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1
新课导入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那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够承上启下,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一)联系生活,引人入情
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上课铃声响了,教师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说了这样一番话:“不好意思,同学们,我来迟了。刚才我正准备来上课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钢笔水弄了一滴在衬衫衣服的袖子上。这件衬衫是我昨天才买回来的,今天第一次穿,就弄脏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学们,你们帮我想想办法,用什么才能把衣服上的脏洗掉吗?”老师一边说着上面的话,一边指着袖子上的污渍让学生们看,满脸愁容。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以后,纷纷举手献计献策。有的说用肥皂洗,有的说用洗衣粉洗,还有的说用洗涤剂、牙膏、衣领剂……看到这一情景,教师立即追问了一句“:哪种物品洗涤效果好呢?同学们想不想试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洗衣服的学问吧。”学生们开始分工,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活动由此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了。
(二)开展竞赛,引人入景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同样能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激情。如教学《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教师准备了一些泥鳅、沙、玻璃水槽。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捉泥鳅比赛――把泥鳅捉到小桶里,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捉的泥鳅多。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玻璃水槽里,另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沙堆上。比赛开始了。台下的学生神情专注地看着,并不停地为他们加油。台上学生紧张地忙碌着,一个如探囊中之物,轻而易举地把沙堆上的泥鳅捉进了桶里;另一个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一条。比赛结果显而易见。第二回合交换比赛内容。比赛结果刚好与第一次相反,台下学生和台上学生都满脸疑惑。教师这时很自然地导入了这样一番话:“这是摩擦力的作用。一个摩擦力大,一个摩擦力小。一个费力,一个省力。那么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好不好?”
另外,利用音像资料,真实再现情景也是值得应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二、引领学生探究,掀起课堂教学的
(一)以实验为基础是科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有关概念,获得实验技能。然而,一旦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种类多了,数量多了,学生兴趣也会降低,太费事了。同时有限的课堂时间保证不了个个实验都能有充裕的时间去探究。
(1)师生共同准备。如《热的传递》一课,固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让学生准备,进行分组实验。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教师准备,进行演示实验。
(2)学生按组别准备。如《神奇的水》一课,有水的毛细现象实验、表面张力实验、水的压力实验、水的浮力实验、水的溶解实验等。上课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其中的两个实验准备材料。为了避免一个实验有多个小组准备,其他实验没有人准备,在了解各组选择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适当作一些调整,保证每个实验材料都有人准备。上课时,各组按照自己准备的材料开展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指名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做相同实验的小组同学可进行补充。全班学生在自己亲历探究和其他同学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对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水的压力、水的浮力、水的溶解性等有了较好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
各学科都根据教材内容实时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已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三、多元评价,体验快乐,让课终音犹在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1)及时给学生以表扬,愉悦学生身心。在传统教学观念里,好动的孩子往往不太受欢迎,然而正是这些孩子活跃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这一类型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很强,有自己的独特思想,更具有创新思维。他们大多会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主角,他们的参与关系到探究实验的进程。课堂上,教师抓住时机,欣赏他们,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既能使他们找到“自己是最优秀学生”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了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2)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使学生意识到平时应注意自身形象。了解自己在其他同学眼里表现如何,学习情况如何。还能帮助其他学生完善研究方案,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还能从别人的评价中体会到怎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在探究中应注意怎样操作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要想使科学课的课堂充满知趣、乐趣,充满魅力,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应用学生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做到简约有效,一定会把学生引进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切入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而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文重点处切入, 从主干问题切入
文章都有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处提问,不仅让学生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对课文的重点处加深了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质量。那么文章的重点在哪里?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课文的关节点,往往是那些或隐或现地牵扯到语文课主题和重要观点的语句。弄清这些语句,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认识有所提高,一些具有难的课文往往有明显的关节点。而某些浅显易懂、篇幅较小的诗文也同样存在关节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关节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能揭示中心,并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谓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既包括新出现的知识难点,也包括虽已学过却又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这些难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此提出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要从改变提问过细、过滥、过于零碎的现象着手,以主干问题切入,使问题能统领全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什么是主干问题呢?主干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文本,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把握后,提炼出来的统摄整个教学过程,至少是统摄一个教学板块的问题。它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文章主旨,作者思路,写作风格,艺术特色等,能形成较长时间的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深层次的课堂活动。从主干问题切入,课堂就会以充满思考为主要特征、情意盎然,显得生动活泼。如教学阅读课《岳阳楼记》,在疏通文字后,可以设计一个主干问题: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里的“异”包含了什么,表现在哪里?。
二、从文章的关键点切入
所谓的关键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所谓课文的关节点,往往是那些若隐若现地牵扯到语文课主题和重要观点的语句。弄清这些语句,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认识有所提高,一些具有难度的课文往往有明显的关节点。而某些浅近易懂、篇幅较小的诗文也同样存在关节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节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能揭示中心,并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谓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既包括新出现的知识难点,也包括虽忆学过却又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这些难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此提出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
我在听一位特级教师讲授《孔乙己》时,问学生:“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为什么那些人对孔乙已这样一个不幸者嘲笑、取乐呢?”作者说“大约”只不过是没有亲眼所见孔乙已的死亡悲剧罢了。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寻找课文中的矛盾处,领会作者的独具匠心,或是教师自己设置矛盾冲突,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学生在课堂中一定会变得充满激情,思维的火花也会发出它别样的亮度。
三、注重教学内容间的比较
要想对教学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就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内部比较,还可在课文和课文之间比较,甚至单元和单元之间比较。在比较处提问,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获得较大进步。“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对于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也是有不少启示的。在教授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问:“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谁最冷酷?”有的说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当她发现卖牡蛎的小贩是于勒时,她用尽各种难听的词骂于勒,并且防止于勒“又回来吃咱们”。还有的学生说是菲利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位哥哥,在他的弟弟变为流浪汉时,却采取了落井下石的态度。在讨论和比较中,学生洞察了人心的自私、冷漠、贪婪。我又趁机说:“这种人心的冷漠,在别的文学作品中你见识了吗?”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学生纷纷表达了对别的的文学作品的理解,潜能得到发挥。
四、从课文细节处切入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3
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并逐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目前,一些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提问的认识不够深刻,使得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提高提问的技巧,促进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对话,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走神、溜号的现象。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因此,通过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快速吸引,从而认真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强化学生的参与性。数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的过程。虽然需要教师的教,但是也不能只限于教师教,还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教师的提问,是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师提问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3)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数学是比较偏重理性思维的学科,很难引起一些学生的共鸣,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起来是很枯燥、单调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思考。适当的提问能够将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学习上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探究数学知识。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新课程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不再是教师自己的任务,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问题是从具体的生活中产生的。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提问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教学资料。将学生熟悉了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通过游戏、讲故事以及竞赛等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自主产生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乘法应用题”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周末,妈妈去姥姥家,要去超市买两箱牛奶,这时你会思考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每箱牛奶多少钱、妈妈应该带多少钱等。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教师提问要注重问题的目的性。在数学课堂进行提问时,教师的提问需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特点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科学地设计问题,保证问题能够问到点上,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比如,学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学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提问: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2的倍数。然后教师再次提问: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总结,可以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有目的的课堂提问,使问题与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勤于探究,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数学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
(3)通过提问逐步深化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从不懂到懂、从浅到深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在关键时刻适当地进行提问,能够使知识的深化过程进一步加快。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用课件为学生展示等腰直角三角形,问学生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为180°。然后教师将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这时再问学生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脱口而出是90°,他们认为180°的一半就是90°。教师可让学生思考这样算对不对,并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两个直角三角形等分的过程。学生在观察和思考后,会发现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将三个角剪下来拼接。通过这种由浅到深的问题引入,学生的思维会更加顺畅,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4
1.精心设计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高质量问题。第一,结合有效提问适切性,找准切入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切入点处,要结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细节、教学链接、矛盾冲突各处提出问题;第二,结合有效提问切入点,把握提问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度中,要选择好提问角度,把握提问难易度,控制提问密度,运用提问密度;第三,结合有效提问度,联接生活实际和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语文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也应立足社会。教师在有效提问时,需要联系社会、问题和学生,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阅历理解语文作品,触发学生独立思考,培育学生语文观察力、创造力、批判力等综合能力。
如,笔者在《孔雀东南飞》一文讲授中,向学生提问:刘兰芝和焦仲卿悲剧结果令人惋惜,大家觉得在当前生活中有这类的悲剧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悲剧?我们假设自己是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会怎么做呢?笔者在课堂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将对课本的关注回归实际生活,思考生活中家庭关系,促进学生成长。
2.把握提问细节
高中语文教师应把握有效提问细节,确保课堂有效提问教学顺利实施。第一,创设有效提问氛围。教师为学生营造和谐教学环境,创设有效提问氛围,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语文课堂问答效率;第二,控制有效提问时机。抓住课堂提问时机,利于提高有效提问成效,如学生有学习疑惑时提问,迎合学生求知需求,学生思维受困提问,帮助学生突围困境,学生精力分散时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高昂兴趣时提问,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第三,把握有效提问语态,增加问题吸引力和感染力,加速学生融入课堂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富有饱满自信,振奋学生情绪,富有精练、幽默语言,准确表达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笔者在《鸿门宴》一文讲授中,对宴席中东向坐(项王、项伯)、西向侍(张良)等座位描写,抓住有效提问时机,让学生思考古代宴席座次的排位,让学生思考鸿门宴描写座位想要说明的问题。笔者抓住学生活跃思维的时机,提出有效问题,为学生思维冲突找一个出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思如泉涌,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利于创新学生的见解。
3.鼓励学生发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有效提问,还包括学生的有效发问,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学习质疑,鼓励学生思考而不是等教师的答案。第一,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和谐轻松教学环境,消除学生学习疑虑,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学生学习质疑的习惯,敢于提出语文学习问题;第二,鼓励学生乐于发问。高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习惯,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思考,乐于提出问题,养成好的思考习惯,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第三,鼓励学生善于发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传授学生发问方法、技巧,通过归类分析,找出现象中原因,究其异同,探求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放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笔者在《鸿门宴》一文讲授中,给学生预留20分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在研读文章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就提出了很好的问题,文章中写到:刘邦在鸿门宴宴会上逃跑,找的借口是“如厕”,但是张良和项羽说的理由是刘邦酒量不力,但是接着又说是因为“大王有意督过之”,文章中前后表述是否能够自圆其说。学生提出的《鸿门宴》表述漏洞,可以看出这位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再次说明只要教师给学生预留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可能提出新问题。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5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内容。教材安排三个部分的活动:
活动一:15人的合唱队接到紧急演出,通过打电话通知每个队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探讨最优方案。
活动二:寻找规律。组织学生讨论前面分组时出现的几个方案,再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图示找出规律。
活动三:应用规律解决两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规律算一算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如果一个合唱队有50人,最少花多少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打电话”这个学习活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从具体情境问题出发,设计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打电话”使用的素材是为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学生在寻找“最佳通知方案”时,不能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需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思维方式进行研究。教学起点是学生已有的优化思想,要想在“打电话”中实现优化,关键是每人每分钟不空闲。
【教学反思】
鉴于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节课本身来说,教材的处理方式可能只适用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只会成为课堂的旁观者。首先,教材试图通过尝试分组寻找多种不同方案,通过自身体验“所有知道信息的人同时通知”,逐步建立起与最优方案的联系。是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索吗?先尝试分组,再计算各种分组方法所需的时间,寻找最优方案;画图、填写表格、探寻规律,短短一节课时间能来得及吗?
一个复杂的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一个思考推理的过程。寻找这个过程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特殊化”:先从简单问题入手,然后探索规律,归纳总结,建立模型,再运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在尊重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估计到学生一上来就探索“通知15人”的方案比较困难,因此采取分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探索“通知7人”的方案,进而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巧人”的方案。这样处理教材,分散了难点,也符合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1.试教
试教中问题设定在汶川大地震情境中:某地部队要去灾区抗震救灾,指挥官接到上级指示,要提前一个小时出发,时间非常紧迫。如何才能尽快通知到下面七个分队的队长呢?帮助学生审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尽快通知到这7个人,需要多少时间?先是学生猜想,答案有2分钟、3分钟、7分钟等,针对“7分钟”的通知方案,学生感觉“费时”,对于“为什么会费时”,再通过图示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因为逐个通知会造成有人空闲”所以费时,从而得出只有保证“每分每人都不空闲”才是最省时的通知方案。理解到这点,再通过分层的图示法,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每分钟通知的情况,可以清楚地让学生看到“每分钟新通知到的人数的变化”、“每分钟后知道消息的总人数的变化”、“每分钟后新接到通知的人数的变化”等,进而完善由“打电话”问题引申出来的众多规律的探究。
2.教学进度与学生接受度关系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与学的协同共进,唯有师生步调一致,才能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奥数辅导班教学中,通常是一味的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大部分学生经过短期挣扎后,最终兴味索然,因教学进度超过学习接受度,思维疲软而掉队,因此只能是精英教学。现行教材安排的奥数内容目的在于实现数学的价值――训练思维、感悟数学思想、获得成功体验,但如果一味迁就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会得到激发与维持,但学习进度又该如何调控呢?本节课的调整后的实际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较好把握了师生的合作度。课堂学习速度与学生接受速度相得益彰。
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入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问的有效性特征
(一)目的性
有效提问应具有针对性,首先要围绕活动目标、内容和主题来设计。其次要围绕幼儿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问。小班、中班幼儿问题设计应当简单、具体。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很明显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因此,对大班幼儿的问题设计可适当加深。
(二)启发性
幼儿期思维异常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的有效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各种活动,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满足好奇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如“爱唱歌的瓶子宝宝”活动的主题是让幼儿认识沙、积木在瓶子中摇晃发出声音的特性。先依次摇晃瓶子,然后提问:这个瓶子宝宝发出的声音听上去是什么样的?那么,哪些东西会发出这种声音呢?这一系列的提问,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而启迪幼儿在原有知识上加深拓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习惯。
(三)情趣性
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与兴趣相结合是幼儿探索的起点。因此,有效提问的设计内容应富有情趣,让幼儿带着兴趣去思考,在愉快中接受知识。例如,在“图形宝宝来排队”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教师(扮演图形妈妈):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娃娃。今天,妈妈要带他们去游乐场玩。宝贝们,你们快来排队吧!我们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给图形宝宝排队,看圆宝宝和三角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再看看三角宝宝和方宝宝又是怎样排队的呢?图形妈妈正准备带宝宝出门就听到了叫声,原来还有图形宝宝在排队。看看这些可爱的宝宝是怎么排呢?教师着眼于整个活动过程,设计的问题富有情趣,使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体验到思考和创造的快乐。
(四)开放性
教师的提问应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发散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如,在“萝卜兔”故事活动中,如何让萝卜车过沟的活动中,教师提出:“聪明的孩子,帮他想个好办法?”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活的,为幼儿的创造想象提供了有利空间,有效增强了幼儿的独特体验。
(五)层次性
教师的有效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减少幼儿思维障碍。尝试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又是怎样表达的?等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
二、幼儿教师提问有效性提高的具体措施
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帮助者。针对上述现象,我们提倡教师与每一个幼儿接触时,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将尊重幼儿落到实处,讲究提问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问题
1.问题要有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不能。这说明启发的重要性和启发对学生获取知识的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来。
2.问题要满足不同需求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符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要根据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一个“最佳的高度”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幼儿能够“跳一跳,摸一摸”。
3.问题开放式
开放式提问的答案是多样的,没有限制;而封闭式提问的答案是唯一的,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4.问题递进式
教师在提一个较难问题之前,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地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如,在故事“小兔孵蛋”教学中,教师可提问:“小兔怎么会孵蛋?”“他的蛋是哪来的?”“小兔问了哪些小动物呢?”这样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二)提高提问的技巧
1.提问的语言要符合幼儿的思维,富有趣味性
幼儿具有好奇、好玩等心理特征。所以,教师提问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童趣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如,在科学活动“水果宝宝的沉浮”中,教师提问:“老师篮子里有好多水果宝宝,那你们知道哪些水果宝宝放在水里会游泳,是浮起来的,哪些是太胖了,沉下去的?”
2.提问后给予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问后要适当延长候答时间。心理学认为,幼儿的思考时间应在3~5秒钟之间。问题提出以后,教师要学会等待。
3.开阔思维,不追求答案的唯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追求答案的唯一,而应该允许并鼓励幼儿答案的多样性,进而形成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创新的意识,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应该允许太阳是绿色的,白云不是白的……
总之,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时而点拨、时而沉默、时而设疑、时而鼓励,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经验的扩大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