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

自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育界相关人士从各个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归纳出了各种教学改革措施。针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材料进行了多方位的深挖和研究,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方式。本人认为重视单方面的教学措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对教学工作进行把握,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的深挖和研究,这与新课程标准中重视“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相一致。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递“真、善、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新课标教学,是我们应当探讨的重点。文章从备课、课堂教学、课堂活动、课后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

教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为教,一为学,因此教学的备课阶段也应该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准备。这里的“教”主要针对教师,“学”主要针对学生。

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备课活动主要是教师将课本上的固有内容,依次拷贝到教案中,然后用特定的几种讲授方式将其串联起来,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将过多的注意力倾注在了方式的选择或者创新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其主要作用在于“导”,而要将“导”的工作做好,首先对将要“导”的对象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也就是要对课本的文章的内容、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撰写该文章时的具体情况有所研究,做足以上功课,才能说是做到了与文章和作者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大量的阅读和查阅相关的文献,并与其进行心灵的沟通,从根本上对文章进行感知、赏析、重解、评价,最终形成独到的见解,并将这些都反映到教案上,因此教案的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另外教师的课前准备,还应包括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资料的查阅、对与语文教学相关联的百科知识的储备、对多媒体或其教学用具、教学手段的熟练等。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爱好兴趣、性格特点、思维逻辑、思想层次、各方面能力等等,因人而异,此所谓学情复杂,通过教学欲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收获和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必须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的相关情况了如指掌,课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提前有预测,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有系统的布置,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让学生打有准备之仗。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和学生一起预习,了解学生所想、所需,这样的预设,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这一环节锻炼了教师本人,促进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同时把学习前移,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我们常说向 45 分钟要效益,可见课堂教学过程是多么的重要。这一环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的主要过程。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主动学会其中知识,从而能独立阅读和分析文章。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加上课前预习,此时可由学生归纳自己的所得,有不准确的,可留待后面集体讨论,之后由学生再次通过反复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透视其后面隐藏的内涵。放手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梳理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大胆让学生自己得出阅读理解的结论,这时教师不能靠边站,要深入学生中间,或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师生互融。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处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捕捉指导和点拨的最佳时机,使指导和点拨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快速的思维,课堂教学是一种高强度、创造性的工作过程 , 教师要在创设问题情景上多下功夫,吸引和感染学生。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得应是学生自身动脑、动动的结果。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课上的活动尤为重要。语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可有多种形式,如朗读、讨论、质疑、提供相关资料等,关键在于活动有序。有的语文教师担心权力交给学生,课堂将会失控,或者学生任意发挥,导致时间延长,预定的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等等。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是绝对自由的,也不是随意的,学生活动质量的好与坏,取决于教师的安排与调控。教师可在课前按男女生比例、学生成绩优劣分成6—8人小组(前、后、左、右桌,便于课上交流),小组成员在粗读、精读课文时会发现不少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自行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小组内讨论,再解决不了的,求助于全班同学或老师。学生讨论针对性要强,讨论要到位,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形成习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坦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虚心地辩证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能不断地体验成功,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逐渐得以培养。

四、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2

【关键词】 声形色并举;恰当结合文意;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表演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新课标中也给出了指导意见,这些是我们教师教学安排的依据。教学情境的创设之所以为新课标所推崇,原因是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有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语文知识学习中投入自身的情感,有利于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恰当、合乎规律的教学情境设定,发挥着别的任何其他教学工具不可能起到的作用。尤其在文学作品和写真人真事的叙事性作品教学中,这种“创设”体现出来的教学意义更深更广。

一、声形色并举,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追求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美化课堂,把学生带入浓浓的语文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声情并茂主张的是教师利用声、形传授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扩展学生的思维。范读课文尤其能够彰显出教师的声情并茂。语文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必须充分带动声、形、色等要素。声,是为了吐字清楚、响亮;形,应该保持与姿势和手势的协调;色,则在表情要与课文内容相互一致。例:在读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时,教师则需把自己带进当时的情境中,站直身子、挺起胸脯,声音铿锵有力,眼神执着坚定,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深刻感受海燕的坚强与无畏无惧的精神。

二、恰当结合文意,营造良好学习情景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各个方面学习环境的创立。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使其全心投入学习中,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意义重大。教师若能善于利用文本的旨意,把各种不同的观点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考平台,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教师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互动。例:学习《孔乙己》时,根据孔乙己的“死”这一出发点,我则精心设计了多个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文章内容,在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的同时,引导独立思考以促进学生散开去把握全文的目的。问题一,孔乙己究竟会不会死?会如何死?等多个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最终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也正是因为问得“自由”,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二,孔乙己为什么必死无疑?证据是什么?问题三,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却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别人的笑声中呢?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问得“自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出的答案各种各样、精彩纷呈,师生间、生生见将学生思维彻底打开。

三、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情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整个语文课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是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优化教学,充分带动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被激发。教师需积极融合教学内容,将文章和现实的音乐、图片、影音相互配合,最后借助多媒体全面展示,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在上《安塞腰鼓》这堂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西北汉子在黄土高原上舞动腰鼓的视频,学生面对那种活生生的场景在视觉、听觉上都产生较大的刺激,在这种内容丰富、动感的学习环境里,这些南方的城里学生对腰鼓的有了切身感受,对整个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刻、更细腻的体验,这种审美体验的教学作用十分显著。

四、紧密联系实际,有效创造教学情境

生活是活的课堂,是一切知识的源头,脱离了现实生活谈语文教学就像是脱离了水的鱼,是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创设一些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情境,就像把鱼放入水中似的,有了水的鱼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游动,有生活体验的学生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涉及到的各类人物,多数都是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的,有的直接是生活中真实人物的缩影。虽然有些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不大一样,但只要教师能按照学生生活实际,则能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语文课本教材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例:上到《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时,祥子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此理解的难度较大,而引导学生抓住烈日和暴雨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的感受,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学习,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通过表演体验,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参与、表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增添教学情趣。表演和扮演是理解和表达语文内容的实践活动,表演的越成功,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别根据皇帝、骗子、老大臣、小孩子的口吻来模仿,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再比如在教学《核舟记》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表演船头和船尾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自行组织人选和道具。表演任务开始前,学生热情高涨,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给课堂增添了无形的魅力。学生模仿课文,带着高高的自制的纸帽,嘴上粘贴着自制的胡须,手臂上也戴着珠链,摆着造型,很是形象,还原了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造型对照课文,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了知识、感受了欢乐,激发了学习兴趣。

六、通过美术作品,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学生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60-02

一、老师应该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型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对学生的行为约束中,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性,使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服从老师的教育和安排,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久而久之,这种固步自封的教育模式,必将使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受到严重束缚,并且容易使学生的个性呈现模式化、呆板化的现象。当前的社会教育,需要老师正确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化与自主化发展的权利,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作为培养学生学习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使学生养成人格独立、思维独立的良好习惯,具备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创新力与自主性,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

二、把课堂问题情境化处理,更加易于学生的自主认知与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对知识要点的吸收力与掌握力,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掌握自主性思维技巧。

比如,在讲授初中语文九年级教材的《阿Q正传》一文时,老师应该注重课文中人物描写时所用的技巧,比如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并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使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更加充分,并能体会到社会环境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和作用。由于现在的学生对阿Q所处的时代并不太了解,所以,老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对小说重点主题的把握,使学生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重点词汇进行思考与探究,能以不同的角度对小说创作的方法进行解读,使该课文中展现的创作手法最大化地深入到学生心里。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与释放

由于初中语文的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枯燥与乏味,并与实际生活有较大的差距,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较难融入到老师的讲解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所以,老师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音频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使学生有效融入到学习情境中。

比如,在讲解《赵州桥》一文时,老师可以利用视频课件对中国的石拱桥进行一定地展示与讲解,进而切入到课题《赵州桥》一文中,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多角度讲解与展示,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更加全面。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引导,比如阐明叙事文与说明文的区别,通过对相关结构的讲解,使学生对两种类型的作文有整体化的认知,然后再通过细读课文发散思维,并能主动思考研究语文知识要点,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帮助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老师要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与肯定,在学习中更多地放权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正面激励,比如以鼓励、表扬、赞美、欣赏等语言激励学生,以及趣味物质奖励,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化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充分张扬个性、释放灵性、提高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思考中掌握知识要点,并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认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常能让老师感到眼前一亮,在课堂互动中,师生之间产生的思想交流最为珍贵。比如同样是形容“涟漪”一词,有的学生会形容像爷爷脸上的皱纹,有的学生会形容像少女满怀深情的眼波,还有学生会形容是花仙子随风飘动的衣裙。同一件事经由不同的想像便会呈现不同的结果,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为核心,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环境与空间,充分采取正面激励措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使教育改革真正发挥出作用及优势。这样,老师合理科学、形式多样地建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然会大幅、前瞻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发珠.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J].考试周刊,2013.58.

[2]张惠锋.主体参与下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时代,2014.12.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扣击学生心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关键的一环。为了探索阅读教学最优化的路子,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了反复尝试与不懈实践,创设了“自读――交流――开发”型的教学模式。

二、“自读――交流――开发”教学模式生成的指导思想及有效预设

1.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是建立起师生间的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前苏联合作教育家阿莫纳维利认为:在教学中,善于与学生合作,这是使学生乐于学习的秘密所在。教学中应注重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的协同劳动。

其次,在教学中排除“强制性”学习,努力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并对每个学生所取得的成功、进步给予肯定,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他们积极学习的动力。

2.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生成

认知派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组织的重新组织的过程。要造就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就要重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效联系,而语文学科一个重要特点是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基于这个有利因素,我对教材进行了综合处理,突破了应试语文教学中较多的以篇为教学单位的处理方法。而采取以单元或文体一致的几个单元构成的一个个教学单元。这样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所渗透的思想内涵和知识体系有个整体的感受,有利于良好认识结构的生成。

3.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的有效预设。

三、“自读――交流――开发”教学模式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读――交流――开发”型教学模式是将每个教学单元的课堂教学分为四个环节,即泛读――精读――交流――开发,构成了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泛读

泛读是指学生独立通过整个教学单元的教材内容。要求个人自主学习,不作讨论交流,要以较快的速度,集中注意力看书。此阶段起预习作用,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独立、专注、快速的阅读能力。此过程一般占单元时间的十分之一。

2.精读

泛读结束,即发下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题精读教材。阅读时要求动脑动笔,前后四人可以讨论交流,并在课本上,思考题上对自己认为重要内容划线、圈点,写下简单的答题要点,有疑难问题,经小组交流也无法解决或统一的,就记下。在精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过程一般占单元时间的十分之四左右。

3.交流

在泛读和精读后,即以思考题为中心展开课堂讨论交流。每个问题由一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倾听,达成共识。此阶段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完善认知结构的阶段。一般占单元时间的十分之三左右。

4.开发

课堂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对每一教学单元的内容作简单的归纳小结,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整理,学生对得益于课内的收获和体会也要作自我肯定小结。此阶段一般占单元时间的十分之二。

四、“自读――交流――开发”教学模式的效能和优势

此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效能是: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阅读来点击、操作。体现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实行了自主式的动态教学的现代的教育法,它具有以下优势:

从课堂结构模式看:变教师单向传授式的静态教学为师生双向开放式的动态教学。

从阅读教学过程看:由学生处于接受教师所提供信息的客体地位转变为由教师点击后学生自主操作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

从阅读教学的生成看: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5

一、突破应试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阅读分析还是写作都只有放在实践中它才是活的。为此,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学的怪圈,把语文教学融于实践,引源头活水,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语文活动课是指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大胆想象,突破了语文教材、语文课堂的束缚,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语文课内外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自觉学习和自觉运用语文知识,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改变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注重把语文教学与语文活动课的开展相结合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都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它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地接受或被动参与。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可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对学好语文产生信心。

三、加强教师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活动课要加强教师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每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教给学生活动的方法,对活动的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让学生盲目进行,犹如“瞎子摸灯”,如果这样,就在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活动兴趣,也谈不上得到提高。因为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活动的方式方法缺少研究,教师一定要加强活动的指导,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在活动前课题的确定,在活动中的点拨,在活动后的经验总结,都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画龙点睛”。

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导致热闹有余、实效不足。为此,作为老师,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通过语文活动的实践,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识面也就得到拓展,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很多学生对活动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语文其他课型兴趣锐减,为此,教师必须注意活动课与其他科目的衔接,不仅让学生对活动课有兴趣,对其他课也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时时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开设“语文课前活动5分钟”活动,必须做好与下面40分钟的衔接,让学生感到这也同样充满乐趣,同样很有收获,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问题 对策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逐渐普及,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利用体验、实践、合作、讨论等方式,综合发展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尽管近年来小学教育中加大了英语教学力度,但初中生对英语的学习还处于刚接触不久的阶段。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了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应该要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英语教学设置课程不够完善

初中英语设置课程的时间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影响,最近几年,随着英语课程的普及,小学生很多也逐渐开始学习英语,但学生学习英语的系统式教学还是从初中阶段才开始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现在的初中设置的中英课程比例仍然差距太大,英语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还是有些被轻视的现象,比重远远不够。虽然有的学校会单独给英语课程安排表面看似足够的时间,但实际所安排的时间仍然有或多或少的欠缺,从而导致英语教学课程达不到所预期的教学效率。

2.初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存在分化

目前为止,虽然有许多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已经开始进行初步的英语教学,但是随着所学的英语的知识面内容不断增多以及内容的难度不断增大,许多初中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把握能力不足,因而导致学生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因此,随着学习进度的加深,很多初中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慢慢减退,甚至有的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w, 从而容易导致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较好、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的成绩会更好,而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则更差。造成学生英语知识基础存在分化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不同地区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等。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

新课程理念对英语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重新的规定,要求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实践、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从而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语言的应用能力,目的是使得学生通过语言学习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大胆实践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注重形式,轻视内容,从表面看来,课堂的教学形式虽然丰富多彩,但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仍然不太科学,有的教师注重学生的读写,轻视听说,也有的教师注重听说,轻视学生的读写能力训练,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平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安排,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均等地涉及各个方面,并且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1.提升初中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对一门课程抱有极大的兴趣,才能真正学好一门课程。要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掌握初中生的个性特征,研究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比较新鲜的话题内容融入到教材中,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讲课,比如在课堂上讲故事、采用表演或者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学习知识,而且能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下图所示,在讲解各种亲属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父母、祖父母的名字,教师构建一定的关系网络,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亲属关系的英语单词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对初中英语课程设置进行完善

初中英语课程设置对于英语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课程安排中,应该要给英语课程安排更多的时间,并且在课程表的编排上要合理,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英语课程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应该与数学和语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课程设置上给与更多的支持。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课堂上,应该要采用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教学不仅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轻松。在教学过程中,“表演法”、“游戏法”等,都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进行“模仿秀”。在教学“talk about it”这一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模仿,还可以进行角色交换,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模仿教师的动作、表情等,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表演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每节课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时间内,让学生将已学过的内容表演出来,可以是表演对话,畅所欲言,即使出现错误也无妨,再如,让学生唱英语歌曲,此外,运用边画边说的方法,不仅可以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展示出来,还能锻炼学生利用手、眼、脑等共同活动的能力,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记忆能力。

其次,在课外要多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是提升学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方法,为了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适时地设计组织难易程度适中的课外活动,例如,可以利用英语学习园地或者英语壁报的方式,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分析错误,还可以介绍一些其他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如,可以成立英语课外小组,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短剧等;或者进行英语竞赛,单词接龙,书写竞赛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方式。通过这些活动,也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在与同学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结论

由于英语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英语教学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自我巩固而获得。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初中英语教学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而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需对此有很好的兴趣,初中英语学习的兴趣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能力高低,针对初中生来说,语言兴趣是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关键,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逐渐转变角色,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并且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动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过程中,提升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肖丽娜.新形势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3)

[2]曹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