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说课方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2-0054-04
说课,是一种有别于课堂教学的技能与艺术。说课,主要展示的是教师的风采,而课堂教学的主要评价指向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文题中用“亮丽”,而没有用时髦的“靓丽”,是因为笔者觉得“亮丽”是一种自信,一种神采,其显露的是智慧,它来自于眼睛和表情以及言语,而非衣着和装饰。笔者以为,在说课中要展示亮丽的自我,就得努力体现如下三个方面。
一、说出理所当然
所谓“理所当然”,就是“在事理上应该这样”。反映在说课中,就是要体现说课的基本规律。
1.把握说课基本板块
说课的基本板块包括:说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这是基本常识,无需做过多说明。
2.体现语文教学本质
这里要分清两个概念,一是语文本质,二是语文教学本质。
对于“什么是语文”,历来表述不一。有语言文字说,有文学说,有文化说……笔者以为,语文,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这个工具来传达各种信息。语文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生成的。这里的“信息”,范围广泛,如所反映的事物特点,记叙的事情发展过程,描述的自然及社会现象,表达的丰富情感,揭示的种种道理……
“语文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以及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都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但学科不同工具也是不同的。美术学科的工具是线条、色彩等,音乐学科的工具是音符、节奏等,数学学科的工具是数字、图形等,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是语言文字。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具来反映相同的人文内容,且各有优势,可以形成互补。语文说课,不能违背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
3.用好基本教学方法
有些教学方法在学科间是通用的,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但我们必须要把握并用好语文学科基本的甚至特有的教学方法。笔者以为,“读”就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所特有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读,从声音的角度说,包括默读、朗读和诵读;从深入程度的角度说,包括略读、精读、研读。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语文阅读教学还必须通过读来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最经常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阅读感悟法”,也有人称之为“朗读感悟法”。
语文教学中,阅读感悟法与其他方法并不排斥,是完全可以交融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如在探究过程中、小组合作中、情境创设中都可以进行读与悟。事实上,各种教学方法往往是合在一起的,彼此不可截然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其他方法都是为学生读好课文而服务的。
语文阅读教学还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要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表到里,由说到写,由课内到课外,由吸收到表达,由一到三,由三到一的过程。
4.恰当处理详略关系
目的不同,说课的详略安排不同。比如,自己有了疑问,拿不准怎样教,就要重点说自己的疑惑及教学设想;自己有了创新设计,要与别人分享,就要重点说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以及这样设计的好处。
通常情况下,说课的重点应该放在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解决上。当然,还可以重点展示别人所忽视的,而自己有独特见解的,以及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非重点、难点的要略说,人云亦云的也要略说。
二、说出与众不同
说课,在教师上岗竞聘以及专项竞赛中运用得较为常见。在这种情况下,与众不同往往能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就是在常规基础上追求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四点。
1.言语表达上的变化
说课是教师个性化的行为,这种个性化主要表现在言语表达上。要通过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流程。但现实情况却不如人意,一些教师经过说课的反复训练,往往会形成相同或相似的话语模式。尤其反映在分析教学内容这一板块上。下面是《三顾茅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文说课的两种言语表达:
(1)课文写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2)《三顾茅庐》这篇文章通过衬托的手法记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的故事,充分表达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也说明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本文选自《三国演义》,选入时有所改动,将“文白相间”的语言变为纯白话文,行文更加简洁,更适合小学生阅读。
上述两种言语表达是有区别的。第一种是教参的原话,是用教参编者的话表达教参编者对文本的理解,当然是正确的,却是没有个性的。在说课竞赛中往往会出现“撞车”现象。而第二种言语表达,是说课者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解。除了文本内容,还点明了“衬托”的写作方法,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效果要优于第一种。
2.说课程序上的变化
说课的基本程序并非一成不变,有的板块可以合并,甚至可以省略。如教师间开展讨论式的说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大家都很熟悉的方面就可以省略,此时的说课其实是围绕教学流程而进行的。即使是参加说课竞赛,也是可以变化的,还以《三顾茅庐》为例。
一位老师开始时是这样说的:《三顾茅庐》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我不必多说。教学这篇文章,目标定位是什么呢?除了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人物特点外,我以为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这也体现了编者的刻意安排。因为,本人在读课文时产生了一个疑问,即描写卧龙冈的环境在原著中出现在“一请”诸葛亮时,而本文却安排在了“三请”时。经过思考,我明白了:编者这样安排,是有意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的象征意义。
上述说课是与众不同的。说课者没有按照先说教材分析再说教学目标这一固定模式,而是将两者合二为一。在陈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分析了课文与原著的不同,以及编者的精心改写。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说课者解读文本的深度,也巧妙地说出了别人文本解读的忽视之处。
3.教学思路上的变化
教学思路最能体现说课者的创新思维。说课,最主要的是说出这篇课文究竟怎么教,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与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妙招。在这一点上,更不能人云亦云,甚至照搬教参。还以《三顾茅庐》一课为例。
教学思路一:刘备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人物特点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学思路二:什么是“茅庐”,在深山茅庐里一般会住什么人(隐士)本文怎样描写隐士居住的环境,其作用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此人有“三请”的价值)刘备是怎样请的(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
绝大多数说课者都采用教学思路一,形成了人云亦云。而教学思路二,带给人的一种新意,是由题入手,关注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抓住了别人所忽视的地方(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这就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如果这样展开教学,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展示方式上的变化
说课,最主要的是言语表达。除此之处,还有“读”,即范读。教学中,对精彩的内容,范读有时是必须的。因此,说课时亮一亮自己朗读的功夫,也是必要的。“唱”,比如教学的内容是一首歌词,像《让我们荡起双浆》等,说课时唱上一两段,完全可以。因为在教学这首歌词时,唱一唱就是对教学的有益补充。“写”,写课题,写板书,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画”,以画的方式再现课文情境。“演”,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上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说课中,恰当地使用上述方式,可以增强说课的感染力,充分展示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说出高人一筹
正如前文所说,说课的意义与课堂教学不一样,其主要考量的是说课者,而非学生。因此,教师就要努力体现出高人一筹的本领。
1.文本解读高人一筹
文本解读是重要的基本功,是说课高人一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这恰恰是说课者所容易忽视的方面。说课者在文本研读的时间与精力上往往投入不足,很快就过渡到写说课稿的程序之中,致使说课效果不佳。这里以《少年王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为例:
一些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造成了误读。他们以为这篇课文反映了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特点。其实,“勤奋”与“好学”是不同的概念。这篇文章并没有反映王冕勤奋,而是反映了他的好学。因为,王冕是利用白天牛吃饱了的时候在柳树下看书,而不是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而不是白天放牛看书,晚上一回家还是看书;王冕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陪伴母亲(春天用牛车载着母亲,到湖边走走),而不是整天整夜地画画。二是有的教师以为王冕爱画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这更是误解。如果爱画某一事物,都是因为这种事物有高贵的品质,那么如何解释达・芬奇小时候反复练习画鸡蛋呢?
其实对于这篇文章而言,教师要深入思考的应是:作者为什么在第五自然段(王冕放牛三四年后)才写湖边湖面的美景?事实上,在三四年前这样的美景就存在,为什么不在第三自然段写呢?经过认真阅读,才会发现,王冕读书使他懂得了“人在画图中”的奥秘,使他形成了发现美的眼睛。如此,方能体现说课者解读教材的高人一筹。
2.内容选择高人一筹
说课要有学情分析,因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尊重学情。要将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说课者千万不要忽视教学内容的选择。
比如《最后的姿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就要估计到学生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解是有困难的:(1)“5月12日,和平常一样。”为什么要写“和平常一样”呢?(2)谭千秋上了很多课,为什么文中仅写老师讲“人生的价值”一课呢?(3)文中写了谭老师在“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中的形象,为什么要选取三个不同类型的人来讲述呢?(4)文末为什么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而不用“英雄不死,精神长存”呢?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才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正是说课所要重点解决的内容。
3.切入角度高人一筹
教学的切入角度十分重要,它体现的是教师的匠心独运。不同的切入角度,对教学的走向影响很大。比如《黄河的主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就有如下两种切入角度。
切入角度一: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主要研究艄公,然后顺带其他内容的学习。
切入角度二:全文共五百字左右,但课文写艄公的只有一百零几个字,约占全文的五分之一。文章的写法是不是有问题呢?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看看课文除写了艄公外,还有五分之四的内容分别写了什么,这些内容与艄公有无重要关联。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黄河的凶险、羊皮筏子的轻小、乘客的谈笑风生、“我”的心理变化。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写这些是为了衬托艄公的本领,突出他不愧为“黄河的主人”。这种以写法为切入点的教学,与众不同,也十分巧妙。
4.突破方法高人一筹
说课,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突破重点。对于重点段落要“抓得住、盯得紧、展得开”。突破重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对语文学科而言,将文字转化为形象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把学生带到文本描绘的情境中去,增强学生的体验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法宝。
比如《天鹅的故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描写老天鹅破冰的场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五自然段)。教学中教师这样描述: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它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突然,它收起了翅膀,“呼――”地往下落,“笃”……教师停住,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老天鹅的身体及内脏的疼痛,再体会老天鹅的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比一次疼。这样,学生就能真切地体会到老天鹅的破冰之“勇”。
5.理论阐述高人一筹
说课与说教案不同。说课不仅要说怎样教,还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这就是理论简述。理论阐述的水平,取决于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多读理论书籍、经常反思是必须的。
理论阐述要注意三点:一是匹配,即对应。比如,在陈述教学方法时引用了某种方法,那么,在教学流程中就一定要有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不能前后不呼应。其次,是某处教学环节与所陈述的教学方法要匹配,两者不能若即若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二是适度。说课的重点是说清楚课文究竟怎么教,而不是过多地陈述教育教学理论。没有具体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步骤,说课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与价值。三是深刻。说课者要对所引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深刻理解,要透过具体的教学环节阐述其背后的本质。
说课显露着理性的光辉,说课者的风采才会更加亮丽。
Discussion on Strategy for Prim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lan Oral Presentation
SHA Hua-zhong
(Jiangyan Bureau of Education, Jiangyan 225500, China)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整合策略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是作文能力。作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来讲一直是难点,尤其写作底子比较薄的学生,更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生作文教学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整合意见。
一、基础知识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结构和写作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意义。
二、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1.广泛阅读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阅读和写作是知识在人头脑中不断转化的成果,阅读是知识的输入,在头脑中经过一系列加工转而将知识通过文字传达出来,这就是知识的输出过程。因此,写作是以阅读为前提的,只有前期经过不断的储备,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好的文章。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好词佳句及写作方法积累,可以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尤其典型名人事迹,更应该注意积累记忆,作为作文中支撑观点的材料,有利于使作文论述更全面和具有影响力。比如,在《黄果树瀑布》教学中,其中有这一句“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用来比喻瀑布飞落时的壮观景象。还有《钱塘江观潮》中作者关于涨潮时声音的描写,用词精准恰当。通过此类语句的积累,学生逐渐感受到写作的无穷魅力,并有效地将人文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加强写作训练。一般来说,教师在写作课上大部分是先规定写作要求,或命题作文,或给定材料作文,让学生思考之后下笔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一直被束缚在给定的材料或者题目当中,很难组织成优秀的作文。教师可以在写作课之前搜集相关典型写作材料或者参考例文,并就其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人物描写、环境烘托、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写作手法及整体的排篇布局,使学生有整体思路,并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某一点或几点进行实践运用,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强化写作技能记忆和训练。
三、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的整合
针对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从传统注重理论知识传输而忽视学生实践转移到注重实践上来。也就是在注重学生写作理论知识传输的同时教会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如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四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通过对其写作方法的悉心指导,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写出提纲,教会学生掌握提纲基本写作思路,即从主题到题目,从题目到文章段落的划分等确定,再由教师对提纲内容批改之后由学生之间相互品评,说出自己的写作思路和立意,并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学生不会的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而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具备提纲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写作文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独立地完成某一技能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提纲写作技巧告知学生之后,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将自己的提纲拟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彼此的互助和家长的参与等途径以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写作水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当然,提纲只是写作的基本技巧,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加强写作技巧传输,更好地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不断实践切实掌握写作能力,并强化应用,才能更好地从传统只注重传输而忽视实践转变过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四、作文批改与讲评的整合
1.批改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批改作文要以学生原来写作水平为基础,多用通俗语言,不使用难懂的抽象术语。教师写的字要清楚、端正、美观,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2.批改要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学生对感知、回忆的事物和现象的反映有四种类型:(1)能详细描述看到的一切,但只能列举,而不能联系整件。(2)能把看到的个别事实和现象加以联系。(3)不描写所见的事实,也不加联系,只是表达自己的印象和情绪状态,或某种道德色彩。(4)只是说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直接观察。
3.讲评时要全面分析,重点讲评,先由教师总述全班写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缺点。然后根据写作指导提出的要求,结合习作实例,重点讲评。能认清细节,把事实连成一个整体,分清主次,说出自己的印象,得出结论,必要时说出以往已知的知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综述
一.概念辨析
近几年以来,教育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运动,而语文教育的大方向转向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小学语文教育在这样这样的背景下,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教材的出现。在本篇文章中所论述的新课改,就是基于部编版教材而产生教学和学习上的变化的改革运动。而小学语文低段,则是相较于整个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侧重点的不同,而进行的一个学段的划分。一般来说,一二年级被称为低段,三四年级被称为中段,五六年级被称为高段。小学低段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自控力差,自我约束力低,但是对图画和游戏等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是及其需要兴趣激发的阶段。
二.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正是因为人们对之前的语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为了培养出更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场语文届内的新课程改革运动才会被催生出来。那么,在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在王晓轩老师的《浅析低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其他几篇相关文献中,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受,主要总结了一下几点在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识字目标的缺失。语文识字教学要让学生会认字会写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不能够孤立识字,简简单单让学生会认知,不晓字。而在新课改之前的语文教学中,部分地区受限于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出于应付考试等目的,仅仅教授非重点字的读音,而不进行含义的拓展。这样不能够深化学生对这些汉字的认知,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种现象就是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节省语文教学的时间,有不少的老师将识字课与写字课割裂开来。出现了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用的“四会字”时,也是会根据自己习惯的学识安排,将要学会写的字集中放在写字课上教授书写,而不是在第一次出现这个字时,就进行读———认———用———写的连贯教学。这种种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写字教学的目标缺失所导致的。(二)识字教学“舍本逐末”。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讲好识字教学,是为后面的词句运用,篇章学习打基础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词句运用,含义拓展,情感营造是很有好处也很有必要的。但是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部分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割裂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整体性,而舍本逐末,仅仅认识字音字形,通过反复抄写生字以及做题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以及掌握生字。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效率低下,虽然短期内看,是让学生会写大量的生字,但是与之后更高一个阶段的教学割裂开来,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是“残疾”的。
三.新课改之后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出现的变化
正是由于新课改之前的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新课改对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促进小学语文低段识字写字学习的变化,主要变化在以下四点:(一)识字写字教材编排特点。1.识字放在拼音之前,重申识字教学目标。一年级上册的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学习拼音单元之前,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识字单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教师及学生意识到,拼音只是一种识字的工具,而除了拼音识字之外,还有多种识字方法,例如在阅读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等等。教材的改版,考虑到了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大多在上小学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而进入小学,先结合生活经验学认字,再学拼音,能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同时,教材的这种编排方法,也明确了拼音只是一种识字的工具,再次强调了识字方法的多样化。2.识写分开,多认少写。部编版教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识字量大大加大,从一年级的教材开始,一直到二年级,每篇课文的识字量从最少十二个,一直到后来的二十多个,识字量相较于以前的课本大大加大。这样大量的识字,就是为了后续的阅读及写作做准备,充分说明了新教材对于语文能力要求的提高。但是低年级的孩子体力不足,耐力不够,能够接受识字量提高,从学习能力上来说,还不能够进行大量的写字,所以部编版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多认少写”,每篇课文后只有几个生字,强调精学精写。同时,有一定需要注意,小学语文低段的多认少写,并不是说对于写字教学不重视,而是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体力,以打好写字基础,掌握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规范笔画,强调观察为主。多认少写,正是为以后的多认多写打基础。(二)识字写字教学意识。基于以上部编版教材的变化,那么教师在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时,要具有哪些教学意识呢?1.教师应具有归类教学的意识。语文书上的课后生字是按照生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编排的,教师一方面可以使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认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同时,还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可以将课后生字按照偏旁、结构、甚至是读音,例如前鼻音、后鼻音、平舌、翘舌等进行分类,组织教学。这种归类教学的意识,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识记大量具有同类特点的生字;同时,这种归类教学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字与字之间的相同点和相似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2.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有恰当地进行组词造句的训练的意识。识字教学是与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起来的,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不应该将识字孤立开来,应该意识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将识字教学与组词和造句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意识,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民族地区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教大的困难,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自我完善能力较差,导致农村小学要么没有图书室,要么就是只有图书室,而实际是藏书数量少,过时多,学校不能给学生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中,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课本,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严重受阻,阅读能力会逐渐下降,悄然拉大了与城市孩子的差距。
短期内要落实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只有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才可能取得较好效果。
1. 提高认识,重视语文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改变过去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立足乡村,因材施教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要着手调查研究班里的情况。主要做法是:①多与学生接触和交谈,在交谈中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②加强课外辅导,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薄弱环节(拼音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③深入学生,进行家访,利用学校、社会、家庭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课文阅读打下基础。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别明显,因为城市的学生每天所接触的和看到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繁华世界,而农村学生每天却与广阔的田野、葱郁的树木、山丘、河水、家禽相伴。因此,在教学中,者要因地制宜,灵活教学。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两项规定的目的是扩大课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方法,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为此,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课文扩展开去,扩大课外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
3.以课文为基础,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应以课文为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阅读的最初内容,教材中的文章有的是著名作家的名篇名作,有的是学生的优秀作文。这些课文语句优美、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深刻领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自学的能力。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练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4. 重视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课外阅读是一种在课外学生独立操纵情况下,靠一种自愿自觉的意念支配的一种阅读方式,它脱离了老师的直接指导。可见,课外阅读的进行就与家长的监督密不可分了。家长的监督也就成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的重要保证。我经过在本班学生中的调查,惊讶地发现,班中平时成绩较优秀的学生里能自觉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的仅占5.1%,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家长时紧时松的监管下进行的,甚至有的家长根本就不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孩子读与不读是老师的事。针对这普遍现象,首先要解放家长思想。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们明白,小学生毕竟是小,他们的课外学习自我约束力是十分差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那得有人对他们的所做适时地欣赏和监管,当然这就离不开家长这第一任老师了。只有有了家长得力的支持,我们的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才会得到有力的保障。其次学校要懂得阅读对培养人的意义,尽可能的开放图书馆,创设图书室。各个老师可利用开展"图书角"的方法为班级制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5. 营造氛围,陶冶情操
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培养学生的语速兴趣。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抄写、贴纸、绘图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故事、童话、图形,让学生常常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材分析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怎样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想开去。课外进行有计划的扩大范围的阅读,这样做建立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有机联系,既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又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可是在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中不难看出有很多的学生并没有运用所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的课外阅读变成了简单的一种浏览,至于那其中的蕴涵初衷却很少去考虑与琢磨。阅读能力与效果也始终停留在一定的水平,难以提高。
对于这点,我是这样尝试的。第一,对照式。如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学生对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产生了钦佩之情,此时不妨趁热打铁,拿此文与《鸡毛信》等作品对照,要求他们分析人物性格,往往受益匪浅,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第二,扩大式。有些语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删选的,要求学生找到原作把整本书读完。如学习了课文《江姐》后,要求将长篇小说《红岩》看完,因学生已有读懂课文的基础,再读原作不会有太大困难,往往特别有兴趣。第三,荐读式。老师在课内适时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书给学生,让大家课外去畅读。如学习了《卡罗纳》,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习了丰子恺的《白鹅》,向学生介绍丰子恺的有关情况和其他文章,达到加深认识,扩充阅读面的目的。
6. 根据年龄特点,推荐恰当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