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流专业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物流专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物流专业的理解

对物流专业的理解范文1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加大了对双证书能力的考核力度,包括专业技能等级的考核和专业知识的考核,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的运转模式,实现了物流岗位职业证书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对接,并在具体采取措施上对岗位员工的创新能力、改革计划模式进行细致化的探究。

【关键词】

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物流管理;专业课程

1 当前我国物流岗位专业形势

从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来看,市场人才非常紧缺,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其中京东商城、淘宝网、亚马逊等众多网店的投产运行,极大刺激了物流行业的运输管理。但是根据目前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市场中物流管理人员非常缺乏,国家在高等院校内开设的课程也比较少,主要以计算机、通信、机械以及化工等热门专业开设的较多。大多数学生在报考时选择一些热门的专业课程,忽视了对一些冷门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

在招生计划信息上显示,每年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达到100万人左右,通信行业、化工行业以及机械制造行业的报考人数都在70-80万人不等,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不达3万人,严重阻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无法紧密结合,难以有效促进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务必要重视起这些问题,实现岗位职业证书与专业课程的有效对接,为国内物流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2 职业证书的规划分析

2.1 有利于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现代高职学校不仅只是培养素质教育人才,而且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传统教学观念中,高职院校只是培养专业的教育人才,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有效的加强,使学生在今后的实习岗位中没有得到能力的锻炼,在技能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素。而通过现有经济技术的不断改革,加大了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专业的基础知识,能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证书方面,学院不仅发放的有毕业证书还要有职业证书。在两种证书参考混容下,促进学生在物流行业全面发展。国内在双证书制度上参照了国外的发展情况进行指定,国外教育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上不仅要有学习能力的特长,还要有专业的技术能力,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2 增加当前的就业形式

根据当前物流行业的就业形式,国内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缺乏。主要是因为当前高等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较少,并且大多数人对物流行业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导致每年报考的人数大幅下跌,导致最根本的原因是每年报考计算机、通信、化工以及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数以几何形式的速度上涨,但对于物流管理行业则是逐年减少。其中每年报考计算机、化工、机械以及通信行业的人数能占到整个报考人数的60%以上,对于报考物流管理行业的人数则达不到5%,所以国内该行业的就业人数非常匮乏。为了更好的带动物流管理行业,各大物流管理企业在人员招聘上也是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知识性人才,在学校内学到的只是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能力没有一定的基础性。所以企业在招聘就业岗位上为实习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在今后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上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带动了当前物流管理就业形势的发展。

2.3 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

根据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语种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对于物流管理行业来说,一些英语的简写加大了对专业性知识水平有限管理人员的难度,使得管理员在区分投揽上没有依据性,所以对于当今物流管理行业也加大了对语种的学习模式。并且对于一些商品的产品规格上都有专业的英文标注,这些都会对物流管理员在识别上加强了难度,针对这种局势的发展情况,物流企业在培训策略上加大了对双语教学的模式。其中对于一些专业性术语的缩写都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平时加强对英语方面的练习,包括发音和写作。并且在后期考核制度中对学过的专业性术语的知识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再次的培训,对于已合格的员工颁发职业英语证书,说明对物流管理及岗位的有一定的认可,可以凭借专业的职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得到企业专门的承认。

3 高职院校双证书的衔接模式

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实现各种有效技能的对接。

首先,在制度上采取了双证书的制度,在学习阶段内完成在院校内的学习教育,获得院校内颁发的学位证书,按照物流行业的管理标准在职业资格证书上分为不同的划分方案,其中最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为高级物流师,高级物流师资格证考取的对象为从事多年物流管理行业的人员,具有丰富的累积经验,对管理中的事物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处理。所以对于较高级资格证的考取对象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其次便是物流师,属于国家二级资格证书,在物流管理界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报考的对象为在物流管理行业从事2年以上的员工,并且学历为硕士或以上学历,对事物的流程能够进行详细的规划分析。助理物流师属于在校学生报考的对象,只要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对一些专业性的技能能简单的操作,便能符合报考助理物流师的资格。最低程度的为物流员,针对对象为大众群体。通过这种划分详细层次的模式,能够对资格证与考试体系两者间进行有序的衔接。

另外,要在实践经验上与双证书进行有效的衔接。高职院校为专项人才提供实践的机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与院校实现企业合作的模式不断加大,这样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运用专业知识性人才,加强了对操作流程的规范性。这种模式也为院校内的实习生提供了工作岗位,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在实习过程中不但能得到专业技能的认可,在物流证书上也能实现岗位职业证书与职业课程的有效对接,使物流人才可得到全面认可,具有扎实稳固的专业技能走向工作岗位。

4 结语

国内物流岗位职业证书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必须要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衔接,才能使现有的物流管理人才得到充分的重用,不仅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承认,还能获取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慧馨.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与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教育平台,2010,(8):25

对物流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物流专业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 就业导向

目前物流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2012年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缺口达600万人之多。一方面,中国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旺盛;另一方面,与物流人才紧缺相矛盾的是很多物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出现就业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物流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不吻合,物流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具体的岗位要求。因此,结合物流专业发展及专业建设的现状,基于培养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对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我国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分析

所谓物流行业人才主要是指职业院校毕业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

物流人才按等级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中高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

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制订,起到主持大局的关键作用。需要具备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并要熟悉企业ERP管理技术。中初级物流人才主要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熟悉物流行业,在物流企业中从事设备的操作、维护的人员,以及从事物流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货运、装卸、报关等具体工作的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即实用型人才。

二、物流专业的教学计划改革

目前物流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课堂讲授多,动手实践少;授课范围大,技能针对性差等问题。为了更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职业技能培养为目的的思路,对物流专业教学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教学计划设计方面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通过对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在明确关键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以职业能力为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科目课程设计。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性课程合理搭配的做法。专业基础课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方向性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有独立的教学计划。

(二)教材方面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物流专业课教材存在编写周期较长,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鼓励教师自主编写适合物流市场需求的校本教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内容进行调整以应对现实需要。如将部分极其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事先将内容化繁为简,化大变小。例如,在讲到物料需求计划(MRP)时,删去了部分难以理解的推导和数学公式,用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释,通俗易懂。通过这样的内容处理,整个物料需求计划的内容由繁变简,相对来说,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也有了积极性。

(三)师资方面

我国现阶段的物流教育状况并不乐观,相当数量的物流专业的授课老师,都是由本科毕业生走上物流教学岗位的,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而物流专业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专业,是跨越很多学科的一门边缘性科学,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不是经过高等教育之后就能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引进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加强物流教学人才的短期培训。

同时,注意教师的年龄梯队培养及“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水平的持续上升,要求有稳定的教师资源。学校也要加强教师的双师能力培养,让教师更多的参与企业实践,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

(四)实训方面

积极鼓励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开发校内实训基地。ERP模拟沙盘实训普遍受到物流专业的师生好评,它使得学生在学习了解ERP知识的同时,还能模拟生产企业运作的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也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习过程中较快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能够实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工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实战性操作的专业平台,既可以检验学校课堂的教学成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又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找到专业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毕业之前补充、提高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循环。

三、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一)多媒体教学法

物流专业课程涉及到许多物流企业的大型设备和工艺流程,平时我们很难接触到。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的用于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信息量和时空的跨越性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如《采购运作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由教师设置采购交易项目,指派学生当不同的当事人,然后,学生根据要求,了解市场,确定需求,决定成交的条件,并拟定一份采购合同,在课上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学生对自己参与做过的事情印象会十分深刻,同时也熟悉了采购业务流程。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对于处理实际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践教学法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有机会走入社会进行实践,了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情况,结合自身条件在必要的时候回到学校修正、补充和完善。所以,应该重视实践教学法,在每次教学实践之前,统一动员,确定教学实践目的,拟定实践方案。实习结束后,由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报告,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评估总结。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加强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EB/OL].2005-07-26.

[2]马育倩,张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3).

对物流专业的理解范文3

首先、要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情况来确定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所以,本人认为,可以把物流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定为:现代物流基础、物流客户服务、物流配送、物流运输、仓储管理实务和物流信息技术。并且按照学生的级别,由深到浅、从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顺序。

其次、考虑到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许多事物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教学上直观性原则,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知。在过去一年,我从教的《现代物流基础》这门课程,该课在整个物流课程中是属于最为基础的一门课,但它又涉及的范围最广,容纳了物流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和信息处理七个方面,理论性较强,这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了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的概念与原理,我尽量利用图片、图表为学生讲解,如配送与采购的基本流程。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如手推车、托盘、堆垛车等,我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的图片与影片,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上的感知。通过一年的教学,基本上能够给一年级的学生,灌输了一种物流的总体理念,让他们感受到物流领域里面的万千世界。

再次、结合物流本身的知识特点,与一般的管理类科目的教学一样,需要结合大量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采用案例教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结合教学上的讨论法来进行。比如,在讲到物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时,我先把物流中心选址应该考虑的因素一一列给学生,并详细的讲解每个因素的内涵,然后再提供一个有关物流中心的案例,让学生自己阅读案例内容,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案例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是如何进行的,最后分组讨论和发言,再由我来进一步总结。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开展积极的讨论,可以发扬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第二种是结合教学上的发现法来开展。比如讲到物流配送路线的选择时,我先举出一个有关配送路线选择的案例,并让学生先阅读案例,问他们会选择案例中的哪个路线作为他们心目中合适的路线。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且做最终的总结。学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够巩固知识。整个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的理念。

第四、上面提到物流相比其它科目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采用现场教学的形式,结合教学上的参观法。现场教学和参观法要求教师带学生到工厂、公司、展览馆、博物馆上课和参观,可由教师亲自讲授,也可请技术员、工人等有实践经验者讲授。学生可以边学边做,获得一些实际本领,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还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仓储管理实务》这一门时,可安排学生到企业的仓库或者专门的营运仓库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现场仓库管理员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仓库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对物流专业的理解范文4

物流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目前国内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中,物流学早在20世纪初期诞生,20世纪中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中后期。虽然已建立了较好的物流实训场所,并有较完备的物流教学设施设备及仿真软件,但对培养学生物流管理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技能方面达不到满意效果。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训练,还需建立更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实践技能培养

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注重课本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忽视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作为新型的行业,有关物流管理的许多理论尚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阶段,以至于物流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于物流实际发展。把握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不够,针对就业和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上脱节严重,无法实现实践与理论的一体化,存在专业知识学习代替职业技能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各成一轨,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内在联系

传统学科型课程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教材编写时间长,课程开发周期长,学术色彩比较浓,相对封闭在职业教育内部,知识内容没有与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对社会生产实践的反应迟缓,不能反映生产、服务一线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方法的运用,造成了课程内容不能与生产、服务一线的发展同步。传统学科型课程脱离实际需要,课程内容繁难和陈旧。

3.基础课、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忽视了内在的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

高等职业技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衔接与配合,还存在各门课程间重复内容,在教学中需要根据社会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物流管理专业的优质教材不多,实现专业课程要符合培养目标及生产实际要求,专业基础课程要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建设。总之,物流教育忽视了复合知识的传授,而过分强调了专业教育,综合能力素质受到局限,影响了学生的学科视野,教育设计和组织模式上要显现出灵活多样性。

二、物流教学实践化的必要性

现代物流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物流专业的培养应该是“宽带”型的,讲求“宽口径、综合性”。所以物流管理专业应重在培养操作性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培养上。由于专业教育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这种现象根源就在教育的组织模式。因此,被教育者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差,特别是综合分析、解决、谋划组织能力薄弱,对新方法、新观念了解不多,只能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物流方面的知识,缺少物流工作经验,无法良流。

三、落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管理

物流管理应培养学生在物流行业岗位的综合技能,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1.开展多形式和案例教学

物流案例教学应根据讨论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教学方法是通过具体的物流案例情景的描述,通过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求解、总结,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运用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物流案例辅助理论知识,运用教学让学生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实现教育中理论目标。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2.实行现场教学、模拟操作的“任务驱动”

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开发是职教课程规范的开发方法。一些专业课程以一个个任务、问题的提出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模拟实习,达到理解、应用知识的目的。

3.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境化教学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让学生积极思考,重视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组织指导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4.推广多媒体教学

为了扩大授课信息量,使课堂形象生动,物流课程应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制作网页,不断改进网络教育基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实现资源共享。

5.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重要的是落实就业,是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根本保障。构建工学结合,是解决教育资源的手段和措施,更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采用物流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等手段,通过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以充分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机会,有效延伸教学空间。

6.强化产学研合作建设

“产”“学”“研”是改革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的基础,“产学研一体化”是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切入点,在一线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厂顶岗实习和实训,进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物流企业的现场管理,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7.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对物流专业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 新疆; 物流管理; 高职;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2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88-02

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业发展越来越迅速,这也导致了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激增。而与此并存的现状是新疆物流企业员工中低学历者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物流人才缺乏,影响着物流企业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最终会阻碍物流业的发展。作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高职物流专业,担当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义不容辞。如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新疆物流人才需求特点

1. 新疆是我国农业、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国与中亚各国贸易往来的扩大,区内外逐渐产生了大量的物流服务需要新疆来承担。为新疆物流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是新疆现代物流发展的紧迫任务。因此,需要懂得将采购、生产制造、商贸、金融、运输、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手段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人才,能够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对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 新疆的物流网络还未形成,物流企业布局不够合理,新疆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转型而来,规模小,物流服务专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落后,协作能力差,信息化程度低,不能适用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服务功能强、质量好,能够跨国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第三方物流占全区物流市场比重只有6%左右, 58.8%以上的制造企业和66%的商贸企业仓储配送主要以自营为主,对物流业的认识还仅仅局限在运输、仓储、搬运等范畴。对于电子商务技术等高新物流技术,只有极少数企业在使用。?因此企业不仅急需各种层次的物流人才给予他们全面指导,还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物流人才充实他们的职工队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除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需要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及一定的市场营销,开拓创新能力。

3.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西出中亚、西亚各国,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具有国际物流业务背景的物流企业需要懂得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和国际采购等国际物流领域的知识,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操作性的应用人才。这类人才需具有较强的物流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能力,对现代物流的运作熟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强,有较强外语基础,熟悉国际贸易中物流业的业务处理。

二、新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区域物流发展的特点来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目前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具有同质化的趋向。一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把物流系统分析、物流规划、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作为高职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以致失去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压缩版,给学生造成迷惑和误区,分不清职业方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教学实践实训条件不足

物流是技能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才能达到目的,但有一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实训条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学校热衷于把大量的经费用于改善教学环境上,把实践教学条件当成一个软指标,对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资金的很少。二是部分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由物流软件来完成,由于硬件投入相对较少,真正拥有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学校非常少。三是校外实践安排缺乏合理性,管理不到位,实践活动只是利用假期让学生自我实践,管理松散,即使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也主要是以见习观摩为主,不能很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

由于新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出现较晚,许多拥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学校迫切需要得到专业的、高学历的物流师资,但很难得到满足,师资力量极为匮乏,教师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社会经验少,而且从事物流教育的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甚至是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使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学习操作技能,不能体现高职专业的办学特色。

(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较落后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简单,缺乏研究性学习,教师囿于教学实践经验的缺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掌握书本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缺少钻研和创新。

三、新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根据新疆物流人才需求结构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

根据新疆物流人才需求特点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成立由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等单位的物流专业人员和大专院校的物流研究人员组成物流专业指导委员会。由物流专业人员参与人才需求分析与预测、培养目标与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与开发、职业能力培训、就业指导等全过程。根据典型企业用人的需要和特点,制订及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对典型的职业活动序列化,形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加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来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和模拟实践两部分内容。课程实践可根据课程内容开发实训项目,课程实践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消化、理解。模拟实践是在全部课程学完后,在校内实训室所进行的综合性、动态性的模拟实践,可以进行仿真性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训练等,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物流实践课程的一些技能培训环节如物流设施设备操作,物流中心作业流程单独在学校完成有较大难度。校外实践教学可与运输,仓储配送,商贸流通和生产制造企业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还可以与众多物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现校企联合办学。

(三)教师队伍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物流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课程组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开展物流教育、办好物流专业的关键物流管理专业应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精、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可通过进修培训,使现有的非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快速转移到物流领域,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可适当安排专任教师到物流管理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物流技能,使专任教师真正具有“双师”素质。同时可引进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又具有物流从业经验人才,不断充实师资队伍。

(四)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和本科学生有一定的区别,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不仅是知识技能接受者,而且是主动探求者。课堂教学强调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尽可能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各种视听教学、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网络教学等。引导他们自觉学习掌握物流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胡国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3).

[3] 王健.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2006(2).

对物流专业的理解范文6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不少的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都将物流管理作为了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或是限定选修课程。然而,物流管理课程是所有管理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是一门包含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管理学、经济数学、管理运筹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这对于文科类高等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无疑是学好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最大障碍。对此,有必要针对文科类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包含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上的探讨和研究,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来保障管理类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物流管理课程相关知识,并初步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2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目前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目的不明确。事实上,同样是一门物流管理课程或者是同样一本物流管理的教材,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的。而文科类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源,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尽管一般来说文科生所占比例大于理科生所占比例,因此对物流管理理论进行介绍,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更符合文科学生的口味,但物流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的知识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拓展,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对于数学知识和运筹学知识的基础要求就比较高。正因如此,对于文科类高等院校的管理类学生而言,究竟让其在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中学到怎样的知识?是只学理论知识,还是让学生具备利用数学与运筹学知识来解决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所有这一切,让该课程的教育从业者在思考的同时也深感头疼。

2.2 教师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时间并不长,且专门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从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培训,而对于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践几乎没有。即使部分教师虽然有过实践经验,但可能在物流运作方面的研究水平相对较差,也容易造成实践不能和理论很好地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可能从教师的实战案例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对理论的理解不深,造成学生对于物流管理理论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由于不同教师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使得学生很难掌握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3 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然而,现有学生所学的知识还仅仅局限于较为早期的理论观点,不少教科书上的案例还是十多年前的案例。不可否认,传统的理论应该让学生学习,经典的案例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但类似于电商物流、物流金融、快递物流等一系列早已为学生所熟知的概念,却很少在相关的教材中看到,这既使得学生难以很好地将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传统理论和现有的实践结合起来,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无聊,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针对文科生特点,明确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

明确教学目的,是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的确定,首先依赖于文科高等院校对于管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的课程学习被当作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技能培训方案之一,那么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物流各环节运作管理方面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培训;反之,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课程仅仅只是作为基础管理学知识体系的拓展和完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尽可能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综合案例的分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对于文科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文科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之外,更多的还是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介绍为主,并通过新老案例结合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当然,考虑到文科院校管理学专业也有一定数量的理科学生,可以在其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其参加与物流运作管理相关的数学建模活动,从而加深对实践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3.2 拓展教师知识面,采用多学科结合的方式教学

对于从事物流管理方面特别是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教师而言,基本上都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或运筹学方法,结合这些知识对于理科学生而言在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上有着很好的帮助。但对文科院校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生而言,这些知识的介绍只会让学生感到兴味索然。事实上,文科学生一般来说都有较好的历史、地理等文科基础,因此物流管理的教学也可以结合这些知识来进行。例如,在物流管理理论中,军事后勤学是一门较早的起源理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历史上的战争故事,向学生讲述物流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物资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讲述战场上的物资储存、运输策略以及由于物流带来的战略影响,并从这些故事中找出与物流管理相关理论相结合的部分讲述给学生,从而培养文科类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的兴趣,从文科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来吸引其对物流管理理论的思考和理解。又比如,文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较为关注,相比对现代企业物流的不了解,其对古代镖局的印象可能更为深刻,因此教师也可以从古代镖局的特点出发进行介绍,并将现代物流企业的特点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加深其对相关物流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知识面,结合不同的学科来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

3.3 结合生活中常见案例,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学,但对案例的选择不应该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案例,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自己去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案例。比如很多学生会经常取快递包裹,或是学生也会定期去超市购物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以这些很常见的事情为例进行分析,并同物流企业的实战案例相结合,分析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就能使学生将不太熟悉的企业决策案例转变为类似的且较为熟悉的生活决策案例,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相关的理论。

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结合,自行寻找更多更实际的案例,通过物流方案的制作水平来衡量和考核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理论去发现快递员送货的路径选择策略、超市的补货策略以及超市内部货架摆放布局等实际问题,并让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文科学生通过实际的访谈和沟通了解其中的问题所在,理科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通过这样一种将案例置于实际情景之中进行分析的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相关的原理、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和表现,也能很好地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和知识进行考核。

3.4 及时更新相关知识,进行新旧理论对比教学

物流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及时将物流管理最新的理论介绍给学生,让其更能够将理论和现实世界相结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旧有理论和案例的全盘弃用。事实上,我国现阶段物流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但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物流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不但要向学生进行最近的知识和理论的介绍,也要介绍已有的传统理论。例如对于仓储管理的介绍,不但要介绍传统仓储管理的理论,也要介绍智能化仓储系统的相关知识,并采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地表现二者之间的差距,介绍各自的特点和不足,这样学生既能够了解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也能够熟悉较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比的方式能加深学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