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1
在黄山‘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黄山市以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十大工程”为载体,以“四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壮大徽州旅游,发展低碳经济,打造无烟工业,做强特色产品”, 面对新的竞争与挑战。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黄山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黄山市贯彻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若干政策》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文件,全面启动安徽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黄山市试点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43.11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210%。
一、黄山市的资源状况
黄山市的资源可分为历史自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一)历史资源
黄山作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古今中外文人雅客的青睐古代就有诗云:“壑远潭清水亦香,黄山缥缈惹仙藏”来描绘黄山的仙境,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来表达黄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990年黄山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黄山以“震荡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二)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
清代曹文值用“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来形容黄山天气可谓绝妙。黄山地处我国东部的季风区,有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5-16摄氏度,降水多,云雾大,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形成了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由于水热条件充足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2、地质资源
黄山为坚硬的花岗岩经冰川运动和地理风化而成,形成了垂直节理发育的峰林结构,其山体高大雄伟,主峰屹立于江南丘陵之中,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水资源
由于黄山的河流水源主要是以降水作为补给,其典型的季风气候也就决定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即汛期集中在夏季时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加之黄山特殊的山高谷深的特点,应运而生的是黄山著名的“四绝三瀑”――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三大瀑布,这也为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土壤资源
黄山市中低山地多为黄壤,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有利于茶树,林木,药材的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酸性很大,肥力较差,但水热条件充足,适合油茶,栎松等作物的生长;在河谷地带,由于河流冲击带来大量肥沃土壤,加之地势平坦,适合农业播种生产。
(三)人文资源
黄山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徽州古建筑,徽雕艺术,绘画以及诗词歌赋。徽州古文学,以及黄山画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黄山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二)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破坏严重
客流量过大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
(三)商业活动缺乏统筹规划
黄山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商业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缺乏种类齐全的商业街,没有发达的商业与旅游业相互协调,难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黄山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举措
分别从第一,二,三产业出发,进行具体说明。
(一)第一产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
1、农产品市场化
结合黄山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重点栽种适应市场需求的济作物,如黄山茶叶,贡菊,野生菌类等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下游产业,以提高农业生产价值。
2、进一步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业
即‘农家乐’旅游,把乡村自然风光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二)走具有创新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开发生产绿色环保产品
结合黄山自身条件与自然资源,贯彻落实黄山工业无污染化的方针,开发绿色无污染的环保工业,如黄山著名的龙头企业――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引进人才,区域合作,中外交流,与时俱进,发展例如聚酯树脂,高级粉末油墨等高科技产业,一定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并存,如黄山最大的工业企业永佳有限公司。
(三)重点开发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1、旅游营销方式创新
打通校园,企业,社区宣传渠道,采取旅游宣传途径多样化方式,加强景区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规范化建设,强化黄山旅游城市形象宣传,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2、文旅结合
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效应,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广‘徽韵’,黄梅戏等特色歌舞演出,使游客领略徽文化的意蕴;深入开发徽文化的旅游产品,如著名的潜口民宅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西递宏村文化产业建设。
3、统筹区域规划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2
一、财政职能的基本内涵
当前社会主义财政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这些职能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与我国的基本职能和财政性质密切相关。
资源配置职能是利用财政部门进行制度的建设、设施的完善、消除地方性的经济封闭和保护、提供发展的相关信息、优惠税收等实现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的良好流动,推动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经济稳定职能指通过财政实现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平衡收支,进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财政收入职能指通过优化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税收制度、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等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经济发展职能指我国相关部门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财政政策,力求有效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财政的不同职能之间既有独立性也有统一性,只有共同协调各个职能,才能促进当地经济更好地发展。
二、财政职能的基本定位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国家、政府以及财政部门对于经济发展的调控、保障、推动作用都是市场机制无法实现的。因此,在当前财政工作中,各个部门都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终身学习,更新理财观念,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手段,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无形的手”的调控、促进等作用,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去,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法
1.改革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科技创新建设
国家要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科学技术发展中人力物力的投入,注重科技创新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不断创新。因此,政府要注重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用知识的力量取得经济的稳定发展。另外,还要普及节能减排理念,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发新能源、环保型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等,如利用风能、潮汐能发电等。
2.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腾飞
政府要支持并保障当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继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腾飞。
中小型企业对于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公民就业率的保证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总是资金短缺且竞争力较弱。因此,政府、财政部门要改革相关制度,积极扶持当地中小型企业。成立专门的组织帮助中小型企业获得贷款,或者以政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与行业商会进行沟通交流,在资金上提供及时的援助。
3.加大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完善公共财政的相关政策,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一,要增加农村建设资金,?o农村提供生活的基本保障。优化农村投入资金的使用,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进行水利改革、改进农村电网、改善农村饮用水等。对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培训,普及致富理念,增加农民获得收入的方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完善农村理疗体系,为农民就医治病提供保障。
第二,注重对农村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建立完整的财政管理制度,实现项目的立项、考察、实施等的透明化、公开化和标准化。对于贪污等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确保国家投入农村建设的资金真正为农村建设所服务。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我国中西部经济
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较差,相应的建设资金和建设人才较匮乏,因此,想要实现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积极作用。在建设资金方面,要坚持使用灵活、多元化的财政投入政策,切实解决中西部资金短缺的问题。规范管理财政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根据中西部发展的具体情况平衡投资需要。鼓励我国先进人才到中西部就业,为中西部发展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职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实现财政精细化管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要做到财政的精确化与细致化。当地财政部门要变政府之前的管理性职能为服务性职能,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财政支出方面,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不能做“马虎帐”。立足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公共财产,完善资金投入政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财政监督和考评机制,保障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3
一、林下经济的定义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人工森林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优势所在
1便于政策的执行
不论是哪个行业,对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国有林业是林业的主力军,拥有相当多的优势。比如,拥有较大面积森林资源,并且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有稳定的行政关系、兄弟单位关系、技术信息关系和市场关系,对于各种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有利于统筹林地整体经营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利用林地或改变森林群落结构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既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不适合私人随意的点状,相互无联系的布局,它的设计应该根据林地整体群落结构、林分、面积、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调查和设计,如果按生态群落的角度经营,一般来讲不必密植,不必集中,尽量仿原生态进行种植。这样的整体设计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或者整个林业局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大力量才能够快速实现发展。如此,只有以国有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才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调度。
3有利于技术扶持
国营林场拥有自己的技术资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术网络,对于发展林下经济中获得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基础。技术是维护和发展企业的重要因素,没有技术,没有更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没有了营养,没有了营养的适时更新。
4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场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很容易调度利用人力资源,所以,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国有林场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一个优势。
三、全方位发展林下经济
1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人类一些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人们把能源开发的对象无奈地转向了植物,玉米等农作物做了首选,但是这又严重地威胁了粮食安全。而能源草类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有望极大地解决能源危机,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等国家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在林区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将是大有前途的举措。
2发展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旅游、绿化产业随之兴起,园林苗木业做为城市绿化、美化、环保的重要构成异军突起,发展强劲。而林区有大量的林地资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给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桦、油松、忍冬、山桃、刺楸、兰草、刺玫蔷薇、三叶草、珍珠梅、紫丁香、绣线菊、芍药等。那么,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引进外来园林植物进行种植则更有前途。
3发展畜牧业型林下经济
发展牧草地,池塘生态养殖,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养鸡、鸭、鹅、雁等禽类,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畜牧型林下经济的首要模式。
4发展林药型林下经济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人参根等。也可以种植五味子、天麻、沙参、党参、玉竹、贝母、灵芝等等。技术比较简单,收益可观。
5发展菜果型林下经济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4
关键词:公路;经济;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公路运输是基本的运输方式之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路运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应高度重视起公路运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努力的寻找有效策略,推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建设公路运输集约化的经营方式
目前,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行模式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统一性和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在公路运输业还没有完全实现,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和单位实行独立经营的狭隘发展方式,只关注自身的发展,忽视了公路运输业整体的发展,导致运输工程中“高耗资、高耗能”的现象突出,运输企业之间的关系异常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欲待显现。
上述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公路运输经济中经营模式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要想推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提高公路运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改变落后的发展状态,就必须对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实行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和体制,组建跨区域的道路运输行业。这种经营模式可以加强各运输行业和单位之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经营成本,有效的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二、完善各项政策,并统一思想
为了推动公路运输业健康的发展,各公路企业和单位要在观念和思想上进行突破和转变,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路运输经营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广大领导干部应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安全交通,平安运输”的理念,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大交通事故和故障的出现,逐步提高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对公路运输制度和体系的监督和控制,进一步深化公路运输的监督和管理。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行机制,使公路企业、单位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要结合全国整体公路建设的现状,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展区域网络公路网规划研究,在“安全交通,平安运输”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布局各项基础设施,保证公路运输的整体协调,避免设施的重复建设或投入不到位。在公路建设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考虑环境的承载力、资源的支撑力,因地制宜,避免使用耕地。要在公路运输整体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政策的规定,有步骤、有层次的开展工作,合理分配各地公路建设目标,保证各项建设顺利实施。
三、各公路运输行业要对风险进行分担
由于公路运输危险系数较高,在公路运输中会出现故障和交通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经常出现经济上的风险。社会的进步并没有降低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率,公路运输中的交通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交通事故一般是意外,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存在。所以,为了减少公路运输中的交通事故,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各公路运输企业和单位应建立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对公路运输中的风险进行防范,各公路企业对交通事故的风险实行共担。风险公担机制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输行业出现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实现运输过程中效率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实现各公路企业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设置专职岗位,长期收集行业资讯、行业动态、交通事故处理表,总结分析每月的重大交通事故,并作出具体的事故说明书,各公司领导要对特别重大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探讨,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展做好预防。(2)认真对待顾客的投诉,由部分负责人加注批示并跟进建议,每日汇总至总经理处,每周做好总结。
四、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首先,建立关联式信息化管理网络。现阶段,很多公路运输公司已建设了内部信息化管理网络,只是停留在运输业务本身的层面上,对关联信息网络的引入重视不够。为了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建立关联式信息化管理网络,为公路运输提供战略和经营决策所需的供给渠道,设定决策和部署所参考的窗口,推动公路运输在信息对称的状态下健康发展。其次,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成熟的行业经济必须以客户服务体系为支撑。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公路行业应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要尊重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路运输中的信息管理应实现企业和客户需求的对接,设置专门的客户服务界面,丰富企业和客户对接的方式。使客户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方便、快捷的查询所需信息,享受专业的服务。最后,完善信息化管理评估系统。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内有步骤、有计划的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增长指标展开调研和评估,分析企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管理的关系,和其他公路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分享经验和教训,使各公路运输公司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进而提高整个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公路运输经济的支持。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应针对公路运输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有建设性的策略,推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5
1.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引导、协调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市场为地方政府介入落后地区农村经济提供了依据市场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但其同地方政府一样,有所能,有所不能。一方面,市场经济是落后地区最有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它具有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经济利益的刺激性。在落后地区,经济利益对农民的刺激作用更加明显。市场决策的灵活性,市场信息的有效性,这些特征是政府不具有的。但另一方面,市场也有其局限性,其功能缺陷在落后地区表现的更加突兀,靠市场是难以克服的。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
2.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发展农村经济:第一主要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主要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主要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经济发展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其实现途径是: (1)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2)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如同产业革命极大地改造了世界的面貌一样。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素质。判断知识经济发展状况,生产力水平高低,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劳动力资本的科技素质,培养大量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其次发展知识经济还应加大对知识技术的投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加大对知识和技术的投资,提高人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知识、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4.知识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科技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当前人类正处在一个以科技或知识资源的生产,占有、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源泉,例如: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等资源,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高科技的网络应用于农业领域,使农民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很多生产销售的信息,优化了经营观念。农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以科技知识和人的智力资源等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科技知识资源经多次使用自身并不会减少,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增值,知识越用越多,使用成本越来越低,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可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和资的使用效益。以此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有效替代,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创新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这种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便是知识创新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灵魂。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知识生产与应用的源泉,如农业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交融为基础的新物种的塑造和新快速繁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型生物肥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运用等,都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及农业技术的创新,使现有农业知识系统蕴藏的生产潜力可以有效地释放出来。通过农业既能培训、农广校职业技术教育等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科技知识及信息之上,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创品牌农产品,实现市场交易和网络交易相结合,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绿色物流;经济发展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耗费是无法避免的,同时,它对环境的污染也随之而来。因此,只有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方法保护环境,才能使长期并且可持续性的发展得以实现。在发达国家,绿色环保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有极高要求。由于他们对于产品在环保方面的相当严格,随之而来的便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发达国家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产品在绿色环保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也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物流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物流行业只有向着绿色物流方面积极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则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一定要合理运用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这种被大众赞同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将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绿色物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发展绿色物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绿色物流正是从环保的角度对传统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与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是在抑制现代物流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损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设计、建立的一个闭环的循环的物流系统。
2、发展绿色物流,可以节省资源消耗。发展绿色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这些可回收物资重新进入生产领域作为原材料能够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废钢铁、废塑料、废纸等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原材料成本,从而降低资源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3、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三、发挥绿色物流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具体措施
1、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实现绿色物流管理,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与法规。一方面,要制定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与规则,用于指导各物流主体的行为,最终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实现物流目的。另一方面,要着重加强交通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物流过程中,对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的源头进行管理。由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运输车辆增多,大气污染的情况也较严重。为此,应制定法规限制车种和废气排放量,推广产生公害较低的车辆并限制噪音,借此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②重点强化和管理交通量。在政府的指导下,努力推进企业实现火车运输化;支持企业在发展配送方面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统筹建设物流中心;创建信息网络。用以上措施来提高整体运输的效率;③加强在交通方面的管理。政府应制定相关规定来管理道路停车,并投入资金用于建设都市中心环状道路、立体交叉发展铁路与道路,以缓解交通阻塞,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同时对加强环保也起到重要作用。
2、实施绿色运输管理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发展标准化物流。在物流环节中,制定关于重复性事物的实施标准,用以提高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②实施共同配送。共同配送可以有效减少交错运输;减轻交通堵塞状况,避免空载情况发生;降低企业库存,提升配送水平,从而实现物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③提倡第三方物流。除了供方和需方,将物流服务让其他的物流企业来提供,这种业务方式就叫做第三方物流。供方或需方所提出的物流工作让专门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来完成,不仅简化了配送的环节从而达到运输的合理化,同时也合理巧妙地配置并且利用了宽泛范围内的大量物流资源,使自有物流导致的资金占用情况得到缓解,提高了运输效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相应的避免了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④运输方面的联合一贯制。联合一贯制是一种系统化的运输方式,它汲取了飞机、火车、船舶和汽车等运输优点,有机地将它们进行结合,把单元装载这一系统当成媒介,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制定运输方案,用多个区域、多个环节、多种运输工具相互交替衔接的方式将各种货物进行巧妙运输。坚持货物从自发货单位到收货单位自始至终维持单元状态,并以此状态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运输,在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中,无疑是一大支柱。同时它避免了单个运输这种方式所造成的缺陷,在运输过程当中,提高了整体的效率,实现了优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的实施也合理解决了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地理以及气候等多种市场上的环境差异而导致商品在时间和产销空间的分离问题,从而密切结合了产销之间的关系,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运营的运转效率。
3、加强绿色包装管理
主要有以下途径和方法:①标准规范基础编码。即根据物流对象所提出的要求,将物流对象的编码转变成条形码。这也是最基本的使整个物流的大系统能做到配合和衔接的标准,也是运用信息技术来控制物流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的标准。只有基于这一标准之上,远程的数据交换和电子传递信息这些物流方面的活动才能得以实现;②将基础的模数尺寸进行标准化。当确定了包装模数的标准以后,产品就要按照规定来进行包装。包装的模数化为小包装集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可以在装盘和装箱的时候使用托盘和集装箱。如果能够将包装模数和运输设施的模数尺寸以及仓库的设施进行统一,那么对管理和运输方面也是大有帮助的。进而,物流系统也逐渐趋于合理化;③发展大型化包装单位。运用多种集装方式,如托盘、集装箱、集装袋。在物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搬迁、装载卸载和运输等过程中,大型化包装更利于促进其机械化。同时,在这些环节中作业速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又由于单位包装数量的减少,包装材料方面也相应缩减,这样一来,包装开销自然就随之减小。另一方面,大型化包装对货物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之,为更加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与环境共生的循环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物流体系,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高阳县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