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42-02
【关键词】 性;生殖;健康教育;学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1]。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以便为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探讨更适合综合性院校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方法和模式,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08学年度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某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共600名,于授课前后分别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共200名;年龄16~22岁,来自各个专业。收回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89%),授课前102份,授课后76份。其中男生80名,女生98名;121人来自城市,57人来自农村。
1.2 方法 自行设计单选或多选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性观念、对常用避孕措施和紧急避孕知识的了解、对常见性传播疾病及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等。遵循自愿的原则,在授课前后分别发放问卷,被调查者现场独立回答,匿名答卷。授课前参加答卷者,授课后不再参加。授课内容包括生殖系统解剖、生殖生理与卫生常识、妊娠过程、避孕常识、人工流产、大学生中的常见妇科疾病预防保健常识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等,共6个学时。采取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观看影像资料、课堂讨论结合的形式。
1.3 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编号,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婚前的态度 授课后对婚前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者明显少于授课前,而持反对或理性态度者明显多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避孕常识的了解 授课后对、宫内节育器、紧急避孕等避孕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口服避孕药、外用避孕药/膜的知晓率授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对紧急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 认为紧急避孕不能代替常规避孕,了解服用药物、上宫内节育器2种避孕措施者授课后明显多于授课前。见表3。
2.4 对性传播疾病名称及传播途径的了解情况 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中,80%以上学生都知道淋病、梅毒、艾滋病属于性传播疾病并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的知晓率授课后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淋病、艾滋病的知晓率授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2种性传播疾病的知晓率授课后也仅仅达到50%左右;对通过血液可以传播性病的知晓率授课后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3.1 对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生殖健康又称生育健康,是指在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和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2]。青少年时期的生殖健康是人类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的多样化和高速化、西方文化的渗透等多种因素,使青少年对性和生殖健康的观念和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过早、非意愿性妊娠和性传播疾病正威胁着广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3]。大学生是这一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是值得高校教育和卫生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目前,婚前在大学生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丛黎明等[4]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婚前、在校大学生发生现象越来越宽容。陈钢等[5]调查显示,有12.2%的大学生有经历。婚前与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异位妊娠、婚后发生不孕等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生殖健康[6]。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3.2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的积极作用 成功的学校性教育项目可以增加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改变性相关态度,延迟青少年的发生,对于已经有者可以减少性伴数量和危险,并促进青少年使用避孕措施[7]。有文献报道,专业教育模式较同伴教育、大众传媒教育模式能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大学生也迫切希望通过这一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8]。由于大学校园人群聚集性比较好,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容易实施[9],所以专业的课堂教学无疑是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形式多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10],适合这门较为特殊的课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授课后学生对婚前持反对和理性态度的比例明显高于授课前,对常见性传播疾病和避孕常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课堂讲授可以使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入,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性观念,使他们对相关问题持更加理性和积极的态度。
3.3 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授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有些知识授课后知晓率也仅仅达到50%左右,说明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3点:其一,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不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课时比较少,对一些问题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其三,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很难把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度”,学生本身既迫切需要了解这些知识又羞于启齿,因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应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调动全社会力量,真正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多种生殖健康问题,使更多青少年受益。
4 参考文献
[1] 曹红梅.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概念、内涵和相关问题.中国性科学,2008,17(6): 10-14.
[2] 王临虹,周敏.生殖健康的由来与发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l):3-4.
[3] 曹红梅.论地方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中国性科学,2008,17(1):38-42.
[4] 丛黎明,马瞧勤,许国章,等.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33-535.
[5] 陈钢,潘晓红,马瞧勤,等.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22-323.
[6] 金松,宋兰林,张军.婚前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广东医学,2003,24(10):1 091-1 092.
[7] 吴静,熊光练,石淑华.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干预研究概况.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16(6):388-390.
[8] 徐明.不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与态度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 073-1 074.
[9] 孙红霞.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2):724-726.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178例确诊的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89例患者进行传染病知识及依从性教育,对照组89例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的认知程度与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知晓率及遵医行为主动配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传染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还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主动配合率及患者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健康教育;传染病;护理干预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日益发达,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许多新的传染性疾病在流行,如几年前的SARS、近几年的禽流感、甲流感等;而且之前的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性病等发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传染病是临床的常见病、特殊性病种,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健康教育对传染病患者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1],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178例确诊的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以确定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178例确诊的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89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及有关传染病知识及依从性教育,其中男48例,女41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8.5岁;对照组89例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7岁;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健康教育后分别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的认知程度与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对照组教育方法:本组89例患者入院后仅进行常规护理与传染病的常规健康指导。
1.2.2 观察组教育方法:本组89例患者入院后除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与健康指导外,根据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的传染性疾病进行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宣传,主要内容为:①我院对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及传染科的消毒隔离制度;②国家关于对传染病管理的法规;③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展、治疗过程、预后、及复发因素等;④治疗依从性对治疗及预后的重要作用;⑤隔离时间及解除隔离的标准;健康教育形式采用医护人员讲解及印制宣传单等,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二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比较[例,%]
组别 n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治疗的依从性
教育前 教育后 主动配合 被动配合 不配合
观察组 89 21(23.6) 89(100) 71(79.78) 14(15.73) 4(4.49)
对照组 89 22(24.72) 67(75.28) 42(47.19) 31(34.83) 16(17.98)
从表1可以看出,在入院时二组患者对传染性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23.6%与24.72%,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对传染病的认知率上升到100%,所有患者均0.能正确回答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展、治疗过程、预后、及复发因素,二组患者健康教育后认知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配合治疗的患者达95.51%,大大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例,x±s]
组别 n 必要性 有效性 全面性
观察组 89 91.5±4.3 84.3±7.9 81.4±11.6
对照组 89 71.4±9.6 41.5±9.6 33.5±9.9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89例患者对系统的健康教育评价较高,评分大大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对传染性疾病患者如不进行有效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将导致传染病的蔓延,因此,对不同的传染病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的传染性疾病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积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二组患者的比较显示,系统的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患者对传染病传染性的了解及防止传染他人的意识。据相关文献报道,90%的患者及家属不了解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传播途径等,而且大多数病人得知患了传染性疾病容易产生绝望情绪,不肯配合治疗等,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后,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其次,进入二十一世纪,医疗服务倡导以人为本,医院已经由治疗转为以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模式[4]。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理护理手段,对提高患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积极的意义[5]。健康教育在开展中.让患者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强患者的道德意识、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使患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6]。并在健康教育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患者以预防为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7]。可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传染病的管理。
综上所述,对传染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传染病患者对自身传染性疾病的知晓率及治疗的依从性,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社会责任感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疾病蔓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晓婷,姜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22-723.
[2] 肖贵轩,杨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管理2008,24(4),423-425.
[3] 黄哲梅.洪婉媚,李剑妮,等.传染病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2005.4(2):37-38.
[4] 陈宗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51.
[5] 唐惠兰,周丽.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健康教育,1997,13(2):40.
[6] 林奕,李力,徐岩,等.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4):306-309.
[7] 曾萍,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2010,9:31-32.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范文3
【摘要】我国艾滋病感染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既无有效治疗药物又无特效预防疫苗,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对象及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生力军的卫校护生,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AIDS);护生;健康教育
艾滋病(AIDS)对人类健康构成的严重威胁,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指出,大约50%的HIV感染者为25岁以下的青年。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进入快速增长期之际,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刻不容缓,目前既无有效治疗药物又无特效预防疫苗,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体保护能力将势在必行,卫校护生既是艾滋病健康教育对象,同时也将是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生力军。因此,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1 国内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
2008年7月29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了《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艾滋病患者总人数在2007年已达到3300万,其中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人数超过一半。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指出,到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人,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的特点包括AIDS疫情持续上升,公众对AIDS知之甚少,相关防治知识的匮乏让他们缺少防范;性传播和血液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AIDS正通过吸毒、、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从性别角度看,女性感染者呈现急剧上升趋势;从年龄分布情况看,25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感染者的感染率逐年增加。在这种流行态势下,即使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也不免要面临HIV感染的处境,所以,这是开展AIDS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时代背景。
2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数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了解到目前护生对AIDS一般知识的掌握上,如:“AIDS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会传播HIV”,“使用安全套可预防AIDS”,对AIDS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某些问题,如一般接触能否传播、苍蝇蚊子及其他昆虫是传播媒介等认识较模糊。这表明护生AIDS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也反映出在预防AIDS健康教育上的某些弱点,为今后开展AIDS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提供了依据。在对待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态度上,部分护生存在着排斥、歧视和恐惧心理。有更多的护生对AIDS过分担忧,甚至有人明确表示今后不愿从事接触AIDS病人的工作,这将给社会造成强烈的负面影响。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人才,在为大众提供预防AIDS知识方面应该走在其他专业人员的前面,护生还是对其他学生进行AIDS同伴教育的很好资源,必须具备扎实的AIDS知识基础。
3 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在历年的卫生保健课程教学进程中,都会专门开辟一堂2课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并获得一些心得体会。
3.1 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AIDS已经导致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出现,我国相关部门针对AIDS的方针政策较多,授课教师必须有所了解,最好能通读相关的文件,通过学习来把握授课的尺度与方向。授课教师掌握一定储备量的人文知识和社会心理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使教师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游刃有余。
3.2 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现代医学是一门专业多、分类细、门类齐全的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快速的特点,AIDS与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皮肤性病学、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都有密切联系。丰富的专业知识会让教师在讲授时能够做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授课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也将变得富有层次感,获得的课堂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3.3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授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法历来深受学生的欢迎,它贴近现实,活泼生动,教育意义深刻,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和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授课的前提是信息源必须准确无误,信息资源的错误引用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至误导学生。AIDS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传统媒体、个人或他人的社会经验等多种途径获得。
3.4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主要指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介入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AIDS相关知识的课堂传授变得更加感性和精彩,授课的知识面与知识涵盖量得以大幅度扩增,授课效率也得以提高。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以往很多抽象的板书与语言皆难以表达的知识点得到了形象的解答,如HIV的生活史与致病机制,因为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使难度变小,而录像的介入则可以让学生亲眼目睹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的病人或吸毒者,以及相关的症状,最大程度地加深学生对AIDS的了解。总的来说,多媒体的使用既让教师得到了一个灵活实效的工作平台,也让学生可以更加便利地学习与实践。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吸毒人群;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
本组实验中入组40例吸毒人群,研究课题是吸毒人群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研究所随机选择40例吸毒人群,时间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回顾性分析,均知情同意,男女比例是30∶10,年龄23~58岁,中位年龄26.5岁。
1.2方法
均开展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吸毒人群一般情况,涉及性行为、吸毒行为、艾滋病相关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等,调查时间是教育前、教育后。医护人员应经过培训,为2~4名吸毒人群实施个体化、面对面健康教育,共计2次教育,间隔时间1~3天,围绕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包括预防措施,应根据吸毒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讲解,耐心回答问题[1-3]。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综合分析了入组吸毒人群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x2检验,计算数据过程中使用SPSS19.0软件,表示方式分别是(x±s)、百分率(%),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结果
教育后对比教育前,艾滋病知识得分情况、对艾滋病态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范文5
【摘要】 目的了解宁夏某高校回族与汉族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开展性病(STD)和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某高校整群选取102人回族、328人汉族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结果对STD和AIDS一般知识知晓情况及AIDS的传播途径回族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于汉族大学生;对获得AIDS知识来源以来自可视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展览等社会性传播媒介为主。结论应考虑民族因素及学生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
为了掌握宁夏某高校大学一年级不同民族对性病、艾滋病知识认知状况,了解其影响因素,以便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入校1个月大学生中抽取448人,其中回族102人,汉族328人,其他民族18人;男生236人,女生212人,年龄18-21岁。
1.2内容:
包括性知识、艾滋病知识以及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等。
1.3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抽到班级为单位,按人数发放调查表。答卷时不辅导、不暗示、不讨论、不记名,一次填写完成,专人等候,答完即收卷。统一筛选、整理,使用SPSS软件分析。
2结果
2.1问卷完成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80份,其中收回完整的问卷448份,其回收率为93.3%。
2.2回、汉族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
除了健康人可以携带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否为传染病、使用可以预防艾滋病、预防控制与自己无关回答正确率,回、汉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有关性病、艾滋病一般知识水平回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回、汉族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水平:
见表1。表1回、汉族大学生对AIDS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比较
2.4回、汉族大学生获得AIDS知识的来源:
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以来自可视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展览为主,来自父母、同学朋友、医疗部门和学校教育较少。除了报刊杂志、宣传展览、父母、同学朋友这4项知识来源以外,回、汉族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意义(P
3讨论
本结果显示,艾滋病基本知识及防治知识水平汉族学生高于回族学生,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接受艾滋病知识的机会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差异造成的。提示,应加大本地区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力度,努力寻找适合于各民族学生的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以加快艾滋病知识的普及。
正确认识传播途径对于阻止性病、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流行以及采取个人防护措施至关重要。表1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民族学生对STD、AIDS传播途径知识的正确了解水平参差不齐,说明对传播途径的宣传效果不足。回族大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剃刀、理发工具及牙刷等)有关的血液传播途径及非STD、AIDS传播途径(接吻、共用卫生间及游泳池等)的正确认识程度与汉族大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提示,急需提高本地区大学生STD、AIDS传播途径的正确认识水平,加强对日常性生活接触传播和宣传教育,并不断补充新知识,使他们更全面地掌握STD和AIDS的各种知识,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不同民族大学生有关STD和AIDS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可视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展览等社会性传播媒介,而来自父母、学校、朋友的宣传很少,这与有关报道一致[2-4],这提示STD和AIDS的教育应有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进行。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受教育,而学校教育在学生知识获取及行为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对不同民族大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回、汉族大学生对STD和AIDS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均不容乐观。提示我们在今后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时,应把不同民族学生的教育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李晋.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37(1):73-75.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范文6
【摘要】新时期结核病控制的策略目标是“高治愈率”、“高发现率”,而重点是突出“高治愈率”。要实现此目标关键是对肺结核病人进行严格的短程督导化疗管理(DOTS),而对于病人成功的治疗管理离不开健康教育。本文阐述了将健康教育应用于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的作用、内容、方法和结果。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治疗管理;作用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结核病在我国乃至于全球仍处于高发期,而我国80%的肺结核患者来自农村。治疗期间开展健康教育目的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对控制传染源、提高治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作用
1.1 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指导作用:年轻患者一旦确诊后往往表现以下几种心理反应:否认、消极、自卑、焦虑、恐惧等。首先否认自己患有传染病,怕别人知道后另眼相看,怕被老板炒鱿鱼,怕同事朋友远离,怕传染给家人,怕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担心学业、前途,恋爱、婚姻等受到影响,于是就出现消极自卑,沉默不语,不愿和同事朋友相处。
老年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对治疗缺乏信心,忽视治疗,缺乏合作,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老年患者,听传闻乱投医用药,不去专科医院治疗,失去治疗佳机,使病情加重,反而加重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然而结防专业人员不仅要了解年轻患者及老年患者的心理反应,还要掌握结核病治疗新知识、新对策,更要掌握现代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要善于运用医学心理学去观察、分析和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耐心地向患者说明情绪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即愉快的心情可以促进食欲和睡眠,使得身心得到充分的调理,防御机制和抗病能力得到恢复。并向他们介绍治愈的病例,抗痨药物的效果,使他们对治疗充满信心。
1.2 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管理: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患者大声说话,打喷嚏,咳嗽吐痰,痰液飞沫中带有结核杆菌,健康人吸入肺中可引起感染,每个传染源每年可传染10~15人,有些患者缺乏这些卫生常识,不能克服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督导管理医生可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结核病症状体征、传播途径,并向患者提出生活行为指导:(1)教育患者建立健康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要对着他人,防止飞沫传播;(2)嘱咐患者加强营养,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劳逸结合,遵从医嘱。(3) 教育患者备专用饮食,生活用具。食具要沸煮消毒。书籍、衣物在阳光下曝晒消毒6小时。从而帮助病人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的责任心,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1.3 健康教育有助于肺结核正规治疗: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无论是口服用药还是静脉用药,疗程均较长。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有的患者求治心切、急于求成,以为打针快,对全程服药缺乏足够的信心。有些患者症状好转或出现副反应或经济困难,就自行中断用药,这样容易形成复发,导致难治性与耐多药性肺结核的产生。管理医生应不失时机的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规律用药,让患者知道结核病不规律用药的危害。
1.4 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结核病易复发,所以当患者出院时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及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在出院后能正确的按医嘱继续治疗和护理。同时做好健康教育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周期,减少医疗费用途径之一[1]。所以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应正确地、全面地做好出院的指导及健康教育。
2 对肺结核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回顾开展多年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发现过去对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多采用简单的向患者单方面传播知识,往往忽视患者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接受需求和接受效果、忽视信息反馈,结果工作做了不少,效果却不满意。近年来,针对结核病的现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逐步形成适合结核病患者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2]。
2.1 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如一对一的口头宣传(即医务人员与初诊患者面对面交谈15~20min,复诊时面对面强化宣传15~20min);根据不同结核病类型印制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可以弥补因文化水平低和记忆力不好所带来的困扰,观看科普录像带,门诊发放宣传单、宣传画,定期刊出黑板报等。
2.2 人文化的教育观念 随着现代结核病控制理论的普及,人文化的健康教育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在对结核病患者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宣传教育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风俗习惯而异、不强求一致的方式方法,力求适应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其在倍感亲切的情感下自愿接受防痨宣传,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卫生保健意识差受到陈规陋习影响和约束的患者,一般的宣传方式很难使他们接受,因要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图画进行宣传以达到讲的清楚、听的明白的效果。
3 讨论
3.1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项治疗措施落实到患者的治疗活动中。内容可伴随治疗过程循序渐进开展,如在确诊阶段可帮助患者了解结核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标准。在治疗阶段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合理、有效咳嗽、咳痰的意义。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消除患者治疗期间的负性心理,保障规范用药,尽早发现药物毒副作用,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传播,对控制结核病的发病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交流时声调应平和,语速适中,用词通俗易懂,应注意通过身体姿势与体态结合,并有预先的环境准备,给患者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氛围,在予以信息支持时,一次信息量不能太多。
3.2 在医学模式和疾病谱发生转变的今天,健康教育已成为解决当今公共卫生问题的首选对策,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和疾病监测,作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战略[3]。事实证明,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是控制结核病行动的先导,关系到防痨事业的兴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开展对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