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能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能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情感目标
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
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
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
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
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板书设计】
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内能的利用
2.环境保护的问题
探究活动
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够材料的基础上分析。
【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内能教案范文2
一、主要职能
(一)负责国家及省有关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指令的贯彻实施。
(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云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规章,对辖区内道路运输(含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道路客货运站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以及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等)经营实施行政许可。
(三)制定全州行业发展规划,制定道路运输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建立有关的道路运输管理制度,合理调控运力、安排站点布局。
(四)负责组织运输市场的服务质量、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全州道路运输投诉处理机制,调解运输纠纷。
(五)掌握__州道路运输价格、税收的执行情况,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按分管权限,提出调整和修改的意见。
(六)组织实施重点物资、大宗物资、港站集散物资的运输,组织实施重要节假日旅客运输,组织实施指令性抢险救灾、战备物资运输,并进行监督检查。
(七)根据本州运力与运量情况,按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交通部门提供需求信息,进行宏观调控,组织车辆结构调整和推进技术进步,组织本州的道路运输站(场)规划、布局,组织本行业的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八)负责本州道路运输行业的生产经营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统计、汇总及上报工作,组织道路运输业的各种基本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反馈,开展咨询服务,组织市场调查和预测。
(九)核发、管理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的各种证、牌及票据、凭证、单据等,负责道路运输规费的征收、管理。
(十)负责本州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推广经验交流,负责对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输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工作。
(十一)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指示,对全州道路运输行业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十二)承办州人民政府和州交通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工作职责,州交通运政管理处机关内设10个科、室、大队,下设12个运政管理所。
(一)办公室
1、组织起草综合性的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规划、决议、通知和规章制度等有关文件,并督促实施。
2、负责组织安排有关会议,会议记要,落实和检查会议精神执行情况。
3、掌管运政处印鉴,起草公文、函电,审核各科室以运政处名义制发的各种文件,负责公文收发、传阅、催办及管理。
4、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并负责指导监督各科室档案工作,负责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5、负责日常内部事务处理,协调科室之间的工作关系;督促和检查全处考勤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6、负责全州运政系统信息管理工作,保证电子政务正常运行,负责周期性转存文件和其他各种数据文件,保障文件安全。
(二)人事宣传科
1、负责全州运政系统人事、工资、职改、养老保险、职工福利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人事工作,并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台帐、档案。
2、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结合全州运政系统的工作实际,负责全州运政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管理和纪检工作。
3、做好__州道路运输行业宣传工作,组织完成人力资源的统计上报工作。
4、组织撰写本州交通运输行业和运政系统的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抓好精神文明创建的日常工作;并组织抓好干部职工的素质教育工作。
(三)财务科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对全州运管系统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2、负责全州运管系统的预算、决算编制汇总上报工作;负责拟定年度规费征收和经费使用计划,负责对各县有关规费征收任务的下达。
3、做好票证的计划、管理和领发工作,建立健全领、发登记台帐。
4、做好行业统计工作,按时报送各种统计报表,建立健全台帐。
(四)旅客运输管理科
1、负责贯彻执行旅客运输行业管理法规、政策、规章和全州旅客运输市场的管理,拟定全州旅客运输市场发展规划。
2、按权限对全州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及线路、班次及客运站实施行政许可。
3、负责全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客运站的监督管理。
4、负责全州农村客运的规划和发展工作。
5、负责处理旅客运输过程中的纠纷和投诉。
6、制定和组织实施道路旅客运输应急预案。
7、定期上报和公布道路旅客运输的统计数据。
(五)货物运输管理科
1、负责贯彻执行货物运输行业管理法规、政策、规章和全州货物运输市场的管理,拟定全州货物运输市场发展规划。
2、负责对普通货物和危险货物运输经营实施行政许可,审核上报国际道路运输相关手续。
3、负责对全州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普通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国际道路运输)及货运站(场)的监督管理。
4、负责处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纠纷和投诉。
5、制定和组织实施道路货物运输应急预案。
6、管理和发放特种货物运输准运证。
7、对全州运政系统的基本建设进行规划和管理。
8、定期上报和公布道路货物运输的统计数据。
(六)驾驶员培训管理科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
2、负责本辖区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站)开、停业的审核、上报工作和本辖区汽车驾驶员培训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3、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州汽车驾驶员培训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拟定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站)管理制度,建立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站)档案、台帐。
4、组织实施全州营业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的审核、培训、考试。
5、组织对本辖区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站)的检查,督促其完成交通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按规定权限处理违法办学行为。
(七)车辆技术管理科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法规、政策、规章。
2、负责全州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及强制二级维护制度的实施、检查和协调服务。
3、负责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资质和质量信誉考核,对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质量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检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4、负责组织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的宣传贯彻并监督实施。
5、指导和监督维修经营者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国家、交通行业的维修作业工艺规范,积极推广应用汽车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6、组织对维修质量纠纷的双方进行维修技术分析和鉴定,并对维修质量纠纷进行调解处理。
(八)运输安全监督科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
2、制定全州运管机构关于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的规章制度,督促全州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全面落实“三关一监督”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职责。
3、负责全州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全州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检查、考核和评价,实施对各县(市)运管机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考核评价。
4、组织排查全行业和本系统内部安全生产隐患,并及时提出预防和整改的意见。
5、做好道路运输gps二级监控平台的管理工作。
(九)办证服务中心
1、负责全州道路运输业行政许可事项的业务受理和送达,做好道路运输经营行政许可的统计上报工作。
2、负责全州道路运输证的监督管理。
3、负责办理驾驶员培训学校教练车证制证工作。
4、负责全州营业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的办理、审验工作。
(十)交通运政稽查机动大队(加挂政策法规科)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道路运输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章,并负责做好运输行业普法工作。
2、负责全州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及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查处非法营运车辆,组织专项整治活动。
3、负责全州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中出现的 突发事件、紧急事件的处置,维护辖区内道路运输市场的稳定。
4、负责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审核工作和道路运输案件的复议、诉讼工作以及全州运政系统的法制工作。
5、负责对全州运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督察工作,组织全州运政执法人员、运政协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6、负责运政系统执法人员的资格培训及执法证年度审验工作,查办、催办、督办有关人民群众对运政执法的投诉。
7、负责全州道路运输企业的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工作。
(十一)12县(市)运政管理所
1、负责国家、省、州有关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指令的贯彻实施。
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云南省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规章,对辖区内道路运输(含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道路客货运站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经营实施行政许可。
3、制定本县(市)行业发展规划,建立有关的道路运输管理制度,合理调控运力、安排站点布局。
4、核发、管理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各种证、牌及票据、凭证、单据等,负责道路运输规费的征收、上缴。
5、组织实施重点物资、大宗物资、重点港站集散物资的运输,组织实施重要节假日旅客运输,组织实施指令性抢险救灾、战备物资运输,并进行监督检查。
6、根据本县(市)运力与运量情况,按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交通部门提供需求信息,进行宏观调控,组织本县(市)的道路运输站(场)规划、布局。
7、负责本县(市)道路运输行业的生产经营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统计、汇总及上报工作,组织道路运输业的各种基本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反馈,开展咨询服务,组织市场调查和预测。
8、负责组织运输市场的服务质量、经营行为,价格执行等的监督、检查,调解运输纠纷。
9、负责对本县(市)运输经营业户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10、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和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指示,对本县(市)道路运输行业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11、承办县(市)人民政府和县(市)交通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内能教案范文3
【关键词】中师生;电教基本技能;考核方法;考核标准
师范学校来讲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二是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如何使师生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我们亟待探讨的问题。我校切实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将现代教育技术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坚持把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作为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来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中师《电化教育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电化教学技能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合格的小学电教人才。近年来,为适应教育现代化日益发展的需要,该课程已被国家教委确定为中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相应的各项电教基本技能也被纳入了中师学生必须掌握的各种能力的体系之中,并作为衡量中师毕业生是否合格的之一。由于该课程是一门新设置的学科,如何对学生进行各项电教基本技能的考核与测评,用什么尺度作为考核与测评的标准,进而达到检测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和目的,这就成了《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师《电化教育基础》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各项电教基本技能的训练、考核与评定,既无明确的指标,又无可操作的方法,不单是校际之间检测的标准各异,即是同一所学校,每届考核所采用的标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为了搞好《电化教育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严格把好中师电教人才的输出质量关,探索一种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中师生电教基本技能考核和方法,建立中师生电教基本技能训练体系,也就成了目前中师《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工作和电教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二、考核的可行性
中师开设《电化教育基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掌握各类电教媒体的使用操作方法,而且能够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最优的方式选择运用媒体进行教学,真正发挥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与作用。其学科内容虽然包括电教基本理论和电教技能训练两个方面,但在教学中是以理论作为实践的先导,电教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为学生更好地从事电教实践服务的,它往往通过学生所有的各种电教工作能力而体现出来,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事实上,对《电化教育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而言,基本理论与技术操作是互为一体的,通常技术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理论性。如我们对电教设备的正确操作,就常常赋予一些理论上的注释和要求。可见,对学生进行电教基本技能的考核,事实上是对学生进行电教理论知识的检测。
中师《电化教育基础》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并不直接在小学教学中出现。也就是说,不是知识的再现,而是研究电教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结构的本身就体现了实践性,因此,检验《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也只能是以学生对电教技能掌握的程度来衡量。而学生的电教技能又主要是通过学生所具有的各项电教基本技能素质来体现。显然,建立中师学生各项电教技能考核标准,是保证《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自觉掌握各项电教基本技能的有效措施,是符合学科教学目的的要求的,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也很有必要。
就“考核标准和方法”本身的功能而言,它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达标的尺子,而且也是激励教师与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推动力。近十年来,我们按此标准对毕业生进行有序培训和严格考核,促进了学生电教能力的不断提高,并获得了丰硕成果。在省、地历年组织的中师毕业生电教能力考核中,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45%以上,他们毕业后成为全地区各中小学电教和教改骨干。据县电教馆的统计,目前在全县电软骨干和积极分子中,我校毕业生占98%以上。这些骨干、积极分子中,有的自力更生搞实验,有的潜心教改教研,有的已成为学校电教领导、区镇电教专干,深受当地领导和广大师生的赞许。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先后在全国和各省市的近四十家电教刊物上发表了200余篇论文,其中有30多篇论文被载入《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课程导学与思维训练研究成果集锦》、《电教纵横谈》等电教成果书中,100余篇电教文章分别获国家、省、地、县电教成果奖;我校将历届毕业生的优秀软件制作编辑了《投影教材的制作》、《投影教材制作100例》等10本电教书籍,其中有6本已由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8本分别十次在省、地、县获奖,有90余人次在省、地、县各种电教讲课赛中获奖,荣获30项各种电教教材制怍奖;有7人因电教成绩突出,其中4人被县上授予科技拔尖人才,3人被破格晋升为小学特级教师。它的建立与实施,将使该学科的教学与训练更规范,因而是完全可行的。
三、考核的必要性
《电化教育基础》是电化教育学科领域的基础部分,是由多学科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它涉及到教育和技术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有着鲜明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培养中师学生具有小学电教工作能力是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它与其它学科相比,不仅注重学生电教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电教能力的形成,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能掌握各类电教媒体的使用操作方法,而且能够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最优的方式选择运用媒体进行教学,真正发挥电教媒体的教学功能与作用。
基于该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电教能力,对教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即要在加强该学科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极大地重视学生的各项电教基础实践、训练与指导。要改变以掌握媒体运用方法为目标的单一模式,形成设备操作、教材设计与制作、教学技能训练的多方位技能训练体系,改变以往电化教育与小学教育脱节的现象。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建立一套适合这一教学过程特点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教学要求。学生电教技能的考核标准,就是该学科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完成其教学任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确立,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与评定,而且也是对学科教学及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指标的肯定。它将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树立一个明确的参照标准,以保证《电化教育基础》课的教学可达到其规定的质量要求。
中等师范学校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基地,担负着为小学培养合格教师,输入新鲜血液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教育的改革深化,基础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正日趋现代化,这就要求中师学生能够适应这一社会的历史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有效途径就是对中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进行严格的职前培训,在培训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电教的“三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潜件建设,使他们一走上岗位就能够承担起小学电教工作的任务,组织和带领其他教师积极开展学科电化教学与研究工作,成为小学电教工作的骨干力量,而不再重走以前那种中师毕业生还要经过再深造学习才能胜任电教工作的老路。因此,建立完善的新一代小学教师的电教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法,是培养未来教师实现小学教育现代化的保证。
中师生电教基本功考核标准
一、硬件基本功考核标准(100分)
考核
内容
合格标准
考核项目
扣分细则
扣分原因
扣分
1、幻灯机投影器的调整、操作和简单维修。(30分)
1、能按规定的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操作过程,而且操作熟练正确,图像清晰,位置恰当。
2、会进行简单维修和保养。
1、在3分钟内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5分)
每说错一部分
2分
2、在2分钟内按步骤进行连接一整套幻灯、投影片放映操作过程。(接通电源打开反射镜放置幻灯片按电源开关调节清晰度关电源取幻灯片关反射镜断开电源)。(12分)
每错一个步骤
2分
图像清晰度调节不当
3分
灯片的正反与倒顺位置不当
3分
图像在幕中的位置不当
3分
3、在1分钟内能完成灯泡的换装。(3分)
灯泡不亮
3分
4、在2分钟内能正确处理图像、变形、模糊、暗淡的一种故障。(5分)
每错一种
3分
5、能正确保养机器(五个方面)和幻灯、投影教材。(5分)
每错一个
2分
2、盒式录音机的使用和保养。(45分)
1、能准确迅速地接收所需电台节目。
2、会正确地放音和录音(内录、外录、转录)
3、会正确地调节音量大小,音调高低和声道平衡。
4、能对录音机进行维护和保养。
1、在3分钟内能说出各开关、按键、旋钮的名称和作用。(5分)
每错一个
2分
2、能在4分钟内正确熟练地进行收音、放音的操作。(8分)
有一项操作不正确
4分
3、能在6分钟内进行各种形式的录音操作(包括内录、外录、转录等)(18分)
有一种形式的录音操作不正确
7分
4、能对磁头进行清洗和消磁。(5分)
有一项操作不正确
3分
5、能正确处理轧带和修理损伤的磁带。(9分)
有一项不能完成
5分
3、电视机的使用和保养(15分)
懂得彩电节目预先器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接收与调节任一频道的电视节目。
1、节目预选器各功能的使用(预选开关、频段调节、频道调节、调音器的调节)。(3分)
每错一种功能
1分
2、亮度、对比度、包饱和度、音量等功能的调节。
每错一种功能
1分
3、在两分钟内能接收指定的两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图像稳定清晰,音量适中。(6分)
达不到要求
3分
4、能对电视机进行一般保养。(3分)
有错误
2分
4、录像机的使用和保养(10分)
能正确地连接电视机与录像机之间的连线。能按操作要领播放节目。
1、连接电视机与录像机之间的连线。(1分)
操作错误
1分
2、调节测式卡(2分)
操作错误
2分
3、在3分钟内能按操作步骤利用录像机的射频输出放映一段录像节目,放映效果好,(5分)
达不到要求
3分
4、录像机和录像带的一般保养。(3分)
有错误
2分
二、软件基本功考核标准(100分)
考核
内容
合格标准
考核项目
扣分细则
扣分原因
扣分
1、投影片的制作(70分)
能设计编制字幕片、黑白片,单线平涂投影片、较简单的彩绘式投影片和较简单的复合投影片。制作的幻灯片线条均匀,色彩柔和、构图正确。
1、在1课时内制作一幅玻璃广告粉刻字幕片或黑白片。(20分)
2、在1课时内用单线平涂法临摹一张投影片。(25分)
3、在1课时内用彩绘法临摹一张投影片或一幅较简单的复合片。(25分)
粉层不均匀或过厚过薄
3分
书写不整齐清楚或线条不均匀,构图不正确。
7分
明胶片正面与反面用错
4分
图形线条粗细不均匀。
4分
上色不正确
4分
构图不恰当
4分
2、录音教材的制作(30分)
能用盒式收录机录制电台广播节目,用话筒录制节目,用双卡机复制节目,制作操作步骤正确,制作的教材音质清晰。
1、用盒式收录机录制电台广播节目。(10分)
2、用话筒(机内或外接)录制一般节目。(10分)
3、用双卡录音机复制一般录音教材。(10分)
操作步骤不对,每项
5分
效果差
5分
三、课堂电教基本功考核标准(100分)
考核
内容
合格标准
考核项目
扣分细则
扣分原因
扣分
1、编写小学任一学科一个课时的电教教案,并在课堂上实施。(85分)
要求教案规范,媒体选择合理,使用方法恰当,能完成教学任务。
1、教案规范(25分)
教案不规范
10分
2、媒体选择合理,使用方法恰当(35分)
媒体选择不合理
10分
使用方法不恰当
10分
3、能完成教学任务(25分)
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10分
2、能评价一堂电教课。(15分)
能正确评价一堂电教课。
评价一堂电教课。(15分)
不能正确评价电教课
10分
说明:
1、60分-75分为合格,76-85分为良好,85分以上为优秀。
2、录音教材的制作基本功考核,可与盒式录音机的使用和保养基本功考核,同步进行。
内能教案范文4
一、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的“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应高度注意下列问题:
1.搞好四个方面的研究:①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②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③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④研究知识运用范围,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
2.制定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要课课有目标,整个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根据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目标怎么定?如何学?如何练?如何检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当堂检测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吻合。
3.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分析、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②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现,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③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荷载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是一条暗线,它是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设计学案时,应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进行有机的结合。
4.编排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找到一条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的最佳思维网络,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
5.学案内容的编写: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②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③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④要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⑤。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
二、学案的使用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1.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⑴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⑵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⑶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2.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①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②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③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④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⑴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内能教案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老师们已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改进了师生备课方式
近年来,学校大胆地进行了教师备课改革,教师不需花大量的时间将教案长篇地抄写在备课本上,而是让教师自己选定一本参考教案,花更多的时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上网、查录象、文字资料等多途径获取更全面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已有的教案进行改进,设计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案。老师们可以把事先查找到的知识的相应的网站保留在收藏夹里,上课时直接进行网上搜索。比如:老师在上“秒的认识”一节课时,师生互动,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飞人刘翔吗?(生:知道)。师:刘翔在100米跨栏时,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世界记录,为我们的国家挣得了荣誉。想不想感受这激动人心时刻啊?(生:想)。于是,老师就搜索出了视频,令人激动的画面,让学生们情绪高涨,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改进了学生的预习方式
在老师们布置的家庭作业中总是多了这样的题目:回家上网,查一查有关×××的知识。数学呢,一般就上网查一查某些数学知识产生背景,或者一些知识在历史上相关的一写链接。例如:在学习了时、分、秒之后,我们布置学生回家收集从古至今,人类使用了哪些计时方式;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回家查一查圆周率的相关知识等等。上网查资料,让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其学习真正由课内走到了课外。从而让学生学会处理(塞选)、吸收、汇集、储存信息,学会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加工和创造最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和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现代的教学不仅要学习好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习方式和方法。学生除了在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外,更多的信息要通过书籍、互联网络自学得到。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就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是信息技术。数学教师注重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将教师自做的课件以图片、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教师所设的情境当中,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通过网络和资源共享等途径让学生主动上网查阅资料和信息,然后通过多媒体、实物展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参与能力。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上课教师用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引入,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看课件――这样的引入到处可见。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为了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出示3捆4根小棒表示34,再出示2捆8根小棒表示28,整捆的与整捆的对齐,单根的与单根的对齐,接下来演示把10根单根的捆成1捆放在整捆的下面,使学生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通过电脑演示把计算过程清楚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进位的道理和算理,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节课中,,在建立秒的概念时,老师利用课件出示钟面,一边让学生用眼看秒针一秒一秒的走,一边听那有节奏的滴答滴答声,还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在一秒钟内能完成的动作,这样调用了多种感官真正的去感受一秒钟的长短。(课件:秒的认识)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刘老师在网上收集了很多呈轴对称的实物图片(课件展示),试想,有哪种方式能有这样效果。
5、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组织学生的练习活动,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课件:求面积 平移展示)诸如这样的习题,有了课件就方便多了。
6、课外,师生还可以利用QQ平台,微信平台进行时时对话,大大拓宽了我们的数学课堂。
不难看出,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信息技术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四、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而且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时方式要灵活,对较难的问题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而较容易的问题可独立完成,教师只充当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总之,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合理的运用到课堂中,是实施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只要我们正确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功能,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宏 孙月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0年5月
内能教案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常规;认识
一 、制订教学计划
认真钻 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构、体系、特点,明确教材总体及各分册的教学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
二、备课
1.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授课前一定要写好教案。教案应按单元分课时撰写,应反映一课的总体内容:①教学目标;②重点、难点分析;③课时安排;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⑤教学容量、密度和深广度(包括师生互动内容、时间)安排;⑥主要教法、学法设计;⑦提问和课堂训练的设计;⑧板书、课件设计;⑨作业布置(包括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作业和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
3.要准备好教具,重视发挥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应注重实效。
同时教师要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重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形式。做好课后小结和分析,写好教后记,课后分析或案例分析中要总结经验,反思失误及其原因,寻找对应策略。
三、上课
1.坚持按教学计划开课(可允许作适当调整),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教学。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
2.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以此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预习内容包括:①利用词典(字典)解决字、词问题;②感知整体(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③复习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的旧知识;④找出疑难问题,并能用简单符号做标记;⑤利用图书、网络和社会调查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3.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②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方法;③以对话为教学设计的线索;④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⑤以活动为教学板块;⑥以合作为平台实施教学目标;⑦以链接为手段,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中去。
4.用普通话教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准确、明白、流畅、生动,音量、语气、速度要适当。
5.提倡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板书内容精当,布局合理,有利于促思激疑。字形要工整、规范,能对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要使最后一排学生看得清楚。
6.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教学应变能力。从教学实际出发,能随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7.作文教学要重在有效地上好指导课和讲评课(按前文所述作文教案中的要求实施)。
8.要指导学生记好听课笔记,并对听课笔记作检查、评价。
9.教师要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每听一节课,要记好听课笔记,并对该课作出及时、中肯的评价。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作业的难度、数量要适中,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要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提倡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延伸作业相结合,基础题与开放运用题相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做作业。
2.严格训练,要求作业规范、整齐。字要规规矩矩地写,书要认认真真地读;应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背好,应做的作业一定要做好。
3.课文后的练习一般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内完成(时量控制在15分钟之内)。课外作业主要指:①教材中的选做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题;②《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背诵和课外写作。教师对课外阅读、背诵和练笔,要有布置、有检查。
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要求16 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每次作文,训练目标力求单一、具体。要求45学生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五、辅导
1.充分利用多种反馈形式,掌握学情,及时辅导。
2.辅导要分层次。指导优生要深化知识内容,发挥特长。对中差生要有辅导计划,分析原因要中肯,寻找知识遗漏、缺陷要恰到好处,措施要得力。
3.辅导中差生的形式多样化。大多数的问题要集体辅导,个别问题要个别指导,也可采用提供资料、小组共同学习、同学帮助等办法进行。
4.按《课程标准》要求,切实抓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
5.作好辅导记录。
六、教学评价
1.要重视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率、巩固率和运用率。及时检查教学效果,重视教学反馈。
2.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要注意使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
3.学业评价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方法,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评价和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4.命题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兼顾,难度、题量适中,覆盖面要广。题目要有确定性(考生明白让他答什么,怎么答,答案应以什么形式呈现,不使考生发生误解);思想教育性(作文命题不应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简明性(语言文字简洁明了);开放性(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还应有不致引起争论的确定答案,注重题型更新。命题要与新教材对口,应反映出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估。
七、教学总结、研究
1.每学期期末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分为专题总结和系统全面总结两类。教师在某一教学问题上有较大收获、体会,并对它有独特见解,可写专题总结。系统总结就是对全学期教学工作的成绩、缺点和今后打算作全面总结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