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摊经济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1

世界遗产地区;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体系;生猪产业链;CDM项目申报;低碳畜牧;低碳住宿;低碳物流

[中图分类号]F224;F299.2;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53-02

一、世界遗产背景介绍

1.概念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2.四川省世界遗产

四川旅游资源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据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0年8月1日,中国已有40处狭义世界遗产,74处广义世界遗产。归属四川省域的就有5处狭义世界遗产,1处广义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四川省丹巴县、理县、茂县的“藏、羌碉楼与村寨”也已录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6数据)。

二、低碳经济简介

2009年12月7日到18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参加了这次会议。毫无疑问,这次大会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次会议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低碳经济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一般情况下低碳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机制的基础上,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三、世界遗产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1.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保护世界遗产地区环境,防止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可能对其的影响与破坏。

2.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提高世界遗产地区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益,有助于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发展低碳经济顺应国际形势,是积极承担国际环保责任的表现。

四、以低碳产业体系分析世界遗产地区低碳经济发展

1.世界遗产地区畜牧业

当代中国人继承了中国人既有的“和”的概念,讲究天、地、人合一,讲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现代城市中久居的中国人对自然有着很深刻的向往,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世界遗产地区可以开发畜牧旅游业,增加畜牧业本身的附加值。

2.世界遗产地区旅游住宿业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筑房地产相关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能耗等)已达到社会总能耗的46.7%[1]。同时,由于房地产业的相关产业极其广泛,发展低碳房地产的同时能够带动一系列的相关产业进行低碳升级,产生连锁反应,由此可见房地产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世界遗产地区发展低碳建筑势在必行。

五、对世界遗产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建议

1.国家政府急需健全双遗产地区的低碳法律制度

对于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的建立问题,以公民碳排放权为法理基础概念并以此理念设计中国与发展低碳经济有关的国内碳交易制度和碳税制度是当前的主要观点。其中的公民基础碳排放权是以整个自然界碳排放可以承受的总量除以世界人口数,得到的一个个人允许的基础碳排放值。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的约束性,我国低碳经济的制度设计以及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还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归纳出一套由中国特色的方案。

针对世界遗产地区,更需要健全法律法规通过以下功能来达成节能减排、抑制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威慑功能,主要针对想要违背“低碳”理念谋求个人利益者。

(2)惩罚功能,是针对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者,让触犯了的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惩罚。

(3)救助抚慰功能,是针对因为违法者的违法行为而深受其害的人。

(4)教育功能,针对所有公民,既包括违法分子,又包括其他人。

(5)美化功能,一旦以上功能发挥了其应发挥的作用,人类的生存环境无疑会越来越美丽,此所谓美化。

2.世界遗产地区景区管理创建“低碳景区”

峨眉山景区于12年前已实行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景区还在酒店和农民旅店饭店大力推行节能措施。多年来,峨眉山的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

目前,九寨沟景区已编制完成了《智慧九寨专项规划》,并将在此基础上编制中国首个《低碳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力图通过规划摸清低碳家底,打造低碳产品,完善低碳设施,优化低碳服务和塑造低碳品牌。

世界遗产地区可以景区管理可以此二者为典范,以加强景区管理,走上真正的低碳经济之路。

[1] 刘水良,吴吉林,尹华光.我国世界遗产管理危机与对策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年01期.

[2] 杨效忠,王荣荣,韩会然.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世界遗产开发和保护模式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年05期.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区域经济 发展路径 产业结构 调整经济 驱动因素

一、前言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基于环境保护、知识经济、资源约束及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不断引起人们关注的,也是我国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必经途径之一,学术界也因此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应该说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世界革命。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低碳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只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产业发展方式调整

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方式的调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调整消费、投资与出口之间的结构;第二,调整三种产业之间的结构;第三,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1.转变需求分配的结构

需求分配结构的调整,主要指投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及出口在总需求中比例的调整。消费、出口及投资等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这三个因素的变动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会产生影响。投资的增加会带来区域碳排放的明显增加,发达区域资产投资率低,碳排放相对较低,欠发达区域发展基础设施的现实需要亟需资产的投入,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及发展,从而带来区域碳排放的急剧增长,当区域基础设施能基本满足区域经济未来发展需要时,应逐渐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另外,在碳排放强度上,居民消费明显高于政府消费,因此,应合理降低居民消费的比例,以降低碳排放水平。

2.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欠发达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例大幅下降,第二产业比例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例上升但涨幅低于第二产业,这表明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的碳排放强度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都要远远高出,因此,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碳排放水平的上升[1]。在三大产业结构中,三个产业的发展都会带来碳排放量的上升,但第三产业的单位产出的增加量普遍小于第二产业[2]。只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比例超过第二产业并成为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时,区域碳排放的强度才会有效降低[3]。因此,应不断地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最终达到以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体系才能能适应低碳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进出口结构调整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的交易必然会引起依附于商品的碳排放的转移。商品的生产、消费及碳排放的区域分离,也会对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国际产业的分工,发达区域主要集中于提供知识、技术及服务密集型产品,而欠发达区域主要集中于生产并提供资源及能源密集型的高碳型产品,从而使得发达区域高碳型产品的进口多于出口,而欠发达区域高碳型产品的出口多于进口,依附于进出口商品中的碳排放对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欠发达区域高碳型商品的出口支撑了发达区域对资源及能源密集型商品的消费需求[4][5]。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应以优化进出口结构为核心,从而降低依附于出口商品中的碳排放水平。

(三)能源结构调整

发展区域低碳能源供应,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在区域能源供应中,提高能源开发、生产、输送、及利用过程中的使用效率,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区域经济发展中能源使用过程的碳排放;二是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构建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多元化区域能源结构,并不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使得区域经济逐步向低碳化甚至无碳化的方向发展。三是积极研发和应用一批新型低碳材料及核心低碳技术。

(四)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

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等这四种传统要素中,以资源及资本的投入为主体,而劳动和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的产出贡献比例比较低,传统区域经济增长是以资源及能源投入为基础的。在过去几十年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超额利用、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规模投入及政府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的。这不仅造成了经济内部结构的失衡,而且给资源、能源及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应不断增加劳动和人力资本要素投入的比例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使其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增长驱动要素的调整和转变。

三、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框架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发展框架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国际行动。包括国际低碳发展谈判与决策机制、国际低碳技术发展体系及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等三个方面。

第二个层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产业发展方式的调整,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需求分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进出口结构调整及能源结构调整等;(二)区域经济发展驱动要素的调整,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

第三个层面是区域间系统优化。低碳城市的规划主要关心区域公正,主要体现为在公共空间、公共住房、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及相关政策机制等方面综合考虑社会不同阶层的差异化需求。区域空间的发展主要由紧凑型城市空间的规划来决定;区域公共住房体系主要取决于居民低碳生活方式及低碳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区域公共交通建设,主要坚持以轨道和公共交通为主,倡导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体统,并提高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比例。另外,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利用高新技术降低碳排放,极力降低交通工具引起的碳排放。

第四个层面是区域治理模式的创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规范低碳城市的建设行为,引导低碳城市的建设方向,并指导低碳城市的建设进程。构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机制、生态环境型的区域商品和服务市场体系及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区域低碳的积极性。

四、结论

伴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不再是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导向,而是以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目标协调综合发展为导向。与之相适应的,区域间影响社会经济关系的要素也由过去的区域劳动力资源、资金及能源等经济要素转变为区域成果共享与公平等民生民权要素及碳排放权等生态环境要素;区域之间的关系也从过去的基于产业价值链分工协作的垂直型关系转变为基于创新协作的横向型关系。因而,传统的对区域共用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及对区域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发展模式将逐步被淘汰,合理的区域间生态补偿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成为主流。

参考文献:

[1]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4):120-132.

[2]刘再起,陈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闭[J].国外社会科学,2010(3):21-27.

[3]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 区域经济 格兰杰因果分析 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近30年来,全球各地温度不断上升,冬天不冷,夏天过热,已成为众多人的共识。据有关数据统计,20世纪地球升温约为0.5度。在20世纪,最热的年份是在1995年,而其余11个最热的年份都是在1980年之后出现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众多,但来自工业界的大量数据表明:人类快速工业化,使得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也许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最重要的原因。预计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1.32倍,到202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为了人类将来更好的发展,必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努力发展低碳经济。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强省―广东省,其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否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正是本文思考的切入点。本文结合广东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远景分析,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广东省2000年至2015年低碳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广东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由英国学者率先提出,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服务。低碳经济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象征,是一种清洁经济和环保经济,是人类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善的合理追求,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一种理性权衡,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一种理性认识,是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

中国低碳经济比较晚,中国学者从2003年5月份开始提出要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从以往的文献资料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分区域分方法对各地碳排放进行测算;二是对各地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三是对区域未来碳排放进行预测。2008年,李俊峰、马玲娟介绍了丹麦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进程,并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如何减少碳排放?二是如何开展国际合作?三是具体的措施和目标。①中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张坤民先生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关键要抓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层面,要大胆创新,并付诸实践;二是经济体制层面,要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时开发新能源,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积极引导低碳消费。②2005年,庄贵阳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有着重大意义,其意义在于改变我国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剧烈矛盾,促进我国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在《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一书中,主要研讨了气候变化的事实,以及对人类的影响及今后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要在“不同时段、选择、推广、应用有不同技术和实施不同政策措施,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途径和路线”。③2014年,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在《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中,从城市层面分析了我国低碳城市的能源发展战略及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④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研究省份的特别少,研究广东省低碳经济的更少,笔者整理了一下,研究广东低碳经济的主要有:2010年,周月鹏采用区域差异分析、经济计量分析,研究广东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2012年,张武英、徐伟嘉、刘永红从广东省经济发展入手,定性分析了广东省能源消费及能源构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2012年,尚少梅、乔梦梦利用LPCC计算方法对广东省1990年~2010年碳排放量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碳排放量对广东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⑤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学者研究低碳经济的侧重点,主要在于排放目标、排放内容、影响因素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但从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两者之前到底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这种均衡具有多大的依存度?以往文献研究极少,也极少实证分析。本文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初步构建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证明广东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这种正相关既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也存在短期均衡关系,因此,这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经济在一带一路的大发展框架之下,正从以前的生产制造型向服务经济型转变,而中国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也已经进入重要的发展周期。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开放前沿的经济强省,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具有市场创新和最具有投资吸引力的省份之一。但广东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三大瓶颈。据有关数据统计,广东省1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费为代价的。

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省份,广东担负着全国发展低碳产业体系、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的重任。 目前,《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已经制定。广东全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低碳设备和低碳服务业,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低碳行业的新标准。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上,广东把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2015年,在广东低碳经济高峰论坛上,广东省发改委提出要把促进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和建设生态文明相结合,把发展低碳经济与当前扩大内需相结合。广东将推动低碳产业扩张,并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引领国内乃至国际的发展。

广东省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之关系分析

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研究模型。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协整理论及其方法,协整理论对解释经济现象是否平稳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一些经济变量本身可能就是非平稳序列,但是,通过对这些经济变量本身的不同组合,得出的结果有可能是平稳序列,且有可能是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我们称之为协整方程 。因此,在现实中,只要存在2个或2个以上不平稳的时间序列,只要他们之间的某种线型组合是平稳的,则我们可以初步认定他们存在协整关系及长期均衡关系。

本文研究广东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数据是2000年到2015年的数据。为方便起见,我们对所涉及的数据取对数,取对数比较直观,得出的数据便于分析,使变量组合从长期来看线性化,同时也可降低异方差对数据的不同程度影响,下面对碳排放、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分别取对数如下:lnc、lne和lngdp,其中,lnc为碳排放指标,lne为能源消费排放指标,lngdp为经济增长指标。

误差修正模型(ECM)。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简记为ECM)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由Davidson、Hendry、Srba和Yeo在1978年提出的,因此被称之为DHSY模型。根据Granger定理,若变量序列之间是协整的,则其产生的误差为均衡误差,主要结论如下:

Δlngdpt=β0+β1ΔlnCt+(β2-1)ECMt-1+εt

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lnE的误差修正模型。

Δlngdpt=β0+β1ΔlnEt+(β2-1)ECMt-1+εt

均衡误差修正模型主要用来研究模型的短期动态和长期调整动态平衡。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主要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考察变量X是否是变量Y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引入变量X的滞后值是否可以提高变量Y的被解释程度。如果是,则X是Y的Granger原因,此时的滞后期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另外,还要考虑Y是否是X的Granger原因。其中滞后阶数按照Akaike信息准则(AIC)来选取;

以GDP和碳排放为例,我们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对上式中的(i=1,2,……m)=0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如果拒绝(i=1,2,……m)=0的原假设,则拒绝“lnE不是引起lngdp变化的原因”的假设,得出lnE是引起lngdp的Granger原因。同样对(i=1,2,……m)=0进行检验,如果拒绝 (i=1,2,……m)=0的原假设,则拒绝“lnE不是引起lngdp变化的原因”的假设,从而得出lnE是引起lngdp的Granger原因。

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首先,数据来源方面,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及有关学者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所采用的数据为2000年~2015年共16年数据,碳排放和能源消费总量均以万吨计,GDP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其次,lngdp和lnC,lngdp和lnE进行相关性分析方面,根据以上的数据,测算lngdp和lnC的相关数据为0.9645,lngdp和lnE的相关数据为0.9786,这两个数据充分表明lngdp和lnC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lngdp和lnE也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第三,lngdp、lnC、lnE误差修正模型方面,由Granger定理明确表明,两个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具有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

Δlngdpt=0.626+0.2753ΔlnC C0.0237ecmt-1+εt

lngdp和lnE

lngdp=0.2482lnE+0.8953lngdpt-1-0.1624lnEt-1+0.8465

(3.47) (29.64) (-2.71) (4.21)

R2= 0.9978 F= 7483.96

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Δlngdpt=0.8455+0.2366ΔlnE C 0.134ecmt-1+εt

由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可知,广东省GDP每变动1%,碳排放将同方向变动0.2753%,同理,广东省GDP每变动1%,能源消费将同方向变动0.248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从长期来说,能够促进GDP的增长,也就是广东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对GDP贡献,从长期来说很大。

lngdp、lnC、lnE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lngdp和lnC、lngdp和lnE,都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我们再进一步思考,GDP的增长会引起碳排放的增加还是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或是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这需要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去进一步研究。

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的结果,在10%的置信度下,广东省的碳排放、能源消费总量增加并不是GDP增加的Granger原因,而广东省GDP增加是碳排放、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

结论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东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两者存在着高度正相关;第二,广东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短期均衡关系,而且也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第三,广东省GDP增加是碳排放、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因此,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是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

当前,广东经济面临前追后赶的局面,如何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增长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广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笔者建议,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向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转型,以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和产业制高点,大力发展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努力推进低碳革命;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第二产业转型。第二产业比重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最大,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原,要加快发展电气、电子等产业,要从资源导向型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过渡,对重要产业,特别是冶金、水泥、建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中,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升级,推动广东省低碳工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对煤碳和石油等消费较高的能源,要高效发展,清洁利用;四是规划碳排放权的确立和分配,建立健全碳排放市场,健全和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五是完善政府监管水平,将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和社会调整相结合,在燃气普化率、城市绿化率、废物处理率、轻轨交通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有机,生态、高效,引导全社会资源有序、合理流动;六是加强市民环保意识,在节约水电、冰箱使用、低碳餐馆、低碳出行等方面大力宣传,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自觉行为,引导民众合理使用各种能源。

总而言之,广东省应通过产业升级、技术研发、政府监管等多方面的努力,促进低碳经济的稳步发展,努力实现广东省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作者为广州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注释】

①邹晓蓉:“广东省碳排放与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暨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10期。

②王赣华:“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6~70页。

④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5~77页。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电动汽车;环境;节能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48-01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电池容量、续航能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以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外接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电动汽车以及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目标。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就我国低碳经济与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指的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模式,是循环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各个产业领域必须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改变现有的模式,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为目的,建立其新的能源结构,这也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调节,依靠新技术的发展,进行异常能源革命,以建立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格局。也就是说,低碳经济包含了经济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模式的改变,是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经济文明的转变。

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低碳将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这种要求下,新的低碳技术将不断出现,如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等。在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已经是各国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传统企业将要面临严峻的挑战,以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企业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2、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

随着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的不断加剧,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在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汽车行业必须进行技术革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以电动汽车为主要形式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越来越得到重视,其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缓解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排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电动汽车已经逐渐被商品化和量产化。我国由于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而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也与传统的汽车强国有一定差距,如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目前还没有满足商业化需求,仍然落后于先进国家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还不足,如充电站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而就目前而言,大规模的进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存在投资大回报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消了投资方面的积极性。

就目前来说,电动汽车的价格还是偏高,消费者难以接受,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在未来会很大程度上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在发达国家,政府普遍采用补贴的方式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我国目前在这些方面还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颁发。

尽管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还存在技术落后等各种制约因素,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相对来说,与世界抢过的差距远没有传统汽车产业那么严重。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研究出了电动汽车,只不过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所以,只要不断地努力,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将会得到飞速发展。

3、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电池技术落后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系统构成,然而我国的电池技术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在新型电池方面,并不能对电动汽车的要求进行很好地满足。目前,国外主要采用动力蓄电池,但在续航能力上也存在不足,这种电池能够满足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的需求,所以电池技术对于电动车动力系统的革新有着绝对性的因素,然而数十年的研究经验表明,电池技术的创新有着长期、渐变的特征,氢燃料新型电池被誉为最有潜力的电池,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使用寿命以及氢燃料储存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还不满足商业化发展的需求。

3.2 市场集中度

我国的电动汽车主要分为高速和低速两类,高速电动车主要为混合动力车,低速电动车主要为观光车、场馆用车等。就制造工艺来说,电动汽车要比传统汽车简单,所以也催生了一些山寨的电动车产业,虽然这些山寨电动车在各方面都无法达到要求,但是其低廉的价格,在加上政府的禁止工作不到位,所以其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满足国家《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全部为高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但由于其价格高昂、充电困难等因素,销量却不尽人意,大多数作为参观展示用途。而低速电动汽车的市场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比较集中在一些二三线城市。

3.3 市场需求不够

由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落后,市场需求也刚处于萌芽阶段,日本丰田公司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在全球已经属于畅销车辆,但到了中国以后,其高昂的价格让中国消费者望而却步,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只是一个尴尬的数字,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到2010年只卖出3700辆。日本混合动力车型在其本土能够大卖的原因主要就是日本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和优惠措施,而到了中国,政府虽然也提供了一些补贴,但相对于过于高昂的汽车价格,那一部分补贴实在是杯水车薪。

4、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对策

4.1 发展方向

技术发展方向是电动汽车产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来说,各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都是以混合动力车为短期目标,纯电动汽车为中期目标,氢燃料电池汽车为长期目标的思路。而我国目前的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并不明朗,发展路线缺乏规划,发展路线的制定要考虑到技术、成本、气体排放以及能源等多个因素,所以还不能形成统一的目标。然而就目前来看,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成本适中,所以我国在短期内应该将重点放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上;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纯电动汽车在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这可以做为我国电动汽车中期发展的目标;在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混合型动汽车的成本也会不断下降,在节能环保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潜力,因此,中期发展目标也可以将其纳入其中;至于长期目标,是真正能够实现高效能、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汽车技术,所以以上几个方面都可以考虑,而氢燃料电池在各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是比较理想的电动汽车技术,可以作为长期发展方向的目标。

4.2 增加市场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目前对于电动汽车的消费需求还不够,这主要是由于价格问题而造成,所以,首先要进行合理的价格补贴,来刺激市场需求;同时要在税务方面进行减免,如燃油税,这也是国外在电动汽车推广上通常采用的措施;此外还要在车船税、保险费、过桥费等方面进行减免,如政府补贴等。

4.3 政府扶持

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推动,如基础设施等,所以,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方向来制定相应的配套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应起到推动作用,来消除电动汽车产业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谨慎,政府投资进行规模示范,相关企业才能积极响应。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作,降低风向,促进产业链的建立。政府扶持的做法可以是直接拨款,也可以是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让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5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问题 绿色规划

进入21世纪后,人们普遍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而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脉络中,对工业园进行合理“绿色”的规划,成为重要一环。

1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的特点是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它的主要目标是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低碳经济的突出特点是经济性、目标性、技术性。其中,技术性是低碳经济的主要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建立自然和谐的社会、能够加快实现生态环境、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工业园的“绿色”规划

“绿色”规划中的“绿色”,主要是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事物。近几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气候逐渐变暖、臭氧层被破坏、酸雨、赤潮等自然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洪涝、干旱灾害频发,海啸地震不断,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缺乏、土地流失严重。所有这间接或者直接影响可持续生存的环境状况,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更多的国家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这些波及到了工业中,工业园的“绿色”就应运而生。

工业园的“绿色”规划所秉承的主要思想就是生态、绿色。它主要是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环境保护为根本,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设备,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进行的工业园规划。对工业园进行“绿色”规划,可以在不过度损害子孙后代资源能源的情况下,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 中国工业园区的问题

3.1 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缺乏长远的考虑

中国很多工业园区,在开发之初,并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论证和规划,更没有考虑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园区内产业结构相当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以劳动密集型的低层次产业占据着主要地位,有的园区内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功能分布混乱。这些问题导致工业园区内土地浪费严重、竞争力极差、园内治安较差,员工生活质量不高。

3.2 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中国现在的管理架构主要分为两种,即政企合一模式和政企分离模式。政企合一的模式在园区管理后期往往会限制工业园的发展。而政企分离的模式在园区管理前期往往会造成企业效率低、进度慢等问题。在一些工业园区中,甚至出现了管理的重叠,给企业和住户带来不便。

3.3 工业园区内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中国很多工业园区中,因为第一二产业比例较大,而第三产业和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布较少,而导致了众多环境问题。这些污染主要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高能耗、低技术的工业中。有时在公路上能够清晰地看到高架炉排放出来的滚滚浓烟。水污染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部分工业排放的废水,这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加工,就被放入工业园的渠道中,造成严重污染。另一个是住宅区的水污染,这些都是由于下水道的设计和管理不合理等造成的,严重的甚至影响了整个自来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噪音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噪音,有的企业为了赶进度,昼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和马达发出的巨大声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听力。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还有很多,这也是国家为什么提倡绿色工业园的原因。

当然,当前中国工业园区中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可是足以说明中国工业园区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对工业园进行“绿色”规划已经刻不容缓。

4 低碳工业园区的“绿色”规划

4.1 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模式,它将资源生产的整个过程融为一体,利用物质新陈代谢和再生的原理,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能源的低消耗、低排放、循环利用等。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开采能源。循环利用能源,使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不同于传统的“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工业园因为采用传统的经济模式,造成众多问题。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传统工业园向低碳经济园的转型就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工业园在进行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关闭一些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大的企业,采用新技术帮助园内其他企业完成转型。同时,园区的管理者要对高新科技企业以及新能源企业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低碳企业入驻。其次,治理污染,限制排污量,实行节能减排的政策。最后还要招聘专业的管理人才,完善园区各方面的管理。

传统工业园向低碳工业园的转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有利于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工业园相比,低碳工业园首先要在规划中实现低碳。

中国的低碳工业园在进行规划时,循环经济模式就是首选。工业园区的规划者要将目光锁定在一些低碳环保产业中,在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号召,严格控制各种污染、废气、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对于超标严重的企业进行惩罚,并帮助其治理。与此同时,要注重新能源的生产、新型装备的制造、新型材料的开发等等,利用各种高端技术,减少园区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园区的环境,使人与企业、生态和谐相处。

4.2 合理规划园区的各种系统

一般工业园区的系统主要有:道路系统、物流系统、照明系统、地下水道系统、供热系统等等。

交通道路系统一般有辐射状、网状等等,每一个工业园所在位置的地势、植被、地质等情况都有所不同,工业园的交通道路系统也不尽相同。低碳工业园区在规划时,要依据地势规划,这样能够保证积水的及时流出,同时也可以节省道路修建的成本。同时,要注意保护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还要探测好地址,尽量不在地质疏松的地区修建道路。除此之外,在规划道路时,应该注意园区道路与园外道路交通的连接性,这样能够方便工业园内的人们外出。

工业区是各种大型货物的集散地,低碳工业区在进行物流系统规划时,不应该规划在园中心或者人口较多的地方,一般都规划在园区,或者距离高速路口、货运站较近的地方,这样既能够保证园区交通通畅,也方便货物的运出或运进。

照明系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照明系统,比如老式的路灯,最低耗电量每小时大约0.15度。由于工业园区的电力本身就有限,这样的耗电量使得园区电力更加紧张。所以低碳工业园区要尽量选择LED节能灯或者光能灯、风能灯,这样可以使整个园区的耗电量能够降低3倍,既能够节省园区的电力,又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

地下水道系统在整个园区规划中有尤为重要,很多工业园区由于地下水道设计的不合理,使得整个园区内散发各种难闻的气味,有的甚至是卫生间的味道,整个园区内环境质量相当差。所以在进行地下水道的规划时,一定要准确测量、精确计算、安全施工,保证园区的地下水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园区供热系统多数采取集中供暖的形式,存在着管网的热损耗,对资源是一种浪费。而且传统的集中供热采暖方式,受到供热时间的限制,不能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来调整供热时间,不但给用户造成了不便,而且对能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要大力引进先进设备,推广新型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应用到园区的集中供暖领域,从而使得远程调控更为方便,温度调节更加精准,对于节能减排起到重要的作用。

4.3 处理好废物、废气的终点环节

在工业园区的能源经过多重利用之后,最终会排放出二氧化碳和废物,这些便是低碳中的“碳”成分。在低碳工业园区的规划过程中,处理好这些“碳”是整个工业园的真正意义所在。

众所周知,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一般情况下,工业园都会选择用树林来处理这些碳。在选择树林位置时,规划者要仔细测量、观察所在地的地域、气候、风向等自然因素,保证树林的位置正好能够吸收大多数的碳化物。在选择所要种植的树种时,要结合好更多的自然因素,同时要注意与周围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相适应,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选用不需大量浇灌且容易存活的树木,进一步节约水资源。

在处理废物时,规划者要制定严格详细的划分标准,对于不会产生污染的废物进行掩埋,并在掩埋区域内消毒。对会有污染的废物一般会采用火化方法,然而这种方法要慎用。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能够使整个工业园的碳排放量达到最低。

4.4 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低碳”

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传统的工业园由于成本资金的限制,基础设施的选用和建设多高碳。这些基础设施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低碳工业园区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该选用碳含量较低的新材料或者高科技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技术要求水平高,质量也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保证使用年限,也安全健康。

4.5 积极鼓励倡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

在当下能源紧张的局面下,节能减排任务重而紧迫。工业园区的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加入节能减排的行列,担当起社会责任。

首先,园区企业要积极采取引进先进技术,例如企业的工业用水采用净水设备后,可以直接浇灌草坪、树木,不但降低了污染,而且节约了水资源.。

其次,低碳工业园区的企业要及时对企业内部的设备进行修理完善,保证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污染。同时,淘汰陈旧的设备,积极更新换代,这样才能够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导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最后,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方面的规章制度,还要制定相关的惩罚和奖励措施,保证企业内部做到节能减排最大化。

除此之外,园区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人的主动性。对于园内的工作人员和居住人员进行引导,或者采用一些手段,比如超市不得准备塑料袋,促使人们用布袋或者可以循环利用的盛物袋买东西;也可以减少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茶杯的使用,节省资源。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过低碳的生活,也能够促进工业园的“绿色”进程。

在低碳经济时代,对工业园进行“绿色”规划,既能够保证整个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够使我国早日实现节能减排的指标,从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和谐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6

[中心词汇]西南地域;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地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推进要素有4个,即资本、休息力、技术和消费结构。资本和休息力推进属于消费要素的推进,技术推进属于消费力的推进,消费结构推进是将前3个要素结合起来的消费组织方式的推进。不同的消费结构,代表了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其结果是带来不同的消费效率和不同的产出水平。消费结构主要指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产业结构变化是经济增出息程中所出现的肯定现象。经济增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晋级变迁,而产业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取得新增长的必要条件,产业结构的优化晋级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进程中,产业结构的初级化与合理化是两个辩证的一致体。产业结构的初级化,即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重心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重心,由休息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由低效率化向高效率化演进,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即产业规模过度、供需颠簸、素质提高、联络协调、效应清楚,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初级化的基础,初级化是合理化的目的。产业结构的初级化脱离了合理化,就会惹起产业结构的“空泛化”。招致产业结构演进的发展;产业结构完成合理化后,如不及时向初级化过渡,就会出现产业结构的“时滞化”,影响产业结构晋级,从而阻碍经济增长。因此,研讨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西南地域属于资源型省份,是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开展重工业的重点地域。西南地域重工业的开展,为我国经济开展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被誉为“共和国之子”。革新开放后,我国停止经济体制革新,区域产业结构停止了相应调整,西南地域在建国初期构成的产业结构随之改动,西南地域失掉了工业开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西南地域产业结构调整终究合不合理,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正还是负,本文经过实证剖析,得出结论,西南地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合理的。文章经过对比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促进西南三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处置方案及意见。

一、西南地域经济开展概略

从量的角度来看,西南地域的经济开展反映在人均GDP水平上。1978年西南地域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均GDP区分为680元/人、381元/人、564元/人,依次位列全国第4位、第8位、第5位;2006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均GDP区分为21788元/人,15720元/人、16195元/人,依次位列全国第8位、第13位、第12位,辽宁省下降了4位,吉林省下降了5位,黑龙江省下降了位。在此时期,辽吉黑三省平均经济增长率依次为8.87%、9.23%、7.69%。可见,辽宁省的经济开展水平依然属于西南地域最高的,吉林省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加了与辽宁和黑龙江两省的经济开展差距,黑龙江由于开展速度缓慢,拉大了与辽宁省的经济开展差距。

从质的角度来看,反映在产业结构开展水平上,辽宁省的三次产业比重,1978年为14.14:71.07:14.79,2006年为5.28:65.2:29.51。吉林省的三次产业比重,1978年为29.25:52.4:18.35,2006年为9.71:59.06:31.23。黑龙江省三次产业比重,1978年为23.46:60.98:15.56,2006年为9.31:60.48:30.2。1978~2006年,辽宁省一直坚持着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均是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且分水岭均为1985年。西南三省的一产比重均出现下降趋向,三产比重均出现上升趋向,二产比重出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向。缘由在于革新开放后,我国对优先开展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停止了纠偏,西南三省的二产比重发作了不同水平的下降,上世纪90年代之后,才回归到稳步上升的轨迹下去(见图1)。

二、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

自创葛新元等结构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将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定义为:

Zt=(At-At-1)*Gt (1)

式中:At为t年各产业添加值占当年GDP比重构成的行向量;Gt为t年各产业添加值的增长率构成的列向量;Zt为t年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若增长快的产业比重添加时,Zt为正数,说明产业结构变化是合理的,促进了经济增长,若增长快的产业比重增加时,Zt为正数,说明产业结构变化是不合理的,阻碍了经济增长。

将(1)式两边同时加上At-1*Gt,得:

Zt+At-1*Gt=At*Gt

即:Zt+At-1*Gt=rt (2)

(2)式说明,t年地域消费总值的增长率可以分解为两局部:第一局部,即Zt,产业结构变化局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二局部,即At-1*Gt,可被解释为要素添加、消费力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Zt占当年GDP增长率的百分比(Pt),可以用来解释GDP的增长在多大水平上是由产业结构变化惹起的,其计算公式为:

Pt=Zt/rt*100% (3)

式中,rt为t年GDP的增长率。

三、西南地域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剖析

从《吉林统计年鉴2007》、《辽宁统计年鉴2007》和《黑龙江统计年鉴2007》中选取西南三省1978~2006年的地域消费总值、三次产业添加值、地域消费总值指数和三次产业添加值指数数据,计算出西南三省1978年不变价地域消费总值和三次产业添加值数据,据此计算出西南三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Z值,结果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西南三省1978~2006年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以下特点:

1.从时间顺序来看,1978~1992年,西南三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且Z值动摇的幅度较大,辽吉黑三省Z的均值依次为0.0032、0.0079、0.0077,Z的极差依次为0.013、0.025、0.023,可界定为产业结构调整期;1993—2006年,西南三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且相对比拟动摇,辽吉黑三省Z的均值依次为0.0006、0.0018、0.0004,Z的极差依次为0.0016、0.0132、0.0019,可界定为结构动摇的产业开展时期。两个时期,辽宁省Z的均值相差5.33倍,Z的极差相差8.12倍;吉林省Z的均值相差4.39倍,Z的极差相差1.89倍;黑龙江Z的均值相差19.25倍,Z的极差相差12.11倍。

2.从地域来看,西南三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为正数,说明西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合理的,促进了经济增长。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及其动摇幅度都是西南三省中最小的,1978~2006年,Z值的平均值为0.0019,Z值的极差为0.0129。1978~2006年28年时期,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19次高于辽黑两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和动摇幅度都是西南三省中最大的,1978~2006年,Z值的平均值为0.0049,是辽宁省的2.58倍,黑龙江省的1.2倍,Z值的极差为0.0254,是辽宁省的1.92倍,黑龙江省的1.09倍。在辽宁和黑龙江两省进入结构动摇的产业开展时期后,吉林省相对而言还在积极地停止产业结构调整。从表1中可以看出,1978~1992年间,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动摇幅度较接近于吉林省的水平,均值和极差较大,1993~2006年间,较接近于辽宁省的水平,均值和极差较小,1978~2006年,Z值的平均值为0.0041,Z值的极差为0.0229。

3.从地域和时间两个维度综合来看,计算革新开放后各地域每个“五年方案”Z的均值,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辽宁省革新开放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很快,主要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为“六五”时期,尔后,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时下降,“八五”时期后,进入结构动摇的产业开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动摇在同一水平上。吉林省主要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为“六五”和“七五”时期,“八五”时期后,进入结构动摇的产业开展时期,“九五”时期是主要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产业结构调整出现出幅度大、延续时间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的特点。黑龙江省主要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为“七五”时期,其他时期产业结构变化都较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小,“八五”时期后,进人结构动摇的产业开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在不时下降。

依据Z值和西南三省的地域消费总值增长率,进一步计算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P值,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产业结构调整期远远高于结构动摇的产业开展期。1978~1992年,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辽宁省经济增长的8.66%、吉林省经济增长的14.2%和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13.25%都由产业结构的变化惹起;1993~2006年,结构动摇的产业开展时期,辽宁省经济增长的0.496%、吉林省经济增长的1.889%和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0.504%也是由产业结构的变化惹起的。说明吉林省的经济增长关于产业结构变化的依赖水平较强,同时,也说明吉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合理的,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很大水平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1993~2006年,辽宁和黑龙江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吉林省相差不大,但辽黑两省由产业结构的变化惹起的经济增长的份额较少,也就说明辽黑两省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由式(2)中的At-1*Gt所贡献的,即辽黑两省的经济增长相对吉林省而言,更大水平上是由要素投入和消费力提高所贡献的。

四、结论与意见

依据文中的剖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与意见:

1.1978~1992年,产业结构调整期,西南三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解释力强;1993~2006年,结构动摇产业开展期,西南三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解释力弱。

2.1978年辽吉黑三省的二产比重区分为71.07%、52.4%、60.98%,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88%,产业结构初级化水平处于全国抢先位置,但此时西南三省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所以,产业结构出现出“空泛化”的迹象,产业开展乏力,产业联络不强,产业效益不佳。经过1978~199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期,西南三省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1993~2006年,西南三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产业结构调整期各自有所上升。

3.合理的产业结构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与辽宁和黑龙江两省相比,较大水平上得益于产业结构变化。1978~2006年,吉林省的经济增长率为9.23%,高于辽黑两省,作为经济开展主体产业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也上升了6.66个百分点。1978年,吉林省的二产比重低于黑龙江省8.58个百分点,低于辽宁省18.67个百分点,2006年,吉林省的二产比重仅低于黑龙江省1.42个百分点,低于辽宁省6.14个百分点。说明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清楚,也说明吉林省假设在产业结构变化、资源重新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可以增强技术创新,提高消费力,经济增长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4.辽宁省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六五”时期,前期主要依托添加要素投入和产业内部技术提高来完成经济的增长。1978~2006年,辽宁省的经济增长率为8.87%,慢于吉林省,1978~1992年,产业结构调整期,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仅为8.66%,而吉林、黑龙江两省区分为14.2%、13.25%,说明辽宁省在产业结构调整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应该进一步伐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完成资源的有效配置,添加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