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工程专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工程专业前景

物流工程专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专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学习。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物流工程专业前景范文2

2、电子商务专业:随着我国正式进入wto,我国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该专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职的专业中属于制造大类,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就业率也一直不低。对于普通考生来说,要求不高,属于相对大众化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专业:本专业培养有工商企业管理、经济贸易和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物流管理基本技术技能的,能在工商企业从事与物流相关的管理、经营工作的大专层次的人才。学生经过基本训练,从而具有在相关企业承担物流管理、经营工作的基本能力。

5、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后可从事船舶修理、船检与制造等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在船上作业。就业方向:航运企事业单位从事远洋和近海船舶的轮机管理工作,也可在航运机务部门、港务监督、船检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6、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着重培养能从事铁路线路勘测设计和施工组织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据业内人士称,这个专业在铁路里是最吃香的主干专业,学好了很有前景,但工作非常辛苦。

7、药物分析技术专业: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属于生化与药品类中食品药品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比较多,可以做医药企业做医药代表,工作会比较辛苦,但是收入也会相应教高。到医院的药房或者药剂科工作,工作较稳定,福利待遇也非常不错,唯一一点就是会比较枯燥无聊。

8、市场营销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了解贸易相关知识,熟悉国际贸易实务,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具有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和熟悉市场营销管理的应用性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市场营销的调研与策划、市场开拓、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咨询等工作。

9、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该专业的重点在成型和控制,应该说最能体现这个专业特色的词是“焊接”。各校的专业侧重不同,主要的专业方向有焊接、铸造、锻压、冶金、热处理等技术方向,发展前景好,而且应用领域比较广。该专业还是高于平均月薪的主要高职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前景范文3

面对汹涌的金融风暴,恶劣的金融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各国的实体经济。因此,在各个国家出现了一批庞大的失业人群,未能就业群体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如何选择专业来规避外部环境带来的就业压力,从而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有必要了解下面几个常青藤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它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培养目标方面,物流工程专业以物流工程为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物流工程基本理论,具备进行物流系统——重点是物流包装、道路与桥梁工程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的规划,设计、分析和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富有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管理、科研和教学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物流工程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工程力学、运筹学、工程材料学、物流系统仿真、交通运输学、生产与库存控制、物流配送中心工艺设计、物流配送与运输、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包装技术、物流法规与标准化等。

就业瞭望塔: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工程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特别是国际型物流工程师人才,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200万元。

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之一——美国万络环球公司副总裁卡扎瑞预测,“中国物流业预计未来10年内相关服务收入将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配送体系不健全,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物流行业已纳入国家十大物流振兴计划,我国物流企业也日益与国际接轨,经营方式与管理理念面临着国际化挑战,这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应运而生,其主要使命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各企业、公司与组织中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中坚力量,成为企业决策、风险管理和实务操作等方面的高级工程专业人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这样的实战型高级人才,更为稀缺,重金难求。

目前,国家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将在3年内培养10万高级人才。培训的特色打破传统理论教学,教学一律由企业一线高级管理或者企业总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切实达到人才培养,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习什么。这也是目前物流工程领域唯一引用国际素质物流教育的创举。

自动化专业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从战争准备到战斗打响,无人机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但突破了传统的侦察领域,而且进一步还具备了攻击能力,无人机的参战也真正让自动化技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的优势在于软件和硬件的结合,自动化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包括理论、方法、硬件和软件等。从应用观点来看,研究内容有过程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等。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是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7.02.054

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也称为低温物流。[ZW(]李建春.农产品冷链物流[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2.[ZW)]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ZW(]李建春.农产品冷链物流[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3.[ZW)]

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

2.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优势及前景

2.1.1 发展历史较长

20世纪初到60年代,我国的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开始起步并逐步在加工、仓储及运输方面得到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种储藏保鲜技术发展成为冷链物流。

2.1.2 市场前景广阔

生鲜农产品产量的迅速增长以及电商企业业务范围的多样化,极大地推动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禽蛋肉类等的产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这些农产品流通于市场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就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更多的需求量,这就为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2.1.3 政府重视,投入加大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广大老百姓提供放心的食品食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优化市场环境,我国政府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高度重视。在财政投入、技术政策、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建成不少适用于农产品的冷库及物流园区。与此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为冷链物流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2.2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上、中、下游衔接不畅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当前发展的瓶颈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畅。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农产品物流包括生产、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等主要环节,而农产品的季节性较强,要想实现更多的价值,必须协同好各个环节。现实情况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源头即上游的生产者,对市场把握不足,对农产品的储藏技术欠缺,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加工能力低,出现农产品烂地头的现象。中游的仓储和运输环节主要是冷藏冷冻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流通加工水平低,产品增值率低,运输途中损失率高。下游的消费者也未形成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加工处理,整个流程的信息不畅,导致了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通过率低。相比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通过率仍然处于低位。

2.2.2 冷链物流装备落后,先进技术推广滞后

虽然我国对于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明显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据统计,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7千克。我国冷库保温汽车在2005年时仅有34000辆,仅是同期美国的7%。同时冷链物流资源分配极不均衡,表现为大中城市和部分小城市之间的差别,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小城市的差别。农产品冷链是随着易腐品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目的是保证易腐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核心就是要保持低温环境,抑制细菌生长,因此这样的冷链系统就需要更复杂的技术和更大的投入。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农产品品种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新技术的应用也较为滞后,小包装农产品冷冻技术,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均未得到推广和应用。

2.2.3 专业技术的冷链物流人才不足

近年来,中国的冷链物流技术在快速发展,但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开设冷链物理管理专业及方向的学校屈指可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这些都会制约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同时也是增加冷链物流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完善我国生鲜冷链物流的对策

3.1 l挥政府的积极调控作用

首先,政府要从政策上予以扶持。例如,对上游的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给予宏观指导、牵线搭桥完善供需渠道,并给予补贴。根据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分布,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其次,对于自建冷链设施设备的大型物流企业或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适当减免税款,实行优惠贷款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应用冷链物流的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最后,在技术方面,将农产品冷链物流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建立信息化的冷链物流平台。

3.2 增加投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冷链物流名为物流,实际上涉及的主体特别多。在冷链的链条上包括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经营、物流的包装、仓储、运输、配送到消费者的多个环节。而将这些环节有序有效地整合运作仅靠物流企业或部门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农民、行业组织等多方参与,在政府主导下共同投入共同建设。一是要增加投入,加强硬件的建设;二是要完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保证各个环节有序地运作,建立全程“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三是要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农产品的区域分布特点建立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及物流中心。并将产销体系、短距离冷链物流体系和跨区域的长途冷链物流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3.3 培养适用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预计2010―2015年我国每年所需的冷链物流人才在25万人以上。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多样化及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高校肩负着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要根据市场需要开设冷链物流的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3.4 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

积极完善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具体包括生鲜农产品冷链温度立法,易腐食品因非冷链因素造成垃圾收取环保费、冷链物流环境监控立法等,从而促进整个冷链物流业的进步。同时,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流程,加快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相关制度,以促进冷链物流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133-135,138.

物流工程专业前景范文5

一、2012年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2011年11月,为摸清2012年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依据配额抽样原则,我们对无锡市9个市(县)区内的1300家企业展开了问卷调查工作。为获取更为详尽、准确的信息,同时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与行业代表性较强的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211份,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050份,行业范围涵盖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17个行业类别。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企业的行业分布。本次调查成功样本共1050个。其中,制造业企业包括物联网与云计算、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汽车零部件、纺织与服装、机械装备9个行业,占总样本的74%;现代服务业企业包括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现代商贸、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8个行业,占总样本的26%。

2.企业的性质。本次调查成功样本中,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国有企业占总样本的比例分别为74%、21%、5%。

3.企业的人员规模。本次调查的企业中,员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总样本的5%;员工人数在500-1000人的企业占6%;员工人数在200-500人的企业占20%;员工人数在100-200人的企业占17%;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占52%。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

1.企业2012年人才需求计划。

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受访企业表示在2012年将增加招聘人数。根据调查分析结果,72%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人数,28%的企业计划不增加招聘人数。 其中,在计划增加招聘人数的企业中,6%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0人以上;6%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51-100人;44%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50人;44%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人以下。 按行业分析,除旅游业和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业以外,其他各大行业中20%以上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其中,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中53%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中50%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

2.特殊人才群的需求计划。

(1)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34%的企业计划招聘留学归国人才,66%的企业计划不招聘留学归国人才。按行业分析,物联网与云计算、金融、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及生物医药5个行业对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其次是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3个行业。物联网与云计算等5个行业中都有50%以上的企业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中71%的企业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金融、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及生物医药行业中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企业在该行业中分别占64%、57%、57%、52%。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3个行业中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企业在该行业中分别占40%、37%、36%。

(2)外籍人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18%的企业计划招聘外籍人才,82%的企业计划不招聘外籍人才。按行业分析,机械装备、物联网与云计算2个行业对外籍人才的需求较大,其次为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以及软件与服务外包5个行业。机械装备、物联网与云计算2个行业中40%以上的企业都计划招聘外籍人才。其中,机械装备行业中计划招聘外籍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47%。新能源等5个行业中20%及以上的企业计划招聘外籍人才。

(3)应届大学毕业生。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仍是各大企业的人才需求重点,大部分企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80%的企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20%的企业计划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按行业分析,各行业中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比例都达到70%以上。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旅游行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大,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91%与90%;其次为新能源、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电子信息4个行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所占比例超过85%。

3.雇佣前景的调查结果。开展雇佣前景调查是为了解未来某一段时间内雇主在增加还是减少员工方面的意向。在进行雇佣前景调查中,通过分析所有被访问对象回答“预计在下一个年度,在您所负责招募的权限范围内,员工总数会有何变化?”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得出“净雇佣前景指数”。“净雇佣前景指数”是指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期望在下一年度增加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减去期望减少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之差。该指数正数表示大多数雇主预期增聘人手,而负数则表示大多数雇主有意减少雇佣活动。

根据“净雇佣前景指数”的分析结果,2012年,无锡地区招聘预期继续呈现出兴旺的状态,净雇佣前景指数为积极的+66%。在受访的雇主中,72%的雇主表示将在2012年增加员工人数,23%的雇主表示维持现有员工人数,5%的雇主预计将减少员工人数。 按行业分析,所有行业的净雇佣前景指数均在+50%以上,招募前景十分乐观。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招募前景繁盛,净雇佣前景指数分别为+89%、+88%、[+80%]、+80%。

不过,与2011年相比,无锡地区的净雇佣前景指数在各个行业中显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物联网与云计算、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信息、房地产、生物医药、物流、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旅游以及纺织与服装9个行业净雇佣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物流、纺织与服装、电子信息、旅游和房地产行业的涨幅显著,增长态势强劲;软件与服务外包、节能环保、金融、新能源、机械装备以及现代商贸6个行业的净雇佣指数则有不同程度降幅,其中,新能源行业降幅最大,直线下降了23个百分点;汽车零部件行业则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紧缺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分析

当前,无锡市正处于以加快转型求突破、以加速调整促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区域内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市政府“人才引领发展”的策略引领下,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繁荣态势,同时,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征。

1.紧缺专业人才与区域经济建设融合度尚待提高,以尖端技术人才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类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需求更加旺盛但供给明显不足。

随着以物联网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物联网与云计算、软件与服务外包2个行业内超过80%的企业表示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其中,管理咨询类人才、研发设计类人才以及前沿技术类人才最为紧缺。同时,以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4个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严重紧缺适岗高技能人才。此外,以房地产、物流2个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紧缺高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能人才。

2.紧缺专业人才的供给与行业发展不同步。

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与优化不断催生出新的行业,并产生新的岗位及新的人才需求。但是,人力资源市场未充分发挥人才指导与配置的作用,人才供给与需求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不完善,导致人才的供给未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第一,企业与高校之间信息沟通不完全,造成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受访雇主纷纷表示,高校专业设置没有与其行业发展需求同步。高校未能及时地增设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导致如晶体冷加工、第四方物流等紧缺专业人才在本地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零供给现象。第二,区域内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加剧了技能培训课程的滞后性。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人才需求相脱节,相关职业培训课程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变化,导致如程序设计员、软件测试人员、计算机调试维修员、金融工程师、物流师等高技能岗位一直短缺专业技能人才。

3.有效解决紧缺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需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

参与调查的企业表示,为了有效缓解人才紧缺问题,企业在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力争在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有所突破。部分雇主表示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来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以此来吸引外部求职者并长期留住内部员工;有些雇主表示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定向人才的方式来扩充企业专业人才的储备量;有些雇主则通过不断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及薪资奖励机制来减少现有员工的离职率。

物流工程专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物流行业;成功就业;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4-02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全国各个大学也在近几年开始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以及与物流相关的专业。就湖南省来说,共计68所高职高专院校,就有59所开设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大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的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

1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毕业生众多,就业难,毕业去向趋于物流行业

仅2008年湖南省物流管理及物流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就有近9800人,加上其他专业毕业生,共计近8万就业需求。由于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的人才基本上都是三高人才(高学历、高职称、高资历),高职学生基本上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流动。工业劳动密集型如生产制造业以及传统的服务密集型的企业,如酒店、物业等由于发展空间限制,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意沉下心来做,因此,物流服务行业就成了大学生毕业就业的最大包容者。除了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有近90%的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以外,电子商务专业就有25%的学生进入了物流行业工作,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也有部分学生进入了物流行业,甚至连国际金融、会计、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性很强的毕业生也融入了物流这个大家庭。

1.2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给刚毕业大学生工作带来压力

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大多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大型运输类的企业转型过来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货车驾驶员为主;二是城市边缘地带的村民,利用自己的土地优势,建立起了一个一个的仓库,或自营仓库出租,或整体转让给他人经营,从业人员以村民为主;三是政府为了规范市场,在城市某地段建设一个物流市场,被征收土地的当地村民就近在市场上买了门面,开始经营自己的物流公司。从上面几种从业人员分析,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沟通、管理理念等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无形中给大学生工作带来了压力。

1.3物流行业普遍待遇偏低,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物流行业由于技术应用程度低,又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也难以在规模效益上有所突破。所以,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也普遍偏低。这与大学生对白领生涯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1.4大学毕业生年轻、易冲动,缺乏良好的心态

对现阶段来说,由于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易冲动,缺乏良好的心态,对社会认识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一些合情不合理的做法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或心理偏见,久而久之,一旦这种暂时的容忍不能克制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这样给合作伙伴或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自己受到环境的排挤而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给自己在该行业的资源积累和积极向上带来了一些阻碍。

2成功就业的对策

2.1高等院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定位、心态的引导与培养

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不过先就业不等于盲目就业,也不能为了就业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对所要从事的行业职位甚至公司完全不了解。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引导学生在就业以前,利用实习的机会,不仅充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的前景,更要充分了解该行业存在的问题或发展瓶颈,这样,当学生在从业过程中就会大大降低行业期望值,保持相对平稳的工作心态。

2.2依据物流岗位群、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界定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审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层次、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高职物流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的专业化教育三个方面来确定,以保证其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目前,物流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中职层次,节点性、操作性初级管理人才;第二是高职层次,综合性、操作管理人才;第三是本科层次,学科性、物流策划、管理人才;第四是研究生层次,研究人才、学术性高级管理人才。对高职物流教育而言,应该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综合性操作管理人才。

2.3不断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