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1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修订大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单纯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由过去单纯的讲授,变为授导、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都离不开个人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和自主建构。于是,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以探究式教学为着力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发现,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讲解的一切内容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学生往往用不着再进行思考”,“把学生的脑力劳动减轻到极限”,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的时间给学生做详细的讲解。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晕糊糊。心理学表明好奇心是孩子特有的心里的特点,它可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探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而探究的前提是让学生学会提问,因为一切思维都是从有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入口,为此我们要把好这一关。如在《搭石》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就这样做的:师:今天络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的课文(板书:21搭石)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陌生的石,你的脑海里产生哪些疑?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于是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出了许多疑问:1、搭石是什么?2、搭石是怎样搭的?3、搭石是谁搭的?4、搭石搭在哪里?5、为什么要搭?6、搭的作用是什么?……教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本课找到的学习目标让师生共同走进探究的过程。
二、质疑解答,提供探究机会
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是对传统教学的反判,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本上改变了师生的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为学生充分的探究提供了机会。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学会质疑,还要教会他们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在探究中学习知识,在探究中得到乐趣。成功的教师,往往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激起学生脑海的波澜”,把一系列问题带进课堂,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如我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针对本段提问,学生马上提出: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有哪些科学成果?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重点问题,我让同学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可以是课文里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学生激情高涨,纷纷举手要解答这一问题。除了课文中的答案学生还把自己课外了解的一些知识搬进了课堂:1、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2、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就是身为老师的我也自叹不如,试想如果这个问题由我提出让学生来解答,那结果我想是完全不同的。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法;课堂教学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在课堂上形成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大多数学生表示这种教学过于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对语文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互动式教学法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本文就对互动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一、互动教学法的概念
从字面上看,互动教学法的“互”指的是开放意思,“动”主要是指产生的行为,不仅代表个人的行为,还包括整体的行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体现了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构建起来的思想、情感之间的交流。互动式教学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互动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是以开放形式M行教学,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其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一般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传授知识,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互动式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其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互动式教学能够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资源共享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较枯燥、单一,教师传授知识主要是通过教材实现的,不利于学生全方面学习。而互动式教学法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成为信息源。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感染,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开拓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以开放式的形式学习到更多知识。
三、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互动式师生、学生之间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基础,其与教学的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互动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其有助于学生激发对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将互动的方式引入其中,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相关的高考专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内容的查阅,努力积累语言文化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演讲的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相关的研究时,教师要有效指导,让学生多积累素材,教师可以与学生适当交流,让学生改进其中的不足。教师还可以开展其他语文活动,例如语文单词猜谜或者语文单词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使语文在实际中得到运用,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语文互动
以往的教学只是进行常规的小组讨论,一般都是学生之间经过讨论得出结果,教师再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答案,这种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而以互动式模式展开小组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不同意见的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新观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充当好“总导演”的角色,发挥指导作用
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能够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还能够通过阅读、写作的形式表达。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师要注重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实施,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当好“总导演”的角色,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组织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当要围绕一个主题设计,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法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展开的教学。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式教学
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生刚刚开始对知识进行学习,并且逐渐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需要抓住这个特殊阶段,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探究式学习能够通过活动对学生潜能进行激发,并且将原本枯燥乏味的W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探究式学习的概述
探究式学习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施瓦布提出。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究,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来获得知识,会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景象: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着。虽然老师在讲台上讲得非常认真,对知识的讲解也非常全面,但是学生的听课效率并不高,经过一节课下来所掌握的知识并不是很多。爱玩、爱动是小孩的天性,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课堂会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往往会开小差,课堂效率自然无法得到保障。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效率就相对较高,在探究式课堂中,老师的地位发生改变,从原来的主导地位变为了辅助地位,老师对学生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对知识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具有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没有的特点。
第一,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行主动学习,学习才能得到提高。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抛出问题,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自身努力,对知识进行理解。探究式学习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想要找到答案,就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学习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一些思路的肯定,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第二,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整个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都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对知识进行理解,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程度的培养。
第三,探究式学习模式不适用于知识基础过少的学生,探究式学习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新问题进行探究,因此,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通过结合自身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究。
第四,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合作式学习,一个人的思路是非常有限的,学生之间可以组成兴趣小组,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对方,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发散思路,对学生思路的拓展有很大帮助,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途径
1.识字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汉字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打好文字基础,语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探究式学习运用其中,让学生在原有汉字基础上进行总结,总结出一些小的规律,根据规律对汉字进行学习。例如“和人体有关的一些汉字都有月字旁,如脸、胳膊、脖子等”,这些自身总结的规律对学生汉字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将阅读式学习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主动对文章进行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分析,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结论,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分享给其他同学,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将探究式学习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将探究式学习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个别;朗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就以上问题,笔者谈以下几点:
一、抓住“重点”,在融情想像中悟情
重点字词的欣赏来帮助学生增强对语言凝练美的体验。简洁却凝练的词语的选择是诗词创造中的主要特点,作为一个欣赏者把握诗词含义和总体感情固然重要,但是把握文章中重点和字词也是对诗词进行品评的关键环节。
二、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放声朗读,让他们反复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这样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一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操作简单,化繁为简,层层剥析,学生可循序渐进融会贯通。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操作方法如下:一读,读准每一字。二读,读出一件事,诗人在做什么?夜晚,望月思乡。三读,读出一个人,《静夜思》写的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个深深的思念故乡的人。四读,读出一种情,为了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诗人用了哪些景物,抒写了怎样的一种情感?五读,读出一种味道,指导学生用特有的节奏、感情诵读全诗。最后一读,是总结、也是回忆,是体会、也是感悟,把自己对整首诗中的人、事、景、情融合在一起,读出自己对全诗的体味。
三、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
四、乡土资源――让古诗词教学“情景合一”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像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如果说田园诗描写的是一幅画卷,那么有一类古诗词则是记录了一个场景。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记录的是儿童在油菜花中追逐蝴蝶的一个场景;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记录的是一个小孩子在学钓鱼的场景,高鼎的《村居》,记录的是儿童放风筝的一个场景……捉蝴蝶、钓鱼、放风筝,这些场景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是相当熟悉的,他们大多亲身经历过或是亲眼目睹过,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那情景或是指导学生扮演古诗词中的角色,然后对照诗文,穿越时空,去领悟千百年前,诗人笔下的那情那景,做到情景合二为一。
五、探――质疑讨论探诗意,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其合作探究精神。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要鼓励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在阅读时划出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来,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让学习协作小组讨论、筛选,把难以回答的问题归纳整理后,通过小组或班级交流、评议。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引导”的作用。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参考文献:
[1]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山西教育报刊社主办.小学语文教学[N].山西教育报刊社,2006.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5
关键词:小学开放性阅读 基本原理 实施 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开放性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开放性阅读的基本原理
首先,“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其次,“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再次,“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最后,“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此,“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对饱受讲读式教学之“苦”的教师,也是一个值得推广和探讨的好教法。它使教变得宽松,使学变得愉快,是一种快乐教学法。
二、开放性阅读的实施方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开放教学目标,突出个性。发展要改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紧密联系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强化语文观念,增强语文应用意识,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的策略性、创造性及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方面;其次,开放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意识。使用新教材教学,必须开放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再次,开放教学内容,扩展创新空间。新教材内容的选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教师可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设计指导 方法策略 教学技能
在开展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指导策略上,着重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设计并确定探究主题?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一、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
1.与文本对话,开发探究的内容。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作出创新处理。其关键是要挖掘蕴含于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可供学生探究的内容。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或语言,或多或少会有疑难迷惑,或者表面看似无疑,但经教师点拨后又发现疑窦丛生。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疑惑之处,探究文句之间的联系,揣摩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
(2)在品味赏析中探究。语文课本中不乏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或用语流畅、文笔精美,或语言朴实、准确自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得体的语词加以揣摩、体味,感悟其精妙,领会其诀窍,丰富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如《荷花》一课写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作者用“冒出来”而不用“钻出来”、“长出来”,在词语的辨析中感受这满池荷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冒”字的生动传神。
2.以学情为依归,确定探究的主题。探究离不开问题,语文探究型课堂教学主要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发现产生新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只有那些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成为探究的主题。因此,作为探究主题的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问题的广度,是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问题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但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层面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只有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足以激发学生“头脑风暴”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2)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小学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领域。超出相应的领域则太难,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若低于相应的领域,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即使勉强开展了探究性学习,也只能限于低水平的课文阅读与理解,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指导策略
1.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和谐的心理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的最佳情境。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思维极易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
2.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建构探究的操作平台。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也就没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在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一片探索的空间。最初学生的疑问往往是零散的、浅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疑工作,帮助学生对疑问归类整理。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给以积极的帮助,引导学生产生新的疑问。
3.强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的渠道。探究本身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发现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它既需要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也需要同学、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探究的成果则需要通过交流达到互助互补、互激互促,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才能逐渐形成共识,或达到成果共享,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亲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才能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也才能给学生以最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