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总结范文1
关键词:职业高中; 机械; 基础知识; 教学;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TH1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16-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机械制造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高,并且对于机械制造业的内容也由单一的机械加工扩展到集电子、机械、光学等多方面为一体的多元化学科。而职业高中作为一个专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部门,应积极有效地加强职业高中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进而为下一步的机械技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高中机械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国在“十五”科技教育发展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然而通过切实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在职业高中的机械基础教育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以下本文将明确阐述职业高中机械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符
由于机械制造业是由19世纪的手工作坊发展演变而来的,所以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现在职业高中机械基础知识的课堂内容仍然处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其中传统的知识结构、老套的计算公式以及落后的设计方案,都体现出了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不符。
1.1职业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欠佳。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高中在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知识教育时,仍然保留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课堂状态,仍然在使用挂图和模型等传统教具进行教学,此种状况表明,职业高中师资队伍的自身素质及教学水平都欠佳。
1.2整体教学环境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机械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并将其有效地结合起来。但是目前的多数职业高中缺乏相关的机械实验器材和设备,同时也没有科学、完善的实习基地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效率和质量。
二、提高职业高中机械基础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因此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职业高中对机械基础的教学状况,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1.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机械基础知识时的主体作用
在进行机械基础知识学习前,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及调换角色等方式来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学习方式。
2.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
适当地减缩、修改老教材,并且及时填充相应的教材内容。例如老教材中某些学习的例子,应转变成现代生活中的机械使用状况,让生活切实的走进课堂,从而拉近学生与机械基础知识的距离。同时鼓励学生使用新型计算机进行画图、计算及设计等课时的学习,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高效性。
2.1打造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通常是一味地灌输式教学,而现如今我国提倡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原因是因为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打造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2.1.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有利于机械基础知识学习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而情境教学正是针对机械基础教学的枯燥性应运而生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在进行机械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视图及实物来演示机械工作的情境,从而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2.1.2采取“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一般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学校,由于不同地方学校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职业高中的学生良莠不齐,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对职业高中进行机械基础教学时,要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能力及其自身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并且根据不同组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实现因人施教的教学方针。分层教育不但可以优化机械教学的学习过程,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不同素质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完善机械基础教学的设施及场所。完善的机械基础教学设施及场所,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而所谓一体化教学即是,将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更快、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完善的机械基础教学设施及场所,包括课堂多媒体、新型的机械教学模型及实践基地。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消除机械基础学习的枯燥性,并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充分体现机械基础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机械基础的教学质量。另外职业高中有必要建立属于学生的实践基地,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变为实际操作,如此不但巩固了学生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实现新时代下的一体化教学。
综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职业高中更应该努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教育的同时,要不断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职业高中对机械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机械技术型人才,以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向民.职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教研教改,2011.10
[2]何小萍.职业高中机械基础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百度教育专栏,2012.02
[3]李静.机械基础教育改革探讨,中国学科教育,2010.0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不仅包括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还包括获得工作回报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1]。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工作过程化教学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摒弃了旧的教学设计中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简单相加,取而代之的是分析、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思考、整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判断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理念以及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内容
面向制造类专业,高等职业院校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为以后参与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注重他们道德素质以及个人品质的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提供大量的人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专业知识的运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组织和社交能力的提高三个方面。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将实践性和理论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的同时,满足学生自身的就业岗位的需要,将课程理念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
就我国机械制造专业的发展形势而言,虚拟情景化的教学仍然存在,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缺少联系,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职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正确把握离不开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模式主要包括生产性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基于制作过程中的课程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1、生产性教学设计
生产育人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2]。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能够学生消化和吸收课程理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学生能够从职业生活中获得书本上没有的实际体验,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2、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项任务。单项技能的训练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学模式是教、学、练和做,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综合技能的培养方面,主要发挥任务的领导作用,项目的激励作用以及工作岗位的导向作用,在满足零件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的情况,在零件制造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综合技能训练项目进行安排和设计。
3、制作过程中的教学设计
在制作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以工作情景和任务为切入点。在制作零件的过程中,对工作任务进行划分,根据工作任务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素质。通过将学习领域分成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情境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设计单元教学。
(二)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教学法、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以及六步教学法五种主要教学法。
1、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在此教学法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知识量的积累,收集大量的实际或者生产资料,通过引经据典,加深学生的印象,深化他们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此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提出自身独到的见解,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工学结合法
工学结合教学法完全达成了教学场地与实习基地的一致性,实现了教学的一体化,学生在实习基地开展实践培训的同时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消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项目教学方法
从狭义上看,所谓项目是指生产中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3]。教学实践中的项目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以项目为导向,将项目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开展教学活动。
4、引导文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文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引导文法主要是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工作计划和进程,教学文件是该教学法的主要切入点,一般作为辅助教学法,在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和使用下,发挥其积极作用,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自律精神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
5、六步教学法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以及评估是六步教学法的六个主要步骤。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并评价计划,掌握职业基本技能,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形成独立、完整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力开展,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设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越来越多的理论和方法被引进并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以工作过程为重要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六步教学法为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结合,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学会自主地思考、分析、总结实践所得,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作者单位:潍坊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毅.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4,12:149.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总结范文3
中图分类号: TD4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论文摘要:本文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程的现状和面临问题,从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根据实际探讨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趋势以及改革措施等方面突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难点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不易掌握,缺乏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改革尝试,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
一、分析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该课程的内容多且相互独立,学时少,同时有些内容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学方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上仍采取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学应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得到突破
1、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对于一些内容较陈旧的或在其他课程里讲过的内容可进行删减。增加计算机辅助制造内容,使学生接触到现在化工业生产的新方法、新问题,而成新思路。并且根据电脑在学生中普及率较高的特点,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研究。此外在保证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针对各专业的特点,突出重点、提示一般。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重视“绪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绪论课犹如优秀作者对戏剧的“序幕”和小说的“开头”。教师“亮相”的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先入为主的良好形象,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给学生介绍课程体系,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为达到一专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如在学习有关锻压的内容后,给出一个工程应用中因某一质量不合格的锻件而造成故障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锻件的结构以及锻造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变灌输式教学为方法论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师生互动,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开展讨论,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教师参加讨论,对重点、难点处做讲解,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就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因材施教,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能力培养。课堂上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重点和难点。简单的让学生自学,使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在自己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后,学生会感觉到成就感,进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更浓、能力较强的学生,每个章节均应推荐学习参考书及相应的制造工艺手册。并介绍手册的使用方法,这对他们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工作非常有益。
4、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培养既懂专业又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这样的教师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得心应手的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般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实习。根据授课内容,将学生带到实习工场,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前应布置预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参观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机床主体结构、主要部件及作用、传统系统、刀具、夹具等,并边操作边讲解,提高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参观后进行总结。实习的内容有车、铣、刨、磨、钻等工种,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读懂图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加工零件。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机加工过程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也能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演示法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在讲授过程中,经常适时的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或实物图片。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巩固。
6、多媒体形象化教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录像等多种媒体有机会地组织在一起,替代传统的粉笔、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片等。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方便快捷。能够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机械制造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许多教学中难以讲解而又必须理解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改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不断的用新知识、新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出能够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的职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 机械制造基础 教改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90-01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制造过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实验技能、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但在课程的教学中,一些抽象概念、工艺,如金相组织、铸造、锻造等知识对于基础知识较弱,又无实践经验,甚至连见都没见过的高职学生来说,其教学效果和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如何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只有对该课程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授课观念及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受各种应试考试的制约,很多教师的授课观念较保守。而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高考成绩较低,基础较差,很多学生甚至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习惯被动接受教师的一味言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的构造意义。”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 教学内容广泛和教学体系陈旧
就我院而言,三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96学时,课程安排在大一两期完成。该课程是在传统的工程材料、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工艺学和公差与技术测量五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内容过于详细,且有些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显陈旧。另外,由于学生基础差,刚接触机械专业知识,缺少实践,对实际生产中的一些零件及设备都很陌生,因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挫伤。
1.3 教学方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1支粉笔、1块黑板、1份教案、一讲到底)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学生获取的信息量较少,也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1.4 对实训重视不够
金工实习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动手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实习条件和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金工实训的重视度不高,使得学生不能较好地深入掌握各种加工工艺技能。
2 改进《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措施
2.1 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
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和课程主要任务而制定,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准则。《机械制造基础》作为机电、数控、模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明确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和基本要求;明确其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且大纲中课程章节的内容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职业岗位来确定所需的课程章节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应围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现有教材为参考,结合实际运用,精选授课内容,突出重点、简化难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另外还应根据经济、科技发展的形式,增加机械制造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感到比较枯燥,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实现: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
2.2.1 采用研讨法
例如,在讲“常用工程材料”这一章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利用周末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做一次市场调查,每个小组选一家机械零部件商店,统计下该店所销售的零部件材料的类型、牌号及相关应用,回校后再上网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待下次上课的时候,随机抽查各组代表展示成果,最后教师再总结、归纳。通过这种研讨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钻研,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2.2.2 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生产中的实际例子来讲解材料选用、毛坯的制造方法、热处理、机械加工、装配、检验等一系列内容,分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2.2.3 采用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即现场实物教学。带学生去工厂、校内外试验实训基地参观,可实现现场教学法,学生身临其境,学习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2.2.4 采用项目教学法
课程部分内容(如切削加工)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展开,使学生通过完成某个实际项目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明白理论如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把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项目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产品。
2.3 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与教学基本要求、学时及教师教学特点相适应的资源平台。三位一体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尤其突出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过程部分,让学生带着好奇、兴趣主动学习。
3 结语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较广泛,也是后期很多课程的铺垫。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学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建立特色课堂教学模式?这将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探索;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需要教师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不断的完善改革。
参考文献
[1] 周慧.论项目导向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39-4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以下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课程内容、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等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性,为达到一专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该课程的内容多又相互独立,学时少,而且有些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相适应,必须探索一套与之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实践经验少,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方式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灌输式教学,对于教材内容的教授面面俱到,惟恐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结果导致学生只有死记硬背,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并且对于每一章中的“精髓”没能很好地把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狭隘教学方式,不能拓宽视野,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三、教学改革
1. 处理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
教师不能盲目照搬教材,为了保证学习和应用效果,教师应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精选授课内容,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或补充完善,从而增强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如在学习有关锻压的内容后,给出一个工程应用中因某一质量不合格的锻件而造成故障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锻件的结构以及锻造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变灌输式教学为方法论教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开展师生互动,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开展讨论,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教师参加议论,对重点处、疑难处做讲解,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实践,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利用现代化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采用先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录像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通过生动的画面,动态地展示机床的机构、原理、零件加工过程等,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直观易懂,给学生以亲临现场的感受,还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的特点,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师在传统的黑板上书写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大大提高教学信息量,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4. 重视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培养既懂专业理论又会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这样的教师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得心应手地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般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实习。根据授课内容,将学生带到实习工场,组织学生参观,参观前应布置预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参观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机床主体结构、主要部件及作用、传动系统、刀具、夹具等,并边操作边讲解,提高感性认识,解决学生的问题。参观后进行总结。实习的内容有车、铣、刨、磨、钻等工种,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读懂图样、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加工零件。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的自觉性,使学生们获得一个完整的机加工过程概念,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也能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树立了自信心,对学生的择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海魁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第四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创新能力
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传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一门知识面广、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它将机床设计、夹具设计、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内容合为一门课程,构成新的课程体系[1]。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传统课程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泛而不精,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缺少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材料方面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
2.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或不足,主要仍然是以教师的填鸭式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由于一部分教师自身实践能力较弱,理论教学的效果很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学生缺少亲自动手实践的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弱。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传统的课程教学考核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将平时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能力,学生只会在考前突击背概念,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问题,我院机械教研室全体老师总结多年的任教经验,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各种日益涌现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一套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以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2]。
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增加专业特色内容和学科前沿知识,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通过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增加综合实践环节,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多种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考核模式,从而变单一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为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执行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多层次的课程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基础知识
理论基础知识不会因新装备、新技术的产生而过时,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一切工业生产活动的最根本的条件,因而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例如在讲授机床设计时,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如机床的工作原理、几何表面的形成原理和机床的成形运动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讲授夹具设计时,机床夹具的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等基本概念是我们讲课的重点。
2.增加专业特色内容
我院于2011年购买慧鱼模型,建立了机器人创意实验室。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工业机器人设计模块,增加了慧鱼模型教具内容的学习,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慧鱼模型进行机器人的制作和控制。慧鱼模型是由德国发明家Arthur Fischer 博士在1964 年从其专利“六面拼接体”的基础上发明的[3]。慧鱼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无限扩充,可反复拆装,可逼真表现机械系统的构成和控制的过程及其控制的原理,便于对机器人原理、组成、控制的全面认识。
3.加强学科前沿知识
机械制造装备的知识日新月异,学生毕业以后会碰到非常先进的机械制造装备,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变得非常重要。通过请工厂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开设讲座和组建学习小组,与我院老师一起申报学生科研立项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机械制造装备动态,主动参与学科科研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传统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环节上,以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而且授课内容重点不突出;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认识上轻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一些验证性实验为主。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实施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有:
1.启发式理论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果照本宣科地讲,不仅老师和学生很累,而且授课的效果很差。如果换一种讲课的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传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机床夹具设计模块,讨论过定位这种方式是否合理时,可以提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八仙桌为什么常采用四条腿?学生互相讨论的结果,可能认为八仙桌用四条腿比较稳。这时可以进一步问这是一种什么定位方式?过定位!通过启发式教学,同学们对于过定位的优点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过定位可以提高稳定性。
2.课程网站式理论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为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学校校园网的天空教室处,建立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课程网站。课程网站上不仅包含老师上课的PPT电子教案、动画、视频等,还有大量扩充的资料,比如典型机床传动系统与结构动态演示flas、加工中心刀库及换刀动作等视频资料、组合机床夹具方案图库、慧鱼模型作品展示,学生科技作品图片及PPT等。课程网站还进行网上作业布置与批改,远程作业辅导与讨论,并设有习题库,方便学生自我学习与提高。课程网站式理论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目前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学生对机械制造装备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3.双语教学式理论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较好地提高专业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4]。目前我们学校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办学,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1国际班,前3年在我校学校,最后1年在南威尔士大学学习。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开展双语教学变得非常迫切。目前,对国际班学生,我们制作了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请南威尔士大学的教授和我院英文水平高的教授做学科前沿的专题英文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了一个全英文的报告,自选题目,任选一个本课程教学模块内容相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论一个PPT,在课堂进行陈述。双语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我院结合工业机器人设计教学的要求与慧鱼模型的特点,组建了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增加综合创新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实践平台包括机械构件、电气构件、气动构件、传感器、电脑控制器和配套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为创新设计的选题方向,学生自己利用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平台,搭建自己的机器人来完成创新设计大赛主题说要求的功能。通过使用慧鱼模型综合创新平台,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堂知识,而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能力,也提升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5.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5]。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对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自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将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每3-4人组成一个科研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自己查询资料,提出所要研究项目的题目,教师负责判断这个题目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师把每个小组比较可行的题目,报学校的学生科技立项。有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以项目为载体,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组员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
多元化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考核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我院课程教学情况,对课程教学考核分为五大类:
1.日常课堂教学考核
日常课堂教学考核从上课出勤、课堂问题回答,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日常课堂教学考核,重点考查学生上课的纪律性、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认真程度等。
2.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
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是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从英文论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英文写作是否有语法问题、课堂陈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英文论文大作业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英文检索的能力,英文写作的能力和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等。
3.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
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从实践题目的拟定、实践操作、实践总结、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百分制给出分数。综合创新型实践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4.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
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只针对部分有科研兴趣的同学,因而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因素。科研创新型实践考核从实践题目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实践装置、方法的合理性、实践结果的实用性,论文的规范性等综合评定。对于科研创新性实践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可推荐参加各类竞赛,在学校奖学金评定中得到加分,甚至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5.期末考试考核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期末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核方式。期末考试考题包括理论基础知识题、综合实践分析题和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开放式、探究式的题目。通过加大对实践环节在期末考试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提高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结语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利用课堂启发式教学、课程网站教学,双语教学、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和基于项目驱动的科研创新型实践教学,整合了多种教学要素,解决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模式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重视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慧贞,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
[2]王立达.成人教育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20-122.
[3]肖晓萍,廖青.“慧鱼”教具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探索性研究[J].高教研究,2006,79(2):36-37.
[4]林颖,曾志新,朱敏,刘其洪.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