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范文1
摘 要: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开始,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是叙事说理,表情达意,进行书面交谈的基础。不识字,读和写就无从谈起。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为此,有效开展语文识字教学就要注重对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师素养;温故知新
语文识字教学贯穿始终,不仅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语文,甚至在大学以及社会,我们无时不在识字,但是小学语文识字为之后的学习,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科目,还是阅读、辩论、会议词汇的应用都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识字教学素养
低年段的识字量较大,而汉字又是难学、难写、难认、难记的一种文字,低年级学生自然会对汉字产生抵抗心理,对识字自然而然会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消极心理因素有的放矢。提高教师自身识字素养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语文教师需要增加阅历,博闻强识,对汉字的发展史有一定了解。所以,为了达到有效识字教学的目的,以增加教师对汉字的了解,教师就要经常关注汉字的构造方法和典故来源,灵活巧妙地给学生讲解,使一个个汉字生动化,使学生在有趣的汉字学习中,既能够记忆生字,又能够了解生字的前世今生,丰富知识储备以便以后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编制歌谣谚语之前,最好能先追本溯源,尽量多掌握一些汉字的基本常识,历史典故来源之后结合学生的心理以及年龄特点,编制歌谣谚语,以便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进行趣味识字教学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他们思维的发展。而趣味识字教学就是符合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创设的,它能够帮助教师创设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还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头脑的发育。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小学识字的起步阶段通过多种趣味教学方法来营造识字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那么,教师如何进行富有趣味的识字教学呢?比如语境识字法。汉字数目数以千计,倘若将它们孤立起来学习,学生会感到无趣,在他们眼中,汉字就是死物,没有一丝魅力。根据儿童的心理,将字词放进具体语境中识记是非常有效可观的办法。猜字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扩大想象空间,还能在此过程中锻炼语言的使用能力,活学活用。教师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苦”字,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学生利用他们灵活的脑袋,以及他们的胆识,会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踊跃,比如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或者能够举一反三。抑或带头饰表演识字等等。
三、借助字典识字
小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起步阶段,对汉字比较陌生。语文课本也是根据学生的年龄从易到难编排的。虽然教科书上有许多生字都有拼音标示,但是学生的课后练多都不会标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完成作业就得认识那些生词,教师不在身旁时如果学生学会查字典,那么对他们顺利阅读,完成练习,认识生词有巨大的帮助。新华字典收藏了大量的汉字,既有现代简写汉字,也有繁体字,同时也有一些^为简洁的典故,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并让他们将查字典形成习惯。
四、多渠道识字,温故知新
单纯地誊写,反复抄写记忆的效果较低,小学识字教学需要采用多渠道识字。比如,语文学习离不开读、写、遣词造句、阅读。因此,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生字,并温故知新。例如读方面,学生可以在早自习朗读生字、课文;写方面,学生可以抄写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遣词造句方面,学生可以写作文,写作文是学生练习生字,使用生字的最好方法,另外,语文练习中造句组词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阅读方面,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既能够发现生词,还能够掌握已学汉字,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另外,在增加汉字的量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是必须的。教师开设阅读角,带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读都是可行的方法。
总之,识字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让小学生轻松步入“识字乐园”,寓教于乐,不断提高识字效率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有效识字教学的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创设多种趣味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47―01
小学语文课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但不论如何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如何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语文课程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必须要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笔者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体会浅谈如下。
一、对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象的分析
1. 重情感目标,轻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之一,着力点是转变过于重视传授学科知识的“应试教育”。然而,这也造成了一些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课堂上刻意追求情感因素,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让学生谈感受、讲体会、说理想之上。这样的教学只重视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重视过程与方法,轻视能力与情感。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探索学习过程。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使得部分语文教师产生了偏差,他们认为教师应该以此为“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内容凭兴趣由学生决定,形式凭喜好由学生决定,过程凭进度由学生决定。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置教师的主导地位于不顾,全凭知识不丰富、经验不足、方法不多、水平不高,还处于学习地位的小学生牵着走,使“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目标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3. 重拓展延伸,轻文本解读。建立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基本理念之一。对此,一些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文本的信息资料,课中让学生汇报交流讨论信息资料,课后引导阅读拓展并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的教学容易挤占阅读文本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把语文课堂变成“资料汇报课”、“历史课”、“常识课”,显然无法达到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目标及过程和方法目标这一要求,更无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将其要点充分体现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方法中。
2. 落实核心目标。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倘若不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就无从谈起。
3. 落实年段目标。阅读教学三个学段的共性目标就是读书、背诵、识字、写字,但不同学段还应有不同的重点训练目标。只有凸显了本年级段的重点训练目标,才能显现不同年级段阅读课的特点,才能贴近学生的认识规律。
4. 要落实文体目标。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课标把文体主要分成三类:阅读叙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诗歌只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进行阅读时,语文教师只要教会小学生把握这三点要领,小学生便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就会产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范文3
一、前提:目标精准
在备课环节,明晰年段目标、把握文体目标、聚焦课时目标,整合单元目标,尤为重要。
1.明晰年段目标
在低年段,重识字、写字、言语积累等;中年级着力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质疑,体会关键词句,复述叙事作品等;而五、六年级则注重将体会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领悟表达方法、揣摩表达顺序、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体会思想感情等作为训练重点。
2.弄清文体目标
叙事的文章,要关注情节的发展、文章的结构、主要人物以及详略的分配;写人的文章,则要关注细节,重点领悟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动作的刻画等;写景文章,要落在描写的顺序、优美的词句、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而诗词需关注意象、情感、韵律及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3.盯准课时目标
在课堂上,我们要依据年段目标、文体特点,合理调控,立足有效,切实聚焦,关注具体课时中的“核心目标”。要克服面面俱到的思维,努力实现“一课一得”。特别要避免将教学目标分类、分割,甚至固化地将某些目标放在某一课时完成的做法。
二、重点:内容精选
我们应当精选最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教学。精选教学内容,就要对文本进行理线、聚焦,也要重视课内外资源的关联。此外,教师要依据教学的核心目标甄选与处理文本内容,合理裁剪。
1.品析关键词句,体味文字的表情达意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不尽理。”关键词句常常能引发相关话题,凸显课文内容,教学中可通过关键词句的教学,从字里行间读出“弦外音,味外味”。
如教学《慈母情深》中,我通过比较言语形式的差别,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或许学生会注意到这四个“立刻”,或许也会找几个近义词,但他们可能不会想到“立刻”竟藏着“慈母情深”。这一对照,学生不仅懂得写文章要注意锤炼词语,更体会到作者词语的选用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2.品味特殊标点,体悟表达的佳妙独到
标点符号,通常是作者表达时自然的停顿,或者基本意思与情感的表达,但有时作者也会通过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来表达特殊的情感。在教学《春笋》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接着,再让学生读“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这样,两次比较读,他们一下子就比较出了不同。再次指导朗读时,学生自然就注意了逗号的停顿。我顺势问:“通过朗读,你们知道了什么?”一个孩子说:“我知道了竹笋是慢慢地,一节一节长高的,我好像看到它成长的过程。”另一个孩子说:“竹笋的生命力真是顽强,一节一节,直往上长,竟长成了高高的竹子。”
3.留心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李泽厚说,一切的发现都是发明。如我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读、品“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朝游峰洞之中”。学生发现,言语秘妙就在分句之间“三字―四字―五字”的特有语言规律中。
三、实施:板块精简
语文课堂教学要瘦身,还学于生。总体上讲,要立体设计教学流程,建构板块式结构,呈现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矛盾式结构,一般可设计2~3个板块。
1.以学定教,话题切入
课伊始,就可采用“话题切入”的方式,让学生或针对课题,或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来集体讨论,并在教学中适时突破其“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2.以教领学,习得方法
要基于语文学科性质、文本特点,把着眼点放在语文核心素养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实现“授之以渔”。
3.加强积累,沉淀语言
在教学中提高言语形式感悟与习得的几率,中年段的文本解读是关注过的,高年段有机会时也不能轻易放过。当然,同主题的内容可依据相应年段的目标提出要求,从而在训练与积累、习得与运用的过程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吸收”与“吐纳”。
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关注语言形式,就是关注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之所在,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是一种价值无限的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范文4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尊重学生个性 差异性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略读、浏览和精读、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略读、浏览是为精读、积累做准备。加大阅读量,学生在浏览时就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在阅读教学时,学生就能补充新信息,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独到的阅读见解。学生在精读时有了充足的积累,久而久之,就能将习得的语言内化吸收并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个性化理解和创作夯实基础。因此,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增加积累;从阅读的积累落实,提高能力。
一、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差异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降低难度,将重点放在生字拼读教学上,让拼音真正成为农村孩子的识字拐杖,为以后的大量识字奠定扎实的基础。再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通过学情分析:刚上二年级的小孩,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对事物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尤其是农村的小孩对自己或同学的长处与短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选择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差异生,让学生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环境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中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在教学内容上适应差异
教学内容的变序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课文,可以从课文记叙事情的结果或结论入手,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可从“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事情的起因是怎样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就会从课文中找事实,举例子,进一步理解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善谋划;而含有直接点明中心的段落和语句的课文,阅读教学时就可找准文章的中心,直奔中心,像《凡卡》这种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的课文就可以采用内容切割法。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插入重点式、主线牵动式、视角交叉式等变序方法。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序列,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三、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差异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四、在教学方式上发展差异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最能体现教学个性的环节之一,也是有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篇目,不同体裁,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二是符合学生接受的可能性,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三是符合教师自身的特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施,教师是主要的“执法人”。有的方法,甲教师运用得当,左右逢源,效果显著,可乙教师运用起来却别别扭扭,进退维谷,难以奏效。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必须符合教师的特点,也必须符合教师的年龄、性别、学识、风格、兴趣、爱好、阅历等。在教学中教师总是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次“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定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成为教师启发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及能力的活动过程。
五、在教学评价中尊重差异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第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和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低的局面;第二,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第三,可以更加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之养成终身阅读品质、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组织讨论探究,形成阅读能力,进而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实施个性化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为高层学生指明方向,为中层学生提供进步的阶梯,更多地关注低层学生,对他们实行“三多三优”原则,即多指导、多鼓励、多练习;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面批。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整合;灵活
2011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提升,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提法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的尴尬:有的综合性学习课变成了品德课,有的干脆直接转化为综合实践课。综合性学习无论怎么“合”,首先一点,必须实现语文学习的目标,再完成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于是,笔者作了一些肤浅的研究,认真思考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性,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综合性学习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自然在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语文这个大“指挥棒”,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叙事的、写景的、还是说明的,内容大多非常精彩,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从课本中挖掘,就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综合性学习姓“综”
新课程标准中,数次提到要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习不同的最鲜明标志就是: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候,要记得首先达到语文综合目标的完成,比如五年级下册练习2“语文与生活”——表示看的词语的相关练习,让孩子们先举一些近义词的例子,然后进入文中创设的情境:父女对话,通过父亲的话语,引导孩子们自己想想看的意思的词语,再进行选词练习,引出汉语中存在的“意思相近,说法不同”这一现象,从而让学生逐步领悟只有准确选用表示行为的词语,才能较为贴切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想象、表达、积累、理解等,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看来,要想综合性学习姓“语”,语文综合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三、综合性学习姓“活”
1.“活”在实践性
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创新团结精神,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和也容易操作了很多。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
2.“活”在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因此,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有学生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延伸和拓展。这要强调的不光是教师的教要富有创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综合性学习有创造性。这就需要我们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比如进行六年级下册“练习5”中“语文和生活”——“风的认识”时,从“风成偏形树”到看见风会想到那哪些词语,再到见过哪些风,风速歌,等等,始终让学生的学习在自己的创造之中,自然学的也轻松,记得也牢靠。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于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其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我们的老师,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把综合性学习的“经”念歪,不让综合性学习流于形式,那么,孩子学的快乐,活动的愉快,成长的幸福,我们,不是同样满足吗?
参考文献:
[1]201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刘光江.《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6期
[3]张传燧.《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7期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叙事范文6
1 营造氛围,激发识字写字兴趣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学习和思考,从而教师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字写字教学也是如此。
低年级学生,对学校的一切感到新鲜、好奇,无形之中就产生了想认识、想了解的强烈欲望。于是我就把学生的这种欲望和识字联系起来,我把班级课程表、学生座次表、作息时间表等张贴在公布栏里,依次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给同学们认,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熟悉学习生活。
同时,我还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布置:如校训、表扬栏、学习园地以及张贴在教室门上“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宣传标语,作为引导学生识字的“教材”。这样做不但使学生认识了汉字,还让学生适应了学校生活。更可喜的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大诱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 讲书法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故事中有奇妙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处在学龄阶段的儿童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每当听故事时,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故事在生动的情节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能给孩子以智慧和美德,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故事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他们的内心共鸣,将他们的情感牢牢牵系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上。这种沉浸状态被称作“叙事转移”,远比说教的效果好过百倍、千倍。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课堂中,我会给学生们讲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例如: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为了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我会根据字的各个部分编写一些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文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3 活化字形,感受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例如:讲“心”字写法时将其三点说成就像三条鲤鱼跃龙门;讲“之”字写法时,将其比喻为小船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如此讲述,学生听后兴趣盎然,印象极深。
4 恒心的培养,激发兴趣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字何尝不是如此。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非下一番苦功不可。对学生要求做到“不求量,但求质”,要求他们每个字多练习几遍,不做限定。但要求每个字的质量,必须多比较,多思考,反复练习,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变得一丝不苟,有始有终了。古人云:“写字者,写志也”,教师从事写字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书法,是长期艰苦的劳动,是对毅力的磨练,毛笔书法必须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说:“莫让一日空闲过”,只有持之以恒,要能妙笔生辉、笔下有功。就一个字而言,从学碑帖的形似到神似,必须花出许多的精力,所以,我们感受到在写字教育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恒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好字。
5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变换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法,给学生以新的感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当然现在的教学硬件资源非常丰富,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如电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单调重复的练写对于低年级来说是索然无味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感官参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反之,易产生抑制过程,导致练写的无效。这就要求教师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不断采取新异的方式刺激吸引学生厌倦的情绪,教师适时变换练写方式,采用书空、游戏、竞赛等方法使练写化单一为多样,变枯燥为活泼,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写字热情才会更加高涨。
6 多种激励机制与活动,让学品尝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