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建议

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是一个人接受国家教育的开始。而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受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这个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然而,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语文的效率,所以价值取向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很多研究工作者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并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改革建议。

1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价值取向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这是因为价值取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的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让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就要全面分析没门学科的特点,继而发挥每门课的优势,全面地优化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确立的非常重要的;第二,由于语文具有丰富的内容,每个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接收能力不尽相同,但是语文的独特性会对学生产生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所以只有加强语文学习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保证每位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三,从教学信息的多元化分析,随着社会不断地变革,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大变化,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只是局限于语文课本和课堂,他们可以触及到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学生的感受也越来越多。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来学习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材料。由此,可以看出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十分重要。

2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确立

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的意义毋庸置疑,但是如何确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价值取向确立过程中,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来确立价值取向;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确立价值取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立价值取向,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这样做是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价值取向确立过程中,要根据时代的背景去挖掘课文的价值。

3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3.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全面的推行素质教育,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且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涉猎优秀作品。另外,在教学中尽量的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的教育要立足发展每一个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加强对人文性的重视。

3.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本身的语文能力就差,怎么能期望老师教出优秀的学生。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专业能力也很平常、教学经验也不丰富。但是,我国教育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要加强语文老师的自身素质。学校也要不断地为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让老师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讲座和教师培训,不断地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

3.3转变教学方式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科学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老师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还使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室教学的发生,让学生可以在更好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东西。

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因此,老师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4 结语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是一个人接受国家教育的开始。而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价值取向的确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所以,语文老师和相关单位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的确立,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只要学校和老师能够重视这些问题,把它们落到实处,相信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会取得更令人瞩目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长增.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0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范文2

【关键词】异本新教材 教材内容 话语体系 合适性

小学语文科教学论(也称教学法)教材数量极多,良莠不齐,特别是教材内容值得反思与探讨。笔者把新课程改革以后编写的教学论教材称为新教材。这里择取比较典型的影响较大的两部新教材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教材内容的合适性作出评价。这两部教材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别是由倪文锦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和江平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以下简称倪本和江本)。这两部教材在逻辑框架的设置、“研究领域”的关注点和话语体系诸方面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导致了教材内容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逻辑框架:对话与建构

倪本教材的逻辑框架,主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内容并将它教材化。其基本思想是:以对话的姿态,“交换一种理念,重建一种关系”。江本的逻辑框架是,基于以往的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新课标和新课程实践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并将它教材化。其价值是:以知识建构为取向,满足“教师系统教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一般教学工作的需要”,比较注重实用。正因为这样, 江本与倪本教材章节内容的安排有显著的差异。

1.即使章节标题相同或相似,但内容也相差较大。

由表1可见,江本在论述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时的视点在“技术”(方法)上,重点阐述的是哪些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语文教学整合。倪本聚焦于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和对人才培养的影响。重点阐述: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②插入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实现一些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实施的条件和基础;③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等。在更宽泛的视野里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和意义、方法与价值。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论述,倪本的视点在“教师的素养”上,围绕理念转变、角色转换、能力提升来展开内容;江本的视点在教师角色和教师专业发展上,两者在表述也有差异。

2.有的课程内容,在章节的布局上有差异而且论述的侧重点和分量也不同。

比如,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江本分两节来论述,倪本分两章进行论述。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江本放在一章里分五节来论述,倪本独立设章分五章进行论述。这是因为教材核心概念的差异而使逻辑框架有所不同。江本是围绕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来结构教材体系的,试图将“课程”地位和意义突出来。倪本的核心概念是“新课程教学”,所以“课程”意义是分散在许多章节里面的,只有在“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一章里比较显眼。正因为这样,在专章或专节介绍小学语文教材时,倪本限定在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专章分别介绍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及教学案例,以突出“新课程教学”概念的内涵。江本专节介绍“小学语文课程教材”,讨论了“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发展”、“国外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使用”等问题。虽也有对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介绍,但只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发展”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安排显然是根据江本教材自身的逻辑框架来设定的。

3.章节内容的取舍也有所不同

倪本在章的内容设置上比江本多了两项内容,一是绪论“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二是“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少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小学语文学习特点”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三是“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显然,这些作为章节内容的取舍,也与教材不同的逻辑起点有关。

由于以上原因,江本和倪本的教材内容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前者比较适合准教师的学习,后者适合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或培训。因为倪本教材的基本思想就是“交换一种理念,重建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在职教师通过倪本教材的学习,对传统的教学理念需有一个“颠覆与重建”的阵痛过程,并最终确立新课程教学理念,建立起一种崭新的教学关系。而准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学习,虽然也要树立起新课程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教学的方法,但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最终走上“继承与创新”的路子。

二、“研究领域”:继承与创新

“研究领域”这里指小学语文科教学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及诸多的研究课题。对“研究领域”中内容的取舍实质上是课程内容的取舍,一旦选取“研究领域” 中的某些课题,这些课题便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所以,“研究领域”的内容取舍,具体规定了教材内容是什么。

1.“阅读教学”部分的内容体系

显然,江本“阅读教学”部分的内容体系侧重于“实用性”,其中“阅读教学理论的关注点”和“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管是谈理论或述经验都是以满足“实际操作”需要为出发点的。而倪本侧重于倡导一种新的理念,其中“阅读教学实施的方法和策略”中提及的“感受阅读乐趣”、“丰富阅读活动”、“注重阅读体验”、“学会多种读法”、“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概括,这种概括主要是在肯定并推介“一种新的理念”。其中,倪本“阅读教学评价”中论述了“语文课标中对阅读评价的规定”和“评价的实施”,实际上也是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所以,倪本试图超越一种视野,扩展某种理论边界。这种愿望和努力,在“作文教学”部分的内容体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

2.“作文教学”部分的内容体系

表3中列出的“研究的领域”7个方面,江本和倪本在内容上几乎不重合。江本关注的是教师急需掌握的基本的习作教学理论和经验,而倪本在指出了“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后,选择了“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和国外小学作文”以及“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这两部分内容加以论述。这样结构内容,编者试图为“当前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在编者看来,“当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尽管存在上述多方面的问题,但根源是一个,就是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1] 所以,“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和“国外小学作文”的理论与经验,以及理论上比较成熟的三种“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的。

倪本,放在历史与现实的背景和基础上,放在学术视野里来审视、论述选定的内容,如“档案袋学习的评价”。对问题的讨论及相关性理论的梳理比较清晰。

江本,淡去了一些理论背景,剪除学术的缠绕,直接面对问题(话题或课题)加以阐述,所以对问题“是什么”的论述比较清晰。

三、话语体系:规范与重建

“话语不同于言语,相反,它指语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群体表现形式。它是隐匿在人们意识之下,却又暗中支配人们言语、思想行为的潜在逻辑。”[2]简言之,由于概念(术语)选用和意义表达风格的不同话语体系也就不同。话语体系的差异,会影响学习者接受教学内容时的思维方式甚至是学术思想和方法。下面例举四个方面的内容,比较江本与倪本在话语体系上的差异。

1.“课程性质”部分的内容及其表述

语文“课程性质”是语文教学史上的若干问题之一,是教学论学科内容应当涵盖的要素。所以历来的语文科教学论(教学法)都会关注和重视对它的讨论和阐释。江本的阐释是从“对‘语文’的辨析”开始的,即以“‘语文’的辨析”作为阐释“课程性质”的逻辑起点。这是沿袭了以往阐释“课程性质”的表述方法,即从语文自身来考察这门课程的性质。然后阐述了“语文课程的阶段性”和“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两部分内容。在阐释了“对‘语文’的辨析”后论述“语文课程的阶段性”,最合理的解释是,试图明确“课程性质”在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取向,即小学侧重于语言文字教学,初中侧重于语言文章教学,高中侧重于语言文学教学。可能编者考虑到以前的语文教材编写上也有这种倾向的事实。“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这部分内容分点论述了“学科性质的认识”、“学科性质的思考”、“学科性质的关系”,以此来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的问题。显然,编者的意图是试图更加具体地明确“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

倪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阐述,风格上与江本有较大的差异,即“对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百年历程概貌式的考察”,以展示性质的演变过程,理解课程性质的定位表述,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的内涵。选取的内容为:“特殊历史时期政治运动的回响”(1949~1966);“工具性与思想性的震荡式交替”(1978~1990);“课程取向‘人文性’的表达”(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及含义”。从这样的角度阐述“课程性质”,学理清晰,立足点稳定,避免了一些枝枝节节的问题纠缠。

2.“语文档案袋评价”表达意义的风格

倪本,分两段来论述“语文档案袋评价”的内容。首先,将其置于“质性课程评价”之中,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来讨论其内涵和构成。其中的概念、术语直接源于国外文献,所以是基于国外文献的话语体系。这样表达,站在学理的高度,理论背景清晰。其次,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思想来讨论,重点解释档案袋评价的方式。这是以“质性课程评价”理论为学理基础来解读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的概念即“语文学习档案袋资料”。如果说前一点是学术研究的表述,那么后一点便是教学文件的解读,这种“解读”指向新课程教学现实。

江本,“语文档案袋评价”称为“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置于“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之中,以知识认识体系即“档案袋的内涵”、“档案袋的构成”、“档案袋的特点”、“档案袋评价的具体操作”来展开论述,淡去了理论背景,突出了关于“档案袋评价”的知识。这种表达往往需要将已有的文献包括国外的文献进行整合并认作是“普遍真理”,即非一家之言。

3.“课程评价”概念的整合与切分

表4中,“课程与教学评价”,倪本用“课程评价”这个概念概述,江本用“课程评价”、“学习评价”、“教学评价”三个概念概述。倪本的“课程评价”表述与“课程性质”的表述在风格上是一致的。江本的表述有利于操作,但内容上难以避免重复。

4.案例素材与理论素材的处理

案例素材的取舍上江本选用了比较具体完整的案例。它起到的作用是,增强感性内容,平衡理论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提供直接的课程教学经验。而且,这些案例在教材中往往被作为阐述理论的印证材料,教材在论述中对案例前后钩连,充分演绎,增加了感性色彩。

倪本的亮点在于学理的光辉。虽然也有一些短小案例穿插其中,但几乎都是概述性的,服从于理论论述的需要。

四、教材内容选择与阐述的建议

语文教学论学科的教学任务重在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包括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和教学情感等,具体应注重:一是提高学生的教学理论水平,增强学生教学设计与评价以及问题研究的思维能力;二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把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并用于指导和改善自己教学与研究的行为。

显然要完成这两个方面的任务,不仅要靠教材的作用还要发挥教学的作用,但教材必须体现:在论述系统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套学术规范和思维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关于“课程性质”,倪本教材对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百年历程进行了概貌式的考察,展示性质的演变过程,理解课程性质的定位表述,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文性”概念的内涵。这个表述过程不单是要科学地揭示“人文性”概念的内涵,而且蕴涵着一定的学术规范和思维方式。如果忽略这一点,那么学生可能获得了知识而丢弃了“学术规范和思维方式”,势必降低学生素养的培养。

1.语文教学论教材内容的选择标准

教材内容的选择可以围绕“用‘什么’来培养起学生的教学素养”的问题来思考和把握。

从现成的教材看,不管依据什么样的逻辑框架组织起来的教材,其内容都没有超越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研究领域”。但是进入教材的内容未必都是合适的,未必都能对培养学生的教学素养起到作用。可能是笔者孤陋寡闻,至今尚未看到过语文教学论教材内容的选择标准。但是,反思以往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经验,语文教学论教材内容的选择恐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有利于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任何教学创新都是基于传统教学经验的,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而且,就学习者而言首先需要的是经验建构,没有一定数量的经验作为基础,创新是难以进行的。所以对待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正确的态度应该:①要反思,②要学习。江本教材比较注重教学经验的介绍和阐述,试图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有利于改进和完善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每一门学科都不应该忽视对学习者思维方式的影响。如上所说,语文教学论教材不仅是传授一套系统的教学知识,还要对学习者的学术规范和思维方式起到影响。所以,对教材内容选择和组织,还必须考虑到教材要有利于改进和完善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3)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

就教学而言,教师专业化集中表现为教学专业化,包括:掌握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知识的运用;为维护前途而进行超越专业的自我提高;在基本知识和技术方面的正规教育等。就目前的情形看,教师专业化在教学专业化层面上可以落实到以下两个方面:

1)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1980年,《世界教育年报》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这种以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取向应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事实上,在教学层面上教师(包括准教师)不习惯用专业知识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比如,针对一些研讨课的评课,很多教师都是随便讲几句。这“随便讲几句”往往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即缺乏理论和学术规范。所以,教材内容要提供这方面的“技术含量”。

2)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成为研究者”中的“研究”的特征是反思、探讨和总结,以此实现观念更新,知识创新。倪本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范式,有许多借鉴的经验。

(4)突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反映新的研究成果。

新课程改革中,吸收了诸如“语感”、“对话教学”、“档案袋学习”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对引领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是教学论教材“当然”内容。但是,新的研究成果非常多,所以还要做筛选的工作。有的教学论教材在对新的研究成果的选用上不够谨慎,结果是多而烂,排挤了传统的优秀的研究成果。

2.建立和规范语文教学论的话语体系

所谓建立和规范语文教学论话语体系,就是强调教材内容的“合适表达”。这里强调一点,即采用中西融合的、通俗易懂的话语。教师不是专门的理论研究者,教材若大量使用新概念或外来的术语,就会增加学习者的心理困惑,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所以即使要引用国外的相关理论来拓宽理论边界,提高理论的“硬度”,也不能毫无节制的。这里以概念为例,比较一下倪本和江本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的话语差异。

表5中倪本,A类概念13个;B类概念43个。江本,A 类概念11个;B类概念30个。显然,A 类概念差别不大;B类概念差异很大,而且倪本的B类概念理论色彩更浓,即理论的边界更宽,并大多需要作具体的解释。江本的B类概念基本上是传统的话语。事实上,这两类概念组成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基本的教材内容。虽然“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既定内容,但由于两个版本在阐述时所使用的话语(术语)不尽相同,教材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诚然,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达意即可,但是某种形式(话语)一旦进入教材就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按照皮亚杰的理论,知识建构主要是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两个机制来完成的。生硬搬用一些外来术语或者用以阐述对象的概念大多需要重新阐释,那么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总是处于顺应状态,是非常费劲而且往往不受学习者的欢迎。虽然顺应对于重构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好处,但前提是学习者必须有足够好的接受能力,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从转型时期的教育理论研究和传播来看,中西融合的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比较适合当今教材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为200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等教育本科小学语文(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研究》(浙教科规办[SC150])成果之一。〗

〖注 释〗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范文3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打造高效、简约的课堂,成为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简约化 教学策略

随着义务教育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趋势之一。而简约化教学要求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学的简约化实质上是要求语文教学尽可能的简化一些形式,进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教育改革时期提出要简化小学语文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对学生要有全面的教育,特别是在拼音的学习上,要求学生可以准确写出来,不需要默写和听写,这样学生在识字方面就显得更加轻松,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在认字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笔画,在课文的教学方面开展更深的讨论,采取简约化的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的实行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多样化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阅读内容,就需要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这时就需要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时让内容更加简明扼要,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阶段,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多从他人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学会给学生分析、分类、比较甚至简化,这样就会让教学中繁冗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减少更多的干扰因素,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策略

(一)内容上的简约化

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语文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时显得很是吃力,无法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更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使得学习效率特别低下,学习兴趣也下降很多。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控制语文课堂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约化,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地解读教材,对文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将文章内容变得更加精简。通过教师的精简处理,再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圈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当然,课本知识是有限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教师就可以简化文章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将文章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开展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乌鸦喝水的方式,这时学生可以发挥任何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说出文章中的乌鸦喝水方式,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二)过程上的简约化

语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有规律有顺序的引导学生去有条不紊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然而,现阶段很多教师过于急功近利,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幅下跌,由此可见,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阻碍学生的学习,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多花精力,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变成一个有层次性的目标,突出语文教学重点,为学生节约更多时间去朗读课本、感悟人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热爱语文教学,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卧薪尝胆》时,教师需要将整个教学过程加以简化,先让阅读文章内容,之后结合材料书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中心内容,最后再熟读材料,领略文章特殊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思路,进而在今后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借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这篇文章告诉学生在人生低谷时一定要激励自己,为伟大的抱负奉献自己的一生。

(三)目标上的简约化

目前,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教学目标虚化的严重现象,设定的目标特别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落实,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开展拓展训练,却忽视学生最基础的课程,练字和识字工作,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这时,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的难度和指标仔细斟酌。语文素养的中心是语文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才能将教学目标变得更加直观,让教学的目的性更强。

例如,在学习《郑成功》时,教师先给学生明确好这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内容,更好地体会郑成功当时下西洋时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真正可以体会当时主人翁的心理变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精神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多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展现郑成功是一位爱国主义勇士,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教学方法的改善,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让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文章内容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更减轻学生不少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兰婷. 让小学课堂回归简约之美――以《年、月、日》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16(13)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范文4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加语文趣味性元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并且和谐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营造出具有趣味性的教育环境,从而能够吸引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在这种具有趣味性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逐步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望天门山》一课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搜集一些相关的素材,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资料展现在大屏幕上,包括小船、树木、山峰等,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诗文中的意境,并且在上课时将其排演出来,从而在这种意境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这种营造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多媒体技术的展示不但使小学生加深了诗文的印象,更能够使其在熏陶与感染的过程中轻松完成语文课时任务的教学。

二、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就语文知识的学习而言,课外阅读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外部延伸与补充。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但能够充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还能够逐渐培养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看一些较有营养的课外书籍,然后在下一次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向学生询问具体看了哪些课外书籍,并让一些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所看到的课外书籍的内容讲述给其他学生听,其中包括名人的励志故事、科普知识以及贴近生活的常识等。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刻意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课,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章进行专门的讲解,不但大大提升了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加强课外阅读的意识,还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元素,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大脑能够得到充分的活动与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更应当注重对非智力元素进行挖掘,如想象、感觉、意志及情绪等。这些非智力的情感元素的挖掘与开发不但能大大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日常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当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问题,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并且依据教学材料中的各方面知识,旁敲侧击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从而提升其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强化教学语文的趣味性与独特性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范文5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74-01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并不是一种新的理念,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也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与此同时,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与理解能力上的差异,导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三点。

1.1机械练写

教师一般在思想深处都有读写训练的意识,但是进行实践教学时却往往只注重形式,将读写过程中涉及的多个要素对立起来。如果是学习了写人的文章,就一味机械的要求学生去模仿该文章来写人,如果是学习了写游记的文章,就一味机械的要求学生去模仿该文章来写游记,这种模仿写作实际上就是形式上的读写结合,并没有真正的教会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写”“怎样写才可以更有意义”等,也就是说缺少对学生在阅读方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读写结合。

1.2读写分离

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教师认识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却依然出现读写分离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阅读与写作课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准确定位,并没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反而是将他们独立的看待。教师在阅读课的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对文本本身的讲解与研究,而并未将其与写作方法有效结合;在写作课的讲授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是完全忽视对阅读的渗透,而实际上阅读与写作之间是相互影响与促进的,写作是对阅读的拓展与延伸,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

1.3只读不写

很多教师存在一种“多读自然就能写”的错误观点。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多读书确实有利于写作,但是不能果断的认为只要多读书就能写作。从“读”到“写”中间还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将阅读中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写作当中,尽管写作是一个灵活的创作过程,但是任何文章都要求“形散而意不散”,任何文章的写作技巧也都是“有章可循”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各种表达方式与要领,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2.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2.1重视读写启蒙,培养读写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启迪学生做好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浓厚的读写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件,学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智力活动,它不像是游戏那样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而是需要他们艰难的接受一种比较陌生的东西。因此,要求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技巧让学生产生对读写训练的兴趣,笔者认为主要就是要实现小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认识事物是描述与反映事物的前提,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能够通过眼、耳、鼻、手、口多种感官同时直接的、具体的认识事物,这样学生对陌生事物的认识就不再是茫然的,可以在他们心中形成一种十分直观的印象,从而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比如,夏天的时候,许多蜻蜓开始繁殖,这时候小学生都喜欢去捕蜻蜓,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特定时候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蜻蜓有关的优秀阅读文章,并安排与蜻蜓相关写作,让学生在玩中有学,并能够真正的实现读写结合,学生也可以轻松的完成写作任务,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以兴趣与多重感知为基础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增强拓展阅读,实现读写结合

关于如何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实现读写结合,笔者在这里提出两种方式,一是推荐阅读图书,二是开设阅读指导课。

首先,教师为了能够督促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并结合写作实际,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阅读作品,内容上可以是已有材料的延伸读物,也可以是与文章内容相关优秀读物,还可以是与文章同一作家的读物,亦或者是一些比较优秀的课外书籍;形式上可以是片段、文章,书籍等,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章,并掌握阅读技巧及主要的写作方式。

其次,根据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情况,安排适当的阅读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如何高效率的阅读,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并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能力:一是把握文章重点词句的能力;二是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三是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四是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运用作者写法的能力。结合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能够在阅读课实践教学中真正的教会学生读写结合。

3.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读写结合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读写脱离的各种问题,因此,文章在具体指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望能够为日后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9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范文6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内容。语文博大精深,涉及的范围和内容是极广的,是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育占据了重要且无可替代的地位,换言之,语文教学的成果往往是通过写作展现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普遍较低,在写作中往往出现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缺乏文采和内容、记流水帐等等问题。面对这种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分析,找到改善此种现象的解决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育;教学方法;兴趣

造成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写作素材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新课改的潮流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适应发展趋势做出适应的调整,加快写作方法改革的脚步。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的课改起到积极的建议。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传统,僵化,学生没有兴趣:首先,语文老师并没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依旧使用传统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们处于“被动”的状态。写作教学偏于形式化,最普遍的方式是把积累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名人事迹添加到文章中,而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很多老师只是注重写作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学生并为深层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写作技巧。其次,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对语文写作并不重视,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模式的僵化,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2语文基础薄弱,不重视语文知识积累:语文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但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老师经常抱怨写作教学效果不佳,而忽略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只是加强的力度,而不没有重视文章的质量和内容。另一方面,小学生综合能力不强,没有足够的自制力约束自己,在充实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只是应付或者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这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1.3写作内容与现实脱节,缺乏感情交流: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依赖作文书上的文章内容,生搬硬套,甚至是抄袭,没有从生活中获取素材,与现实脱节。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为学生创造提高他们结合生活能力的环境,缺乏锻炼和实践;第二是小学生自身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只是对自己身边的材料和资源选择写作内容和素材,对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缺少总结概括、加工的能力。

1.4教学过于注重课本,迂腐和沉闷:首先,很多语文教师过于注重课本,凡事以课本为主,盲目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出现教条主义。教学中缺乏创新,无法发挥自身和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觉得写作很是无聊。其次,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按照课本传授知识,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写作,更没有给学生机会去感悟生活。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对于语文这一综合学科而言需要丰富的资源和素材,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

1.5忽视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目标之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以对生活的感悟为基础,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小学生生活空间和范围有限,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弱,看待事情的态度不明确,导致在写作时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和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改变制约因素对学生的阻碍。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2.1打破僵化教学体制,使教学模式创新化:当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出现碰撞时,教师应该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和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进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进行,认真落实相关的条例以及规章制度,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在课余生活中,可以组织学生们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感悟生活;也可以组织感恩演讲比赛,让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等感情的真谛。

2.2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情操和语文素养。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奖惩制度,让学生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感悟生活中的语文,为写作积累素材。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多翻阅字典,多读些名著,通过阅读课外书丰富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保障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丰富知识储备。

2.3学习生活相结合,表达真实情感: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感悟生活,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等能力。学生也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身边的事物多加留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做到下笔言之有物,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4打破学生思维困境,培养学生想象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或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风趣有趣的课堂活动,利用游戏展开教学,例如成语接龙、“我是故事大王”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调动大脑发挥想象。言而总之,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面对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完成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李红花.小学生写作策略运用的特点及其与作文成绩的相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3]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王萌洁.小学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