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范文1
我国地域广阔,在具备了丰富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受到地质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而我国的地质环境也非常复杂,各种灾害的种类较多,分布范围广,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较大损失。矿山地质灾害是当前遭遇的地质灾害的重要分支,因其具有较多的人为因素,且与开矿等工作的经济性挂钩,因此其导致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往往难以得到重视。有相关数据显示,这些年我国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但不可否认,矿山开采工作必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有资料显示,我国来源于矿产资源中的生产资料,有超过95%的能源、超过80%的工业原料以及超过70%的农业生产资料都与这些开采活动相关。而现实则是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有效的管理,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 我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这给国有矿山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一些开矿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环保措施,而一直以来的矿山开采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环境恶化情况更加严重,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更加突出,矿山引发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暴露无遗。
1.1 矿产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矿业开发排放的废气量巨大,各种排放中,煤炭行业的排放量就为大多发达国家排放的总和,再比如云贵川三个省份的土法炼硫磺,每年排放大量的硫化氢与二氧化硫,而炼磺区中心的空气二氧化硫浓度甚至超过标准的50倍,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pH值在3~4之间,形成酸雨,还导致周边大片的耕地无法耕种,甚至十几年几十年间都难以恢复生长能力。再比如世界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等很早就已注重矿业对大气产生的污染,并及时在不同的区域展开有关地球化学填图的研究,制作包括Cu、S、Co等大气污染物的不同颜色等值线图,清楚明了地表示国内各个工业区附近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控制目标,颁布排放标准的限制,很好地保护环境。
1.2 矿业开发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经过矿业活动而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矿坑水、尾矿池水等,金属非金属或煤矿的废水大多都呈酸性,很多重金属都有毒,而如铜、铅、锌等为有害元素。所有的矿山废水排放影响最大的是酸性矿山排水,很多学者都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比如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形成的酸性矿山排水水体普遍pH值较低,富含了Ca、Mg、Mn以及Cu、Zn等重金属元素。而我国如湖北的大冶铜绿山铜矿尾矿排水导致湖水的Cu浓度超出了国家相关标准的一倍有余,另外如Co、Ni等还使得湖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3 矿业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1.3.1 侵占大量土地。在我国每年的固体采矿工作中,尾矿以及排弃物的重量超过5×108t,剩余的排弃物难以得到新的利用,只能采用长期堆放的形式等待处理,而这个数量的固体废弃物直接占据甚至破坏土地达到2×104km2,并且每年以250km2左右的程度增长,对当地植被破坏以及土壤污染等产生严重的威胁。
1.3.2 污染土壤环境。矿区的砷污染就是由于矿石冶炼过程中铜、铅、金等含量高而释放出来导致水污染、土壤污染及气体污染。在我国的陕西铜川地区的矿山,煤矸石的堆存量超过1300×104t,仅仅在12个矿山中的150处不同大小的矸石山占压土地的面积超过3km2。
1.4 矿业开发导致的地质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有两种引发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有资料显示,我国地质灾害除了火山爆发以及地震以外,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如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等有15种。比如我国兰州的阿干镇煤矿,在原有的12km2煤田面积中,被破坏和影响的面积就达到了1500hm2,其中三分之一的严重塌陷面积无法进行耕种。
2 我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2.1 坚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
2.1.1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l中保护”的原则。整个矿山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强化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处理好开矿过程中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兼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并协调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逐渐推进当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2.1.2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防治工作,两手抓治防,做到矿业开发主体工程与周边环境保护工程的同步设计、施工和使用。
2.1.3 要坚持“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和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重点地区的矿山和生态环境问题做好全方位的监测实验工作,建立示范的生态环保开矿区,并将其规模逐渐推广,大力宣传
环保。
2.2 全面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保紧迫感与责任感
每个矿山开矿地区的负责人都要组织强化开矿人员的环保意识,全面认识到矿山生态环境破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影响,转变采矿的工作观念,提高意识,强化开矿过程中的责任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业道路。同时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执法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矿山各种开矿行为的管理秩序。有效的矿山环境保护法能够约束采矿行为,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严厉执法,加大力度,对矿产资源的归属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依法维护所有权问题,维护好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从而进一步落实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工作。
2.3 严格控制矿山新建的准入要求,真正保护好矿山生态环境
针对一些不符合采矿要求的单位不能对其办矿的资格进行审批,所有列入其中的新建矿山都要根据相关的规定,确保其均能符合开矿的资质与条件,保证所有手续齐全方能办理开矿业务。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确保提交环境影响报告及开采方案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上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⑵浣挥上喙氐幕繁P姓?主管部门或国土资源部门,审批成功后才能执行,执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尽可能减少对耕地、草原、森林、大气等产生的不利影响。
2.4 加强采矿工作的监管力度,做好现有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对矿山采矿工作的监管交由国土资源的主管部门负责,同步进行矿山开采与环境恢复,针对已损毁的土地进行及时的复垦,确保污染的环境及时并尽可能地复原,而采矿过程中存在的三废问题必须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加强采矿活动导致的如水质恶化、资源枯竭或水土流失问题的处理。以上问题的处理均应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中去,值得注意的是,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应该成为一项与采矿事业紧密相联的具有长期性的工作,其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加大开发力度与环保力度的同时,还要注重高新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将其作为开采效率与生态环保效率的有效保障。要建议采矿地区的各级政府都能将采矿后生态环境恢复所消耗的成本均计入财政预算,以此来监督与约束各地区采矿工作以及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还可以设立专项的资金,控制矿业收入对应的资金比例,将其均用在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的项目实
施中。
2.5 推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宣传推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示范经验
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应用在绿色矿业的开发与环保中,积极创建绿色矿业示范区。加强对绿色矿业示范区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经验的宣传力度,推广最佳的实用技术,逐渐将科技成果覆盖至全国各地的采矿基地中,实现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此外,还要全面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从源头上减少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提高选矿回收率、开采回采率,降低贫化率和各种有害元素对土壤及水体产生的污染,减轻控制三废污染等问题,确保在资源得到节约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矿山的生态
环境。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范文2
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畜牧业发展大国,可以说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据的比重以及其所具有的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因此,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化、科学化及集约化养殖逐步成为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可也正因为如此,养殖业大规模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影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污染情况的加剧直接威胁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所以,探究畜牧业养殖过程中环境污染现象的综合治理对策,对于提高畜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现状及其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现状看,其所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尤其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不断进步的关键[1]。简单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缺乏从立法层面对畜牧养殖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制定和规范,这就导致养殖户本身的责任意识不强。现行的法律条款中,并没有针对相关环境污染现象的具体惩处对策,所以养殖户往往忽视法律层面的监督和管理,在生产及养殖过程当中违法排污,最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第二,对畜牧养殖业发展投入资金不足,导致其对环境问题的保障力度不够,从而造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从国家角度来看,并没有设立在生产不同阶段的相应技术投入,同时由于养殖户本身对饲料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过程中盲目增加饲料以导致畜禽的排泄物中重金属超标。同时,针对相关饲料配比的研究比较匮乏,这就直接造成排泄物中有机磷含量增加,加之没有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影响环境发展。除此之外,畜牧养殖区域规划不够科学、养殖审批流程不够规范、生态养殖技术投入力度不够等都是严重影响我国畜牧养殖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必须关注的问题。
2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
2.1注重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象的立法支持
从现阶段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来看,首先需要从立法层面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现象进行监管和制约[3]。立法应该包括对畜牧养殖部门排泄物处理的标准制定,明确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相对义务。在环境管理问题上要严格审查,严格监管,这样才能做到严格执法,对违法者进行全面责任追究和惩处,充分体现法律的威慑力。
2.2对畜牧养殖区的规划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
畜牧养殖区域的划分及具体规划必须严格经过相应审批流程。在实际审批过程中对养殖圈舍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尤其需要将废弃物的处理作为养殖区域建设的根本指标。同时,在对养殖区域进行布局时应时刻秉承科学合理原则,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效益的最大化。
2.3注重生态养殖技术的投入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投入生态养殖可有效改变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重产能且轻环境的特点[4]。所以,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注重饲料配方的优化,同时尽可能培养优秀品种的畜牧种类,加之对排泄物的科学合理控制与综合利用,最终确保在技术支持下以及有效监督管理之下切实提高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水平。
3结语
在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控制和管理将成为畜牧养殖人员工作开展的重点,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做法。
参考文献:
[1]吴勇.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综合治理[J].河南农业,2016(11):111.
[2]亚森•如则.畜牧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思考[J].甘肃畜牧兽医,2016(3):44-45.
[3]罗柳青,高静.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综合治理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5(12):59-6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范文3
关键词:铁矿资源开发;环境污染;问题;措施
0前言
由于各种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矿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也进一步增加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进行铁矿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和利用,就会对地下水、地表水、林地、等造成污染,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1概述
我国铁矿资源比较丰富,国内钢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铁矿石的自给率却严重不足,在2010年,国内铁矿资源自给率不足已达到32%,主要是由于铁矿资源具有矿体复杂、多元素复合矿多、贫矿多等特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铁矿资源的开采难度[1]。依据国内《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需要加强对铁矿资源的勘测力度,对闭坑矿山的复垦以及环境恢复提供有力的支持,对国内矿山资源整合进行鼓励,同时提高产业开采效率,禁止乱采乱挖。由于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带来了区域性、累积性、以及长期性的伤害,并且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增大,由于资源开采而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而相关责任部分需要对铁矿资源开采进行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开采效率。
2铁矿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1)威胁区域生态环境。铁矿资源开采主要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主要危害有:剥离以及对费石、尾矿排弃而造成的压占区以及剥离区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在铁矿资源开发中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由于尾矿排弃以及土岩剥离而造成的踩坑以及尾矿区库周围的下水流场发生改变;由于资源开发造成的局部区域河流流道发生改变;资源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地表水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2]。
(2)大气污染。由于在铁矿资源开发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粉尘,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尤其是在露天开采的情况下,由于开采过程中的穿孔、爆破、采装以及运输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物质,因而就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加上工业废气中排放的一些二氧化硫、烟尘、一氧化氮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从而加重了矿山地区的环境污染。
(3)对水源的污染。在进行铁矿资源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主要包括矿山的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排放的污水、露天矿、尾矿、排堆矿、以及砰石堆经过雨水冲刷以及溶解了矿物质中的可溶成分而产生的废水、在洗矿过程中加入无机药剂和有机药剂而产生的尾矿水,矿区以及其他医疗、工业、以及生活废水等。对于这些污水的排放,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就会对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周围的林地、农田等造成一定的污染,从而污染了农作物,水中的有害物质挥发到空气中还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从而影响矿上地区的环境质量。
(4)噪声污染。在铁矿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的钻机、运输车辆、空压机站等设备,在露天开采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同时,随着开采范围的扩大,对环境的产生的噪声污染也越大。
3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1)废水治理。相关铁矿企业可以建设水利循环工程,同时建立污水泵站,将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自然沉淀以及澄清之后再返回选矿,从而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此外,还可以在尾矿坝下以及选矿坝下分别建立一定量的集水池和回水池,同时资啊砂厂采区建立渗水池,从而便于对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回收和利用。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避免废水带来的水源污染问题。
(2)废气治理。首先,针对露天采矿需要对穿孔凿岩设备进行捕尘装置的安装,并进行湿式作业,尽可能减少穿孔设备产生的粉尘量。同时,开采场地的道路使用洒水车进行洒水,对粉尘进行抑制,从而避免道路运输以及电铲装车造成的扬尘[3]。对于低下开采,采用湿式凿岩,用喷雾洒水的方式进行防尘处理,降低地下的含尘量,继而降低排入空气中的含尘量。
(3)费渣处理。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采产生的费渣,维护企业的长久利益,企业需要建立高处理能力的砂石料生产基地,从而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玻璃岩石进行充分利用。此外,还要对国外先进的尾矿利用技术和经验进行借鉴,采用先进的尾矿回收以及生产工艺,对尾矿中的精矿粉、中、粗粒级的尾矿砂进行回收,这样不仅能够变废为宝,延长尾矿库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有效控制费渣造成的环境污染。
(4)国家要采取一定的经济调控措施。通过经济调控措施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行支持和鼓励,可以通过部分产品减免增值税、减免所得税、以及资源补偿制度等政策法规对矿山综合利用进行鼓励,对基础原料不合理、加工产品高价、以及矿产资源廉价等不合理问题进行整治。此外,企业可以加大生态环保设施的投资,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管理。
(5)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强化,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企业要对铁矿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给予重视,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尽量减小由于资源开采而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实现尾矿利用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化。同时,对矿产资源进行规模整合,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规模小、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对环境污染大的铁矿企业。将采矿、选矿、炼钢、以及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对尾矿制水泥、砖、以及建筑砂等项目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尾矿的利用率,对生态环境进行优化。
4总结
现如今,国内正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铁矿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更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对铁矿资源的开采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提高开采效率,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贤平.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对策[J].煤矿开采,2011(06):1-5.
[2]牛志清.环宇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防治对策[J].华北国土资源,2014(06):119-120.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范文4
【关键词】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 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环境压力越来大,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等各种污染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对城市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环境保护问题对于城市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必须解决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本文就城市建设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① 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在中国,大气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城市。城市空气的污染,建筑施工中扬尘,排放烟尘等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大气的污染必将带来环境的恶化,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随雨水降落到地面上,会腐蚀城市的建筑,给城市建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②水体污染严重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家庭生活用水、农业肥料排入河流,对地表水合地下水造成污染。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生活废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造成了水环境污染严重。也有很多建设项目过度开采城市水资源,直接导致城市供水紧张,水资源时常被污染,对于排污方面也过于忽视,致使一些城市排污系统被破坏,特别是遇到下雨天,污水横流。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
在我国目前,很多城市受固体废弃物困扰较大,来自城市生活的垃圾,工业垃圾,以及医疗垃圾等,数量庞大,堆积严重,因为没有及时处理,导致其腐化,对城市的环境造成影响。随意堆放建筑垃圾,不能有效的处理建筑垃圾,使得我们在建设了一块地方的同时又污染了另一块地方。
④城市噪音污染严重
噪声污染严重,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高强度的噪音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城市噪音污染问题已成为环境污染问题中的重要问题。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建设,是对自然资源和建设的空间环境进行建设,在有限的环境资源的基础之上,进行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只有良好的城市建设,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产,生活环境。我们必须了解城市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结合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①城市规划布局要合理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城市规划要有长远的眼光,站在多方角度,充分考虑环保问题,紧密结合城市具体的环境状况,制定良好的协调各方的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乡协调布局;
(2)城市规划也应对污染源进行同步综合治理
(3)进行具体的城市规划应该与具体的区域环境作为参考,对城市环境进行系统分析
②,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生态城市建设必须符合四项原则。系统,自然,经济和生态的原则。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和城市以外的其他生态系统的总称。生态城市建设系统从区域的角度和区域生态系统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环境问题的看法,市规模与结功受自然条件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特征和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但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实现和谐的原则。维持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一定要对能源,材料和信息进行传递和转化。
(2)加强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应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应着眼于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绿林,大片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交通。强调城市绿地,郊区绿化,景观和生态相结合的连通性共融。但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这意味着我们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外来物种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态系统退化或不利的现象发生,所以在引进时,应该仔细认真。
③依托科技力量,进行良好的城市环境规划
环境保护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城市环境进行规划。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一方面,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城市环境研究单位。通过城市环境的分析和统计,作出合理的保护,防止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必须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入,以促进有效的进行环保工作,促进当地环保事业的发展。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功能定位,制定的理性环境规划,指导城市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开发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运用高科技技术,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力度,减小污染。各级政府部门应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
④加强政府监督,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只有通过减少污染物,才能从根本上的减少总排放量,实施一系列的有效的环保措施。对污染物的控制可以从加大政府对企业和社区环保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政府环保部门应该切实负起责任,使得空气质量和水的质量达到综合环境质量指标,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然后,通过研究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监督。在建筑项目正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对技术和经济消费进行核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结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污染,如: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我们要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使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一个美丽,和谐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家华.环境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霍尔姆斯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DD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范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生态平衡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环境保护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环境问题严重,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是保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改变单纯的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效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等措施,协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源相对短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资源分配不均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出现“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现象。以西部地区为例,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十分明显,但是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并不必然能够实现国家经济的“起飞”,相反的是,自然资源丰富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好运,例如收入分配极端不平等,腐败和权力寻租活动盛行,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内乱频频爆发等等,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灾害已日渐频发,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瓶颈。目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极其复杂,加上千百年来的多次战乱和自然灾害及各种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在不断恶化,如水资源短缺,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不得不采取围河造田、毁林种粮、涸泽而渔、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转变观念,增强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资源环境管理;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增强生态观念,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和环境矛盾突出,必须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利用功能分区和生态经济区划,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不适当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和消费,通过清洁生产和环保消费,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与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可持续进行下去。(二)制定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环境。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三)加强思想认识环境质量的变坏,不仅危及到人民生活的水平提高,更是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四)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控制人口增长是减轻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当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是,人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人口增长超过自然界承载时,人口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便会使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收到破坏。(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六)降低能源消费,开发利用水资源。在能源消费方面,要实施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通过节能措施发展能源新技术,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利用率。要推行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增殖并重的政策,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运用市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七)强化行政管理,深化环境教育。总量控制与绿色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环境目标实现的两大重要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重视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严格管理城市环境,加快城市工业污染治理,减少“三废”及噪声污染。六、结束语可持续发展的就是要处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那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资源,人类只有利用一定自然资源并将其应用于生产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作者:郎淑云 单位: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2]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范文6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社区;解决措施
一、安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安徽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安徽省农民努力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目前,农村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污染,已成为多种污染并存。农村环境污染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一)水环境污染
2011年,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24.31亿吨,比2010年增加1.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7.10亿吨,比2010年增加0.9%;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17.21亿吨,比2010年增加了3.41%,生活废水排放总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0.79%,超过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0.11亿吨。这些污染物排放量严重加剧了水体污染负荷,受害最大的是农村。
这种水环境污染对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一是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从而造成农村水资源的紧张或缺乏;二是水污染使水产养殖的质量降低,从而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三是农村饮用水安全标准难以达到,易于引发某些恶性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四是水污染会造成农村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从而会导致人身伤害、生产损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生活垃圾污染
近些年,安徽农村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农民的消费方式同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应的是,生活垃圾分类多样化,数量逐年都在增加。但安徽省广大的农村社区基本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垃圾回收厂。广大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类垃圾,要么扔到门前的河沟里,要么随意倒在房子周围的草地或空地上。这种处理垃圾的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大气环境污染
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气排放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烟尘排放量为4.79万吨,生活废气中SO2的排放量为 4.81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0411亿立方米,烟尘排放量为20.01万吨,粉尘排放量为21.05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48.72万吨。此外,安徽每年会有大量的秸秆产生,而其中大部分秸秆未被充分利用,从而在田间进行燃烧,烟气弥漫天空,造成空气质量急剧下降。
大气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一系列恶劣影响:第一,大气质量的恶化,直接危害了农村社区人群的健康,特别是对人们呼吸系统的损害。第二,二氧化硫等直接危害农作物叶片,导致农业产量降低;第三,导致酸雨面积扩大,伤害林草和农作物,加剧土壤淋溶,从而造成土壤资源退化。
(四)农业生产污染
农业生产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大量使用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5%,农药利用率更低,只有30%,剩下的农药化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淋溶、地面径流和挥发等,对土地、水资源和大气环境进行污染。
近些年,大量畜禽养殖场得到快速的发展,这种快速发展带来一个恶劣的结果就是畜禽粪尿排放量超标,例如,2010年排放量超过1亿吨,因为没有充裕的资金,并且养殖场没有完善的环境管理措施,所以,大多数养殖场的畜禽粪尿基本上浪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更有甚者,直接将畜禽的粪尿排进水塘河流里,例如我所在的叶典村养殖场,就是这种做法,导致水源质量没有保障。并且,大量细菌病毒蕴含在畜禽的粪尿中,这容易引发农村人畜疫情。
二、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成因探析
(一)政策原因
有学者认为,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在我们国家,城乡户籍制度存在差异性,并且推崇重工抑农的战略,导致我们忽视了农村的环境保护。因此,环保政策、机构、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
(二)原因
1、国家对农村的环境规划不合理。我国农村社区覆盖面积广阔,且东部、中部、西部等各地的农村社区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我们的环境规划具有一般性,不能因地制宜,因此,农村社区的环境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毫无意义。安徽省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借鉴了一些生态城市与生态农村的建设经验,对新农村社区进行全面规划,但安徽省淮河以南的农村社区与淮河以北的农村社区环境存在着差异性,例如,淮河以北地区水资源匮乏,而以南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对饮用水源地的选址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现象。政府在对养殖区与居住地的分离、垃圾处理与生活污水等规划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现象。
2、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我们国家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及重要污染点设立的,不够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农村环境治理体系与农村现代化进程不协调,有以下俩方面的表现:
(1)政府在制定保护农村社区环境的法律与政策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并且在农村社区设立的环保机构不合理。在农村社区,不能运用保护大城市环境与工业的方针政策,在现行法律规章方面,几乎没有关于农村社区环境污染防治的规章条例,而对政府在农村污染防治中的组织和管理责任,规定并不明确。而从环保机构的设置来看,县一级环保机构是最低层的环保机构。
(2)农村社区环境保障体系存在缺陷。国家对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并且偏重经济发展而不重视环境保护。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种协调机制,这种机制是由各个相关部门针对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护而建立的。一般而言,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护需要农、林、水利等各个部门的共同治理,但大都数情况下,这些部门并没有相互协调,而是分开管理,因此,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环境保护体系,导致信息分享没有及时性与流畅性。
(三)环保宣传薄弱
我省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受经济影响,农村社区的教育水平偏低,因而人们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自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后,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当地的工商业发展,对环境宣传教育未加以重视。
三、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社区饮水安全
加强农村社区饮水安全问题,刻不容缓。这一问题已成为安徽省18项民生工程之一,各市县相关部门要真正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依据各地情况,制定好解决方案。各级县、乡政府要依照《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开展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规定,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
(二)积极发展新型生态农业
积极发展新型生态农业,我们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的引进新型生态农业技术,充分利用农药化肥;培养专业性人才,突破农业生产技术的瓶颈,借鉴发达地区的种植模式与农业耕作制度的经验,把开发生态农业建设当成控制农业污染的有效途径,切实抓好。
(三)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的生活垃圾
马香娟等人提出,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措施。这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简单易操作,投资少,基本上这种分类是在独立的家庭中完成的。农村社区的居民一向勤俭节约,这为垃圾分类收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建设与环境宣传教育
在县级设立环保机构,并且分配有专业性人才,这有利于农村社区的环境监测与执法能力建设;需要在乡镇部门设立一些环保的工作岗位,把环保部门监督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农村社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例如:推广绿色消费;在农村社区宣传新型生态文明的观念;开展一些环保科普知识竞赛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张国明,谢维波.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生态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7(14).
[3] 苏扬,马宇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02).
[4] 姜文,汪小勇,骆东奇.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
[5] 宋言奇,段进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略的六大环节[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01).
[6] 唐楠.浅谈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10(25).
[7] 黄景堂.论新农村社区环境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