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旅游的措施

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降低;剖宫产率;有效措施

剖宫产手术是临床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在解决难产,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合并症,抢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迅速上升,有医院报道剖宫产率达到40-60%甚至达到70-80%。剖宫产率的上升使母儿近、远期患病率上升。本文对2011年01月至2012年12月,1662例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总数为1469例。其中剖宫产数为500例,剖宫产率为34.0%,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总数为1662例,其中剖宫产数为463例,剖宫产率为27.9%,比较2011年下降了6.1%。

2我院降低剖宫产例的方法与措施

2.1宣传教育①我院基层保健科利用下乡到乡镇办孕妇学校培训班,上街咨询,预诊等为孕妇及其丈夫、家属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剖宫产的利弊,剖宫产不是唯一绝对安全分娩方式。增加孕妇及家属对自然分娩正确认识。②孕期保健室医护工作者非常注重加强孕期合理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控制母婴体重过度增长,减少了因巨大儿行剖宫产例数。③利用产前检查,住院待产期间通过医务人员一对一的讲解,加强围生期心理护理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给孕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2.2严格剖宫产指征,尽量杜绝无指征剖宫产,如果有以下指征,必须有主治医师核实剖宫产指征后汇报科主任同意方可行剖宫产术,①难产: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巨大儿,胎头位置异常,产程异常等;②胎儿宫内窘迫经对症治疗无好转者;③疤痕子宫;④妊娠并发症,合并症;⑤胎位异常(横位、臀位足先露、臀位臀先露体重必须大于3000g);⑥社会因素:高龄初产,珍贵儿;⑦其他:包括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羊水过少。

2.3严格剖宫产手术准入制①2012年祥云县妇幼保健院实行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加手术权限限制。将剖宫产列为三类手术,有指征的剖宫产术前必须有主治医师核实剖宫产指征,并汇报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手术准备,必须有主治医师亲自参加手术。②对于无指征要求剖宫产孕妇,实行一对一逐级教育宣传,先由责任护士,责任医师宣传剖宫产的利弊,近、远期并发症,如果孕妇及孕妇家属仍要坚持要求剖宫产,必须汇报科室主任,最后由科室主任决定是否执行剖宫产手术。

2.4严格执行无指征剖宫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顺产报销制度①对于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认真宣传住院分娩限价政策;农村住院分娩补充政策和祥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分娩定额补助政策。②对于无指征要求剖宫产的孕妇及家属加强知情同意签字手续,剖宫产术后祥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按剖宫产给予报销医药费用,一律按顺产定额补助报销。

2.5规范剖宫产手术指征评审2011年祥云县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为34%,大理州卫生局、祥云县卫生局在2011年千分制考核中指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是祥云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的一个工作重点,因此2012年3月祥云县妇幼保健院组织举办促进自然分娩学习班,全县妇产科医师、妇幼专干126人参加了学习,并制定了院内降低剖宫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①2012年为了有效降低全县剖宫产率,祥云县卫生局成立剖宫产手术指征评审专家组,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剖宫产手术指征评审会,对祥云县人民医院,祥云县妇幼保健院的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评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本院将剖宫产率核实到每一位医生,对于剖宫产率高的要说明原因,写出改进措施。②对于有指征剖宫产术前未讨论汇报,医护质量活动会上通报批评,并要求手术医师写出情况说明,下步改进方法。

总之,剖宫产手术只是一种助产的手术方式。是解决难产和母儿并发症的一种手段,使用正确可挽救母儿生命,保证母婴安全,但终究不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而且剖宫产率上升使母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因此,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是遵循自然规律,回归自然,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加大宣传力度,使医务人员和孕产妇及孕产妇家属对剖宫产术后各种并发症及近、远期不良影响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阴道助产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逐步开展一对一陪伴分娩,减少孕妇及孕妇家属对自然分娩的恐惧感,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最终是能达到有效、合理地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

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低碳旅游;经济效益;九寨沟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人们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经济概念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低碳经济概念的影响。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关于“走向低碳的旅行与旅游业”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2010年国务院推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这表明了政府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对旅游业进行调整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虽然旅游业作为三大产业中的“无烟工业”,其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与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的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旅游者与旅行社的不规范行为使得碳排放超标,严重破坏了原始森林、旅游景区等环境。本文以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名录之一的九寨沟为例,分析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对九寨沟的经济效益影响,探讨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的现状

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经济的现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九寨沟在旅游景区与旅游业中强大的影响力来说:九寨沟处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沟内分布着108个湖泊,有着“童话世界”的誉称;而且作为世界遗产名录,九寨沟在国外友人心目中也有着美好的形象。例如:澳大利亚青年大使发展项目的志愿者艾米与蒂姆每年都要到九寨沟为游客讲述环境保护课程,这足以可见九寨沟的世界地位。且从九寨沟每年的游客量数据来看,九寨沟1984年的游客量只有仅仅的27529人,到了2010已达1700297人,年均增幅达17.19%,这足以看出九寨沟对全球各地游客的吸引力。

第二,九寨沟景区管理局高瞻远瞩的措施使得旅游景区与景点都保持完好。1999年,九寨沟旅游景区开始实施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景区、统一采用绿色环保观光车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汽车尾气排放,保证了九寨沟的空气质量;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九寨沟的汽油与柴油年使用量在2007年达到高点后,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两者的降幅分别为6.47%与37.48%;同时,九寨沟每年在交通道路与工具分别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改造,从2001到2010年已分别累计投入2105万与21045万。同年,九寨沟管理局启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完成退耕还林(草)6000亩;2001年,九寨沟管理局关闭了景区内所有宾馆,实行“沟内游、沟外住”,减少了游客食宿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措施使得九寨沟的各景区与景点都保留着最原始的面貌,环境依然优美,生态依然平衡与和谐。

三、低碳旅游与低碳经济对九寨沟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影响

(一)低碳旅游概念符合当前九寨沟的管理理念

低碳旅游就是指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自身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碳排放量,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如前所述,九寨沟景区管理局早在1999年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景区与景点的环境与秩序;例如: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景区、统一采用绿色环保观光车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汽车尾气排放、启动退耕还林(草)工程,培养植物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与制造氧气的功能,创造二氧化碳的自然吸收器与净化器、对游客住宿采取“沟内游、沟外住”的措施,且控制景区游客数量,降低人呼吸与其他行为的碳排放量、对垃圾采取打包运往外面处理等措施。九寨沟的这些措施与低碳旅游的本质意义不谋而合,因此,在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完全符合当地的经营理念,降低了沟通与磨合成本,有利于低碳概念更快、更深、更好地渗透于理念中。

(二)低碳旅游有利于促进九寨沟的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用的资源远远少于其他行业,并且旅游业的许多资源都是可以循环与永续利用的,因此,发展九寨沟的低碳旅游业将使得九寨地区的经济更健康、更好地发展。第二,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低碳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低碳旅游概念有利于促进景区与景点环境的改善,而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将有利于九寨沟旅游业的循环利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且也大大降低了景区与景点的环境维护与修复成本,形成更深层次的利益机制。第三,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附属概念,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九寨沟低碳旅游的发展将大大推动九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三)低碳旅游有利于催生与带动九寨沟景区其他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行业链条,旅游业的发展将深深影响与带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旅游景区的住宿与餐饮业、拍摄业、游乐场等等。而低碳旅游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提出将会催生一部分与低碳旅游概念相关的行业,而这部分行业的发展与九寨沟的低碳旅游业形成良性与循环的产业链条,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景区一些行业也会因为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对原先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形成新的发展理念,从而更好更快地带动景区经济的发展。

(四)低碳旅游有利于促进九寨地区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创新,形成新的经济热点与发展点

低碳旅游在九寨沟的全面推广与普及会大大改变景区及周边地区的衣食住行模式,例如:交通方式的改变,由原来碳排放量较大的汽车、摩托车等方式转变为电动车、三轮车及其他交通方式;住宿上由原来的水泥建筑变换为竹房、草房等;餐饮方面由大鱼大肉变为清淡的习惯;而这些方面的创新将形成新的经济发展点,促进九寨沟旅游业往更高层次进步。

(五)低碳旅游有利于带动景区的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与概念,其发展不仅仅带动其他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而且还会促进另一部分人的就业,特别是当地大学生。因为低碳旅游相对于平常的旅游模式,其含有更高的科技含量与技术含量,所以,其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将带动景区的新一轮就业潮,继而提高生活质量与水平。

四、目前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然,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经济并不是一帆风顺,就目前的现状来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游客与当地居民素质不足以推动低碳旅游概念的全面普及。虽然管理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与低碳控制措施,然而由于四川九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全面,环保意识也比较薄弱。例如: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游客的选择出发点不是因为环保,更多的是因为舒适、方便与价格;在居住环境的选择上,游客几乎都是出于居住条件的舒适、空调及电视等设备是否健全,完全忽略了低碳与环保的概念。同时,在短途旅游中,大部分旅客为了方便,选择了会带来更多碳排放的自驾出游模式。游客与居民素质和环保概念的低下使得九寨沟推动低碳旅游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第二,九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与水平。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更确切的说,是先有低碳经济,再有低碳旅游。因此,在低碳旅游大力推广于九寨沟景区前,首先要发展九寨地区的经济与低碳经济水平,这将极大关系九寨沟低碳旅游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九寨沟地处四川地区,经济基础与实力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而技术创新也不如东部地区;为此,其阻碍了九寨沟低碳旅游的发展。

第三,低碳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加强。低碳旅游概念的推广需要配套设施的加强与完善,而从目前九寨沟的设施现状看,对低碳旅游的准备有待加强,例如:交通、住宿、污染处理等方面。这其中有当地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完善低碳旅游配套设施是当务之急。

五、解决对策

(一)加大低碳保护宣传力度,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环保观念与意识的薄弱是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的障碍之一;而如何解决该问题,提高剧名与游客的环保与低碳意识,就需要政府、媒体以及企业加大对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让践行低碳旅游不仅成为公民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种责任,更让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在低碳旅游概念提出之前,九寨沟便在低碳交通设施方面下足了功夫,例如:在景区内强制推行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绿色环保观光巴士、修建徒步栈道、推广自行车骑游项目;这些行为既丰富了景区内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且又增加了低碳旅游的乐趣与低碳旅游的环保性。与此同时,九寨沟旅游管理局在编制《智慧九寨专项计划》过程中,又在九寨沟景区内先后举办智慧景区研讨会、发展低碳旅游和如何进行低碳管理的专题讲座以及发展低碳旅游国际论坛,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研究探讨了低碳旅游模式,另一方面对低碳旅游知识进行了宣传普及。

(二)创新与发展低碳旅游的衣食住行方式

衣食住行方式的选择是旅游的重要支撑,也是低碳旅游能否成果推行的关键。据相关数据显示:衣食住行在旅游业总能量需求中占50%的比重;因此,做好衣食住行方面的低碳节能,对九寨沟低碳旅游业的节能空间很大。不同的旅游消费方式,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差别很大;不同环境水平的基础设施和景区、不同类型的食物以及不同环境标准的酒店等各种旅游消费方式,其所产生碳的排放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建议旅游者尽量以短距离目的地来代替长距离的旅游目的地;尽可能选择以火车等地面交通方式代替航空交通工具;在旅游目的地,可多采取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同时,游客在住宿的时候,尽量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多考虑小规模酒店或青年旅馆等,并且节制欲望,学会节约,尽可能的不浪费能源,不制造太多的垃圾,为旅游生活做减法。

(三)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低碳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九寨沟低碳旅游的发展制约因素很大部分就是经济因素;可以说,九寨地区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旅游的发展与推广。因此,发挥特色产业,吸引外资,促进当地的经济特别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低碳旅游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焦瑞,陈秋宇.九寨沟对我国全面推行低碳旅游发展的启示[J].中国商贸,2011.

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

焦作;低碳旅游;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4201

焦作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于是走上由黑转绿的旅游发展道路。焦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业成为了其重点开发的项目。然而创建一个行业简单,想要保持一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就很难。焦作旅游业正面临着发展瓶颈,旅游业该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是关键,而实行低碳旅游方式,树立低碳旅游城市形象,是实现焦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是生态资源,环境卫生,景区里跑来跑去的一辆辆电瓶车,还是骑行户外运动呢?在2010年东北亚地区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年会上,各旅游专家指出,所谓低碳旅游,是一次科技创新的旅游,一次旅游从业者合理整合旅游资源的旅游,是游客们的一次特色旅游,低碳旅游的关键在于一个个低碳细节。

本文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采取低碳技术,减排、固碳,宣传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树立低碳旅游形象,践行低污染、低消耗、健康旅游新方式。低碳旅游发展关键在于经济、社会、生态的整体效益,形成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2焦作低碳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焦作旅游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规范日趋完善,但在低碳旅游方面还属于学习和摸索阶段仍有许多的不足,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1旅游发展方式落后,地区环境遭到破坏

焦作在起初开发建设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大多数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旅游业长期以来受粗放型开发模式支配,在最初阶段缺乏科学的评估与规划,导致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之带来的是废水、废气、固体垃圾等,给旅游资源、社会环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污染,也浪费了旅游资源,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使现在意识到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由于最初的破坏导致地区环境、生态问题仍需改善和治理。

2.2碳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旅游企业良莠不齐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将会出现各种问题。焦作政府对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视度虽高,但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低碳旅游管理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排碳标准,使其在推广低碳旅游方面事倍功半。旅游市场的管理也不够规范,旅游企业良莠不齐,即使知道低碳旅游有利于焦作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可为了减少成本追求短期利益而未贯彻低碳化理念,例如旅游交通、旅馆、饭店等在旅游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碳,为推行低碳化旅游形成阻碍。

2.3对低碳旅游缺乏正确认识,未形成低碳旅游的思想

随着低碳旅游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不剥夺后代人的权益。但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认识还不足,还不能自觉践行低碳旅游。首先,一些旅游企业没有完全转变观念,只是把自己放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位置上,而没有想到应负的社会责任。其次,虽然焦作市政府非常重视低碳旅游,但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低碳旅游策略时尚有许多不足。最后,焦作市民普遍的环保意识相对来说比较好,但是对于低碳旅游这种新出事物,很多人对其还是很陌生,缺乏全面的了解。

2.4低碳旅游缺乏投资,技术不足

低碳化方式的旅游变革涉及到开发、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交通工具的改进,餐饮住宿生产环节方式的改变和低碳减排技术的科研等各个方面。焦作旅游业的收益虽可观,但除了运营中的费用和消耗、设备设施的维护和后备资金之外,可以用于改善低碳旅游的运营方式资金并不多。旅游业中碳排放在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想控制碳排放,就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而我市的低碳旅游发展比较落后,基本上是在学习发达国家的旅游模式,在碳汇技术上焦作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处于初级阶段。

2.5资源浪费严重,减排压力大

旅游过程“吃、穿、住、行、游、玩”六大环节会产生消耗大量的资源,焦作在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清洁型能源的使用上属于滞后的阶段,资源浪费严重,一次性筷子、牙刷等都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焦作有着特殊的情况,焦作以前是煤炭资源型城市,许多产业都是依赖煤炭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环境十分糟糕,随着焦作的成功转型,其空气环境才有所改善,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对净化空气十分重视,因此在践行低碳旅游之路上面临的减排压力更大。

3焦作低碳旅游的对策

3.1提高政府重视度,普及低碳知识

一项措施能否很好的贯彻关键在于政府的重视度,面对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政府应该正确地对待这种全新旅游发展理念。加大低碳旅游的投资,开发低碳产品,配备低碳设施,为焦作提供低碳旅游的资金保障。

在全市倡导低碳旅游,走进旅游新时代,宣传低碳旅游的思想刻不容缓。不仅要对旅游者进行宣传教育,旅游企业、旅游行政部门具有正确的低碳观也是普及低碳知识的关键。可以通过举办低碳旅游活动,让游客、企业、政府三大主体参与其中真正意识到低碳旅游的意义。

3.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惩罚力度

要实行低碳旅游管理模式就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措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将“节能减排”全面落实到低碳化工作每个细节中。低碳化管理制度的完善会规范旅游企业的行为,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完善管理制度外还要加强惩罚力度。可以如梯度水费制度一样,根据不同的碳排放量收取相应的税收。企业是排碳量的大户,要想实行低碳旅游不仅游客很重要,企业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税收等政策强制企业减少排碳量保护环境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

3.3改进旅游发展模式,提高技术水平

焦作要推行低碳旅游方式首先要改进旅游发展模式,改变过去落后的开发模式,形成资源节约型的旅游模式,使用清洁型能源。焦作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实施对旅游企业进行内部化管理,对景区进行低碳化改造,这是减少旅游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渠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旅游业发展联系起来,着力突破制约低碳旅游的减排固碳技术,为加快转变旅游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3.4树立低碳旅游形象,建设示范点

焦作可以先建设低碳旅游示范点,逐步完善整个低碳旅游。云台山作为焦作的标志性旅游景点同时也是焦作旅游收入的主要部分,可以将云台山设立成为示范点,为其他的景区树立形象,从而也可以加大在游客间的宣传。制定旅游低碳化标准,在景区内建立风能、太阳能设施,循环利用资源,降低碳的排放,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的利用率。向旅游景区内提供回收袋,将产生的垃圾进行回收,开展低碳旅游活动,保护景点的环境,为焦作树立低碳旅游形象。

3.5植树造林,固碳减排

低碳化除了通过制度改革、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外,还可以采取植树造林的措施固碳减排,缓解减排压力。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优美的自然环境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的开发又推动环境的改善,这就有助于承担碳责任,减少碳债务。绿色植物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吸收人们排出的碳,净化空气,有一举多得之用。焦作的植树造林,生态园区工作开展得还比较顺利,城市绿化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通过固碳的深化为焦作的低碳旅游再添一笔。

4总结

低碳旅游在推崇绿色环保生活的今天,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焦作在城市转型前曾经是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之一,随着后期的治理和保护环境才有所改善,但没有建立正确的旅游体系不利于焦作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在面对新的革命的情况下,焦作旅游业该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革新采取低碳旅游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9).

[2]牛冬霞.河南旅游业发展的资源特色及发展趋势[J].剑南文学,2011,(4).

[3]张瑜.推进低碳旅游提高社会经济效益[J].大江周刊,2011.

[4]孟志华.全球气候变化与旅游[J].魅力中国,2011,(2).

[5]孟德凯.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7,(9).

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战略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6-0013-06

引 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科学研究问题延伸成国际事务问题。从总量上,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面临着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此背景下,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为实现我国碳总量控制的目标,各行各业都要根据各自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潜力,制定切实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产业替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设计一套完整的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降碳目标的实现。

一、旅游业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潜在的关键性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指出,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的战略性产业。这里的“资源消耗低”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旅游业作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而且是传统产业的重要替代产业之一,是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落实“调结构”和“促转变”战略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旅游业能源消耗低、污染少。我国能源消费的部门结构以工业为主,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比例始终稳定在70%左右。统计年鉴中能源消耗统计项没有设置旅游业或服务业的能源消费。旅游交通和旅游住宿业是旅游业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门,两项能耗共占旅游业总能耗97%以上。对照统计年鉴中的统计项,即旅游业的能耗主要散落在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项中。而这两项能源消耗总比例仅为5.29%,显然这个总和是远大于旅游业能源消耗的,也就是说,旅游业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比例很低。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仍是环境污染主要源头,约占总污染比重的70%;农业污染占到总污染的近1/3。相比工业和农业,包含旅游在内的服务业几乎无污染。因此,从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特征来看,旅游业是降低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也是当前最适合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

在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兴起的背景下,旅游业应该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惯性思维的影响,旅游业被认为和减排没太大关系,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中没有旅游主管部门。但事实上,旅游业也排放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显示,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候排放负有5%的责任,除去飞行,贡献值为3%;2005年,来自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192Mt(10度吨)和284 Mt;2035年以前,来自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旅游业、交通及住宿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 Mt和728Mt。

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旅游业在气候变化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尽管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但同时也排放了相当量的二氧化碳。有效减少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我国碳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旅游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领域之一,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潜在的关键性作用。

二、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面临的问题

减排政策框架是要制定减排目标并设计减排措施,解决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不明确、排放的途径不清晰、减排的目标不全面等。

(一)排放现状不清,总量不明

熟识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是设计减排政策内容最基本的条件。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时间尺度上的不匹配,导致无论旅游学界、气候学界还是产业界对二者相互关系的关注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旅游业是两个非常复杂的开放系统,两者都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认识都不深刻。从全球来看,我国旅游总产值在GDP中的比例仅占4%强,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国内对二者关系的关注和研究相当薄弱。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负反馈作用到底有多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到底是多少,至今仍是空白。总体来看,中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不清,排放总量不明。

(二)排放途径不详,抓手不实

要弄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总量,就必须厘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这样才能找准有实效的工作抓手,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如民航、公路等交通部门,餐饮、住宿、娱乐、通讯、零售业等,均与碳消耗联系在一起排放温室气体,有的甚至是高耗能产业。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随着大众、散客旅游时代来临,旅游活动的方式更加多元、灵活,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更加多元。复杂的产业体系、多元的排放途径,使得弄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准确计算排放总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到目前为止,除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也十分薄弱。在排放途径不详尽的前提下,确立卓有实效的工作抓手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减排目标不全,安排不周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现状及总量不明,就很难制定全面、具体的减排目标,只能是泛泛地提一些目标,或者仅就某几个行业领域提些具体指标。这样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仅有的、就某几个行业领域的减排安排,对旅游业减排潜力的影响及完成总目标的作用有多大?会不会出现真正需要大力减排的领域却没有实施相应的减排措施?以酒店和 景区为例,往往高星级的酒店和景区因资金雄厚,理念先进,对技术的运用程度较深,其减排潜力及净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比那些星级低的酒店、景区要低得多。二是就某几个行业领域的减排安排,会不会在限制了某个行业发展的同时打击了其他行业,难免有不公正之嫌。并且旅游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链条上的每一个产业相互衔接,一旦某个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会迅速波及整个产业。如果是这样,那么政策的安排就显得不够周全。

三、政策框架设计

按照公共政策学理论,完整的政策过程包括:政策问题提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各项环节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决定了政策目标能否有效实现。而优良的政策设计则是一项政策的良好开端,甚至有人认为,制定出优良的政策就等于政策成功了一半。本文对于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就是本着这一初衷进行的。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的政策框架设计只作为概念模型。

(一)总体目标

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总体目标就是根据自身现状,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切实制定相关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国家实现碳控制总量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提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利用旅游业是窗口行业的优势,推动我国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向世界有效展示我国在低碳行动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二)原则

1 差异性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区域资源特点、环境承载容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不同,对二氧化碳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不尽相同,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差距也是存在的。旅游业减排政策的出台不仅必须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相适应,与产业、行业的现实相适应,而且政策的制定必须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达到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行业发展的目的,否则就是一种极为不经济的行为,所酿成的损失与浪费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政策框架,设计更为科学和贴近区域和产业实际的减排政策,而且需要设定一条最能够适应当地及产业实情,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环境的发展路径,从而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进步。

2 综合协调原则

合理的减排政策,需要符合全面、协调的原则,既要强调以减排二氧化碳为核心,同时也需要全面、系统、综合地考虑人才、资源、环境、经济结构等要素,将减排的要求渗透到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环境政策等各项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之中,促进减排政策系统化和诸要素的一体化。另外,减排政策要处理好旅游业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门槛高了,会影响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旅游产业发展;门槛低了,则无法实现减排目标。

3 灵活性原则

为保障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业减排政策的深度要适宜。因为减排的总体目标是一个中长期规划,尽管政策在出台之前经过了多方反复论证,但仍存在一些难以预知的因素,政策定得太死不利于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进行适度调整。因此,在制定政策的源头,既要重点突出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理念,同时要注意政策内容的灵活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并且执行力度和深度需切合实际。

(三)设计重点

中国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中国旅游业减排具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旅游业现状,在政策框架设计方面除常规的必须符合元政策的规范及法规体系的要求,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争取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是指导全局的总原则,是各行各业制定减排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明确提出了实现减排目标的政策、资金、技术保障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旅游业减排政策纳入国家政策框架体系,才可以分享国家资源,更好地利用财税政策,运用部门协调机制、减排技术和专项资金等,解决旅游业一己之力难以突破的瓶颈,从而更好地实现减排目标。

2 制订中长期规划

明确旅游业在未来5年或5年以上的减排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国家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总体目标和任务逐年、逐行业分解,逐年落实、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安排进行相应调整与细化。

3 摸清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现状及潜力

熟识自身的状况是政策内容设计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旅游业需要厘清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做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真实数据的统计与整理,并且数据要及时更新,以供参考。基于排放数据,旅游业可在全国开展一次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审查工作,对于确定是高排放的行业,准确做出评估,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严重的甚至可以采取查封措施。

4 分区域、分领域制定政策及实施力度

从全球看,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旅游交通、住宿业、相关旅游活动及旅游装备制造业。由于我国尚未系统地进行此类研究,因而无法准确判定旅游业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或领域。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区域,其资源特点、环境承载容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对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领域,产业组织水平不同,其排放途径、排放方式、对减排技术运用的深浅程度千差万别。因此,在政策设计时,要区别对待,分区域、分领域制定政策及实施力度。   5 引入调整机制

按照公共政策学者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观点,可以将决策(包括政策)看作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同理性决策模式相比,渐进决策模式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由于各种资源的局限,任何政策制定者制定出的政策都不可能是最优的,都需要不断调整,以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样,按照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设计出来的政策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进行不断调整与改进,因此,具备有效的评价与调整机制之于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有效性应该是一个必要的保障。

四、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战略措施

旅游业减排需要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及旅游者“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要通过规划、法规、政策等的制定和实施,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及价格机制,为发展低碳旅游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旅游企业应从运营模式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高企业减排水平;旅游经营者应从管理角度提升效能,开发低碳旅游模式及低碳旅游线路;旅游者则以实际行动实践低碳旅游,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一)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政策推动和引导

发展低碳旅游,必须依靠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推动。

1 统筹协调,创新推动

低碳旅游是个整体的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统筹协调。

首先,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完整的低碳旅游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确定旅游业降碳和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并对重点行业降 碳和节能减排做出具体安排。

其次,要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对启动、实施、宣传教育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具体行动做出计划。

最后,要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一个创新合作平台。建设低碳旅游国家工程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基地,重点研究建筑节能、酒店节水、新能源利用、低碳交通工具研发及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为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体系;建立合作平台,特别是国际合作平台,共享先进的技术和低碳管理模式。

2 规范引导,做好试点

低碳旅游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政策、规范上予以引导和支持。

首先,政府要运用财税政策、经济杠杆和行政管理等手段,加大调控力度,激励企业发展低碳旅游,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在公共财政预算中要单独安排旅游业节能减排资金,对低碳旅游示范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试点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引导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其次,制定标准,规范发展。尽管低碳旅游已在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初见端倪,如自费北极低碳旅行团、绿色酒店、景区内的低碳交通,上海、保定等低碳概念城市等,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小众化和非系统化状态,因此,亟待制定《低碳旅游标准》来引导并实现体系化。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国内外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旅游等方面专家及旅游企业、民间绿色组织人士,研究、起草行业标准,择期试行,待成熟后申报国家标准。

最后,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做好试点推广工作。低碳旅游推广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旅游企业、旅游支撑和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大。可遴选重点景区、酒店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分别遴选旅游城市(如深圳)、旅游小镇(如乌镇)、旅游景区(如九寨沟)等,从不同层面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和模式进行推广。

3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政府和旅游行业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旅游企业、旅游者,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中国旅游协会向全国旅游行业发出低碳旅游倡议书,鼓励旅游企业形成低碳联盟,推广、交流节能减排技术,并从旅游经营环节开始推行低碳旅游方式及低碳旅游线路,共同营造良好的低碳旅游氛围,迎接碳总量控制时代的到来。

向旅游者低碳旅游手册。收集、整理国内外低碳旅游小窍门和实用方法,按旅游六要素分门别类地总结,形成便于旅游者携带和操作的低碳旅游手册。如“食”,调整饮食结构、自备环保餐具、优先使用当地食材;“住”,不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行”,共乘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游”,自带垃圾袋,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回家;“购”,不买带塑料袋包装的旅游商品,优先购买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娱”,选择喝茶、读书、观赏等低碳活动或种下一棵低碳纪念树。开发、推广和普及基于互联网的低碳旅游节能减排计算软件,让旅游者在每次旅游结束后,计算低碳旅游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所减少的碳排放,从而提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能力,发掘旅游者降碳、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积极性。

(二)旅游企业:运营模式及技术创新

1 提高运行效率

目前,中国旅游企业中类似电话沟通、手动记单等科技含量较低的业务仍普遍存在。旅游企业要转变管理和运营模式,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智能化管理,开发在线旅游、电子商务等,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 开发低碳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要大力设计、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如旅游“碳中和”产品,即旅游企业在出售旅游产品同时附加出售配套服务,要求游客付费用于环保、低碳项目建设;生态旅游、自行车、徒步旅游等产品;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云南香格里拉、东部大兴安岭、贡嘎山燕子沟)等低碳旅游线路产品。

3 技术创新

技术转让、技术创新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非常关键的措施。旅游企业要注重减排技术的创新,加快研制更高燃效的旅游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采用低碳或零碳能源新技术代替高碳化能源,以及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酒店业也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争创绿色酒店,加强旅游企业减排技术改造等技术的创新。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需要通过转让机制和市场化运作实现转让。重要的是,旅游企业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带动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三)旅游经营者:开发低碳旅游模式

旅游经营者转变现有旅游模式,鼓励旅游者以共乘方式出游,旅游景区内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对凡响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不主动提供包装塑料袋的景区内的商家标示“低碳营业商店”;配置专职低碳导游;在景区设置“碳减量计数器”,计算游客所从事的活动与一般旅游模式相比所减少的二氧化碳等。旅游经营者可根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种植相应数量的树木作为“碳补偿”。

(四)旅游者:低碳旅游实践

1 充分认识旅游者个体对减排的作用

研究表明,如果中国13亿人口积极参与节能减排36项日常生活行为,则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可见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尽管目前没有详细计算旅游者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但参照以上研究,减排空间也是巨大的。因此,旅游者要充分认识到个体在对减排方面的巨大作用,并积极主动采取低碳旅游方式。

2 积极主动实行低碳旅游

旅游者应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在旅游过程中除积极采取节能减排36项日常生活行为外,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的低碳旅游方式,在饮食上尽量选择以旅游目的地本地产的原材料为主;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或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如果开私家车,尽量降低空载率等。

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低碳旅游 低碳意识 低碳措施 旅游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26-02

丹霞山景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现已开发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及卧龙岗游览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随着低碳旅游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趋势,低碳旅游舒适度服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根据韶关丹霞山风景区问卷调查资料,对丹霞山旅游资源及其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为游客旅游选择及景区低碳化措施季节性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思路

1.1 调查问卷设计

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两种方式获取资料。问卷共设计三部分内容:(1)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度调查;(2)旅游者的低碳旅游行为。在调查景区附近饭店低碳化设施的基础上,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的行为表现;(3)公众对低碳旅游的意愿。主要调查公众学习、实践低碳旅游和进行碳补偿的意愿,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对这3部分既进行一般的频数统计,又采用Likert的5分制法对各指标进行测量,1~5分依次代表“非常反对”、“反对”、“中立”、“同意”和“非常同意”;1~2.4分表“反对”,2.5~3.4分表“中立”,3.5~5分表“赞同”[1]。

1.2 调查区域及调查概况

为了增强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笔者选择了韶关丹霞山景区进行研究。目前丹霞山景区的低碳旅游建设及实施正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情况与国内大多景区类似。为了使调查样本更真实地反映样本总体的实际情况,调查采取了时间分区的方式。正式调查时间于2012年10月26日~ 27日、2013年3月15日~17日、2013年3月31日、2013年4月19日~21日进行,共计9 d,分别于丹霞山景区实施,以散客、团队等不同类型的游客群体为对象,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采取偶遇抽样和定额抽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86份,最终得到有效调查问卷167份,总有效率达到89.78%。调查问卷采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丹霞山低碳旅游舒适度建设的优势

丹霞景区内及其附近共有经营性住宿设施49处,其中以家庭旅馆为主,共36处,占总住宿设施73.4%。从数量和设备来看,硬件设施较好,人均住宿面积也比较大。例如:上网、厨房、洗衣等多种居家用品齐全。从价格上看,为众多的工薪阶层以及家庭旅游、学生旅游、老人旅游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让广大低消费群体在享受旅行的同时,感受到宾至如归。从低碳设施设置上看,厕所浴头、抽水式节水阀的流速适中,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景区现已有注册登记的各类规格的观光游览车约60余辆,大多数为大巴游览车。游览车运行路线由点到点,属于直线运输,运距短;经行路线道路质量好,坡度适中,对减少能耗有重大意义。笔者针对低碳旅游实践推广过程中游客对于景区内交通舒适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78%的人对游览车运行的往返频率及平稳程度表示满意,只有17%的人表示一般,还有5%的人表示不满意,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从调查数据显示景区为游客提供的交通服务水平较高。

主要的景区现有四条步行绿道分别为:外山门―瑶塘村步行绿道、沿江休闲步道、卧龙岗森林步道、宝塔峰森林步道。四处步道均使用贴合景区和谐度的木板作为建筑材料,平均宽度1 m,平均坡度14°,非常适宜游客步行游览丹霞。除外山门―瑶塘村步行绿道外,其余三条步道的分类垃圾桶分布合理,据测算步道中垃圾桶的设置为每450m/个。笔者针对游客对于景区内步行绿道舒适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82%的人对分类垃圾桶设置频度表示满意,只有15%的人表示一般,还有3%的人表示不满意。从调查数据显示,景区为游客提供的步行绿道服务水平较高。

3 丹霞山低碳旅游舒适度建设的不足

首先,丹霞景区内及附近的住宿以家庭旅馆为主,由于缺少统一的规格制度设置,致使旅馆内的环境设置存在梯度差异,从而使游客存在心理对比性,影响游客游览的心情,降低了旅游心理舒适度。如断石村红豆兰庭家庭旅馆增置多处绿色植物,将整个住宿环境衬托得温馨自然;断石村回驿青旅、有间客栈等家庭旅馆增置书架台,为游客休憩时提供低碳消遣方式。其次,丹霞景区内及附近的家庭旅馆的热水器主要使用太阳能,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时即可满足游客需求。但冬季时则出现供热不足的状况,影响游客对住宿舒适度的需求。

景区交通低碳旅游舒适度建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停车场设置和方面。首先,景区现有四处允许外来车辆停放的停车场,分别为外山门停车场、瑶塘村生态停车场、长老峰老山门停车场,其中长老峰老山门停车场只允许停放大型旅行大巴及景区游览车。非假日期间各个停车场的车辆停放较为整齐,但到了节假日期间景区内外的四个大型停车场因景区工作人员未准确标示停车位而出现乱停放现象,从而导致车辆堵塞,大大降低了游客停车效率,影响景区景观整体性。笔者针对自驾游游客对于景区内停车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29%的人对停车场车位设置表示满意,57%的人表示不满意,14%的人表示一般。从调查数据显示,景区为自驾游游客提供的泊车服务水平偏低。其次,景区内交通道路为双向两车道,由于景区未限制车辆进入,一旦到旅游高峰期,车辆行进迟缓,影响景区空气质量的同时降低游客的旅游舒适度。

景区内的步行绿道未进行大规模推广,仅通过标示牌指示,致使步行绿道游客通过率不同,其中外山门―瑶塘村步行绿道通过率最低,据估算仅有9%的游客步行游览。

公众对低碳的认知在整个低碳推广中尤为重要,但是大多数低碳旅游活动的开展仅仅浮于表面。研究小组针对低碳旅游实践推广过程中丹霞山景区周边居民及游客的认知进行调查。调查显示,78%的人对低碳旅游并不是十分了解,只有17%的人非常了解,还有5%的人一点儿也不了解,同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低碳旅游是有必要的,在调查中发现90%的人觉得是必要的,有5%的人认为低碳旅游没必要,还有5%的人觉得无所谓。住酒店时同意“对一次性用品收费”占47%;赞同“同一客人连日入住不每天更换床单”和“不使用酒店一次性用品占76%;“淋浴时间不超过15 min占34%。从这些调查数据显示景区周边居民低碳意识偏低,而多数旅游者愿意配合低碳旅游行为。

4 丹霞景区低碳舒适度保障措施

低碳旅游是依据低碳经济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旅游产品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本文从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旅游企业及旅游活动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等各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旅游者舒适度需求的同时实现景区低碳化建设。

4.1 低碳旅游饭店的构建

景区旅游是一种服务消费产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旅游舒适度与低碳双方并重考虑,这涉及到服务的各个方面。丹霞山景区客流量存在明显的淡、旺季,旺季主要集中在春节、“五一”和“十一”等国家规定的假日,旅游潜力已趋于饱和,而淡季则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景区旅游舒适度的提高对游客量的增长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建议依据客流量的不同,景区低碳建设实施不同的服务措施。

4.1.1 旅游住宿的低碳经营

低碳化的住宿消费方式,必须建立在住宿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旅游住宿的低碳经营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

(1)饭店内住宿部门应逐步取消“一次性六小件”(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浴液、拖鞋、梳子)的提供,如若游客有需求可采取另收费的方式。

(2)家庭型、经济型旅馆的建筑设施可进行低碳节能改造,增加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照明;此外,可进行空气能热水机推广使用,既保证旅游淡季时游客的舒适度得到满足的同时,实现住宿低碳化;走廊等通道使用声控或光控照明,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源浪费。

(3)新建的旅馆,要采用低碳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如:充分利用太阳光和自然方向、追求住宿景观与植物多样性的和谐、建筑材料的当地化、无毒化以及减少墙体多余的外装饰,倡导“减量、循环、重复使用”的原则。

(4)在细节经营方面:根据客流量及当地四季不同气温状况,应把空调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并在门口增加塑胶门帘的设置,减少冷气外漏情况;针对多日住宿的游客,应与客人商量,尽量的降低物品的更换概率等。

4.1.2 旅游饮食的低碳经营

在旅游供应链中,饮食是最重要的一环。旅游饮食的低碳经营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在餐饮材料的采购方面,尽量提供当地时令菜,少提供反季节菜肴,选购加工工序较少的食材[2]。

(2)在烹饪节能降耗方面,因当地使用绿色能源的饭店数目为零,建议引进低碳化设备,如: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作为烹饪能源。

(3)发展“农家乐”这一旅游休闲形式。既是对当地特色食材进行挖掘,如走地鸡,农家腊味、锦江河鲜等,又能将厨余垃圾进行收集,送到养殖场作为饲料或利用新技术转化为植物肥力使用。

(4)在餐饮服务方面,服务人员应主动提醒客人请勿过量点餐及剩余菜肴打包服务,外带餐饮包装应使用可循环使用的餐具;针对当地服务人员低碳意识不高的现状,应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低碳知识的培训教育,动员全体员工参与低碳建设。

4.2 景区基础服务设施

4.2.1 交通低碳措施的推行

景区交通管理是景区发展的基础,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的可进入性、通达性、旅游路线的设计、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的使用和管理、道路质量的优劣,对客源吸引、旅游体验、旅游形象的塑造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到丹霞山景区游览的游客通常把车辆统一停在断石村村内停车场,以徒步的形式可以通往阳元山风景区;搭乘景区公交车或电瓶车通往长老峰、卧龙岗风景区。结合丹霞山景区各景点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以及交通现状,现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1)景区内公交车可改造为混合动力车,达到减排的效果。

(2)针对各个季度的旅客量的多少,有计划地限制私家车进入景区景点。

(3)停车场附近设置自行车停放租借站点,开辟观景游步道、自行车游览区。

在景区路线规划设计中,结合实际构建步行、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旅游专线。

4.2.2 景区低碳旅游服务细节性的构建

丹霞山景区既要逐步实现低碳建设,又要使游客的旅游舒适度得以满足,应在景区细节处设置人性化的低碳旅游吸引物。结合景区现状,现提出以下建议。

(1)景区内的导游图、景物介绍牌、景区标识牌可采用与丹霞山景区相适的褚红色石材、木材,不提倡采用城市化的外来材料,如磨光大理石。

(2)目前景区的导游图、景物介绍牌仅介绍游览路线、景物特点,建议增加对低碳旅游线路碳足迹值及低碳旅游相关描述的内容,使游客在游玩中了解并支持低碳。

(3)景区内垃圾桶应分布、摆放得更加人性化、对垃圾箱进行环保分类,并注明垃圾的具体名称或图案。

(4)景区内的工作人员、游客应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以随时捡拾地上的废弃物,随时随地保持景区的环境卫生。

4.3 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与行为

旅游者是低碳旅游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对旅游活动中的行为产生影响,旅游者应有低碳意识的自觉性,并贯穿在整个低碳环保过程中。如:因丹霞山景区各景点较为集中,游客除搭乘公交外还可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以减少景区内交通的碳排放进入景区;制定合理旅游计划,自带必备生活物品,在食宿中应拒绝一次性制品等。

4.4 旅游企业的低碳管理方式

要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单一旅游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多个旅游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与支持。旅游企业应改革传统的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方式,尽量尝试将低碳旅游供应链、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等理念运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去。

(1)教育培训。

景区的旅游企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集中进行低碳环保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员工节能减排的理念教育,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同时,旅游企业可设立对员工关于低碳工作进展的奖励机制,根据其对饭店低碳作出的贡献进行适当的奖励,营造支持低碳的良好氛围。

(2)产品推广。

旅游企业应为景区环境保护承担企业责任,积极研发低碳新技术,推广新能源产品;此外,对于旅游特产,尽量避免过度包装,多采用当地有纪念价值的低碳产品。

(3)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建立一个可与各地旅游景点交流的平台,探讨最大程度的提升低碳化水平的方式;可参考国内外低碳景区的成功事例如台湾坪林[3],建立合作平台,共享先进的技术和低碳管理模式;设计低碳标识,对符合低碳标准的交通设施、饭店、旅游产品等进行标识,鼓励旅游企业进行低碳改革。

4.5 政府的支持

政策是经济实施的基本保障,政府对景区低碳的政策影响景区低碳化的程度。从政策上看,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低碳旅游有关的政策,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此外,政府部门可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一个低碳参考标准。从资金支持上看,政府可设立专门的低碳基金组织,对景区内饭店的低碳发展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或资金补助,建立补偿机制。此外,政府可拨相应款项支持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低碳旅游产品的推广以及加快环保旅游企业的创建。

参考文献

[1] Cevat Tosun.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s: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1)∶231-253.

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低碳;杭州;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057-02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地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的能源和气候危机,是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低碳旅游,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又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探索城市转型的过程中,“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绿色城市”等人类城市的发展理念相继产生,“低碳旅游城市”成为了新一轮关注的焦点,引导着城市发展方向的转型。

1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

低碳首先是一个生态学名词,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降低的过程。关于旅游碳排放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生态学领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大进步。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还有社会效益,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的实施,来促成一场能源的革命,从而来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而低碳旅游就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具体是指旅游各要素,即旅游环境、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全部或者是大部分实现低碳化,这是实现旅游体验质量的提升和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的有效的方式。响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旅游产业升级,提升旅游质量,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的实现需要旅游参与者各方的努力。

2杭州低碳旅游的现状

杭州有着丰富的江河、湖泊、山林、湿地等高品质的自然生态绿色旅游资源和浓郁的人文积淀,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当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时,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创建“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即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而为了向市民推行更环保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碳旅游”这一新概念也开始在这座城市逐渐显现。这标志着杭州已经走在了中国低碳旅游行业的前沿,低碳旅游将成为杭州旅游行业的必然和新方向。

杭州积极发展低碳旅游,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降低对旅游业的投入,最大可能地实现旅游行业长久的发展,而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可,杭州的低碳旅游模式也将会吸引更多的低碳旅游爱好者。杭州大力打造低碳旅游经营模式,体现了旅游发展造福社会的价值取向,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高度统一。目前国内还没有低碳旅游城市,杭州打造第一个低碳旅游城市,从而树立一个崭新的旅游形象,同时也是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将为杭州未来的旅游和全市总体的发展带来机遇。

3杭州发展低碳旅游模式存在的问题

3.1缺少相关法规或测评标准

2010年12月30日杭州政府明确“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和路径。在“十二五”期间,杭州旅游业将围绕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总目标,通过实施“四大战略”,再造杭州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新辉煌。而在此次规划中,尚未提及杭州未来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建设成为低碳旅游城市的目标,因此可以看出,相应的低碳旅游标准还未出台。而且当前旅游产业的关注点过分集中在经济效益上,众多经济指标的设立与评比已经产生,但是很少有对自然生态效益关注评比,更没有对旅游地的碳排放量进行统计考量。

3.2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仍较薄弱

低碳旅游是一种比较新的概念,目前旅游者对低碳的认知程度较为浅显,意识不强,很难快速接受并身体力行,因此低碳旅游的理念推广存在一定难度。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对很多人的旅游习惯提出了挑战,如果大众能够接受则无疑实现了节能环保和高游客价值体验的双赢,反之,如果旅游者不能接受则势必降低游客的体验价值甚至降低游客的满意度。

3.3旅游企业面临技术、资金难题

很多与旅游相关的企业,因为受到技术、资金的限制,缺少与低碳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对于一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来讲,革新技术可以通过自身技术的积累实现,而对于一些小企业而言,则没有能力解决。况且,就目前我国利用新能源的技术而言,完全使用新能源也存在困难。而在自主创新技术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投资也是非常大的。杭州很多四星级、五星级酒店都被评为了绿色饭店,但事实上它们与真正的绿色环保酒店还有一定差距。

由此可见,无论是政府部门、旅游企业、还是普通的旅游者,目前的观念意识与行为操作都和低碳旅游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4杭州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

4.1政府引导与支持

(1)政府设立低碳旅游的标准。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政府部门也可以对旅游相关企业制定严格的低碳标准,加强对旅游相关企业的考核制度。使低碳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法可依,更加规范。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对相关的旅游企业像旅行社、旅游景区、交通运输、旅游饭店等制定科学完善的评定标准并进行严格评定分级。同时,向旅游企业宣传低碳标志的意义,鼓励它们参加认证。

(2)宣传低碳旅游。因为低碳旅游消费很难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只能通过倡导的方式让游客知道和了解低碳旅游的重要性。政府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宣传低碳旅游,使低碳旅游的概念能够深入人心。从而使旅游者主动进行低碳旅游,追求低碳环保的生活。针对旅游者的低碳旅游的宣传教育可以有多重方式、多种途径来实现,如通过媒体对游客进行低碳旅游的普及,或利用宣传手册向旅游者介绍低碳旅游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名人效应向旅游者推广低碳旅游的理念。

(3)政策支持。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低碳旅游企业的发展,对该种企业在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激发旅游企业开展低碳旅游的积极性;对于旅游景区的低碳旅游项目,政府应当投入必要的资金,从而鼓励相关旅游企业采用低碳环保材料;杭州政府可以与其他各市加强技术和管理的交流与合作,采用国内先进的旅游城市的管理模式,实现技术的共享。

4.2旅游相关企业的积极响应

(1)旅行社通过产品设计引导低碳概念。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低碳旅游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旅行社应利用这个优势,向旅游者宣传低碳旅游知识;同时设计旅游产品和线路来引导旅游者低碳消费。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景区景点为重点,可适当设计徒步旅行路线、自行车旅行路线等,引导旅游者减少碳排放量,从而维护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旅行社还要发挥它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可将低碳旅游产品和理念宣传给旅游者,另一方面将旅游者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相应部门,促进相关部门或者产品的改进和提高。

(2)旅游景区在开发和运营中体现低碳概念。旅游景区作为整个旅游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减少旅游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渠道。景区内的交通工具的使用、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行为、景区各种宣传品的使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景区的碳排,是减少旅游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渠道。旅游景区要从规划开发建设时就着眼于低碳,建立并执行低碳评价制度,合理确定景区容量,科学设置游览项目和设施;景区建筑应尽量采用环保型材料,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旅游酒店在经营过程中体现低碳概念。对于酒店来说,选择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不只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响应政府的号召,更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视角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创造价值并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旅游酒店发展低碳旅游,酒店必须继续坚持“绿色饭店”的经营模式,突出节能、环保、降耗、绿色服务、绿色采购、绿色宣传和绿色营销等环节组成的“绿色”标准。通过各部门的节能消耗来推动酒店全面低碳化的发展;在硬件上,酒店可以通过引进高效的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如酒店可去掉传统的燃油锅炉,改用生物质洁燃锅炉设备,用植物、污泥、木屑等废弃物合成的生物能源颗粒作为燃料。在软件上,推行绿色酒店的理念,对酒店而言,不但没有增加运营成本,相反是节省了开支。

(4)旅游交通技术革新体现低碳概念。在景区外,应鼓励旅游者使用公共交通,同时,加强技术革新、提高燃效,降低航空和汽车的碳排放量;景区内推广轻型化、环保化、节能化和新能源的交通工具,例如景区电瓶车、环保大巴、自行车等景点交通工具。既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又增加了游览体验。对于一些短程旅游者,尽可能地推荐他们选择徒步旅行或自行车旅行,既可以让人亲近自然,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

4.3旅游者的主动配合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有必要对游客加强开展有关低碳的宣传教育,让其了解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影响,并知道如何采取措施降低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量,如何进行旅游消费活动的碳补偿。在整个旅游过程的吃住行游购娱中,旅游者都应该有低碳观念。如在饮食方面,尽量吃旅游目的地产的食物,这样既可以品尝地方特色风味,又可以避免外来食物因为运输、包装、存储等环节而产生的能耗和碳排量。尽量选择以蔬菜和植物性食物等低碳食物为主。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在住宿方面,在选择住宿酒店时,应该把经济、舒适作为首要条件,绿色酒店或者年旅社之类的酒店,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首选。在交通方面,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者是电瓶车、自行车等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在旅游过程中,合理安排路线,减少时间空间上的不必要消耗;旅游途中回收废弃物,做好垃圾分类;减少在旺季出游,避开热点或过度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在购物方面,尝试以货易货;尽量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的产品;不过度购买。最后,在娱乐方面,去一些放松心情的低碳旅游场所,享受低碳环保的娱乐方式。

5结论

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革命。杭州的城市转型发展,不仅要以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更要朝着低碳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打造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同时,加快“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杭州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2]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1)

[3]刘德艳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变革[N].中国旅游报,2010-02-26

[4]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9)

[5]雷琼低碳旅游景区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