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1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发展与壮大,当然旅游产业也不例外。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是我国生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在经济发展良好的背景下,生态旅游景区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在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当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社会中的各种环境问题依然对我们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胁。就目前来看,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少,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规模也不大,导致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主要对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让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区 管理工作 问题 应对策略
前言: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主要是针对环境的影响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也在快速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对于地区来说更具备针对性,在促进地区发展的同时也能扩大区域的经济来源,带动着整个区域的良性发展。在当前的社会中,人们会把旅游当成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自然的生态旅游会变得更受欢迎,但是很多生态景区受到了全球环境的影响,与生态的距离越来越远。对于生态旅游区来说,游客是最具有杀伤力的,因为他们的参观和欣赏会对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干扰,如果这种破坏超出一定的范围就会直接打破生态的平衡,而游客们生态意识的薄弱和环保意识的不强烈也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所以生态旅游景区的保护工作和安全问题是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的。
一、注重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意义
1.1注重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游客出门旅游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和放松,所以生态旅游景区必须把这个前提考虑到位,在景区的管理上以这个为目的,保证游客能够真正的享受景区。所以抓住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对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作用,让游客真正的信任景^,增强对景区的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游客就会放松心情去享受景区,感受景区所有的美好事物。
1.2注重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
生态旅游景区是一个公共的场所,它可以一次性容纳很多游客,当所有游客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旦问题发生就会对景区的公共秩序造成影响。所以景区的管理有序能够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旅游氛围更加和谐,从而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
1.3注重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有助于实现景区发展的目标
注重生态旅游景区管理,能够为景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一定的保障,真正的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因为景区的管理一旦混乱起来就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给游客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相反实行景区的良好管理能够保持景区的秩序,带动更大的游客量,促进景区的经济效益发展,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生态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力度不够
生态旅游景区注重的就是生态和环境,可在实际的旅游活动中,游客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就算景区环卫随时清扫,这类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这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严重的还会影响全球生态旅游景区的形式变化;另外很多生态旅游景区在环境保护的力度上都不够,管理上的工作比较薄弱,导致景区的发展越来越差。
2.2生态旅游景区的安全问题明显
旅游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旅游安全,安全第一是每一位游客都不可否认的观点。对于生态旅游景区来说,安全问题也是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的点。但是在生态旅游景区中,很多安全因素都被管理者忽视,比如景区中的植物、动物是否会对人类造成伤害;景区内的设施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管理中重视的问题。
2.3生态旅游景区的收费制度不规范
我们经常从网络报道上得知,很多景区都存在着乱收费的现象,虽然被网络等媒体曝光,但是这种现象还是一直在蔓延。对于生态旅游景区来说,网络报道的负面新闻对它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业绩是直接相关的。景区的管理者应该维护景区的名声,为景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旅游景区的环保力度应该从多个方面一起入手,培训景区员工去保护环境是必要的工作,另外还得激起游客对景区环境的保护意识,从两方面结合让游客和工作人员都具备环保意识,从景区里的一花一木开始。所以加强生态景区的管理,管理者自身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做好景区内每个板块的保护工作。对于游客来说,景区应该对他们进行环保意识的传播,在景区内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设立更多的环保警示牌,让环保知识随处可见,可以给游客带来无形的影响,让他们能够自觉的去保护环境。
3.2提高生态旅游景区的安全性
景区的安全工作在管理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为游客最在意的就是景区的安全,只有保证了游客的安全才能让生态景区发展得更好,这对游客和景区来说都只有利没有弊。所以提高景区内的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证游客放心安全的享受景区风景,从景区内的每一个细节入手,景区内的动植物要确保无伤害,景区内的设施设备随时检查和更换,做到游客的真正放心。
3.3规范生态旅游景区的收费制度
改善生态旅游景区的收费制度对于景区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收费是个比较实在和现实的问题,对景区的名声有很大影响。收费制度的改善带给游客的是放心,带给景区的是安心,这一改变不仅增加了景区的游客量,还给景区带来了更多的利润。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旅游需求,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旅游形式的选择,生态旅游景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现实社会中,生态旅游景区是旅游资源的聚集地,在整个旅游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注重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2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开展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的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文化旅游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区文化旅游安全形势平稳健康有序。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1.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制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定,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021年底前全区重点文化旅游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
2.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要求企业不断强化应急预案建设,多频次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和教育培训等制度。
3.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规范制定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明确排查内容和排查措施,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
(二)进一步强化行业重点领域整治
1.加强旅游包车管理。督促旅行社选用正规的汽车公司,严格审查旅游包车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签订规范的租车协议,设置“导游专座”,重点督促旅行社加强境外旅游包车安全管理。加强导游(领队)的安全教育,在行程中,提醒司机安全驾驶,提醒游客安全乘车。与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包车隐患排查整治,对旅行社租用无资质车辆等违规违法行为,依法严处。
2.强化景区及周边客流管控。旅游高峰期要积极协调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换乘站等重点地区加开临时交通,快速疏解客流。督促A级旅游景区依法核定并严格执行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科学评估景区内重点区域和瓶颈线路的瞬时最大承载量,制定分流方案,优化游览线路。健全完善客流预报预警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采取预约、分流、管控等多种方式调控人员数量,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3.抓好火灾防控工作。联合消防等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临时搭建舞台看台营业性演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消防通道是否通畅,消防设备是否完好,是否有疏散指示和应急指示灯,消防“四个能力”是否掌握,电气线路老化情况。督促山岳型A级旅游景区加强火源管控,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管控。督促文化经营单位和旅游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加强消防业务培训与演练,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严防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督促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督促旅行社选择卫生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就餐,要求导游人员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提醒工作。督促旅游星级饭店把握好食品采购、加工和保存关,完善卫生防疫消毒、食品采购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切实保障游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设施安全,督促各企业定期维护特种设备,监控设施确保完善有效。
6.做好出境游安全监管。督促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加强出境旅游产品安全审查,持续做好产品质量把控,对有安全隐患的产品立即下架。督促出境组团社加强领队安全教育培训,主动提醒游客购买旅游意外保险。督促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及时关注外事、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有关国家(地区)的安全预警提示,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
7.强化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督促旅行社密切关注汛情雪情预报,合理安排旅游线路,避免组织旅游团到汛情雪情团雾严重的区域旅游。指导A级旅游景区加强夏季、冬季隐患的排查治理,完善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措施,提高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能力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和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推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消防、特种设备、反恐防爆等实训演练,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5月)。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周密部署辖区三年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联合应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本辖区文化旅游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实施闭环管理、对账销号,加快推进实施,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及时开展“回头看”工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开小灶”、推广有关地方和标杆企业的经验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文化旅游安全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文化旅游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坚持守土有责、服务大局,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认真推动本地区文化旅游安全整治行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属地街道,建立联合工作专班,密切协作配合,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整治行动顺利有效开展。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3
一、对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增设公安派出所或警务室,配齐配强警力,扎实开展景区旅游治安防控工作。
二、大力宣传全市公安机关服务和保障旅游项目建设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积极主动地为投资客商和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三、加大旅游景区安全检查及各类易发案件的预防、查处、打击处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旅游治安,个个保护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将旅游景区易发案件的特点、消防安全和法律常识制作成宣传展板,在各旅游景区人流集中的地点摆放,不断提高游客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保护意识。
五、加强民警队伍旅游知识培训教育,提高景区民警为游客排忧解难的能力和水平,真诚地帮助游客解决困难,更好的服务旅游产业发展。
六、实行季、月、周工作检查制度,市局、分局、派出所坚持对旅游景区开展治安安全检查,排查治安隐患,监督隐患整改,及时防范处置景区发生治安灾害事故和治安刑事案件。
七、落实景区“110首接责任制度”,各级公安机关接到游客求助、报警电话后,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坚决做到有险必救,有难必帮,确保游客安全。
八、规范旅馆业治安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落实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以旅馆业治安自律为主,推动建立行业协会,及时沟通交流安全信息,为经营业主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以重点检查和打击犯罪为重点,减少普遍检查、突击清查。
九、加强与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以及管理局的联系沟通,形成定期协商机制,持续开展平安景区建设,达到治安信息互通,景区情况熟知。
十、每年召开一次旅游治安工作会议,进行分析问题、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管理培训等,不断提高旅游景区治安管理防范水平。
十一、制定完善景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和装备、器材、物质保障,打牢旅游治安防控工作基础。
十二、指导各景区根据各自实际建立内部治安保卫机构,在相对集中的地域建立治安保卫组织,设立卡站,完善景区景点安全提示、警示标志等安全防范基础设施,做到群防群治,防治结合,提高景区安全防范能力。
十三、加强景区内的特殊行业、文物的管理和检查,落实技防、人防措施,确保不发生盗抢文物案件。
十四、做好景区商业摊点的管理工作,对商业摊点经营者登记造册,签订安全责任合同,落实人防措施。
十五、以城市重点区域网格化巡逻模式为基础,加强旅游酒店、旅馆、购物商场、城市公园以及夜市摊点等游客居住、购物、休闲场所周边的警力布署,防止案件发生。
十六、加强景区内的值勤巡逻工作,积极组织和动员群众组建公益性岗位巡逻队开展景区巡逻工作,有效整合巡逻警力,坚决遏抢劫、敲诈等案件的发生。
十七、在旅游景区举办重大活动或旅游旺季,组织巡逻警力深入景区,有重点地开展反扒抓绺、打击“两抢”以及蒙骗游客、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十八、积极开展巡警提示活动,提高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
十九、加强交巡警联勤,适时开展景区车辆的安全整顿,严防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同时组织便衣跟车,防止景区车辆上绺窃等案件的发生。
二十、对进入我市旅游车辆由旅游线路执勤民警提供交通指路、咨询、引导服务。
二十一、对轻微违章无重大违法行为,且不影响交通安全的车辆,做到不罚款、不扣车、不扣证。
二十二、对因交通拥堵、路况不熟而违法的旅游车辆,指出违法行为,教育放行,并做好交通疏导、指挥优先通行。
二十三、在旅游线路及景区周边严禁设置站卡、随意挡车、随意滞留、随意处罚。
二十四、积极会同旅游等部门,做好旅游线路、景区内交通标线、标志、安全设施、停车泊位的施划和设置工作。
二十五、积极排查交通安全隐患,建立旅游线路和景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基础台账,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二十六、做好旅游线路及景区重大活动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科学部署警力,及时疏导分流交通,确保重大活动有序进行。
二十七、加强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确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二十八、对全市各旅游景区和宾馆、旅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灭火疏散演练,提高旅游景区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4
忻州市共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94处,其中,世界文化景观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初步形成了以五台山为龙头的五大旅游景区。
2旅游景区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压力
虽然近年来忻州市旅游景区未发生亡人火灾,但笔者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其消防安全管理形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耐火等级低
忻州多数旅游景区的建筑为砖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如果初期扑救不及时,导致火灾迅速蔓延,承重构件将失去承重作用,势必会造成整幢建筑烧损、烧毁和坍塌,还有部分建筑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容易引起轰然,扑救相当困难。受当时建筑艺术等局限性的影响,多数建筑的防火间距不足,建筑物之间不符合防火安全要求,有些建筑物甚至紧密相连,一旦发生火灾,毗连的建筑会很快形成大面积的燃烧。
2.2各类致灾因素多
部分景区内饭店、居民客栈、副食品商店等各类营业性场所数量过多,电炉、电水壶等大功率电器设备大量使用,用电负荷大,加上大部分居民电线等线路均直接铺设在建筑的梁、柱上,无穿管等保护措施,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另外,部分寺庙古建筑普遍存在点油灯、点蜡烛、点香等宗教活动用火,寺庙殿堂内存放着大量香烛、蜡油等易燃物品,火灾荷载大。
2.3消防基础设施差
虽然大部分旅游景区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应急照明灯、消防安全标志,但仍然达不到基本的逃生自救条件,对于大面积的木结构建筑群,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有部分场所虽然安装了简易报警、简易喷淋系统,但受梁、柱及自身结构的影响,火灾探测报警装置误报率高,作用不明显。
2.4发生火灾后扑救难
部分寺庙远离消防队站,自身消防力量缺少,一旦发生火灾,得不到及时扑救。例如五台山风景区古建筑群内多数道路曲折狭窄,车辆无法进入,即使车辆能勉强通行,也不能采用运水供水的方式扑救火灾。此外,由于处于低温严寒地区,冬季最低温度达到-38℃,天然水源封冻,灭火用水严重短缺。
2.5发生火灾后疏散难
五台山作为国家5A级旅游场所和青庙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游客和信徒众多,景区内人员经常处于集中高峰期,大于场所实际容力。同时,由于建筑自身年代久远,疏散通道数量设置先天不足,疏散能力较差,加之建筑内缺乏有效的防排烟措施和专业的引导人员,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木质构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游客对旅游环境相对比较陌生,在危急的时候容易因不熟悉环境而导致踩踏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2.6景区管理部门消防意识尚淡薄
部分景区管理部门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器材配备、维护不到位,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流于形式,无形之中给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景区内部分业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消防安全,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用火用电不注意安全,人为增加了景区火灾的危险性。
3加强忻州市旅游景区消防安全的建议
3.1通过规划落实宏观的保护措施
将旅游景区消防安全保护纳入城市、城镇建设和改造的总体规划,结合对景区的开发利用,充分考虑和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改造已经列入保护和已经开发使用景区四周及内部的道路、水源等公共消防措施。以五台山风景区等一些禁止机动车进入的古建筑保护区为例,应设置可控制的活动式护栏或防护桩,保证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能顺利进入景区内扑救。另外,要加快古建筑内室内消火栓建设,依水而建的古建筑应在便于消防车停靠的地点增设消防取水码头,并设置明显标志,利用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针对五台山冬季低温严寒的实际情况,设置消防水鹤,保证消防用水。
3.2提高建筑构件的防火性能
景区内耐火等级低于三级的建筑场所应在柱、梁柱、檀、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的表面涂刷防火涂料,以降低木材表面的燃烧性能,阻滞火灾迅速蔓延。在扩建、改建和维修建筑时,尽量使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材料。
3.3加强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配备
在消防供水管道不能到达或无法安装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内设置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消防水龙、灭火器。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结构完整性和艺术性的前提下,选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装置,并结合古建筑的特点安装、调配市政消防设施。五台山风景区等古建筑场所应配置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配备扑救古建筑火灾的高效、环保消防装备和新型灭火药剂。同时,对于地形复杂、大型消防车辆无法达到的庙宇、建筑,应配置轻型或微型消防车、消防摩托、手抬机动泵;对于部分地势高、供水困难的庙宇、建筑,应设置消防水池。芦芽山风景区、驼梁风景区、雁门关景区等易发山林火灾的景区,应配置全地形消防车和山岳救援装备。
3.4加强重点消防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对于景区内的饭店、酒吧、居民客栈等场所,要制订可行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每日防火巡查和定期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并加强对消防设施器材、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的维修保养,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结合“三老”整改所有室内线路,穿管铺设,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行,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3.5严格落实用火审批手续
宗教活动场所确需使用明火时,必须依法办理用火审批手续,并尽可能地在指定的露天场地用火。举办大型活动必须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报当地消防部门审批后方准进行。在寺庙举行大型活动时,消防部门应派人和消防车对重点部位死看死守,防止火灾发生。
3.6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5
近年来,民营资本不断进入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已经成为新疆旅游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新疆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动力。然而,民营旅游景区由于固有的投资利益,出现了掠夺式开发,旅游设施陈旧,景区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以阿瓦提多浪部落为个案,研究了新疆民营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对新疆民营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疆;民营景区;多浪部落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1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降低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旅游服务业的门槛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兴办旅游服务业。新疆民营企业进入景区最早以“农家乐”旅游形式出现,开发了一批民俗文化村、民俗风情园等小型旅游景点。近年来,新疆民营旅游企业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疆民营景区的发展,研究新疆民营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1新疆民营景区现状
据2015年统计,新疆共有A级以上景区260家,除了5家5A级的政府国营景区,其余的255家中,A级以上民营景区共69家,占新疆A级以上景区比例26.54%,4A级及以下的景区均有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如,4A级的库车龟兹生态园所属库车饭店有限责任公司;3A级的巴州莲花湖旅游区也有民间资本的参与。另外,新疆星级农家乐共有143家,绝大部分都是民营旅游企业。民营景区在新疆旅游景区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作了很大贡献。
从表1可以看出新疆民营景区主要集中在2A和A这个等级,且所占比重较大,而在4A和3A旅游景区中所占比例较小,提升景区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景区质量、扩大规模。
2新疆民营景区存在的问题
2.1掠夺式开发
目前,新疆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实行国家所有、企业化经营。民营资本进入旅游景区后,不可避免的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取,不断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忽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呈现出掠夺式开发的局面。例如,在新疆很多县市的胡杨林公园开发中,民营景区经常只顾招揽游客,很少投入资金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本身实力有限,新疆民营旅游企业在对景区进行建设时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行为,选择方便、省事的建设方法,景区内各项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游客多方面旅游的需求。旅游基础设施更新换代不及时,使新疆民营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不规范的落后现象。如,新疆民营旅游企业大多不愿意投资修建景区道路和区外交通;景区内的游乐设施在初期投资后往往超过使用年限运营;住宿设施和餐饮服务设施普遍陈旧等等。
2.3员工管理问题
新疆民营旅游景区管理理念落后,特别是景区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绝大多数民营旅游景区人力资源规划与景区发展战略脱节,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不足等,严重制约了景区长远发展。新疆旅游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淡旺季明显,每年5月至10月为旅游旺季,11月至次年4月底为旅游淡季。旅游旺季来临时,很多民营旅游景区大量招聘临时工作人员,这些临时招聘的员工基本没有接受专门的旅游服务训练,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旅游服务技能;旅游淡季来临时,民营旅游景区往往解聘大多数员工,部分景区甚至关门停业,等待来年旅游旺季再继续招聘大量临时员工。这种用人方式不断循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疆民营旅游企业的服务接待水平和能力,往往造成民营旅游企业对员工缺乏约束性,员工对景区也缺乏归属感,工作状态懒惰散漫。
3阿瓦提多浪部落景区个案研究
阿瓦提县多浪部景区落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208国道旁,距离阿瓦提县城18公里,距离阿克苏市50公里。景区占地面积8000亩。主要有特色餐厅、刀郎民俗展馆、水上娱乐、沙滩浴场、斗鸡斗羊、攀岩等旅游项目。2008年,阿瓦提县多浪部落景区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截止2011年,共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0多万元。
阿瓦提多浪部落景区近年来成为阿克苏地区的热点旅游景区。然而,由于该景区主要由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在资源保护、旅游设施安全和旅游人才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3.1胡杨林的保护问题
阿瓦提多浪部落的胡杨公园开发基本上出于对胡杨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忽视了对胡杨林的保护工作。放任不管的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游客及景区人员对胡杨林的造成了肆意的破坏,让阿瓦提多浪部落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对胡杨的肆意砍伐,对胡杨林植被的毁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光秃的地表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阿瓦提多浪部落景区的自然景观,违背了胡杨林的生态系统平衡和大面积胡杨树的非正常死亡。这一现象不仅造成了景区的财产损失,而且给胡杨林的后期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大的未来时间段里对胡杨林等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修复难度。不顾后果的掠夺式开发,必然严重威胁着胡杨林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部分旅游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阿瓦提多浪部落的部分旅游项目存在安全隐患,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严重威胁着游客的人身安全。如,在攀岩项目中,防护措施和攀岩装备不完善,难以保证游客在攀岩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在水上娱乐项目中,除游艇外,缺少救生艇,部分不会游泳的游客在游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落水的情况,有溺水的危险。在高空转轮项目中,地面完全没有保护措施,难以避免出现游客摔伤的情况。
3.3缺乏旅游专业人才
阿瓦提多浪部落80%的员工都没有接受过旅游服务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由于缺乏基本的旅游服务知识,使得员工在日常接待服务工作中感受压力较大,造成离职率较高。同时,刀郎部落景区主要以原始胡杨林和刀郎人的狩猎生产为主题,招收了大量的当地少数民族员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这些员工汉语水平达不到基本的语言沟通和旅游接待服务,给游客的游览和娱乐活动造成很多不便。使得游客对该景区整体评价较低,重游率较低,不利于阿瓦提多浪部落的品牌传播和可持续发展。
4对策及建议
4.1加大监管力度,遏制掠夺式开发
对于民营旅游景区,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实现所有权、股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专业管理和可持续经营。在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应掌握主导权,组织专家团队对景区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民营企业作为投资方应在规划文件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和经营。建议采取景区管委会的模式对民营旅游景区进行经营管理。从而提升民营旅游景区经营的规范性和管理的科学性。景区经营管理的重大事件必须执行备案管理制度,从而形成政府引导监控,民营企业投资科学,景区管理规范的良好局面。
4.2完善接待设施
民营旅游企业在开发建设景区时,在住宿设施方面,应尽量建设符合当地民俗文化气息的旅游接待设施,以当地传统民居为旅游住宿设施,让旅游者体验当地少数民族生活氛围;在游览项目方面,应以传统民居生活为主题,打造独特的民族文化部落;在景区建设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为设施,全力打造原始生态和民俗文化旅游精品。同时,应加强旅游项目的安全性,如在攀岩、高空项目和水上项目中,要设置完整的应急救援设施和装备。
4.3打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人力资源是旅游景区有效运作的关键。因此,根据景区自身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市场状况,在每年年初每年制定用人计划,注意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满足不同层面的知识需要。民营旅游景区要充分认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验。新疆民营旅游景区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建立健全的员工激励机制,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加大的员工的培养力度,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使员工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保障,从而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浅析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产业行为[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3).
[2]宋惠平,秦承斌.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整合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2008,(5).
[3]黄河.关于民营企业介入风景区旅游开发的思考――以“碧峰峡模式”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04,(25):859.
旅游景区应急管理范文6
的理论体系。本文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规划原则与内容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以庐山石门涧景区为例,在总结规划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景区规划问题的
措施。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庐山石门涧景区
生态旅游的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与谋富当地社区,被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生态旅游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对生态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的规划。本文以庐山石门涧景区为例,进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将研究对象置于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其在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的策略,以便为其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提供依据。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南墨西哥的Ceba一110s—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后来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即人们到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以探求和欣赏自然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文化特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景区概念生态旅游景的概念是在生态旅游以及旅游景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旅游学术界对它的界定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在综合了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作了如下定义:生态旅游景区是指由一系列生态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具有吸引生态旅游者前往游览的吸引力因素及明确地域界限,并能提供各种必要的旅游附属设施、服务及环境保育措施,追求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综合平衡的旅游经营管理系统。生态旅游景区在中国通常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原则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旅游景区内资源为主,贯彻“保护、利用、保护”的方针,坚持以自然为主,景观协调,工程设施具有特殊性、新奇感,又有天然性、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效益性,以促进景区自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
任何生态旅游的开发都必须以保护作为首要的出发点,这是生态旅游景区别于大众旅游旅游景区的核心所在。
(二)整体优化原则
生态旅游的场所不仅有生物和环境条件因素,还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多因子、多层次组成的集食、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因此应该从整体}}{发、综合衡量、全面考虑,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
(三)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是以当地自然资和人文资源为依托,要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其保护。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前提下进行开发,这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首要原则。
(四)特色原则
生态旅游景区区别于一股的旅游景区的特色就是它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在规划中一定要体现这一点。以便在以后的开发中能保持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要坚持以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遗迹等资源的开发为主,充分体现本地特色,挖掘自然景观的美学、文化及艺术价值,以满足不同层次游人的游览要求。
(五)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原则
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才能使规划切合实际,才能被当地居民接受。
三、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内容
(一)确立地方风格
确立地方风格是制定旅游开发方案的第一步。任何旅游地的开发都要根据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背景和旅游资源特征,寻求国际、国内或区域的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和区域经济环境的条件,确定旅游开
发的层次和风格。
(二)功能分区。
最早的分区模式是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Forster(1973)提出的同心圆模式。141后来,Nieuwkamp(1996)提出将生态旅游地分为四大区域:野生保护区、野生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自然环境区。这些分区模式都在保护景区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旅游地担负着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同时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因此,生态旅游地的开发必须根据目的地区域生态系统的层次与特点规划出合理的功能区。
(三)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必须要为游客提供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但盲目地兴建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会明显改变原有自然或人文景观,导致景区严重的城市化。特别是一些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建筑,与景区景观相融性很差,由此会给生态旅游景区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上要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通盘考虑动植物群落分布及地理因素,充分体现生态原理。
(四)生态旅游产品规划
生态旅游产品规划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内容。产品规划一般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组织,各种游乐活动规划以及专项旅游规划。并不是所有的旅游活动项目都适宜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展,而是必须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生态旅游产品规划。
(五)生态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生态旅游商品是指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健康安全的旅游商品,它除具有普通旅游商品的地方性、民族性之外,还具有环保性和生态性。因此,生态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应综合考虑可能给景区带来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除注重地方性和民族性外,应突出其生态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六)解说教育系统规划
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游客接受环境教育,因此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中也要充分体现这一点。解说是指通过人员讲解或物品展示等形式向公众介绍有关生态旅游景区知识的宣传过程,以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有关景区生态环境知识及其价值,提高游客的生态环境意识,悉知并遵守旅游行为准则,积极配合与支持旅游管理工作。
(七)人才聘用、培训规划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有一批具有专业生态保护知识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因此,人才培训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录用时要经过考察、考试,把好聘任第一关。人员录用后,要分层次抓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职业培训,实施生态旅游培训上岗制度,普及有关科普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态保
护素质。
庐山石门涧景区的规划与管理
(一)庐山石门涧景区资源
庐山石门涧景区位于庐山西麓,距九江市区12公里,距京九铁路庐山站7公里,为庐山的西大门,因有海拔近千米的天池、铁船二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高悬垂落形成壮丽多姿、长达3000余米溪涧大峡谷而得名。景区最高点海拔950米,景区最大落差160米,景区面积600公顷、景观百余处。景区内有高等植物3900余种,昆虫2500余种,鸟类200余种,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320余种,为国家4A级景区。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
(二)庐山石门涧景区规划的现状
1.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目前庐山石门涧景区有食宿点各一个,餐饮点为“石门山庄”,主要供应地方特色小菜,其中以苗家风格的“竹筒烧饭”最为着名。住宿点为“风情竹吊楼”,可提供床位50张,旅社的建筑采用竹制材料,与景区的天然风格相互呼应。景区内共有公共劂所6处,全部采用免冲式建设,采用化粪池的方式处理产生的垃圾。景区内建有电站大坝,由于庐山地势东高西低,因此庐山的三大水库芦林湖、如琴湖和莲花台的水全部流入电站。无洪期电站大坝主要提供周边居民饮用水以及供庐山发电厂发电:雨量超过100毫米时,则进行泄洪。
2.解说教育系统规划
迄今为止,庐山石门涧景区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对景区进行了宣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夕阳红》栏目以及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快乐中国学汉语》栏目中都有庐山石门涧景区的身影出现。除了对景区本身的宣传之外,景区内还制定了许多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对生态旅游的常识进行了宣传,包括《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防火管理制度》、《导游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同时,景区内还设置了多处提醒游客注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及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系统。
3.人才聘用、培训规划
庐山石门涧景区内共有统一管理的导游人员6名,均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户外运动部共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专职教练7名,专门负责景区内滑锁及其他野外生存训练项目的培训、心理疏导以及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