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

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文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将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出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教师可制作教学课件,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经过实际运用感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加信息反馈;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节省大量反复讲解、演示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学生学习反馈及个别辅导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看动画,并参与其中。教师抓住这一点,利用课件营造氛围,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小学生是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每位小学生对每一点知识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了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新知的学习都有一个过程,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加以引导,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接受新知。

如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开口表达创设了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猫后,我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语:“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再让学生同桌互相描述,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学生更加喜欢观察。在教《日月潭》时,我先用录像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告诉他们观察的重点,要求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二是日月潭的来历;三是日月潭的清晨和下午是什么样的。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学习体会。整节课以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为重点,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他们的思维。我在教《长江之歌》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图画的内容,同时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边表达。对于他们不同的理解我都给予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便得到不断增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又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

如在说明文教学中,学生对许多课文的说明对象并不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抓住事物特征说明这个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而教师又苦于无从创造条件。有了多媒体课件,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又如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以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是很好的文学欣赏典范。对这类课文,如果能制作相配套的MTV型的教学课件,语音纯正感情充沛地朗诵,配以优美的乐曲,丰富多彩的画面,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陶醉在优美的语言及作者感情的起伏中。有了这样的赏析,学生能够比较好地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有效地把握文章内在的感情。时间一长,学生的听读赏析能力提高了,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也掌握了,尤其是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唤起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愉悦,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还有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的眼光看变化的事物。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要老师多讲解,学生就很快明白课文中的道理。这样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当代教师,应该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文2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文3

[论文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模式”,其教学目的、内容、模式和方法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表现出陈旧、滞后的特征。这种现状不利于学科未来的发展建设,因此,有必要结合本学科特点与社会时展需求进行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传统学科,它历经中国人民数千年的积累和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对这一学科教学进行改革,探讨其对现代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意义可谓重大。

一、高校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渐趋冷落:传统古代文学教学陷入困境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化,古代文学作为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日益受到冷落。在一些学生看来,古代文学只不过是“故纸堆”“老古董”,与现代生活脱轨,与市场经济缺乏直接联系,学习古代文学远不如学习法律、经济、新闻、市场营销等课程实在,因为这些课程更能直接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他们认为,多学几首古典诗词不如多掌握几条计算机命令更能获取择业机会,会诗词审美也不如擅长书画、音乐更能明显地体现出“一专多能”的优势。在上第一堂古代文学课之前,常常有学生问“:老师,学习古代文学有什么用途?”这问话里包含了他们对古代文学课程的社会价值的怀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中文系学生没有读过《周易》、《论语》、《庄子》等重要的文化典籍,没有看完《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学生只是记笔记、背笔记以应付考试,而不通过阅读来体味古代文学的意蕴,这样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拾人牙慧,缺乏创造性,也不能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古代文学的教学逐渐陷入困境:学生学而无味,教师也教而无趣。那么,导致古代文学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上述情况固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古代文学教学本身存在问题。像教学模式满堂灌、教师知识老化、讲解过于重视作品的社会性和政治性、阐释流于空泛和程式化,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古代文学课必须首先从教学本身进行改革。

(二)教学资料及现代化设备无法满足教学

需要图书资料的系统齐全,是文科教学科研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现有图书馆藏资料多是通俗选本,缺少大型系统的专业资料集成和相关专业课程的研究成果集成。另外,在利用多媒体网络、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取信息、辅助教师讲解与演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探索方面,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经费有限,很难开展高校校际间沟通、交流与协作,教学基本处于封闭式自我发展。此外,由于专业课时的缩减,学生的专业特征受到影响,受市场经济中功利思想的影响,导致厚今薄古等等,不利于学科的教学发展。

(三)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相对陈旧

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一直受着文学史材体系的制约。文学史模式中过于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性、社会功用,形成了单一的政治批评、历史批评,使得人们过多关注文学作品题材内容的重大与否,广狭、深浅的区别,对于文学作为艺术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探究得不够深入,使得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被简化,许多文学史上曾做出过突出贡献、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被单一的批评模式所排斥,文学丰富多样的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难以得到体现。相应地,在教学上重师承、重积累,注重传授确定性知识,学生缺少自主性学习,忽视求异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建议

(一)重视教学观念的现代性

对于面临困境的古代文学史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其它教学环节改革的原动力。作为精神层面的教学观念包括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两方面的认识,最终还应当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也应当努力适应以知识创新、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新时代要求,积极转变观念,变知识传授为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改变大学专业教育过于专、精、细的倾向,努力打破学科及时空界限,积极做到以下两点结合。

1.文学与文化结合

古代文学既是古代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又是古代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文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厚,如儒、释、道对古代文学和文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讲儒、释、道思想就不可能理解古代文学。因此,我们要改变单纯就文学而讲文学的习惯,从文化的角度阐述文学,从文学中看文化的发展。例如,从初唐儒学的衰微看古文运动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儒林外史》了解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等等,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作品与理论结合

古代文学史既包含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也包含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我们要改变只重作品而轻理论的习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诗文中的意象论、意境论、文道关系论,小说中的创作论、评点论等都是古代文学教学中不应忽视的理论环节。

(二)强调学生的情趣体验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和情趣紧密相联。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情趣的诱导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情趣被充分触发起来时,教师期待的目标和效果就容易达到。其二,情趣有感染作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兴趣,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感染,形成共鸣。所以,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或作品中的情趣都能对学生发生影响。其三,情趣具有印刻作用。真挚而深刻的情感、理趣会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长时间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正是情趣的这三个特性促使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唤起学生兴趣,触动学生情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质上文学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作用,从情感开始,然后归到情感。因此我们讲授、学习古代文学,决不能象一位无情的法官,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道德思想、人生观、时代背景等一一去审判古代文人,然后给他们贴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积极、消极、形式主义等诸如此类的标签,而应当把文学的本质还给文学,挖掘古人的情感,用自己的心灵去和他们沟通。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加以特别关注,并产生出怀疑、困惑并力图去发现和探索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怀疑精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能让我们始终保持思维的高度活跃性和敏锐性,透过司空见惯的现象或问题去发现或探索更多的内涵,从而使认识更进一步。古代文学教师也要力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要时刻在头脑中刻着一个“?”号,遇到问题多问个为什么,引导他们跳出传统,求新求异,从新的角度去审视老的问题,而不是只知接受。当他们得出了令自己都大吃一惊的答案时,相信学生已经从中领悟了什么叫创新,什么是发散性思维。此时,学生的所得不仅在于一个问题的求解,更在于求解过程中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导演,对于学生头脑中的思考火花决不能放过。今日一个稚嫩的质疑,或许就是明天成功之花的蓓蕾。

参考文献

[1]王成,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中职文化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更为值得关注与研究,它们表现在以下三个维度:身心衰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

笔者以平凉某中职学校(以下简称A校)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对A校教师采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分为三个维度:身心衰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本研究采用7级评分标准(1分~7分),中数为4分。该量表综合了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经多次测试,被证明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高。取得数据后,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9.0和EXCEL进行统计与分析。

首先,我们对A校的文化课教师(n=62)和专业课教师(n=157)在身心衰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这三个维度上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他们三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值,文化课教师分值为:4.81±0.24、3.80±0.29、4.68±0.31;专业课教师的分值是:4.27±0.28、3.79±0.31、4.32±0.32;它们的t值分别是:0.29、0.43、0.31;从以上分值中,发现文化课教师在三维度上的分值明显低于专业课教师,为此笔者深入教学一线和教师做了访谈,原因主要在:(1)学生入学底子差。蒋乃平先生在他的调研中写到:“从数学看,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 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而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小学、初中知识的羁绊。(2)学校教学资源缺乏。文化课教师没有电子教学设备,学生无法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很少有先进的教学资源可供利用,学术研究更是举步维艰;而专业课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车间等场所,带领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直接的动手效果远大于说教效果,这也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3)教师跟不上课改的脚步。文化课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无法接受新的课改信息,难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单一,闭门造车,自然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专业课教师不同,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有的甚至可以得到出国培训的机会,他们可以直接吸收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接受最高端的教学技术,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他本人都是一种极大的提高。(4)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文化课教师除了课堂之外,很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易对自己的专业地位、能力产生怀疑;专业课教师不同,他们可以在每年一度的技能大赛上崭露头角,代表市赛,直奔省赛,冲击国赛。在一片欢呼声中携带荣誉、奖金满载而归,接下来的职称问题迎刃而解。文化课教师在这一点上,毫无优势可言,只能望洋兴叹、默默走开。

其次,笔者发现,文化课教师的教龄不同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不同。随后A校对不同年龄段的文化课教师进行统计、分析,在以下三维度身心衰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上的统计结果如下: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n=18)它的分值为:4.56±0.29、3.66±0.30、3.99±0.40;6~15年教龄的教师(n=32)分值为:5.10±0.28、3.70±0.30、4.38±0.30;16年教龄以上的教师(n=12)分值为:4.82±0.30、3.68±0.24、4.70±0.27。他们的F值、P值分别如下:F=5.00**,P0.05;F=38.62,P

职业倦怠一旦形成,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严重影响文化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热情度,降低教育教学效果。为避免职业倦怠在文化课教师中进一步蔓延,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对策一:对社会层面的建议。整个社会对中职学校的不信任和对教师的高期望值让中职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同时也给文化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社会应该对中职教师的定位更合理一些,特别是学生家长,不能将教育学生的责任全部交给教师。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是单靠教师的教育就能够成功的。

对策二:对学校的建议。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否完善,关系到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会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建议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1)应给予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同一个平台。文化课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学校可以将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分成两大组进行评价。(2)学校应送文化课教师去车间、工厂实习,了解职业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学校也应送文化课教师去培训或请专家、学者进校演讲、交流,这有助于文化课教师及时吸收、消化新知识,点燃教师的教学热情。(3)学校应给文化课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搞科研,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校科研力量的健康成长。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技能大赛,文化课教师可以搞科研,百花齐放才是春。

对策三:对教师个人的建议。职业倦怠的产生是任何一个职业不可避免的过程,文化课教师也不例外,如何缓解和克服职业倦怠关键还在于文化课教师个体。(1)热爱自己的职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个热爱自己工作的教师会给学生树立起无声的榜样。既然选择了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应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和教学工作。(2)调整心态,悦纳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的期望值要量身定做,帮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带着微笑开始每一天的工作,把正能量传给学生。(3)学会终生学习,注重专业发展。文化课教师要切合实际地制定自己专业成长的规划,并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学的成功,减少职业倦怠的影响。(4)学会寻求社会支持系统,自我调节。文化课教师视野比较狭窄,擅长用教条的理论去教导学生,多半适得其反,在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感到身心俱疲,为此他们应在亲人、朋友、同事等人群中寻求心理支持系统,或自我调节以减轻职业倦怠的压力,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光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整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质是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效地融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初中语文学科中难以描述的内容传达、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实效。信息技术的发展已逐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语文作为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变革及教育发展的影响。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通用利用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小视频、图片等信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下面我们从以下几点对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有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得到积累,但是对于当代的学生,尤其是处于青春期性格不成熟的初中学生,这样的教学很难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会理想的;但是随着信息化的介入与传统教育相整合之后这一问题将有效的得到解决;首先,信息化的介入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多样性,比如在进行一首古诗的学习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书本上的文字通过色彩、声音、图片等动态的东西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趣味性,然后辅以老师的课堂提问很容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再加上原有的传统背诵,双管齐下从而更优质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直观表达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初中语文教学难点,降低语文教学难度。运用多媒体教室的功能,根据语文学科教学需要,由任课教师编制课堂演示课件,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适当的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系统展现出来,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形象、直观的知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从而降低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难度。

三、有利于课堂角色定位

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主要角色由信息的传播者、知识的呈现者、文化的传递者、正确答案的提供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帮助者、互动的合作者。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认知水平等合理地组织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的机会,设计学习任务,调动学习者的潜能,为学习者提供支架式的活动,帮助其达到最近发展区,并针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反馈和评价等。

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高效性的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初中语文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从而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凭借这些感性材料迅速地把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学生在认识上的飞跃。

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文6

关键词:现代诗;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的篇幅占了课文总数的六分之一还多,相当于两册书的容量,这充分体现了现代诗的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挖掘现代诗的独特艺术魅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情感基调

“诗”者,皆为感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相对于古诗词的温柔敦厚、含蓄隽永,“现代诗”则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表达起来相对情感明晰,易于理解,但要领会其精髓,都离不开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由于这些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间、特殊境遇的灵感迸发、情感宣泄,因此掌握了这些背景,对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并增进对诗歌的理解作用重大。

二、注重作品诵读,培养良好语感

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必需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歌读的方式要多样,合作读、齐读,可以读出诗的气韵和气势;个人朗读,可以读出诗歌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同时朗读也要体现出层次感:初读,读准字音、节奏,感知诗情;再读,读出诗味,品味情感;品读,产生共鸣,感受诗歌的独特韵味。在朗朗读书声中,使无声的文字变得有感情,使有限的语言富于活力,学生领略到汉字表达的奇妙效果,初步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气蕴,并逐渐提高对于现代诗的阅读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要重视范读的作用。教师对诗歌理解后的真情朗诵,再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增强对于诗歌节奏、韵律及美妙音乐的感受力,更能激发起学生模仿、朗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进一步的朗读、品味中,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尊重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对于同一首诗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而应该在品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学诗歌《锁不住的心》时,围绕问题“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学生们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读出了“我”被锁在家的无奈,有的读出了“我”对于自由的强烈渴望,有的读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还有的读出了妈妈对孩子的不理解、专制。孩子们结合诗句,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时,只要合情合理,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四、创设教学情境,品味诗歌韵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要让学生领略到情景交融其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现代诗教学的难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教学形象起来。好的现代诗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诗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诗歌艺术的熏陶,更能够使他们受到“语文味儿”的浸润。在教学《纸船—寄母亲》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冰心赴美国留学途中的场景:在滔滔海浪声中,惟有茫茫大海,飞翔的海鸥,冰心在亲近自然、复苏童心的环境下,却缺少了最爱的母亲的陪伴,浓浓忧伤、深深思念顿时在教室里荡漾开来。情境的恰当渲染,为学生进一步走入诗人情感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和契机。

五、扩大课外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强调:教师教学,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就是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对于现代诗的教学,我们不能就诗教诗,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视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把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中。要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和生本对话中,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前对作者及背景的了解,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学完诗歌后,教师可以对诗人的其他诗歌,或同一主题的其他诗歌进行相关拓展。经过一次次积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逐渐提高,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也渐渐地厚重起来。