护士应尽可能用患者能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同事介绍手术治疗病愈的患者情况,从而使患者摆脱恐惧心理,对自己的治疗充满信心,坚持治疗。
3.4 耐心解释取得信任;护士要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向其介绍病情预防及主管大夫的手术技能,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与病人交流,热情专心回答问题细致耐心赢得病人的信赖。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老年人 心理健康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生活适应能力、身体状况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就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本课题随机抽取河源市某社区6岁经上无严重精神疾病的老年人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由经过相关专业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对筛选出的老年人进行为期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其基本情况躯体患病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河源市某社区随机抽取6岁以上老年人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65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 年龄6~85岁;②住在社区。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而不能参加活动者;②有严重精神疾病者。两组病人干预前的年龄、性别、婚姻、慢性疾病及文化程度有均衡性。
研究工具:心理健康水平评定:采用SC-9量表[],此表共9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级评分制。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结束时将上述研究工具由心理测试专业人员统一指导进行集体测试测试采取不记名方式、测试后当场收回。
干预方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对研究组进行为期个月的精神卫生服务分别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老年期所面临的社会、家庭、职业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老年期应注意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其相应解决方式等内容每周进行1次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时进行个体心理干预利用倾听、解释、保证、指导和建议、疏泄、鼓励、促进自助等基础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内容包括老年期角色转变、慢性病的应对、 应对不良生活事件、培养兴趣爱好、改善睡眠质量、建立良好家庭关系、增加日常生活活动、增加人际交往等。
统计处理:采用SPSS11 统计,样本组与常模组平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 果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两组间SC-9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而人际关系、敌对分值显著低于常模。见表1。
干预组在为期个月的心理干预后SC-9因子中抑郁、焦虑、躯体化分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常模;强迫症状、恐怖、人际关系、敌对分值与干预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分值均高于常模而人际关系、敌对分值显著低于常模。见表。
讨 论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已达到老年型人口的标准,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而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圈子之一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名6岁以上无严重精神疾病的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相关研究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正常人群差 其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常模与周敏娟、刘金光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支持性心理干预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在为期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后干预组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其中抑郁、焦虑、躯体化分值较
[]
干预前显著降低。
老年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躯体健康状况的下降、经济问题、婚姻问题、离退休等生活事件可能都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已面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压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而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利用度等构成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5]而其中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因素难以改变从而提示只有从认知、应付方式等层面进行心理干预是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