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
【关键词】 量化健康教育 复发性抑郁症 依从性 疗效
依从性是对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1]。复发性抑郁症是一种病因不详,易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因为对疾病特点不了解或受药物不良反应、经济状况等影响,患者往往不依从医生的治疗,私自减药或停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本研究利用量化健康教育方式,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分别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住院的复发性抑郁症患者124例。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1±11)岁;病程11~460个月,平均(96±120)个月;发病次数1~6次,平均(2.9±2.5)次;受教育年限4~17年,平均(9.3±2.5)年。对照组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1±9)岁;病程13~450个月,平均(92±119)个月;发病次数1~6次,平均(2.3±2.6)次;受教育年限5~18年,平均(9.8±2.9)年。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复发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汉米尔顿抑郁量表[2](hamd)评分≥18分,能合作完成健康教育;患者家属同意患者接受至少8周以上的住院治疗。排除器质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智能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2组以上各项及婚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评定工具
(1)采用自制依从性量表评定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程度。该量表分为4个主题、24项,即ⅰ:是否按医嘱服药6项,ⅱ:是否定时复诊4项,ⅲ:对复发性抑郁症认识的程度和健康保健知识9项,ⅳ:日常生活行为和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指导程度5项,量表的可信度cyonbach’sa为0.86。评分标准:①不依从:擅自停、换药物、不定时复诊、无要求治疗的迫切性、日常生活行为不良,3分。②依从性较差:有漏、忘服药及私自减药现象、不定时复诊、对复发性抑郁症认识不足、拒绝接受医务人员健康教育,2分;③部分依从:被动按医嘱服药、定时复诊、对复发性抑郁症能正确认识、接受医务人员健康教育、被动规范日常生活行为,1分;④完全依从:主动按医嘱服药、定期复诊、积极正确对待复发性抑郁症、自觉规范日常生活行为,0分;分数越低依从程度越好。(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各评定1次,并在治疗24周时进行追踪随访评定1次。
1.2.1 试验组:对患者进行量化健康教育,采用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3]中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标准计划进行健康教育,给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根据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及患者出现的问题,由护士长和固定的护师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入院时:首先对患者做入院评估,介绍住院环境及有关制度(服药制度、作息制度、吸烟制度、安全制度等);②住院期:入院第1周,鼓励患者安心住院、配合治疗、增强辩别能力,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入院第2周至4周,特殊治疗(mect)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药物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与应对,睡眠、饮食对疾病康复的意义;服药与复发的关系、复发性抑郁症的主要特点、早期干预治疗的目的、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有效沟通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康复技能训练的意义;入院第8周,如何预防疾病复发及复发先兆表现、服药时间与方法、复诊时间与咨询、怎样适应社会及家庭生活、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对控制复发性抑郁症的作用。方式采取多媒体课件集体授课、个别讲解、小组谈论、发放健康教育小册。
1.2.2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随机健康教育,当患者主动询问复发性抑郁症有关治疗时,则根据所提问题作必要的解释。
1.3 方法
2组药物治疗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但所用的抗抑郁药均为新型ssris类抗抑郁药。疗程24周。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依从性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4周依从性总分及各主题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后8周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24周2组评分均略有回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依从性总分及各主题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试验组依从性总分及各主题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试验组依从性总分及按医嘱服药、对复发性抑郁症认识的程度和健康保健知识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说明试验组患者的依从性尤其是按医嘱服药、对复发性抑郁症认识的程度和健康保健知识项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依从性评分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4、8周2组比较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时,试验组hamd评分与治疗8周时比较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评分明显回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长期疗效及预防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2。表2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量化健康教育是指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每天对患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内容,与之相对应的随机健康教育则是护士事前没有周密的教育计划,凭经验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4]。医院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护士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很多患者对复发性抑郁症的概念和知识匮乏不仅影响其依从性,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造成患者无要求治疗的迫切性,不了解积极治疗的好处和不治疗的害处,甚至认为治疗无效而拒绝接受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和hamd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说明实施量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依从性。
目前对复发性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抑郁药物的应用,而良好的依从性对保证疗效有着重要的作用。依从性属于行为科学范畴,表现为人们对所要求做的一件事,所采取的相应行为及其程度。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依从性必定受到客观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依从性得分比治疗前低(p<0.05),但明显高于试验组,可以肯定虽然医院内的环境不同程度地约束了患者的依从行为及其程度,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实施量化健康教育是提高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依从性、保证药物疗效的重要和有效手段。治疗24周后2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和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或<0.01),但较治疗4周时均有所回升,提示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患者入院到出院这一阶段,必须将其延伸到医院外,贯穿于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终身教育中。
【参考文献】
1 朱凤艳.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国外医学精神学分册,2000,27:156.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20223.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2型糖尿病;血小板分布宽度;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3(c)-0166-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on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the type 2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medicine and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and one by one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pathway. 1,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s of diabetic knowledge,FBG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and 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 of glycated hemoglobin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1,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s of diabetic knowledge of pati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s of FBG,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path;Type 2 diabetes;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Intervention effect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表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与无血管病变者相比,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升高[1]。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指出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下降[2]。血小板活化与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糖可抑制血小板活化,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3-4]。近年来,健康教育路径逐步在临床应用,通过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能使教育的内容具有针对性、连续性和计划性,让患者有一个逐渐接受知识和参与的过程,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本研究旨在探索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后对降低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影响,为降低或减轻心脑血管并发症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5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36~84岁。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30岁;③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能看懂或回答问题;④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便于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有严重并发症者;②合并影响血小板参数的疾病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疾病、理化因素抑制骨髓、脾肿大等疾病;③服用影响血小板参数改变的药物者,如肝素、抗甲状腺素药物等,阿司匹林除外;④不能留取血标本等其他情况无法完成实验者[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5例,初中、高中20例,大学及以上例5例;有血管病变患者3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3.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3例,初中、高中19例,大学及以上8例;有血管病变患者3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入院后按疾病常规进行,一般在患者入院或出院时完成,患者有疑问时可咨询医务人员并给予以解答[6]。实验组采用自行设置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和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评估,结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由主管医生和护理组长共同制定常规结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7]。
1.2.2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
1.2.2.1准备阶段 项目负责人组织科室全体医务人员会议,介绍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明确科主任、护士长、护理组长、主管医生的职责和任务,以取得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制定糖尿病患者健康问卷调查表、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问卷调查表、出院健康指导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实施表、糖尿病患者信息登记表、主管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监测表。
1.2.2.2培训阶段 组织科室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方法、评估方法、表格填写等,组织学习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对参与项目的医务人员进行反复培训和指导,做到能熟练掌握健康教育路径的每个环节。
1.2.2.3实施阶段 责任护士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原则、运动、治疗、自我监测、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知识、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等贯穿在健康教育路径中,常规设定住院时间10 d,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加减,由责任护士每天按照路径表的计划和内容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执行后签名,并每天针对昨日学习过的内容简单进行评估,加深患者的理解和记忆,随时解答不明确的问题。出院时责任护士发放一份爱心随访清单,详细记录出院所带药物的名称、用法、时间、剂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饮食和运动的要求,科室、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联系电话,出院后血糖自我监测记录表、复诊时间等[8]。表1为参照相关研究[6-7,9]而自行设置的健康教育路径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1、3、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空腹血糖、血小板分布宽度,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知识水平评价采用自行设置的糖尿病知识测试表,该量表共20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血糖控制情况根据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进行评价(空腹血糖≤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10]。血小板分布宽度的评价通过观察教育前后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否较前降低和降低的程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识水平的比较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教育后1、3、6个月实验组患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水平的比较
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1个月,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教育后3、6个月,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教育后3、6个月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小板分布宽度的比较
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教育后3、6个月实验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日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呈上升、年轻化、城市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阻止糖尿病病情的发展,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11-12]。血小板形态及功能异常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而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升高能特异性说明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13],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14],因此,降低血小板分布宽度能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或减轻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中,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评分均较低,表明大部分患者糖尿病知识缺乏,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了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常规健康教育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考虑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短时间内血糖的控制主要受药物等综合治疗的影响;健康教育后3、6个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有下降,且明显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接受一系列有计划、针对性、连贯性、内容完整的健康教育,弥补了常规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内容不完整性等不足,同时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使健康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从而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遵医行为,有效持久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而降低血小板分布宽度,最终达到了预防、早期治疗和减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目的,可延缓糖尿病疾病进程、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节省费用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5]。因此,本研究提示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是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对糖尿病专科护理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晶,赵敏,于素云,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1):58-59.
[2]唐建东,李清楚,康志强,等.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1, 27(3):267-269.
[3]葛繁梅,高延慧,高雪梅,等.2型糖尿病血小板活化与血糖的相关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09,15(5):213-215.
[4]葛利丽.活化血小板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1620-1621.
[5]丁婉芳,吴超勇,谢李杰荣,等.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0,16(15):32,11.
[6]付阿丹,鲁桂鸣,杨静,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A):3268-3270.
[7]广跃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的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105-106.
[8]邓洁清.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3):860-861.
[9]袁衬香.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111-112.
[10]项坤三,杨文英.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7:6-9.
[11]逮振想,何志勇,魏红.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6):445-447.
[12]田野.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4(8):37.
[13]梁红英,张淑玲,司徒瑞娴.血小板分布宽度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44-45.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3
【关键词】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晓率;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8―01
品管圈简称QCC,品管圈活动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健康教育是运用教与学的理论,增进人们的健康知识,从而使人们自愿采取健康的生活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健资源,最终达到改善人们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我科年轻护士较多,由于年轻护士的沟通能力及经验有限,因此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受到限制。此外,各个患者间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理解能力等也会影响到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为此,我科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开展以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水平及患者知晓率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一般资料 我科护士25人,学历本科7人,大专10人,中专8人副主任护士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7人,护士12人。
1.2方法
1.2.1 品管圈培训 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了解运用于护理工作中的方法、流程、目的和意义。
1.2.2 组圈 护理人员自愿报名 有10名自愿者组圈,通过圈会讨论确定圈名“天使圈”,选出圈长,制定活动课题及时间,由圈长开展圈员活动,每周活动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讨论解决一个主题。
1.2.3 选定活动主题 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及确定活动内容,根据活动内容的重要性及圈能力,10名圈员分别不记名评分,按照总分降序排列,及《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水平及患者知晓率》确定为活动主题。
1.2.4 调查方法 共同讨论,分析护士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科室自行设计护士健康教育现状调查表及科室健康教育知识考核,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运用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
1.2.5 确定目标 2013年8月患者对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62%提高到85%。
1.2.6 制定计划,采取具体措施 制定完善的计划书后,各品管圈圈员在圈长及辅导员的带领下按照计划内容,认真落实。品管圈圈员分别收集健康教育知识,共同分享,建立健康教育文件夹,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有效方法,适合科室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品管圈小组动态,护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等。科室各品管圈圈员在圈长及辅导员指导下,做好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工作,落实晨会提问及科内考核等。
2 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62%,活动后86.1%,较之前提高。
3 结论 健康教育对护士工作非常重要,对患者康复也有重要意义。如果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欠缺,水平有限,常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术后康复。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也不能取得患者的全力配合。由于护士在学校时学到的健康教育知识有限,上岗后缺乏全面、系统、规范化的培训,学习机会少,护士自身对健康教育的知识认知度较低,很难有效指导患者。而品管圈活动通过对现状的调查,护士健康知识考核,进而确定主题、制定目标、提出对策、采取措施、效果确认、维持效果。品管圈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计划,采取措施,当实施的对策生效后,将新做法作为标准修订,制定指导性文件、有效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教育和考核,形成长效机制,长期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品管圈活动不仅使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快速提高,尤其对年轻护士的意义重大,还可使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提高患者对护士所宣教知识的知晓率。
参考文献 :
[1] 马春远.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90.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4
【关键词】 手术室;健康教育;护理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手术,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我科通过对手术患者采取有计划、有意义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健康教育
1.1 术前健康指导 ①首先进行术前访视,时间放在手术前一天,时间一般为10~15 min,根据手术通知单由巡回护士深入病房,查看患者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社会关系、文化水平等,然后到患者床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做详细的讲解,说明目的,态度和蔼,注意表达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心理压力,减轻手术治疗给其带来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指导患者主动配合麻醉和手术等,另一方面对了解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留存相关客观依据,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1];②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注意事项、手术环境,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间的布置、先进设备、手术的目的及相关知识,麻醉方式与手术的关系,手术过程、参与手术人员的组成,介绍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手术经验等,同时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③讲解术前禁食的时间及更衣、备皮的重要性,术前充足睡眠和排空膀胱的意义;说明术前禁食、更衣、备皮的重要性,留置各种必要管道的目的,某些术前药物注射后的感觉等,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在心理上能够对手术带来的各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加强护患之间的合作,消除其顾虑,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态。
1.2 术中健康指导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了解患者的需求,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和疑虑,减轻其恐惧心理,缓解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紧张与陌生感,巡回护士应陪伴患者,同时做好解释工作,采用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给予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支持,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怀,有安全感。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术中输液、输血通畅,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和减少体液的丢失,全程陪护患者,做好护理记录;安置手术的必要性、目的所在,指导患者如何配合麻醉,麻醉后约束肢体,置肢体于功能位,避免坠床,使患者感到舒适,最大限度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缝针、器械,保管手术切除标本等,这样可以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患者在手术室陌生的治疗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关怀和指导,从而在各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下配合手术治疗。
1.3 术后健康指导 手术结束,巡回护士送患者回病房,给患者接好各种引流管,根据麻醉要求摆好,根据各种手术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全方位的护理,说明该的意义和目的,交待注意事项、进食时间、活动时间等[2],如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术后要去枕平卧6~8 h,暂禁食,胃肠道手术需按医嘱进食等,详尽细致地教会患者及其家属使用镇痛泵的方法,解释放置各种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术后制动的目的以及手术切口的护理等;术后48~72 h到病房随访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疼痛及感染情况,征询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不满意之处,填术室整体护理反馈表,收集有关手术操作、麻醉、手术、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的资料,从而对手术期护理做出客观评估,通过及时有效地术后随访,有助于评价术中护理效果,能尽早发现和杜绝手术护理并发症,对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指导患者早日康复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2 讨论
通过积极探索手术室健康教育,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努力提高健康教育语言艺术的能力和沟通技巧,解除患者对手术的精神负担,能客观地对待手术,增加手术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工作能力等方方面面,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手术室护士要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强护患关系,使患者在各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5
关键词:糖尿病 综合方式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41-01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者绝对不足以及靶细胞敏感性低导致的糖、蛋白质以及脂肪和继发水和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长久患病会损害患者的多个系统,应激或者重症时可引发酮症酸中毒以及其他急性代谢紊乱[1]。该病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如何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地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综合方式健康教育以及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将2008年7月到2012年06月我院收治的就诊糖尿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健康组各90例。传统组患者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5.1±5.7岁,文化程度:初中14例,小学22例,文盲54例,病程0~12年;健康组患者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4.8±4.6岁;文化程度:初中12例,小学26例,文盲52例,病程0~13年。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式。
1.2.1 传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
1.2.2 健康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有效的个体化针对性健康教育方式。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对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自我监测等知识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进行现场的示教;对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针对性的回答患者的问题,并开展有奖问答等多种活动。小组教育:以病房为单位播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录像,并间断性组织患者进行交流,有效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护理的信念。个体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遵循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原则。模拟饮食搭配和食物示范,有效的指导患者进行标准体质质量的计算以及科学合理的进行膳食。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多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采用综合方式健康教育患者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明显比传统健康教育患者要低,患者更好的掌握疾病相关的知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治疗依从性低血糖认知血糖监测尿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方式常规组78(48.75)97(60.63)65(40.63)77(48.13)105(65.6)89(55.63)健康组134(83.8)152(95.0)160(100)142(88.8)150(93.8)148(92.5)P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综合健康教育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能积极主动的调动以及激发患者的主动能动性,患者从不知到认知,能有效的提高的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有效的减少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病情的恶化,明显的降低了患者经济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2]。
综合方式健康教育能了解家族性以及遗传性患者进行充分的了解,有效的掌握怎样保持标准体质量,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以及加强锻炼,进而可以遏制糖尿病的发生。对于老年人和肥胖者以及有糖耐量降低的人群,鼓励其积极的参加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的控制饮食以及加强运动,保持营养平衡,积极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明显的提高疗效,增强患者自我保健以及防范风险的意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以及社会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
[1]付阿丹,鲁桂鸣,杨静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68-3270
[2]银鲜雄.临床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9):30-31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范文6
摘 要: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成人住院患者40例作为健康教育组,另外选取门诊诊治的哮喘患者40例作为问诊诊治组;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组进行4个学时的哮喘健康教育,门诊诊治组未进行系统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哮喘疾病知识问卷和用药依从性问卷,分别测定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6个月的一般情况、哮喘知识掌握程度和用药从医性等。结果:①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组与门诊诊治组在知识掌握、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健康教育组在健康教育后哮喘知识知晓程度和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哮喘知识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对于稳定病情,促进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系统健康教育;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达3亿,中国哮喘患者约3 000万。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哮喘患者的病情;而治疗不规范,哮喘极可能致命.中外医学研究,2011,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