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工程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工程知识范文1
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作用重要,分析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现状,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是当今企业必须关心的一个紧迫话题。
【关键词】
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1 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与2001年4月,有效填补了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空缺,但目前仍存在研究缺乏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很多企业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等问题。
2 现代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经历了将竞争焦点集中于生产领域,通过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 “第一利润源泉”;通过提高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的发展过程。70年代后,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通活动以及有关信息活动,出现了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单个企业依靠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美日等国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强化核心能力,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而将其它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的主动权。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方面
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达到成本的降低。构造高效供应链应具备的关键点有:
3.1 以顾客为中心,供应链管理发点和落脚点是市场需求
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包括三个部分:客户服务,即企业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客户的反馈和期望作出反应;客户服务应对市场细分,分析服务成本,进行销售收入管理。需求传递,即企业以何种方式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的提供相联系;指企业把产品和服务送达客户的销售渠道组合,这一环节对成本有直接影响。合理预测分析并制定计划是重要的职能。采购战略,即企业在何地、怎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采购战略决定成本结构和所承担的劳动力、汇率、运输等风险。
3.2 注重核心竟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其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将之在供应链上准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它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资源市场上买不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不可分、资源具有组织性不因个体或局部原因而丧失等特点。
3.3 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
传统的企业供销之间互不相干,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企业间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合作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集成化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
3.4 优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信息系统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须从与生产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设计业务流程,使各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形成贯穿供应链的数据库信息,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达到共享重要信息。
3.5 整合内部物流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的物耗占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控制采购成本对经营绩效至关重要。采购成本控制是物流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耗用资金多,容易失控的环节。据测算悉降低1%的采购成本可以使利润提高5%~10%。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企业的采购价格;定额科学的采购量;及时、全面、准确地物流信息;准确、安全、经济的运送和储备方式;具有预见性和灵活的采购策略;良好员工的素质等都是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成本控制的6个方面有:(1)制订采购预算与计划。对采购资金理性的规划,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控制成本的。(2)采购价格的确定中要弱化个人行为,注重调查和收集信息,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采购价格。(3)利用采购环境。充分利用供应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场信息机制,使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减少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4)择优供应商管理。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商均等的机会,基于长期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强化供应商的管理。(6)储备管理。使库存在能满足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7)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
总之,企业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整合内部物流,建立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采用高科技物流设备,在物流运作中广泛采用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形成系统和网络,提高物流综合效益。同时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引入竞争机制,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一体化物流既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力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2]田会。从转型对企业动力系统的影响看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世界,2009(9)。
[3]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中国教师()
[4]浅析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中国教师()
[5]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及发展战略。中国教师()
物流工程知识范文2
关键词:城市供水;回流污染;倒流防止器
由于城市生活饮用水管道只有一个管网——市政自来水管网,它除了主要供应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外,还必须供应其他用途的用水,因此交叉连接是必然存在的。非生活饮用的用水管网,有的长期不用而水质变坏(如消防管网),有的配水出口极易玷污(如游泳池,冷却塔,喷泉的补水管,绿化洒水管及工业用水管),它们对生活饮用水管网的水质构成严重威胁,一旦产生倒流,生活饮用水管网就会被污染,所以为保护水质必须在交叉连接处,对可能出现的倒流污染加设防回流技术措施,一旦支管介质倒流时,可有效将倒流水自动排出管网,决不容许支管内的水倒流入干管产生污染。
1.城市供水的回流污染概况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供水管网的不断扩建、延伸,城市供水的水质安全也日益严重地面临着来自回流污染的威胁。
按照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不完全统计,每天发生的倒流现象不少于10万次。从1970-2002年,美国备案等级的重大回流污染事故共459起,造成12000人罹患重病。
近年来国内回流污染的案例已发生多起,如2004年2月,由于污水管道外溢倒流进蓄水池,西安石油仪器厂生活区的千余名住户自来水遭污染; 2004年5月,由于海多焦化厂一个连接自来水的水泵因故障而发生倒流现象,部分工业用水流入自来水(其中含致癌物质—工业粗苯),导致乌海市海勃湾区卡布其镇3400多户居民饮用水污染; 2005年11月,由于业主装修时将供热管私自接到自来水管上导致沈阳大东区北海街一小区600多户居民生活用水遭污染等等。
以上资料只是媒体报道的极为普遍的回流污染的节选,回流污染事故每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亡事故。这表明,一旦城市供水中产生倒流,生活饮用水管网就会被严重污染,所以为保护水质,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回流污染加设防回流技术措施。
2.回流污染的产生原因
造成回流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埋地水管或附件连接不严密;给水管道内负压引起卫生器具或容器中的水或液体倒流入生活给水系统;水池(箱)的泄水管和溢流管的出口接法不当;给水出水口空气间隙不够;生活饮用水与其他非饮用水管网串接等等,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种产生回流污染的类型:
2.1虹吸倒流
虹吸倒流是由于在管道系统的入口处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时产生负压而导致回流的现象。典型的可以造成虹吸倒流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三种:
①对水的大量需求的情况,如消防救火等上游用水突然增大的时候,使市政水压降低到了一个供应水不能达到指定区域的程度,为了使得市政水压平衡,这些区域的管道中的水必须向着低压区域流动,就这样产生了倒流。
②市政给水管道管径过小,当市政给水系统中同时出现大量用水和低压的时候,导致增压水泵的吸水管一侧压力的降低而引起的虹吸倒流。
③供水管道系统蓄水能力的下降,迫使供水阀门切断、供水停止,并使所有的位于等级线以上的受影响的系统都将产生负压或者压力的下降,比如市政给水主管的损坏会使建筑物内的水管道产生负压,然后,将污水从浴缸等倒流到主管道中去。
2.2背压回流
背压回流是当供水管道下游的压力比供水管道上游的压力高的时候,自来水从管道下游倒流至管道上游的现象。通常引发背压回流的原因有以下三种:
①供水管道安装位置的提高。当城市供水系统为某些高位的管道包含储水箱、消防系统以及高层建筑供水时,水柱的重量产生的压力导致了回流压力的产生,这可能引起倒流。
②热膨胀。当水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如锅炉加热后会产生比供水管道的压力更高的压力,这就产生了回流压力,也可能引起倒流。
③泵及其他加压容器被用于化学物进料、灌溉、制冷等系统。当城市供水的压力低于泵、高压气筒等加压容器的压力时,有可能出现倒流情况,导致泵或加压容器内存储的液体和管道系统中的液体可能倒流回饮用水系统中去。
3.目前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
为应对回流污染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和设计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在城市供水中使用防回流污染技术,如:2002 年建设部了《倒流防止器》行业标准;2003年建设部在新修订的(下转第28页)(上接第26页)《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新增了在用水管道上应设置倒流防止器的强制性条款;2005年建设部又了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给水系统防回流污染技术规程》,对防回流污染技术的选用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等等。
4.加强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对策
4.1各有关单位应明确各自责任,有效执行防回流污染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积极采取防回流污染措施。
①供水单位有责任保护城市供水管网免受回流污染,并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设置有效的防治回流污染装置,执行或监督防回流污染装置的维护监管与年度检测,且不应该供水给那些对交叉连接没有采取防回流污染措施的用户或建筑物(或小区);
②安装单位:应严格执行规范GB 5OOl5—2003和规程CECS184:2005;
③监理企业:应检查监督室内管道和设备安装与使用,确保消除交叉连接,严格按照规范GB 50015-2003和规程CECSl84:2005验收工程;
④设计或审图单位:对新建给水系统或旧系统改造,应严格执行规范GB 50015-2003和规程CECS184:2005;
⑤城市供水管理部门:有责任颁布与规范、规程相配套的地方规范和具体政策措施;教育公众及相关单位有关交叉连接和回流污染的危害性,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监督各有关单位采取防回流污染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
4.2根据回流污染等级对防回流污染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回流污染措施或采用相应的防回流污染装置。
①按下列装置可靠性排序选用:①空气隔断;②减压型倒流防止器;③压力型真空破坏器和非减压型倒流防止器;④大气型真空破坏器或软管接头真空破坏器。
②严格遵照防回流污染产品的选用条件和适用范围:①空气隔断适用于除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粉尘和空气受污染外的其他场所;②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可应用于有害污染、轻度污染危险等级的场所,对有毒污染危险等级,在不能采用空气隔断防止回流污染的场所,也应采用减压型倒流防止器;③非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可用于有害污染的支管源头和连续压力流,但不可用于有毒污染的防回流控制;④真空破坏器可用于防止有害污染和轻度污染的回流。
4.3提高防回流污染产品的技术性能,研究和开发具有真正意义的倒流防止器设备是摆在众多给排水工程师、机械设计师的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必须要把握几个要点,首先是倒流防止器的功能必须完备,在功能完备基础上,可以通过改进设备结构,改变介质流态来提高性能。其二是倒流防止器的生产许可,要对倒流防止器实行许可证生产制度,并且宜对倒流防止器安装人员、测试维修人员及污染危害等级评估人员等实行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第三是倒流防止器的评审问题,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评判倒流防止器性能的不是具有阀门设计经验、和具有掌握现场安装和运行经验的工程师来评价,而多是由给排水系统设计师来评价,而这些设计师对阀门的设计、使用、安装经验不足,决定了现有倒流防止器评价欠缺专业性。
物流工程知识范文3
[关键词]薄壁墩 无支架 翻模 施工原理 工艺 流程
中图分类号:P6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81-01
一、薄壁墩无支架翻模施工特点
1、墩身分段依次成型,可有效控制墩身偏心、扭转,能够随时纠正墩身施工误差,便于模板及时清理、修整、刷油,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2、通过采用50~60m塔吊垂直作业,可同时进行2~4个墩同时作业,既可大大节约成本,缩短作业时间,又能有效提高安全系数。
3、翻模上设置悬吊平台,能够更好的进行周转件的拆卸,处理砼表面。模板采用整体大块钢模板,模板接缝不多,表面也不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浇筑成型的砼表面光洁,错台不多。模板加固采用横向拉杆,模板轻便,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
4、经济环保。无须搭设脚手架,节约人力与财力,而且占用场地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少。
二、适用范围
无支架翻模法主要是在山势陡峭,高差很大,而且场地狭窄,公路、铁路桥梁薄壁墩、高塔柱等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中使用。
三、工艺原理
无支架翻模法就是利用前一级已浇筑的桥墩作为承载主体固定模板,再通过模板载体来建设施工工作平台,随着桥墩不断向上施工,工作平台及模板整体向上升移的一种施工方法。
翻模是由2-3节段大面组合模板及支架、内外工作平台、塔式起重机、手动葫芦组合而成的成套模具。在进行施工时,在墩身基顶上支立第一节模板,第一节模板上再支立第二节模板。如果第二节混凝土的强度有3Mpa,第一节混凝士的强度有10Mpa,此时拆掉第一节模板。每一节段翻模主要由内外模板、围带、拉杆、作业平台组成。外模板分为主板、侧板和调整板3种,内模板分为主板、侧板、角模板和调整板4种,每节高度大约是2.0~4.5m,宽度根据墩身截面尺寸和施工要素来定:模板之间用M16x30螺栓连接。用槽钢做围带,根据相关规定,内带用Φ18圆钢拉杆连成整体。拉杆在内外模板之间套Ф22PVC管,有利于拉杆周转利用。
每层模板内外设施工平台。外侧施工平台按每层、每块模板分别施作,平台与外模应连结为一个整体,平台及其扶手采用Φ28圆钢焊接固定在外模板上作为支架,在平台四周沿周边设立防护栏杆,在栏杆外侧及固定架底部需要有全封闭安全网。施工平台上有一个5cm厚木板或竹架板,这样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工作,还能放一些小型机具。内施工平台的搭设需要借助内外模板及横穿拉杆。在内模板上首先搭设钢管支架,然后上铺木板或竹架板,最后上铺2mm钢板,便于临时存放混凝土以及操作人员行走。
四、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高墩无支架翻模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基顶放线试拼模板钢筋绑扎镦粗直螺纹连接钢筋绑扎、镦粗直螺纹连接安装外作业平台至外模板模板刨光、刷脱模剂组拼模板模板调试、检查、校正紧固拉杆安装内作业平台浇筑混凝土第一层模板及栏杆、平台整体拆除混凝土养生至第二阶段完工安装第一层安全爬梯第一层安全爬梯挂安全网进入下一层施工。
2、操作要点
2.1模板施工
①立模准备。在确定立模边线时要参照基顶中心,立模边线外侧找平,找平层用水准仪抄平挂线,砂浆硬化之后,立模需从线路中间向两侧展开。②模板安装。安装模板使用的是塔式起重机,同时需要人工辅助。安好外模板后再进行内模板的安装,对其进行连接时采用的是M16螺栓,然后安装围带和对拉螺杆。模板成型后核对各部安装尺寸,如果没有出现与安装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再安装安全爬梯,接着安装安全网,铺设内外作业平台。③立模检查。第一节段模板安装结束时,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检查模板顶面标高和墩身平面位置,如果没有发现与相关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再进行下道工序。浇筑砼时一定要有专人看模护模,要对支撑时刻做好检查。④模板的除锈与涂油。模板在灌注砼前务必保护处理好板面,模板表面应彻底除锈,涂刷新机油,在气温较低时,新机油中应掺配柴油涂刷,产配比例为:机油70%:柴油30%。⑤模板爬升作业。用手动葫芦挂住第一节段钢模板,把内外模板之间的拉杆松开,把第一节段模板及操作架卸下来,然后把它吊运到墩下安全的作业场地,这一过程使用的是塔式起重机,吊运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清理,涂刷脱模剂,按放线尺组装为下一节段首节模板,接下来的安装步骤与第一节段是一样的。⑥在安装每节模板时,可用0.5~1mm薄钢板塞填两节模板间的缝隙这样能够起到纠偏的作用。⑦模板的拆除。施工至墩顶,墩顶还要有1或2个节段模板,如果墩身混凝土强度超过了10Mpa,那么可以将模板拆除了。为了更顺利地进行拆除工作,在墩顶预埋加强吊装环,利用吊装环悬挂手动葫芦进行拆除、吊运作业。
2.2安全爬梯施工
①预埋件的设置。为便于无支架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在墩身的正面(6.0m长边),楼梯转角平台处,预留Φ100mm孔洞(每层两个,呈之字形错开布置),以便搭设爬梯时穿设固定件。②爬梯的制作与安装。从墩身底部起靠墩身正面搭设钢管支架,支架整体稳定性依靠穿设在预留孔内的拉杆固定件固定。
2.3钢筋加工与安装
①钢筋按照不同的钢种、等级、排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②钢筋表面应洁净,平直无弯曲,Ⅰ级钢筋冷弯率不大于2%,Ⅱ级钢筋冷弯率不大于1%。③受力主筋和末端弯钩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④纵向主筋采用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其连接质量必须满足《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已连接的成品应现场取样检测。⑤受力钢筋焊接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在受拉区不能大于50%。⑥钢筋连接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20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15mm。
2.4混凝土施工
①砼原材料。拌制砼所使用的各项原材料及拌合物的质量经过检验,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的规定。②砼配合比。砼配合比以质量比计,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拌制的砼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条件,制成的砼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性、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③砼的拌合。砼拌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合好的拌合物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在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保证砼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8%,单位体积砼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5%。砼拌合物从拌和机出料起至入模时间不得超过15min。④砼运输。砼运输能力应适应砼凝结和浇注速度的需要,使浇注工作不间断并使砼运到浇注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塌落度。⑤砼浇注。如果砼运输钢筋及模板经检查发现是合格的,则可以在内外模板之间设置混凝土浇注溜槽,混凝土的输送采用的是半自动料斗,通过溜槽或人工铲送入模。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灌注,用插入式震动器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浇筑砼时要有相关的人员随时做好观察,是不是一切运转正常,如果出现了任何的问题,要及时做好处理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完成。⑥第一节混凝土强度。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超过10Mpa时,凿毛清理混凝土顶面,再进行下一节墩身施工。⑦养护。每节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包裹土工布防止新浇注混凝土在太阳下暴晒,并洒水保持混凝土面湿润。养护时间为7-10天。
物流工程知识范文4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体会临床药学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并倡导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项目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均已开展多年,是发达国家医院药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2年1月21日,卫生部实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第28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室),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这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的静脉配制中心起步较晚,如何建立一套最优化的流程,成为广大药学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1我院静脉配置中心的建设与流程
我院于2008年5月成立PIVAS,并投入使用。共有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以及普通药物等的集中配置区,采用电子网络系统完成药品的传入与传出,采用密闭输送方式将配置完成的药品送至各病区。经过1年多摸索和磨合,逐渐走上了正轨,现已承担医院13个病区长期医嘱的静脉药物配置工作,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现就我院的主要流程及运行一年多来的体会表述于此,以供大家探讨。
我院PIVAS的工作流程为:临床医生开具静脉输液医嘱-护士分组录入电脑-药师审核医嘱-排批,发药-打印标签-贴签摆药-核对-混合调配-成品核对-成品分病区置于密闭容器中-工人送至病区,楼层护士核对-给患者静脉滴注用药。
1.1 药师审核医嘱
医生开具医嘱后,由科室护士站提交医嘱单,药师接受到医嘱后,必须严格审核。首先确认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同时确认单一或多种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确认静脉用粉针选用溶媒的适宜性。最后,再次确认皮试结果和药物或特殊不良反应。对于会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剂量过大,应用了不合适的载体等处方,必须及时和临床医生联系,进行探讨,确定以后方可配置,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审查合格的医嘱单方可进入排批程序,不合格的退回护士站并通知医生修改医嘱,重新提交。
1.2 系统排批与发药
每日配置的药品需要根据药物的稳定性及临床要求分批送往临床。每天输液批次一般分为5批,第1、2、3 、4、5批分别于8:30、9:30、10:30、12:30、14:30分5个时间段进行集中配置后送达病区,第6批需夜间输液的则以打包形式送到病区由病区护士配置。由于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量较大,各科室各患者情况不同,所以我们分批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区别,不可一概而论。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医生可以在该患者的批次管理这一栏对该药物进行批次指定。如紫杉醇,要求患者每次输液时须先滴注小剂量的紫杉醇(一般为30mg),确保病人无过敏反应后再配制输入剩余大剂量的紫杉醇,以免发生过敏反应造成药品资源浪费。所以医生可将小剂量的紫杉醇指定在一、二批,而将剩余剂量的输液指定在第三批。等病人上了小剂量的药物无不良反应,再由病区的护士电话通知PIVAS按计划将第三批的药物配下去。如果病人发生过敏反应,不适宜继续上大剂量的紫杉醇,PIVAS则可根据情况调整输液计划、配置其他的药物,从而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患者的损失。
系统排批完毕后药师将已经审查合格并排完批次的医嘱单按科室确认发药,自动记录相关病人的药品费用,自动扣除药房药品库存。
1.3 打印标签
打印标签时要仔细核对首、尾页,避免缺失。打印过程中需要更换色带、纸张时,应认真核对前后打印数目,确保准确无误。
1.4 贴签摆药
打印完毕后,由护士将标签贴在输液袋上面然后分框(我院PIVAS的输液全为PIV包装,方便PIVAS的配置工作)。由一名药师摆药,药师在摆药过程中应注意药品的完好性和有效期,轻拿轻放,注意保护易碎物品。摆药后由另一名药师签名,签名时需仔细核对输液袋、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是否符合标签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对患者用药进行审核。之后再由一名护士再次核对签名。
1.5 调配药物
我院成立后,部分护理人员经药学培训合格后,掌握无菌配药的基本知识且熟悉医院各类药物的基本理化特性和药理作用,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以负责加药配置工作。在调配操作前30min,需启动生物安全柜和水平层流柜的净化系统,然后在洁净间内完成药物的配置,配置药物后护士须在输液贴上签名。
1.6 成品核对
配置完的输液成品出仓后,药师要对其进行核对检查,首先需要检查输液袋有无裂纹、沉淀、变色、异物等。然后,需进行挤压实验,观察输液袋中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及加药护士的签名,确认无误后再签字。对核对合格的成品输液,用包装箱装封后送至各护理站,数量记录在送药登记单上。
1.7 病区验收
病区护士在收到成品输液后,逐一清点并核对,有问题可电话联系PIVAS进行沟通,交接无误后需在登记单上签字。
2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模式下药师的体会
2.1 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静脉药物的配置从以前的暴露环境转为现在的洁净环境中进行,规范了操作流程,可防止输液被微粒污染,保证输液的无菌性,同时通过药师的审方,提高了输液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病人的输液安全,减少了由于输液反应,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传统用药都是由医生开医嘱,护士负责装药等,一般经过三次核对,而配置中心经过电脑一般有药师审方、备药、调剂、复核、冲配复核、包装复核、病区复核至少7次核对,可使配制失误降至最低,减少了由于用药错误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2.2 推动临床药学发展
我国由于医疗体制的影响,药师在医院的作用没能得到积极发挥,而随着新的医学模式转化,药师开始在临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临床药学的一个新的契入点,PIVAS为临床药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以往病区药房调剂工作是以保证药品供应为目的。发药时强调的是仔细核对,对用药是否合理、对配制是否正确则不予深究和监督,以一种被动服务形式进行工作。这一流程最重要的改变在于增加了药师审方的步骤,药师从后台走到前台,这一改变对于我国药师工作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药师充分发挥药师在溶媒选择、输注方式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等方面的监护作用,利用其药学专业知识审查处方,科学地甄别药物间、药物与溶剂间的相溶性,提出科学的给药时间及溶媒,避免不合理配伍,提高输液的合理性。
2.3 减少药物浪费,降低医疗成本
由于药品集中管理,可减少药品流失,效期药品能够按时间顺序合理使用,防止药品失效避免浪费,避免过期药品被使用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通过集中配置,还可合理安排药品的使用,使只得到部分利用的药品不被浪费,降低分剂量成本;将加药器具合理拼用,降低医疗成本。通过开展静脉输液的配制服务,不仅能迫使临床药师去更新现有知识,掌握新技术,把好药品的质量关,还可从控制病人的药品费用出发,利用配制中合理的拼用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改善医院的药占比,顺应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1]。
2.4 加强配置护士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病区护士的工作效率
由于洁净的环境下,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对正常人体有伤害的药物配置,在生物安全柜中与在相对负压的环境下配制, 可以保护配置人员,加强对职业暴露的防护,使职业防护从自发防护转到自觉防护,解决了细胞毒性药物等的职业防护难题。同时,由于临床护士不再需要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减少了护士的非护理时间,杜绝了护士站配药出错的情况。增加了护理时间,把时间还给了病人,使护士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床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3小结
我院的PIVAS运行一年多以来,已建立了一系列标准操作规程(SOP),包括PIVAS的审方、排药、核对、退药SOP以及洁净区的清洁、无菌加药、全营养液的配置SOP等。并严格按照SOP进行规范化操作。医院静脉药物集中配制业务的开展,扩大了医院药学服务的内涵;加强配置护士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病区护士的工作效率;能促使临床药师更新现有知识、掌握新技术,把好药品质量关,可以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监督。通过药师配制前的审核处方,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差错的发生。同时,便于提高全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利于控制药品使用费用,减少患者负担。从而顺应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为医院药师队伍建设和临床药学服务的深入开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为医院医疗结构良性发展提供了帮助。
随着药物种类、品种、剂型的不断增多,以及药物联合应用的普遍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及药源性疾病的频繁发生,赋予药师的责任更加重大,药师应当抓住契机,利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这一工作平台,通过审核医嘱,发现不合理处方,药师应临床查阅、询问病史,给临床医生提出合理建议,若意见被采纳或受到重视,则病人受益,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2]。
参考文献:
物流工程知识范文5
【关键词】 门诊流程再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04-02
门诊流程指的是患者至医院就诊的全过程,其中各环节方便、快速及准确与否,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就医秩序有直接影响[1],甚至会对医院声誉有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在门诊中就诊时,一次看病所需时间为1.5h-1d,在就诊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排队与付费,就诊速度较慢且流程较多,门诊护理工作效率较低。为给门诊患者提供有效、便捷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候诊时间大幅缩短,我院门诊在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间展开门诊流程再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效果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措施
1.1.1 提高认识 门诊服务属于医院服务中首要环节,是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展开评价的第一窗口。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可对医院整体水平予以直接反映,不仅会对医院名誉有直接影响,同时也与医院整体效益密切相关。因此,对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加以提升,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1.1.2 深入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知识 优质护理服务是坚持患者中心原则,加强基础护理,开展护理责任制并对护理专业内涵加以深化,促使护理服务质量整体提升。为保证我院门诊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有准确把握且深入领会相关精神,在开展活动前,我院门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宣传力度,在全体门诊护士间展开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知识全员培训,在活动开展后定期进行后续培训。
1.1.3 对门诊硬件设施加以改造 坚持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原则,对旧有门诊科室布局进行改造,调整了一站式服务台至大厅中心位置,对功能相近的科室进行整合,超声科搬迁就近于产科及妇科诊区,改扩建门诊采血室增加采血席位等等一系列举措,保证了门诊科室布局的合理,诊疗检查流程的顺畅,为病人就医提供了便利;分楼层设置挂号缴费处,各诊区设置“分诊排队叫号系统”,合理分流集中排队现象,有效维护就诊秩序;增加了足够数量的候诊椅满足病陪人的坐候;为空腹来院检查的病人设立了“爱心茶点站”免费提供餐点;立体完善了门诊引导标识系统方便病人查找。
1.1.4 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①实施全程护理:对于行动不便或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在门诊就诊检查,专业导诊人员应主动提供陪送服务,为患者就诊的安全性及便利性提供保证。②实施无缝隙护理服务:门诊护理人员工作任务较重且工作范围较大,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护理服务,同时还应对门诊医师与各医技人员予以有效配合。在实施门诊流程再造中,所有门诊护理人员均应将导诊胸牌佩戴完善,当患者需要帮助或出现任何疑问时,应及时、主动迎上,以亲切、耐心、负责的态度为其详细解答,并且在护理工作中应真正落实首问首诊负责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原则。③检查报告集中发放:保证所有患者各检查报告可在门诊一站式服务台直接领取,确保患者可及时获得检查报告。④成立门诊护理组:由一站式服务台、各分诊台、采血室等门诊护理岗位人员组成门护组单元,形成灵活调派机制,根据各岗不同的高峰时段,及时调派人员,如在9:00-10:00等候采血化验的病人较多,可将服务台护士调至采血室,增开采血席位,加快速度。⑤执行弹性排班制度:导诊护士应提前40min到岗开始接待分诊工作,各分诊台与采血室护士提前20min到岗,服务台中午连班不间断,下午班延至5:30,保证早来晚到的病人也能够得到及时、周到的服务。
1.2 观察指标 利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门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对2011年6月(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与2013年6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门诊量进行分析,统计患者满意度与门诊量提高率。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共有5项评价内容,经专家审定,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具有较高效度。
2 结 果
与实施优质护理前相比,患者满意度提高率为18.2%,门诊量升高率为25.4%。
3 讨 论
3.1 促使护理人员整体服务意识提高 在门诊护理人员和患者短时间接触中,由于外地患者较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且工作范围较广,时常会出现护理疏漏等问题。通过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可促使门诊护士“首问首诊负责”意识得到强化,促使护士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提供帮助、积极接送,对患者问询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加以主动解决,从而促使门诊护士整体服务意识显著提高。
3.2 促使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利用叫号系统可促使患者按照语音叫号进行安心等候,有效消除门诊患者插队及围观等秩序混乱现象发生几率,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同时促进门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将门诊患者检查报告予以集中发放,可利用自主打印机进行检验报告打印,促使护士工作量大幅减少。
3.3 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为患者提供零距离模式服务,可促使患者待诊时间大幅缩短;经门诊窗口的合理布局,对门诊流程加以优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可促使门诊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实现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我院门诊开展门诊流程再造并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提高率为18.2%,门诊量升高率为25.4%。
总之,在门诊流程再造中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可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发挥促进作用,大幅提高患者满意度与门诊量,树立医院良好窗口形象,促使医院门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物流工程知识范文6
关键词: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 流程再造
1 电子政务与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是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和钱皮(James-
Champy)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们认为,现有组织的工作是按照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思想建立的,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电子政务是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工具。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层级、公共组织的架构,建立扁平化的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运作的流程,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得到政府的服务;改变政府的职能,实现服务型政府;改变政府的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的“大社会小政府”模式;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变革,确立以服务于社会公众与市场主体为导向的政府。
2 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流程简介
2.1 应用该系统的情况说明
一是执法办案信息的登载、审核。包括简易程序案件和一般程序案件。二是执法检查信息的登载。三是经营单位信息的登载、变更。包括有证单位、无证单位、其它单位、黑名单。四是执法信息的。五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登载。六是执法数据的统计、公布。七是通讯录功能。八是其它相关功能。
2.2 执法办案流程
此处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自行核查的“12318”举报,或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涉嫌存在违法行为,依法应予立案处罚的案件为例,一般程序案件按照以下流程同步登陆该系统进行信息登载和程序审核。
1《立案审批表》2《调查询问通知书》3《调查询问笔录》4《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审批》5《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清单》6《抽样取证凭证》7《鉴定书》8《案件调查终结审批表》9《案件移送单》10《集体讨论笔录》11《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2《事先告知书送达回证》13《陈述申辩情况审核表》14《听证通知书》15《听证通知书送达回证》16《听证笔录》17《听证意见书》18《行政处罚决定书》19《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20《财务返还清单》21《其他文书》22《结案报告》(1、8、11、13、18、22为必填项)。
其中,《立案审批表》、《案件调查终结审批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陈述申辩情况审核表》、《行政处罚决定书》、《结案报告》等文书需经以下四级审核程序,办案人提交承办部门负责人意见法制部门负责人意见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人意见。(审核人拥有各自权限)
3 现有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政务业务和运行结构滞后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要求。导致这个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3.1 传统流程的机械照搬
误认为电子政务就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物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不需要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造和业务流程的再造重组。
从上述流程过程可以看出,从“立案审批”开始,直至案件办理结束“结案报告”共经历22个程序,这与之前的手工办案流程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体现出信息需求引导的组织结构重构,没有提高办案的效率。
3.2 电子政务就是计算机化的政务
误认为电子政府就是工业时代传统政府在数字世界的映射。世界上众多国家的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实践都证明,在这样指导思想下做出的结果只能形成一个个计算机化了的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孤岛,不可能达到无缝集成和信息共享的目标。
可见,解决问题的核心因素是,电子政务业务流程重组同时并行,以一种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同时注意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与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在相互调适中持续发展。本文建议使用知识管理再造流程。
4 电子政务工作流程再造的建议
4.1 引进政府知识管理理论研究
电子政务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不仅需要技术支持,也需要管理理论指导。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管理理论也需与时俱进。知识管理作为目前最为有效的管理理念,在政府领域中的应用远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政府知识管理理论是当务之急。
4.2 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资源的挖掘、开发、转化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调动相关人员积极性、合理配置知识载体,以致知识资源流失、搁置或浪费,势必影响电子政务工作效率、政府形象及国家竞争力。因此,开展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以人为载体的知识资源的研究势在必行。
4.3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及法制规范,强化公共服务意识
长期以来,电子政务信息与服务覆盖面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响应十二五期间政府关于聚焦民生、强化公共服务的号召,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制规范及配套公共设施以提高电子政务的“硬件”保障,另一方面,应通过知识管理的有效配合来促进电子政务“软件”的发展,强化服务意识、合理设计与执行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建设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4.4 文化部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基于电子政务业务流程, 又与网络系统平台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并行。我们可以再造一个参考性的统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办案信息需求(拉动)――网上信息查询、共享――(知识挖掘、知识转换)――问题解决――满足信息需要。
当完成文化部交办案件时,通过案件的办理,不局限于一次案件的经验积累交流与汇总,还应由办案人员与督办人员利用自身长期办案所积累的经验(隐性知识)进行交流并深入挖掘案件共性,进行“知识挖掘、知识转换”形成以案促建,以案促改。当办理的是非文化部交办案件时,括号里面的部分可以忽略。尽管如此,随着新问题和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流程是闭合而又开放的流程,意味着永无休止的循环上升。
5 结论
本文通过介绍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办案流程,从该实体组织的角度探讨了现有业务流程的传统视角,将知识管理思想融入到电子政务流程过程中,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提出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的建议,并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3.
[2]Fountain J.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邵国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0,113.
[3]詹中原.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20-40.
[4]石双元,张晓曼.基于知识管理的流程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2005(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