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市场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经济市场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经济市场研究

绿色经济市场研究范文1

一、绿色营销的兴起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炸和贫穷生态问题,使人类对环保意识的加强。一场绿色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绿色”将成为一个主流,环保也将成为最为时尚的字眼。

绿色产品与传统产品相比,更符合保护人类生态和社会环境要求的产品与服务。绿色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绝对绿色产品”,指具有改进人类环境条件的产品,例如用于清除污染的设备和净水,保健服务等,另一类称为“相对绿色产品”指那些可以降低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实际或潜在损害的产品,例如可降解塑料制品、再生纸等。

中国的中小企业应该适应新经济时代生态的需要,把“人类观念”、“明智的消费观念”和“生态准则观念”修正或取代传统的销售观念,以生态就为主题,把环境置于企业战略的核心,做好“绿色营销”。

二、新经济时代绿色营销新趋势

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的兴起,绿色营销成为趋势,企业是实施绿色营销的主体,当然也是绿色的直接受益者。实施绿色营销能给企业带来多种功效,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1)加强企业的产品竞争

从国际市场来看,绿色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不再迷恋受废水,废气,农药等污染的产品,崇尚自然、环保与健康的绿色产品成为消费时尚。由于环境因素在未来生产、管理、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环境竞争力”将成为一种流行概念。可以推测,生产绿色产品,实施绿色营销,将成为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选择。(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绿色产品由于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环保价值,有利消费者身心健康,因此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加大企业的成本,但由于其售价往往高出一般产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比如产品电子化后,成本可能提高10%~25%,而售价却能提高80%~150%。可以预测,谁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谁就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3)绿色营销提高企业的形象绿色现象是企业整体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绿色形象的作用日益突出,它不仅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企业与社会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实施绿色营销,是企业塑造绿色形象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适应时代潮流的明智选择。在社会当中树立“绿色形象”,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赢得消费者的厚爱,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经营环境。(4)防范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所谓绿色壁垒就是国际贸易中,各国为了保护本国或居民的环境而对产品作了一些要求,这已经构成了国际市场上新的贸易保护网。作为我国企业,必须面对并且解决这一新课题。

三、中小企业该如何塑造绿色营销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企业经营要迎接绿色时代的挑战,必须树立绿色观念。没有观念上的变化,就不会有行动上变化。而绿色营销则要求企业以环保意识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目标,走绿色营销之路。那中小企业又该如何建立绿色营销理念呢?首先是树立社会责任观念。企业是社会责任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企业管理中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企业营销的基本原则。绿色营销产生后,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成为绿色营销的显著特点之一。

其次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类的有条永恒的原则,它要求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必须控制在自然环境和环境能够持久实现的范围内。

四、绿色营销的具体措施

传统的营销着重考虑企业、顾客和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三者的相互关系称为“魔术三角形”。而绿色营销将重点转向企业和顾客、社会与环境之间产生影响的全部因素。例如,对外部因素的考察,绿色营销将顾客、竞争者同社会、自然环境等量齐观。可以说,绿色营销是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的,因此更有时代性。要使中小企业真正的做好、做实绿色营销,就要做到以下的几点:1、收集营销信息

企业要根据营销环境,建立收集、储存、整理和分析的绿色营销信息系统,为企业展开绿色营销提供依据。信息包括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信息、绿色市场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等。只有充分掌握和利用这些信息,企业才能有的放矢。

如就绿色资源信息来看,以电力和非燃料如天然气、甲醇和太阳等为能源的绿色汽车尤其是世界工业国家高度重视。法国的标志雪铁龙集团早在1989年就开始研制小型客货两用的电动车,同时批量生产电动轿车。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汽车公司也在开发生产有液化石油气、电力、天然气、甲醇等作为燃料的轿车和卡车。2、确定营销目标

营销目标是营销过程的关键。企业营销目标确定后,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就该围绕企业营销目标进行。企业营销目标由销售收入目标、市场占有目标、销售盈利目标、企业形象目标等构成。企业营销目标作为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似的组成部分,必须和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一致。并受社会和消费者需要制约。在绿色营销中,企业的营销目标要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向一致,符合环境保护的根本要求。3、研究市场情况

市场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出发点,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市场展开的,因此对市场和顾客实施研究进行正确分析,对于生产和销售决策的成败,非常重要。在绿色销售中,市场的变化受到环境保护的重大影响。例如,当饮用水的质量将严重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的这一科学知识在消费者普及后,纯净水行业就获得了生机。因此,在绿色营销过程的市场研究阶段,除了对人口、购买力和购买动机的分析外,还必须重视研究环境对于市场的影响力。4、制定营销策略和计划

营销计划是营销策略的实施方案。绿色营销过程中制定营销计划的过程与传统的营销过程是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制定营销计划的时候应该以绿色化,主要的步骤如下首先评价营销目标,包括财力,战略,技术,企业环境和社会业绩目标。这也是绿色营销所特有的。其次,以市场进行定位,绿色营销过程要求以绿色思维观察企业的市场,这要求在市场研究中应加入顾客对于绿色的关注程度及问题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等。5、完善绿色营销中的组合策略

绿色营销策略是以绿色销售观念为出发点通过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利用时机,正确用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技术组合。绿色产品策略的内容包括绿色设计、包装与标志。

绿色设计要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技术、无污染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在消费使用过程中,有利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绿色经济市场研究范文2

奥维咨询(AVC)认为,节能惠民政策下,单元机市场将迎来产品升级热潮,“强者愈强”局面或将显现。首先,绿色建筑、城镇化建设等政策推动商用空调升级。“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中节能政策的重中之重,而商用空调占到建筑总能耗30%-40%左右,低碳、环保及节能成为其未来发展趋势;其次,此次受补国家对中央空调产品的节能性提出了要求,将会促使单元机产品能效升级。

但是,绿色建筑、城镇化、节能惠民等政策虽然利好商用空调,单元机市场节能补贴政策效应却尚未显现。节能惠民政策实施三个月来,单元机市场并没有像预期的出现火爆的场面,表现较为平淡。原因何在?

1.2012年商用空调市场加紧战略调整与企业转型,准备集中优势发力市场,未能及时制定针对节能补贴的经营方案。2012年经济增速下行,商用空调市场也出现了大幅下滑,节能补贴政策的出台虽然为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商用空调企业赢得了一次调整与喘息的机会,但是,面对政策的突然出台,企业措手不及,不能及时制定针对性的经营方案;加之政策出台是在2012年3季度末,产品布局如生产线、原材料储备等难以再改变,导致整体市场在政策推出3个月来反应平淡。

2.补贴政策难以吸引商家与用户的热情。首先,单元机补贴力度小,与家用空调相当却难以达到家用空调补贴的效果。虽然单元机比家用空调的价格高得多,但5%的补贴对单元机产品来说杯水车薪,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其次,商用空调补贴门槛较高,部分企业难以享受补贴。即使单元机产品能效等级达到标准,但如果年销售量或累计额定制冷量达不到要求,依然无法享受补贴,这致使部分企业难以享受补贴,也导致整个商用行业难以掀起节能补贴的热潮。

3.专业商用空调企业对补贴流程、市场操作缺乏经验。节能惠民工程首次把商用空调列入补贴对象,对于家电系商用空调企业来说,经过多次的家电节能补贴,已经拥有熟悉的补贴流程与市场操作经验;而对于专业的商用空调企业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如申报流程、所需材料、涉及部门、与经销商如何共同推进补贴的实施等工作,都有待学习与研究。

4.单元机品牌企业态度不一。单元机龙头企业是市场格局中的既得利益者,不愿看到因此造成的格局变化,将会保持观望态势;而对于中坚企业来说,节能补贴是难得的一次弯道超车机会,他们将积极应对;由于单元机技术含量极低,被外资品牌抛弃,活跃的多为内资企业,因此外资品牌就是有补贴也不愿进入。

2012年,虽然单元机市场节能补贴政策效应尚未显现,商用空调企业也尚未对节能补贴政策做出明显的调整,但奥维咨询(AVC)认为,随着企业操作的逐渐成熟,2013年单元机市场以下几点仍值得业界关注:

1.新城镇建设将给空调行业给予一定信心。十还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由于城镇化的新增住宅户型结构相对较大,更适合使用单元机产品,使之成为商用空调的潜在市场。

绿色经济市场研究范文3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借口而兴起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具有双重影响。首先介绍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并较为详细地阐述相关的理论要点。然后在分析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现状、主要市场、出口的贸易方式后,对河南省农产品发展中如何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国际贸易;影响;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相关理论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意义上说,它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原因谈起绿色贸易壁垒,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刚开始其实并没有“绿色贸易壁垒”这一专业名词,其相关的概念都被包含在技术贸易壁垒之中,所以绿色壁垒其实是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2]。从其背景来看,以下因素加快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迫切需要改善环境。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健康,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世贸组织也在相关文件中指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2.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已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需要。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为了重新崛起,西方各国开始考虑实行贸易自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GATT和WTO的运行,关税壁垒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受到了限制。发达国家为了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贸易壁垒应运而生[4]。发达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经济污染也给环境问题带来伤害。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国际社会不得不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其中WTO和GATT在对外贸易中也对环境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这些环保浪潮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是绿色壁垒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凭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主导优势,由此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尖锐化。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得不考虑从别的国家获取资源。另外,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便让检验不合格的进口产品限制在本国市场之外,因此使得绿色贸易壁垒迅速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开来。

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总体现状

(一)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量在全国来说并不大,而且相对于农产品出口大省山东省来说差距较大。2006—2013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呈增长趋势,但相对于全省总出口额来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产品总出口额比率并不大,2006—2013年均未超过10%,这种趋势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随着河南省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的扶持,农产品出口速度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在2014年,河南省共出口农产品达93.1亿美元,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至2014年河南省新增8家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总数已达17余家,位居全国第二。从出口种类来看,主要集中在香菇、蔬菜及其制品、果汁、禽肉等少数优势产品,而产量居全国前列的小麦、棉花、油料等出口量很小[5]。

(二)河南省农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6]。从2011年情况来看,河南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农产品分别达到7.12亿美元、1.47亿美元和1.13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66.25%、13.7%和10.51%,三大洲占河南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了90.46%,而新拓展的市场所占比重之和尚不足10%[7]。而三大洲都是绿色贸易壁垒比较盛行的地方,由此看来,河南省农产品还需向非洲、大洋洲等洲际国家开拓市场,加快农产品出口。

(三)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随着河南省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以传统贸易方式出口的农产品比重仍然高于其他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对技术和人才要求较高,而河南省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随着河南省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加工贸易方式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已逐渐成为农产品出口主要方式。自2008年以来,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产品的出口额增长迅速。出口额由2008年的15多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28多亿美元,并且超过了传统贸易方式。

三、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改善河南省农业生产技术,不得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并研制出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另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河南省并不普遍,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能形成统一的出口市场,限制了河南省农产品的对外出口。

(二)广泛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应对绿色壁垒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同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众多市场主体为实现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而自愿组成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社会团体[8]。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便纷纷要求进入中国市场,为本国农产品开辟国际市场,由此可见,农产品行业协会对农产品的重要性。河南省目前虽然也建立了农产品行业协会,但目前只有4家,郑州市2家,南阳市1家,濮阳市1家。所以,加快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步伐,对于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转变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发展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传统贸易方式。因此,农产品出口不注重对环保质量的检测,很容易因为农药残留超标不符合出口国家的检测标准而遭到出口国的绿色壁垒限制。而且出口初级产品的利润也较低,所以转变农产品出口方式,促使农产品出口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标准的加工贸易发展,对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十分必要。

(四)适应市场化潮流,开展绿色营销现如今,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一种人们比较关注的营销方式,也更容易使消费者接受。因此,开展绿色营销也成为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一个有效手段。企业可针对贸易国特定的绿色壁垒,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探索相应的绿色营销方式,研发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树立绿色形象,形成一个绿色营销体系[9]。在推广绿色品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加快农产品出口的步伐。

(五)做好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它在国际标准化中占据主导地位[10]。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环境体系管理标准,在制定环境标准时综合考虑了其他国家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使标准能在国际社会中普遍适用[11]。因此,实施ISO14000标准是对外贸易的“绿色通行证”。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大部分是欧美国家,所以河南省企业必须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检验标准,使农产品获得ISO14000国际环境认证,这样才能使河南省出口的农产品检验能够通过发达国家严格的检验标准,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严艳荣,刘成群.绿色壁垒对我国花卉产品出口的SWT0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1).

[4]桑玉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胡红月.河南省食品农产品出口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

[6]何学松.后危机时代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2).

[7]车.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J].中国商贸,2010,(4).

[8]丁长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9]吕玉花,毛健.行业协会对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J].经济导刊,2010,(6).

[10]李晶.陕西纺织器材行业标准化战略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绿色经济市场研究范文4

绿色经济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按照属于人类的生活或生存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场形成了经营的新格局,并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职工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阶段,总局、分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是考验,也是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从实际出发,瞄准龙头企业真抓实干,切实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推动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立足当前,正视差距,正确分析我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近年来,农场紧紧围绕种植户增收这一核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壮大龙头企业,使全场经济持续发展,职工收入稳定增长,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旱改水”17万亩,使水田总面积达到23万亩。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投资1270万元,新建大棚集中育秧基地18个,大棚2700栋,新打机井1100眼,新购75吨浸种催芽大型设备1套、小型设备190套,投资500万元对农田渠、沟、涵、路、电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投资800万元新建晒场73000平方米;投资750万元新建供搬迁居民使用的仓储库房15000平方米。三是实现了农机装备的进一步更新。投资650万元分别在向阳和城西管理区建设高标准农机服务中心各一个。投资6800万元更新农机具1774台套,其中高性能水稻插秧机195台,气吸式播种机6台,3316联合收割机42台,凯斯6088联合收割机4台,大马力机车6台,全场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6.35万千瓦。四是农业科技推广和认证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推广了大垄密、水稻钵育摆栽、大豆行间覆膜、原垄卡种等新技术13项,完成航化作业53万亩,投入防雹增雨费用16万元,承担的玉米、大豆国家高产攻关项目全部通过验收,51.9万亩作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万亩作物通过有机认证,10万亩玉米被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五是全面治理农业生产环境,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提升。在农时标准化、农机作业标准化、田间管理标准化、“五边”治理标准化等工作上实行跟踪管理,建立了场领导包片、科室包队的管理机制。六是结合通村公路建设,着力打造6条风景线,投资460万元建设观光农业,以增大绿量和常绿树种为核心,完成绿化面积2510亩,绿色通道4条80多公里,绿色城堡2个,绿化畜牧小区1个,加宽绿化带10公里。七是以加强居民组整体拆迁后奶牛、生猪饲养管理为重点,完善规模饲养场建设。

但应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龙头企业的发育滞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产品单一;品牌意识不强,真正称得上名牌、拳头产品的少;受多方因素制约一些企业不具备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开发的能力,无法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营体系。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三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很难落实。因此,我们既要正视现实,更要看到我们的成绩和发展优势,增强信心,抢抓机遇,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摆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正确把握龙头企业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位置

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根本的是坚持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通过扩大职工经营的外部规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从而走出一条具有垦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龙头企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关键环节,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产业化的发展快慢,关键在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廷伸,实现多次增值要靠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延伸,实现多次增值要靠龙头企业;农业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要靠龙头企业。就目前而言,军川军粮酒业不断发挥品牌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到2012年,可实现10000吨白酒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亿元,强有力地推进了农场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龙头企业在农业、垦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这种作用真正发挥好,在现代化大农业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增加职工收入上发挥带动作用。

三、抢先抓早,把握机遇,在竞争中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在当前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龙头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一是要抓市场研究。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点,拥有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发展。龙头企业第一要务就是要分析市场形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对于市场的走势,要有宏观的把握和战略的思维,要有前瞻性,特别要重视研究潜在市场。二是抓市场开拓。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龙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绿色经济市场研究范文5

关键词:森林资源 林业资金 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244-02

绿色经济作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主流发展模式,其中林业所起到的绿色经济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下面我们就绿色经济背景下的民生林业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逐步加快林业建设事业发展。

1 绿色经济背景下民生林业发展内容

绿色经济发展主要包括安全性、包容性两方面内容:绿色经济发展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绿色经济发展还离不开市场激励作用和政府保障力量;积极倡导绿色经济林业内容建设。针对现代社会林业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要求,我国提出了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建设,不断为林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就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优势及潜力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全面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民生林业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2 民生林业发展的积极应对策略

2.1 科学合理运用生态文明理念

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通过实施“五位一体”战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生态产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所在。尤其是对民生林业的生态建设,更是为了能够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生态环境,享受更好的生存环境。所以,将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民生林业建设之中,进一步加快植树造林的步伐,加大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力度则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在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往往多依赖于森工企业,然而这些企业近些年来的企业收益却逐年递减,这就造成了森工企业在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上也越来越少。所以,要想进一步加快民生林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更多的公共服务,并且改革森工企业,促进森工企业的发展,也只有如此,才能够促进林区建设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2.2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林业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部门中具有重要作用。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建设是林业担负的双重使命。全社会的普遍愿望是加强森林保护、发展林业产业。

我国的林区不仅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更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因此,依靠这些资源就能够形成先天的森林产品优势,从而通过这些先天条件进一步提高林区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日益需求旺盛的森林产品市场需求。所以,要想进一步发展民生林业,那么势必要加快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开发,建立自主产品品牌链,以此带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2.3 加大民生林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要想发展民生林业,就需要拥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民生林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然而仅仅依靠政府对民生林业进行投入往往只是杯水车薪。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遏制了现如今我国民生林业的发展。所以,要想进一步加强对民生林业的建设工作,就必须要为民生林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构建完善的资金来源渠道,能够形成支持民生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而促进民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利用外资则是目前改善民生林业资金来源渠道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国民生林业可以充分做好外资的引进工作,各级政府也应该对外资引入给予扶持,并将这些外资用于贫困地区的林业发展,以此减轻贫困林区的压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地区森林资源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实现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升、结构均衡。

2.4 扩大林业生态产品贸易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产业,其不仅包括木材、木材加工制品,还包括非木质林产品。而林业生态产品则主要表现在对能源的节约,绿色生产以及维系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等方面,其产业产品则主要包括有形林业生态产品以及无形生态产品两个方面。可以说,要想进一步促进民生林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这些生态产品的开发,依托于自然生态系统,释放生态产业的生态效益。

2.5 以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民生林业发展

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旅游业态,可以说现如今早已成为旅游业以及现代林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也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所以,将民生林业作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全新发展动力已经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通过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进一步带动林区的人口、资金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实现各项产业链的集群,从而使林区能够在空间上得以扩张,推动民生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我国的森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许多林区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具有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而对于一些少数民族的林区来讲,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其本身的村寨建筑与森林资源进行紧密的结合,还可以根据各个地方林区的实际特点,形成独特的区域性文化,进一步丰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涵。特别是在民俗节庆等传统文化上,更可以将其余森林资源相互结合,从而赋予少数民族森林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少数民族文化地区的森林旅游资源更具有特色。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各个林区旅游业的差异化、多样化发展,还有利于加快我国各个林区的开发工作,形成能够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的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文化品牌。当代人既有保护和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又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资源财富。

3 Y语

为了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实现林业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完成绿色经济背景下的民生林业建设工作任务。我们必须要贯彻落实绿色经济林业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林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振滨,苏时鹏,郑逸芳,等.林改后农户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2):151-152.

[2] 韩锋,王昌海,赵正,等.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综合影响的认知研究――以陕西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5(1):112-113.

[3] 苏时鹏,吴俊媛,甘建邦.林改后闽浙赣家庭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比较[J].资源科学,2015(1):151-153.

[4] 秦涛,柴哲涛.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福建省农户调查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8):134-135.

[5] 曹兰芳,王立群,曾玉林.产权管制放松视角下政策性森林保险市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173.

[6] 张舟,谭荣,石琛,等.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14(5):112.

[7] 石康桥,苏时鹏,孙小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林农林业收入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0):155.

绿色经济市场研究范文6

[关键词]国有林场 林下经济 发展 出路

中图分类号:F2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63-01

1.国有林场发展的困境

1.1 管理体制不顺

国有林场分布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地区,主要承担着生态保护的公益性建设任务。长期以来,国有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从事的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部门只是按事业单位管理,但无事业单位的定性,不享受事业单位的政策待遇,与其所承担的建设任务极不相称。国家也只给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投资,林场的生产经营费用不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工资和事业费没有保障,只能自收自支。林场既要承担繁重的生产任务,又要承担繁重的资源管护及工程绿化任务,其公益性事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1.2 经营机制不活

国有林场在搞好森林资源管护、培育的同时,积极探索经营机制、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改革,采取国有民营等形式,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各项改革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增添了发展活力。但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林业同步发展的方针还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国有林场所办的多种经营项目还没有按股份合作、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进行优化配置,体制不活。

1.3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各级对国有林场政策支持不到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各级财政对国有林场“断奶”后,生产条件始终没有改善,粗放经营,各种经营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够,林业生产力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规模效益不明显。加之国有林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林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国有林场生产经营困难较大。

2.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2.1 有利于政策执行

不论是哪个行业,对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国有林业是林业的主力军,拥有相当多的优势。比如,拥有较大面积森林资源,并且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有稳定的行政关系、兄弟单位关系、技术信息关系和市场关系,对于各种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2 有利于统筹经营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利用林地或改变森林群落结构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既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不适合私人随意的点状,相互无联系的布局,它的设计应该根据林地整体群落结构、林分、面积、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调查和设计,如果按生态群落的角度经营,一般来讲不必密植,不必集中,尽量仿原生态进行种植。这样的整体设计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大力量才能够快速实现发展。如此,只有以国有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才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调度。

2.3 有利于信息利用

信息已经成为了林业前进方向的航灯,没有足够的信息就没有足够的分析和预测,由于国营林场有多种信息的渠道,比如政策的、上级单位的、科技的、市场的。所以在国营林场基层上很容易建立和完善信息渠道,并得到信息支持。这是国营林场的又一个优势。

3.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出路

3.1 科学统筹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究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国有林场改革相结合,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林业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生态、绿色、有机的特点,围绕“生态旅游、特色种养殖、林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分展目标,着力打造“一场一品”。

3.2 创新发展机制

充分利用国有林场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通过整合资源、资本、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广林场出林地、企业(公司)出资金、科研院所出技术的合作模式,着力培育一批龙头公司、家庭林场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带动更多职工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改善国有林场林下经济散乱自由的经营状态,将简单的、原始的、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意识”逐步转移到以林下种养业为基础,工厂化生产、商品化产出为主的发展道路上来,形成抱团发展、品牌销售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

3.3 加大扶持力度

围绕项目、资金、技术等三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项目扶持。通过整合林业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连片开发等项目,进一步拓宽林下经济发展投入渠道;二是资金扶持。林业局、林场均设立一定的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主动向职工担保融资,解决职工无发展资金的问题;三是技术扶持。林场与科技局、农业局,邀请相关专家对职工集中进行种养业技术培训;同时组建联合专业技术服务工作队,定期到林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职工在种养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4 加强组织保障

发展林下经济是今后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关键在领导。国有林场均要成立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林场产业发展规划,管理和指导,协调与服务;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序列,实行目标管理,同时,以发展规模、品种、收效进行奖励,确保林下经济成为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3.5 合力推动发展

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g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搞好市场服务,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市场研究,使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