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政治哲学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运用

一、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音乐、动画、视频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心理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所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使学生既能直观的看到又能形象的听到,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这样往往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而且如果板书太多,教师还需要擦掉前面的板书,这样又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的结构。运用多媒体讲教师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为课件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便已做好了课件,上课时只需讲准备好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省掉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间而且用课件呈现也是非常快捷的。另一方面,临近课堂结束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播放课件多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便于学生在脑中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便大大提高了。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1.创设真实情境,精心导入新课

一个巧妙的导入对于政治课堂是十分重要的,是否能在一开始就吸引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节课是否能成功。教师在导人新课时,应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这节课中,首先播放视频《猪肉大涨价》,利用这些年来猪肉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通过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而就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但要注意,短片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2.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政治课堂上有些知识点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述不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地突破重难点。如在讲解汇率与币值的关系的时候,知识教师口授,学生难于理解。如果用计算机技术在课件中利用表格把汇率与币值的变化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对于理解记忆,也不易造成混淆。但要注意在课堂上也要避免一味地利用课件,形成教师对课件的依赖。

3.运用形象讲授,解决抽象问题

高中政治教材尤其是哲学方面的教材存在着抽象不易懂的难题。在讲授哲学问题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抽象的哲学材料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材料表现出来,这样就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问题。如在讲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以制作人生历程婴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动画图来分析说明“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问题,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4. 回顾课堂内容,完整结束课堂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学生要接受那么多的知识,难免会造成遗忘。所以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带领学生回顾课堂的全部知识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在每节新课结束的时候,设计一个课堂小结或者是小试牛刀来帮助学生复习整节课的知识点。有些人也许会质疑,传统的板书教学也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但是,一般课堂最后的结束新课阶段是比较短的,如果用板书的话大概是来不及给学生复习的。所以运用多媒体,在课件上呈现课堂的知识结构或是补充练习题是最为适当的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教师可以在现今资源丰富的舞台上多种手段并用、因势诱导,有效调动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发展个性,挖掘潜力,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这样,势必可以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8)

[2] 吴陆顺.浅谈网络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01)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范文2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51

政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学习高中政治能够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逐渐养成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使学生们具有观察一般事物的敏锐意识,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进行政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遗憾的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政治是一门非常枯燥的课程,学生们对政治课堂常常提不起兴趣,一些政治教师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常常束手无措,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高中政治教师要想培养学生们的政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政治学习水平,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比较突出,在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因为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而对这一科目产生厌烦感。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还依赖于照本宣科的方式讲解知识的话,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就会逐渐减弱。无论什么学科,想要提高教学效率的话就必须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对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高中时期学生们的课业非常繁忙,一天的时间需要学习好几门学科,怎样让学生们在政治课堂中高效率的吸收知识值得教师们去进行思考。兴趣能够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如何通过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们的政治学习能力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

第一,提高学习兴趣,政治教师需要把枯燥的理论讲得更加通俗易懂。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升学压力,因此总是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注重为学生们讲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那么学生们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消化课堂知识,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消化课堂知识,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把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讲得更加浅显明白,让学生们能够用较少的时间来理解这些政治概念。

这种化繁为简的授课方式能够消除学生们对政治课堂的偏见,使学生们明白政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们逐渐爱上政治课程。高中政治教材中与哲学有关的内容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还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后才讲给学生们听,那么这样的政治课程无疑是非常失败的。学生们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本来就觉得政治概念非常的抽象难懂,面对这一情况,政治教师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了解学生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许多学生总是分不清,这些概念本来就容易混淆,又常常在政治考试中出现,学生们要是一直搞不明白,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对政治课堂的兴趣减弱。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高效的学习这些知识,高中政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转变思维,把这些稍显生硬抽象的概念用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出来。像前文所述的哲学问题,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政治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经典作家的言论,向学生们说明这些不同的哲学是因为哲学家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才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当尽量引用一些学生们了解的作家的言论,来为学生们解释政治课程中的一些哲学基本问题。采用这种方式讲课,学生们理解起来会更加迅速,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政治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学会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教学。高中时期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有着一定的差异,高中政治属于人文性比较强的课程,由于学习技巧和学习潜力的不同,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政治教师不顾这一事实,对学生们“一刀切”的进行教学,那么在最后教师会发现学生们的进步是非常小的,并且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比较低下。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们在投入大量心血之后,发现自己的步伐始终落后于成绩好的学生,因而渐渐地会对政治课程丧失兴趣,对政治课堂不再抱有信心,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慢慢放弃学习。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对学生们的长远发展来说起着很大的消极作用,所以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干预,让学生们对政治课堂保持浓厚的兴趣。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情况,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为不同小组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政治教师可以让他们去思索难度更高的问题;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政治教师应当为他们安排一些巩固基础的题目。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高中政治教师会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进步更快,学生们在政治课堂上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来说很有帮助。

二、弘扬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让学生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抱有自豪感,并且在进行教学时政治教师需要注重弘扬民族精神。实际上民族精神是国家屹立不败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想要在国际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应当注重培养下一代的民族精神。高中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应当把握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理解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范文3

关键词:保鲜;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形式主义

“保鲜”这个问题本来是用来保持蔬菜、水果、肉类等易腐食物的新鲜,与高中政治课的教学问题听起来好像不相干。但是对当前我们高中政治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确实有必要为我们的课堂“保鲜”。而高中政治课堂的“保鲜”问题主要是指打破原先课堂教学沉闷的弊端,让每一节课都是新鲜的,让学生充满学习知识的渴求,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现在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功利化色彩浓重,教材内容过于高、大、空,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并且与社会的现实有所脱节,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政治课本身的德育功能,再加上课堂的授课方式过于传统沉闷,对于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高中生自然就失去了吸引力。这就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充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如何使出浑身解数,让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发展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判断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创新的过程,真正让课堂活力四射,让每节课新鲜而又充满活力。

笔者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有着自己的一些体会,下面就政治课堂的“保鲜”问题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实际做法,不当之处,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一、课堂“保鲜”要与新课改要求一致。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政治课堂“保鲜”的本意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如果脱离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就背道而驰了。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政治课程构建了多个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高中政治课堂的“保鲜”要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一切体现这一思想的做法都可以而且应当为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服务,这也完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中政治课程生活化、开放化、实践化的特点。

在进行课堂“保鲜”时,也要注意当代高中生本身的特点,与以前学生阶段比较,高中生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分配时间,处理好课堂内外的学习任务,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迅速发展。再加上他们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如果能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自然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学生乐于听,教师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师生双赢的局面,想一想,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在进行这方面探索时,尝试了导学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模式,也就是在编写的导学案上不仅结合教材有本节课重难点练习等,更突出了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材料的事例总是最“新鲜”的热点话题,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热身,对于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也就充满了期待。

二、教师要成为政治课堂“保鲜”的“保鲜剂”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悟到,一节课的成功,与教师的课前充分准备和课堂应变能力是分不开的。政治学科的内容以理论为依据,道理深刻又抽象。因而导致现在的高中生把政治当成教条,觉得枯燥无味,对我们这些政治教师更是敬而远之。怎么打开这一困局,我们自身要充当课堂的“保鲜剂”。教师要做到风趣幽默,寓庄于谐。可以这么说,笔者的课堂从来不缺乏笑声,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有这么一个故事:传说河南、山西、陕西三位老乡在一起聊天,各自对自己的家乡赞不绝口,河南人说:“郑州有个纪念塔,离天只有丈七八”;山西人说:“山西有个大槐树,把天磨得咯吱吱”;陕西人说:“西安有个钟鼓楼,半啦插到天里头”。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分析自然得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受到主观情感、利益出发点、立足点的影响的,不同人对同一事物可以产生不同意识。使学生在开怀畅笑中领悟到“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政治教师要成为“保险剂”,要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能保证课堂新鲜,充满吸引力!

三、课堂“保鲜”需要一定的形式主义

传统的政治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这种填鸭式的做法,就像工厂的流水生产线,压制了学生的活力,课堂死气沉沉,学习的效果非常差。同样的内容如果换一下教学形式,结果可能就大大不同。要让我们的政治课堂“保鲜”需要有一定的形式,这一点笔者也是深有感悟,比如,笔者会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展开灵活多变的形式,譬如,在学习必修一民主决策的知识时,让学生提前预习,准备了模拟听证会,主题由学生结合实际自己选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笔者把整个过程拍成视频,放在校园网站上供全校师生交流,这种看似形式的教学效果是出奇得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除此之外,我在课堂上还经常借助多媒体播放时政热点,让学生评述,引导他们用课本的理论知识去评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把这种形式称为“课堂时政大家谈”。

从这些实践中,笔者觉得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要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多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才能真正适应当代高中政治课堂的“保鲜”需要。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中 政治 探究式

探究式学习作为高中政治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高中一些政治教师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对于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上运用好探究式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高中政治课课堂探究式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1、走出重表演轻常态误区。一些高中教师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公开课的亮点甚至。但是,在平时的"常态"课上,高中政治课教师们却很少去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的老师这样说:"探究式学习,理念挺好,但脱离实际,不可行,公开课上上可以,平时课那就不必了。"两种课堂教学的差距过大,不能不说有些公开课的探究式学习有表演"做秀"之感。难怪有些老师在听完公开课后,感叹收获不大,借鉴极少。

2、走出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有些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片面追求形式的翻新,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缺乏深层次的思维,学生收获甚少,更不用说提高探究能力。还有的"探究"环节,书本上已经有明确的方案,教师和学生还在那里表演探究的过程,教师为了这节课要有探究而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即使探了,也提不起任何兴致,根本无法成为探究的主人。

3、走出重教材轻变通的误区。高中思想政治探究内容很多,有些教师也非常注重新课程探究式学习,但一律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进行探究,不作任何调整和删减,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格式化,步骤公式化,有多少探究内容就探究多少,全然不顾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和变通,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热情。

4、走出重自主轻指导的误区。探究式学习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最后的知识收获。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讲探究,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退到幕后,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探究完后进行整合小结,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完全处于放任自由状态,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却没有收获知识。

二、高中政治课课堂探究式学习应对之策

1、寻求适合学生的探究方式。很多老师认为探究会浪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事实上,我们应该辩证来看,如果教师探究的方法不得当,那么就会浪费时间,做一些无效的探究,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比较好的探究方法,那就可以在节约时间的情况下,使课堂变成一种具有加速度的课堂。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花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是当学生掌握了探究方法之后,他会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2、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要教会学生去探究,教师首先自己要会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政治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比如我们教研组在学校教研室的支持下,申报了《高中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作用研究》的省级课题,全组教师分工合作,并在新课程教学中具体实施,个人收获就很大。

3、精心选择课堂探究资源。教师对探究内容应有选择,不能什么都拿来"探"。高中政治课知识涉及面广,涵盖经济生活、政治建设、文化生活,事事都探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教材布置的探究活动未必一一去探究,应因地、因时、因人而选择。要避免选题不当导致探究流于浅层,七嘴八舌只是热闹而已;也要避免选题不当而造成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多数学生成"陪探"。因此,适合政治课探究的内容,一定要是教师引导能力范围内的,又要符合学生群体探究能力的,且有利于学生品行修养提高、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话题。如笔者把学生亲历的一些文化探究成果用于哲学知识的探究,学生会明白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哲理,留心处处皆学问。

4、不断创设探究情境。课堂探究过程实质上应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诀问题的过程,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直接拿来探究,肯定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让学生接受的引子。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使所探究的问题有如汤中的盐,让学生好之乐之,在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资源开发者作用,对教材探究内容进行取舍重组,创设适合的生活化的情境来展开探究活动。

比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内容理论性比较强,纯理论探究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笔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展开探究。首先,以"学生记者采访同学及老师的家庭收入情况"作为课堂活动情景导入,这一情境切合学生自身的实际,设置这一活动情景,有利于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疑问,进一步质疑、探疑。其次以当地一家著名企业的经营业绩、分配方式作为情景材料贯穿于课堂整个探究过程。创设这样的探究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达到探究的真正实效。

高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很重要,我们要走出几个误区,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得当措施,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兴趣教学;课堂教学技能

在很多学生眼里,政治是一门枯燥而又难以掌握的学科。他们认为政治较之其他学科,不仅用处不大,而且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记忆,因此学生往往对政治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导致政治课程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对政治学科产生抵触心理。然而政治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一、高中政治教学关键在于方法

笔者通过长年的研究,发现了当前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两大问题:第一,学生在思想上对政治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仍然采取初中那一套死记硬背的方法,对高中更深层次的知识充满困惑和迷茫。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互动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固然很重要,但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更为关键。在这里,我引用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就必须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了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配合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寻找问题、探求答案的目的去学习知识,可以采取将乡土课程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方法,这样做大有裨益,不仅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还能在无形之中让学生认可所学内容。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将教材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转化为自己的见解,才能在课程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在课程重、难点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和内在联系,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适当地运用乡土课程资源。比如,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课上,笔者将一个梨、一个苹果、一把香蕉作为道具,上演了一出“买水果”的好戏,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学生们对这一门课程要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就梨、苹果、香蕉而言,无论它们个体有多大的差异,它们始终都是水果,这就代表了矛盾的普遍性。因此,在政治教学中适当运用乡土材料,不仅能够使问题简单化,将复杂的哲学问题变得易于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2.多媒体现代化教学同教育理论相结合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上是一种非常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辅助手段,它的优势在于能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上,正好可以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能够将声、图、文并茂的影像资料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能够将枯燥烦闷的政治课程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更轻松地接受新课程,并且更透彻地理解新知识。在这里举一个实例:《企业与经营》这一课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向学生讲课之前,教师特意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了一段关于海尔集团发展历程的影像资料,在影片里详细展示了海尔集团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一跃而成为世界家电巨头的过程。此外,教师还专门将海尔集团的发展情况做成了图表,给学生展示。在介绍完海尔集团发展历程之后,可以套入“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这一公式,从而讲授这一知识。

那么,该如何使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活泼的直观认识呢?又如何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答案再简单不过了,即联系实际材料,结合理论知识,套用公式。

创设学习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政治教学中可以更大限度地诱发学生了解知识的渴望和探求知识的心理,除此之外还能发挥情感作用,加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扭转政治学科在学生中不受喜爱的局面。笔者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有越来越多实用、有效的教学手法被发掘并应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上。

参考文献:

[1]姚志伟.浅谈高中政治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8).

高中政治哲学问题范文6

一、政治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新课程下高中政治的学习不是仅仅靠背就能解决问题了,它还有很多需要理解与思维的内容。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提高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变广,社会交往变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高中学生认知结构的核心成分就是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较大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学习内容比初中学生更复杂、更深刻。相比较而言,高中的政治教学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高中政治课的内容一方面强调它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它的学科内容和学科体系。目前在高中开设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高中的政治课无疑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高中政治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科内则更强调考查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求学生既能从复杂的材料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论有关事实或现象。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不大会出现学生举手抢着回答问题的情景。当学生跨入高中校门时,他们的身心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中的有些人会认为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这样的举动和自己的身份不相符合。这样的想法会影响到其他的同学,高中课堂就少了学生的争论,也就少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二、创新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的内容多数没有历史那样生动有趣,学生往往学习起来比较乏味、枯燥。教师要和生活现象结合,创新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相比,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一般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抽象的政治理论知之甚少,也缺乏必要的实践体验,用纯粹的专业知识去教育他们,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因此,政治生活课堂探究活动常常会因为学生不感兴趣或知之不多而导致冷场,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知识目标实现得都不理想,更不用说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调动学生探究书本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书本理论的理解和感悟。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却使大多数学生们没有精力和时间走进社会。为了寻求突破,提高政治生活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有选择地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有专家在新课程改革中说过:没有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参与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即使有学生相应的情感、情绪参与,但没有达到预设的情感、情绪感应,即通过体验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这样的教学也不能称为有效的教学。

三、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政治根本在于最终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政治知识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又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考试内容为什么只用“答”,而不用“问”?考试标准为什么只有“答”的标准,而没有“问”的标准?教育为什么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和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基于目前的教育状况,可以这样说,灵动教育的核心是灵动学生的思维空间,要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鉴于此,课堂组织教学应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意识,开发学生“问”的潜能,使“问”的主线不再在传统的教师讲和教师问的轨迹上滑行,要走出“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的模式,开创“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