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范文1
营造有效教学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信息技术教育资源集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它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最大限度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扣击学生心弦,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七册《迷人的九寨沟》一课时,一番激情的导课之后随机播放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九寨沟那色彩丰富的海子,绚丽多彩的山林,五彩纷呈的深秋景色变幻等,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再按“看画面――读美文――品语言”这一程序,诱发了想象,理解了诗意,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突出文本的重难点
解决教学重难点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进行深度思考,产生假设与推断、引起想象与联想、发展发散与聚合等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环境下丰富的网络资源能直观形象地突出文本的重难点,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校园交响乐》一课时,先打出学校全貌的投影片,采用播放录相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井然有序的课堂、生机勃勃的课间、其乐融融的师生情,从中领会到了文本中为什么要把“教室”比喻为“蜂巢”,把“校园”比喻为“鸟岛”,把学生从四面八方送来的“贺卡和信件”比喻为“花瓣”。在品读句子时,采用投影放映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学生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了教材重难点。
结合文本展现,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行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情感真挚,需要孩子们用心感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爱文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语文第七册《夹竹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从春季到秋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然而,一墙之隔,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开,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在语言文字描绘的优美意境中,学生被深深地陶醉、感染,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季羡林大师喜爱夹竹桃、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笔者恰当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孩子们家乡的精美画面:飘渺柔美、自在灵动的老界岭的云,激情澎湃、跌宕回漩的中原第一漂,串串挂挂、红艳欲滴的山茱萸,肥硕可爱、盛开朵朵的鲜蘑菇,漫山遍野、含笑开放的杜鹃花……此种境界,无声胜有声,孩子们静静地看着,专心地欣赏着,美美地享受着,精美绝伦的家乡美景把他们的思绪带离了大师,带出课堂,带回了家乡,深深地被家乡的美所折服,也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家乡!至此,这一课的教学任务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精彩场面的真实再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活动类作文教学中,如果能给学生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夹乒乓球》这堂作文课时,笔者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先是激趣导入,把学生“爱玩、好玩”的情绪调动起来;待学生兴趣大增,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时,宣布比赛规则,划分小组开始比赛,笔者则悄悄打开摄像机,捕捉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等游戏结束,孩子们开开心心,笔者也收获满满;第三个环节学生开始说写了,刚才光顾着玩儿忘了去观察,孩子们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无精打采。“别急,请看这儿――”笔者打开大屏幕,“哇――”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别人;不但看到了比赛的紧张激烈,也看清了同学们一张张激动的小脸,一次次小心翼翼地夹球;听到了一声声充满期待的“加油”,一阵阵兴奋地喝彩……接下来,说活动的过程,孩子们滔滔不绝,出口成章,真是水到渠成、妙语连珠!不用说,这次作文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谁说这不是信息技术的功劳呢?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范文2
一、
情境感知,阅读思考
语文学科具有形象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以此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多文章都是渗透环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教师授课时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要告诫同学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终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动为静、化静为动,挖掘教材中有关环保的内容,使学生真正认识环境并重视环保。
二、
深挖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语文课堂是融入环境教育的一个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去谈环保问题,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在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并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通常教师只需几分钟甚至说两三句话的时间,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
1.巧用图片,唤起环保意识
图片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利资源。教师应活用图片,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联想。例如学习《九寨沟》时,可利用图片或音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激流瀑布。当学生形成初步印象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能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激发学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2.移情感悟,激发环保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环境教育外,还可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进而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将大瀑布的昨天和今天放在一起交流。在谈瀑布“雄伟壮观”时,大家可以一起欣赏昔日雄伟的大瀑布,并设计角色体验:“如果你是一名游客,看着眼前的美景,你会怎样赞美它?”在谈瀑布“逐渐枯竭”时,我们可以观看图片,再次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会说些什么呢?”这样通过对比,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落差,对瀑布的消逝产生深深的惋惜之情。“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消逝的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教师可及时地以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打开网页观看更多的例子。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仅仅是对塞特凯达斯瀑布消逝的痛惜,而会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进而产生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3.强化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增强环保的愿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
三、
深入浅出,注重意识培养
由于儿童心智特点的限制,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重点是环保意识的渗透,为此,教师要深入浅出,选择最佳的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话:老树在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并启发学生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老树说什么呢?引导他们进行朗读体会,使学生感受到老树爱护小树的心情,从小形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枝繁叶茂的小树)说话: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过渡讨论: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小树因为有了老树的关心和爱护,才长得这么粗壮茂盛。最后再看图(爷爷在树下乘凉),想象爷爷的心情,想象爷爷和小树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感悟到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范文3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同时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文中的难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许多知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网络技术的配合,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网络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由于小学生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网络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有哪些呢?
(一)情景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导入过程十分重要,导入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导入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课文的特点,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观潮》这篇课文主要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山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这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可以很好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的导入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钱塘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钱塘江的壮丽。“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钱塘江来潮时的景象?”每一年农历的八月是把这一天,钱塘江就会涌现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参观钱塘江的大潮,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和壮丽。“有没有同学见过呢?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呢?”接着老师通过多媒体放一段录像,学生静静地感受。通过视频的播放和钱塘江大潮声音的震撼,学生一下子就会被钱塘江大潮的其实所吸引,所震撼。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导入,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学习课文,更好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问,但是学生只能根据语文科文中的语言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只能通过语言来了解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或者人物的形象。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描绘,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在《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主要是要学生理解文章描写“潮来时”的句子,感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这篇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学生需要反复阅读来理解和想象潮来时的场面。钱塘江大潮的雄壮其实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想象,但是仅仅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学生难免会完全理解,这是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提高视频和音频资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使学生感受钱塘江来潮时的磅礴气势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本文关于钱塘江的描写。作者通过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潮水的变化,作者又按照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描写了潮水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如此壮观雄伟的奇观。
(三)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语文的学习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更好地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文中人物的形象。对于《观潮》这一课来说,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更好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魅力,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对于文章中对于钱塘江大潮的描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会通过发挥想象力来想象钱塘江大潮的画面,但是如果加上声音和图片的辅助,学生对于钱塘江大潮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在学生阅读课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之后放一段大潮来临时的声音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在《观潮》这篇课文将要结束的时候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产生一种敬畏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是人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网络技术也可以应用与教学领域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备课
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师备课,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综合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为自己所用。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上的优秀公开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加教学经验。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案的编写和优化,为学生提高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同时制作精细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语言和情景,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三)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网络技术除了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高帮助之外,还可以为学生的自学提高丰富的资料。小学语文中一些知识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自学来掌握,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增加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范文4
关键词:网络技术环境;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且倍受教师的青睐。不难发现,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启动联想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张家口经开区燕兴学校不断研究摸索所获得经验,就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文大多数选的是文质兼美、情意共融的文章,其教学手段自然要借助于情感上的激发和熏陶。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跨地域的教育功能,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我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的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有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去学习呢?
二、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重点难点。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重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从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伊始,我应用多媒体演示一幅人来人往的“桥”的图画,并设问“你是怎么理解桥的,又是怎么理解生命桥的?”启发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待读懂课文之后,让学生把通过读课文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课前自己的理解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更很容易理解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爱心桥、是血脉桥、是亲情桥、是生命的火种得以继续燃烧的桥。 在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丰富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了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
三、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是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把课文中的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教学《雷雨》运用课件再现雷雨倾盆而下的情景,逼真的声响效果再现惊天动地的雷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教学《黄山奇松》,运用课件展示让学生领略迎客松之遒劲,劲客松之挺拔,送客松之蟠曲,给学生带来奇妙的感受。二是可以提高想像能力。在进行写活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凭借美妙的旋律想象“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写出自己游桂林的感受。三是可以提高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例如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分别为学生展示村庄的美丽景象和遭到补破坏后颓废的景象,让学生对比画面,从语言文字中分析原因,最后归纳总结小村庄给我们留下的启示,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有助于知识视野的拓展
众所周知,教育网站上还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的改变角色,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和传递者,而是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善于引导学生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查阅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历史,找寻圆明园被烧毁时的情景片,尤其是收集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与侵略国签订的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样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们祖国的过去,同时还收集了祖国现在的辉煌成就。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而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
五、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范文5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积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而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学活动较为单一,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源,有助于更好开展重难点部分的教学活动,对增强学生理解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最后,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而拓展学生思维。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而言,教师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想象,对拓展学生思维有积极影响,在网络资源的作用下,可以为拓展学生思维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逐渐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但仍然具有不足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其计算机基础技能不够娴熟,未能有效应用PPT,降低课件的制作效果。其次,教师对网络环境的使用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不能广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网络环境有着错误的认识,因而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应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未能满足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的问题,阻碍教学发展进程,亟需教育部门工作者或教师提出构建新课堂的策略。
三、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新课堂的策略
1.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构建新课堂,因而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水平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事先对网络资源进行寻找,以选择更为合理的网络资源,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有效制作多媒体课件,甚至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所以,学校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增强其计算机基础技能水平,使之对网络资源教学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对教学的推动性作用。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之初,为学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的MV,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到英雄人物的豪迈,为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教师选择的网络资源比较合理,是其能力素质提升的重要表现。
2.利用网络环境优势而提高小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对于小学阶段教育而言,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教会其学会学习,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终身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预习是小学生深入学习的必经环节,而许多小学生不会预习。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对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上传至校园网或班级群中,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浏览,并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为课堂活动奠定基础条件。
3.利用网络环境优势而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只有充分激发其自主性,才能使小学生更为投入的学习知识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优势而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网络教学方式而实现,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使之在网上完成。长期以往,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网络学习的积极作用。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有效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可以接触网络,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发挥着重要作用。
4.利用网络环境而拓展学生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师有必要积极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而拓展学生思维。首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氛围,既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的良性互动,以缓解学生压力,又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利用电脑QQ、微信、微博等发表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见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有助于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其次,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领域更为宽阔,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和质疑,通过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对比,向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学生思维有积极的作用。
5.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再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许多课文内容是通过叙述、描写等方式而利用语言进行文本创作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并且可以传递真实的情感。部分文章中的情感比较细腻,需要学生细细品味才能理解。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仅凭借教师的口述和文本内容中的描述,不能使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而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展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使学生感受到文本内容中细微描述,并升华情感。例如:在《我的战友》课文教学中,由于学生未能经历过“火烧身”的疼痛和不能动弹与呼喊的内心挣扎情感,所以不能对“”的心理活动等有深刻体会。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可以进行情景再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人物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范文6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
2.摒弃单学科、脱离情境的班级封闭环境下的授课式教学,实现了多学科、多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整合。
3.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强调引入生成性、创造性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
二、语文网络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网络教学的开展一方面要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并力争将技术手段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以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育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前指导策略
网络化教学,在内容上体现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有着显著的不同。如何实现网络教学内容的最大化,学习方式的最优化,课堂效率的最高化,学生的课前指导策略是基本。
1.指导建立班级网络群
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利用学生的家庭电脑资源,指导建立校园班级网络群,有利于班级信息的沟通,也有利于师生学习资源的交流和共享,让师生真正成为网络学习共同体。
2.推荐查找的网址或网站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学生必须学习自己查找资料,收集材料,使学习内容丰富化,学习形式自主化。为了使这种学习方法得以更好运用,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推荐和提供较好的网址或网站,并教会他们查找的路径和方法。
3.指导收集、筛选和保存资料
学生查找到有关的学习内容后,如何收集和选择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内容,这也是关键的学习方法。老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对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然后正确保存到自己的空间里(也可是自己的QQ空间),这样学生可以随时熟悉信息并在群里相互交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策略
我认为,多媒体并不完全是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而是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中,我们应有这样的观念,多媒体网络只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才是第一位的,教师要融入学生学习探索的情境之中。通过多媒体,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努力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积极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地学习。
1.化“虚”为“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资源的形象性,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变“想我学”为“我想学”,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
2.化“无”为“有”,丰富内容,突破难点
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教师和学生同时都会发现,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些解决得较好,有些还不完美,有些甚至一时无法理解。特别是那些难度较大,通过课本和探讨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需要在课堂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即是课文中的难点。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在理解时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学习,可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理解问题的能力还不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进一步读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为学生增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的内容和画面,化“无”为“有”,把课文中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补充进来,使其充实化、直观化,丰富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情境中去感悟、去品味语言,让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从而让他们更好更快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3.化“讲授”为“自主”,协作学习,勇于创新
网络课堂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并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学习的发展。教学中,应逐渐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重分析,轻感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丰富资源,化“繁”为“简”,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为主框架,以“轻分析,重感悟,重探究,重协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构建教学课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不仅要学会独立思考,更要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生之间要保持融洽的关系,共同享受信息资源,共同完成担负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