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对策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特征

1.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地位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主体来进行教学工作,学生通常都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在课堂中体现不出平等的教学地位。而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地位,教师要对教学的思想和目标进行优化,构建平等的教学地位,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并且结合学生的差异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2.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总的来讲,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行为,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整堂课下来经常听不到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之间更没有互动的情况。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保证学生能够切身地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步骤中。

3.做好课前的准备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课改对教学准备这一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变化。但是从实际上讲,在教学框架的设计上仍需要进行改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前,应该要做好课前的准备,要以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学内容为目标,要以提升教学成果为核心。在准备的时候,要全方位地思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会得到的收获,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更新传统教学思路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具体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整体作为标准的前提下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结合教育的目标,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向,优化教学策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和公正,体现学生的地位和价值。

第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科素养是新课改的核心观念之一,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此情况,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情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等等,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就有很多关于团队精神的文化,同时,团队精神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打破传统课堂中沉闷的气氛,让学生能够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和

质量。

2.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关调查指出,传统刻板的教学方法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和参与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的课堂。语文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拓展教学的空间。

具体来看,可以通过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例如,初中语文包含了很多的故事和诗歌等,以诗歌为例,学生的古文基础较差,大多数时候都很难理解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形成丰富的声音、动画、图像等,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更深的认识,不仅能够节约教学的时间,还能够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心的课前准备和新颖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模式更加具有创新性。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互动式讨论、情景教学、实验教学等,同时,教师也要多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总而言之,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初中语文的课堂氛围,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较大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改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创新、人本和现代教育的理念来丰富初中语文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初中语文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互动学习、主动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秋英,赵金凤.探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及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大学:社会自然科学版,2012(3).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育多元文化实施策略

文化和教育相辅相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了人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源泉。文化是人的创造物、类的存在物和整合体,文化是人们所创造的,为社会群体所接受的一切事物。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传递者和创造者,文化制约着和影响着教育。就文化和语文教育的关系而言,语文教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同时,文化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最为明显和直接,是创新和推动文化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考察多元化文化背景中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能为学生文化创造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一.多元文化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1.1语文课程的文化价值观选择多元化

课程文化的核心是其价值观的问题,语文课程在进行教育和传承功能时,语文课程由追求语文的工具价值向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转变,负载着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功能。在中国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引起人们价值观的剧烈冲突。

1.2语文教材的建设多元化

初中学的语文教材大多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科书也进入“多元化”时代。不单单是语文教材上存在着六七套课本“群雄相争”的局面,在内容上,选择和编写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语文教学的载体呈现了不同趋势,从竹简到纸质文本再到网络电子文本,直接反应着语言教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

1.3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多元化

独霸语文教坛数十年的“五环节”教学法,早已被数不胜数的教学方式所取代。像于涟的“人文情感渗透”、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都极具代表性。在这些教学方法中,读写结合法、自学指导法、情境教学法等的使用也较为常见和频繁。

1.4语文教学评价的尝试多元化

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评价观点。此观点的教学立足于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在教学评价上注重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同时,评价依据也逐渐多样化,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过程和方法作为评价的依据,更加科学;最后,在评价方式上,实施的是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改革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实施现状

2.1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产生的原因

分析新时期下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不难发现其产生的两个基本文化条件:一是文化的反思能力,中国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语文教育变革的动机;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稳定社会环境,这是支撑课程改革的制度与物质基础。

2.2新时期语文改革实践的现状

新时期语文改革实践的现状,用“喜忧参半”四个字概括最为精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已接近三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加强与生活联系的同时,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提升。但是,在改革下,发现许多教师存在着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不够的问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生阅历欠缺,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进程[2]。

2.3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

在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课改中也存在着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语文课程教学的理念极端化,传统的语文教学倡导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新课改下,教师的绝对权威性被淡化,初中语文教育放弃了基础性的积累和训练,呈现下降的趋势;另外,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不透彻,没有将人文和人格的培养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中;最后,新课程的改革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语文能力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越差,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变革的实施策略

3.1立足现实,因材施教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性是语文教学应当把握的重点。就学生群体的发展状况而言,由于我国经济物质条件区域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要求我国必须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当地的现实资源,研制出多元文化背景下本学校和本地区学生的教学策略。就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而言,加强对首尾两头学生的个别指导,增加内向孩子的锻炼机会,进行作业难度的梯度分配,是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真正“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3.2适度把握,逐步推进

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了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极端化与程式化运用。例如,教师在对“语文生活观”的理解上,语文教师经常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相脱离,将语文课程变成了纯粹技术的训练。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教师将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这无疑具有优越性。但是,不少教师错误地用泛化的人文性来取代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因此,在文化多元的教学改革下,强调教学的理智型,逐步推行语文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3.3继承创新,超越升华

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不同,在传承人文文化,创新历史使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给予学生个体生命发展以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塑造学生生命意识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应当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使语文教学成为民族文化传统延续的手段;其次,语文教育要承担文化建构的历史使命,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文化素养;最后,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新世纪中国人的重任,这也是语文教育在新世纪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使命[3]。

结语

人类文化不断向前推进,多元的文化冲突趋势越演越烈。语文教学在我国承担着母语教育的重任,在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传统语言技能的窠臼中解放出来,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陶冶人性,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个体生命意识,成为立足民族,走向世界的高素质中国人。

参考文献

[1]王培远.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J].文化教育,2010,3(56):91-95.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价值;探索

长期的教学模式沉淀下,语文教学一直都是效果提升不明显的课程,在高中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更是匮乏,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高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完成式态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本内容的死板理解和强制教学,导致学生对语文缺乏热情,教学内容缺乏自主和个性,更缺乏创新,让语文教学成了强制灌输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让语文教学从实际出发,提升语文教学的内涵品质。

一、语文教学内涵品质的新课改出发点

高中语文教师是对高中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教师,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教学技巧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让

学生从教师身上学懂读懂,从而达到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首先要深入熟悉高中语文的课本内容,从课本内容出发加入自身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联系生活,思考现实。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好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想提升语文教学品质,必须让学生抛弃陈旧的应试教育观念,站在新的立场新的角度与教师对话学习,让教师从课本内容带领学生走进更大的世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正确的理解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自觉主动。教师也要用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能力,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这就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内涵品质提高的出发点。

二、语文教学品质内涵提高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在面对教学任务时要设计好完整有效的课堂内容,要注意教学过程是否完善合理,还要注意教学内容是否能牢牢把握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热爱对语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巨大的提高和改变,不能一味地强调知识灌输和整理,在教学中要具有多样化教学方式,设计合理的情景探索和课堂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仅是语言参与,是学生的主观感受参与到整个语文课堂中来,让学生经过学习正确的知识和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善于把握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课堂内容的丰富和有效性,不让语文教学陷入枯燥循环中,让学生产生对语文的抵触心理。教师的教学要从多方面考虑,真正理解了语文的教学品质内涵,然后对语文课本的融合渗入,通过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提高。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反思,通过语文教学的学习。正确地理解语文教学的价值,通过实践检验语文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正确理解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价值是由学生来体现的,教师在新课改条件背景下要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让语文教学品质内涵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线。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把握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整个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育工作者要不懈努力,追求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承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途径[J].文学教育:下,2007(12).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现代科学教育 艺术高职 语文特色教材建设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就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及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较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我们必须强化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的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探析与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结构组合和序列编排,构建起有专业特色的艺术高职语文教材体系。

一、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艺术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一般属性的同时,还表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质。高职语文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公共基础课,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在传授民族语言艺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相对于艺术高职的特殊专业要求,传统意义的高职语文教材就显得缺乏必要的对应性。鉴于此,我们应该以现代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潜心投入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的建设,以期构建起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实用、形式多样的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体系。

二、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着力点

1.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艺术高职语文的本质属性是“语文”,突出高等职业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是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核心。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教育发展背景下,大语文的理念应该贯穿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始终。鉴于文学与艺术存在的人文教育和美育功能方面的共性,艺术高职语文特色教材建设要站在语文的角度,渗透和偏重艺术内容,不可为艺术而艺术。在编纂结构设计上,以模块组合为框架,以多纲多本为特征,围绕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构建阅读欣赏、实用文体写作、口语交际三大模块,着重培养艺术高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应用性文体的写作能力和社会交流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单元设计上兼顾艺术高职的学生就业和发展需要。比如在阅读欣赏方面,每个单元都设置“精读篇目”和“艺术拓展阅读”及“艺术类作品导读”内容,以大语文的形式体现语文教材的艺术特色,促进学生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一、职业核心能力

(1)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作为最主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也是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基本培养目标。传统的职业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注不够,过于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和课堂讲授,而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及时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2)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现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职院校需加强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3)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作为一种核心技能,是在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的,是具有迁移性和适应性的一种能力;是在满足工作实际需要的大前提下,协同合作目标并与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或目标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与领导、同事共事、交往及显示出的团体取向行为的一种能力。

(4)信息处理的能力。所谓信息处理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一种能力;是依据职业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技术、途径搜集、开发和展示信息资源的一种能力。

(5)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检查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的一种能力。它要求学生能沉着冷静地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执行方案,检验效果。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目标模糊主要是因为目前中职语文的课程目标过于模糊,没有统一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么参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要么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教学。

(2)教学理论没有创新。中职语文教学课堂比较沉闷,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还是教材、课程开发,都与大时代不太合拍。与此同时,普通高中正在全面进行课程改革,实行新课标,倡导个性化阅读,提倡合作、自主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也深入人心。但中职学校却在原地踏步。

(3)评价方式较为落后。在没有升学压力的中职院校,教学评价方式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事实上,中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方式却多采用总结性评价,考核的方式大部分以试卷成绩来定优劣,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教学过程。

三、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1)引入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关系到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无一不涉及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设置一些合作任务,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和运用信息,将语文基础知识与职业核心的各项能力培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行动导向法。行动导向法是指根据以后所需进行的职业活动来实施语文教学,并根据贴近实际的知识来设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能力训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3)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及学科的共同进步。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中只关注学生的分数,以学生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落后方式,应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我国相继提出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及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大环境下,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应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将职业核心能力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中职职业化语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高中 语文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70-0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深入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种种困境,尤其是长期处于劣势的农村教育,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等方面与城市教育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日趋尖锐的教育竞争中举足维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语文教育,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其研究意义尤为深远。

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农村学生语文素养及学生的群体特性,结合自己教学经历进行反思。目前,在农村高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带有随意性、模糊性,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教育内涵,严重地制约语文人文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高考这一大环境中,这些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问题更为突出。

1 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际教学内容没有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在高考的大环境下,为提高教学成绩,往往只重视做题训练,把内涵丰富,韵味隽永的语文文本肢解为孤立的单纯的知识点、考点,突略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和思想性,破坏了语文的美感。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学生的身份更倾向为考生,只重视做题,而偏离了语文教育的原点。

1.2教学过程角色倒置,重视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主要核心,其最终结果是追求现成的、明确的知识答案。因此,不少的农村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文本教材进行解析,推敲文本所提供的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学生(考生)被动地接受,对于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缺乏赏析,感觉不到文学作品的美之所在,从而导致教学教程的主客体颠倒,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3课余阅读量过少,重视做题训练,轻视整体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提高语文素养,短期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大量的做题训练短期内提高学生做题速度,其效果较明显,尤其做题中有相似题目,分数提升更为明显。因此重视做题训练,轻视语文能力成大势所趋。另外,由于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耗时长,短期不见明显效果,学生不愿在语文学习上花费过多时间,也导致其课余阅读量的过少。

1.4经济制约导致教学设备落后,师资不足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设施欠完备,我校图书阅览室仅能同时容纳两个班的同学进行阅读,全校40多个班级,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极少组织学生上阅读课,尤其是理科班的同学,课余阅读少之又少,甚至高中三年没有读过一部文学名著。由于经济制约,师资力量不够,高中语文教师因工作任务繁重,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尤显力不从心。

新课程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农村高中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这些现状严重制约语文教学的发展。农村高中语文教育应在注重语文应用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少数民族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文学与民族文化,更多地体现几千年来民族本身的特性和内蕴,体现中国人民良善的本性与耐苦的韧性,农村高中语文教育应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整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教育目标。

2 如何深入挖掘并有效运用现有的语文教材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应树立新的语文课程资源观,充分发挥现有的课程资源(包括大纲教材、乡土教材、课余阅读内容)的作用,使这与大语文课程融为一体,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因此,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的现有的课堂教学资源和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

2.1课堂教学资源即大纲教材要充分挖掘利用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以达到“立人”之功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精选文兼美的各类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劝学》一文,通过丰富而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强调做学问的意义;《谏太宗十思疏》明为一代贤臣魏徵劝谏太宗,实则处处可见为人处世的哲思;《陈情表》更是一份孝情,感人至深。这些语文教学教材人文内涵的充分发掘,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从感性直观的层次,触及内心,进入理性情感之境界,最终提升并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深刻思想,即语文素养。

2.2课外学习资源即乡土文学要充分挖掘本地耳熟能详的文化资源以培养民族自豪感

如笔者所执教的少数民族(毛南族)有着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其中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教材资源,如:地域文化之民居建筑、“北宋村古牌坊”、“凤腾山古墓群”;民歌“比”“罗海”歌、“欢”,民间编织和雕刻之“顶卡花”①(花竹帽),木质假面具;重要节日“分龙节”等。乡土教材,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语文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本地乡土文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语文素养。通过乡土文学教材的开发利用,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2.3课余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途径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高中三年应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一要求实际上指出了阅读名著经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语文课外阅读以“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为导向,从兴趣入手,逐渐过渡到有正确目的(丰富学识)的课外阅读。尤其重视经典名著,强调阅读整部文学名著,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文化力量,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人格。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以短期的功效来衡量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而应提倡课外大量的阅读。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处理好理科学习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总之,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一些现象的探析反思,农村高中语文教育应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语文教学教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灵活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注释:

①顶卡花:“顶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特有的一种花纹美观的传统手工艺品,花竹帽分内外两层,以当地特产金竹和墨竹篾织成,精巧美观、被毛南族妇女视为珍贵的装饰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