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1

一段时间来,无论是企业界还是理论界,都在关注和论辩“国进民退”问题。问题的焦点主要是针对不少国有企业强势提携甚至垄断经营,而民营企业往往处于“扶持洼地”,民企多有“经营委屈、权益委屈、地位委屈”……从舆论倾向来看,似乎站在同情与支持民营经济立场者为多。

要讨论以上问题,笔者以为有三点需要成为前提:一是,国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家庭的儿子,民企也是儿子,而且都是亲儿子,决不是敌对的双方,理论上本不存在“进退”问题;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里边,肯定应当包括“社会主义民营经济”一说;三是,我们需要认真解读经济的本原――“经世济民”。

经济本来就姓“民”。

经济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的要素,也可以理解为与政治平行的一种概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手段,因为它本无唯一的定义,但发展经济的目的,却可以聚焦――那就是“经世济民”。

经济在价值论上体现的这个“民”,应当是为人民谋利而来,为改善民生而去。而经济在方法论上的这个“民”,则应当由“人民创造”而生。至于经济在性质上的这个“民”,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而不是有人理解的那种处于强势的“官经济”与处于弱势的“民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排除不了需要创造“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民本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这期间,中国的民营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允许存在”到“适当发展”,从“允许适当发展”到成为“重要补充”,从“重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认识上的递进,不光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早已成为政府落地的政策。但为什么在今天,反而对民营经济彷徨了呢?

民营经济为资源、能源小省的浙江一跃成为经济大省作出了巨大贡献。毫无疑问,民营经济具有更强的“内生性”要素,更具有创业创新机理,它不但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而且在民营经济不断提高质量的过程中,对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一大批“草根浙商”正逐渐成长为现代企业家。

总理曾经强调,要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解决今天的大学生就业难,不正需要进一步营造好发展民营经济的环境让他们创业吗?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也必将提升民营经济的知识含量。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民营经济,“不容易”、“不简单”,如果扶持好引导好,将来会“了不得”。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2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沧州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以县辖行政区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加快沧州市沿海强市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一、沧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沧州市县域经济规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的规模、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以2012年数据为例,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46.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02.4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4.5倍和10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01倍和103倍。第二,工业经济持续壮大。全市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74亿元,比重达到78.5%。全市形成了6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56家,占全市的90.3%。第三,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总产达到501万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25倍,涌现出青县小洋人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1%。第四,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比2001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第五,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4元,是2001年的2.57倍。

二、与先进地区相比,沧州市的县域经济还存在的差距

一是经济实力差距大。201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位中,江苏江阴、昆山两个县级市生产总值过2000亿元,而我市唯一的全国百强县任丘市生产总值只有300多亿。

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福建晋江市,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但拥有劲霸、九牧王、七匹狼等一大批知名品牌达50多个。我市县域工业企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与发达县存在巨大差距。

三是城镇规模小,城镇化水平低。沧州市有8个县(市)城镇化率在40%以下,有两个县低于30%,县城功能、服务产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亟待提高。

四是制约发展的资金、人才、科技等问题比较突出。县级投融资平台不健全,规模偏小,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对各类人才的吸纳能力不强,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

三、沧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

一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建设。沧州市已有1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这些园区是县域工业化的重要平台,要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发挥其聚集作用。二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做存量,又要做增量。鼓励企业通过战略重组、强强联合以及技术改造等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打造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大型优势骨干企业。

(二)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

一是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用地指标、市场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融资等难题。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做大企业、做强品牌。引导民营企业家瞄准本行业中的标杆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努力做大企业,打响品牌,实现由“草根经济”向“大树经济”转变。三是努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鼓励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对自主创业人员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兴县之路

一是创新开放思路,丰富招商形式。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南资北移,不断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争取更多的外来项目落地生根,推动县域经济扩张规模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注重招商质量和实效。着力引进一批立市兴县、对主导产业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要发挥毗邻京津优势,利用京津科研院所多和人才密集的优势,以人才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积极引进一批产业转移和高科技项目。

(四)大力推进城镇化

一是加快县城建设。县城建设得好,城区经济繁荣活跃,不仅可以带动就业,促进城区规模扩张,而且可以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进而拉动全县经济发展,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优质产业的吸纳能力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抓好一批中心镇建设。要根据城镇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重点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镇、特色镇、产业镇。三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共享文明、共同发展。

(五)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

一是要注重发挥低成本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必须立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尤其是低成本优势。结合沧州市实际,应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管道装备、食品加工等产业,也正契合了发展低成本优势的要求。二是要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不但要确保产品质量过关,还要争取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要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培育全省甚至全国的“单打冠军”。三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引领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加强配套协作,形成合理的企业群落和高效的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鹿刚.产业集群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

[2]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玉海国.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状况分析[D].河北大学,2006.

[4]张元好,尹广娜,刘明.河北省产业集群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院报,2011年(2).

作者简介: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3

女企业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联结优势,服务企业发展和女企业家成长成才,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强化工作手段,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促进女企业家队伍建设,为推动启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女企业家们不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工作实绩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广泛尊重,而且成为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新一轮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一年。这既对新一届女企业家协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的女企业家施展才华提供了新的舞台。女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进程中肩负重任,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全局,开拓进取,创业、创造、创新,在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中展示巾帼风采、再创新的业绩。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解放思想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先导,也是女企业家成长成才的关键。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改革的深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开放的扩大,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的加快,拓宽了企业扩张的空间;能否抓住这些机遇,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我们要充分利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开辟的解放思想的新空间,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创业创新创造的精神枷锁,坚决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坚决克服一切妨碍发展的习惯思维,正确认识面临的新情况,科学分析出现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的新趋势,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使企业的各项工作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顺应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符合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市委、市政府把加速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全市兴起发展民营经济的新。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的女企业家,要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对推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市场繁荣、发展公益事业、提高妇女地位所作的重要贡献;要认清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投身发展实践,在妇女大创业的热潮中发挥好引领和帮带作用。

第二,进一步创造优势,加快发展。女企业家要善于抓住企业改制、政府支持等有利契机,不断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切实转变经营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竞争力,质量就是生命力。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做出特色,创出品牌,提高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时把握国内外市场的最新变化和发展趋势,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既善于向国外的优秀企业学习,又敢于与其比上下、争高低。要根据女性管理者的职业素质特点,着力培养理性思维的习惯、坚决果断的作风,掌握开放纳新的技巧,发扬善于合作的长处,坚持脚踏实地的风格,把女性特有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第三,进一步加强学习,勇于创新。要适应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强化终身学习观念,敏于求知,学以致用,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通晓经济、熟悉科技、精通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学习内容上,不仅要学习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国语言、熟悉世贸规则。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要自觉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增强发现市场、创造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增强运用资本、信息、科技、人才为企业服务的能力。要让创新成为自觉的追求,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胆略和创新的举措,积极投身创新的时代。

第四,进一步回报社会,关爱职工。女企业家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党的关怀、群众的支持和社会的扶助,可以这样说,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造就了女企业家,是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滋养了女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当代女企业家理应时刻铭记党的关怀和期望,自觉回报社会的支持和人民的培养。要自觉遵守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坚持抵制假冒伪劣,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弘扬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文明新风,积极支持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要关心员工生产生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关心下岗职工尤其是下岗女工,尽最大努力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4

(一)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城市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十分突出,同时农村每年也有大量劳动力剩余。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就业形势。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据统计,国有企业就业人员在不断下降,而城镇私营企业从业、城镇个体经营企业和乡村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则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全国7.7亿就业人口中的91.8%在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不仅安置了国有企业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首先,民营经济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较有效率的分配机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受市场信号调节。民营企业经营的特点和自身作用的发挥,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功能完善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同时又在客观上为国有企业提供了示范,使国有企业感受到市场竞争压力,从而有助于推进国企改革;其次,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造就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他们是民营企业的带头人,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另外,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科技进步,民营企业在经营上有高度自主权,受不合理的行政干预较少,为其将先进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发展民营经济可以启动民间资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了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国家在给予优惠政策的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这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需的资金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在大幅上升,只要政府加以适当引导,提供制度保障,就可以启动这些民间资本,从而缓解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国有资金不足的局面,同时还可以全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东北各地政府不断改善政策环境,鼓励民间投资,悉心培育民营资本快速发展,使东北民资出现了总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可喜势头。仅2011年,辽宁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实缴税金1,600亿元,同比增长27.3%。截至2012年底,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00亿元,同比增长23.5%,占全省GDP达到40%。2012年末,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627亿元,比2003年末期的1,301亿元增长了4.09倍,年均增长19.8%。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03年末的32.1%增长到2012年末的48.4%,增长了16.3个百分点。2012年末,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单位户数207.4万户,比2003年末的100万户增长了107%,年均增长8.4%。同时,近年来,在东北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些东北民资也表现不凡。诸多统计数字表明,东北民营资本与过去相比,有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东北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规模偏小,经营集约化程度低。总的来看,东北地区上规模的企业为数不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达不到规模效益。在经营方式上,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粗放式经营,产品档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高质量产品较少,名牌产品不多。

2、民营经济内部结构有待调整优化。在各类工业民营经济中,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数占民营企业的比重较大,而民营经济主要代表的私营企业比重较小;个体私营企业主要从事商贸、餐饮、服务等经营活动,从事生产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生产的相对较少。

3、民营经济投资相对较少。东北地区的国有经济投资稳步增长,而民营经济中除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增长相对较快外,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投资增长缓慢,有的地区甚至绝对减少,民营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4、在管理方式上多为家族管理。任人唯亲的现象比较普遍,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这种高层次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振兴东北民营经济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对民营经济的偏见。东北三省的民营经济与东南沿海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症结在于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对民营经济的后发优势及巨大潜能的足够认识。受历史、自然、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计划经济时期较长的东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趋向,直接影响着政府机关、企业和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也影响了东北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东北地区,民营经济难以享受国民待遇,民营企业项目审批难和融资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应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清理现行投资准入政策,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领域,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凡是没有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都应向民间资本开放,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二)完善对民营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东北地区政府职能改革滞后,行政审批色彩浓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这些都是阻碍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一些部门和干部对民营经济发展缺乏认识,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口号多,落实少,索取多,给予少。东北要深化改革,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就要继续改革政府职能,完善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1、要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各级政府加大对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筹资融资、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2、要大力开展民营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培训。利用社会资源,依托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3、要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扩大出口和到境外投资办厂,给予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同等的待遇。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5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外部环境和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环境差、筹资渠道少、资金制约严重。

2、建设用地指标紧张。

3、生产成本高,能耗大。

4、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不足,竞争力仍不够强。

5、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二、对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选择的分析

(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应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工业调整应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调整应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民营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引导上应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经济就是财力、潜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特色经济多是块状、集群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人们称之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带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四)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从城乡发展的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从我国的实践看,沿海发达县市,近十几年来小城镇发展很快,形成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实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更好地提升人气,提增财气,提高品位,做强城镇经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软件硬抓,硬件精抓,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

(五)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六)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从县域经济的竞争基础来看,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我国入世后,县域经济已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区域间争夺资源、争夺市场、争夺效益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机遇,通过自身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关键因素。

三、推进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建议

1、更新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从表象上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困难在于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缺人才,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破除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就县域抓县域的单一发展观,确立工农业统筹、城乡统筹、市县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新理念;破除换领导就换思路、换班子就换战略的政绩经济发展观,确立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众经济发展新理念;破除单纯的依赖资源、牺牲环境的发展观,确立把资源当资产来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新理念;破除只有大项目大领域才能大发展,忽视或放弃小项目、小领域的求大弃小发展观,确立发展是一个积小为大、积量变为质变的发展新理念;破除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智的发展现,确立引资引项与引智引人相结合,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新理念等。

2、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竞争力。要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资源比较匮乏、发展潜力相对较小、富裕程度比较落后的县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找准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培育试点企业,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促进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6

(一)三江县基本情况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东连桂林市龙胜县,西接贵州省从江、黎平县,北贯湖南通道县,南通融安、融水县,枝柳铁路贯穿县境南北,209、321国道呈十字形从县城穿过,县城距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全县人口34.71万人,境内居住侗、壮、苗、瑶等少数民族28.78万人,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56.76。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全县共辖13个乡3个镇,166个村民委。三江境内属丘陵山区,全县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1.46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91万公顷,山地面积占77.2,林业用地为73.97,境内盛产茶油、松杉、毛竹、茶叶和糯米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重晶石、钒、铁、锰、铅锌等。境内有浔江、溶江、苗江等主要河流,水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54.24万千瓦。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既有浓郁的侗族苗族风情,又有秀丽的山水自然风光,更有享誉中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风雨桥和独峒岜团桥。

(二)经济发展情况

20__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517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2;全县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297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减少2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85万元,同比增长9.17;财政收入4869万元,同比增长6.12;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74万元,同比增长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1元,增长4.79;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同比增长6.07;城乡居民各项存款余额46611万元,同比增长9.3,各项贷款余额52583万元,同比增长39.0。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县域内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培育成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尚未形成。

三江的茶叶、茶油、肉牛、竹子资源丰富。是广西第二产茶大县。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已达6.7万亩,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4万多亩,每年按递增1万亩的速度发展。茶叶产品主要有白云银针、曲毫、碧螺春、天池绿剑、碧舫等,茶叶以形、色、香、味俱佳而深受区内外消费者青睐,具有优质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今年在全区开展"桂茶杯"比赛活动中,"三江天池绿剑"和"三江碧舫绿茶"获特等奖;"三江白云银针"获得二等奖。中国油茶之乡。三江具有悠久的种油茶历史,是全国茶油重点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油茶之乡",全县共有油茶林面积69万亩。三江肉牛品质盛名区内外。三江黄牛以天然牧草饲养,肉质细嫩、蛋白质高、脂肪低,产品畅销区内外市场及至港澳地区。全县牛存栏12万头,20__年我县投入130多万元专项资金进行黄牛品改,在16个乡镇建立26个"西门达尔"良种牛人工冻配点和7个本交点。到目前为止,全县共进行黄牛品改2940头,产下99头杂交牛。毛竹是林业大县的重要组成。目前全县毛竹面积达8.4万亩,在原有竹林面积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正在抓竹子的低产改造工作。

三江的茶叶、茶油、肉牛、竹子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从量和质上都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支柱。一是规划布局不尽科学合理,分布比较分散,区域优势不够明显。二是经营管理比较粗放,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三是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牵引乏力。四是生产投入不足,品种单一,单位产量、产值低,加工、包装档次低,没有形成响亮的品牌。

(二)三江县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没有深入开发,蕴含的潜力没有被挖掘。

三江县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是国家西部地区旅游投资规划贵州----三江----龙胜----桂林----贵州----广州跨省旅游线路中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纳入桂北山水民俗风情旅游线路,旅游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风和岜团风雨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持保护单位――马胖古楼;还有高定侗寨、独峒斗牛、良口三王宫、产口古榕、曲岭瀑布等景点。旅游区内侗寨依山傍水,鳞次比的吊脚楼和鼓楼与风雨桥及水车等完美丽的风景。其精湛的民族建筑,侗族民居曾被称为少数民族建筑史上的"活化石",三江县侗族风情浓郁,其民族节庆、生活、婚恋、饮食等习俗独具特色,是理想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圣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向往。但由于地方经济较落后,财政收少,对改造旅游区的投入太少,致使旅游业发展缓慢,蕴含巨大的旅游潜力未挖掘出来。一是交通与内外设施建设落后,到景区的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二是旅游服务设施落后,服务化程度低。三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品牌未打响。四是景区风貌与环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三)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建设力度不足, 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县域内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

全县民营企业60多家,总注册资本5421万元,其中县外投资24家,资本3818万元,年创税近300万元。全县共有木材加工、竹器加工、茶叶加工厂等各小型企业2560个,年总产值达12373万元,年上缴税金377万元。但因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建设缓慢,招商力度不足,引进大企业来投资办厂少,没有能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渠道少,增值困难,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应有规模,农民致富门路不多。造成的原因:一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不发达,影响外商进来投资。二是优惠政策难兑现,一些优惠政策缺乏连续性,加上部门争利严重,协调难,导致优惠政策难执行。三是招商引资机构自身建设滞后,没能深入开展工作。四是投资软环境不够完善,为投资者提供服务意识比较差。五是项目储备的相关资料不齐全,前期服务不够。

(四)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转移,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江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富余劳动力7.5万人,以劳务输出方式开发,但稳定性差,收入与付出比差过大,每年的劳务输出带来的收入不多,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是劳务市场建设滞后,劳动就业渠道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农民工综合素质低,只能从事廉价的工作。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

(五)蕴藏的水能资源没能得到开发。

三江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5.54万千瓦,其中浔江河的三级开发装机容量可达5.59万千瓦,20__年6月止,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只达到4.55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32.1。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依托生态资源,做大"绿"经济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可以促进传统农业直接向生态农业跨越。三江县优势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提供了优势资源。一是要必须继续实施"四个一"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生态富县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先进技术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及不良影响,建立茶叶、油茶、肉牛、竹林四大生产基地。二是建立完善包括产品开发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在内的、科学的、完整的绿色生产体系,使产品远离污染,无毒、无公害,成为绿色产品。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制止任何破坏环境污染活动。

(二)依托旅游资源,做响"休闲旅游"经济

依托着丰富民族旅游资源,三江县必须要抓住机遇,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三江民族风情之旅,做活"休闲旅游"经济。一是把三江定位成"区域性休闲消费中心",所有的建设开发项目均围绕这个中心。二是用"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维来优化三江县内人力、物力、财力、土地等资源配置,所有产业和建设都围绕旅游支柱产业的培育来进行。三是按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要求进行景区景点的规划和建设。四是搞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产业群建设,围绕旅游景点,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建设,形成产业群。五是总结前两届三江县旅游节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输出特色,打出品牌。六是鼓励和引导外资参与旅游开发。七是建立健全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及业务指导,大力抓好旅游市场秩序和整顿和接待质量的提高。八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东盟博览会等到一系列机遇为契机,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不断扩大"侗族风情看三江"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强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壮大发展的力量,把民营企业培育成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既是生产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科技中心,可对全县实施全方位带动。三江县必须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构筑民营经济发展平台。一是积极开展"为纳税人办实事"活动,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即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有力的治安环境。二是要营造浓厚的民营经济发展氛围。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在县主要的媒体上开辟专栏,宣传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好典型、好经验,使干部群众思想上有一个大解放,观念上有一个大更新,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小气候"。三是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对各部门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要进行不定期清理,凡明确取消的要坚决停收,降低收费标准的项目要坚决减收。要认真开展整治,抓好行风评议活动,由民营业主给执法执纪部门打分。对于破坏经济环境的人和事,要严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挪位子,摘帽子。要通过环境整治,使外来客商及民营业主感到舒心、顺心、放心,从而大胆投资、放手干。

(四)依劳动力资源,做活劳务经济

大力抓好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是目前三江县促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三江必须把劳务经济提升为县域经济重要产业来抓。一是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劳务输出信息网,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即加快小城镇建设,就近就地消化一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一批;发展劳务输出输运一批。三是加强农民工的培训,引导农民从"洗脚上田"向"洗脑进城"转变。四是建立民工保护机制,善待民工,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