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1
一、对传统语文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传统教学观念把教学看做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过程。所以,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代替了学,“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面对课堂严肃的气氛和老师严肃的神情,学生大多数口不敢开,问题不敢提,意见不敢说,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习的独立性丧失,而且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长期下去,其结果必然使一部分学生越教越不会,越教越不爱学,走入教与学的误区。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等要素进行互联互动,是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是:一方面设法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习方式应当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另一方面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参与式教学的尝试及效果
(一)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参与”环境。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和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导致教学价值观主体性缺失和学生主体性缺失。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教学价值观主体性缺失,首先表现为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忽略学生是有能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其个性特长被忽略甚至扼杀,表现对学生主体人格的极度轻视。而学生主体性缺失,则主要表现为课堂语言交往的主体性缺失和学生自我控制感的缺失。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精心地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传授者”、“监督者”和“指令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师生间、生生间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变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运用自如,不是能有效增强记忆力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我们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的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土壤,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好学的课堂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认为应该朝这方面的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虞美人》时,我在引入新课后,就展示以虞美人的歌曲为背景音乐,滚动播放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进入哀愁的情境,便于接下来的教学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省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好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交给自主学习时间,确保有思考空间。在课堂40分钟内,若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就要切切实实地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地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从容参与。
3.运用激励机制,营造自信的课堂氛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因此,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初因,营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收获感、成就感,尝到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4.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会极大地影响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坦诚地向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应鼓励学生向自己吐露感情,当教师在学生面前举止真诚,有助于学生和他相处,学生感到老师可信、可靠,很愿意走近他,希望从他那儿获取信息,进行有效交流,分享有益的情感,使教与学得以有效进行,教师的理解、接受、真诚的言行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压抑行为。其次,在教学与评价中教师应设身处地地尽量采取积极的语言、行动、认可的态度,这是寻求师生双向理解、信任的有效途径。因为积极的语言、行动能使消极行为向积极行为转化,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感情得到认可时,学生就会乐于同教师交流,并从交流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就会以最佳的情绪主动投入,积极参与,自由地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情感愉悦。这样就会形成“诲人为乐,学而感趣”的教学之风,师生间人际关系的情绪效也会得到最佳的发挥。
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1)课堂讨论。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抓住课文的一句主旨或文章脉络的句子(词语),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有三人为一组的讨论或六人为一组的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按常规教学,教师说明“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但只要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者‘颇不宁静’呢?”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研读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答案就不再单一: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样既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又避免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2)小品短剧表演。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明,课堂教学要从多方面给他们刺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小品短剧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画面解放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可先让几名志愿者表演“易水诀别”和“廷刺秦王”两段故事,其余学生对照课文,观察表演“像”还是“不像”。表演完毕,再让学生思考:表演者的哪些翻译不准确?哪些表演不到位?在“头脑风暴”的“轰炸”下,大家一起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还疏通字词,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但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新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
(三)增加课外阅读量,增强学生自主实践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感悟能力,而安排在高中阶段每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人教版)上的课文仅仅有二十四篇文章,这远远满足不了一个高中生在一个学期四五个月时间里的阅读量的要求。课本上的二十四篇文章只是供教师教会学生怎样欣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方法,教会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自我学习和阅读的经验。毕竟,通过课文传播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涉猎。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我利用每周的一节自习课进行文学阅读和赏析,通过博白语文在线网的电子图书栏目向学生介绍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名著和鲁迅、老舍、朱自清、冰心、毕淑敏、余秋雨等优秀作家的作品。当然,在赏析时不听任学生流之,而要做好正确的指导,要求学生要做笔记,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了解语言特色、写作技巧、思想感情等,并学以致用;最好写些读后感,特别是上个学期我县教研室语文组就进行全县高二年级中外文学名著阅读比赛,我校就有916人参加,获一等奖26人,其中我指导的班级就有七十多人参加,获县一等奖4人。因此,在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既挖掘文章中潜在的丰富的思想情感、表达特点、写作方法等多方面资源,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欲。大部分作品表达了自己的真切体验,有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作文水平在自由表达和模仿中得到了提高,走进了名家的文学世界,拥有了自己的文学世界。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2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对策
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进行彻底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依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叫徐思路没有得到创新。根据一些教育调查研究显示,在一些地区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依然沿用传统,是沿着教材从头到尾一丝不差的讲解,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新的思维。其次,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改革的要求相背离。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与教师总是用成绩衡量一个学校与学生的好坏,学校用学习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学的重点依然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仅仅讲解的是考点,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多是知识与技能,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再次,语文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渠道比较狭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但是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最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并没有有效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正在深入的实施到教学领域,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并不乐观,现代教学设备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有的教师在应用中,或者过多,或者过少,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程度不足。
一些语文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将语文学科的实质给忽视了。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被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的两道的道德品质与崇高的道德思想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语文素养不过关,不利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材设置不合理。
在信息化逐渐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不快变快,但是教材的的设置却没有被更新,甚至有的教材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争抢,教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心灵上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限制学生的发展,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产生学习语文的厌学情绪,认为语文学习枯燥而无聊。
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教学的模式。首先,创新的教学思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有效的教材,不要照搬传统的教学思路,不要圈圈的依赖《教师教学参考书》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设计全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转变教学思路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改变课堂沉闷的状况,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从感性更快过度到理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有效的转变教学模式,还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水平,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要学会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受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发散思维,语文学科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课外知识的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十分的重要。
(二)有效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要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使得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的具体生动,将静态的知识转变为动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变中学语文教学教材的设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接受程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的设置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力,教材的设置要由低入高,从深到浅。教材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济宁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一股清风。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的变革,不断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雁飞,尹珊娜.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探究[J].考试( 中考教师版),2009.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3
关键词:卓越教师;培养规格;课程设计
G633.3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为了实现卓越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有卓越的教育,卓越教育的根基,就是卓越的教师。从目前的我国高等教育情况分析得知,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对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进行管理。对于地方的高校院校来说,只有从卓越教师和卓越教育的角度出发,才能够确保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作者通过对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培养和课程设计角度分析,对地方高师院校对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得出相应的措施。
一、地方高师院校对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与实施
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情况分析得知,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并全面的推进,最终解决了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目前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综合性的卓越教师培养,并以此引领当代教育界的发展。为了全面的解决我国中文语文教学的问题,需要创新的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对语文教学进行全面的卓越培养。另外在进行基本素养培养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教研型教师、学者和专家型教师之间的区别,确保对教师的综合性培养。
从根本上来说,所谓的研究型教师,就是需要教师在每时每刻头保持对教育的好奇,并及时的进行创新,确保语文学科领域的内容中具有实质性的探究心和求知欲。对于学术的研究,从根本上出发,并对其进行学术敏感力的培养,确保整个研究过程符合国家教育的发展目标。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一线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并对其中的卓越出色的语文教学成果,进行研究分析。只有确保我国的一线教学质量得到真实的提升,才能确保我国的学生对学习热情的逐渐提升。
在进行学者与专家型教师培养的时候,需要从文学和语言领域进行学习,并确保每个教师都就有较深的语言功底,确保教师对许多文学名著和语言现象的了解。另外还需要教师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并需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技巧,确保教育专家和语文学科的专业教学。从整体上来说,只有教师进行不断的学习,才能够鉴别和吸收一些有价值的人文知识,将这些知识引入日常的教学中。因此对于学者和专家型的教师,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对国内和国外的先进知识进行学习,确保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在不断的教学中,增加自身的教学技巧,并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语文课堂的微观生态,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并学习相应的教学技巧。
二、高师院校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与设计
在进行课程改革和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进行人才的培养,并确保课题组对整个实验班师范生的全面培养。从目前进行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培养情况分析得知,目前的教师培养一般情况就是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并增设特色的课程,进而实现对大学师范学院的强力课程改革。与此同时,还增设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课程,例如微型课程研究,即兴演讲课程等,这些课程能够提升教师的素质和研究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增加了对原有课程的改革力度,并以此提升了教师的培养水平。对于所有的通识课和必修课,都进行了保留,并增加了对专业必修课的课改力度。在对专业必修课进行学习的时候,增加了对学生原有创新能力的训练。
在对高师院校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进行培养和课程改革的时候,还进行了专业选修课的适当调整,并进行可课程的相应压缩,确保了我国的高师教学专业课的深入教学改革和不断创新。另外对于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还进行大力的教学改革,逐渐增加了语文课程和教学分析,并让师生一遍进行语文教学,一遍进行课程的修习学分。通过对专项培养计划的分析,训练师范生不利用参考书籍时候的独立学习能力。另外增加了课题组对本课程系列中的综合学习。对于后期的教学实习,增加了相应的重视,并提倡师范生一边教、一边学,并以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的做到对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培养。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地方高师院校应该逐渐提高自身的卓越思想,并将卓越教师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方法。并全面的围绕@个目标对人才进行全面的综合培养,并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并对各方面的工作和教育进行全面的积极探索。为了全面的实现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对现有的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真实情况,利用我国教学资源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我国逐渐实现对卓越教师的培养。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说,需要结合后期的诸多目标进行分析,并以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高师院校人才的培养,做好对基础教育的全面控制,最终实现对卓越教师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胡明.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2]夏志霞.畅游诗海诗意栖居[J].学周刊.2016(35)
[3]吕协智.微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天下.2016(20)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下旬)投稿须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3)
[5]马娅.插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求知导刊.2016(0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4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68-01
作为一种全面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属于一种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备力量的教育模式。加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可以对学生茁壮成长、终身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面对21世纪的形势发展和客观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要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在语文教学中推动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样可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得以现。那么,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推动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和落实素质教育,就要注重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教育出高素质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不断丰富所掌握的知识,要做一位博学多才的中学语文教师。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开朗的性格,能够时刻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即使作为老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以正能量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使学生对语文教师更加崇拜,使学生热爱上语文教师所教的语文课。不过,光做到上述这几点还不够,中学生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要提高组织教学和驾驭语文课堂的能力,要善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对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要做到不管是新课的导入,语文课堂氛围的形成,还是课堂讨论、板书等,都体现出精心的处理,让整个语文课堂都体现出和谐、主动和激情。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要具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和高超的语言水平,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讲解中都体现出强烈的感染力,确保所说出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能够将中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魅力和水平体现出来,确保所运用的语言是幽默的、自然的、优雅的,确保给出的任何表述都是生动鲜明的、恰如其分的,以让学生享受到美感,且受到美感的熏陶,使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活动中既可以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在语文教师的带动下健全自身的人格。
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语文教学理念,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并不是单边活动,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要想方设法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系起来,要想方设法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所获得教学效果才是更为理想的。在进行备课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考虑,也就是说备课时也要做到备学生,千万不可在不考虑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就照搬语文教案,按照教案设计好的进行语文教学,而是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确保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且可以使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的需求得以满足。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千万不可将语文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千万不可只让学生做知识的被动的接收者、让他们只知道记笔记,而是应当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要确保学生有独立探究的机会,要多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语文课堂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是宽松的、自由的,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参与在语文课堂中真正有所收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能力、素质有培养和提高的自由空间。
三、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要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必然需要采用的手段就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式教学方式,要以此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既可以使学生语文兴趣得到激发,还可以对学生思维起到启迪作用,对于发展学生能力也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对自身的主导作用、宏观调控作用加以充分的发挥,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目的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对比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在促进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导、联想等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激发,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形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可以使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情操陶冶、思维训练融为一体,既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的早日形成。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是满足教育教学理念和目标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学语文教师要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加以深刻的理解,既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又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让素质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和推进,以使中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5
【论文摘要】 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娱乐性以及传播的迅捷性使得中学师生获得更多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异化的网络语文的冲击使得学生难以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庸俗化的网络语文使得学生丧失对格调高雅的语文的学习兴趣、未经正式确认语文作品干扰正常语文教学秩序等是主要表现。
网络时代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网络语文则是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网络语文不可避免的“外溢”到现实生活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人们说话及行文方式,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对语文教学产生着重大影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承担着传授语言文字及其运用知识的重要功能,还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这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网络作为信息庞杂的载体,蕴含着大量对教学有促进意义的语文资源的同时,也夹杂着许多不利于语文教学的信息,本文将就网络对中学语文的影响做些初步探讨。
1 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第一,资源丰富的网络,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语文便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书籍、报刊等介质以及电视、收音机等传媒,囿于容量限制,这些资源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而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要查一个字的意义,查一个词才出处,查一首诗的作者,由于有了互联网,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开放性的网络,为开阔师生视野,更好运用语文提供了重要平台。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网络世界中,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接受到更为丰富的语文及其运用,这相对于局限在校园中、课本上学习语文来说,意义重大。网络平台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可以让语文更为鲜活起来,有利于启发教师的授课及学生的认知。
第三,网络有利于促进语文的审美、德育功能的实现。随着网络对民主、人文关怀的不断深化,网络在促进传统语文的审美教育、德育功能上具有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优势。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迅捷性将主流意识通过各种各类群体所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
2 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事物具有两面性,包罗万有的网络在给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自取用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正是由于其包容性、开放性的特征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众多消极影响。
首先,资源过于丰富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困惑。当下,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加大,有疑问就“百度”,是许多人的首选。网络百科便是其中的重要的查询方式,而从网络百科的编纂过程来看,严谨程度远远低于传统语文媒介的编辑出版过程。如百度百科,如果要发词条,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不长的时间内便可以在网上出现,如果其中的语文行文有误,便可广泛流传。如近期一则“高中生文章被当成古诗词入选中考试题”的新闻,正是明显例证,一高中生将习作发在百度“诗词赋吧”“请大家指点”,7年后被黑龙江省佳木斯列入大考模拟试卷中。今人习作都有可能被误认为故人作品,更遑论错别字众多的诗词版本谬种流传了。
其次,网络流行语冲击规范语文。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网络流行语具有浓重的网络和时代特征。网络流行语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且依靠网络这一传播平台,不断外溢到实际生活中。由于中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对新鲜事物的追捧使网络流行语极易在这类人群中获得青睐,但是中学生心智处于成长时期,过分的“暴露”在网络流行语氛围下,将会导致中学生丧失对规范语文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规范语文的使用能力。有语言专家就认为,“在社会转型因素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眼下我国正进入汉语创造力空前爆发、全民参与‘造词造句’的语言狂欢阶段,许多潮词潮语可能都是昙花一现、过眼浮云。”[1]与成年人不同,这些昙花一现的词句对中学生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过眼浮云,而会影响其日常的遣词造句,使得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与“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流行语相对应的还有“淘宝体”(以“亲”开头以“哦”结尾,起源于购物平台淘宝网)和“咆哮体”(带许多感叹号的字、词或者句子,多以“有木有”结尾)以及各种网络文体的流行。这些网络流行句式大多有固定的模式,生存能力强者不多。如果中学生过分接受这些语句,将会极大影响其实用规范语文的能力。
第三,网络使得中学语文审美、德育功能退化。驳杂的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的同时,也是藏污纳垢之地。这一方面与网络文化中的市场运作有极大关系,在市场化条件下,凡是有利可图,凡是能满足吸引眼球,都是网络传播的重点内容,而不以美丑论之,网络世界中的各种“呕像”现象及网络中的各种“门”事件的热炒正是重要体现。“恶搞”流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如对一些古诗的改编等等。另外,一些不文明的用语披上网络流行语的外衣加以横行,(如“尼玛”)这些都对规范中学生语文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以上看来,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是值得引起足够重视的,而要应对网络对中学语文产生的消极影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教师和家长在自身使用及引导学生使用语文网络资源时,应注意选择权威网站并保证其规范;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规范学生行文用语。
参考文献
[1] 潘衍习,赵展慧,任艳.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热词“转正”标准存争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07月21日
[2] 李祭友.不可忽视的媒介变革对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6
1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师专业性不强,流动性大,整体素质低
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由于城乡中学环境的差异,生活待遇的悬殊,人际关系的影响,农村中学难以留住专业性极强的语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涌现的先进教师时时被城镇重点中学挖走,教学人员往往不够,就从其他专业临时调入,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制约着教学的改革。
1.2 只重基础知识,漠视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生机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应对考试,经常听写生字词,古文诗句,忽视了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和要求,忽视了对新课程的全面了解。只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忽视听说训练。教师把课内当做任务,课外当做虚设。农村语文教师离家较近,家务事情繁多,参加研讨机会少,也并不重视,学校教研活动也较少。教学研究空气不浓,开拓创新,自我进取,业务学习意识淡薄,与现代教学改革所需差距大。更有甚者,为了完成硬性任务,加班加点补课,拼命死灌,一门心思扑在课本教参上,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培养不出高素质,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
1.3 农村中学学生情况的复杂性,教学评价体系落后,影响教师教改的积极性
农村学生情况非常复杂,贫困生多,转化难度大。学生理解能力差,领悟能力差,自学能力差,学习应付。学生中厌学情绪大面积产生,优生和差生的差距较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课改情绪,影响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此外,领导观念陈旧,对教学改革的观念理解不清,教学评价体系落后,评价死板硬套,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严重挫伤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
2摆脱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目前现状的观点及对策
2.1 转变育人观念,注重知识的更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切实把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作为年轻教师,更要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只有广泛而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才会有开阔的视野,才会保持对时代的敏锐和对生活的新鲜感,并把这种感觉带进课堂,融入讲授,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2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建立现代阅读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下在学生广泛的阅读中才会产生活力,对于农村中学学生,课外语文学习要纳入语文教学轨道,要加强课外语文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大有裨益。因此,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建立以听、说、读、思、议、写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为核心的现代阅读教学观,拓宽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3 立足农村,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农村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要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教学的对象是农村的孩子,那么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要多于教学本身。当今通信网络已经很成熟,信息交流更顺畅,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时候将外面的信息带给学生,同时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3结语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要摆脱目前的实际困境,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育人观念和课堂教学观念,彻底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立足农村,根据学生实际,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建立现代阅读教学观,引导学生向生活、社会学习,再回到社会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农村语文教学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