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1

众所周知,熟知的童话故事一直是人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往往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可以伴随人们的一生。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每每想起童话故事,心中总是氤氲着一股美好而浪漫的情怀。真人版电影《美女与野兽》改编自德国格林兄弟经典童话故事,电影尊重原著,同时再现了迪士尼1991年拍摄的动画片的情景,唤醒了许多观众童年的回忆,满足了观众对梦幻般童话电影的审美需求,让观众充分领略了迪士尼童话电影艺术高超的艺术魅力。

二、影片定位与亮点分析

1、双重定位分析

《美女与野兽》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片的观众定位,影片主要面向喜爱童话故事的少儿观众群体、追忆童年的青年观众群体以及感知情怀的中年观众群体,其中更以青年女性观众为主。二是影片故事选题的定位,此定位以目标观众欣赏需求作为影片拍摄的选题标准,辅以运用现代电影制作技术,力求打造观众喜爱的好莱坞电影风格。

2、影片亮点分析

2.1故事内容亮点

在故事内容的选取上,迪士尼将永不过时的经典童话故事作为主题,尊重格林兄弟原著,这本身就是一大亮点。相比于其他真人版童话故事来说,《美女与野兽》更加体现了对原著的尊重,情节上基本完全符合原著的描写,高度还原,大走甜美少女路线1。

2.2技术亮点

影片采用真人还原动画情节的手法,更能融入人物感情。结合3D技术制作的动画效果,使动画形象栩栩如生,其中场景以和动画版《美女与野兽》极为神似而为观众所称道。这些炫“技”术在《爱丽丝梦游仙境》《奇幻森林》和《沉睡魔咒》等电影中便已经有所展现,这次更是大行其道2。

三、影片经济效益分析

1、票房收入

《美女与野兽》上映初期,票房就一路飘红,创下了北美市场春季档的动画票房纪录。最新版《美女与野兽》几乎没有任何创新性改编,但这不妨碍它的收入颇丰,甚至远超迪士尼的预期。根据猫眼票房实时数据,《美女与野兽》在中国上映首日票房为8529万元,上映三天累计票房3.07亿元,成为迪士尼公司的又一部堪称票房大卖的经典真人版动画电影3。

2、衍生品收入

其实对于迪士尼来说,票房收入并不是最主要的,只是占了迪士尼盈利总额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的收入都来源于迪士尼开发建造的迪士尼乐园、游乐场、主题公园、食品玩具、衣服鞋帽等衍生品收入。迪士尼为旗下这些衍生品输入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而这些庞大的消费势力大部分来源于迪士尼的电影受众。

四、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真人版《美女与野兽》有着准确的市场定位,优秀的艺术表演团队,其市场营销策略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美女与野兽》的市场营销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作团队管理

影片不仅有强大的演员阵容,还有一批专业的管理运作团队。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成立于1923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人物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迪士尼公司以打造动画电影为主,多年来经验丰富,对市场动向十分了解。其经典代表作《白雪公主》《灰姑娘》《狮子王》等童话故事均获得一致好评。继这些经典案例之后,迪士尼公司又专心致志地打造真人版童话《美女与野兽》,其团队阵容强大,水平专业,再次创下了票房纪录。

2、拍摄资金来源

迪士尼公司的拍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大量借贷、兼并收购企业、以较低成本进行融资及特许经营等方法。其自有资金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及衍生品收入,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品牌商品、电视行业与互联网行业销售收入等,这些衍生品的收益可以使迪士尼公司收获大量的资金用来投入电影的拍摄。其他方式的资本收入则通过相关运作策略对资金进行收纳。

3、宣传手段

3.1硬性宣传手段:通过广告媒体、网络媒体等电子手段进行宣传,提高影片知名度,在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进行广告刊登,多渠道进行宣传。3.2软性宣传手段:在各类媒体上适当时间宣传童话故事艺术鉴赏、与影片相关人员有关的软性推广文章等。

4、推广策略

4.1网络媒体推广:联系新浪、腾讯等知名网站,电影上映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组织转发点赞抽奖活动,吸引观众眼球。4.2衍生品售卖:设计制作《美女与野兽》人物形象玩偶、录制主题音乐发烧光碟、售卖相关人物服饰、开放迪士尼主题乐园体验等进行宣传。4.3采取事件营销手段进行推广。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2

关键词:《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艺术创新

动画电影起源于美国迪斯尼的第一部剧情动画长片《白雪公主》,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近80年的历史。而中国的动画电影应该追溯到万氏兄弟1941年轰动亚洲的《铁扇公主》。从中国的动画电影踏上历史舞台,我们一直在探索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优秀动画电影,研究其动画技术、艺术风格以及商业模式,虽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动画这个舶来品与中国的文化完美融合。但与其他动画电影强国相比还是差距甚远。

总体来说,中国的动画电影步履依然维艰,无论是老一辈动画人的努力还是新一代动画人的拼搏,中国的动画电影至今还没有产生一部令我们震惊的商业典范,我们依然在研究迪斯尼的白雪公主之梦和宫崎骏的二维动画电影神话,直至2009《喜洋洋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电影界的大放异彩和2010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锦上添花,2011年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又推出两部新作:《奇思妙想喜羊羊》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给快乐加油》,而系列电影的第四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也于2012年1月12日登陆国内各大影院。这说明我国的动画电影除了在技术方面与欧美、日本等动画电影大国角逐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东西可以挖掘,可以与之竞争。

另外,迄今为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和营销团队已推出了玩偶、图书、舞台剧、手机游戏等相关衍生产品,其中“喜羊羊”系列图书销量过百万,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长期位居前3名,已成为小学生最喜爱的口袋书之一。“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其在艺术上做了很大的创新。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艺术创新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灵魂或原动力,更是人类艺术发展的生命。纵观全部美术历史,艺术史上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无不以突破和创新为契机。在景象万千,变幻莫测的艺术长河中,最终能够流芳百世的只能是那些集创造性,特色性和美的规律性为一体的“千古绝唱”。[1]

纵观三年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几部剧场版可以看出,其在艺术上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卡通形象设计上的创新

动漫形象创意的好坏往往决定整个产业链的命运。凡是成熟、复杂、庞杂的动漫产业链,都是由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卡通明星们带动起来的。日本人仅仅凭借着一个奥特曼的卡通形象就在中国的动漫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还有流氓兔、樱桃小丸子、机器猫等有着国际影响力的大牌动漫明星,都带动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周边衍生产业的开发和销售。就如同商家利用娱乐界的人气明星进行商业开发,谋求更多的商业价值一样,这种明星效应同样适应于动漫明星。很多商家通过挖掘动漫明星们的商业价值而获取了巨额收益,也由此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2]由此可见,卡通形象的设计和观众对此的认可度是动画电影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世界动画电影强国主要是依靠庞大的技术团队来进行卡通形象的打造和宣传,而中国在这方面历来欠缺。

为了让受众尤其是小朋友们喜欢“喜羊羊”这一卡通形象,主创方花费了很大心思。在创作之初,导演率领编剧、漫画师先将设计好的卡通形象在公司内部进行投票选择,选出其中较好的形象,之后再进行修改。修改完善之后再将其拿到中小学、幼儿园找学生来评议,再根据学生意见进行修改。最后拿到玩具制造商那里去征求意见。经过这三个环节的推敲、修改,才确定好每个卡通形象。经过层层筛选,这些卡通造型不仅形象可爱,令人过目不忘,而且方便生产各种衍生产品,易被消费者接受,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最重要的是,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中每只小羊的性格特点都很鲜明也很人性化。几乎每个观众都能对号入座,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一只和自己性格相符的小羊,还可以找到朋友、同事的影子。这种设计无形中拉近了角色与受众的之间距离,在保障影片本身高票房的同时,也为后期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奠定了基础。

(二)台词幽默诙谐,时代感强

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观看影片之余,最令受众津津乐道的当属影片中的台词,其语风幽默因而备受青睐。例如,灰太狼:“我一定会回来的”“思想极度空虚,精神非常无聊” ;懒羊羊:“既然这样,先睡个觉再说吧”等都聚集了当下的流行元素,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在以往的动画电影中并不多见,几部《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可以说是对近几年时髦用语的大总结。另外,片中还有很多暗示性的语言,例如“黄牛”,“山寨”“三聚氰胺”,在台词方面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突破。

另外,像台词里面有:灰太狼,你这只十恶不赦、狼心狗肺、吃里爬外、臭名远扬、死皮赖脸、衣冠禽兽的恶狼!松说,“狼心狗肺”、“衣冠禽兽”几个看似过激的词语的大胆使用,不仅没有造成反感负面影响,而且还是一种中国文化体制的突破。

(三)故事情节突破传统理念,想象大胆丰富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所以能征服观众,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影片的故事情节。许多行业都遭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票房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用导演黄伟明的话说就是够搞笑,又能贴近现实生活。与《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相比,《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增加了不少的新人物,例如灰太狼的孩子小灰灰,灰太狼在影片中的发明也更加先进,包括山寨版的飞机,坦克以及缩小变大丸等。尤其是灰太狼升级为“百变机器狼”更是切入了人们对于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的喜爱心理。

(四)《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文化的构建

品牌是无形资产,品牌是金字招牌,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为品牌营销而战应是电影市场营销人员的重要任务。只有倾力打造品牌、维护品牌,并能牢牢控制电影品牌的核心资产,才能创造可观的票房收入。一般而言,电影品牌本身就意味着稳坐稳收的票房前景。因为在电影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的情况下,如果孤立宣传影片本身难以生效。相反,如果制片商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到位,就会在市场上给潜在观众一种信得过的印象,从而在上市的同时将其他上市的同类影片挤出市场。[3]

中国的动漫生产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普遍集中在承接境外动画片的简单加工上,缺乏自行研发与综合开发自主品牌产品,使中国成了发达国家动漫产业的加工厂。迪斯尼1989年获得两项奥斯卡奖的《小美人鱼》,1993年的票房冠军《阿拉丁》,轰动全球的华纳兄弟的《蝙蝠侠》,还有《变形金刚》、《花仙子》、《机器猫》这一连串熟悉的名字,它们都出自在合资动漫企业中打工的中国人之手。可是中国人却眼看着这些国外的动漫作品从中国市场赚走大把的钞票,自己却所获甚少,仅有非常微薄的加工费。动漫产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不仅可以创造商业价值,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价值观的浓缩,美国动漫幽默、日本动漫唯美,而中国动漫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更谈不上品牌文化的构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动漫企业和中国动漫品牌的进一步发展空间,也丧失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机会。中国动漫产业的未来不仅是品牌之争,更是品牌文化之间的竞争。[4]

目前《喜羊羊与灰太狼》已经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播出,并得到当地观众的认可。《喜羊羊与灰太狼》引入香港播出后,也受到了香港青少年的追捧。由此可见,《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品牌已经构建起来了。

尽管《喜羊羊与灰太狼》红极一时,但其动画电影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与待弥补之处,比如动漫元气不足、民族文化底蕴不浓厚、对品牌形象的保护不够等等。未来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会怎样呢?《喜羊羊与灰太狼》有雄厚的制作实力,持续多年的品牌经营,准确的市场定位,广大范围的市场营销与推广。但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来说,《喜羊羊与灰太狼》还只是一个“拓荒者”,要想取得“迪斯尼”那样辉煌的成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薛宣林.论艺术创新的本质[J].中国书画,2006,(4):13.

[2]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94.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3

关键词:动漫文化品牌;动漫形象;文化定位;品牌营销渠道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91-04

我国动漫产业正经历一个过渡时期,产业化逐渐成熟,随之动漫文化品牌及其产品的定位成为热点问题,这将是影响我国今后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动漫文化品牌主要指的是以动画、漫画、网络新媒体等创作为主体,通过引导和迎合大众的动漫文化消费,满足动漫受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为目的,从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动漫文化品牌。动漫品牌包含动画、漫画、新媒体动漫、动漫表演、动漫衍生品、动漫造型等几个主要方面。这些动漫品牌产品涉及到游戏、纪念品、玩具等等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当下主流文化和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漫产品产业首先是由相关动漫公司进行作品原创并出品,形成广泛的品牌影响力,然后将原创动漫周边产品投放市场,进一步增强动漫品牌的文化影响力,占据稳定的文化市场,最后依靠动漫人物造型的个人魅力和后续的原创动漫作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品牌文化。国际较出名的动漫品牌有迪斯尼动画、吉卜力工作室等,国内较出名有黑猫警长、葫芦娃等。

一、中国动漫文化品牌发展现状

(一)中国动漫文化品牌

与欧美动漫大国相比,我国的动漫文化品牌建设就显得非常的不足,无论是在老品牌的发扬光大,新品牌的创意和营销方面,都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和提升。我国目前的动漫文化品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动画公司和工作室

如果说迪斯尼动画的发展史就是美国动画的发展史,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国内老牌的动画制作的,曾经涉足动画的各个领域,包括水墨动画、剪纸动画、偶动画等等,也曾创作像《神笔》、《骄傲的将军》《牧笛》等等许多在国际上非常有名的动画片,可以说为中国动画发展道路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今天这样的美术电影制片厂却很难在目前的动漫产业的夹缝中生存下去。由于我国美术片的受众主要是儿童群体,在选题上多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在内容上延续就有的“寓教于乐”的宗旨,缺乏时代感,限制动画创作的思路,这也成为中国今后动漫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然而像彼岸天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追光动画、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动画公司,近几年出产了不少比较优秀的国产动画。例如追光动画创作的《小门神》,画面风格时尚前卫,突破了欧美动画的十面埋伏,充分展F的民族文化的精髓。这些动画制作公司规模小且灵活多变,思路开阔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很好的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创作经验,并快速的反应到作品当中去。再例如由横店影视、天空之城、燕城十月与微影时代联合高路动画、恭梓兄弟、世纪长龙、山东影视、东台龙行盛世、淮安西游产业与永康壹禾共同出品的《大圣归来》,影片最终斩获近10亿人民币的票房,从人物造型、场景风格、故事结构等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成为国产动画的骄傲。

国内涌现了许多小的动画工作室,也是让人刮目相看。如由人狼和无言组成的狼烟动画工作室,他们专注于手绘二维动画短片,其代表作有《功夫料理娘》、《小小大战争》等等。《功夫料理娘》以草稿式的人物形象和酷炫的打斗画风赢得广大受众的喜欢。再如卢恒宇和李姝洁工作室,同样专注于二维无纸动画创作,他们的代表作是改编自漫画的《十万个冷笑话》电影版,并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亿的非低龄国产动画电影”,并先后获得最佳新媒体动画奖和最佳动漫改编奖。这些动画工作室虽然不是高额投资的大制作,但是他们创作的作品却是符合大众文化消费的心理需求,推动国内动漫市场的发展。

2.动漫精品品牌

国内动画品牌来讲,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喜羊羊与灰太狼》。据统计,2009年到2014年喜羊羊电影年平均票房1.2亿元,并于2102年创下1.67亿元的票房记录。由于喜羊羊电视和电影动画的影响力,喜羊羊品牌推出的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达60亿元。一方面,喜羊羊动画中人物使用Q版的造型风格,形象可爱,充满丰富的感情因素。其中每只羊都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征设定,即便是反派人物灰太狼和红太狼也带有“儿童式的邪恶与阴险”,让许多低龄动漫受众很容易的喜欢这些动漫形象。另一方面,喜羊羊动画市场定位准确,有效推进动漫营销。喜羊羊动画开始定位的受众群体便是低幼儿童,表现的主题大部分都是善恶对立、友情等主题,整部动画非常贴近小朋友的内心世界。而且喜羊羊动画早期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大肆宣传,并结合多样化的动漫衍生品市场推广,最终获得无数动漫大奖和赞不绝口的评价,成为国产动漫代表性品牌文化。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动漫产业是人才密集型的重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开拓潜力庞大的新兴产业。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电影、电视、舞台剧等产品的生产、出版、播出和销售等的产业。此外,动漫产业还衍生出了一些与动漫形式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成品。

随着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了它所具有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因而挖掘动漫人才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2009年在杭州召开的中国第五届国际动漫节的活动之一,中央电视台二套《对话》栏目专门打造了题为“动漫总动员”的节目。在节目中许多动漫界人士认为,动漫产业最缺的是人才。[1]下面具体列举动漫产业最缺的三种人才:

(1)缺乏以形式为讲好故事的创作动漫的人才。动漫是个创意的产业,本来中国从不用为没有动漫素材而担心,因为我们有丰富、灿烂的文化可以作为动漫素材,但为什么我们的动漫始终不能在国际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呢?为什么美国人反而能利用中国的文化素材拍出《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从而占领全球的市场呢?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或许就是我们的动漫产品缺乏扣人心弦的故事描述形式。正如《功夫熊猫》导演马克奥斯本说的那样,拍好动画片的关键是故事、讲故事、讲好故事。因此,我们的动漫产业急需一种能以讲好故事的形式创作动漫的人才。

(2)缺乏动漫产业的运作人才。以动画片的制作为例,我国缺乏动画导演和动画制片人。在我国拍电影的家喻户晓的导演很多,如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等。但在动画界,目前还没有比较著名的导演,更没有运作能力很强的制片人

(3)缺乏动漫市场的开发和营销人才。首先,动漫作品是一种艺术创作,而当人们想把它变为商品时,必须考虑它的市场有多大。其次,当人们在决定创作一部动画片前就必须明确以什么方式盈利。因为就盈利的方式来说,动画片与电视剧或者电影就有很大的区别。如:除去一些动画电影外,动画片盈利的70%是来自于其衍生的产品。因此,在动画片成品前就需要对该动画片进行营销和衍生产品的研发,而在动漫产品成品后也必须有恰当的营销方案。所以动漫缺乏开发和营销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盈利,随之动漫产业也就发展不起来。因此,我们的动漫产业急需一种动漫市场的开发和营销人才。

另外,现今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越来越多,本来能够逐渐地适应时事所需,但事实上,动漫产业人才的匮乏依然非常严重。因为正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院长孙立军教授和北京辉煌动画公司的袁志刚都曾说过的,许多动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最终都没有加入动漫同行业,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行业的付出与薪酬不成正比且压力大。从而使动漫产业人才更加稀缺。

毋庸置疑,动漫产业亟需大量的人才。那么,除了改善动漫行业的薪酬和改变动漫高材生的就业观念外,我国的动漫教育是否能提供相应的人才呢?

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出现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社会对其发展前景过度渲染,二是夸大了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使得我国高等动漫教育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据央视统计,当前中国的动画产业假如以实际需求产量25万分钟来计算,我国则需要接近9万的动漫人才。这个假设虽然有一定的根据,但其问题在于这个假设是与发达国家同行业做对比的结果,而不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这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我国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使很多院校在没有分析清楚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下,盲目争相开设动漫专业。这样的结果是学校的教学会因为没有定位好动漫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设置好合理的课程而处于设备简陋、师资不足、教材缺乏、定位混乱的无序状态。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真正吻合动漫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谈不上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大量的动漫人才必须依赖高校的培养。因此,在这样被委以重任的情况下,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优秀的符合动漫产业需求的动漫人才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我在调研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与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关建议:

第一,确立动漫是一门大众艺术的观念

动漫产业是一门大众化的文化产业,它是艺术、科技和商业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动漫在20世纪初出现,最早将其定义为“活动的漫画”,是电影与漫画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后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创作动漫的方式越来越多,传播的渠道也日益开阔。此外,动漫的主题选择和市场定位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动漫产品不只是为儿童而设计,也为各年龄层喜欢动漫的群众不断推陈出新,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现代文化艺术形式,是读图时代大众文化的主流媒介之一。但是,我国的动漫作品多是为儿童而设计,忽视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即成年人市场。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动漫是一门大众艺术的观念,不断满足各年龄层的需要,创造出更多的动漫产品。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5

COSPLAY是动漫衍生出来的一种亚文化,它突破了次元之间的屏障,作为连接动漫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深受年轻人喜爱。COSPLAY集青少年自我展现的渴望、理想状态的追求及“离经叛道”的诉求等于一体,所以能迅速风靡于青少年群体,特别是走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前沿的大学生群体中。动漫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而COSPLAY本身拥有较高的ACG商业价值,势必会成为动漫产业发展的领跑者之一。 

一、国内外现状 

1.日本动漫展业现状 

目前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动漫作品出口国,占据国际市场的6成,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 

日本2015年至2016年的出版物大约60亿册,其中漫画期刊和单行本就占到21亿,超过30%。全日本拥有430多家动漫制作会社和不计其数的自由动漫制作人,电影院年上映动漫大片80余部,电视台年播出动漫4000多部集。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有87%的日本人喜欢漫画、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动漫迷组织的动漫俱乐部多达数百,并定期发行会刊。在海外,日本动漫同样势头猛烈: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约有60%是日本制作的,世界上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电视动画、40个国家上映其动画电影。 

而日本的COSPLAY也因为日本动漫文化变得十分流行。日本ACG业界成功举办了大量的动漫画展和游戏展,此时的日本漫画商和电玩公司为了宣传自身产品,在这些游戏展和漫画节中找来一些男男女女装扮成ACG作品中的角色以吸引参展人群。日本规模最大的漫展“Anime Japan 2017”于3月份在东京国际展示场举行。为期4天,总的到场人数为14万5453人(同比增长107%),创下了新的人数记录。在漫展中设置的“Cosplay’s World”,集结了大量的Coser。 

2.中国COSPLAY现状 

笔者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在天津地区,近10所高校内随机进行了关于中国COSPLAY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COSPLAY普及程度”柱状图显示:大多数的人知道COSPLAY,其中只有约48%的人对此感兴趣,而真正愿意参加其中的人只有约24%的人。说明即使在中国,“COSPLAY”并不陌生,但是愿意更深层次的认识COSPLAY或杰出COSPLAY的人很少。 

根据“COSPLAY玩家角色选择趋向”饼状图显示,近82%的人会选择日本或美国的角色,只有18%的人会选择国产动画角色。说明在COSPLAY的基础:动画角色上,中国还有所欠缺。 

二、建议 

放眼国内,动漫市场已有一段时间的发展。据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的《中国二次元行业报告》,2016年,我国核心二次元用户规模达7008万人,而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则已达2亿人。而且,二次元用户还在稳定增长。那么,我国动漫市场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呢? 

1.转变市场定位 

目前,我国的动漫市场的定位还是以儿童为主,所创作的动漫作品也呈现出低幼现象。但儿童不是消费主体,导致我国动漫市场流失了最主要的消费群体。而COSPLAY的主要受众为在校大学生,其消费能力也十分有限。在日本动漫市场就有着十分明确的定位。不仅有适合儿童观看的低幼动画,还有适合成人观看的运动、励志、神话等不同主题的动漫。可谓老少皆宜。所以,我国动漫市场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重新定位。 

率先改变市场定位的一批企业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可米酷漫画平台。其创始人兼CEO曾说过:“我们面对的用户群体从襁褓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会,整个过程就是他们逐步释放巨大影響力和消费力的过程。” 

2.加大宣传力度 

COSPLAY的发展,离不开动漫文化的普及。由上文提到的“COSPLAY普及程度”柱状图可知,知道COSPLAY的人并不少,但了解COSPLAY或是参与COSPLAY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相关企业应该重视动漫品牌和动漫形象的宣传,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或者是原创性的动漫作品。将特定的动漫形象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努力营造具有正能量的动漫氛围。这种商业运用可以是多元的,如设计公司动漫形象周边产品,创办品牌COSPLAY展等。让人们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动漫活动中去,与动漫形象面对面,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动漫世界中去。 

3.支持中国原创动漫。中国漫画家陆明曾经说过:“模仿日本漫画里的东西不是他们的问题,是中国漫画的问题,是中国漫画人的问题。中国人的漫画不好看,不吸引人,他们可不去COS日本的么。”每年我国的动漫产品都在增加,但是,其中充斥着令人“熟悉”的面孔:心灵之窗(中国)与秒速五厘米(日本);大耳朵图图(中国)与蜡笔小新(日本);金甲战士(中国)与迪迦奥特曼(日本)......这样一对一对的双胞胎使得我国动漫产量虽世界第一,原创精品却屈指可数。 

欧美的许多动漫作品都是取自当地文化,如《小红帽》等。在中国三千年历史的优良文化和美学底蕴中,并不缺乏鲜明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艺术素材,如《聊斋志异》、《天仙配》等。但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这些优秀的形象和素材大多被埋没。我们应当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将我们民族特色与先进的动漫技术结合起来,生产出一批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动漫作品。 

三、结语 

动漫发展到现在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文化,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承载了太多,逐渐与人们密不可分。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的中国原创动漫作品,无疑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一剂强心剂。当人们对于动漫的片面认识发生转变,当我们充分利用动漫作品中的活化石--中国传统文化,再借助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动漫产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贺.浅谈动漫行业的发展前景[J].产业经济,2016.74,75. 

[2]操梅.COSPLAY--亚文化的身份认同[J].前沿.2016.47. 

[3]人物与服饰:动画与影视角色造型参考[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前程日本.日本COSPLAY发展史[Z].http://qianchengriben.com/2011/1005/8310_2.html,2011-10-05. 

[6]艾瑞咨询.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二次元行业报告[R].2016. 

[7]于文思.日本动漫产业营销策略对我国动漫产业营销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3.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6

    在这里有必要对泰国电影的过去进行简要的梳理,从而了解泰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脉络上的历史沿革。在泰国电影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初期,作为权力中心的皇室扮演着创始者、制片者、经营者和电影检查者等多重身份角色。泰国历史上第一部自制影片就始于1910年泰国王子摄制的关于泰王拉玛五世皇家庆典活动的纪录片。在20世纪初期,摄制电影只是泰国皇室和上层社会的一项兴趣爱好,影片内容也仅是一些面向皇室服务的纪录影像。但从1905年日本商人在曼谷设立泰国第一家电影院开始,泰国电影开始逐渐向商业化发展。一些外国商人初步建立起电影发行放映的网络,引导泰国民众将消费外来影片当作新的娱乐方式。面对外资影院的日趋增多和充斥于影院的外来电影,作为统治者的泰国国王拉玛六世呼吁泰国应该有自己的电影业。受此号召,一些皇室贵族开始参与投资建立电影公司和组织,如Siam Niramai电影公司,以及泰王拉玛六世亲自创设的“联合影院公司”和“泰国电影协会”等,这些有着“皇家国营”性质的电影企业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垄断了当时的电影市场,形成了最初的泰国电影产业。1932年泰国由完全的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王权统治结束后,皇室在泰国电影业中主导者的角色由政府和日渐兴起的民营企业所接替,先前泰王下属的影业公司和电影组织宣告解散或转为政府机构。

    随着垄断的打破,20世纪30年代,大量涌现的民营电影企业逐渐上升为泰国电影业的主导力量。1927年,几位离职的政府官员组建了“泰国电影制片公司”,这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电影公司。同年,另一家民营电影企业克伦赛(Krungthep)电影公司摄制的泰国第一部国产剧情片《重复运气》(Chok Sorng Chan)上映。二战的爆发终止了刚起步的泰国电影工业进程,许多电影公司倒闭,同时由于财力和原料的匮乏,使得16mm彩色影片成为主流。战后,因为低廉的16mm制作费,吸引了许多普通商人得以进入电影业投资,本土电影企业经营者的身份逐渐从以前皇室成员、政府官员组成的权势阶层向普通社会商人阶层转变,类型大都是成本低廉的动作片和受到印度片影响的爱情浪漫歌舞片。

    20世纪70年代,随着泰国社会工业化的步伐,民营电影企业开始出现电影产业垂直一体化趋势。这一时期被誉为泰国电影业的黄金时期,以35mm胶片拍摄的国产影片逐渐复出,看电影已成为泰国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1973年,曼谷约有150座电影院,外省区约有700座电影院,还有无数的流动露天电影院遍布全国。电影放映业的繁荣让从事电影放映发行的公司赢得了大量利润,而面对好莱坞影片票房的挤压,本土电影制作公司要依附于发行放映商才能生存。一方面在诸如明星选用、题材类型等制作环节和决策上,制作方除非迎合大院线公司的要求,否则很难有能力独立销售放映自己的影片,另一方面这些大院线公司为支撑他们的影院放映,开始大量投资本土电影的制作,成为制片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通过不断的资本兼并以及在制片、发行、放映上的垂直整合,70年代末,泰国最终形成了四个大型电影企业:Pyramid Entertainment, Saha Mongkol Film, Five Star Production,和Go Brothers. 这四家企业都是先由发行、放映泰片和外国电影起家,然后通过投资兼并逐渐延伸到电影制片业。80年代以后,这4大电影企业基本上主导了整个泰国电影市场[1]。

    进入80年代后,泰国社会正迅速向现代化转型,但是泰国电影仍然沿袭旧有模式,沉浸在低成本的动作片和爱情剧浪潮中,尽管年产量数目惊人,但技术及影片品质上却不见提升,“一些有志改革现状的电影创作者,也有创作上的新想法,却敌不过投资者保守老旧的电影理念”[2]。好莱坞和香港等影片此时无惧于高税阻碍又重返市场,受到了城市里新兴的中产阶级和年轻知识分子的追捧,缺乏创新的泰国电影逐渐失去原来的票房和观众。这一时期,曼谷市内的首轮影院开始只放映好莱坞和香港出品的电影,本土电影的生产只针对大城市外的乡村地区,题材仅局限于爱情、喜剧、侦探和探险等有限范畴。

    此外,这一时期电视媒体和家庭录影带的兴起使得大量观众兴趣转移,原先红火的电影院生意日渐萧条。利润的减少让原先支撑泰国制片业的大院线公司不再愿意投资拍摄本土电影。到90年代能稳定生产的本土电影公司所剩无几,仅有的如Five Star Production五星电影公司年产约20部影片,在自己拥有的10家电影院上映,其他的小电影公司只能维持年产两部电影,大部分还必须通过贷款才能顺利拍片。而一些自由独立制片人和导演则尝试争取外国投资,但相当不容易。泰国电影工业在1997年经济危机中跌入谷底,损失惨重。许多电影因为失去了资金支持被迫中途停拍,策划中的摄制计划纷纷搁浅,1997年以后,每年电影的平均产量锐减到10部影片,票房收入的市场份额仅5%,而好莱坞影片的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这种濒临谷底的产业停滞,也为日后泰国电影的再生留下了契机。泰国电影在低产量的情况下,逐步转向注重质 量、提高竞争力。一批新生代导演抛开传统的肥皂剧,挖掘现实主义题材、艺术创新和强化泰国本土文化的特点,随着几部制作精良、高票房收入的作品出现,宣告了泰国电影在新世纪到来后以一种新的姿态成为主流。

    作为新泰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朗斯尼美毕达(Nonzee Nimibutr),1997年拍摄了处女作《喋血青春》,以现代手法展现了泰国城市生活的一个侧面,片中富有泰国本土风情的喜剧元素和独特影像风格,为这位初出茅庐的导演赢得了国际声誉,并在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其后,朗斯尼美毕达于1999年拍摄的影片《鬼妻》吹响了泰国电影业复兴的号角,它以2800万港币创造了当时的泰国票房新纪录。同时,赢得了当年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效三项大奖。随着《鬼妻》的成功,2000年的《人妖打排球》票房又取得成功,而且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影院上映后得到了很大的商业收益和好评。同年,来自香港的彭氏兄弟执导的《曼谷危机》,由于对动作片和黑帮片的创新,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西雅图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2001年是泰国电影全面崛起的起点,由查特里亲王(Chatrichalerm Yukol)执导的《苏丽尤泰》,投资高达4亿泰铢,票房收入更是创了泰国本土票房之最——7亿泰铢(约2千万美元),是当年《泰坦尼克号》在当地票房的四倍。影片描写的是在十六世纪民族危难时,挺身而出、为国捐躯的苏丽尤泰王后。该片不仅刷新了泰国票房新记录,还使原本计划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被迫推迟。票房的成功也使得更多的投资商愿意投资电影,整个电影产业开始进入良性循环。从2001年起,泰国电影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泰国有13部本土影片,2002年达到22部,2003年突破了40部,此后基本每年稳定维持在50部左右。泰国本土电影的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5.8%,逐步跃进到2007年的47%,即17亿泰铢(约5千万美元),整个电影市场总收入也上升为36亿泰铢(约1亿美元),见下表①。

    

    近几年泰片的发展逐渐由数量上的增长转而到质量上的提高,越来越多高质量的泰片打败了好莱坞大片赢得票房大卖,像2008年本土的《拳霸2》以超过一亿泰铢的票房打败了来自好莱坞的《木乃伊3》。电影在票房上获得成功后,影片的艺术水准也开始与商业化有效地结合起来,风格日趋多元,拍摄了不少雅俗共赏的佳作。2002年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湄公河满月奇迹》(导演哲拿·马力辜),独得了泰国本国电影最佳成就“金娃娃”奖的12项大奖,影片中的哲学主题、优美的画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普通泰国人生活的忠实展现也成了吸引西方观众的卖点。2003年《小情人》这部制作成本极低的影片在普通的故事和镜头中展现着童年生活的快乐和遗憾,本土票房超过2亿泰铢(500万美元)。在成熟的电影工业带动下,一大批艺术电影、作者电影也崭露头角。2001年,彭力·让达那育拍摄的《真情收音机》(港译《走佬唱情歌》)不仅获得了2002年西雅图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奖和2002维也纳电影节最佳影片,而且获邀在戛纳电影节导演之夜举行展映。2002年,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戛纳电影节特别关注单元奖的实验电影《极乐森林》,讲述了一个泰国女工和一个缅甸非法劳工之间的爱情,其拍摄手法融合了Dogema95的移动和现实主义手法的冷静,深得评论界的好评,2004年的《热带疾病》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6年的《综合症与一百年》入围63届威尼斯电影节,2010年,阿彼察邦凭借《能找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

    当代泰国电影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有各lwxz8.com  北京写作论文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在起推动作用。笔者从其产业机制、市场环境以及电影类型特点等方面,梳理出当代泰国电影崛起的模式特点和成功经验分述如下:

    1.学习借鉴,开放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泰国电影积极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电影技术,尤其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制作经验。八九十年代泰国电影产业的不景气,促成了许多有志于电影的青年选择到西方电影高等学府学习电影制作。事实上正是这些海归派几年后的回潮,成为了泰国电影复兴的主要人才推动力,从《热带疾病》的阿彼察邦·韦拉斯(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制作硕士),到《真情收音机》的彭力·让达那育(纽约Pratt学院主修艺术),从《苏丽尤泰》的查特里亲王(美国加州大学主修电影),到《湄公河满月奇迹》的监制Pantham Thongsang(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修电影)。

    “想抵御好莱坞,自己必须首先学习好莱坞”,这一观点在这群海外留学归来的文化精英身上得到映证。他们从西方电影所吸取的艺术创作经验,或多或少也影响到自己的电影创作,比如彭力·让达那育就承认自己被国外很多电影的导演的风格所吸引,“在我的脑海里起码有二十年我所喜爱的导演的证明,所以在我电影中就不自觉发挥出来”[3]。他们带来西方的视听语言和叙事风格,将好莱坞的影像技巧娴熟地运用在影片之中,并且利用本土化的元素进行创新,这些对早已接受好莱坞模式的泰国观众来说是乐于见到的,为长期一成不变的泰国影坛补充了一股强劲而又新鲜的血液。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利用好莱坞的形式风格能让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泰国本土影片,使泰国电影更具备国际化色彩,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实现跨国度跨文化的影像传播。如执导《苏丽尤泰》的查特里亲王就采用一个国际化摄制班底。两位摄影师来自瑞士,特技化妆和造型师来自美国,作曲和音乐制作来自英国,乐队合唱队在匈牙利录制,声音合成在好莱坞。该片的重新剪辑版,是由美国大导演科波拉完成的,并于2003年在全美公映。在对海外发行和宣传上,许多泰国电影则采取依靠海外片商统筹管理的方式,例如在香港造成轰动的《拳霸》就是一例,该片是由国际市场经验丰富的中国香港公司负责海外发行的。在内容上,如2000年获得加拿大温哥华电影节“龙虎奖”,并第一次代表泰国正式参展戛纳的泰国影片《黑虎的眼泪》(导演韦西·沙赞那庭)。该片采用了美国西部片和波普色彩的后现代艺术手法。骏马,左轮手枪,牛仔打扮,一对一决斗,这些典型的美国西部片元素展现在高饱和度的色彩布景之中,而穷孩子和富小姐的凄美爱情又很富于东方的 审美,影片的配乐也都是精选四十年前泰国的一些经典音乐。它成功地实现了东西方的交融。不仅在国内票房叫好,还被美国米拉麦克斯公司买走了国际发行权,成功打入了海外市场。该导演另外一部电影《大狗民》以大胆夸张的镜头调度和色彩构图,被誉为泰国版的《天使爱美丽》。

    泰国政府从原来害怕好莱坞大举入侵击垮本土电影,而对进口片进行限制②,到后来努力结合外国摄制力量协助提高泰片水平,这种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是顺应全球化经济模式的必然结果。针对之前面临的困境,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数条促进电影发展的优惠政策,自2000年以来,就给予电影产业税率优惠。同时从民族电影发展较好的法国和韩国等国的电影发展中借鉴经验,利用本国优良的地理优势吸引海外资金和制片技术的投入。终年四季常青的热带雨林加上6000公里长的海岸线,使泰国成为一个得天独厚的最佳外景地。这里拍摄费用仅为在西方的五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而且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泰国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电影制作人力资源,因此吸引了大批欧美、印度以及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电影来泰国取景制作。在政府的大力推销下,好莱坞的《神奇四侠2》、《古墓丽影2》、《海滩》、《亚历山大大帝》等影片都在此拍摄完成。泰国政府认识到与国外摄制组合作不仅有益于本国电影产业,还会带来周边产业的经济利益,比如新西兰电影工业的“魔戒”效应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02年泰国政府成立了新的国家旅游事业部,宣布努力促进泰国成为国外摄制组的外景地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为吸引外国资金在泰国取景制作电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消除各种障碍,比如简化外国设置人员赴泰签证手续,向外国演员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从原先的37%大幅降到10%。2007年政府整合原先各部门的行政职能,对来泰国拍摄的外国摄制组设立了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泰国电影事务处(Thailand Film Office)”,摄制许可证审批日程由原来的15天简化为3天。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政府政策的积极配合,现在的泰国已经成为国医影坛重要的电影外景基地之一。外国制片商在泰国拍摄电影、广告、纪录片和电视剧集都在快速增长③。2000年,共有382部外国影视作品到泰国取景拍摄,预算花费为5.53亿泰铢(约1400万美元),到了2005年这个数量激增到492部,为泰国带来了11.38亿泰铢的收入,2008年则达到20.23亿泰铢。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因为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泰国国内政治形势动荡,收入锐减了一半多,为挽回之前的影响,2010年国家旅游事业部到海外大力推广泰国成为区域拍片中心,目标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韩国、日本、中国香港、西班牙、美国和法国。2011年泰国政府宣布电影公司若使用泰国国有地段拍片,将免收费用;如第二次到泰国拍片,则免收加值税;国内外电影制作公司都能享有这些优惠。

    目前泰国政府在对外电影合作中正积极从外景地的角色中转型,积极发展影视制作产业链一体化,力争促成泰国成为亚洲新的电影工业制作中心。通过降低进口摄制和后期设备的关税等措施,政府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入到泰国的电影制作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已有多个大型影视制作基地陆续建成。在这种合作策略的影响下,泰国电影业的各类硬件设备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以增强,尤其是泰国电影人在与外国摄制团队的协作中吸取了许多新科技的制作技巧和创作观念,有助于大大提升国内电影工业的水准。以近年来泰国本土动画电影工业的发展为例,原先由于技术人才和资金的匮乏,泰国自1979年后就没有再出产过动画故事片,新世纪后随着本土电影制作实力的成长,政府计划将泰国发展成为亚洲动画多媒体制作高地,并将重点放在本土动画电影人才的培养上。2004年,泰国信息技术部设立1千万泰铢的基金用于选送本国动画人才出国交流培训计划,同时积极和好莱坞等国外知名动画电影公司接洽,准备1亿泰铢作为投入资金开展合作项目,条件之一就是外方必须接受200个—300个泰国动画师参与制作过程。其他的政府举措还包括举办动画展会整合动画人才网络,投资设立国家动画设备中心让本土公司得以低廉的租金使用高端制作设备等等。2006年泰国第一部本土制作的3D动画长片《大象将军》(Khan Kluay)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政策环境下诞生的成果,其导演就曾参与迪斯尼公司动画电影的制作项目,精良的制作水平配合一个关于战象的泰国民间故事,使这部动画电影成为年度票房冠军。2010年政府投入2亿泰铢成立“电影基金”,专项支持本土电影的制作,这些扶植措施更进一步刺激了本土电影工业的成长。

    2.成熟的商业化运作

    泰国国内成熟的商业市场意识,对泰国电影产业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基础。上世纪90年代,虽然泰国电影市场严重不景气,但是美国和中国香港影片在泰国的卖座却促进了当地电影放映市场的繁荣。为了配合大片的视听标准,泰国和外国的投资者在首都曼谷及泰国各主要城镇纷纷修建了大量先进的多厅影院,如今EGV Major Cineplex和SF Cinema City这3条主要的电影院线在泰国国内拥有400多个屏幕,大量观众又重新从电视机前回到影院。电影市场又有商机后,原先从事传媒的一些大公司如Grammy、RS Promotion开始涉足电影制片业,2004年Grammy与两家公司合作成立GTH,瞄准电影消费主力的中产阶级和年轻人市场,先后成功推出了票房大卖的《小情人》、《鬼影》等青春片和恐怖片。

    这种严格而残酷的商业化环境,其实为本土主流电影提供了一个明确以市场为目标的良好氛围,其中富有市场敏感度和商业手段的泰国电视广告人,是一支推动泰国新兴电影大众化娱乐化的生力军。

    早年泰国影坛长期的不景气以及经济危机的冲击,让很多泰国电影公司倒闭,大量找不到工作的电影人被迫转向电视媒体、广告业,而多年广告从业的经验,给了这些电影人成熟的市场意识和包装技巧,如导演哲拿,马力辜(Jira Maligo)所说:“过去我从事广告创作时,擅长将物件再造或再包装,以营造更高层次的美感,这方面的经验令我在建构一个电影画面时更得心应手。”所以当电影投资制作环境逐渐好转后,这些商业而时尚的新生代成为了泰国商业大众电影的主创力量。借鉴电影商品第一性的观念,学习制造视觉奇观的各种技术和手段,他们正在将泰国电影进行娱乐化大众 化的改造。

    在拍摄《奇趣酒吧卡拉OK》之前,彭力·让达那育一直从事电视广告导演的工作,彭顺、彭发兄弟在泰国拍摄广告影片备受好评之后,才首度执导了电影《曼谷危机》,《鬼妻》的朗斯尼美毕达也是出身广告和MTV导演。这些广告界精英制作的大众电影,有着敏锐的市场定位意识,非常明确观众想要看什么。对各种商业元素的灵活运用,是那些广告人的强项。在看够了好莱坞大片里的电脑特技以后,《拳霸》这部泰国动作片之所以能让观众耳目一新,全因此片是一部没有用特技、钢丝,甚至无论主角配角,都没有使用替身的反特技功夫片。男主角托尼·贾帐篷上凌空弹跳、一字马横越车底、飞身跨过滚烫的油锅、纵身穿越窄身铁线圈等高难度动作全都是货真价实的真功夫。这个卖点被精于市场策划的泰国广告人精准定位,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炮走红。类似的泰国商业片尽管剧情创作上还很薄弱,有着简单正恶二元对立的情节,角色单面脸谱化等弱点,但是如同广告的诉求隐藏在广告形象符号之中,泰国商业片常用精巧的形式来拯救内容,利落的动作设计与精美悦目的摄影画面,剪接、编排上的细致以及与本土传统文化的结合,视觉享受上的别具一格以及类型片的创新,这一切对于从属大众消费文化的商业电影来说,已经达到了受众对它的要求了。

    近年来青春爱情类型的泰国电影大受欢迎,《暹罗之恋》、《小情人》、《大狗民》、《爱久弥新》、《下一站,说爱你》、《初恋那点事》等这类影片,内容以青年男女之间懵懂青涩的爱情或纯真的友情为主,唯美叙事风格力求用简单和平常的方式来展现各类情感中最为真实和纯净的部分,所以又称为“纯爱片”。伴随着泰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泰国的青春偶像在世界范围内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泰风”。《初恋这件小事》在201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期间电影票早早售罄,主演Mario到沪后受到中国粉丝的热烈追捧,这位从《暹罗之恋》就一炮走红的明星已被贴上了泰国第一青春偶像的标签。目前泰国的商业造星机制已经非常成熟,片商利用明星偶像积极营销,使得影片更容易吸引受众的眼球,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反响。那些成功的青春片,除去制片方精确定位年轻人受众需求、影片本身的精良制作等原因外,电影中的偶像明星营销对于影片的商业化包装和运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类型片的本土化叙事

    当代泰国电影崛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运用现代电影技巧的基础上突出民族特色,挖掘应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熟练地将一个个泰国故事包装在新潮的影像躯壳之内,最终制作成符合商业标准的颇具本土特色的类型电影产品。

    在电影创作中,民族文化资源始终是各国家所独有的文化资本,对其充分有效的运用,对于国内观众有着其他海外影片无法具有的吸引力和认同感,而对于外国观众,正好满足其在全球同质化的情形下对多元文化的渴望与好奇。泰国电影正是通过重建本土文化的“主体性”,以小搏大,发展壮大自我,从而与好莱坞影视作品相抗衡。正如泰国影视娱乐产业协会主席、资深电影人巴莫所说:在创作上不能照搬西方电影的情节和模式,而要充分从民族文化遗产中挖掘题材,这样才能吸引观众[4]。他认为这是民族电影在与好莱坞大片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部影片要有它的文化特征,观众的本土认同意识意味着对电影中民族文化元素的期待,和当下中国电影试图打造“新武侠、新古典”的民族品牌一样,泰国电影人也热衷于将各种独具地方特色或民族风情的元素展示于世人的面前。

    最能体现民族特点的题材无疑是历史片,作为泰国第一部史诗性战争历史片,《苏里约泰》既不同于传统的美式大片(如《勇敢的心》),也不同于黑泽明在《乱》中营造的东方战争场面,在一种“宏大叙事”中通过主人公个人的命运选择,体现创作者所讴歌的那种民族意识、牺牲精神,影片所讲述的坚强、果敢、冷静沉着抵抗外敌的故事,激发起泰国人民广泛的共鸣。这部史诗片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不单表明了运用民族文化资源在商业操作lwxz8.com  北京写作论文上的大有可为,更强调了一种迥异于好莱坞“白人拯救史”版本的民族电影史观。作为长期被当作“他者”对待的第三世界观众,这种自我确认、自我张扬的价值更激发了他们对民族电影的热情支持。如同片中的民族英雄一样,该片也挽救了泰国电影于危亡之中,一扫之前泰国影坛丧失信心的低迷,成为了一个泰国电影复兴的主要转折点。从此,泰国古代战场屡屡被搬上银幕,如2000年的《烈血暹士》、2002年的《大将军》、2003年的《大城武士》和2005年的《王后秘史》。投资7亿泰铢的《纳瑞宣国王传奇》三部曲,在2007年初上映了前两部,这是泰国目前制作费用最为昂贵的史诗巨片系列,讲述的是泰国历史上一位英勇无敌、深受百姓爱戴的国王如何抵抗入侵的缅甸军队的故事,充满视觉冲击的影像奇观和蕴含民族自豪感的故事题材,使这两部电影的票房取得空前成功,超过变形金刚、蜘蛛侠和哈里波特等好莱坞大片,分别位列年度票房的第一和第二名④。

    另外,泰国绝大多数民众信奉小乘佛教,神话鬼怪传说无疑是大众商业电影题材的主流选择。《鬼妻》以完全现代的手法和理解,演绎了一个在泰国家喻户晓的传说,将传统鬼故事中的恐怖女鬼塑造成一个令人同情的角色,这比西方传统靠感官刺激的恐怖片少了几分血腥,也比日韩阴暗压抑的厉鬼报复的鬼片多了几分温情。而且《鬼妻》一片并没像西方片那样用交响乐来营造剧中的气氛,全用东方乐器,当中,泰国的民族乐器鼓的使用率极高,再加上电子效果,音场变得极为广阔深远,营造出一种迷离虚幻的气氛。像这部有着极其浓厚民族色彩的影片直接影响了其后拍摄的《三更》和《见鬼》,形成自成一派的“泰国式鬼片”,近几年的代表影片有《鬼影》、《鬼宿舍》、《连体阴》等。凭着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泰式恐怖片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市场号召力。泰国电影《鬼五虐》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以6300万铢泰币(约126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被一家中国香港电影公司买下放映版权,创下泰国电影海外销售有史以来最高销售记录。

    泰拳和人妖,是泰国标志性的民俗文化,也是泰国商业主流电影中突出运用的本土元素,对于外国市场来说是最具&l dquo;异国风情”的题材,所以在商业上这个卖点屡获成功。2003年的《拳霸》为凸现出泰国传统拳术的特色和精神,导演刻意把拳手们设计为不同拳种和不同人种,烘托出泰拳的独到,从而全面展示了泰拳的威力,仅在泰国就赢得了六百万美元的票房,同时在世界其他各地也掀起了一股“泰拳热”,当年获第六届法国多维尔亚洲电影节的“亚洲动作单元奖”,在功夫片的老家中国香港上映期间,票房过千万港元,它的成功还带动了泰拳功夫系列影片的拍摄,如:2004年的《泰拳传说》、2005年的《冬荫功》、2008年的《女拳霸》和《拳霸2》、2010年的《拳霸3》等等。以人妖为题材的影片代表是2000年的《人妖打排球》,这部讲述一支男子排球队接受一帮人妖(泰语称为Katoey)加入,最终夺取冠军的影片,创下了泰国最卖座喜剧片佳绩,在亚洲和美国放映也取得极好票房,其后又多次推出续集以迎合市场需要,并成为伦敦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和釜山电影节参展片。而2003年的《美丽拳王》更将这两个元素综合起来,根据真人真事讲述泰国一位著名的变性泰拳拳手。除此之外,泰国的国粹孔剧,这门古老的民族传统舞剧艺术,也屡次被泰国电影人搬上大银幕,以其作为背景题材的2004年《最后的木琴师》和2011年的《戏人》,不仅国内票房和奖项双丰收,还成为奥斯卡提名候选影片。

    相比较于成本庞大的历史大片,恐怖片、青春片、功夫片和喜剧片作为泰片主流的影片类型,大都成本低廉,这类成本为“中级片”(约在4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之间)的类型片在数量上占据泰国商业片的大部分市场,既避免风险,又确保品质的成本控制。无论是神话史诗还是世俗漫画,泰国类型片里民族本土元素的灵活利用始终是其在市场上获胜的重要法宝。

    通过以上探讨和梳理可以看出,当代泰国电影的悄然崛起,得益于在商业化的先进电影手段下进行本土化叙事,泰国独有的民族文化景观在国际化的电影包装下产生了活力,结合当代泰国社会的现实语境,改观了泰国电影的文化厚度和独特性。审视当代泰国电影的崛起之路,对于我国及所有正在忙于应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攻势的国家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注释:

    ①数据整理自:《The Nation》(泰国《国家报》),nationmulti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