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学习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48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64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丰富多彩,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改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由于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为了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具魅力,应该注重策略的实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高效地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能够以其丰富的内容表达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了让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从多个感官角度来刺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样的教学形式相比之前的“黑板+粉笔”的时代要有趣得多,并且在上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准备好相关的电子课件,可以将一些有趣的内容插入到课件当中,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对于一些重点或是难点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改变字体或者是以特殊效果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在较难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加入图片或者是文字解释,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内容要有趣,这样才能够调动其参与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在雪白的雪地上有一些梅花状的图案,并且弯弯曲曲地呈现出两排。学生肯定会被这样的情景所吸引,想要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小画家”在不经意间画出的漂亮的图画,学生听了介绍更是急切地想要知道这个“小画家”到底是谁,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并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在课堂学习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固定的教学模式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需要探索和开发全新的教学形式,以丰富新颖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来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将游戏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游戏能够给学生来带很大的乐趣,同时在娱乐的过程中还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形式。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成语接龙”的游戏,由教师先说出一个成语“生龙活虎”,接下来下一个学生可以接到“虎背熊腰”,下一个“腰缠万贯”,以此类推,直到一位学生回答不出来,这个学生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惩罚形式可以是表演一个小节目,这既能够让学生的才艺得到展示又能够让其他的学生欣赏节目,活跃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学生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大脑飞速运转,搜索自己脑海中的成语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对应。通过这样的游戏,能够让学生形成较清晰的成语体系,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记忆也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活动体验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是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适当时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这样才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学习范文2

 

小学教育,应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为培养方向,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1 让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1.1 教师的课前准备。有目的性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预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1.2 学习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

 

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

 

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要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2 应用教育知识,灵活开展语文教学

 

2.1 教师的教育能力。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

 

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录音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度,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2 教育的责任。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空间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教育心理

 

3.1 适时创新教学,吸引学生眼球。课堂提问适中,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边际,失去信心。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3.2 教学实例。如教育低年级的孩子们生字的过程中,可以由教师自己遍诗歌、猜字谜等形式教学。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编生字歌: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生字集合起来,遍成生字歌,让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诵读。在教学《动物过冬》时,编一首儿歌:“冬天到,冬天到,四周一片静悄悄。树林里的啄木鸟,消灭害虫工作忙,青蛙挖洞来冬眠,蚂蚁备粮过冬天,快快乐乐过新年。”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生字,又培养了朗读能力。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4 结语

 

总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适应孩子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学习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 变革

在我国,为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民族素质,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开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标志和突破口。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意味着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1.语文育人功能的变迁

教育要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社会的需要,这是由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系统知识,也要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还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过去的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严重的偏颇,片面追求系统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身心其它方面素质的发展。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呼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语文学习方式的僵化

一提起“语文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这就是语文学习方式过于僵化导致的僵化思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双基落实,强化程式训练,过分强调个体间的竞争,忽视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更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合作,导致学生非智力水平发展的严重缺陷。因此,语文学习的现状呼吁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影响学习方式变革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师生关系、评价等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1.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

良好的物理环境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基本保障。实施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教室空间环境的功能,使其为学生实现灵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合理的空间环境。班级规模是一个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班级规模首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在一个人数少、规模适宜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问题,与教师及其他同学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而在一个人数过多、规模膨胀的班级内,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参与正常的课堂活动,相当一部分学生则被剥夺了这种权利,课堂行为大大受到限制。教室空间安排,主要是课桌椅安排要合理化,要适应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要适应师生教学互动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加以组合排列。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同样也是影响学生变革学习方式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重建师生关系,建立主体间性、双向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设良好的氛围。

(1)主体间性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主体间性,就是“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与其他主体保持理解关系的属性”。在新型师生关系状态下,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的对话和相互的融入,生成了主体间性。这里,一切等级压制、思想强迫、话语霸权、人格歧视……都让位于平等的对话和真诚的合作,渗透在这种自由交往中的是真正的个性,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民主和活力的公共领域。师生在这种交往式教育中得以共享成果、共同发展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2)双向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的学习方式提倡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在互动的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教学空间。双向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革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

过去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裁判员”,这常常会损害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从课程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学生应参与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价。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可以让学生找伙伴互评,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如: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可以根据年级阶段的特点,列出几项明确的标准,像“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在开学初向学生公布,要求每个学生努力做到,然后到一定阶段进行自评和互评。再如,口语交际的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提高的过理。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敢评;提供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爱评;拓展学生评价的时空,让学生乐评;启导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会评。

结语

展望21世纪,我们相信教育技术现代化必将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巨大变革。但是我们始终有一份责任---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这是新课程下我们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让我们走进新课程,亲近新课程,把新的教学观念融入新课堂。

今天,我们播下美好的种子,明天我们收获美好!

参考文献:

[1]孔企平. 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李正茂,宋青. 初探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2003(11).

小学语文学习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41-01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想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主要任务之一。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怎样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呢?这些问题总是萦绕着我,所以我会利用闲暇时间去查阅书籍资料,发现现在的村小教学中,一般都只重视书本的知识,往往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设备的欠缺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随着农村土地的减少,进城打工人员较多,导致农村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在应对问题时不知所措,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是匮乏,基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利用课间时间多次与我校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请教,中午休息,去图书室翻阅相关资料,查找案例。结合近四年来我在农村教学中的感受,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这一问题,作以下浅显的分析与研究。

1.创设情境,引起好奇

经过这几年的学习积累,我觉得要想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好奇。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中,使教学过程显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明了。因为在农村,有很多的孩子都没怎么见过电脑,当老师运用多媒体讲课时,极大的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注意力。还记得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会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接着又让学生欣赏几组草原风光的图片,从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牛羊这些景物让学生们感受草原美景,看到同学们被草原景色深深吸引后,我会紧接着说:这么美的景色真是令人陶醉啊!那么,我们今天就和老舍爷爷一起走进大草原,来亲自感受这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吧!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课堂气氛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我自认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印象深刻,在课后,我还会和学生一起搜集草原风光、草原风情的图片等,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草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学会了很多知识。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广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演结合,激发兴趣

我认为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快乐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于是我会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如故事会、词语接龙、写字比赛等,还有学校每次举行的大队会活动,我都会让学生们踊跃参加,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成功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如我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的同时,又排练了课本剧,让学生亲自演绎课文中的人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或者说给家人听。这样既表现了自己的才能,也看到自己的成绩。真正使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3.不断创新,贵在课外

当今社会变化万千,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要想在生活中得以应用,那么就必须开展丰富多彩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因为我所在学校是一个乡村小学,学生们都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胆小怕事,课上回答问题也不踊跃,甚至有的家庭作业都完不成,面对这种情况,我很是着急,于是我就在班上成立了朗读小组、讲故事等,利用课余时间,以朗读课内文章和课外文章为主,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寒假和暑假时期,我还会推荐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4.尊重学生,巧妙鼓励

小学语文学习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 培养 学生 文学基础 作用

小学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平。基于此,笔者以下就这些作用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概述小学生的文学基础培养

从广义来讲,文学基础这个概念十分广泛,其包含了中西方文学、古近代以及现代文学等等内容。而就小学生的文学基础来看,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认知水平较低,因而不可能为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文学培训,但是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文学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由此可见,学生文学基础水平高低与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文学审美意识文化素养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加之文学基础作为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形成基础,因而必须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特别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文学基础的培养更为重要。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文化运用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二、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平。

(一)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文学基础知识

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虽然很多学科都能传递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但其产生效果最佳的则是小学语文。尤其是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站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精心编排了教学内容,且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极其吻合,因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讲解教材内容中的字形字义、修辞比喻、历史文化,通过小学语文学习就能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从泛到精、从篇到段的阅读,帮助学生吸收文字蕴含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文学基础,加上细致分析,就会提高小学生的文学基础。例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少年闰土》(小说类)、《春夜喜雨》(诗歌类)、《草船借箭》(寓言故事)等等具有代表性的课文,不管是在文学基础知识的传递方式还是思路都具有较强的相似之处,经过教师的精心分析,从而对小学生掌握文学基础知识取得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成效。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写作与表达能力是奠定文学基础之根本,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写作与表达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技能。因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和表达能力,既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职责所在,同时还是提高小学生文学技术水平的必经之路。经过小学语文学习,在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平

所谓文学赏析水平就是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也是学生形成文学基础的重要环节。这是由于文学作品与欣赏和品位紧密相连。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为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读出文学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领略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以便于更好的掌握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实现与文学作品作者与意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而语文课程恰恰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教师可以深入开展语文佳篇赏析课程,通过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思路、布局、修辞等诸多方面的文学价值都可以用来赏析,并通过进一步的赏析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文学作品包含的深层意义,更加有效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进一步来达到有效理解和培养学生自主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效果,学生学基础扎实则逐步形成文学素养。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学习对小学生文学基础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文化运用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水平,为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习范文6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兴趣 习惯 方法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希望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自于对老师的喜欢。所以,老师平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下课时,学生几乎与我没有什么距离,跟我拉手,跟我肩,跟我说知心话;上课时,学生比较尊重我,也比较喜欢听我讲课。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我喜欢每一个孩子,我全身心的教他们,爱他们。因此,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学习语文就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兴趣有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渐渐地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后劲力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功效体现。尤其是在本期,小学和这个衔接时期更应该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的习惯。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己解决生字、新词。3、阅读时自己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4、有敢于答问,大胆质疑、辨疑的习惯。5、讨论时有听取同学的意见,判断是非,如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习惯。6、鼓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地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老师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轻松。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读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深知落实好一个“读”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会收到背诵和积累知识的效果。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利用安排的早读课时间。我的早读课,我会早早的来到教室,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学习伙伴互相听写昨天所教的生字、生词或是古诗、日积月累,生字、古诗、日积月累要求自己默写,默写生字时,要写拼音、生字、组书中的词,书中的生词要求互相听写,两人听写完后,互相批改。如有错,再把错的抄写三面,然后再把错的默写一面,做到字、词、古诗、日积月累人人过关。第二件事,要求学生读记本单元该背的内容。第三件事,预习今天要上的新课,主要是把新课读熟。陪随学生晨读,师生共同践行古人的教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慢慢地感受到语文内涵丰富、外延广阔、魅力无穷,对他们升入中学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明显体现于学生素质是否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高毕业成绩的关键。处理复习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则在字、词、句、段、篇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锤炼和掌握。应依据教材结构分章节对学生进行归类复习,每一个知识有它的特点及规律,老师必须把握,对学生要讲清、讲透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讲练结合、举一反三。切记应付了事,完成任务。在同学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迁移运用的培养,在阅读和写作中巩固、运用。在做一些复习题以后,老师不能一味的在黑板上讲,这样会劳而无功、枯燥无味。历届毕业班,学生做的复习题,我几乎没有对改过,都是让小组合作对改,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举手示意,老师立刻帮助解决。因为争论中解决了的问题,学生记忆深刻,而且学习起来不感到疲乏。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我班同学中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是刘兰婷、许可、李嘉文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预习的要求是:(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2)自学生字新词,圈出生字词(3)标出自然段。复习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与预习在形式上基本相同。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让学生学到比知识更可贵的东西,学会倾听是要培养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在活跃的课堂上,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勤于思考,而有那么几个人思想集中不了几分钟,虽然身体未动,但思维已经游离了课堂。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现在的课堂追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特别多,我们个别同学始终不参与小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