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期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学期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学期教学总结

初中语文学期教学总结范文1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学习政治、业务。我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为了适应新形式,我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不断的学习中,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所以在工作上我总是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位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好老师。

教学中,用爱心、耐心、恒心去对待每个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知道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理念。在校内,虚心学习、不断反思、及时改进,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平时还注意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期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在分管工作上:服从安排,为师垂范。

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强的宗旨意识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泉,是决定一个人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一个人要想成功或立足于不败之地,就要勤奋,有吃苦精神,有较强的能力和宗旨意识。所以在学校安排的一切工作和事情上,我总会尽己所能、全力以赴。

四、检查自我,改变自我。

在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本学期,我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

1、理论知识不够,对有些教学活动的认识还上升不到理论的层面。

2、专业知识和课堂驾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新课改理念的落实上还需继续努力。

3、有时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今后要注意说话方式,进一步完善自我。

初中语文学期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策略

一、初中男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前期调查与分析

初中语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的学科。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将来出国深造等,语文素养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的要求和人们的共识。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为此,学校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对初一至初三六个班中的男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统计如下。

调查的项目小学语文学习状况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初中语文学习心理初中语文学习成绩

班级人数优秀一般差浓厚一般没兴趣愉悦冷淡困惑优秀一般差

初一(2)(5)5249.6%38.2%12.2%28.6%50%21.4%20.7%46.6%32.7%15.5%45.6%38.9%

初二(7)(10)5451.7%40%8.3%19.7%47%33.3%16.7%41.6%41.7%10%43.3%46.7%

初三(13)(14)4944.3%43.7%12.0%9%37.7%53.3%9.3%32.3%58.4%8%33.3%58.7%

从调查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男生一般在小学时的语文学习兴趣强烈,且成绩较为优异;进入初中,随着语文感性特征的凸显,男生语文学习兴趣递减,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语文学习中存在普遍的现象是:女生的学习成绩大多好于男生,随着年级的递增,男生的学习困惑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不断调整和深入,语文内容的形象性和感性日益突出,男生原有的以识记为主的学习方法逐渐淡出舞台。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往往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屡试屡败。他们困惑、迷茫、焦急、烦躁,无从排解心中的郁闷,有的严重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自身心理地健康发展。

可见,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从升学要求来讲,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必须进行语文测试,若这一学科成为学习上的严重障碍,则于升学深造不利;语文又是一种素养及文化修养,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公民,以“语文”来体验生活和观察世界,以“语文”来思考问题,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迫切要求。因此,现在超前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对培养初中男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改善公民素质,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产生的深层探因

1、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导致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工具性、思想性为其本质属性,以知识性、文学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般属性的基础学科;它的根本特性是人文教育性,它的主要内容是文学教育,即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工具性是语文的附属特性。

到了初中,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日渐凸现。和小学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内容更是抽象、灵活、感性。语文是一门值得回味的、动态的、情感的审美学科,而不是僵化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体系。再加之初中语文明线上是关于语文知识的传授,暗线上是关于思想情感的渗透,学生的着眼点很大程度上只关心“知道了什么”,而不关心“我体验到了什么”。初中男生大多长于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而短于形象思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困惑心理的必然性。

2、青春期生理机制的不断变化,造成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正处于人生豆蔻年华阶段的初中男生,他们渴望理解,向往美好。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及身体发育的日渐成熟,他们对异性的态度由封闭、被动转为好奇、主动。开始关注对自我的认识,对青春期的自我认识,对人际交往学习的认识,尤其是与异往和校外人际交往;对未来社会对人要求的认识。因此,上课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没有小学时的“正襟危坐”、“聚精会神”。课余时间,他们倾向于与他人交往,注重发型、衣着打扮。这客观上导致兴趣点分散,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初中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十分脆弱,有时外界的“一事”、“一言”会导致他们几天精神萎靡,不能自制。如果消极负面情绪得不到劝慰和疏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既而严重影响学业进步。这就与语文学习需要的“执着、坚韧”精神,大相径庭,格格不入。

3、受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性的影响,引发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初中女生对于识记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如语文、英语、社会思品等兴趣浓厚。因为它们容易感知,容易产生联想与想象,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此相反,初中男生生活上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感情上往往不够丰富细腻,不愿意关注现实生活。初中男生特定时期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对待语文,如同“九天玄女”,“高处不胜寒”。我们知道要学好语文,需要情感的投入,生活的体验,甚至体察细微,身体力行,这就使初中男生不寒而栗,畏惧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的“模式化”思维严重,回答问题总喜欢像数学那样“找框框、寻套路”。然这一招并不灵验,结果愈考愈挫,丧失了学习信心,产生了困惑心理。

三、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如下策略:

(一)“数据分析+三年跟踪”的积累资料库策略

根据抽样调查的表格数据,进行抽取样本对比分析,着眼于三个参变量:“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一定的量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质变,男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应该从语文学科发展的特征、男生生理变化特征、男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诸多因素去考虑,进行三年的跟踪,然后制定合理有序地矫正措施,帮助他们消除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其主要数据分析表格设置和操作程序有:

1、初一新生入校后立即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他们进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等。具体包括《初中语文学习心理调查表》、《初中语文知识重难点掌握程度调查表》、《初中语文学习认知水平调查表》等。

2、初一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的语文成绩的波动状态及语文学习心理动态。具体包括《中小学语文知识衔接点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困惑心理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自信程度调查表》等。

3、初二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其语文成绩变化、本阶段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程度、困惑心理的缓解及消除程度。具体包括《初二语文学习状态调查表》、《初中语文想象思维能力调查表》、《初二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缓解程度调查表》等。

4、初三学生中考结束后,立即进行信息反馈,了解中考语文答题的心理状态及在此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缓解、消除程度及在中考应试中发挥的作用。具体包括《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意向调查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调查表》、《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消除程度调查表》。

(二)“群体亲近、疏导+个性教育”的心理辅导策略

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一般是不易被察觉到的。究竟有哪些困惑,这些困惑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往往是秘而不宣,教师一般只能从分析表象去感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让学生消除心理隔阂,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必须最大可能的赢得学生的认同,让他们首先愿意听语文课;只有愿意听课,才有听懂的可能,也才有学好的可能。平时采取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谈话式、书信式、网络式。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困惑,从自身的客观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加以全方位的思考,然后做好分门别类的安抚和疏导。其具体做法如下:

1、增强学习信心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瞬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信心;要把语文学习的落后归因于努力不够,书读的不多,而不要认为是他们能力低,头脑笨。例如某实验班中的小戴,因患小儿麻痹症,性格内向,言语不多,成了班中的学困生。可是一次偶然的表现,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我。有次上课,从来不抬头的他,竟然抬头看我上课,我心中大喜,于是灵机一动,及时地对他进行表扬,鼓励同学向他学习-----抬头挺胸,认真听讲。接下来的课中,发现小戴始终抬起头,认真听我上课。课后我顺势而导,进一步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激动,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的,老师也会帮助你的!”后来,他变了,渐渐地卸下了自卑的包袱,增强了学习信心,消除了语文学习上的困惑心理,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地改变,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2、提高学习兴趣虽然初中男生的性情比较豪放粗犷,但心理比较脆弱,对他们也要多加关心。我们提倡作文、试卷面批面改,多写激励性评语,多与他们交流,使之乐于与老师相处,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赖感。这样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作文要求,我每次都要特意“照顾”男生,尤其是对作文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更是倍加呵护,生怕戳伤他们的自信心。提出每次作文只要满足一个要求,作文就打80分,如果让我在作文中还能发现到其他优点,每处再加一分。这样,他们的作文自然打上高分。我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赢来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学生“爱屋及乌”,从心理上开始接纳作文,渐渐地喜欢上作文,自然更乐意上语文课了。

3、加强个别交流要重视同男生的个别交流,针对男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效果及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做好记载。针对意志薄弱的男生,我们采用认知疗法、转移注意力疗法,经常鼓励他们要知难而进,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地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对上进心强的男生,则采用升华的方式,让他们将目标转化为动力,不断提高自己;对较自卑的男生,除采用认知疗法外,重在采用过度代偿疗法。当然,对于各种心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采用某种疗法,更多的是综合疗法。

例如在与张某谈话中,了解到造成张某厌学心理的真正原因,便下定决心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勉励他,相信“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的理念。帮他制定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并再三叮嘱,要克服缺点,遵照执行。先从上课,再到作业,由浅入深,提出要求,不断约束松散拖沓行为,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值得欣慰的是一学年下来,张某进步显著。

4、鼓励自我认同心理学家艾里逊认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了解自己,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同观。现代心理学家研究成果已证明:个人的自我认同水平对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我们要求男生在生活中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因为好的姿势和面部表情会改变人的心境、气质、态度和自我感觉。要鼓励男生学会自己相信自己,学会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个别咨询的时候,尤其强调要宽容善待自己,用这种积极的方式去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拥有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状态。

5、倡导心理咨询男生的心理状态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因此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鼓励男生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向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倾诉,真实反映各种心理困惑,然后根据心理学原理,加以及时疏导,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参与学习。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生平时有问题可以去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问题等。

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发展性辅导的心理课程等。

(三)“四动+八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策略

1、引发多角度互动策略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文课难听懂,二是语言品析难理解。初中语文课程固有的性质,要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因此,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一剂良药。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把单一的耳听,化为“手动、口动、脑动、眼动”(四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掌握语文知识,感受语言魅力,引领学生去遨游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2、充分体现“八化”策略繁琐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正面问题反面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运动问题静止化、恒等问题不等化、一般问题特殊化(八化)。例如,抽象问题具体化,是针对男生擅长于抽象思维,而短于形象思维而提出的,对于言语教学而言,抽象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问题,应引导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从最简单的生活体验入手加以剖析,从而感悟思想内容。又如,陌生问题熟悉化是指在新情境、新的问题背景下,诱导学生如何理解感受,直至深刻体验。很陌生的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其解决方法思路都是已学过的或十分熟悉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再如,正面问题反面化是对时代久远,学生体验不深的古人作品,正面入手往往较复杂,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一时难以理清头绪。如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问题,可以直接有效地从反面入手。还有一般问题特殊化,是指“一般的条件”“一般的结论”不易发现,其语文特征,若从极端情形、特殊角度考虑,则豁然开朗。如,对诗歌“意象”的领会,就应采用“特殊化”策略,引导男生领悟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怀。

(四)“激活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的长足实效策略

语文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因此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防微杜渐,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重要环节。尤其要做好的是以下几方面:

1、注意衔接,平稳过渡搞好中小学内容的衔接,可以弥补男生在学习内容与思维方法上的落差。小学语文基本上是平面型直观性语文,进入初中转化为立体型情感性语文。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如开学后就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就要明确告知学生,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程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偏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学多,学生学习地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2、找准难点,有的放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优劣,并不全取决于记忆和背诵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最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用学生的眼光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学生,选择教法。在语文学习方面,男生比较理性,学习较随意,喜欢做以识记为主的基础题,而对以感性理解运用为主的阅读写作,以及综合性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勉为其难了。尽管男生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强,但他们思想松懈、自由散漫,上课不记笔记等缺点,导致他们往往捕捉不到课堂讲解的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因此,教师要指导男生“敞开心扉”,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规范语言表述。对探究性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先指导他们学会筛选信息,分析问题,形成自己观点,然后学会用语言来表述自己观点等语文思想。这样有的放矢的将“困惑”转化为若干易于解决的小问题,“困惑”也就不困惑了。

3、循序渐进,春风化雨“分散难点,逐步提高”,也是预防困惑心理产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时适度台阶。一节课只突破一两个难点,一次作文只实现一个小目标,一套试卷只设计两到三个难点问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信心倍增。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引导,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男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又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情感触发,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成。

4、精心打造,激活特区初中语文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思想方法、情感体验上,都存在很多难点,这些都是初中男生易产生困惑心理的重要根源。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学生最近发展区,使语文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身上具有程度不同的八种智能,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技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拥有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而男生似乎在语言智能上,天生不及女生,教师要充分挖掘男生身上的其他多种智能,并利用其某一高程度智能,唤起埋藏于心底的成功的喜悦,来树立其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之信心十足的发展言语智能。例如,利用男生喜欢历史的特点,在上《隆中对》一课时,课前就布置男生去完成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结果发现课堂内男生特别兴奋,极力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显然不错。

春风雨云渡,舟过水无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见效的容易事。所以教师平时要指导男生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的知识(甚至看似无关的),办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精彩美妙的语言素材统统存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壮大、丰富、充实。“钱包”鼓了,学生自然就“材”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自然会培育出心灵的绿洲,释放出灿烂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

初中语文学期教学总结范文3

音乐 初中语文教学 原则

音乐与文学都属于文化艺术范畴,二者有着十分相同的内在特质,都具有滋养心灵、完善其人格,提升其素养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音乐资源,必然能够为语文课堂带来新的生趣与活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音乐的必然性

语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审美教育。语文课本是由优美的散文、戏剧、小说,逻辑严密的议论文以及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所组成的中国文学精品集,其中蕴含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因素,承担着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重要使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迫切需要一种既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采用音乐资源辅助初中语文教学,似乎成为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选择。借助音乐,教师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下,自然地融入到语文学习的情境中,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美的教育润洒于学生的心田,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之美的感受能力。这也为教学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音乐的相关原则

音乐能够十分自然地唤醒欣赏者的内在情绪和丰富想象,并在头脑中产生十分“真实”而具体的形象,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进行“调味”,有着意想不到的妙处。但过犹不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坚持以下三点原则:

1.辅原则

首先,要明确音乐资源只是语文课堂之中的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为了保持语文课堂原有的内在本质,绝不能过多过量使用所谓的音乐资源,使其喧宾夺主、越俎代庖,令语文课堂变成了所谓的“音乐欣赏课”。否则,一堂语文课下来,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人人热情高涨、参与其中,但学生对于掌握语文知识点却没掌握,该提升的语文素养却没提升,好像进行了认真的探究和学习,实则却一无所获。这样就违背了使用音乐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初衷,更谈不上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2.“留白”原则

“留白”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原指留有回味和想象的空间。中国文学自古就有“意在言外”的创作传统,在语文教学中使用音乐元素时,同样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和探索,使音乐的音符和乐段在结合学生个人的文化积淀、生活经验、欣赏水平、思维品质,进而转化成为其内心深处那一个个逐渐清晰、明确和鲜活的形象时,再促使他们做进一步的联想和发挥,从而使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艺术欣赏和感悟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和培养。

3.恰当原则

音乐与文学有着先天的互通性,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想要选择一段非常合适恰当的音乐却并不是十分容易。这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并且“文如其人”、“乐为心声”,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作品,都是作曲家、歌词创作者和文学作者个人性格和心灵状态的真实抒写,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资源的选择时,要深入解读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仔细地进行甄别和选择,切不可想当然,更不可为了“使用”音乐而“用”,勉强为之的结果未必会好。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音乐的几点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艺术手段,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初次探索与尝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文文本的不同类型和教学要求,运用音乐元素渲染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激荡学生内心情感,使语文教学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1.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的感染力更为直接、强烈,用情调和课文情调基本一致的音乐作为背景,是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快进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时,笔者选择的是一段笛子独奏《姑苏行》,这段曲子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整首曲子与散文相得益彰,为学生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学生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沉浸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再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时,笔者选取了古琴名曲《阳关三叠》,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蕴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勾起学生内心深处一种寂寥悲凉的情绪,为其理解这首小令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2.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在听觉受到一定刺激的同时,联系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形成更为鲜明的事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对于进一步学习的渴望。例如,在讲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林嗣环的《口技》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一小段唢呐演奏的《百鸟朝凤》作为导入,当学生们惊讶于一根小小的唢呐具有如此强的艺术表现力的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于不借助任何外物,而能轻松模拟更多复杂声音的口技产生兴趣,使学生们更为热情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3.配乐诗文诵读

文学在产生最初,就是用以配乐演唱的诗歌,而随着文学独立性的增强,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音韵之美使诵读成为加深对文本理解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文本,都可以配上与之情趣相类的音乐进行诵读,同时,这也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心灵享受活动。例如,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时,笔者选取了一段古典名曲《月儿高》,全曲古朴动人,委婉缠绵,优雅华丽,与欧阳修淡然恬适的内心情感十分符合。当学生在音乐声中朗声诵读古文,与欧阳修思接千载,同声应和。大多数学生认为,在这样美好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更好更快地理解了这篇散文的内在韵味。

四、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语文课堂中,成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兴趣点的有效教学手段,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广大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充实语文课堂,并不断进行尝试、探索、积累和总结,使语文课堂更富魅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语文学期教学总结范文4

初中语文教学中,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它象征着语文教学逐渐走向成熟,标志着语文教学正在突飞猛进。总结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活动课教学,认为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里加以提出,愿意与同行们商榷,使自己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究其原因,虽然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致使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如果要使初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科的学习。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时间各地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笔者认为,只有把语文活动课纳入语文课程,给予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并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许多地方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学校提出了每两周开设一次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至少设置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在部分班级正式开展试验,预想会达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积极投入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了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并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因而,它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投入学习的兴趣。比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初中语文学期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普及型的学科,不管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两个方面浅析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在认知方面的

课外阅读书籍包罗万象,也是一个复杂的多样化的世界。学生掌握了阅读这种基本的技能,理解,积累知识,就可以逐步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明晰人生,把握生活的内涵,从而提高认识和鉴别人类文化的能力,并在对自身更深刻和丰富的认识中,激发人生潜力。这样阅读便具了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基本功能和价值。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历代各种各样的"风流"人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等等。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也道出初中阅读在认识上有重要的价值。

2.阅读教学在教育训练方面的重要性

阅读能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也会给人以启迪,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发展个性,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热爱祖国,造福人类。像文学作品的阅读,就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发挥认识、教育以及智能训练的作用。我们知道,阅读一部好书,就犹如结交一位好友,那种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观点的认同,情感的融合,都有利于我们美德的养成。阅读《离骚》,我们明白了屈原的爱国之心;读《三国演义》,我们钦佩诸葛亮的智慧;读《人间喜剧》,我们看清了人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阅读在教学训练方面的作用吗?

3.阅读在信息开发方面的作用

阅读能从书文中捕捉信息,激发创新意识,使阅读成为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成为对信息开发的过程。这时作为载体的书文,所载消息、情报、资料、知识就成了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因而,阅读也就成为一种生产手段。它不仅是一种处理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的手段,还直接参与了生产过程,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因素。

总之,阅读就是一种创造。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中学的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外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怎样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1.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这项活动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见识,具体操作如下: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

2.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任何事都有一定的原则,阅读同样也不例外,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说,中学语文拓展阅读对课标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应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找到相应的拓展点,并加以落实。从层次上说,开展拓展阅读,还必须注意初、高中阶段、每学年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把握阶段总体目标、学年阶段目标和学期具体目标的层次性、联系性,形成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完整体系。

(2)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地阅读。

(3)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4)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者,还必须要求学生既是“君子”又是“小人”。否则,学生只管成天埋头苦读,结果一动笔便束手无策了。

3.对拓展阅读的管理与指导

(1)管理。制订计划。我和学生都要制定拓展阅读的计划,我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我的计划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于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我也对选定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我都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后,对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2)指导。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每次专题阅读或每读一本书,都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于给学生确定阅读的时间和方式。拓展阅读的材料选定后,还必须确定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方式。要在课内阅读的必须争取当堂完成,要在课外阅读的材料,则放宽尺度和要求。指导阅读方法。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法、背诵法、三步阅读法、文体结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组织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笔记展、阅读心得交流、阅读讲座、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讨论会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拓展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1)解决图书问题。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解决图书问题,即保证有可供进行拓展阅读的相关材料。我是通过让学生传看自家的课外书或借读学校图书室的书来落实这一点的。

初中语文学期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语文后进生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而面向全体学生更应侧重研究后进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工作。

后进生,是指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本文谈论的对象是指语文学科的后进生,即在语文学习上相对存在困难的学生。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将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实施途径,号准后进生后进根源的脉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语文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存在自卑心理,无法有效融进集体

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在心理敏感性方面更加明显。长期处于语文成绩的滞后位置,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加之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歧视后进生,动辄训斥,会加深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在这样的自卑心理下,学生很难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长期以往,甚至会产生边缘化趋势,严重的还会引起心理障碍,制约后进生转化工作。

2.语文基础薄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相当比例的初中语文学习后进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如拼音、字、词基础不够深厚,阅读分析能力低下,写作水平跟不上等,这些方面的制约因素让学生在初中语文更加快节奏与深难度的教学中,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造成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3.学习技巧匮乏,无法提升学习效率

造成初中语文后进生现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学习效率低下、有效性不高。部分学生在课前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了学习成效低下,影响了后进生转化成效。

4.评价标准过高,无法激发学习动力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全体学生都是采取的同样的评价标准,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得到表扬的都是语文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后进生很难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难以在后学生中激发有效的学习动力,不利于后进生学习转化。

二、中学语文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草重学生人格、注重学习欲望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谈话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父母般的爱心去对待他们,与学生平等交流,聆听学生的心声,诚心诚意地为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纠正语文学习认识上的偏差或技巧上的不足,使其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学生的完全信任,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如回答问题时,即使答不起,甚至答错了也不要立即打断,更不要责备训斥,要在他们回答完后再给予纠正,同时教师应该抓住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只要他们学习有一定的进步,就肯定,就表扬,以此激发他们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同一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语文水平参差不齐,让他们听同样的课,做同样的作业,一些学生肯定“吃不了”,而且“没胃口”。他们往往“一听就懂,一考就错”。但他们并非生来就不爱学习、自甘落后,之所以成为后进生,除了少数的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如有的学生因为成绩考差了,就觉得自己“头脑愚笨”、“不是读书的料”,从而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对学习也就感到索然无味。先生曾说:“我们的教学并非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了,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因材施教,每学期的复习阶段,我都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按学习成绩高低把学生分成A、B两类。A类是后进生,这类学生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20%,让他们独为一组,对他们放低要求,确立他们的复习重点为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训练,且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写作的练习也尽可能地降低难度,放松要求。如做试题只做容易题,而且可以分几次完成,每次可以只做一小题,一题做对就记一个满分;写作文只要不离题,书写较清楚,就给90分以上。这样,他们对语文课也就不再厌倦了,成绩也普遍提高了。分类教学使后进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3、注重听课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听课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途径,老师在课堂中除了注重自己的讲课环节,还应督促学生认真听课,课堂的40分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以及文字所表达的知识,要教会学生边阅读边笔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后进生,除了常规的教学引导外,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不能只简单的讲解课程内容,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才最重要。

4、做好课后复习、提高理解能力

多让后进生参与课后复习,在复习中,帮助后净胜回忆课堂教学,弄清楚课堂上尚不明白的问题,每单元结束后,我都会提醒后进生不要把太多的缺漏带到下一个单元,以免造成更加的差距。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犯错,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要善于总结的人,正确的、成功的经验就会通过总结得到积累。每次考试完,我都会带领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促进“后进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

5、实施分层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评价也要在语文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教学评价方式,充分兼顾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能力以及努力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全面考核评价,以此来激发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后进生转化成效。笔者在教学评价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情况,分别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考核时采取AB卷的方式,对后进生采用基础性考查试卷,确保检测内容与难度在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之内,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程度,也采用相等地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后进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后进生转化工作非常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开展创新,从心理上关怀他们、在教学中关心他们、在生活中关爱他们,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语文学习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