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信息化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信息化前景范文1
中图分类号:[S-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9-0048-49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带领着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经济也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的基础经济,通过信息化发展也有效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已经逐步转向了高效、节能、环保,信息化、现代化的农业,并且也进行了逐步的完善,有效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
1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这些技术手段有效实现信息的流动,以信息流动拉动物质的流动最后再带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步入信息化社会。农业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工具将农业相关的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并且在进行生产时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不断的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经营的水平,有效的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帮助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全面性、规范性,通过这些传播工具准确有效应用在农业领域当中实现信息全面覆盖。通过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农民可以实时获取相应信息,根据资源存在的差异性来进行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2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1农业信息化提升农业产业结构
一方面农业信息化的实现有效帮助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全面了解農产品市场的信息,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支持。现阶段农村地区交通网络发展较慢,农民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到市场上的相应信息,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发展的建设。而农业信息化有效帮助农民获取信息通过建立信息网络获取到信息资源,同时通过对于资源的了解而及时的做出调整的政策去调整生产结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也可以解决在结构调整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在进行农业调整时农民不具备这些生产和管理技术。在此应强化农业科技的宣传和推广,让农民能够利用高科技来进行农业的生产,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很多农业智能系统,包括对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在进行调整时所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保障。
2.2农业信息化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通过农业信息化能够使得农业发展过程当中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了整体的利用效率。在进行生产时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协调,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解决成本较高和时间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发达市场经济作为前提,在市场当中的农业活动将会以相应的信息作为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阶段通过信息化的联系减少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风险有效的增加了经济效益。农业信息化其所具备的特点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也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可以将信息和知识作为全新的要素投入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渗透到每个环节。此外,通过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采集市场的信息并对其综合管理为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指明了方向,加强了生产活动流程的衔接,拓展了产业链,也可以及时的进行预防和管控,规避风险,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2.3农业信息化完善服务体系
通过建设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继续推动农业不断朝着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发展,同时也利于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产品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激烈,市场上多种变化时刻出现,这就使得农业在生产过程当中必须要及时有效地获取到市场上的信息才可以及时做出判断了解市场的走势。而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为农户进行生产提供了信息可以精准掌握市场的走向,有利于农民开展生产活动。另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得政府可以在网络之上获取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政策为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科学引导农业的生产方向,保障农业经济稳定运行。
2.4推动技术发展增加销售渠道
农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借助科技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的发展,而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建设中积极进行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这样可以帮助农民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了技术能力,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当中科技让农民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农业信息化的关键作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技术更新、科学管理、市场推广等这些层面,而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来看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及相应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生产销售阶段也需要技术的支持才可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因此可以看出新型的技术信息应该及时的传递给农户,推动技术更好地应用使农民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知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存在着瓶颈甚至销售渠道也很单一使得农产品滞销影响了农户的收入以及从事农业的积极性,通过利用农村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一些网站和网上宣传的方式农产品的信息,帮助農产品扩大了销售的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信息化下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3.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借助一些设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一些灌溉设备等可以解决一些农作物种植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问题。当地政府做好资金的投入推进网络信息化走进农村向农民进行宣传,农民了解这些该如何使用。其次是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从这些平台之上讲解,农民也可以有效地获取信息帮助农民学会操作这种技术平台,在进行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服务。另外当地政府也需要完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加大交通、文化、卫生等设施的建设实现农产品的有效运输,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政府也需要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和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便于农作物交易,在网络上可以进行。另外也需要建立立体式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并行销售。
3.2做好人才培养
农业信息化已经具备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在此情况之下也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育,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熟练的掌握这些技术平台。并且目前很多农村人口逐步流向了城市,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甚至一些地方只是剩下一些老人,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农村信息化的进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留住劳动力,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当地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那些有能力的青年留在农村,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这些知识和信息化的技术,引导农业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当地政府也需要开展一些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农民掌握这些信息技术知识,有效推动农作物的生产。
3.3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
要想真正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就需要让农民具备信息化服务的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去引导农民科学有效的生产。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当地信息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推广信息技术,加强应用,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农民及时的获取信息来统筹规划生产工作。在农村信息化过程当中,也需要将一部分的劳动力从生产中独立出来来负责产品和市场信息的收集,制定一些切实有效的市场多层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其奠定基础。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以及融入了互联网+的理念,借助这些信息技术可以从网络上及时的获取信息。在农村提供了图书馆广播的服务,就更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前景范文2
[摘 要]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走向信息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方向不仅仅能够有效加快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加速农村的城市化速度,保证我国各个企业的农村更快的走向小康社会,以全面提高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因此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据调查显示,新环境下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尽快找到相关的解决对策,才能够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 新环境;农业;信息化进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91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04- 03
0 前 言
信息化进程在农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够更好的造福于社会的人群,带动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实际上在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开展和推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就是缺乏相关的人才、设备落后以及缺乏良好管理等,本文重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找到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进步。
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实践
1.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概念,一般在其表面上观察,主要就是指信息和知识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以及农业发展的动力。还有就是信息和技术成为农业结构发展中的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总而言之,农业信息化进程中不仅包含计算机,还有电子技术、通信以及观点和遥感技术等多项内容。但是在其内部了解其概念,也能够看出,农业信息化主要指的就是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作为代表的最新生产力,以此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1 ]。
1.2 农业信息化的实践
时至今日,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和高层领导都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开展了农业有关的各项活动。甚至到了2016年期间,我国依然有很多省市的农村地区开展和实施了“推进农业信息化、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口号,带领农民改变原有的生活,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加强其信息化使用的能力,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还需要全面落实其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的工作核心,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拓宽农业发展的领域,找到最新的发展途径,以此更好的提高农业发展的竞争实力,建设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农村[2 ]。
2 新环境下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主要指的就是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以网络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的劳作,实际上高科技的使用不仅能够更加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农业发展中的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还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智能化工具进入农村,以智能化作为主要代表,进入到最新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由此可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目前农业进步的关键基础,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信息设备落后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其信息化发展能够更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时代的要求,其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只有保证设备的全面性,才能够在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但是在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中,很多地区的设备尚不完善,这也是由于我国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因此信息基本设备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的需求,特别是在很多偏远地区,农村的基层设备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还有就是由于我国农村的数量比较多,土地相对来说分布较为分散,因此其自然条件也存在着差距,这也导致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成本比较高,因此想要保证农村走向信息化还有着一定的困难[3 ]。
2.2 技术人才缺乏
在我国很多农村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人才输出,却没有输入,主要指的就是很多农村的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唯一的目标就是离开农村,但是却很少有学生想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因此农村的很多人才都流散到城市之中,造成农村技术人员的稀少。同时由于农村信息化建O投入非常大,但是人员收入却并不理想,还需要承受风吹日晒的痛苦。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农村的生活非常辛苦,更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在农村的发展之中。所以这也直接导致农村信息化发展中技术人员的缺失[4 ]。
2.3 政府管理薄弱
在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政府部门都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投资者,因此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其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在很多西方的国家中,政府都会指派专业的人员和部门对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其政府在整个工作中能够根据国际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属于农村发展的专业信息,帮助农村人口在信息化进程中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我国的社会中,有关农业方面的部门非常多,这其中却没有对信息化专门进行管理的部门,这就造成农业信息资源被分割,造成资源的流失,而仅有的信息资源也难以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正常使用和发展[5 ]。
2.4 知识水平较低
在我国农村的社会中,很少有城市人口和大学生人口能够毕生致力于农村的建设之中,即便是有一部分人愿意在农村长久的工作,其数量之少也难以满足农村信息化发展对于人员和技术的需求。所以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人员还是农民,但是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当前我国农村的落后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因此这样的循环直接造成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渠道,导致信息技术的开展速度缓慢。还有很多农村由于其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因此农民对于最新内容接受的能力也比较差,这也造成信息化难以进入农村人民生活之中,影响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3 造成农业信息化进程问题的原因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历展中,我国都是以农业而出名,直到现在我国虽然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已经跻身于世界全列,但是我国依然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这一名称的提出也为我国在社会中奠定了基础,而同时农业在我国也成为人们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内容。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想要解决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重点了解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3.1 信息利用能力薄弱
据目前我国农村的情况来看,虽然每年我国农村中都会呈现出很多农业科技成果,但是却没有被广泛的使用,这也是造成信息化进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的使用能力较弱,造成这一原因的背景就是上文中所提出的农民知识水平较低,获取知识途径较少造成的。因此很多农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这也给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只要种地就能够赚钱。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不可靠,因此信息化即便是出现在农村的工作和生产之中,也会由于其利用能力薄弱造成后期发展受到阻碍[6 ]。
3.2 信息网络效应较低
在我国农村社会中,农业生产和经营,实际上属于规模比较小的一项产业,这一点在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就直接导致了农业信息网络效应低下,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还有很多地区的农村由于本身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其网络效应低下,农村人口很难意识到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其农业生产的规模。这一现状也造成我国农民收入受到影响,而一旦农民在信息化环境下收入降低,就会直接对信息化的信任程度降低,甚至不会再一次使用信息化,这也是网络效应比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造成信息化难以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
3.3 信息使用成本高
针对农村的发展来说,任何最新技术应用在生产之中,都需要保证其根本的经济利益,低投资、高回报是农民非常需要的最新工作开展方式。一旦需要高成本的改革农民工作方式,则大部分人会选择延续原有的劳作方式。凡是信息化在开展初期其硬件的成本需求比较高,在农业趋向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计算机获取农业的信息。这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国的农村社会中,很多农民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在软件和硬件需要资金都比较高的条件下,很多农民会拒绝使用信息化技术,同时也是由于成本问题,网络在农村还没有得到普及,因此,农民在信息获取方面的能力非常落后,也很难意识到信息化的有效作用。
3.4 信息服务质量较差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农村发展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所以在农民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其基层人员对于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能力都比较弱,这也导致整个信息网络体系都并不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即便是想要使用信息化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很难得到全面的信息。还有很多农民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因此在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中,很难辨认出虚假的信息,一旦信息出现问题,或者是信息延迟,就会直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新环境下农业信息化进程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在这其中不仅仅是工业的发展,农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良好的提高,因此我国的农业也逐渐融入到最新的全球化发展计划之中。在信息化的大潮下,信息资源的使用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其应用在农业发展之中,也成为了农业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解决其中的问题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网络在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中,是实现农业信息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保障,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农业信息的设备不是十分完善,很多农业的信息网络都没有建成,所以想要保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其信息网的建设成为首要任务。还需要农村能够加大资金筹集的力度,对农业科技进行良好的投资,完善农村信息网,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发展,以此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需要保证能够在有效的资金使用范围内,达成最大的信息化发展效果,避免资金的浪费造成农村人员的不信任感。
4.2 培养一线人才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想要保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招收和投资力度,保证在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加快技术人才队伍的推广,保证人员能够在农村建设过程中拥有最大的发展空间。并且还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对于技术人员进入农村工作给予较高的回报,保证其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力,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4.3 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基本的法律,对信息化建设提出合理的要求,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展和进行。同时通过财政和金融制度的调节,创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以此调节最高的收入和分配格局,有效提高农民的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在经济利益上为农民做出保障,这样农民对于信息化的信任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同时还需要在农村建立起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保证信息化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4.4 保护知识产权
社会上所有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农业信息化也是如此,只有保证知识的创新,才能够把科学成果更好的应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之中。因此想要达成这一目标,还需要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对信息化建设中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避免居民知识产权遭到侵犯,以此引导和鼓励农民在信息化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保证这一道路能够越走越宽。
5 结 论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加大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状况,并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但是想要保证农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还需要关注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够在最新的环境下,促进农业的改革和进步。本文所研究的结果能够看出,想要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还需要在人才培养、政府和知识产权等方面重点管理,时刻关注农业信息化的进展状况,以此更好的带动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超,李哲敏,孔繁涛.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优化[J].农学学报,2014(6):107-111.
[2]孙学文,包金龙.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3(11):26-29.
[3]杨勃桠,李巧云,关欣.湖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0):205-209.
[4]来武新,李善民,周帮国.宜都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37-342.
农业信息化前景范文3
关键词:农业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SL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13-1
0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智能化信息技术从7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运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
1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农业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类技术的总称。它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施用技术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加速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是现代信息科学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内部需求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2 我国农业知识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尽管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但整体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信息意识不强,对农业科技的了解比较少。我国目前已有的信息设施,尚未在农业知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源在于,我国农技人员及广大农民不会使用计算机,信息意识差。广大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落后,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农业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真正做到使农业发展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上来。
3 我国农业知识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府在农业信息技术及农业信息化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能不到位,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方面,没有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的功能。二是职能错位,政府承担了许多本该由社会力量完成的工作。三是政府缺乏对信息化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其次,农业信息采集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兼备农业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农业信息服务面窄,实用性不强。为了解决我国在运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数字农业理论体系。
4 数字农业理论体系的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突破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数字农业是21世纪提升农业产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字农业将有力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增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同时,数字农业是环境健康的要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数字农业研究已初有成效,澳大利亚、英国、丹麦等国家都颁布了严格的环境法律。在我国,从事农业研究的人员首先开始了“数字农业”研究。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共同取向和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必由之路。数字农业具有几个显著特点: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多维网络信息系统;多源、多比例尺、多分辨率以及数据集成的网络信息系统;面向全社会公众开放的网络信息系统;农业运行机制的全面数字化。
5 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具体途径
建立涉农服务网站,充分考虑农民使用,充分考虑农业增效,充分考虑农村发展。完善农民信息素养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培训,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科技传播的带动,注重信息技术环境下科技推广政策的引导。推进农业信息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建设;国际间农业信息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机制建设;引导和支持非政府农业信息机构的发展;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
6 结束语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大致经历和发生了三次比较引人注目的农业技术革命。以拖拉机等农机具为标志的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以现代遗传学理论等为标志的生物和化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将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各个层次和环节。农业技术革命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本文就农业知识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展开了相关探讨,首先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做了相关梳理,然后分析了农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了我国农业知识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数字农业理论体系的设想,并基于数字农业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具体途径。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获得了对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前景的一个基本认识。希望能对日后的农业信息技术工作的开展,起到微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杜新民.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 2005,12:11.
[2] 周国民.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农业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李道亮,丁娟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的设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2):14-18.
农业信息化前景范文4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问题,政策措施,现代农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追求的重要目标,特别是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利用后发优势,享受世界现代工业和农业信息化带来的成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问题依然突出。自1996年“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开始运行,到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初步建成具有较强技术支持功能的信息网络中心和国家农业核心网站,全国农业网站总数已达2200多个;农业部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和国际农业生产贸易信息系统等,全国蔬菜市场经济信息服务系统运行良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等,县、乡级农业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全国已有7000多个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机构,占乡镇总数的18%。另外,我国广播电视和通讯业的迅猛发展,使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部分乡村开通了因特网,为农民直接通过综合信息网络来获取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奠定了基础。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不足。长期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不足、信息服务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
(二)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没有很好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问题,使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由于大量的农业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消费者“搭便车”心理及存在交易成本等特征,自发的信息市场难以使农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需政府进行信息投入和对信息市场进行干预,并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业信息服务。但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补贴、支持和有效监管机制,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不足,许多农业信息产品没能及时得以推广应用,信息市场竞争无序。当前我国各地开发的农业数据库大都自定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互通互联性差,不适应网络化时代数据共享的需要。
(三)农业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信息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四)农业信息人才匮乏。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少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农业信息专业库数据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信息系统等的开发总量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二、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应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一是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由于大部分农业信息具有社会公共物品的性质,应由政府主导和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建设农村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重点整合并传播农业技术、市场供求、价格、气象、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预见性。目前,发达国家无不投入巨大财力来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均投人大量财力开展农业网络系统建设。美国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了庞大和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收集、分析和农业信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投资5300万美元建设一个大型涉农网络项目,欧盟委员会2004年投资5200万欧元推进25个成员国之间的网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英国也投资2.4亿英镑支持网络研究项目。发达国家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投资主体地位,有效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同时,我国还应发挥市场的引导机制,积极利用民间投资,允许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信息协会和农户等投资信息化建设,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信息投入体系,解决财政投入不足问题。二是逐步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国外经验表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顺利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日本政府注重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卫星遥感通讯设施、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网络设施建设。其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韩国也比较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目标。如,设立作物基因资源、作物育种和动物改良等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和管理新物种、海外种质资源信息,这些数据通过信息网向大学和研究所提供,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共享物种资源信息。美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该系统覆盖美国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和大量的农业企业、大学等。目前德国的农业网络系统已遍布各地,农业信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德国的13个联邦州都可通过农业文献信息中心系统得到该中心的库存文献资料。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的现状,需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中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经济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尽快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逐渐完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农业信息化前景范文5
关键词:营口市;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6-019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6.095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时期,是国民经济中弱质、落后产业,经营场所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生产手段的落后性,对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较大的阻碍,这也决定了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随着营口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和农业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设信息化、标准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势在必行。
1 目的及意义
我国农业现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农业部门、科技部门、各涉农单位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正逐步提高,并积极探索本地区的农业信息体系如何向广大农民、合作社、示范基地、农企提供更加有效地服务。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促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产与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是新阶段农业的新的使命。搭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开展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搭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建成一批信息化示范站和示范村是“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中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要求。可见,农村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农民的重要手段。
营口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区位、资源、农业产业化三大优势,并以“三水”(水果、水稻、水产品)著称,是国家无公害水果和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水产品年产量多万吨。“营口大米”“营口小米”“盖州苹果”“营口海蜇”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国内较大的种养殖基地,客观上对市场信息更加敏感、需求更加迫切。由于获取、存储、传输等手段导致的信息不畅、消息不灵则制约了本市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级市纷纷建立信息中心,搭建农业信息平台,这些农业信息网站的发展与壮大对当地农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营口市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平台的建立,现主要依托于“营口科技信息网”,并于“营口益农网”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营口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完善“营口市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营口科技信息网”是营口市科技系统政府门户网站,由市科技局主管、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承办。多年来对营口市科技动态信息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科技工作网上办公等发挥了重大作用,先后多次被营口市政府评为“十佳网站”。“营口益农网”是市供销社主办的公益性网站,积极开展信息服务“三农”工作,对促进我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站被评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示范单位。2008年下半年全面启动的“营口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由市委组织部主管、市远程办和市广电中心联办,现已建成覆盖我市全部乡镇、村终端站点565个,利用视频系统定时为农村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培训。三套系统同时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纵向有市、县、乡三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市级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为主体;县级信息采集、整理为基础;乡镇、企业、农户信息提供、反馈。横向有涉农单位、涉农企业、宣传媒体、金融等部门参加,及时反馈农企和农民的信息需求,形成了一个综合、立体、高效率的农业信息体系,各级农业科技信息机构立足自身特点,宣传本地特色农业,引导、帮助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专业大户宣传自己的产品。该平台的运行,将运用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现代科技服务手段,进行信息收集与、开展市场分析预测、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和农业专家数据库,经过资源整合,通过声讯、视频、网上农展等系统功能,努力提高涉农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该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包括:(1)提供普及性农村公共信息,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动态信息、政策法规、农产品价格行情及市场需求、气象信息、各涉农单位公开的需要让农民了解的各种信息等。通过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系统,农民可在家里就能获得简单便捷的服务;(2)提供农业技术含量高、可供技术成果转化的科研成果以及针对农业生产、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信息。通过完善视频服务网络,开展视频点播服务;(3)提供网上互动交流,对农民提出的农业技术问题,及时组织专家给予咨询解答,对共性问题适时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
2 主要内容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2.1 主要内容
第一,在升级“营口科技信息网”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信息化服务”窗口,开设“农业科技动态”“农业法律法规”“农业科研成果数据库”“农业专家数据库”“农业特色产业”“网上交流”“视频点播”等栏目,将在数据库建设、网上互动沟通交流、视频点播、直播等方面等完成软硬件的提升,扩充功能,增强服务能力。
第二,整合信息资源,加强信息采集、加工、的能力,实现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的共享。(1)联合涉农高校、科研单位、技术专家等,在网站上定期最新科技成果;(2)以覆盖全市农村乡镇和村的远程教育网络的乡镇服务站和村的终端站点为信息传播与接入点,做好网络系统维护和站点管理员的培训指导,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基层的农业信息。
第三,建立长效的农业技术服务机制。以公益服务为主导,按照“政府监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组织以农业专家、科技工作者、农技推广、农村土专家为主的科技服务队伍,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利用电话热线、视频培训、专家远程、集中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民技能培训、农技指导和诊断咨询等服务,实现互惠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平台拟在以下方面增加建设投入:
第一,提高系统安全性、网络运行稳定性及运行承载能力。扩大服务器端的数据存储能力,购置硬盘存储阵列等,添置硬件防火墙、UPS等设备,增加服务器端的网络带宽。
第二,引进开发服务资源管理软件、视频直播软件系统等,添置音视频采录编播系统设备,改善视频信息技术推广的软硬件服务环境。
第三,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培训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升级平台主会场及各级培训分中心的终端设备及应用环境。
2.2 创新性
第一,实现了由传统的农业培训向现代化视频网络手段转变,农民学习、了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可以足不出户,学习时间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
第二,实现互动交流、视频点播。农民在生产过程或在应用新技术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直接通过远程系统,随时向专家提问,得到专家的帮助,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服务平台反馈,由专家智能系统给出答案。解决农民生产问题更直接、更快捷。
第三,学习资料更全面、更丰富,而且能够结合本市农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专家、安排培训内容和视频资料。让农业科技培训充分体现地方农业发展特色,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
3 推广及应用前景
营口市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是农业科技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也将是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又一次创新。平台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开发推广、信息、培训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吸纳人才,引进技术。平台增设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农业专家数据库和互动交流、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功能,在视频点播中可查看大量的实用技术视频资料和专题片,解决农民居住分散、路途遥远、接受培训难的问题。专家还可通过视频系统有针对性地对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加以指导,使技术推广活动更高效,专家及广大农民可以足不出户进行新技术推广和服务交流,以极为简单的、农民乐于接受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基层农技人员以及广大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把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到温室大棚以及水产养殖场、畜牧饲养场等,实现设施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促进我市农业科技信息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 白玲,王霖,李欧,等.辽宁省农村农业信息化门户网站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4,(2).
[2] 阮怀军,赵佳,王利民.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研建[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6).
[3] 龙兵,杜同庆.农业信息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2,(5).
[4] 方凤玲.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2,(6).
[5] 汤国辉,周永强.农业高校服务现代农业长效机制的探讨[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
农业信息化前景范文6
1.1农业传感器技术。
农业生产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对技术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具有种类繁多、功能强大等特点的农业信息传感技术也由此应运而生。农业信息传感器技术依照检测对象的不同,分为了生命信息传感器技术与环境信息传感器技术两个类别。其中生命信息传感器技术包括光谱技术、人工嗅觉技术等先进技术,其检测对象是动、植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状况,比如在使用化肥后,农作物表面的保留物状况、农作物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状况等。环境信息传感技术主要对综合环境因素进行检测。
1.2精细作业技术与智能装备。
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指的是把遥感、GPS、GIS、作物栽培管理决策支持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集合用于精细农业中,使农田里的农作物能实现随着时间、空间而变化。使用精细作业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种植成本。精细作业技术包括机载田间信息采集技术、导航与控制技术、决策模型和处方生成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但能够及时获取农田里农作物的生长信息,还能智能综合信息生成决策方案。精细实施技术装备是精细作业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其得以发展推广的一个主要载体,二者缺一不可。精细实施技术装备在农作物的播种、施肥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得到应用,变量播种机、自动施肥机等已经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农业智能机器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机器人技术的逐渐成熟,农业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农作工具被广泛应用起来。农业智能机器人聚自动控制技术、环境建模算法、机器视觉系统等多种技术为一体,逐渐成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用途,机器人可以分为播种机器人、采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农产品加工类机器人等。现如今AI技术的崛起,农业智能机器人产业也将面临着大整合,传统的半自动的农业机器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会被时代淘汰。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帮助许多领域节省很大比例的劳动力成本,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在未来十年,农业领域将有六成以上的工作都能够用农业智能机器人来代替人力。
2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传感器技术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农业传感器技术中的主要检测技术大部分是对静态属性的研究,对实时、动态的信息传感存在真空,在今后的研发农业综合应用系统方面无法适应。一些虚拟模拟技术的研究也才只是刚刚起步,缺少多点同步检测和一些多组检测的方法,在农业环境复杂情况下非常缺乏实用性。中国传感器的产业结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许多先进的技术产业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农业传感器技术的售后产业也存在着问题。
2.2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精细作业技术和智能装备领域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专业技术不足,系统不完善以及经济方面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体系和精细农业的核心技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针对性不强,成本却难以控制。智能装备相关技术严重匮乏,技术落后,导致质量不过关,产品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3研究及推广农业智能机器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各个科研机构跟踪国际热点进行研究,却对真正农业机器人起作用的方面不够重视,使得研究成果与现实的情况不符,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不同,减缓了农业机器人推广的进度。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种植业,忽略了同样巨大而且经济效益更高的畜牧业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很少有专业的机器人研究机构涉及农业机器人,不能很好的融合农业生产和机器人技术。
3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策略提出
3.1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建议根据技术实用性不高的问题,当前应该应对的手段就是拓广农业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范围,科研团队首先得研制出适合农业发展且非常实用的机器人,其次国家采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帮助推广,让这些高新技术真正的惠及到农业领域。
3.2完善重大工程專项。
要不断加强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提高我国的遥感技术,完善我国的地理分析系统,要逐渐摆脱依赖外国卫星数据的现状,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数据系统。
3.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要切实与我国自主业务系统匹配到位,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农业发展的现状相结合,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仅要做到”高大上“更重要的是要同时做到”接地气“。
4结语
近年来,农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力,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解决好现存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增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的距离将会逐步缩小。
参考文献
[1]王汝伟.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江西农业,2017,(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