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管理的职业兴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管理的职业兴趣范文1
一、职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部分教师经验不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协助者、接受者。部分经验不足的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气氛不活跃,同学们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教学方式颠倒了课堂主体,成为教师的主场秀。
(二)教师案例效果不显著,不能与最新动态相结合课程讲解中,大部分教师以给出案例、划分小组、小组长分析、教师总结的顺序来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案例讲解。这种方式虽可提高课堂活跃度,给喜欢活跃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对于部分内向的同学作用不大。此外,案例讲课时,多数教师通常以多媒体方式展示,学生长时间观看教学,开始时还有效果,但被动学习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疲劳。同时,多数教师不能结合当前的形势和社会对旅游管理的要求,使案例教学脱离了实际,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把握最新动态。久而久之,学生对案例教学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更得不到保证。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众多,学生学习多而不精课程安排出现了“求全”现象。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广泛涉猎,开展课程多而杂,教学重点难以把握,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耗费了大量精力,且造成了学生学习多而不精,忽视了重点教学。同时,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学生的兴趣存在矛盾。专业课程占据了上课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学生很少有时间学习感兴趣的课程。
(四)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文化课程落后大多数教师认为文化课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由于文化课所占分值不大,教师大都是一带而过,并不会进行细致讲解。同时,大都以国外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旅游管理方面存在认知偏差,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能发挥文化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服务、辅助作用。(五)理论与实践不吻合,实践教学与社会要求不符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表现为不是理论高于实践,就是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二者没有建立良好的互促关系。课程安排、案例分析与实践脱节,与实践不能形成密切相关的联系。
二、职校旅游管理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职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主动从课堂的领导者转化为协助者;同时,改变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结合社会最新动态进行专业课堂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旅游管理的最新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案例时,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比如,PPT展示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充分考虑现实情况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对于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应尽量让其担任活动小组长。同时,对于那些爱在课堂上玩闹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分析时,应首先给他们分配好任务,避免他们玩闹,也让他们在任务中学习。
(三)重点选取必要课程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将主要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在保证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基本前提下,增加其他课程。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挑选课程,增加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提高对文化教学的认识教师应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提高文化教学的认识,重视文化教学对旅游管理知识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旅游管理案例分析时,应选取与实际结合紧密的案例,注意分析因地域文化、习俗的不同所产生的地域差异,充分发挥文化教学对旅游教学专业的促进、辅助作用。
旅游管理的职业兴趣范文2
关键词: 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 创新途径 关系处理
一、目前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旅游业的超前发展,带动了中国旅游教育的迅猛扩张。通过对我国中职旅游教育的广泛调查研究发现,由于相当一部分旅游中职学校没有对旅游业人才的需要特点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课堂教学模式不科学,导致培养的大批人才与行业需要出现灾难性脱节,就业情况不理想,相当一部分旅游专业的人才流入其他行业就业,造成一定程度旅游教育的失败和严重浪费。而我国正迎接着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旅游业需要一批用现念和最新技术所武装的服务人员尽快登上旅游业无限广阔的舞台。这样的矛盾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现在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构建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构建目标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理论: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培养学生组织、沟通、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三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学生今后不断学习、更新和提升能力的根本。各种方法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统筹运用,以便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案例式、情境式教学模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作用明显。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的内容特色划为几个教学主题,确定每个主题的目的,在每个主题安排几个场景,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处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模拟酒店、模拟旅行社的成立实现了旅游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完美结合,构建了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在校学生在学习中真实地接触到模拟操作实务的各个环节,更加充分、及时地利用所学知识,从而毕业后为客人创造美好的旅游体验打下基础。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旅游管理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教育的内容,而是教育的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我们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过硬的、优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必须在正确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创新教育理念,把以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技术实践能力的教学观念落到实处。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其基本的内涵有如下三大层面:一是制度层面的对接。从国家角度讲,就是要构建将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能力评价一体管理的国家制度。在国家制度还未达到这一要求的情况下,省一级及以下区域的职业教育决策就只能通过跨部门的政府协调机制来完成。二是社会层面的对接。这主要是在制度层面对接的前提下,促使行业、企业、雇主及其他利益团体参与职业教育,承担职业教育的社会和法律责任。三是学校层面的对接。这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人员、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空间时间与生产业务的对接。
(五)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模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探索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教学体系,可以让中等职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时间得以推迟,更有助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三、创新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应处理好的关系
(一)注意量与质的关系:中职学校旅游管理教育要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是旅游管理教学创新得以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研究中职学校旅游管理教育质量的四类标准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旅游学科建设需要、学生学习与就业需要、人才市场竞争需要。提出了旅游管理教学质量保证的四个体系:一是教学活动方案的策划体系;二是教学活动过程的执行体系;三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后勤体系;四是教学质量控制的督导体系。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提供保证。
(二)注重教与学的关系: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及培养其独立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为教学的发展目标,以变单一的授课模式为改革的突破口,实行课堂教学改革。
(三)注重学与做的关系: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逐步加深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中职学校旅游教育创新必须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旅游学科建设的学术需要、高校旅游教育改革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个体需要。探索旅游管理教学改革,坚持旅游管理教育创新研究尝试,对培养个性化高素质和多样化创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促进我国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走向国际化发展舞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的职业兴趣范文3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
1顶岗实习含义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老师组织开展的具体的岗位能力、技术、技能的培养。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对未来就业的环境和具体的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1]。顶岗实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顶岗实习可以让学校与就业岗位直接接触,能够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其次,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的选择实习单位,有些学生还选择了自主创业,增加了学生的实习兴趣,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问题
2.1国家政策对顶岗实习的影响
我国对与人才培养一直是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培养体制,政府相关部门承担着人才教育的首要责任,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方向、质量保障制度和评估体系的构建及旅游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定。但是,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与现今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结合不紧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数量和分布不合理,所培养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行业的需求不匹配,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不健全,旅游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些问题是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2]。
2.2人才意识不足
当今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旅游行业更是如此,旅游企业已经意识到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上不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不敢大有作为。当前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顶岗实习人才的旅游企业,一般情况下只是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解决本企业临时的用人需求,不会把顶岗实习的学生作为储备人才来培养。但是一个优秀的旅游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善于去发现挖掘人才和珍惜现有人才,做到勤于吸引人才,善于留住人才,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来为企业提供人才和力量[3]。现在的旅游企业很难形成优秀的用人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薪资待遇,旅游管理行业的工资水平偏低,提升的空间较小,这就造成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旅游管理的现象。还有一个原因是旅游企业在人才招聘上还是比较传统,很少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的途径去招聘人才,导致招聘的对象太局限,错过很多优秀的人才。
2.3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缺少精准的定位,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并没有发挥自己的特色,开设具有本学校的特色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停留在就业率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运用,并没有结合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来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同时,旅游企业的岗位配备存在不合理,有些工作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可以胜任,而用人单位却将条件设置为本科生,导致高职院校不知道该培养哪种类型的人才,到底是注重专业技术还是注重管理销售的培养。
2.4顶岗实习生自身的问题
顶岗实习的学生是顶岗实习过程最重要的角色,是学校和旅游企业直接面对的对象。顶岗实习的学生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整个顶岗实习的效果。首先,顶岗实习的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不够高,直接影响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常出现顶岗实习学生与客户沟通差,服务质量低,影响旅游企业的形象。其次,顶岗实习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工作岗位存在误区,他们原以为旅游管理是可以游山玩水,四处旅游,管理别的职位,但是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旅游管理需要从基层做起,从事一些简单的服务业务,导致顶岗实习的学生很难很好的调整心态去面对所实习岗位,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尊重。最后,顶岗实习的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差,可能和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有关,对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或投入较少的精力在培养实践能力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对实际工作的环节不了解,无从下手的现象[4]。
3顶岗实习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首先,对顶岗实习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统计研究法、模型分析法等方法对已积累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问题提升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形成崭新的理论基础和框架,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参考。其次,应当加强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的融合,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要针对定岗实习管理制定一个完善的方案,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共同管理,发现问题可以更好的解决和沟通,从而达到培养旅游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最后,高职院校应当制定完善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让顶岗实习更加的系统化、规范化。提高高职教育,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满足当今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
4结论
顶岗实习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针对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应该加强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的融合和制定完善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从而培养出旅游企业所需的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现状及策略[J].职业教育,2018(17):193-194.
[2]高翔,王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79-84.
旅游管理的职业兴趣范文4
关键词: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这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在这种背景下,加强新时期旅游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述
国外旅游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各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时期。各国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太相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相径庭。一般而言,都是根据各自的旅游发展实际,不断调整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国外旅游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教学、研究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型环节是外国旅游本科教育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大学教育中有固定的实践时间和实践学分。在英国,一般旅游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会为第三学年学生提供48周的实习机会,且实习多在假期进行,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习单位包括大众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旅馆、旅游机构和旅行公司等[1]。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饭店管理本科教育的实践安排为:每年4月,学生有3天时间可以接管酒店,为毕业生和酒店知名人士提供全方位服务;作为三四年级的学生,你可以申请为康奈尔发起组织之一的任何一个饭店工作6个月;在酒店管理学院自己的饭店和高级管理人员教育中心,学生在平时或暑假都可以得到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会计、前台、宴会等岗位的实习机会[2]。美国、德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表明,积极发展短期的、应用型的、技能型的高等教育,为快速扩充和升级的旅游市场提供适应其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力是旅游业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迅速转型阶段时的必要举措。
目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国内各普通高等院校都有很多探讨,也已经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模式。例如,有些院校根据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应用型”特征和专业岗位要求,结合旅游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情况,构建起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大专业、多方向”,“宽基础、活板块”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突出的教学体系,校企紧密结合的培养途径,“双师素质”的师资建设,地方性特色突出的教材建设及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与质量管理培养体系;一些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能力为重点,推动实训基地建设,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这些模式对其他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具有很好参考价值,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调研分析
旅游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如今,中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已经建立起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起点,高职高专、普通本科为主体,并且涵盖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的较为完整的教育层次系统。目前,多渠道、多方位、多种类、多层次的旅游高等教育格局已经形成[3]。
在众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对培养对象——旅游专业在读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目标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对100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提出了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为相关的旅游院校参考借鉴。
在100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在高考选择旅游管理作为自己的专业主要是出于爱好和兴趣,占总人数的41%。并且男女生比例达到7:93,主要是女生喜欢并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
作为大三的学生,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未来并不看好,认为旅游行业累、不稳定的占了一半以上。可以看出来到学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与外界的接触,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看法有所改变。
由于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对各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上急剧增长,知识和技能上逐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明显跟不上市场不断提出的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表现在:知识陈旧,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对旅游管理的应用认识不够,认为学旅游管理专业就是伺候人,就是为别人服务,端盘子、洗碗;不能迅速解决实际工作中随时遇到的难题,实践能力不强[4]。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旅游管理开设的课程提出了许多想法和建议。在调查问卷中,对回答“大学已经学过的课程感兴趣的课程有哪些?”这个问题上,有25%的同学选择了礼仪课,29%的同学选择了中国旅游文化,21%的同学选择了英语,20%的同学选择了餐饮,可以看出实践类的课程更加吸引学生。对于回答“有没有什么知识是你非常感兴趣,而我们的教学计划里没有的?”这个问题时,16%的同学提出想学习小语种类的课程,还有17%的同学只是提出想学习实践类的课程。在回答学习感到吃力的课程这个问题时,有19%的同学选择了高等数学,35%的同学选择了经济学,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学功底比较薄弱。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旅游行业的学生占26%,对未来的工作问题,有38%的学生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也有26%的同学选择了“走一步看一步”。
在调查问卷中,学生中有70%的同学愿意和老师谈谈未来的职业规划,但是不知道哪些老师能就这方面沟通,这表明了学校在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方面做的还很不到位,老师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帮助。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调查问卷统计以及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更新培养观
转贴于 念,实现由培养以专才型人才为主到培养以通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改革培养方式,实现由被动灌输向主动思考培养方式的转变;转换培养体制,实现由封闭式培养向开放式培养的转变。旅游管理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实践教学这一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开设一些模拟实验课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
三、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调研对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构想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努力探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建立与职业技能资格考核体系接轨的能力评估系统;将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和教学条件作为人才培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一)构建四阶段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素质、能力、技能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逐步构建“素质、能力、技能、学术”四阶段式课程体系。第一学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第二学年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打造学生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第三学年开设的课程重在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第四学年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等培养学生的学术水平。通过四年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得以提升。
(二)优化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应用性人才
1.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自我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开设带有研究性质的实验课,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纳入某项课程的研究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旅游活动深层次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综合的研究能力。
2.重视英语口语交流和表达和计算机能力培养。开设各类英语口语课,如基础英语口语、专业英语口语等课程,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另外,鼓励学生经常到学校“英语角”锻炼和提高口语能力。在《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软件设计》等课程中注重实践环节,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多引入探讨式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方法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向多样化的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发展。使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和参与精神;运用电子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地教学,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实务感;引入角色模拟教学法,可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角色体验,增强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采用专题研讨教学法,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学术探索精神。[5]
4.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内外实践基地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职业能力培养不只是操作技能或者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包括知识的应用、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积累、职业意识、习惯态度的养成与职业创新等。同时,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其就业上岗后的服务和管理行为大多是相互联系的群体活动,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对学生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行业有真实的认知。
(三)建立导师制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很多实际问题愿意和老师沟通的现实,应抓紧建立导师制,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等问题进行引导,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的对策,力争缩小导师制的生师比例,进行学生与导师的情感体验互动和思维模式互动,真正为学生“解惑”。
(四)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院校现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从相关学科通过一定的短期培训或自学方式转入本专业的,所学知识不系统,再加上没有从事过实际旅游工作,很难胜任他们所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承担大型的科研任务,必将影响到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的目标[7]。因此,要求旅游院校推行“双师制”,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旅游院校也可以从旅游企业中选聘兼职教师,增加专业课“现场教学”的学时比例,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和应用能力,突出外向性特色。
参考文献
[1]舒惠芳,石强.英国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5):91- 93.
[2]翁鸣鸣.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0):179-181.
[3]陈健平,黄安民.浅析旅游专业大学生的旅游职业化——以华侨大学旅游专业大学生问卷调查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49-253.
[4]周旗.河南省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南都学坛(自然科学版),2000(3):93-95.
[5]刘昌雪,汪德根.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对81 家旅游企业调查结果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495-463.
旅游管理的职业兴趣范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酒店与旅游管理;应用
随着我国酒店业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与旅游管理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一个热门专业,但是受到教学思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观念落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对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辅助完成项目的作用。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适应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点,对于解决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职业院校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比较滞后
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以应用为主的专业,由于这个专业在职业院校当中设置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中都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发展比较落后,甚至是脱离了酒店与旅游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教育培养与需求之间脱节的现象。所培养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职业院校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无法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虽然一些职业院校为通过顶岗实习创造了实践的机会,但时间上无法保障,又没有专职教师跟随学生实习,导致实习的效果达不到专业培养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中作用及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将其应用到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理念,树立以应用为主的教学思想,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能够更得上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解决思想与观念的滞后性。此外,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的应用能够丰富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变当前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成效性。可见,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对于职业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教学法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建议
1. 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恰当的项目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必须以项目为核心组织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恰当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为实施项目教学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所谓设计项目的指导,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融入到设计项目当中,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设计学习到这些基本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更加深刻的领悟和体会这些知识点的内容。第二,项目的难易程度应该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也就是说项目的内容和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增强项目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水平,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第三,设计项目应该有完整的过程,从设计到实施应该有一个成品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设计成果,让学生能够体会参与项目设计的成就感,在项目设计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第四,项目的应该与酒店与旅游管理相关的内容,不能偏离专业的教学要求。
2.认真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项目的准备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大封面,这两大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1)教师的准备,项目教学法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准备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实施项目教学之间,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地,了解大纲对教学的要求,同时查阅与项目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及案例,使项目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及酒店与管理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应给对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项目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程序和保证措施,激发学生参与、完成项目设计的兴趣,从而带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2)学生的准备,为了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效率,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要求阅读相应的文献资料,熟悉相关的学习知识,做好课程的预习工作,做好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前期工作。
3.分阶段做好项目实施教学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保证小组成员组成多元化额基础上,开展项目实施教学,这样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合作学习的环境,在合作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小组的成员应该适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来说6-8名即可,这也符合项目团队的一般数量,每一个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带领小组制定本小组的酒店与旅游项目开发技术,负责划分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沟通协调等工作。
(2)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教学法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比如说可以利用校内外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采用鼓励式教学语言,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的体验等等呢个,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性。
(3)要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完成项目,这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当然学生之间就项目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探讨、学习和提高,但是其基础就是独立思考。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在每个项目模块完成以后,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试验项目的要点,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察。并针对这这一模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在项目后续部分开发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学生在阶段性的总结当中也应该找到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方法,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操作技巧,高质量的完成项目任务。如在餐饮菜单设计教师讲解项目任务,包括找一家餐厅的菜单,拍成图片,然后对这家餐厅的菜单进行评价,小组成员先分工搜集资料,再讨论和协作,将小组讨论结果做成幻灯片,由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小组的成果;每组组长进行抽签,抽取一种类型的餐厅,然后为这家餐厅设计合理的菜单,最后每小组提交菜单。
4. 项目成果的提交与评价
项目实施结束以后必须对项目本身及实施过程、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评价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如学生自评、自评和教师总评等等呢个,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湿湿的特点,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等,可以说只要与项目设计、实施有关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教师在总评的过程中应该将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结合起来,对项目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项目任务完成较差的学生提出批评、指正和鼓励。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应该围绕教学大纲的内容展开,严格遵守项目开发的基本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要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的职业兴趣范文6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当前学生的学风建设也成为高校广泛关注的重点。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如何建设好专业学风意义越来越大。文章简述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风建设现状,就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学风建设;研究
学风建设是当前所有高校都非常重视的日常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性工程。优良的学风是浓厚学校学习、学术氛围,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教学相长”确保各项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学科,目前属于管理学大类下设学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多为大类招生,下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基础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也有一定要求。形成优良的学风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群体显得尤为重要。
一、旅游专业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学生结构不同,导致低年级阶段出现学业困难问题
较多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高招录取时,是按照大类统招方式进入大学。在大一阶段,具体细分的专业特色课程较少,多为公共基础课程。虽然从专业课程设置出发,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充分地打牢理论基础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细分,但是所开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包含了一些偏理科课程,例如高数、会计基础、经济法等,导致统招方式进入大学的一些文科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这些课程学习,出现听不懂、不愿学、大面积学生不及格的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大多数高校会在大二阶段对大类招生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分流,所以也导致一些学生在大一阶段中学习的一些公共课程可能和选择专业无关,并不涉及到所学专业领域要求的知识点。所以,当学习这些课程时,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无用就不学的想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集体消极怠学的情况,这些问题都大大地影响了学风建设。
2.专业实践性课程容量不足,学生兴趣难以提高
旅游活动的服务对象是游客,酒店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住店客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参展商。不同的服务对象对服务需求都是希望不仅可以收获服务,还可以获得知行合一的消费体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按照教育部对于旅游管理本科的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性的课程较多,实训性强的实践课程较少。理论性课程的学习学得好,不代表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得好。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偏向于实践型的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都希望通过实践来丰富自身技能,而授课教师过于理论的教学,使得学生认为学理论后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各项技能,也同时造成学生对于旅游行业存在片面性认识。
3.学生专业定位偏差,学习的目的性不强
现行高校招生办法多采取的是“平行志愿”的形式,因而招生录取过程中,有不少学生都选择了较为热门的专业,后又因为分数问题而被调剂到旅游专业,从而导致学生从入学时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不喜欢,对于专业的认可度不高等各种消极情况。同时,因为高考的失利被调剂,也使得学生一时无法给自己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影响到其日后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不仅仅在高校有开设,在各大中专院校也均有开设,本科的旅游专业和高职高专的旅游专业对学生培养的定位上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学生和学生的家庭而言,常常会将二者混为一谈。社会上和家庭中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错误认识,加上学生对于自身定位的偏差认识和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无心思学习,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在班级、年级中形成不学习的不良风气,不利于专业学风建设的开展和实施。
二、加强旅游专业学风建设的对策浅析
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结合旅游专业的学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措施:
1.严格制度管理,明确学习目标
为提升整体学习氛围,促进学风建设,需要制定一个严格的、切实可行的学风管理制度,形成全员参与学生的学风管理和监督,大家都成为学风管理制度的执行者。授课教师对课堂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情况进行管理,教学相长,以教风促学风;辅导员协同配合,注重对学生的学风管理制度的教育和专业学习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校制定各类管理办法和制度,包括学生的出勤管理制度、学生课程全过程考核制度、学生奖惩处罚条例、教师督导制度等,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学风建设的推进。
2.改变传统机制,增加实践课程
根据专业特色,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授课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课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教学实训方案,适当增加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实践活动的时间。一方面,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兴趣度较高,可以利用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灌输和掌握。另一方面,旅游专业的特色强调了学生在未来毕业就业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通过在校期间学习时的实践,可以让学生的各项实践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并且可以及时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进行更正,为专业建立优良的学风创造条件。
3.多元考核学生,完善课程考核模式
现有各旅游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较多以单一的考试或者考察方式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背知识点、背书,以及搜集各类以往试题。特别是临近考试阶段,学生时常会因为需要准备考试,而对于实践环节直接忽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制约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因而建议完善考核方式,在学生专业课程考察上,采取贯穿全过程式的考核方式,将传统的“一考一卷定成绩”的方式改为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学生的具体实践过程、学生实践报告的提交质量、小组贡献率、期末考试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折算比率,最后得出学生的课程总成绩。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根本上刺激学生积极地投身于专业课程的各学习阶段,并积极地完成各学习环节的内容。
4.强化思想引导,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观
单纯地依靠制度管理,并不能使学生自发完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为对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对专业未来就业的困惑,以及在现阶段因为某些课程学习无法适应的情况都会成为学风建设过程中的绊脚石。因而通过对于学生的思想引导,从根本上将学生对于专业的各项困惑进行解答,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例如,可以依托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学习,从而带领周边同学一起学习。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专业讲座,邀请旅游行业内的成功企业家、已毕业的优秀学生来校进行交流。一方面,通过介绍当前的行业情况,让学生对于未来就业方向有更明晰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优秀毕业生以及行业高管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提高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感,从而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进而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专业的兴趣感,加强团体的学习氛围。
5.加强学生职业就业指导,以规划带学风
从学生进校开始,帮助学生提升对旅游专业的认识,梳理好未来的发展规划,就要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务必使得学生在大一阶段就能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方向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向有着一定的认识。在大三阶段,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对旅游行业现状及就业趋势有着足够认识。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不会因为各种渠道传来的一些不好消息而影响到专业学习。只有知道未来的方向,才知道现在努力的内容,把对未来的期待当做现在学习的动力,使得学生形成深层次的学习需求,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6.开展旅游专业特色活动,增强学习动力
旅游行业是以服务为特色的行业,对于从业者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有着一定的要求。通过设置有专业特色的学生实践服务队伍,集合专业特色,配合主渠道教学,强化学生学风建设工作。结合专业特色,旅游专业可以成立如导游队、礼仪队及茶艺队等特色队伍。依据专业特色,设置选拔考核制度,在队伍建设初期就在学生中形成一股“比学赶超”的风气,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队伍建设中。同时,相对应地组建一支专业化指导教师团队,对学生的服务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和服务过程中也能够活学活用。利用旅游专业特色队伍的感召力,将队伍的服务进行扩大,不仅仅服务于本院师生,而是将队伍服务于全校,乃至全社会。从而一方面扩大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展示学生风采,吸引更多的专业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专业队伍的建设不仅仅是培训好本专业的同学,旅游管理专业项下还有其他方向的同学也可以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全员发展的局面,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回到课堂后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学习,为创造良好的学风氛围提供助力作用。
作者:赵巍 张予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蒋超.发挥专业特色,建设优良学风———以北航北海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青春岁月,2011(14).
[2]张琳.浅析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J].辽宁经济,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