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1

一、林州市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一)林州市旅游资源概况

林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相对集中、结构完整。境内旅游资源单体1090个,数量占安阳市的53%,占河南省的3%。林州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经过多年的开发,形成了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个4A级景区为龙头,以黄华山、天平山、太行屋脊、万泉湖、洪谷山、五龙洞为侧翼的景区格局。红旗渠的红色教育游、太行大峡谷的绿色生态游和林虑山的蓝天滑翔游形成了林州市“一红一绿一蓝”三色旅游品牌。在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两个国家4A级景区的发展带动下,2006年至2014年间,林州市先后有黄华山、天平山、太行屋脊、万泉湖、洪谷山五个景区被评定为3A级景区。除已经定级的景区外,林州市还在规划发展着部分小规模景区和旅游资源,如冰冰背、猪队}石、仙台山、柏尖山、五龙洞等景区。

(二)林州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林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初始于90年代初,1998年后进人快速发展阶段,经过20余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建成开放的景区8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国字号”品牌达到23个。全市现有旅行社14家,星级饭店1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4家),星级农家宾馆14家,其他各类宾馆饭店近70家,农家乐291家,全市总接待床位近1.8万张,较大规模旅游购物娱乐场所近30家,直接从业人员4200余人,带动相关就业近2万人。201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2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人113亿元,分别增长8.2%和10.4% o韩国游客由2013年的6万人次增加到10.3万人次,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成为继张家界、黄山之后接待韩国游客最多的山岳型景区。

二、林州市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景区规划不到位

目前,林州市大小景区(点)主要采用项目规划、单体设计,景区(点)之间各自为政,没有把景区开发纳人省、市乃至周边地区的旅游大格局中来考虑。按照景区规划要求,每一个景区必须具备总规、修规和详规,但我市一个景区完全具备这三类规划的少之又少。规划建设的不到位导致了景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既浪费资金又破坏景区(点)整体形象,甚至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制约了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的完善。

(二)发展定位不明确,开发建设无特色

作为林州市的国家4A级景区,红旗渠的红色教育游与太行大峡谷的绿色生态游“红”“绿”交辉,形成定位明确、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但在全市旅游规划中,3A及3A级以下景区的发展定位及规划没有统筹考虑小规模景区发展定位和与大景区的互补协作关系,轻视了小规模景区是主体景区的有益补充的作用,导致我市小规模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无法形成自己的主打品牌和特色产品,故而缺少能有效、集中、生动地展示本景区旅游形象的载体,导致各种营销活动缺乏鲜明的主题而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三)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人,但从林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来看,资金的投人仍然不足,目前,林州市3A及3A以下景区小规模景区中,除了实行经营权出让的太行屋脊、万泉湖和股份制的天平山投资力度较大外,其它大部分是依靠政府投人,并且市场化运作程度低,投资力度很小。由于缺乏强大资金的支持,景区开发建设步伐缓慢,导致形成大部分小规模景区“网上查阅有听头,走到景区无看头”的尴尬境地。

三、林州市旅游景区的营销和管理策略

(一)明确景区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首先,明确景区发展方向。要树立主体景区观念,结合不同地理位置和与主体景区的关联度、贴近度,进行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要素的整合,对景区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景区发展方向。其次,要明确空间布局,搞好景区线路的整合。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各景区要从自己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打造特色旅游区域,实现小景区和大景区的线路整合。同时要根据休闲度假游的客观要求,向南延伸拓宽红旗渠观光大道,将黄华山、天平山、洪谷山等景区与主景区连接一起,形成“6"字型旅游线路,构建全市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框架。

(二)景区多样化的经营模式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政府要重管理,要管方向、管规划、管产权,管就要管住管牢管好;市场要发挥好作用,搞好资本运作,引进战略投资商,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只有大投人,才能实现大发展。目前,林州市大部分景区已经将经营权转让给公司或个人,结合外地的先进经验,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总体上限制,并对已出让经营权的,在总体上维护现状的情况下,加强监督和管理。

(三)提升景区品牌战略

要树立精品意识,以创A升A为抓手,加快景区的品牌战略建设与申报同。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综合提升景区品牌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服务思想和品牌建设思想。在此基础上,要按照旅游总体规划要求,尽快完成小规模景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大小配合,有条不紊的发展方针。

(四)加强宣传,拓展市场

借助宣传促销活动打响景区知名度。各景区制定详细的宣传促销方案,明确自己的客源市场,利用多种营销渠道,把现有的景区整合在一起,做互补型宣传、协作型营销。一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在重点客源市场设立办事处和商,积极邀请旅行社和媒体来林采风踩线,进行旅游推介。二是采取常年促销和重点轰动相结合。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合理策划一些旅游项目,如旅游节庆、参加旅游联票等,开展经常性与重点时间段相结合的促销活动。三是开展区域合作,本市主体景区及周边地市景区战略合作,打造旅游联盟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共荣共赢。四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利用携程旅游网、驴妈妈旅游网、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开展集旅游景区形象与服务为一体的营销模式。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旅游企业;营销模式;创新

一.旅游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际上对旅游企业营销系统的研究初始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Pauline J.Sheldon(1997)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旅游信息技术》一书,全面考察了各种信息技术如何被广泛应用以促进旅游信息的传播与整合,提高旅游行业的生产效率。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Hannes Werthner教授和德国明斯特大学的Stefan Klein教授于1999年合著的《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一种挑战性的关系》一书中详细阐述了旅游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密集型产业,指出IT产业将对传统旅游业发出挑战,并初步探讨了IT产业的未来及最终将对旅游业的行为组织结构、政府管理方式、商业交易行为产生巨大的冲击影响。

Karl W. Wobe在《在旅游管理中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提供))中提出,由于新技术和大容量存储媒介的出现以及市场动态增长信息的需要,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支持组织在收集、存储、加工和散布信息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它可以在营销决策过程中提供预测和决策模型。

(二)国内研究述评

国内学者关于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研究见诸报端的比较有稀少,大都是畅谈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或者系统性论证旅游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但真正的基于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营销的文章非常偏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国内学者陈为民所著的《旅游行业信息系统:必要性及其实现方法》、《国内旅游的崛起及其队旅游信息的影响》、《旅游行业信息系统:旅游业与信息业的双重机遇》、《也论中国旅游业的信息化问题》;刘峰所著的《中国旅游业信息化:趋势与对策》;胡云所著的《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等一系列文章,指出了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加快旅游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企业营销管理水平的对策。

李颖等(2010)提出了体验式旅游营销管理模式,定制式旅游营销模式、文化旅游营销模式、品牌旅游营销模式的创新,为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杨芳(2010)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网络宣传促销的优势,发展网上咨询和预订服务,实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

二.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的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模式,就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基于一定技术基础的商务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挖掘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供途径,也有助于企业制定特定的电子商务策略和实施步骤。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建立不同的分类框架,目前使用最多的莫过于B to B、B to C和政府电子商务三种模式。

(一)B to B模式

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 to B电子商务是指以企业为主体,在企业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B to B电子商务是旅游企业商务的主流,也是旅游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改善竞争条件、建立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方法。开展电子商务,将使旅游企业拥有一个商机无限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旅游企业今后谋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B to B电子商务将会为企业带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生产率和更低的劳动成本以及更多的商业机会。B to B主要是针对旅游企业内部以及企业(B)与上下游协力厂商(B)之间的资讯整合,并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借由企业内部网(Intranet)建构资讯流通的基础,及外部网络(Extranet)结合产业的上中下游厂商,达到供应链(SCM)的整合,如旅行社与旅游企业内部之间的经济往来,实现接团对接,促进双方共同得到利益发展,另外时下最流行的团购方式,也是团购网站运营企业与旅游企业之间,通过事先达成的利益分配协议,来扩大旅游景点的客流量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B to C模式

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即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电子商务,是游客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一种特定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因特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地发展起来。游客可自行浏览企业网站,实现自助下单,购买旅游服务的一种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驾游、自助游等游客日益增多,很多企业已经自行开发商业网站,实现门票销售,酒店订购等产品的销售,对今后传统门票地销售会带来极大的冲击。B to C不仅适合于游客,对于想旅游但因条件不成熟未能成行的期望游客也是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他们可以通过旅游企业交易网站购买到旅游景点的明信片,风景宣传画,甚至还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实现PS风景照片,使这些期望顾客获得实际的旅游感受,甚至通过购买旅游景点的土特产,来获得更贴近现实旅游的感受,对由于时间因素或身体因素的市民来说将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三)政府电子商务

政府电子商务,即政府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包括政府采购、税收、商检、管理条例,以及法规政策颁布等。政府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可以通过Internet网自己的采购清单,公开、透明、高效、廉洁地完成所需物品的采购;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宏观调控、指导规范、监督管理的职能通过网络以电子商务方式更能充分、及时地发挥。借助于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政府职能部门能更及时全面地获取所需信息,做出正确决策,做到快速反应,能迅速、直接地将政策法规及调控信息传达于企业,起到管理与服务的作用。在电子商务中,政府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电子商务的推动、管理和规范作用。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决定着旅游企业的宏观发展方向,政府职能的促进,也会带动旅游企业的兴旺发展。

三.旅游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的策略

(一)磁芯门票卡取替传统纸质门票,实现多方位监控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景区还是在使用传统纸质门票,优点是成本低廉,但带来的缺点却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工查票劳力,还容易造成虚假门,夹带过期门票等不良现象,由于售票、验票、统计都是人工操作,不可能实现实时监控景区停留人数,遇到突发事件不利于旅游企业全面协调,尤其是景区某些特殊景点,由于不能实时有效疏导,往往会造成人员拥挤,游客长时间等待现象,容易引起游客误解,降低旅游效益的满意度。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企业可以设置磁条性旅游门票、芯片式旅游门票,出入旅游景区自助刷卡进出,左通道进,右通道出,管理中心可统计分析人流量、售卡情况等,在远程终端服务器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到各旅游景点的人员流动情况,通过服务站平台广播疏导顾客,对于紧急突发现象也可以随时监控,提高为游客的服务质量。门票管理系统集电脑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磁电技术于一体,使门票卡与看门机械之间实现有效“人机对话”功能,以智能来控制门闸转闸地转动。它不仅给管理者提供了更安全、更迅捷、更全方位的管理模式,而且也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游客取得经过发卡机发卡的门票卡后,可在景区景点入口处的刷卡器上使用,刷卡后系统会自动判别门卡的有效性,以确定让持卡的游客通过与否。为防止一张门票卡在入口处多人重复使用,每一次刷卡都会将卡片部分消磁或在卡片中记载标志信息码,即景区设置单向行驶路线,从一个门进,从另一个门出,开弓不走回头路,当该卡片被重复使用时,经刷卡器识别该卡已被消磁或已被注册,则刷卡器作出声音或灯光提示,不予放行。

使用芯片式或磁条性旅游门票的第二个好处是提高门票卡的增值功能:首先,纸质门票不容易保管,且不具备保存收留价值,相反卡片式门票可以通过新颖靓丽地设计,点缀以简洁的文字,将给游客带来视觉的冲击,同时也给集卡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机会,磁芯卡片可以按照景区特点设置一年四季卡或一年十二月卡,不仅在每季度或每月份可以使用不同地图案,也可以配合不同的促销方案,赋予使用后的门票卡更多的宣传功能;其次,极其相应的门票卡,景区还可以提供适当的旅行优惠,如积齐一年四季卡,可以享受再购门票半价等优惠,提高游客游览的忠诚度,当然景区还可以根据星座,生肖,发行星座卡,生肖卡,来提升旅游景区的宣传效应,增加游客游玩的附加值,通过景区的在线B TO C 网站还可以实现在线销售等形式,通过网站社区互动平台,便于游客自主交换,形成对旅游景点的持续关注。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虚拟旅游平台的搭建

一个准游客到期望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毕竟现实旅游要收到时间、体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旅游企业开通虚拟旅游平台,可以让准顾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景区的风光,一旦准顾客旅游意识足够强烈,就会刺激其实现现实旅游。旅游企业通过开设旅游论坛的形式,即使和在线网民进行有效互动,也是扩大旅游景区影响力的路径之一,论坛管理者除了可以及时了解游客的心理动态,解决游客的疑问或旅游过程中的某些服务瑕疵所导致的误解,甚至投诉,就会使旅游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尊重,利于提高旅游景点的美誉度和声望,对于游客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议,也确实能给旅游企业管理者带来某种启迪,对景区建设和长远规划的有序发展起到很强地推进作用,是旅游企业管理者有效收集到游客的信息反馈最便捷的渠道,能为今后工作发展提供思考。景区的规划是企业管理者尊重专家思维构建的,但是检验这种规划正确与否,还是要游客来评判,毕竟游客是旅游企业的衣食父母,开通论坛网站,就是增加游客与景区的互动,只有让游客感到自我价值,游客才更愿意与旅游景点同舟共济,才更愿意介绍亲人,朋友光临景区。

(三)加大周边景区之间的联合,实现旅游大营销平台

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只是旅游收入的极少一部分,与国外很多著名旅游景区免门票相比,中国的一些4A甚至5A景区门票总是节节攀升,似乎只靠门票收入提高旅游收入,其实这是一笔糊涂账,旅游不单纯涉及门票,还包括吃,住、行 娱、乐、购,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景区应增加协同,比如持A地某5A旅游磁卡景区门票到B地某4A或者3A旅游景区就可以免门票或5折优惠门票,或者就通过各省市政府官方旅游部门进行牵线搭桥,实现旅游景区资源互利互助政策,不仅可以带动A地的旅游发展,同样也可促进B地的旅游GDP,直接带动周边的相关产业,既是对增加了游客旅游的性价比,又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以前花100元只能游览一个景点,现在变成了买一送一,极大地提高了旅游者的兴趣。作为旅游大营销平台,不仅适用于异地旅游景点的联合,同样适用于本地区的旅游景区和娱乐场所的互动,例如持本地旅游景点的磁卡门票,可以在有效期内到本地的饭店就餐八折优惠,可以到本旅游景点指定的宾馆八折优惠,可以到本地KTV或者电影院实现5折优惠等,这些看似赔钱的生意,相反却给当地经济收入带来无穷的动力,不仅体现了磁条门票卡的附加值,还可以直接拉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提升景区、饭店、KTV、电影院地知名度和美誉度,至于他们之间的结算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

(四)广泛利用二维码的威力,加大手机运营商的合作

移动通信和手机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伴随着3G的出现,手机互联网时代又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其增长速度都是任何专家所无法计算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成年人拥有手机数量达到1:1.15,通过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成年旅游者的某种习惯,他们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手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二维码的诞生,二维码(QR code)使得任何事情同用户更加交互起来。消费者在用手机扫描它们之后,可以访问到移动指定网站、观看视频或音频,主动获取更多地旅游信息。如果旅游景区植入二维码,就能使消费者可以通过他们的智能手机同旅游企业进行更为密切的沟通,时刻关注景区的发展,对提高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

四.结束语

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注定了旅游企业今后的竞争会更加的白热化,旅游企业如果不想原地踏步,就要充分驾驭互联网,借助科技的力量,摈弃企业原有的狭隘营销思想,只有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再合作中求得更大发展,才是今后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王道。

参考文献:

[1]朱琰洁.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中州大学学报,2011.8.

[2]唐晓云.信息技术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探讨[J].商业时代,2010(25).

[3]李颖.旅游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0(14).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3

承德在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方面投入力度较大,成果显著。但是,有了好的旅游资源和设施,还要做好品牌的开发和推广,特别是互联网及移动网络的发展,使得更多消费者选择在线旅游的服务和产品,尽管承德市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积极寻求各种营销方式,也积极尝试互联网业务,开展网络营销,但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以下将分别论述承德旅游业在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承德旅游行业和旅游管理部门对网络营销重视不够

(一)承德整个旅游行业对于网络营销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

承德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景区开展全方位的网络营销活动,如避暑山庄和皇家寺院旅游景区,还有的景区基本没有任何网络营销行为,如承德蟠龙湖景区;承德酒店业只重视当前的客房直接交易量和业务量的提升,网络营销开展主要选择与旅游营销中介入旅行社或在线旅游(OTA)合作来销售酒店产品,不重视品牌推广等网络营销其他职能,如少部分酒店有自己网站,大部分没有网站,也不开展百度推广。承德旅行社尽管最早涉及网络营销,但脱不开东施效颦之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行之有效的网络营销策略。

(二)承德旅游管理部门网络营销意识不高

承德市政府和旅游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中较少涉及市场营销的内容,更勿论旅游业的网络营销,承德市一直坚持将旅游作为由官方主导的战略产业,但从整个旅游行业的规划中可以看出,对于旅游业指导和管理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提升。这其中就包括网络营销能力,特别是网络信息服务能力。

二、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规划不足

承德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基本没有明确的目的,更加谈不上清晰的营销目标。失去目的和目标的指引,其后的工作都将是盲目的。首先,承德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策略选择有限且盲目。承德旅游景区在选择网络营销策略时最多涉及四个方面,即网站建设、在线旅游商OTA的合作、百度百科推广和创建微信平台进行微信营销,且开展水平不一。仅有避暑山庄和雾灵山景区全部涉及。其次,承德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策略执行不到位。

承德酒店业网络营销目的单一追求销售,不管是线上销售或是线上预定线下销售。所以其网络营销主要是与在线商的合作及微店或微信平台的促销,这样单一的促销策略,将使自身失去网络营销主动性。按照网络消费者模式AISAS-Ⅱ的原理,旅游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和分享行为从品牌感知开始,由于酒店业没有系统的网络营销计划,很难形成网络品牌影响力,这样就不能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在线服务和优质的消费体验。游客对于酒店的满意度下降,同时也会影响整个承德旅游业的品牌美誉度。

尽管承德的旅行社很早就涉入网络营销,同时绝大部分旅行社都在做网络营销,且这些旅行社都想把网络营销做好,但到目前为止,承德旅行社网络营销的整体水平、平均水平和个体水平都不高。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约80%以上的旅行社的经理都不能准确描述自己旅行社的网络营销目的,也不会制定网络营销的目标。

三、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环境分析不深入,不广泛

承德市目前积极响应国家和省里的关于发展旅游业相关政策和要求,把旅游业列为承德的支柱产业并不断加大投入。但当前承德市旅游缺少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承德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技术人员欠缺,承德旅行社90%的网站全是通过外部购置或邀请外来人员开发和维护。再者,承德旅游业网络硬件环境不高,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的网络服务环境有待提高,根据调查,在避暑山庄等游客较多景区没有可供游客上网的区域或无线网络。再者,承德在微观环境的分析中,缺少对竞争和消费者行为分析。从承德市旅游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中看出,很少有涉及其他同类型旅游地区的分析和介绍,对旅游消费者调查研究分析则更少。

四、承德旅游业缺少网络品牌意识,未形成统一的网络品牌影响力

(一)承德旅游业网络品牌建设意识不足

承德旅游业品牌欠缺网络推广意识,不重视网络品牌的宣传,未将线下品牌和线上品牌有效结合,形成联动机制。承德旅游业在线下开展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宣传,如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承德的旅游宣传广告,通过高速路等旅游交通线路来宣传景点、酒店或旅行社的业务,但这种宣传力度没有体现在网络媒体上,其在网上宣传的策略偏少,效果有限,有的旅游景区甚至没有网上宣传和推广。其次,承德旅游各分行业各自为战,既没有很好的达到宣传自我的目的,也没有为承德旅游业的品牌宣传作贡献。

(二)承德旅游业网络品牌定位不准确

旅游业市场定位是在消费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推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承德有丰富的特色各异的旅游资源,随着这些资源的开发,现在硬件齐备,服务齐全。但通过调查发现,来承德旅游的80%左右的游客会选择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其余景点主要是承德本地和附近游客,这说明在网络营销过程中,这些景点未做到精准的定位和宣传,没有将自己的旅游特色和游客的需求结合。

(三)承德旅游业网络品牌管理欠缺

通过前文的分析,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品牌管理水平较低,同时缺乏推广力度。旅游业品牌的管理就是对品牌形象的建立、维持和维护。网络品牌形象的管理,就是做好旅游产品形象的网络推广,要做好网络客户服务及客户关系的管理。例如,通过调查,与游客接触最多的旅行社,在其网站设置留言板、在线QQ、24小时热线、常见问题解答等游客在线服务项目,但能正常工作的很少,这种情况将降低游客对旅行社乃至整个承德旅游业的品牌认可度。

五、承德旅游业网络营销缺少统筹管理和专业指导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20**年**世博会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大力推进旅游人才培训工作,为办好“成功、精彩、难忘”的20**年**世博会,将**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提供优质旅游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世博,让我们做得更好”为主题,以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技能、服务礼仪和外语水平为重点,以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的一线员工为主要对象,全面推进全行业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员工培训的全覆盖。要着力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管理理念、创新务实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能够全面支撑旅游产业升级和服务国际化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充分展示**城市精神的一线服务人员队伍。

三、工作原则

(一)全员培训,突出重点的原则。迎世博培训工作要覆盖旅游行业全体从业人员,着重加强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的一线员工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加强世博知识的普及、加快旅游产业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市旅游局主要负责拟定全行业培训计划和要求,明确重点培训项目和任务,整合资源,在培训师资、教材、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各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集团、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等要充分发挥在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好本地区、本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增强“迎世博”旅游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加强旅游营销、安全等方面的培训上,要结合实际,既要注重培训工作的数量,更要注重培训工作的质量。要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培训工作。要加强培训工作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及时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通过考评促进培训工作。

四、重点项目

(一)“世博知识培训”系列

要通过世博知识的培训,在全行业员工中普及世博会基础知识。使全行业员工全面了解20**年**世博会的基本情况,了解世博会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了解**旅游行业员工的使命与职责。

在具体形式上,要采取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旅游行业迎世博员工读本》,观看世博知识宣传片,组织世博知识讲座,参观“**世博会展示中心”,开展导游员世博知识专题培训,组织员工积极参与“旅游行业员工世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营销专题培训”系列

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通过营销专题培训,进一步提振旅游行业人员信心,拓展企业营销发展思路,推进新兴旅游领域的规范化发展,加强旅游营销人才培养。

在具体形式上,要通过开展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营销负责人专题培训,结合世博旅游营销,提高旅游企业开拓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围绕推动国内旅游市场,开展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专题培训、工业旅游景点规范化发展专题培训、旅游会展策划与实务培训等形式进行。

(三)“员工技能培训”系列

要围绕世博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的要求,结合服务规范和岗位特点,在饭店、旅馆、旅行社、景区(点)等实施全员性的职业道德、服务技能、外语会话与服务礼仪培训。从小事细节抓起,从规范服务做起,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使旅游饭店、旅馆、景区(点)等成为展示**文明形象的窗口。

在实施中,可通过组织饭店、旅馆员工学习“迎世博**市旅游饭店员工培训音像读本”等方式,全面推进饭店员工服务技能、服务礼仪培训。要积极推进旅游饭店员工英语ABC等级培训及考试,提高饭店员工持证上岗率。此外,实施饭店员工技能登高计划,要会同市、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政府培训补贴等形式,在饭店员工中组织开展中、高等级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推进员工学技能、上等级,提高服务水平,并在旅游饭店、旅馆员工中开展手语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升旅行社门市部服务质量,在旅行社营销人员中开展“旅行咨询师”职业能力认证培训和服务礼仪培训等活动。

(四)“导游人员培训”系列

实施导游人员专项培训,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业务精湛、服务规范、执业文明的导游队伍,进一步提升**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培训中,要以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导游年审专题培训、导游等级考试培训、景区(点)导游培训等为基本抓手,推动导游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要大力推进导游等级考评工作,扩大中高级导游队伍。加强小语种导游人才的培养。组织开展“迎世博”**市导游员大赛等。

(五)“管理人员培训”系列

要加强市、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和旅游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培训,提高他们驾驭复杂经济形势和应对金融危机及宏观决策、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要加强区(县)旅游局长、骨干旅游企业总经理的研修培训。通过岗位职务培训、境外培训、挂职实训、引进国外培训品牌等方式,抓好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总经理、部门经理的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要进一步依托“东方讲坛**旅游讲坛”,构建行业中高层管理者学习平台,提升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旅游讲坛“进区县、进企业、进学校”工作。

(六)“对口支援培训”系列

根据中央对口支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做好**服务全国的工作,高质量完成对口支援旅游教育培训项目。

要举办好“都江堰市旅游营销管理在沪培训班”,组织**师资赴都江堰实施“旅游景区导游(讲解)员培训”,继续做好**、**、**等中西部地区旅游管理人员来沪培训的各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对“迎世博”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

要从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制定本地区、本单位“迎世博”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做好旅游教育培训的协调、推进工作。

(二)要扎实做好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要根据《20**年**市旅游行业“迎世博”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各区县、旅游企业的培训计划和实际,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细化培训工作方式、手段和目标,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营造全行业重视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要宣传推广基层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宣传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旅游业中的积极贡献,营造全行业关心、重视人才培养,支持教育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5

KOTLER等最早将逆营销定义为设法暂时或者永久地降低市场需求水平,其手段一般包括提价、减少推销活动或降低服务水平等。KOT-LER将逆营销分成了普遍逆营销、选择性逆营销、有意逆营销3种形式。对于逆营销策略的适用范围,针对不同问题。在最初的应用中,BEETON等将逆营销理念看作营销组合的一部分。GERSTNER等随后将逆营销理念的运用进行了扩展,企业可以将该理念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策略,将自身与竞争者进行区分;MEDWAY等认为逆营销理念应应用于产品超过饱和需求的情况,而且该理念特别适用于产品是有限资源的情况,旅游业领域便是其中之一。BEETON等考虑到逆营销在许多领域的成功应用,对其在旅游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验证,最后结果认为将逆营销理念运用到像旅游业这种稀缺资源领域是符合逻辑的。CLEMENTS认为逆营销可以看作针对不受欢迎的细分市场的有意行为,例如应采用选择性逆营销来限制粗暴的年轻人游览塞浦路斯。WEARING等将逆营销在具有稀缺性的生态旅游中作为一种潜在的工具来使用,而指定价格、通过排队来限制进入、说服以及其他消极的促销措施被作为逆营销的具体方法。随着逆营销领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从产品领域的应用扩展到区域研究中的应用,逆营销理念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发展了区域逆营销理念。这种营销理念与传统的营销注重正面的或者积极的信息传播不同,它把重点放在区域的负面的或者消极的信息上,MEDWAY等把它定义为违反常情的区域逆营销。分析已有文献可以看出,逆营销理念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成功运用。但是,管理者并没有有意识地将逆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或者管理的工具使用,更多的是在一种无意识下,将其当做营销组合的组成部分。逆营销更是很少与营销管理中的其他理念相结合进行研究,如品牌建设。本研究尝试着将逆营销理念作为一种营销管理工具来研究旅游目的地这个特定区域中的品牌建设问题。这种研究充分考虑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适用性,将逆营销理念运用到分析保护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

2保护型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以喀纳斯景区为例

保护型旅游资源在这里主要包括2种类型,一是资源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二是资源本身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这2种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恢复性都很明显,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对它们的保护。将逆营销理念运用到保护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中,在开发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文化价值的双赢。下面以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新疆喀纳斯景区为例进行分析。

2.1品牌定位

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首要步骤就是对其进行品牌定位,针对目标市场,对其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从而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一个独特的形象,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形象。其本质就是在消费者脑海中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形象。喀纳斯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品味都很高,人们对其支付意愿受到收入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且与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处在生态脆弱区,生态容量有限。那么景区可以通过运用普遍逆营销和选择性逆营销理念,将景区的品牌定位于中国高端生态旅游品牌。在追求适当经济价值的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喀纳斯生态的保护。利用预订式旅游模式及提高旅游体验进入门槛的措施,比如提高景区价格,限制游客数量,以保护景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这是对景区游客的普遍逆营销。而且可以将客源定位于较高端的客户群,以获得更高的旅游资源价值,这样就选择性地限制了一些人群对于景区的需求。

2.2构建品牌传播体系

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体系的构建是将品牌定位、品牌名称以及品牌标识等通过一定的媒介选择与组合,向消费者进行沟通,让消费者认知、了解、熟悉旅游目的地并产生旅游需求的重要渠道。喀纳斯景区依据逆营销理论将其品牌定位于中国高端生态旅游,那么在其品牌传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所定政策要处处为这一定位服务。在国内很多景区为了商业价值全力营销自己优势的大环境下,喀纳斯景区作为保护型的旅游资源,其品牌传播体系的构建更要突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品牌理念,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不应避讳对于喀纳斯景区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的宣传。不避讳的宣传可以认为是违反常情的区域逆营销理念在品牌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运用,以此让消费者在熟知喀纳斯的过程中,会在头脑中植入一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负有责任的意识,在去喀纳斯之前形成自觉约束自己行为的概念,减轻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丰富了消费者旅游体验的层次性,更加切合景区高端生态旅游的品牌定位。喀纳斯景区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构建品牌传播体系。

1)广告传播

广告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资源中的忠诚度、知名度、认知度和品牌联想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而且有利于品牌个性的形成。近些年,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广告快速发展,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最近几年,以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为目的的广告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包括泰山、河南、义乌等在内的多个旅游景区的媒体传播计划,并推出“登泰山保平安”、“中华之源中原之旅”、“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等诸多家喻户晓的旅游目的品牌定位语。喀纳斯景区同样需要广告宣传。但是,喀纳斯广告宣传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追求景区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更应该是提升公众对于景区的品质认知度。公众通过广告认知到的喀纳斯不仅仅是“美丽富饶,神秘莫测”,还应该有“生态脆弱,定位高端”。这样的广告宣传会更多地吸引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和国外高消费群的目光和关注,以促进喀纳斯景区吸引游客的整体素质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使一些低层次的广告受众自觉地把自己排除在目标顾客之外,更有利于景区品牌形象的维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公关传播

公关传播的主要方法有宣传性公关、赞公关和服务性公关。其中宣传性公关是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向社会各界传播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有关信息,以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创造良好气氛的活动。对喀纳斯进行公关宣传不是为了促销,而是综合运用相关媒介向社会各界传播景区的品牌信息,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喀纳斯景区的特色与现状,理解景区为保持特色、改进现状所做的各种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对于喀纳斯景区品牌定位的认同。所以,喀纳斯的宣传公关不会像其他普通旅游景区依据传统的营销手法,不顾一切地营造一种景区火爆异常、好评如潮的氛围,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到景区,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对喀纳斯的宣传公关更应该运用逆营销理念以此来突出的是认识、理解以及认同,这样的社会舆论实质上有利于排除对于景区的不必要需求,迎合了景区的高端品牌定位。

3)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沟通信息的交流活动。在旅游目的地的众多传播手段中,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就是人际传播。研究表明,相对于广告宣传,消费者更加相信其他使用者所介绍的关于品牌质量的信息,两者之间相差18倍之多。品牌的人际传播是景区管理者最不容易控制的,也是最容易控制的。最不容易控制是因为人际传播的主体是有独立思维的消费者,管理者无法直接控制每一个消费者的思维;最容易控制是因为人际传播的内容是景区管理者可以直接提供的,而且提供的受众是面向来到景区的现实消费者。喀纳斯景区在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供优良服务的基础上,要围绕着景区品牌定位为游客建构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其中的多层次是指在享受喀纳斯的美丽之外,体验到喀纳斯景区的高端,产生对于保护喀纳斯的责任意识,形成生态价值高于经济价值的认识,品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感。为此,基于逆营销理念,景区需要提高游客吃、住、行的成本,以合适的方式约束游客的行为,在尽量自然化的状态下给予游客生态环保意识的引导。以上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就构成了消费者对于喀纳斯品牌人际传播的内容基础,游客口中的喀纳斯就不再是适合任何消费者的大众旅游品牌。

2.3维护品牌忠诚度

旅游目的地品牌忠诚是指旅游者在心理上喜爱和信任某一品牌,行为上重复购买该品牌产品。建设旅游目的地品牌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旅游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对于像喀纳斯景区这样的保护型旅游资源,更需要提升和维护消费者对于景区的品牌忠诚度。因为景区基于逆营销理念的品牌定位,以及景区在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价值的经营理念,势必需要景区付出更大的经营成本,而消费者对于景区的品牌忠诚降低了其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的疑惑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对于景区的理解与认知,使消费者以景区来标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外形象,这样景区可以相应地减少用于吸引消费者的品牌营销成本。

2.3.1提升喀纳斯景区的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内涵与品牌忠诚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要提升和维护旅游消费者对于目的地的忠诚度,就要提升目的地品牌的价值内涵并对消费者产生辐射性影响。通过运用逆营销理念进行景区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传播体系的构建,已经让消费者在到来之前感受到了喀纳斯景区高端生态旅游的概念,这就迎合了目标消费者追求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心态以及被高端旅游认作为目标顾客的满足感。在消费者来到景区之后,景区要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证实先前对于喀纳斯的认知。这样的过程会不断地提升景区的品牌价值,进而提升景区的品牌忠诚度。

2.3.2通过预期价值和预期外价值提高消费者对喀纳斯景区的满意度

旅游消费者的目的地品牌忠诚度是依靠旅游目的地持续的品牌满意度而不断强化带来的结果。喀纳斯景区要以满足游客的预期价值以及增加游客的预期外价值来维持景区品牌的持续性满意度。预期价值毋庸置疑是要求景区保护好自身的特色,让游客亲身感受到的喀纳斯与宣传中的喀纳斯趋于一致性。预期外价值正是逆营销理念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由于喀纳斯景区的品牌定位是高端旅游,它的目标顾客会更看重在旅游过程中对于自身身份提升的满足感。所以,景区在游客旅游过程中提供给他们的信息的着重点不在于进一步地宣传喀纳斯的美丽,而应该着重于2点:一是让顾客了解到景区对每日的游客数量是有限制的,景区的目标群体是高端顾客,有财力有素养;二是喀纳斯景区的美丽是脆弱的,需要喀纳斯景区人员的保护,更需要游客的保护。第1点主要是让游客感受到景区对自己的认可,第2点主要是让游客感受到在旅游中体现出的自身价值。预期价值和预期外价值的结合会使游客对喀纳斯景区产生持续性的满意度。

2.3.3定期做喀纳斯品牌忠诚度的诊断

基于喀纳斯的品牌定位以及其自身的国内唯一性,喀纳斯景区受到竞争对手促销活动或广告攻势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或者说喀纳斯景区在国内几乎没有竞争者,所以喀纳斯的品牌忠诚度诊断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旅游消费者身上。正如上文所讲的那样,作为定位于中国高端旅游景区的喀纳斯,其服务水准也必须达到一流,让顾客有被尊重的感觉。但在这里笔者强调的针对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诊断关注点在于喀纳斯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是否就是宣传中的喀纳斯。认识到喀纳斯品牌定位的游客及其品牌传播体系的受众来到中国最西北地区一定是为了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喀纳斯,而且这些游客普遍有较高的素养,对于自身在精神上的满足感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喀纳斯在诊断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自身服务水平的保持,更需要关注提供的“旅游产品”与消费者期待的一致性。基于逆营销理念在整个喀纳斯品牌建设中的运用,可以认为喀纳斯品牌忠诚度诊断关注点的独特选择是逆营销理念运用的扩展,即其诊断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及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是维持其品牌特色,满足其特定的目标顾客群体。经过这样持续系统的诊断过程,喀纳斯会形成以态度忠诚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并将忠诚度诊断配合到合理的品牌定位和成功的传播体系构建,旅游消费者会将喀纳斯旅游视为最适合自己个性和需求的品牌。因此,喀纳斯管理者可以较为省心地保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目的地品牌上升发展趋势,并可以在适当时机将喀纳斯品牌继续延伸至合理的空间,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2.4喀纳斯景区的品牌危机管理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危机管理,是指旅游目的地在品牌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所面临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经营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品牌危机,因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很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而重新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则需要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2.4.1喀纳斯景区面临的主要危机

旅游目的地常常会面临变化无常的外部环境,包括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旅游目的地所面临的品牌危机也可以分为人文危机和自然危机。考虑到自然危机的不可抗拒性以及喀纳斯景区当前所面临的实际性问题,我们将喀纳斯所面临的品牌危机着眼点放在人文危机方面。当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喀纳斯景区所面临的问题还不至于发展到品牌危机的程度,但这些问题却的的确确在危害着喀纳斯的品牌形象,是一种潜在的品牌危机,需要引起景区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日益显现,会使得基于逆营销理念对于喀纳斯进行品牌建设更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科学规划

喀纳斯景区旅游资源获得了很高的品牌认可度和美誉度,这种认可及赞誉使人们看到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粗放式的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必要的价值评估、调查和论证,势必会对自然资源形成严重的破坏。而事后的修复也只是强制性的拆除不和谐的建筑,景观原有的面貌已经无法恢复。这种开发模式在破坏自然的同时也生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破坏对于景区自然生态的行为,违背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初衷,会严重削弱喀纳斯的品牌价值,导致旅游资源价值的损失。

2)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危害

喀纳斯旅游景区受到特殊气候条件的限制,黄金季节很短。而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在景区的旅游旺季时对游客数量不加控制,从而严重超出了喀纳斯的承受力。加上一些游客的自然保护意识较弱,自然景观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这些问题的出现正对应了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喀纳斯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传播过程中需要强调的地方,而逆营销理念在其中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4.2喀纳斯品牌危机的应对措施

旅游目的地品牌危机的管理方法有很多,例如建立危机监测和预警系统,树立旅游目的地品牌危机意识,用真诚的态度正视危机的发生等等。但具体到本文在逆营销理论的背景下研究品牌建设,我们提出以下两点针对喀纳斯品牌危机的管理方法。

1)专注高端生态旅游的品牌定位,保持旅游资源的高品质

喀纳斯景区应该坚持高端旅游的品牌定位,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短时间的经济利益,应该追求持续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双赢。采取相应的逆营销措施,如限制游客进入数量、提高门票价格等,不但旅游收益不会减少,反而由于游客文明素质的提升、游客流量的平稳固定,以及喀纳斯旅游定位的骤然提升,喀纳斯的名字必然会吸引身处普遍存在污染现象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和国外高端消费者群体的目光和关注。可以说,这种品牌定位又在另一种程度上宣传了喀纳斯,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喀纳斯旅游资源的核心品质,这也是喀纳斯目标顾客群体最在意的旅游价值所在。

2)真诚的态度———不避讳对于喀纳斯景区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的宣传

这一观点在上文中已经对其进行了阐述,其实是对违反常情的区域逆营销理念的运用。在这里,更想强调的是喀纳斯不仅仅应该不避讳这样的宣传,更应该主动向目标顾客群体传达景区的生态旅游定位以及现在面临的生态压力,使游客深化对于景区的认知并带着一种责任意识来到喀纳斯,同时,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层次。

3结论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范文6

一、误读营销、视野模糊

在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看来营销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它需要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顾客。营销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规范的系统。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却又常常误读或者是曲解了营销,把促销、广告行为等同于营销,这就如同把报纸等同于媒体一样。这种误读的结果必然是景区缺乏整体性的营销意识,缺乏正确的营销视野,缺乏营销战略和计划,更谈不上对营销手段的有效性把握。我所接触过的部分景区负责人都很重视营销工作,严格来说真正对营销工作能全面、正确理解的却并不多见,营销视野模糊不清。

“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被专家忽悠”。因为我们误读或者是全然不懂营销,致使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广告商,委托他们策划、设计营销规划文本,最后因为可操作性太差或者是不切实际而搁置,承担了一笔不必要的经费支出。为什么呢?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刘永炬说得很好:“因为企业不懂,它没有评判标准”。相信专家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要迷信专家,唯专家马首是瞻,把专家当作救星来看待就错了,专家方案很大程度上只要在理论层面上经得住讨论就行,具体实践他是不负责任的。说到底还得靠自己,要解决一个“懂”的问题。

二、定位不准、盲目营销

我们在凤凰谷景区的定位上走了很多弯路,甚至现在也还没有真正、彻底走出误区。我们原来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的概念,我相信云南部分景区也会有同样的体会。

我所在的凤凰谷景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喀斯特地质景观,集溶洞、峡谷、瀑布、湖泊、壮乡风情为一体。因其溶洞外观形似“生命之门”,为性学专家、社会学家等所首肯,经过充分论证,主题定位为“生命文化”。投入近亿元巨资着力打造,旅游接待条件日趋成熟,处于全省3小时旅游圈的范围内,但经济效益尚未显现。除却资金困难等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从旅游营销的角度,特别是定位来看,我们长期以来就没有做到位。目前经过努力初步完成了定位分析,市场定位,其实是关于目标游客群体的多角度定位,近、中期发展的区域性定位应该是以昆明为中心客源地、辐射周边地、州、市的游客群体,所以曾经参加的省外营销活动暂时没有必要;从景区特殊性和文化属性上来定位,生命文化的适应性很宽泛,可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人群。但景区游览所需耗费的体力成本却很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主打客源应该是年龄在20至40岁左右的人群,正如同蒙牛酸酸乳针对的就是市场细分后的年轻、时尚一族。那么产品定位就是根据市场定位的细分制定出对应的旅游标准,符合游客的要求,初步提出了“奇景观光、水上漂流、生命文化、壮乡风情”的定位;品牌形象定位则是基于市场、产品定位作出的“上古玄牝门、天然祈福地”。这样一来,原来因为定位不准、对象不清、无的放矢的盲目营销得以避免,营销导向的明晰,对媒体的选择、营销手段的使用更趋理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仍然有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改进。

三、缺乏整合、单点营销

云南大部分旅游景区长期处于低水平营销运行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就是缺乏整合、单点营销。严格来说旅游产业是个关联度极高的综合产业,任何一个旅游景区必须具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但在这里我更想强调的是旅游景区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加强区域性合作,才能具备组合优势,现在我们大力倡导的精品旅游线路就是实践证明最好的例子。

在云南,具备单个景区即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也就是石林、丽江、西双版纳等屈指可数的景区,如果是长线旅游,这样的优势也同样不具备,类似于凤凰谷、菌子山这样的中小型景区就更不用多言,这主要是因为旅游者基于出行时间、交通成本的考虑所决定的。目前省内大部分景区缺乏整合意识,即使几条推得比较成功的精品线路也应该归功于旅行社,景区与景区之间除了简单的沟通、交流外,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形成这样的结果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行业主管部门缺乏实质性的整合措施;二是部分景区负责人没有良好的竞争、合作意识,没有正确理解旅游行业本身是个不会导致游客所有权产生的服务行业,举个例子来说,它不象顾客买一条领带,领带的所有权就归属于顾客,这是旅游服务行业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游客到石林旅游,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到凤凰谷或者是罗平九龙旅游,风景区很难用市场份额的多少来衡量。这样看来,景区与景区之间应该是非零和竞争的一片蓝海,而不是非此即彼零和竞争的红海。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景区各吹各打,在缺乏组合、互补优势的情况下自主营销,罗平做罗平的,师宗做师宗的,游客在看到各自的宣传后,通过查看地图后,才知道原来是一条线上的两个旅游地域。没有认识到共同利益诉求点,有限的营销支付能力只能取得有限的营销效果。

从景区自身来看也同样存在缺乏整合营销理念,陷入单点营销的误区,因为没有认识到营销是个组合性的概念,传统的营销组合就是4P理论即产品、价格、地点、促销。据了解,大部分景区并没有制作完整的营销策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营销思路,就谈不上系统化的营销运用,有的景区总认为营销做得很好,其实全都是在单一的广告上下功夫,营销要素环节不协调、不统一。前段时间,师宗有部分同志认为凤凰谷景区现行的100元门票价格过高,要求降价。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价格促销,企业实行价格促销是在行业整体下滑,或者企业为获取短期利润采取的促销手段,以此增加销量,保持利润的增长。门票价格的下降,从理论上讲,无疑可以达到降低景区进入门槛,增加游客流量的目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凤凰谷效益的低迷,关键问题不是单一门票价格的问题,而是整体营销薄弱的问题。另外从当前执行价格来看,通过游客问卷调查,90%以上的游客表示可以接受,价格的敏感不足以成为进入门槛。国际著名品牌管理专家凯文.莱恩.凯勒认为:“如果某个品牌靠价格来促销,消费者就会认为它是便宜的品牌,通常只有在大减价的时候才会购买”,“促销会造成一个危险,它使消费者很难愿意再回到促销之前的情况购买产品”。所以本人认为单一降低门票价格不会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现在所流行的节点营销手段的使用,如果不在整体营销战略的框架下采用往往会适得其反,短期内可能效果不错,但破坏的却是长期积淀的品牌价值。

四、内外失衡、适得其反

作为风景区,最好的营销模式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全面营销,需要外部、内部和互动营销。景区的内部营销包括为游客提供的一切资源设施、服务标准、接待流程规范。很多风景区往往高度重视外部营销,广告铺天盖地的上,获取了高度的市场知名度,但却忽视了内部营销,形成内外失衡的局面,结果适得其反。

现在很多人都以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更多的是注意力经济,自以为只要更多的吸引眼球就能获得良好的市场知名度,从而占有市场,收获超额利润。我并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满意度经济,因为高度的市场认知并不代表着市场认同。注意力属于外部营销、形象认知,满意度则归属为内部营销、体验评价,两者应该协同一致。为什么有的景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全力抓好外部营销,知名度很高,美誉度却很低,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个游客可以影响20至25个潜在游客,这样的公式早就应该丢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尘封,这个公式是信息不发达、不对称时代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游客所能影响的可能是几十万游客。如果景区营销内外失衡,内部营销的失策,游客满意度不高,负面的口碑宣传将会导致最好的外部营销等于零。

在营销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广告在营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很多景区过分夸大广告对效益的贡献作用,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效益下滑就大打广告牌,把广告当成灵丹妙药,这是明显的认识误区。在广告活动中要结合景区实际,提出明确的广告主张,广告定位要表达什么样的诉求要搞清楚,广告愿景要明确,要根据市场细分找准目标市场,有的放矢。比如云南印象这种品牌的高档香烟,就只能针对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下功夫。广告语言的使用要能够较为准确的表达定位理念,随着当前社会娱乐化趋势,大多数游客属于感性消费,属于“老汉到此一游”式的旅游,过于理性化、唯文化都不可取。在云南,让我印象最深,最容易记住的景区广告是“不游九乡、枉来云南”,属于广告学中的说服广告和强化广告。这样霸气十足、唯我独尊的广告用语会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让游客产生强烈的旅游欲望,师宗曾经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广告用语“世人请到师宗来”,饱受诟病。这样的广告存在的危险就是极大的提高了游客旅游的预期愿景,可进入景区游览后会出现极大的心理落差,重复游或者正面的口碑传播概率会很低,不利于品牌积淀和塑造。

五、几点建议

(一)强化景区负责人专业营销知识培训,提高营销意识和素质,逐步树立以营销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

(二)省旅游局牵头,按照构建成熟产业链的要求,对全省旅游行业全面梳理,加大整合营销力度。比如滇西的文化之旅,滇南的民族风情之旅,滇东的奇景观光之旅,按照线路设计,协调线路景区联合营销,加强景区营销主题类横向交流。

(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扶持发展专业旅游营销服务商。

(四)对资源潜质优越,市场前景较好,有望成为二次创业精品的景区,持续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